大日本仏教全書第3巻の翻刻テキスト

このテキストはみんなで翻刻で作成したものです.利用条件はCC-BYです.

標題

大日本佛教全書
 大正4・1・22請求

一 八海含蔵一巻

【八海含藏コマ一の右頁、諸宗敎理同異釋最終頁】
【枠外右上】
八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諸宗敎理同異釋
【枠外右横下】
一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能_レ成_二-就圓圓海_一劣故《割書:文》《割書:大師釋云。圓圓海徳|諸佛者自性法身也。》龍猛釋云。盧遮
那佛。雖_レ攝_二 三世間_一。而攝_二攝不攝_一故《割書:文》。經論同云_二盧遮那
不_一レ攝_二法身_一。何背_二彼誠説_一。猥作_二此釋義_一釋。若指_二大日_一云_二
本師_一者。其義然 ̄ナリ。顯密有_二勝劣_一。流出 ̄ト頓現 ̄ト似同故。若
又法身流_二-出三十七尊_一。云_二 十萬諸佛皆我本師海印頓現
攝_一者。以_二金剛頂經_一。似_レ攝_二初時華嚴_一歟。恐似_レ同_下大唐天
台山佛隴禪寺和上廣修。同山國淸寺座主維蠲。以_二大日
經_一判_中方等部_上歟。華嚴。方等。他受應化之説。大日金剛 ̄ハ
理佛智身之談也。勝劣玄隔。相攝何然。又般若等經。雖_レ
説_二 六大_一。是有爲無常法。非_二性佛性然體_一。又六大悉非_二能
造_一。若依_レ有_二其名字_一。云_レ同者。倶舍等中明_二 六界_一。小乘中
可_レ云_レ説_二本有六大_一乎。大師云。謂顯敎等。以_三 四大等爲_二
非情_一。密敎卽説_レ此爲_二如來三昧耶身_一《割書:文》。又顯中雖_レ明_二 四
大能造之義_一。唯色法能造 ̄ニシテ心法猶不_レ造。何況無爲法
等 ̄ヲヤ。今意不_レ爾。故大師釋云。上達_二法身_一。及下_二 六道_一雖_二
麤細有_一レ隔。然猶不_レ出_二 六大_一。故佛説_二 六大_一。爲_二法界體性_一
《割書:文》。故彼此六大全別耳。
【下段】
諸宗敎理同異釋終
 建治二年二月一日記畢。雖_レ憚_三 下愚之才判_二 五宗之
 理_一。難_レ背_二 上綱之命_一。綴_二 一章之文_一而已。
             東山醍醐寺沙門 賴瑜
                四條寺町
  明暦三丁酉歳霜月吉日      高橋淸兵衛開版

【左頁】
【枠外左上】
八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海含藏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八海含藏
                濟北沙門 師鍊撰
   倶舍宗
倶舍宗者。以_二倶舍論_一爲_二所依_一。於_二月支_一起者。佛滅後四
百年。依_二迦貮吒王請_一。五百羅漢造_二 二(マヽ)百卷論_一。婆娑論是
也。又滅後九百年。世親菩薩撰_二婆娑二百卷深 儀(マヽ)_一。先造_二
三十卷頌_一。倶舍本頌是也。震旦傳來。唐第二代太宗皇帝
御宇。玄奘三藏渡天。瑜伽論唯識論并倶舍論渡_レ之。日
本傳來。人王三十六代皇極天皇御宇。智通智達二人沙
門。賜勅入唐。値_二玄奘三藏_一習_二倶舍宗_一歸朝。或説。四十
四代元正天皇御宇。南都玄眆僧正入唐。此宗初濫_二-觴于
扶桑_一。当時東大寺三井山門學_レ之。
   成實宗
成實宗者。依_二成實論_一故也。先於_二月支_一起者。滅後九百
年。鳩摩羅駄之弟子訶利跋摩三藏出世。最初小乘行者
也。後歸_二大乘_一。爲_二改悔_一造_二 一論_一。今成實論是也。震旦將
【下段】
來。東晋 愛(マヽ)帝御宇。月支龜茲國羅什三藏。自_二西天_一渡_二 七
十四部經論_一。《割書:考【「考」は囲み文字】㨿梵網菩薩戒經序。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序。出|三藏記集第十四。梁高僧傳第十四等。東晋安帝隆》
《割書:安五年十二月羅|什三藏來于長安。》其内有_二成實論_一是也。扶桑傳來。人王三十
四代推古天皇御宇。道昭法師入唐。値_二玄奘三藏_一傳_二此
論_一歸朝。是此宗將來初也。或説。推古御宇。觀勒僧正
自_二百濟国_一渡_二成實論_一云云。東大寺山門學_レ之。
   律宗
律宗者。守_二戒律_一爲_二要行_一。先於_二月支_一起者。佛滅度後。幾
内優婆離尊者。一夏九旬間。八十度登_二高座_一誦_二如來所
説毘尼藏_一 八十誦律本文是也。震旦傳來。後秦安帝御宇。
罽賓国弗若多羅三藏。於_二王城精舍_一譯_二《割書:考【「考」は囲み文字】譯下恐|脱出字》十卷誦
律五十八卷_一譯_二-出四分律六十卷_一。其後也於_二 天竺_一。掬多
下有_二 五部律_一。南山道宣律師。受_二此宗_一盛_二 三大部_一。天平
勝寶甲午。南山孫弟靑龍寺鑑真和尚傳_二-來本朝_一。於_二南
都左京東大寺_一立_二戒壇_一。又造_二右京招提寺_一。北京律者。建
久五年。泉涌寺開山俊芿法師_一。入宋傳_二律法_一。
   華嚴宗

【枠外右上】
八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海含藏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華嚴宗者。於_二月支_一《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支下恐脱|起者二字》佛最初成道時。受_二《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受|恐授》如
來内證普賢文殊_一。馬鳴龍樹乃至天親菩薩等相傳。震旦
將來。東晋代。北天竺覺賢三藏。於_二揚州司空寺_一譯_二華
嚴經_一弘_レ世。是舊譯華嚴經也。扶桑傳來。人王四十六代
孝謙天皇御宇。東大寺良辨僧正。依_レ勅入唐。値_二慧苑禪
師_一。傳_二此宗_一歸朝。或説。四十五代聖武天皇御宇。新羅
僧審祥來_二吾朝_一。於_二東大寺_一講_二華嚴經_一《割書:云云》。
   三論宗
三論宗者。經依_二般若經_一。論依_二百論中論十二門論_一。於_二月
支_一起者。滅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南天竺出世。爲_レ破_二有敎_一
廣宣_レ儀(マヽ)。又滅後八百年。提婆菩薩出世。是亦弘_二空法_一。今
有敎。滅後一百年。摩訶提婆《割書:此云_二大天_一。|此外道》出世。弘_二諸法實
有 儀(マヽ)_一。五天竺仰用_レ之。是有敎起也。震旦將來。天竺龜茲
國羅什。十六歳先随_二沙車王子_一磨_二學道_一。是滅後一千二
百八十五年事也。遂立_二-去本國_一。廣遊_二 五竺_一見聞經_レ年。後
歸_二龜茲_一。其後一千三百九年。東晋第六 愛(マヽ)帝御宇。隆和
元年羅什持_二 七十四部經論_一來朝。愛(マヽ)帝貴_レ之。於_二長安宮_一
【下段】
令_二譯出_一畢。其七十四部内。百論中論十二門論有_レ之。日
域將來。人王三十四代推古天皇御宇。高麗國惠慈。百
濟國惠徳。爲_二弘法_一來_二吾朝_一。聖徳太子立_レ寺令_レ住。今元
興寺是也。聖徳太子。惠慈爲_二正師_一習_二法理_一。然惠値_二嘉
祥大師_一傳_二 三論_一。
   法相宗
法相宗者。所依雖_レ有_二 六經十一論_一。殊解深密經是爲_二 三
時敎_一。震旦將來。唐太宗皇帝御宇貞觀三年。玄奘三藏。
生年二十九。渡天謁_二 中天竺大那爛陀寺戒賢論師_一。傳_二瑜
伽論唯識論幷倶舍論等_一。同十九年歸來。卽以_二所傳_一授_二
太宗_一。日域傳來。人王三十七代孝徳天皇御宇。道昭和
尚入唐。値_二玄奘_一傳_二此宗_一歸朝。或説。人王四十代天武
天皇御宇朱鳥五年。新羅國智鳳法師。渡_二此宗所依經
論_一《割書:云云》
   眞言宗
眞言宗者。以_二秘密眞言呪力_一祈_二現世當出悉地_一。故曰_二眞
言宗_一。於_二月支_一《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支下恐脱|起者二字》滅後六百年。中天竺龍樹菩薩
【枠外左上】
八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海含藏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往_二南天竺_一。以_二芥子七粒_一打_二-開銕塔戸_一。塔中金剛薩埵。以_二
大日經_一授_二龍樹菩薩_一。菩薩謹受_レ之。所依之經具論_レ之。
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也。震旦將來。唐玄宗皇
帝御宇。開元四年。中天竺沙門善無畏。大日經七卷傳_二-
來之_一。又同八 之(マヽ)玄宗貴_レ之。於_二長安_一令_二翻譯_一云_レ爾。吾朝
將來。東寺派曰。人王五十代桓武天皇御宇延暦二十三
年。大安寺空海和尚。三十一歳奉勅入唐。謁_二靑龍寺惠
果阿闍梨_一。受_二兩部曼荼羅幷供養壇具等_一。五十一代平
城天皇御宇大同二年歸朝《割書:云云》。
   天台宗
天台宗者。是依_二能弘_一意也。若依_二所弘_一可_レ謂_二法華宗_一。於_二
月支_一《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支下恐脱|起者二字》釋迦如來於_二靈鷲山_一。八箇年間自説_二法
華經_一。以來滅後。付法次第。如_二金口相承_一。第一迦葉尊者。
第二阿難尊者。第三商那和修。乃至二十三者師子比丘
也。此師子之時。付法絶畢。震旦傳來。滅後一千四百餘
年。齊高惠聞禪師出世。齊高《割書:齊國號|高代名》自謂。我獨歩_二河淮_一當
以_レ誰爲_レ師。入_レ藏取_レ卷。若經師_レ佛。若論師_二菩薩_一。卽入_二
【下段】
經藏_一供香散花。後手取_レ卷。龍樹所造中觀論也。卽開讀_レ
之。當_二因緣所生法_一樂文開_二 一心三觀内證_一。爾來《割書:聞。岳。|天。灌。》
《割書:智。慧。朗。然。|邃。是九天台祖》惠聞(文)。南岳。天台。灌頂。智威。惠威。玄朗。湛然。
道邃。九師次第相傳。日本傳來。人王五十代桓武天皇御
宇延暦二十三年。最澄和尚三十八歳。賜勅入唐。謁_二道
邃和尚幷行滿大師_一受_二 天 台(マヽ)深儀_一。同二十四年歸朝《割書:云云》。
八宗由來如_レ斯
   佛心宗
禪宗者。以_二文字言句_一不_レ爲_レ宗。本意只爲_下磨_二心鏡_一專坐
禪得法_上。故曰_二禪宗_一也。於_二月支_一《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支下恐脱|起者二字》西天二十八祖
的的相承。釋迦。迦葉。阿難乃至菩提達磨次第相承也。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於_二震旦_一將來者。西天達磨來_二于東
土_一。弘_二以心傳心法理_一。梁武帝歸_二-敬之_一。臣民合渴仰掌。於_二
日本_一者。人王四十五代聖武天皇御宇天平八年。大唐
道璿禪師。爲_二弘法_一於_二日本_一得來。大安寺行表和尚値_二道
璿_一傳_レ法。又曰。人王三十四代推古天皇御宇。達磨來_二本
邦_一。遇_二聖徳太子_一傳_レ法。《割書:見_二明|眼論_一。》或説曰。於_二 天竺_一迦葉破
【最終頁を歩船鈔二卷のコマ一の右頁より転記】
【上段】
顏。於_二震旦_一達磨不識。吾朝由良開山法燈國師入宋。謁_二
黄龍無門_一傳法。惠峰圓爾和尚入宋。謁_二徑山無準_一傳法。
永平道元入宋。謁_二 天童如淨_一傳法。大德開山大燈。松源
五世之孫也。建長開山大覺禪師宋朝名哲也。
   淨土宗
淨土宗者。直身成佛。大上根器業也。末世愚鈍輩。先生_二
淨土_一。其後成佛可_二容易_一。憑_二彌陀本願力_一。專欣_二-求淨土行_一。
故曰_二淨土宗_一也。於_二月支_一《割書:考【四角囲み字】支下恐脫|起者二字》 吾先大覺 氏(士)。說_二淨
土三部經_一。天親菩薩造_二往生淨土論_一。觀_二彼世界相_一。勝_二-過
三界道_一云云。龍樹菩薩。造_二 十住毘婆娑論_一。若人願_二作佛_一。
心念_一【二?】阿彌陀_一云云。一念十念云云。流支三藏傳譯_二淨土論_一。
以_二 三經一論_一爲_二所依_一。震旦將來。曇鸞。道綽。善導爲_レ祖。
本朝黑谷源空上人爲_レ祖。其徒西山卽便往生。鎭西當得
往生。源空自開_二大藏經_一。始立_二淨土門_一。《割書:源空號_二|法然_一。》
   諸宗要文
俱舎 法體恒有       成實 麤假細實
律宗 五篇七聚       法相 有空中道
【下段】
三論 八不中道       華嚴 三界唯心
天台 一心三觀       眞言 六大無礙
佛心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淨土 一念十念
八海含藏 終

一 顕揚正法復古集二巻

【右頁:本朝諸宗要集卷五の最終頁】
【上段】
破法偏。謂以_二 三觀_一。破_二 三惑_一。三觀一心。無_二惑不_一レ破。故
經云。其疾如_レ風。五識通塞。謂苦集十二因緣。六蔽塵沙
無明爲_レ塞。道滅滅_二因緣_一智。六度一心三觀爲_レ通。若通
須_レ護。有_レ塞須_レ破。於通起_レ塞。能破如_二所破_一。節節撿挍。
名_二識通塞_一。經云。安_二-置丹枕_一。謂車外枕。六道品調適。謂
無作道品。一一調停。隨_レ宜而入。經云。有_二大白牛_一等。謂
已上五中根。七對治助開。謂若正道多_レ障。圓理不_レ開。須_レ
修_二事助_一。謂五停心。及六度等。經云。又多_二僕從_一。謂此下
爲_二 下根一。八知位次。謂修行之人。免_二增上慢_一故。九能安
忍。謂於_二逆順_一。安然不_レ動。策_二-進五品_一。而入_二 六根_一。十無法
愛。謂莫_レ著_二 十信相似之道_一。須_レ入_二初住眞實之理_一。經云。
乘_二是寶乘_一。游_二於四方_一。謂游_二 四十位_一。直至_二道場_一。謂玅覺
位。謹案_二台敎廣本_一。以_二於五時八敎_一。以抄_二-錄本朝諸宗_一。
略知如_レ此。若委明_レ之者。請看_二法華玄義十卷_一。委判_二 十方
三世諸佛說法儀式_一。猶如_二明鏡_一及淨名玄義中四卷。全
判_二敎相_一。自_二-從此_一 下。略_レ明_二諸家判敎儀式_一耳。旹寶永二。
乙酉曆初秋。於_二洛陽_一集_レ之砌。京師之藥林。道昧妙味。
【下段】
俱共分_二於食_一而施。亦復筆墨等與。
   嗚呼臨_レ欲_レ閣_レ筆。得_レ頌更書。
絕待天眞在_二 一家_一。因知念海浩無_レ涯。區區宗門終如究。
不二敎觀豈不_レ 一。智是十乘情十境。空爲_二不空_一假非_レ假。
若人深達_二妙中意_一。何怪寂照陞_二光華_一。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終


【一頁上段】
顯揚正法復古集第一
           長泉律院苾芻道光普寂撰
將_下依_二正法敎_一。以提_中揭理敎之大綱_上。開爲_二 二門_一。一者顯
理分敎門。二者破邪矯弊門。初顯理分敎門者。是亦分_レ
二。初顯理。後分敎。初顯理者。夫敎之被_レ機也。猶若_二藥
之應_一_レ病矣。譬如_二有_下 一壯士之兼_二備張良之智。孟賁之勇。
曹子建之才。淳于髠之辯_一者_上。因_二 四大乖損_一故罹_二于沈痾_一。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氣力困乏。神識昏慌。乍寒乍熱。眼
臀耳鳴。齒焦舌縮。飲食不_レ 下。便利不_レ通。或癲狂搐搦。譫
言妄語。四肢痿。頓臥起假_レ 人。當_二是時_一也。平生所有顏
色氣力。智勇才辯。一不_レ可_レ得。偶有_二良醫_一。診_レ脉察_レ病。
妙施_二治方_一。藥病相應。保調不_レ慢。病漸平愈。顏色氣力
等。皆復_レ本焉。當_二是時_一也。病中所有過患。一亦叵_レ得也。
衆生迷悟。亦復如_レ是。心性本如。性具_二恆沙勝德_一。但由_二無
始無明熏習力_一故。諸識轉生_二能所取_一。執_レ我執_レ法。由_二
二執_一故生_二 二重障_一。由_二 二障_一故起_二無量生死過患_一。麤者

【一頁下段】
名_二分段生死_一。細者名_二變易生死_一。麤細雖_レ殊竝是妄陰也。
妄陰生時。過_二於恆沙_一勝德悉不_二顯現_一。有_レ時宿善開發。
聞_二最清淨法界等流正法_一。如理作意。如說修行則。或漸
或頓。袪_二 二執_一。斷_二 二障_一。出_二過二死_一。成_二 三菩提_一。無量三昧
智慧神通總持恆沙德用。悉皆現成。喻況可_レ知。何曰_二最
清淨法界等流正法敎_一。謂如來所證眞如。名爲_二最清淨
法界_一。凡如來所說八萬法蘊。悉是眞如所流法。曼荼羅
稱性之智印。能符_二契於三法印一實相印_一。是名_二正法
敎_一。
 三法印者。謂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静印
 也。阿含等三藏。以_二此三印_一驗_二知邪正_一。合_二是三印_一以
 爲_二正法_一。不_レ合_二此印_一以爲_二邪說_一。猶如_二世之印璽_一。以辨_二
 物眞贋_一也。一實相印。乃第一義諦方等大乘。以_レ是爲_レ
 印。具如_二智論明_一。
又隨_二順於四諦二諦三諦一實諦_一。是名_二正法敎_一。
 四諦如_二阿含說_一。二諦如_二嘉祥二諦章。慈恩法苑二諦
 章。妙玄等明_一。三諦一實諦如_二台敎悉_一。

【二頁上段】
又顯_二示三性三無性二無我唯識唯心_一。而不_レ違_二於緣起
之正理_一。是名_二正法敎_一。
 三性三無性等。如_二楞伽經。瑜伽論。顯揚論。雜集論。佛
 性論。攝大乘論。三無性論等明_一。
又宣_二說三十七品三學六度十正行等_一。隨_二入於奢摩他毘
婆舍那_一。是名_二正法敎_一。奇哉。衆生隨_二轉於無明所起之惑
業_一。則自體成_レ殼。殉_レ情失_レ性。非幻生_レ幻。沈_二淪有海_一。隨_二
順於如理之敎行_一。則心扉轉_レ樞。解_レ黏返_レ湛。妄盡幻滅。
歸_二大寂滅_一。迷之與_レ悟但是一心之回轉。逆_二順於性_一而已。
所謂正法敎是何修多羅。而佛云何宣說。諸祖云何傳持。
謂諸佛如來有_二 三種身_一。何等爲_レ 三。謂法身報身應化身。
開焉則成_二 四身乃至十身_一。所謂法身住_二法性土_一。身土不
二湛然常住。非_二是身土_一。非_二非身土_一。非_レ相非_二非相_一。離_レ有
離_レ無。唯智之所_レ照而已。所謂報身有_レ 二。謂自受用身他
受用身。自受用身住_二自受用土_一。或處說_二方所_一者。蓋寄顯
耳。其眞實義者。自報身土周_二徧法界_一。不_レ可_下說言_レ離_二 三
界處_一。亦不_レ可_下說言_レ即_二 三界處_一。爲_二不可說微塵數自眷

【二頁下段】
屬_一。說_二不可說微塵數之法_一。如_レ是身土。亦唯佛與_レ佛乃
能知_レ之。尚非_二 一生補處之境界_一。何況於_二其餘者_一乎。
 台密古德。談_二法身自報有相有說_一。其旨在_下於由_二是說_一。
 以寄_二顯法深勝_一。及與_レ醫_下 一類偏執_二無相_一。而生_レ過之
 見病_上。而後代有_下昧_二彼原旨_一者_上。濫_二說有相有說_一。自謂_二
 高妙_一。而其見處。徘_二徊乎有無對待之域_一。猶_二癡犬逐_一_レ塊
 殊不_レ知其說已彷_二彿乎雨衆三德之計_一矣。
他受用身。或在_二 三界頂_一。或居_二界外淨土_一。或在_二蓮華藏世
界_一。爲_二已入大地菩薩_一。轉_二 一乘圓滿法輪_一。如_二華嚴佛地等_一
是也。應化身大約有_レ 二。或現_二清淨刹_一。或現_二雜染土_一。其
淨刹所現佛。則顯說_二摩訶衍三乘_一。密轉_二 一乘法輪_一。其染
界所現佛。則顯說_二聲聞緣覺乘_一。密轉_二摩訶衍三乘及一
乘秘密法輪_一。
 顯密之別。凡有_二 五種_一。一則聲聞緣覺乘。名爲_二顯示敎_一。
 諸大乘法。竝名_二秘密敎_一。如_二智論第四判_一。二則大乘三
 乘敎。名爲_二顯了_一。一乘敎。名爲_二秘密_一。如_二智論第一百
 判_一。三則一切大小乘敎。悉爲_二顯敎_一。曼茶羅敎。名爲_二密

【三頁上段】
 敎_一。如_二密宗判_一。四則不了義經。名爲_二密意_一。了義經。名
 爲_二顯了_一。如_二相宗所_一_レ判。五則大小竝說。衆互相知。名
 爲_二顯露_一。三輪密化互不_二相知_一。名爲_二秘密_一。如_二台宗判_一。
 今之所_レ言。在_二于初二門_一可_レ知。
我釋迦文佛。乘_二大願輪_一。降_二生於閻浮提迦維衛_一。示_二現八
相_一。於_二摩竭陀國菩提樹下_一成_二等正覺_一。或顯或密。轉_二正
法輪_一。導_二利群生_一。所謂顯示法輪者。依_二蘊處界_一。顯_二示四諦
因果無我人道_一。三十七品爲_レ行。擇滅無爲爲_レ果。是乃閻
浮重障衆生。革凡成聖之初甘露也。所謂秘密法輪者。如
來安_二住最寂靜大涅槃界_一。海印定中炳_二現乎稱性法曼荼
羅_一。佛說。菩薩說。刹說。衆生說。三世一切說。頓提_二玄綱_一
以引_二 上達_一。漸布_二微澤_一。以潤_二群機_一。普別分_レ彩。徧敷_二 一乘
之敎義_一。因果齊_レ致。以嚴_二性起之樓觀_一。是名_二大方廣佛華
嚴經_一。是爲_二根本法輪_一矣。或時爲_二已習行大聲聞。及薄塵
垢大根性者_一。入_二於等持王三摩地等_一。說_二摩訶衍三乘_一。依_二
二諦理_一。顯_二示二空及菩薩出假之道_一。至_二得三乘菩提_一。如_二
般若深密等所說_一。是名_二枝末法輪_一。是敎未_三顯了說_二 一乘

【三頁下段】
一性_一。故名_二 三乘敎_一。或時爲_二 二無我智已淨。緣修六度功
滿最上大機者_一。入_二於深三摩地_一。轉_二如來藏一乘法輪_一。會 _レ
三歸_レ 一。攝_レ相歸_レ性。如_下入_二於無量義處三昧_一說_二妙法華_一。
入_二於不動三昧_一說_二大涅槃_一等_上。是名_二攝末歸本法輪_一。當_レ
知四諦法輪爲_二顯了轉_一。摩訶衍敎爲_二秘密轉_一。般若中乃
指_二般若_一。云_二閻浮提第二法輪轉_一。法華亦言_下昔於_二波羅奈_一
轉_二 四諦法輪_一。今乃復轉_中無上最大法輪_上等。竝皆顯_二摩訶
衍。乃人無我輪。已轉補特迦羅三摩地所現之秘密輪_一
也。如_レ 上化儀。乃雜染世界攝化之恆範。而三世如來佛
佛道同。如_二法華方使品說_一。
 問。由_レ何於_二雜染世界_一。唯宣_二說四諦法輪_一。而不_三顯了
 說_二大乘法敎_一耶。答曰。閻浮提衆生根鈍障重。執_二取
 蘊相_一。深著_二於五欲_一。入_二邪見稠林_一。不_レ堪_レ稟_二於大乘深
 經_一。若爲_二少根劣機_一。直爾說_二與深法_一。則生_二惡見取_一。結_二
 邪見網_一。猶如_二蛇飲_レ水而爲_一_レ毒也。縱有_レ得_二正解正見_一。
 而以_二所學躇_一_レ階。多乃傚_二得似而非者_一。恰如_二畫_レ虎而
 作_一_レ狗也。所以如來於_二無邊甚深諦海_一。掬_二 一滴水_一。以潤_二

【四頁上段】
 閻浮枯槁之衆生_一。恆轉_二 四諦人空法輪_一。碾_二碎二十薩
 迦耶大我慢山_一。淨_二治五陰心垢_一已後。入_二於甚深三摩
 地_一密轉_二大乘大空如來藏秘密法輪_一。破_二無明住地_一。盡_二
 二種生死_一。是閻浮一化漸入秘藏之妙術也。法華迹門
 涅槃前分。一示_二此秘訣_一可_レ察。
所謂顯示法輪。依_二 四眞諦_一制_二 三學處_一。爲_二入理行_一。如來
力無畏大悲等流。說_二 三法藏_一。詮_二 三學處_一。謂修多羅毘尼
阿毗曇。修多羅。乃增上心學論道。毗尼。乃增上戒學論
道。阿毗曇。乃增上慧學論道。戒以禁_二身口之過惡_一。定以
寂_二心之散亂_一。慧以照_二心之昏暗_一。又戒能制_二止惑所起業_一。
定能伏_レ惑。慧能斷_レ惑。故論云。戒如_レ捉_レ賊。定縛。慧殺。
當_レ知三行相因猶如_二鼎足_一。何以故。戒業淨。則淨定自生。
定澄淨。則靈慧自發。慧明了。則癡惑自除。癡惑滅。則淨
心顯現。無量三昧神通從_二是處_一起。摩訶衍秘藏從_二是處_一
現。四十二賢聖從_二是處_一立。所以是三法名_二 三決定道_一。亦
名_二 三無漏學_一。亦名_二學邊際_一。蓋此三學。即如來藏性具德
相。如來以_二無師智無礙智_一。法_二其本性寂照_一。制_二 三學處_一。以

【四頁下段】
備_二學道之洪範_一焉。實乃稱性之玄猷。甘露之妙門也。所
以如來在世聖弟子流。三學均修無_二復異致_一。但由_下其所_二。
好樂_一以_レ類分_上。有_下持_二修妬路_一比丘。持_二毗尼_一比丘。持_二摩
夷_一比丘之目_上耳。如來滅後七日。尊者大迦葉集_二會千大
阿羅漢_一。於_二摩竭陀國七葉巖_一。結_二集三藏_一。尊者阿難結_二集
修多羅藏_一。尊者優波離結_二集昆尼藏_一。尊者大迦葉結_二集
阿毘曇藏_一。名_二之上座部_一。爾時界外有_二數萬大衆_一。凡聖聚
會結_二集五法藏_一。謂三藏及雜藏禁呪藏。名_二之大衆部_一。窟
內窟外雖_レ分_二 二部_一。法乳一味無_二復異諍_一。是名_二前番二部_一。
後過_二百十餘年_一有_二大士_一。名曰_二大天_一。慨_下乎三藏學者堕_二
于名相_一。轉失_中聖旨_上。乃取_二大乘空義_一。合_二糅三藏_一。宣_二說生
死涅槃但是假名_一。且以_二 一偈_一誦_二出五事_一。而上座部不_レ信_レ
之。痛加_二毀斥_一。大衆部乃信_二用之_一。竝誦_二 五事_一。於_レ是乎。異
執調然。法道不_レ融。是名_二後番二部_一。
 寂藕謂。前番二部非_二全無_一_レ異。上坐部乃迦文嫡嗣。五
 師相承專弘_二 三藏_一。不_レ傳_二餘藏_一。大乘方等緊秘不_レ傳。大
 衆部是傍派。而傳_二持五藏_一。雜藏之中出_二菩薩法_一。且阿

【五頁上段】
 含中所_レ言未曾有法。宛似_レ指_二大乘法_一。豈非_三 二部所執
 既有_二少異_一乎。眞諦三藏云。後番大衆部中。有_下傳_二華
 嚴般若金光明維摩勝鬘涅槃等大乘經_一者_上。衆中有_下信_二
 此經_一者_上。有_下不_レ信_二此經_一者_上。云云。又云。多聞部中。間
 唱_二深義_一參_二涉大乘_一。云云。由_二此說_一而推_レ之。乃知前番
 大衆部。已密傳_二大乘_一。而由_二是密傳_一。後人乃有_二信焉者
 不_レ信焉者_一。又後番上座部所_レ出法藏部經量部等。立_二
 五法藏_一。其說亦涉_二深義_一。旨趣往往順_二同於大衆部及
 大乘_一。惟夫上座部弘傳。緊秘_二深義_一。故後至_三薩婆多興_二
 盛於世_一。其弊轉墮_二名相_一。遂至_レ不_レ知_三如來有_二甚深秘
 藏_一。偶聞_レ說_二深義_一。則謂_二之非佛說_一。而嫌_二忌之_一猶如_二仇
 怨_一。三藏實義殆乎將_レ滅矣。于時上座部中。有_下概_三乎自
 部之頽風將_レ失_二聖旨_一者_上。但就_二理長_一別作_二 一計_一。如_二法
 藏部經量部等_一也。又其禁呪藏中。應_レ有_二許多持明秘
 法_一。於_レ 中三部五部之秘經。特顯_二如家秘藏之玄極_一故。
 傳法菩薩秘_二藏諸修羅窟鐵塔等_一與。由_レ是觀_レ之。不_二翅
 後番二部所計有_一_レ異。前番二部傳持異致可_レ知。問。前

【五頁下段】
 番上座五聖傳持。只三法藏。斷乎無_レ他。何由知_三彼亦
 有_二秘蘊_一耶。 答。斯有_二理敎_一。今且出_二敎證_一焉。付法藏
 傳云。商那和修降_二臨優婆毱多房_一。手指_二虛空_一。便下_二香
 乳_一。如_二高山頂懸泉流注_一。問言。毱多是何定相。毱多即
 入_二 三昧_一。深心觀察不_レ能_二曉了_一。即問_二其師_一。是何三昧。
 和修答曰。此名爲_二龍奮迅定_一。如_レ是次第五百三昧問_二
 其名字_一。都不_二了知_一。乃至毱多當_レ知。如來三味。諸辟
 支佛不_レ識_二其名_一。緣覺三味。一切聲聞不_レ能_二解了_一。大
 目犍連舍利弗等所入三昧。其餘羅漢不_レ能_二測度_一。吾
 師阿難三昧定相。我悉不_レ知。今吾三味。汝亦不_レ知。如_レ
 是三昧。吾涅槃後皆隨_レ吾滅。七萬七千本生諸經。滿
 足一萬阿毘曇藏。有_二 八萬數清淨毘尼_一。如_レ是之法。亦
 隨_レ我滅。是故毱多。如來滅後賢聖隱沒。如_レ是法藏漸
 當_二衰損_一。云云。以_レ是證_レ之。諸聖內證。有_二無量三昧智
 慧。無量秘密法藏_一。非_二凡所_一_レ測也。然則當今人間受持
 之三藏及大乘。乃諸大羅漢付法藏諸聖心中所證法
 蘊。百千萬分之一而已。秘蘊可_レ察。理證頗多。至_レ 下

【六頁上段】
 當_レ知。問。據_二婆沙論異部宗輪論等說_一。以_二大天五事_一
 爲_二邪說_一毁斥。《割書:云云。》今之所_レ敍。與_レ彼異者何耶。 答。
 婆沙等所_レ言。蓋斯毘婆沙師誣謗之說爾。所_二以知_一者。
 善見律二。地持論一說。大天是聖者。一時之大法將
 也。瑜伽略纂及嘉祥三論玄中。出_二大天之事實_一可_レ尋。
 按。大天所說全不_レ違_二法印_一。不_レ乖_二諦理_一。但發_二大乘秘
 密_一。以顯_二 三藏實義_一耳。所以大衆部本末諸部。竝服_二膺
 之_一。所_レ誦五事。亦有_二道理_一。大衆本末。咸誦_二此偈_一。上座
 所_レ出正量部等。亦誦_二 五事_一。毘婆沙師之所_レ舉者。斯指_レ
 鹿作_レ馬之說也可_レ知。 問。毘婆沙師何由惡_二大天_一之
 甚。而作_二如_レ斯無根非法之誣_一耶。 答。上座部但弘_二 三
 藏_一。緊禁_三爲_レ凡說_二 上上法_一。以謂大天所說乃犯_二極禁_一。
 一諍已後瓦相毁斥。憎如_二仇怨_一。毘婆沙師去_二大天_一垂_二
 二百年_一。漫錄_二流言_一。以抑_二彼計_一而已。往古來今類例頗
 多。不_レ可_レ怪焉。梅冒_二風雪_一香氣撲_レ鼻。鐵煉_二爐鞴_一釼光
 射_レ斗。古賢所_レ諍非_二凡所_一_レ識也。學者莫_三容易評_二量之_一
 矣。

【六頁下段】
二百年後從_二大衆部_一分_二出三部_一。一一說部。二說出世部。
三灰山住部。二百年中又從_二大衆部_一出_二 一部_一。名_二多聞部_一。
復出_二 一部_一。名_二多聞分別部_一。復出_二 二部_一。一支提山部。二北
山住部。本末合則成_二 八部_一。上座部宗二百年中無_二復異
諍_一。三百年初分爲_二 二部_一。一上座弟子部。二薩婆多部。三
百年中從_二薩婆多部_一出_二 一部_一。名_二可住子部_一。三百年中
從_二可住子部_一復出_二 四部_一。一法尚部。二賢冑部。三正量部。
四密林山部。三百年中從_二薩婆多部_一復出_二 一部_一。名_二正地
部_一。三百年中從_二正地部_一復出_二 一部_一。名_二法護部_一。三百年中
從_二薩婆多_一又出_二 一部_一。名_二善藏部_一。三百年中從_二薩婆多部_一
又出_二 一部_一。名_二說度部_一。亦名_二說經部_一。如_レ是上座本末合成_二
十二部_一。上座大衆本末部合則成_二 二十部_一。自_レ爾已後支
派分流成_二 五百部_一。宗計紛綸互相是非。遂乃至_二隔_レ河飲_一_レ
水。適化無方陶誘非_レ 一。均以_二息累_一爲_レ門。同以_二滅理_一爲_レ
宗。雖_二其施設門庭分_一_レ歧。竝不_レ妨_二如來清淨法界_一。折杖分
氎之譬喻。旨在_二于兹_一矣。佛滅百年後。優婆掬多有_二 五弟
子_一。於_二毘尼藏_一各作_二 一家_一。分爲_二 五部_一。一曇無德部。二薩

【七頁上段】
婆多部。三彌沙塞部。四迦葉遺部。五婆鹿浮羅部。而此
五部至_二于三百年後_一各出_二律本_一。此五部律。總別開合異
說紛挐。如_二律部鈔疏之中明_一。可_レ討。
 二部十八部五部等異說頗多。如_二大集經。文殊問經。智
 論。十八部論。部執異論_一。異部宗輪論_一。如_二 三藏記。育王
 傳。法苑珠林等出_一可_レ尋。
曁_二于佛滅過五百年_一。三藏學者轉執_二名相_一。隠_二覆實義_一。乃
膠_二帶自所學_一。至_二于不_一_レ知_レ更有_レ進_二趣於上上法_一。
 三藏敎法以詮_二 三學_一。乃使_三學人修_二戒定慧_一。聖道現前
 入_二無爲界_一。於_二無累解脫心中_一。漸轉_二進於甚深上上法_一。
 是爲_二 三藏實義_一。所以佛在世正法之初。出家弟子同
 依_二律檢_一。行_二於二持_一。跏_二坐空間_一。修_二 五停心_一。觀_二 四念處_一。
 以_レ悟爲_レ則。悟心現前。則百千三昧無量法門。悉由_二是
 處_一出。學佛能事畢矣。佛滅後三百年有_二迦陀衍尼子_一。
 定慧拔萃。聰明利根。遊_二戲於阿毘達磨_一。製_二 八犍度_一。五
 百論師結_二集廣說_一。承襲弘演。毘婆沙宗於_レ是勃興。其
 學久之稍稍生_レ弊。名相繁蕪如_二閙叢林_一。專攻_二言詮_一。不_レ

【七頁下段】
 事_二眞修_一。剩不_レ知_二大乘法是聲聞乘所顯之眞理_一。妄加_二
 毁斥_一。甘罹_二重■【𠎝】_一。豈不_レ痛哉。
於_レ是乎。有_二馬鳴龍樹無著世親堅慧等四依大士_一。悲_二夫
頽風_一。愍_二其淪溺_一。製_二造大乘阿毘達磨_一。弘_二揚方等經典_一。
將_下籍_二此善巧_一以通_中暢三藏之實義_上。乃弗_レ獲_レ已而施_二此適
化_一耳。非_下輙舉_二揚大乘_一而撥_中棄三藏_上也。於_レ 中如_二龍樹提
婆二大士_一。則依_二共般若_一示_二遍計空_一。無著世親二菩薩。則
明_二唯識變_一顯_二依他有_一。馬鳴堅慧二大士。則說_二如來藏_一顯_二
圓成中_一。如_レ 上三宗施設雖_レ殊。其致不_レ升。空有二敎是大
乘始門。如來藏敎乃大乘終極。是乃性海之波瀾。入理
之階漸也。弘敎大士爲_二如來使_一。降_二生閻浮_一。分_レ敎立_レ宗。
開_二發秘藏_一。以賑_二像運_一。內鑒冷然無_レ有_二乖諍_一。過千年後
有_二 二論師_一。一曰_二護法_一。一曰_二清辨_一。空有殊_レ宗。法戰交起。
如_二史傳載_一。後賢評謂_二相破相成_一。理固應_レ爾矣。時有_二龍智
三藏_一。從_二龍樹大士_一傳_二曼荼羅秘經_一。善無畏金剛智不空
等大阿闍梨。傳傳密付。傅_二持是法_一。三摩耶禁忌_レ傳_二非器_一。
所以未_レ至_下于别張_二門庭_一。以攝_中群機_上也。印度弘傳梗概

【八頁上段】
如_レ斯。
 印度諸國大小乘流通。出_二于西域記及南海寄歸傳_一。不_レ
 遑_二縷出_一。
佛滅過千餘年。此敎東_二漸于支那國_一。東漢以來至_二于曹
魏_一。傳譯未_レ備。弘通尚微。興_二盛于六朝_一。整_二足于李唐_一。龍
象傑出。乘敎區分。淄澠殊_レ味。蘭菊競_レ芳。制敎則四律
翻傳。假實岐_レ宗。開遮持犯止作皎然。化敎則新舊經論
半滿分_レ彩。敎理行果悉檀異_レ宗。然由_下像季之世人機漸
漓。浮_二慕玄虛_一。不_レ樂_二實踐_一。諸師適化多倡_二大敎_一。而少_レ弘_二
阿含等三藏_一。如_二夫羅什道朗吉藏等諸師_一。弘_二通三論空
宗_一。玄奘慈恩等諸德。布_二演瑜伽唯識之敎_一。彌天光統淨
影等諸師。敷_二揚如來藏敎_一。從上三家。宛似_二印度大乘三
宗_一。北齊文禪師。誦_二 中觀偈_一。悟_二入於一心三諦_一。遠嗣_二法
於龍猛大士_一。傳_二之南岳思禪師_一。思禪師親證_二法華三昧_一。
開_二化衡獄_一。道廓_二止觀_一。迹鄰_二證實_一。三諦妙旨。於_レ是乎倍
彰焉。付_二法於天台顗禪師_一。顗禪師。亦證_二法華三昧_一。得_二
旋總持_一。製_二造三部_一引_二揚法華_一。譚_二玄五重_一。示_二觀十乘_一。四

【八頁下段】
悉分_レ彩。朗_二本迹於十妙_一。三智燃_レ犀。融_二性相於三法_一。釋_二
文義_一則。四釋極_レ賾。幽關斯開。四一開顯大車自現。妙判_二
時敎_一。分_二諦海之波瀾_一。巍巍乎高範。卓_二然于干古_一。論_二止
觀_一則示_二方便於五五_一。顯_二正受於二二_一。三止三觀明静。以
會_二於秘藏_一。五略十廣觀行。以嚴_二於寶乘_一。三種止觀利鈍
竝攝。六即位次屈慢兩遣。可_レ謂陶_二甄敎行之際_一。以方_二軌
於來裔_一者矣。隋有_二帝心大士_一。悟_二入法界_一。首_二唱雜華_一。判_二
敎五種_一。以究_二偏圓之源_一。示_二觀三門_一。以廓_二空有之際_一。蕭
然神化。孰得_レ測焉。至相賢首承嗣弘宣。賢首國師製_二造
探玄_一。解_二釋華嚴_一。判_レ敎釋_レ義。理致圓備。同別一乘綜_二敎
海之浩瀚_一。因果五周絚_二法界之秘賾_一。五敎十宗剖_二判舍那
之化迹_一。十玄六相開_二宣緣起之秘極_一。方廣大猷於_レ是乎
章然。是亦敎中之偉範矣。李唐之初。善無畏金剛智不
空等諸德相繼西來。傳_二譯秘經_一。一行惠果等諸師竝稟_二受
之_一。蓋此敎乃一乘之秘蘊。以_二曼荼_一爲_レ宗。六大四曼三
密。以顯_二示無相之玄猷_一。密印持明竭磨。以幖_二幟內證之
秘趣_一。實乃入理之玄關也。支那之境受_二此敎_一者鮮矣。機緣

【九頁上段】
不_二投合_一乎。後代流傳之隆替予未_レ聞_レ之。
 後代密徒有_二膚淺者_一。不_レ領_二顯密一致之玄旨_一。妄夸_二密
 敎_一。毀_二斥顯典_一。《割書:云云。》殊不_レ知。所_レ謂顯敎者。乃遮那性海
 之智印。同一甘露之妙法矣。豈不_レ知乎。眞之密敎者。
 與_二夫華嚴般若法華涅槃_一。理致脗浹。猶_レ合_二符節_一也。
 若有_下與_二夫華嚴等_一。而不_二同致_一之密敎_上者。定是邪密也。
 被夸_二邪密_一妄眨_二顯敎_一。宛如_下秘_二重燕石_一棄_中擲夜光_上也。
 不_二亦惑_一乎。又有_下 一類錯_二解密典_一。以_二有相_一爲_二宗極_一。
 以_二無相_一爲_二權詮_一者_上。謬之極矣。至_レ 下當_レ辨。又此敎所
 被有_二 三薩埵_一。三人所學調然有_レ則。若有_二僭濫_一。却引_二殃
 過_一。不_レ可_レ不_レ知。是亦當_二 下辨_一。
南天竺尊者菩提達磨。渡海西來入_レ梁。機緣不_レ投。移_二錫
於魏嵩山少林寺_一。提_二示直指見性之道_一。付_二法於可禪師_一。
六傳至_二于曹谿_一。五祖下分_二南北二宗_一。六祖下出_二南嶽靑原
二支_一。自_レ爾已降。五派分_レ流氾_二濫海宇_一。此宗直參_二究自己
心性_一。以_レ悟爲_レ則。將_レ俾_下學人不_レ由_二 三乘之途撤_一。頓乘_中露
地之大車_上。乃以_二直指單傳不立文字_一。而爲_二家風_一。雖_二然不_一_レ

【九頁下段】
依_二 三藏及方等之敎詮_一。而能符_二契於三藏及方等之理趣_一。
可_レ謂超方越格之妙手段矣。
 少林施_二此活手段_一。蓋應_レ有_二 二意_一。一則爲_レ使_下 一類大根
 性者不_レ涉_二旁岐_一。頓截_二無明之妄根_一。開_二發金剛之正因_一。
 紹_中紹佛祖之慧命_上。此雖_レ不_二以_レ敎判_一。而剋論焉則。是乃
 楞伽思盆圓覺等所說。頓敎大乘。而攝_二沒量大機_一之
 一法門。復奚怪焉。二則呵_レ敎破_レ相。解_レ黏去_レ縛。秉_二金
 剛寶劍_一。斬_二敎中之弊魔_一。以護_二 三藏及方等之眞脈將_一_レ
 絕耳。惟夫如_二馬鳴龍樹無著世親等大士_一。慨_下乎三藏
 學者。入_二名相堕_一。行證將_上廢。而不_レ獲_レ已。開_二發大乘秘
 藏_一。以救_二其頽風_一。適_二化一時_一。後曁_三敎入_二于像法_一。其傳_二
 大乘_一者。轉復徘_二徊乎文字知解之域_一。倍蔀_二塞自悟門_一。
 向之將_レ矯_レ弊之敎。翻成_二 一弊_一。恰如_二雪上加_一_レ霜。遂乃
 發_二足於陰界之表_一之眞修行底。殆乎將_レ熄。於_レ是乎。少
 林下_二那妙手_一。直指_二示金剛之正體_一。將_レ使_下學人。擺_二脫
 乎文字知解之桎梏_一。出_二離乎陰入毒虵之窠窟_一。頓歸_中於
 無爲之大寶宅_上矣。由_レ是觀_レ之。少林斥敎。只是斥_二敎門

【十頁上段】
 之弊_一。決非_レ斥_二如來性海之智印。普門應機之正法_一則。
 可_レ謂_二之陽剝而陰輔之祕術_一乎。然自_二少林_一之至_二曹谿_一
 諸大禪師。得悟之後濳遁長養。不_レ必_二張_レ宗垂_レ統之業_一。
 偶値_二大機_一。隨_レ緣接得。或說_二理致_一。或示_二機關_一。若_二彼少
 室六門_一。與_二敎中修證_一。大旨相似焉。聞此書有_二眞僞之
 諍_一也。寂未_レ詳_二孰是_一矣。熟按_二古禪師之所_二提倡_一則。雖_下
 曰_二敎外_一曰_中不立文字_上。。其旨則契_二會於方等經論_一。猶_レ合_二
 符節_一。偶有_三說及_二於經論之義_一則。往往有_三習_レ敎者殆乎
 叵_二企及_一。又如_下初祖之印_二心於楞伽_一。曹谿之印_中心於金
 剛_上。其之崇_二經法_一也可_レ察。曹谿以後。趙州黃蘗臨濟雲
 門等諸老。由_レ恐_三理致之入_二情窠_一。單提_二向上_一。壁立萬
 仞。及_レ垂_二一言半句_一。如_二木札羹之不_一_レ可_レ味。如_二大火聚
 之不_一_レ可_レ觸。如_二水中月之不_一_レ可_レ捉。欲_レ使_下學人提_二擕乎
 非思量底_一。咬_二嚼乎沒滋味處_一。立_二萬仞懸崖_一。放身失命。
 頓滅_中却陰界之毒根_上耳。是乃與_下頓敎大乘。接_二最上大
 機_一之宗致_上。面脗合焉。何怪之有矣。故言是剝陽而陰
 輔之祕術也否耶。但此宗者。乃具_二大根性_一。起_二大信心_一。

【十頁下段】
 懷_二大道心_一者之所_レ堪_レ受也。若根鈍障重道心孱者。受_二
 是宗_一則。不_三止無_二進趣之功_一。動也生_二多過失_一。或籍_二口
 於向上_一。毁_二斥毘尼_一。託_二言不立_一。蔑_二棄經論_一。或墮_二豁達
 空_一。撥_二無因果_一。或誑_二說過人法_一。犯_二大妄語_一。口談_二毘盧
 之頂𩕳【寧に頁】_一。心沈_二阿鼻最下之底_一者往往有焉。譬如_下 三歲
 孩兒。把_二莫耶劍_一。不_レ知_二運用_一。却自傷_中其躬_上也。所以六
 祖曰。小根之人聞_二此頓敎_一。猶如_下草木根性小者。若被_二
 大雨_一。悉皆自倒不_レ能_二增長_一。旨哉此言。蓋斯參徒之龜
 鑑也。
曇摩迦羅三藏傳律以來。四律五論相次譯出。九代相承。
法聰道覆慧光等諸德。繼_レ踵傳持。多弘_二 四分_一。李唐之初。
三宗鼎立。一曰_二相部宗_一。二曰_二南山宗_一。三曰_二東塔宗_一。相部
東塔一時雖_レ振。後也衰微。危乎將_レ絶。獨南山宗興_二盛于
世_一。承嗣連綿。後裔如_レ麕。南山以_二毘尼_一爲_レ宗。而至_二定慧
門_一。則開_二立三宗_一。隨_レ機授_レ敎。提_二示閻浮一化之正軌_一。以
將_レ興_二復於佛在世。及正法五聖之淳化_一。其意至矣。其旨
妙矣。所_レ憾後代傳_二此宗_一之家。其所_二弘揚_一。其言則相似。

【十一頁上段】
而其趣則天別矣。惜乎。
 諸宗之行_二于世_一也。交生_二變態_一。枘_二鑒於祖意_一者。蓋時運
 之使_レ然者已。南山宗變狀特甚。至_レ 下當_レ辨。
晉有_二慧遠法師_一。結_二蓮社於匡廬山_一。修_二習念佛三昧_一。普勸_二
緇素_一殖_二淨土因_一。自_レ爾已降。玄忠迦才西河悟眞等諸德。
遞代相繼弘_二宣是敎_一。台華禪律之諸師。信_二受是敎_一者甚
多矣。是法正依_二無量壽三部修多羅_一。傍依_下諸部讚_二淨土_一
經_上。馬鳴示_二之起信_一。龍樹顯_二之十住_一。世親論主製_二述往生
淨土論_一。申_二通此敎_一。住還廻向示_二 五門之妙行_一。廣略相入
廓_二 二諦之玄宗_一。實乃淨敎之範模。苦海之船筏者矣。 曇
鸞法師撰_二之註解_一。分_レ節解。簡易明暢。亦能適_二會時機_一。
可_レ謂巧手矣。是敎之有_レ利_二於澆世_一也。巧攝_二 三根_一。若上
根性者稟_二是敎_一。則速得_二甚深三昧_一。頓伏_二滅二障_一。悟_二入
無生法忍_一。若中下根者受_二是敎_一。則銳_二志於厭欣_一。專_二心於
觀稱_一。或發_二 三昧_一。或辨_二往業_一。託_二生於淨刹_一。到_二彼國_一已。
證_二得不退_一。入_二 三賢位_一。成_二 十地道_一。是故一類宜_レ受_二是敎_一
者。則應_下通_二於大乘諸宗_一而修_中學之_上。而其別將_二淨敎_一立_二

【十一頁下段】
宗統_一者。蓋乃施_二適時巧_一。以攝_二最下機_一之秘術也乎。奇
哉此敎。言近而旨遠。功高而進易。綜_二 五乘_一而齊攝_二願海_一。
乘_二 一心_一而速託_二蓮胎_一。實乃潤_二澆季枯槁衆生_一之甘露也。
 是敎久之轉生_二流弊_一。不_レ可_レ不_レ辨。至_レ 下當_レ知。
支那弘傳梗概如_レ斯日域傳持十宗區分。如_二史所_一_レ載。今
不_二復述_一。如上諸敎。悉是最淸淨法界等流正法敎。符_二契
法印_一。隨_二順諦理_一。依_レ是如說修行者。或近或遠。應_下當轉_二
捨二種生死_一。轉_中得三乘菩提_上矣。問。諸敎竝皆普門應機
之眞詮。同一甘露之妙法者。深領_二其旨_一焉。未審從上諸
祖。孰若立_レ敎有_レ方。入_レ道有_レ序。不_レ乖_二於大聖垂_レ化之正
軌_一耶。答。印度付法藏大士。固所_レ無_レ論也。支那日域諸
宗諸祖。同體_二於如來藏體內之權實_一。瓦宗_二 一門_一。張_二大敎
網_一。撈_二摝群生_一。道竝行而不_二相悖_一。喩如_下釣者靜_レ之。𦋯【四の下に瓜二つ】者
扣_レ舟。雖_二所_レ爲異_一。而得_レ魚則一_上也。其設_二抑揚立破之說_一。
競_二鉾於彼我之間_一者。是創業垂統之初。將_レ使其徒專_二心
於己宗_一之善巧。而非_下敢執_二取一道一行_一。毀_中廢餘道餘行_上
後學多不_レ領_二祖意_一。轉增_下加扇_二揚己宗_一。貶_二剝他敎_一之說_上。

【十二頁上段】
恰似_二加_レ水而鬻_一_レ乳。彼自以謂。護法扶宗。殊不_レ知其揚_レ
自貶_レ他之說。由_二執情爲_一_レ崇。理致自僻。荏苒焉𣻏【氵に梟】_二剝中
正之道_一。乍視焉則似_レ扶_二祖宗_一。寫論焉則伐_二正法_一之利斧
也。是故澆末之世。有_レ志_二學道_一者。應須_下深究_二諸宗之敎
原_一。抛_二其所_一_レ弊。就_二其所_一_レ長。而死_中解行_上矣。不者則。必認_二
珷玞_一。以爲_二璵璠_一。爲_二有智_一之所_レ嘲而已。其之所_レ弊至_レ 下
當_レ知。今且舉_二大乘六宗_一。而辨_二其所_一_レ長。以䀭_二學者擇法
之檢押_一焉。
 今但舉_二 六宗_一。而不_レ述_二餘四家_一之由。至_レ 下當_レ明。
其開_二宣性起正法之大宗_一。理極_二因果_一。廓_二 五重法界_一。敎岐_二
普別_一。彰_二 一乘玄猷_一。二空三性以固_二基礎_一。十玄六相以嚴_二
樓觀_一。茫茫素範。以的_下指舍那統_二御法界_一之大化_上者。宜_レ莫_レ
親_二乎華嚴三祖之宗致_一矣。若夫三諦提_レ綱。張_二衆目於四
悉_一。一心持_レ衡。羅_二千星於十乘_一。權實兼明。殆究_二敎行因
果之際_一。利鈍竝益。乃免_二 上慢自屈之過_一。自_レ有_二佛法_一以
來。集其大成。諸宗可_三以_レ是爲_二龜鑑_一。萬世可_三以_レ是爲_二規
矩_一者。宜_レ莫_レ備_二乎天台大師之說_一矣。

【十二頁下段】
 問。諸宗各有_二家法_一存焉。何以言_二智者所說是諸宗之
 龜鑑_一耶。答。若上根性善根淳熟者。則己宗自足。胡爲
 假_レ他。若夫中下流善根薄少者。多乃躁冪浮露。法隨_二
 情窩_一。情解之者。爲_レ主正慧爲_レ執而鬱焉。非_下先染_二指於
 台敎_一。辨_二別諦觀之玄猷。乘敎之洪範_一。而後學_中於本宗_上
 者則。賢者則爲_レ智所_レ魅。不肖者則爲_レ愚所_レ扼。弗_二認_レ
 賊而爲_一_レ子則。必爲_二擔_レ麻而棄_レ金之漢_一矣。靈芝有_レ云。
 若乃決_二白自心_一。的_二指妙境_一。甄_二別大小_一。簡_二練偏圓_一。歷位
 淺深涉道次序。唯摩訶止觀是可_レ投_レ心。此言有_レ旨。寂
 竊謂。法華玄義者。學佛之軌範矣。
若夫籍_二世間有爲之事相_一。以喻_二況無相妙相_一。彰_二法界性_一。
由_二持明具支之方便_一。以淨_二治煩惱妄執_一。悟_二大空生_一。四重
曼荼發_二舍那之秘藏_一。三種妙戒攝_二金薩之願行_一。攪_二性海
之浩瀚_一。以廓_二緣起之波瀾_一者。宜_レ莫_レ悉_二乎大日經疏之說_一
矣。
 問。今所_二提示_一者。頗異_二乎近代密者之所_一_レ言者何。答。
 是義叵_二容易述_一。至_レ 下當_レ明。

【十三頁上段】
若夫假_二 一條黑路_一。通_二禪那之眞脈_一。拈_二無垢鐵鎚_一。摧_二陰入
之牢關_一。巧施_二規繩_一。 存_二沙門家之眞風於像末之世_一者。宜_レ
莫_レ妙_二乎少林直指之道_一矣。
 或問。子之崇_二禪宗_一者。頗異_三乎禪之崇_二禪宗_一也與。答
 實爾。近代禪者所_二自夸_一之禪者。即是衆生之心性。諸
 佛之法身。而天台賢首及密乘三藏。竝即以_レ是爲_レ宗。
 如_二彼毘曇成實瑜伽中觀等_一。窮_レ理論焉則。皆莫_レ不_三以_レ
 是爲_二所歸_一矣。然則尋常禪者所_二自夸_一之禪者。乃諸宗
 所依之如來藏心。而非_二獨禪宗有_一_レ之。他若言_下諸宗各
 依_二 一經_一立焉。禪宗不_三偏依_二 一經_一。諸宗則別。禪宗則
 總_上者。是亦不_レ然。何者其依_二 一經_一者。門庭也。相待也。
 若就_二門庭_一則。雖_二禪宗_一也非_レ無_二差別_一。有_二時時拂拭者_一。
 有_二本來無物者_一。有_レ印_二心於楞伽_一。有_レ印_二心於金剛_一。有_二
 三玄三要者_一。有_二 五位君臣者_一。豈可_レ謂_二之區別_一乎。若
 就_二堂奥_一。約_二絕待_一論焉則。所謂華嚴天台密宗等。各自
 統_二收盡十方三世無盡無餘敎義_一。無_レ有_二剩缺_一。何區別
 之有矣。由_レ是觀_レ之。尋常禪者所_二自夸耀_一之禪者。是諸

【十三頁下段】
 宗之通依。而非_二獨禪宗有_一_レ之。胡爲以_二彼之所_一_レ崇。而
 崇_レ之乎。但予之所_三以崇_二禪宗_一者。今且提_二舉三兩_一焉。
 初祖示_二神光_一曰。汝外息_二諸緣_一。內心無_レ喘。心如_二牆壁 _一
 可_二以入_一_レ道。趙州曰。我在_二南方_一。三十年。除_二粥飯二時
 雜用心處_一。《割書:云云。》香林四十年方成_二 一片_一。湧泉四十年
 尚自走作。又石霜示_レ 人。休去。歇去。寒灰古木去。古
 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一念萬年去。蓋斯未悟之者。
 眞參實修之正軌也。不_三翅禪者而有_二此修_一。凡三乘一乘
 之學人。稟_二迦文之正化_一者。皆應_下當假_二如上之修_一。以
 爲_中入理之要_上也。而像季之世。人法漸漓。學_レ敎習_レ律
 者。僕僕爾拘_二守名相_一。修_レ禪者。倀倀乎沈_二著預定_一。恰
 如_下 上_二于崑丘_一拾_中收土塊_上也。蓋少林慨_二乎此弊風_一。運_二
 那妙手_一。截_二斷旁見岐道_一。直示_二賢聖之王路_一。將_レ使_三學
 人挽_二回自己元明眞心。於陰入之巢窟_一。是予之所_三以
 崇_二禪宗_一也。又且彼宗叢林之風規。粗得_二律檢之大體_一。
 雖_二么麽雛僧_一。率以_下籍_二禪那思惟_一。體_中究自己心性_上。而
 爲_二意樂_一。是乃迦文一化。沙門之眞風矣。是亦予之所_三

【十四頁上段】
 以歆_二羨禪宗_一也。子莫_二復怪_一焉。
其能開_二顯乎如來大悲之秘極_一。厭穢欣淨施_二異方便_一。三
有因_レ斯長揖。指方立相開_二大義門_一。五乘從_レ是齊入。佛力
加祐。如_二月印_一_レ水。至誠感通。變_レ鐵成_レ金。指_二此徑路_一。示_二
此要門_一。以使_下濁世重障衆生。速入_二不退_一頓超_中萬劫之修_上
者。宜_レ莫_レ優_二乎淨土諸師之提倡_一矣。
 是敎之眞所_レ壞_二于簡易_一。蓋斯情謂之簡易。而非_二佛祖
 之簡易_一也。易往無人之誠說。宜_二深留_一_レ意矣。
若夫剖_二判化制_一。以垂_二 七衆之彛範_一。班_二布止作_一。以示_二衆行
之洪基_一。提_二揚三行_一。撮_二要於廣律_一。申_二明諸乘_一。布_二益於群
彙_一。搰搰焉興_二復三學均修之淳源_一。淳淳乎開_二宣止觀雙
運之玄門_一。對治有_レ序。自_レ之而大。譬_二夫伐_一_レ樹。始先刊_レ枝。
使_二根株漸朽_一。眞修攀_レ階。自_レ 下而上。類_下之登_二 五層樓_一。必
始_レ自_二初級_一。以挽_二回四依八正之古道。於像末之世者_一。宜_レ
莫_レ正_二乎南山律師之所宗_一矣。
 或問。南山之所_二製述_一。率申_二釋毘尼_一而已。至_三其論_二定
 慧之道_一則。未_二多聞_一焉。今之所_二讚述_一。豈非_レ逕_二庭于彼

【十四頁下段】
 宗_一耶。答。子問全出_二于不_一_レ領_二南山宗_一矣。至_レ 下當_レ辨。
如_レ 上六宗。其門庭則雖_レ有_二碩異_一。其堂奧則理味鹹會矣。
譬如_二醫之療_レ病藥劑非_レ 一。溫補滋潤之劑有之。寒涼攻擊
之劑有之。平和調理之劑有之。補瀉溫涼由_レ病用捨。君臣
佐使隨_レ方轉易。其方劑則雖_レ有_二多別_一。而至_二於療_レ病養_レ命
之功_一則。全無_二軒輊_一也。是故授_レ藥者。服_レ藥者。祇應_下於_二藥
物之眞贋。配劑之好惡。病藥之差當_一。而細加_中檢察_上焉。不_三_レ
應_レ局_二定乎某藥則好藥也。某藥則不好藥也。某劑則可也。
某劑則不可也等_一。諸宗法義亦復如_レ是。學者應_下頓抛_二却
是宗則妙也高也。彼宗則麤也卑也等之偏執妄想_一。只深
簡_中練乎其之所_レ稟機敎投合不。解行隨_二順於正法_一不等_上
也。若能如_レ是思惟觀察。日鍜月鍊者。則縱令不_レ至_二證悟_一。
而此人成_二就世俗之見_一。而不_レ失_レ爲_二佛徒_一矣。
 十宗之中。唯舉_二 六宗_一不_レ出_二餘四_一者何耶。謂。餘之四
 宗今不_レ行_二于世_一。且夫俱舍成實。乃小乘宗。是人空敎。
 三論法相。乃大乘始門。是法空敎。若以_二此二空敎_一。爲_二
 大乘實敎之方便_一。則最妙矣。以_二是敎_一爲_二究竟_一。則非_レ理

【十五頁上段】
 也。然像末之世。立_レ宗垂_レ統。則必以_二抑揚_一而爲_二先驅_一。
 今時若弘_二彼四宗_一者。則由_二明宗之情爲_一_レ崇。而必起_二揚_レ
 小抑_レ大。褒_レ權貶_レ實之愆_一乎。無垢友順憬之覆轍。豈
 可_レ不_レ懼乎哉。因思。彼之四宗不_レ宜_レ行_二乎末世_一者已。
 其之所_三以不_二舉而評_一焉可_レ察。問。以_レ小貶_レ大。以_レ權抑_レ
 實之可_レ懼。固應_レ爾矣。若稟_二 六宗_一者。執_レ實而毁_二權小_一。
 寧非_二過失_一耶。答以_レ實而斥_二權小_一者。亦重愆矣。然彼
 之六宗。其得_二正旨_一者則。實能生_二權小_一。權小能成_レ實。權
 實相資。其不_二相離_一。如_二娑羅迦隣提_一。豈可_二。毁斥_一也。其
 致_二僻執_一者之。以_レ實毁_二斥權小_一者。是味敎者之失。而
 非_二宗乘之過_一也。
問。六宗所立。竝皆攝_レ機之妙門者。深領_二其旨_一。未_レ詳_二 六
宗所立如何_一。幸聽_二其宗要_一焉。答。六宗法義高遠廣大。豈
可_二輙辨_一乎。顧古來論_二 八宗十宗_一之說。甚爲_二拙陋_一。且後之
傳持交生_二變態_一。本宗之眞爲_レ此𣻏【氵に梟】剝。置之不_レ辨則。遂乃
使_二佛祖之正旨泯絕叵_一_レ得_二復見_一乎。於_レ是乎奮然濡_レ毫。述_二
其梗概_一。以備_二創學之研磨_一矣。六宗者何。謂一華嚴宗。二

【十五頁下段】
天台宗。三曼荼羅宗。四禪宗。五淨土宗。六南山律宗。
初華嚴宗者。今且分_二 五門_一而辨_レ之。何等爲_レ 五。一略述
祖承_一。二華嚴敎相。三華嚴宗趣。四乘敎分齊。五修入法
界。初略述_二祖承_一者。隋有_二杜順帝心和上_一。神智拔萃。悟_二
入華嚴法界_一。製_二述五敎三觀_一。宜_二說一乘緣起十玄門_一。其
文言則僅數十行。其旨趣則含_二無盡理_一。所謂五敎止觀者_二
一法有我無門。是小乘敎。二生即無生門。是大乘始敎。
三事理圓融門。是大乘終敎。四語觀雙絕門。是大乘頓
敎。五華嚴三昧門_一。是一乘圓敎。所謂三觀者。一眞空絕
相觀。二事理無礙觀。三周徧含容觀。五敎約_レ敎以示_二止
觀_一。三觀就_レ理以彰_二觀心_一。彼此相攝。理歸_二 一致_一。全是華嚴
大敎海之智印也。華嚴宗猷濫_二觴於此_一。至相儼尊者。夙
學_二佛陀光統之敎乘_一。深探_二今經之玄𧷤【賾の左に縦線あり】_一。又承_二法於帝心_一。
倍究_二法界之秘奥_一。更感_二異僧告_一。攝静思惟。大啓_二悟乎六
相因陀羅_一。後撰_二述華嚴搜玄記孔目章等_一。以發_二揚此宗_一。
一乘同別之妙旨。於_レ是開立。五敎十玄之幽旨。於_レ是燦
然。賢首藏國師。夙負_二靈機_一。修_二道於大白山_一。餌_レ木數年。

【十六頁上段】
無師省悟。深達_二雜華玄猷_一。後聽_三雲華講_二華嚴經_一。投機符
契。倍究_二幽秘_一。乃製_二華嚴探玄記。及旨歸綱目。五敎章。遊
心法界記。妄盡還源。義海百門等_一。殫_レ力弘_二揚此宗_一。雜華
宗敎於_レ是圓備矣。三祖淳源從_レ是絕_レ流惜乎。
 清凉觀國師。圭峯密禪師等。雖_レ承_二嗣是宗_一。間設_二異義_一。
 望_二之三祖_一。頗有_二逕庭_一。各作_二 一家_一振_二于一時_一。雖_三然其
 說竝有_二道理_一。非_二是三祖之正旨_一。其之所_二以不_一_レ系_二於法
 嗣_一在_二於斯_一矣。其異如_二探玄發揮等辨_一。
二明_二華嚴敎相_一者。夫此華嚴經。乃毘盧遮那所證法曼荼
羅。通_二 三世閒_一。無盡敎義。佛說。菩薩說。剎說。衆生說。
三世一切說。華嚴旨歸出_二 十類經_一。探玄記鈘_二 六類經_一。謂
恆本。大本。上本。中本。下本。略本是也。所謂恆本者。即
普賢所感法界素怛覧也。其大本者。亦大菩薩陀羅尼力
之所_二受持_一也。其上本中本者。猶是天中龍宮之所_二秘藏_一。
而非_二閻浮衆生之所_一_レ持也。其下本者。即十萬頌。是傳法
菩薩。寄_二諸時處人法_一。乃略_二攝法界塵數敎義_一。以使_三閻浮
提衆生獲_二見聞益_一。於_二斯下本中_一。略出傳譯者是略本。即

【十六頁下段】
現流新舊譯本是也。晉之所譯。八會三十四品。大分爲_レ
五。初世間淨眼品。是緣起因緣分。列_二 三世間_一。以寄_二顯
法界緣集_一。次盧遮那品。是舉果勸樂生信分。果乃盧遮
那華藏世界。因乃普莊嚴童子。因果二法。即如來藏心體
義。是爲_二所信境_一。次從_二名號品_一至_二如來性起品_一 三十品。
是修生因契果生解分。於_レ 中初二十八品。是差別因果。
亦名_二修因果_一。後二品。是平等因果。亦名_二修顯因果_一。此二
因果。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何以故。差別因果。以_二普智_一照。
即平等因果。因悉普賢行。果成如來性起。故前修生因果
中。初二十五品是因。後三品是因。後三品是果。若於_二別
敎門_一判焉則。因即見聞解行。果即證入。若於_二同敎門_一。判
焉則。初名號品。乃表_二顯人天乘順解脫分善_一。次四諦品。
乃表_二顯二乘同敎_一。次光明覺品是眞諦。徧計即空。次明
難品是俗諦。依他似有。如_レ 上二品。大乘始門。乃表_二顯三
乘同敎_一。次淨行品已下是一實諦。中道圓成實。離_レ有離_レ
無。乃表_二顯一乘同敎_一。此中信住行向地及佛果。即是信
解行證。證中亦有_二分證滿證_一。配對可_レ知。如_レ是二種因果。

【十七頁上段】
全由_三 二空中道智。明照_二破無明及無明所起惑品_一。而顯
現焉。故屬_二之文珠門_一。名爲_二生解分_一。次離世間品。是託
法進趣成行分。即成行因果。屬_二之普賢門_一。同別二門如_二
探玄十七明_一。後入法界品。是依人入證成德分。即證入
因果。是乃離垢染轉一合義。能入法界乃文殊門。所入
法界乃普賢門本會即佛及普賢境界。是當_二別敎不共門_一。
末會有_レ 三。是含_二同敎共門_一。初比丘會。是二乘同敎。次
龍宮會。是三乘同敎。後善財會。乃一乘同敎。與_二 上修生
因果同別義門_一。其旨脗合。但彼就_レ解明。此約_レ證示。且人
天同敎攝_二於二乘_一可_レ知。終_レ乘則。一乘二乗三乘五乘乃
至無量乘。約_レ敎則。小始終頓悉是華嚴同敎門。救_二攝七
地已還衆生_一之妙法甘露。而稟_二是法_一者。莫_レ有_下不_三終歸_二
入華嚴法界_一者_上矣。至_レ 下當悉。三華嚴宗趣者。此經以_二因
果緣起理實法界_一。而爲_二宗趣_一。理實法界即如來藏心。謂普
賢法界爲_レ因。盧舍那法界爲_レ果。因果緣起即五周因果。
於_レ 中普賢因果。是別敎不共緣起。二乘三乘五乘等因果。
乃同敎共門緣起可_レ知。又法界法門。略辦_二 十事五對_一。謂

【十七頁下段】
敎義理事境智行位因果。所謂敎義互爲_二宗趣_一。下之四對
亦復如_レ是。具如_二探玄辨_一。此十事五對。能攝_二 二乘三乘五
乘等一切敎義。乃至因果同別二門_一。準_レ 上可_レ知。又法界
因果分相顯示。有_二 十義五門_一。一無等境。即眞如法界。此
有_二 二位_一。一出纏離垢法界。二在纏性淨法界。此二爲_二所
信所證境_一故。二無等心。此亦二義。一大菩提心。二信悲
智等。三無等行。此亦二義。一差別行。二普賢行。四無
等位。此亦二義。一行布差別位。二圓融相攝位。五無等
果。此亦二義。一修生果。二修顯果。即此五門。通_二收華
嚴大敎海_一。以爲_二宗趣_一。又此五門。約_二別敎門_一則。悉是普
賢智境界。何以故。十義融即故。約_二同敎門_一則。二乘三乘
五乘乃至無量乘。從_レ微入_レ著。從_レ別趣_レ普故。又法界因
果雙融俱離。謂性相融即無礙自在。此亦十義。一由_二離
相_一故。因果不_レ異_二法界_一。二由_二離性_一故。法界不_レ異_二因果_一。
乃至十因果二位各隨差別。一一法。一一行。一一德。一
一位。皆各總_二攝無盡無盡諸法門海_一。是爲_二華嚴無盡宗
趣_一可_レ知。四乘分齊者。謂五敎止觀。孔目章。五十要問

【十八頁上段】
答。探玄記。五敎章等判_二釋乘敎_一。文義彰灼。猶如_二日星_一。而
清凉觀師稍設_二異義_一。不_三全循_二 三祖之榘彠_一。乘敎徽猷於_レ
是變態。自_レ爾以來展轉駕說。轉喪_二其眞_一。猶如_二金變成_一_レ
鍮矣。邇有_二 一講者_一。奮撝將_下匡_二凉密等之弊_一。以復_中 三祖之
眞_上。其說已僻謬交生_二疣贅_一。乘綱記爲_レ此壞亂。遂乃使_下學_レ
敎者。駸駸焉陷_中于妄浮_二慕一乘_一輘_二轢諸乘_一。夸_二耀贋圓_一蔑_二
棄權小_一之邪阬_上矣。宛如_三甘露變成_二毒藥_一也。豈可_レ不_二洪
歎_一乎哉。《割書:寂》雖_二不似_一。深慨_二此頽風_一。探玄發揮鈔懸敍中。乘
敎二門竝出_二敎理_一。以辨_二其朱紫_一。今不_二復贅_一焉。五修入
法界者。夫法界者。即如來藏眞如。是諸法所依性。緣起
本際。一切聖法_レ以是爲_レ因。故名爲_二法界_一。所入法界開爲_二
五門_一。一有爲法界。二無爲法界。三亦有爲亦無爲法界。
四非有爲非無爲法界。五無障礙法界。初有爲法界有_レ
二。一本識能持_二諸法種子_一。名爲_二法界_一。如_三論云_二無始時來
界_一。二三世諸法差別邊際。名爲_二法界_一。二無爲法界亦二。 一
性淨門。《割書:云云》。二離垢門云云。三亦有爲亦無爲。亦二。一隨
相門。謂蘊處界中意所緣境。名爲_二法界_一。二無礙門。謂一

【十八頁下段】
心法界具含_二 二門_一 一眞如門。二生滅門。二門無礙故。名
爲_二亦有爲亦無爲法界_一。四非有爲非無爲法界。亦二。一
形奪門。云云。二無寄門。云云。五無障礙法界。亦二。一
普攝門。云云。二圓融門。云云。能入法界亦有_二 五門_一。一
淨信。二正解。三修行。四證得。五圓滿。此五望_二前所入
五門_一有_レ 二。一隨一能入通_二 五所入_一。隨一所入遍_二 五能入_一。
二此五能入。如_レ次入_二 五所入_一。所入亦有_二 五重_一。一法法界
二人法界。三人法俱融法界。四人法俱泯法界。五無障
礙法界。初中有_レ 十。事理境行體用順逆敎義。此十同一
緣起無礙鎔融。次人法界亦有_二 十門_一。謂人天男女道俗佛
菩薩外道諸神。表_二顯緣起_一。俱融俱泯。無礙如理思_レ之。能
入法界亦有_二 五重_一。一身。二智。三俱。四泯。五圓。準_レ 上可_レ
知。所入法界。乃如來師子奮迅三昧所現法界。在_レ因焉
則。名爲_二普賢_一。能入法界是文殊門。然能入對_二果法界_一。以
顯_二頓入_一。對_二因法界_一。以彰_二漸入_一。漸頓圓融。是別敎門果
分法界。漸頓差別則。頓入乃別敎門因分法界。漸入乃
同敎門諸乘法界也。於虖妙矣哉。華嚴法界十地曼荼羅。

【十九頁上段】
此中具_二足世間出世間出出世間一切善法_一。約_レ敎焉則。下
從_二 一句一偈_一。乃至_二無盡大敎海_一。約_二解行_一則。始自_二少慧
微善_一。乃至_二無盡無餘福智願行_一。莫_レ有_レ不_下從_二此華嚴法界_一
流出。而還_中歸於此華嚴法界海_上也。所以者何。此十地曼
荼羅。即能入所入五種法界故。初二三地道。相_二當有爲法
界_一。人天乘善從_レ是等流。四五六地道。相_二當無爲法界_一。二
乘善法從_レ是等流。第七地道。相_二當亦有爲亦無爲法界_一。
菩薩三賢之道從_レ是等流。第八地入心玄寂無寄。猶如_二
大夢覺_一。是即當_二非有爲非無爲法界_一。八地住心已去。乃
至佛果。一乘出出世上上法。是名_二無障礙法界_一。是故能
入法界自有_二 二門_一。若別敎門。則盡法界無盡無盡信解行。
鎔融無礎。如_二空中畫_一。但是普賢眼所_レ感而已。若同敎門。
則開_二覺七地已還一切有情_一。普門應機。一乘二乘三乘五
乘乃至無量乘。所攝信解行證。悉是能入法界也。然別敎
門能入法界有_二 三階差_一。謂見聞解行證入。所謂見聞位。乃
須彌山世界等。有情所入分齊。所謂解行位。乃世界性
已上。自淨寶網轉輪王等。大補特迦羅所入分齊。所謂證

【十九頁下段】
入位。乃蓮華藏世界普賢眼大菩薩。因位窮滿分齊。所謂
圓明具德因陀羅微細等。是過_二大白法界_一已去。色心自
在位冲玄之密境。證入位則證_二入之_一。解行位則解_二行之_一。
見聞位則仰_二信之_一是故解行位。尚假_二正修助修_一進_二趣是
道_一。何況於_二見聞位_一乎。凡閻浮悠悠凡夫。率見聞位。於_レ
中若最上機。直觀_二法界因陀羅_一。在泯無礙。若中下機。或
積_二聚事善_一。或籍_二 二空唯識息妄修眞_一。爲_二之方便_一。以助_二正
修_一。例如_三台三種止觀有_二漸頓修_一。其漸修者。會_二取權小_一以
助_二正修_一。固所_レ無_レ論也。雖_二頓修者_一。不_レ可_レ無_下以_二事善或二
空唯識唯心等_一。爲_二助修_一之義_上。所以者何。事善或二空三
性等。即是十玄緣起法界因陀羅之基礎也。根抵也。一乘
樓觀由_レ是建立。性起樹藏由_レ是敷榮。寶王如來由_レ是出
現。華藏世界由_レ是莊嚴。所以圓修人。亦乃籍_レ是以爲_二助
修_一。但以_二圓信解_一爲_二之帥_一。故不_レ同_二權修_一也。如_三 五敎章中
卷明_二義分齊_一。初明_二 三性同異_一。次明_二 六義因緣_一已而。後明_二
十玄六相_一。是乃三性法門。遮_二計所執_一則。依圓離言性相
顯現。然依他緣起。於_二阿賴耶_一而建立焉則。性相隔別。於_二

【二十頁上段】
如來藏_一而建立焉則。性相融通。所謂如來藏緣起出障
究竟之際。入_二唯智之境_一。是名_二 十玄六相_一。以_レ是驗知。二空
三性唯識。即圓宗之根基也。若離_二 二空三性唯識唯心等_一。
外覓_二 十玄因陀羅_一者。其猶如_二爛泥上而將_一_レ構_二大厦_一也。豈
可_レ得乎。二祖之撰往往提_二示斯旨_一。今且出_二 二三_一焉。孔目
第一唯識章。云云。一乘章。云云。又五十要問答下。明_二
唯識觀_一已云。皆應_二勤策必定不_一_レ疑。懈怠無_二成辨_一。煩惱
減少是觀成相。是通_二 一乘敎及三乘敎_一。云云。次章明_二空
觀_一已云。此空觀及上唯識二境分齊。不_レ得_レ如_二解時知_一。若
如_二解時知_一。還爲_二妄境_一耳。乃至窮_二空方便_一 一乘究竟《割書:文》遊
心法界記。云云。妄盡還源觀。云云。且夫華嚴大經中從_レ
始至_レ終。宣_二說藏性緣起息妄修眞_一。疏中或言寄_二終敎_一。或
會_二圓旨_一。釋義宛轉。與奪自在。所謂寄言。即顯_下 二空眞
如。及息妄修眞等。望_二諸普賢唯智之境界_一。則是方便助
道。體非_二偏權_一之秘趣_上而已。例如_三 二禪已上借識。非_二是
他識_一也。非_レ謂_下圓人無_中籍_二 二空唯心息妄修眞_一。以爲_二助
修_一之義_上矣。賢首國師雖_下製_二探玄等_一。搰搰焉引_中揚圓宗_上。亦

【二十頁下段】
疏_二楞伽密嚴等經。起信法界無差別十二門等論_一。殫_レ力
弘演。又釋_二般若心經_一。判以爲_二實敎_一。努力開_二宣空宗眞理_一。
又於_二制敎_一。疏_二釋梵網戒本_一。慨_二乎大乘毘尼未_一_レ備。志_二求
渡竺_一。至_二于所願不_一_レ果。乃撰_二集菩薩毘尼二十卷_一。其用 _二
心於始終二敎_一之諄諄乎。其如_レ是。是乃由_二始終二敎之
理。全是圓一乘之根基_一也。當_レ知二空三性唯識唯心理
致究處。十玄六相於_レ是顯現。息妄修眞。妄盡眞極處。乃
妄即眞。唯智之玄境於_レ是現前矣。世有_二濫染圓敎者_一。僻_二
解圓旨_一。以_二凡夫徧計妄境_一。濫_二同普賢智境_一。妄夸_二圓妙_一。
蔑_二棄權小_一。以_二無修無斷_一爲_二奇特_一。以_二莽莽蕩蕩_一爲_二高致_一。
宛如_下乞丐兒。空說_二秦楚之富_一。折_中陶朱倚頓_上不_二亦謬_一乎。
遊心法界記云。欲_レ入_二法界無礙_一者。要先發_二得徹倒信心_一。
乃至舉_二 六種難事_一竟云。若能如_レ是佛說。此人堪_レ受_二法界
究竟三昧_一。何以故。於_レ法苦行不_二忧怖_一故。如說修行相應
故。又云。若無_二如_レ是信_一。雖_レ有_二衆解_一悉皆顚倒。何以故。無
信之解不_レ應_レ行故。顚倒之解即非_レ解故。《割書:云云》。此文醫_二圓
墮_一之鍼艾也。修入法界最不_二容易_一。略辨_二端倪_一而已。

【二十一頁上段】
寂竊謂。如_レ 上判釋。不_下翅於_二華嚴敎海_一而爲_中津梁_上。蓋
斯一切方等諸部之司南矣。可_レ尚。
二明_二 天台宗_一者。分爲_二 五門_一。一種承。二依經。三開解。四
立行。五時敎。初祖承者。謂北齊慧文禪師。投_二機於中觀
偈_一。悟_二入於三諦_一。遠嗣_二龍樹_一。南岳思禪師承_二其宗緒_一。諸禪
寂慮。六度冥懷。懸_二智鑑於靈臺_一。澍_二法雨於群有_一。龍象服
從其徒如_レ雲。信重三千。行高四百。殆彷_二彿乎無相好佛_一。
但遺文已少。敎道未_レ備耳。天台顗禪師。投_二於大蘇_一。悟_二
入於法華三昧_一。持因_レ静發_二得樂說辨_一。開_二宣諸經之妙義_一。
章安記錄。世稱_二 三大五小部_一。其餘製述頗多。凡所說法
門。蓋乃心華之瑞英。禪海之餘波。文文句句逈超_二覺觀
之情窠_一。横說縱說咸合_二悉檀之聖化_一。三諦之玄猷月耀。
止觀之妙旨波騰。敎觀二道於是周備焉。章安法華天宮
左溪荆溪等。相承傳持。
 荆溪箋_二釋法華三部_一。其餘有_二義例金錍等之作_一。搰搰
 焉扶_二揚是宗_一。可_レ謂勤矣。然其學襄寢入_二於情窠_一。宗猷於_レ
 是一變矣。其言則似_二祖說_一。而其旨則碩乖異焉。後至_二

【二十一頁下段】
 于趙宋_一有_二 四明禮法師_一。名高_二 一時_一。辭壓_二諸家_一。即_二事
 理於三法_一。融_二眞妄於一心_一。三諦有相之譚競_レ妙。性惡
 理毒之說夸_レ奇。其旨不_三翅枘_二鑒於天台_一。校_二之荆溪_一。亦
 有_二順違_一。台敎於_レ是更一變矣。嗟乎惜哉。旋持妙宗爲_二
 此變態_一之所_レ蔽。闇_二然于千歲_一矣。
二依經者。謂此宗依_二法華_一而建立焉。夫此妙法蓮華經
者。如來甚深秘藏。即如來藏心。因果依正。以爲_二其體_一。
細焉則入_二 一極微_一。大焉則周_二徧法界_一。在_レ因焉則三賢十
聖。在_レ果焉則三身萬德。衆禍由_レ是消滅。萬善由_レ是生長。
薩雲芬陀利經云。佛說法華無央數偈。釋論云。法華經
無量無邊如_二大海水_一。以_二文無量_一故。義亦無量。云云。此
是大菩薩陀羅尼力之所_二受持_一也。傳法菩薩結_二集此七軸
金文_一。寄_二時處主衆等_一。以顯_二示甚深秘藏_一。迹門開顯。是
生身智境。以顯_二會三歸一之玄猷_一。本門開顯。乃法身智
境。以示_二亡_レ影冥_レ眞之秘𧷤【賾の左に縦線あり】_一。妙玄之中。迹本各開_二 十妙_一。
本門且置。迹門十妙初三。即三因佛性。第四位妙。即三
因修顯之階漸。第五乘妙。即三因出障顯現之果。後之

【二十二頁上段】
五妙。乃從_レ果起_レ應之妙用也。而權因權果。乃地住已前
之方便。實因實果。乃地住所證之中道。實乃妙法蓮華之
中臺。權乃妙法蓮華之華葉也。當_レ知權實麤妙。總是性
海之智印。而無_レ有_レ不_下開_二發三因佛性_一。成_二就四十二賢聖
道_一。會_二歸於三德秘藏_一之妙法_上也。大日經疏云。今此中妙
法蓮華曼茶羅義。毘盧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蓮華具體。四
佛四菩薩。醍醐果海。如_二衆寶俱成_一。十世界微塵金剛密
慧差別智印。猶如_二鬚蘂_一。十世界微塵數大悲萬行波羅密
門。猶如_二華藏_一。三乘六道無量應身。猶如_二根莖條葉發暉
相間_一。以_二如_レ是衆德周備_一故名_二曼荼羅_一。又云。內心妙白蓮
者。此是衆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華。秘密標幟。華臺八葉。
圓滿均等。如_二正開數之形_一。此蓮華臺。是實相自然智慧
蓮華葉。是大悲方便也。正以_二此藏_一。爲_二大悲胎藏曼荼羅
之體_一。其餘三重。是從_二此自性功德_一流_二出諸善知識_一。入_二
法界_一耳。又第九。《割書:云云》。此文與_下妙玄第七釋_二蓮華_一之釋。及
三部處處之旨_上。脗淶如_レ合_二符節_一也。於乎奇哉。智者師在_二
于密敎未傳之前_一。而其說往往符_二契於秘密曼荼羅之理

【二十二頁下段】
趣_一矣。蓋乃由_下大蘇妙悟親證乎。此經乃無量義處三昧
所現之曼荼文字。即非文字。非文字。即文字靈山一會
儼然未散_上也。
 妙法蓮華經者。秘中之秘。深中之深。不_レ可_下以_二情謂_一
 而圖度_上也。後代傳持如_レ文。取_レ義者。費_二慮於糟粕之間_一。
 鼓_二舌於戲論之域_一。智者之道爲_レ此減_レ彩。悲夫。
三開解者。謂妙玄明_二本迹十妙_一。是乃開解之洪範也。迹
門十妙。乃三乘以轉_二 三道_一。而成_二 三德_一之宗猷。三乘者。
謂眞乘軌。觀照軌。資成軌也。境智行三妙。即是三乘也。
三道者。謂惑業苦。是即六道生死因緣果也。三乘有_レ 二。
謂方便乘。正乘。所謂方便乘。乃聲聞緣覺菩薩乘。所謂
正乘者。佛乘也。聲聞緣覺是人空智。菩薩乘乃法空。及
從空出假之道。正乘即中道第一義諦也。惑業苦心生處。
六道現前。名爲_二 六凡_一。惑業苦心滅處。諸乘顯現。名爲_二 四
聖_一。六凡四聖束名_二 十界_一。如_レ是十界。但是一心回轉而已。
於_レ 中九界爲_レ權。佛界爲_レ實。實如_二 天上月_一。權如_二水中影_一。
月之與_レ影非_レ 一非異。何以故。水中之月。有而非有。非

【二十三頁上段】
有而有故。九界衆生。認_レ權爲_レ實故。權實之義未_レ得_二全
顯_一。唯佛如來權實明了。橫竪自在。妙句三云。一一界皆
有_二 九界十如_一。若照_二自位九界十如_一。皆名爲_レ權。照_二其自
位佛界十如_一。名_レ之爲_レ實。一中具_二無量_一。無量中具_レ 一。所
以名_二不可思議_一《割書:乃至》凡夫雖_レ具絕_レ理情迷。二乘雖_レ具捨離
求_レ脱。菩薩雖_レ具照則不_レ周。名_二不了了_一。如來洞覽機竪
具足。又說_二佛界十如_一已云。此是如來自行。權實最爲_二無
上_一。無上相乃至無上果。報横廣竪。深而無_レ有_レ 上。故標
章云_二諸法實相_一也。例亦應_レ言_二諸法實性。乃至實究竟等_一。
但略舉_レ 一而蔽_レ諸耳。如來遍照横竪悉周。如_レ觀_二掌菓_一。
只爲凡夫如_二雙盲_一。二乘如_二眇目_一。菩薩夜視朦朧不_レ曉。云
云。如來二智照_二 十法界_一。則權之與_レ實二而不二。不二而
二。十界三千如_二空中畫_一。非_二是三千_一。非_レ非_二 三千_一。是名_二 中
道第一義諦_一。而九界衆生。由_二無明力_一。三道障覆。一實未_レ
顯。一實隱者。則必應_下籍_二敎行_一破_レ 九歸_レ 一矣。然破_レ 九歸_レ
一之道。凡有_二 二門_一。一頓敎門。二漸敎門。所謂頓敎者。
直說_二 一乘_一。對_二治麤細三道_一。所謂漸敎者。於_二 一佛乘_一分_二

【二十三頁下段】
别三乘_一。先以_二 三乘_一對_二治見思_一。令_レ離_二 三界_一。後以_二 一乘_一淨_二
治塵沙無明_一。今經迹門開顯示_二漸敎門_一。三乘方便智斷極
位。一乘妙法蓮華出現。開_レ權顯_レ實。則三權即實。總是
妙法蓮華也。本門開顯乃頓敎門。單示_二 一乘_一。云云。玄文
或判爲_二漸之終_一。或云_二會_レ漸入_レ頓。漸頓泯合_一。或云_二圓頓_一
等。隨_レ處無_レ在者爲_レ此也。當_レ知此經奄_二含漸頓二門_一故。
亦應_下由_二漸頓二門_一。而證_中入於妙法蓮華_上也。或頓或漸。緣
了二因開發。則正因佛性自然顯現。九界權轉成佛界
實。謂四趣五陰。轉成人天五陰。人天五陰。轉成_二 二乘五
陰_一。二乘五陰。轉成_二菩薩五陰_一。菩薩五陰。轉成_二佛常住
五陰_一。麤轉爲_レ妙。體性不_レ改。唯是一心。喻如_二氷消爲_一_レ水。
若就_レ性論焉則。應_レ言_二氷即水_一。若就_二相用_一論焉則。應_レ言_二
氷轉爲_一_レ水也。緣了轉_二生死陰_一成_二法性陰_一。亦復如_レ是。本
門開顯。轉_二生身智_一會_二法身智_一。準_レ上可_レ知。
 三因開會頗有_二差別_一。如_二玄義復眞懸譚出_一。
四立行者。謂摩訶止觀中。二十五法以爲_二方便_一。十乘觀
法以爲_二正修_一。乘即三軌。眞性軌者。一實眞如如來藏性。

【二十四頁上段】
是正因佛性。觀照軌者。般若即了因佛性。資成軌者。一
切萬善即緣因佛性。緣了二因。即如來藏心德用也。九
界衆生。由_二無明力_一攪_二如來藏_一。成_二麤細二種三道_一。寂照
變爲_二昏散_一。止以靜_レ散。則散轉爲_レ寂。觀以明_レ昏。則昏轉
爲_レ照。止靜_二身心_一。即是戒定。觀以明_レ心。即是智慧。當_レ知
止觀即戒定慧。開焉則八正道。三十七品。十波羅蜜。是
皆稱性自爾之妙行也。然機有_二漸頓_一。乘有_二權實_一。權攬_レ實
起。橫能顯_レ實。故横實相資。漸頓普_レ益。三種止觀接_二化
三機_一。三種者何。謂漸次止觀。不定止觀。圓頓止觀也。所
謂圓頓止觀者。摩訶止觀中。以_二 五略十廣_一辨_レ之。五略者。
謂發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網。歸大處。初發大心。
乃發菩提心也。發菩提心有_二 四敎別_一。今乃取_二圓敎上上
智觀之菩提心_一。是即信_二解現前一念心即空假中。如_レ心佛
亦然。如_レ佛衆生亦然_一。發_二廣大菩提心_一者是也。二修大行
者。謂依_二 四三昧_一。修_二習止觀_一。四種三昧者。一常坐三昧。
二常行三昧。三半行半坐三昧。四非行非坐三昧。初常
坐。亦名_二 一行三昧_一。出_二于文殊問般若_一。居_二 一靜室或空間

【二十四頁下段】
也_一期九十日。除_二經行食便利_一。隨_二 一佛方面_一端坐正向。時
尅相續無_二須臾廢_一。障起則稱_二 一佛名_一。除_二諸亂想惡覺_一。繫_二
緣法界_一。一_二念法界_一。《割書:云云》。二常行三昧。亦名_二佛立_一。此法出_二
于般舟三昧經_一。期_二 九十日_一嚴_二飾道場_一。著_二淨衣服_一。除_二食
便利等_一。專唯行旋。口常唱_二阿彌陀佛_一。心常念_二阿彌陀佛_一。
或觀_二想阿彌陀佛相好_一。又念_下以_二色心_一求_レ佛不可得。唯是
法界心從_二心想_一生_上。無想無垢。無求無著。是名_二佛印_一。三
半行半坐。此法出_二于方等法華二經_一。欲_レ修_二方等_一。先求_二
十二夢王_一。若得_レ見_レ 一則許_二懺悔_一。七日爲_レ期。誦_二陀羅尼_一。
行旋百二十匝。一施一誦。禪坐思_二惟摩訶祖持陀羅尼實
相中道正空經_一。云云。敎_レ修_二法華_一者。可_レ披_二尋法華三昧
行法_一。又南岳示_二 四安樂行_一。有相無相如_二彼具明_一。四非行
非坐。亦名_二隨自意三昧_一。大品稱_二覺意三昧_一。通_二行坐及一
切事_一。歷緣對境。四運推檢。窮_二諸法源_一。即知_下塵塵法法。
無_二作者_一無_二受者_一。如_レ幻如_レ化。只是法性一如_上。且依_二請觀
音_一示_二其方法_一。《割書:云云》。三感_二大果_一者。謂菩薩淸淨大果報也。
行順_二 中道_一則。設在_二分段_一華報尚勝。況於_二初住已上眞果

【二十五頁上段】
報_一乎。四裂大網者。若人觀心成就。則內慧明了。達_二漸
頓敎_一。普現_二諸身_一。逗_レ機施_レ敎。破_二他疑網_一。五歸大處者。謂
自入_二 三德秘藏_一。亦能令_三他入_二秘密藏_一也。言_二 十廣_一者。一
大意。二釋名。三體相。四攝法。五偏圓。六方便。七正觀。
八報果。九起敎。十旨歸。具如_二摩訶止觀中明_一。今且略辨_二
方便正觀_一。以便_二初學_一焉。方便有_二遠近_一。遠方便者。謂二
十五方便。具如_二止觀明_一。近方便者。即十境。謂陰入界
境。煩惱境。病患境。業境。魔境。禪定境。見境。慢境。二
乘境。菩薩境是也。所謂正觀者。於_二前十境_一修_二圓止觀_一。
摩訶止觀云。於_二 十境中_一。陰入一境。常自現前。若發不發。
恆得_レ爲_レ觀。餘九境起則觀_レ之。不_レ發何觀。又八境去_二正
道_一遠。深加_二防護_一。得_レ歸_二正轍_一。二境去_二正道_一近。至_二此位_一
時。不_レ慮_レ無_レ觀。薄修即正。
 寂日。此文摧乎後代珍_二重陰賊_一。與_二衆佳名_一。貶_二辱二乘
 及前三敎菩薩_一。妄加_二毁斥_一之大僻見_上之金剛鎚也。冀
 尊_二 天台_一之流。拭_レ目而見_二此文_一矣。
又此十境。不_レ出_二 三障四魔_一。開則塵沙。第一陰入界者。入

【二十五頁下段】
界且置。今於_二陰境_一略明_二 十法_一。陰即五陰。於_二 五陰中_一。除_二
色等四_一。但觀_二識陰_一。識陰即心。觀_レ心具_二於十乘_一。一觀不
思議境。二起慈悲心。三巧安止觀。四破法徧。五識通塞。
六修道品。七對治助開。八知次位。九能安忍。十無法愛。
十乘周備規_二矩初心_一。將_下引_二行者_一入_中秘密藏_上。所謂觀不思
議境。乃觀_下 一心自具_二 三千_一即空假中_上。然衆生雖_レ具_二此
理_一。爲_二無明_一隱。唯佛如來究竟顯現。故以_二佛境界_一爲_二所
觀境_一。如理觀照則。有漏不善陰轉成_二善陰_一。有漏善陰轉
成_二無漏陰_一。無漏陰轉成_二亦有漏亦無漏陰_一。亦有漏亦無漏
陰轉成_二非漏非無漏陰_一。是故雖_レ觀_二陰妄一念。即是妙法
三千互具互融_一。觀之所_レ要。全在_下於六即位中。轉_二捨前前
陰_一。轉_中得後後陰_上也。起慈悲心已下九觀。今略不_レ出。大
矣哉。智者之釋_二法華_一也。十妙十乘。即如來藏心之體義。
故一切大小横實。敎理智斷行位因果。悉皆會_二歸於妙法
蓮華_一。何以故。乘有_二權實_一。法有_二麤妙_一。普門應機。開解立
行。將_レ使_下衆生。止以靜_レ散。觀以明_レ昏。轉_二捨三道_一。顯_中成
三德_上。故開_レ麤即妙。開_レ權即實。所以麤妙權實。悉莫_レ有_レ

【二十六頁上段】
不_二是妙法蓮華_一也。煩惱境已下。具如_二摩訶止觀明_一。如_レ
是觀行。此生入_二於銅輪初住位_一者。是爲_二 上成就_一。至_二於
鐵輪十信位_一者。是名_二 中成就_一。到_二於五品觀行位_一者。是
名_二 下成就_一。未_レ至_二於三種成就_一。以_二思所成慧_一。如_レ理解_二了
一切法即空假中_一。不_レ容_二遲疑_一者。是名_二名字即_一。《割書:云云》。所謂
漸次止觀者。前淺後深。如_レ登_二梯隥_一。以_レ知_三實相叵_二容易
入_一。先修_二歸戒_一。飜_レ邪向_レ正。成_二就世善_一。次修_二諸禪_一。達_二色
無色_一。次修_二無漏_一。達_二涅槃道_一。次修_二慈悲_一。達_二菩薩道_一。後
修_二實相_一。達_二秘密藏_一。具如_二禪波羅蜜說_一。所謂不定止觀
者。前漸後頓。或理或事。淺深互修。前後不定。如_二 六妙
門明_一。
 天台判敎之中。以_レ大斥_レ小。以_レ圓破_レ偏者。竝皆由_レ理。
 對待只是判敎之洪格耳。何者以_二界外敎_一對_二界內敎_一。
 以_二 地上道_一對_二 地前道_一。以_二無功用道_一對_二有功用道_一。以_二
 果分_一對_二因分_一。則貶_レ 上貶_レ 下。以_レ後廢_レ前。理數應_レ爾。若
 論_二機之威_レ敎。敎之應_一_レ機則。十因緣所成衆生機類萬
 差。宜_レ稟_レ大者有_レ之。宜_レ稟_レ小者有_レ之。宜_レ稟_レ圓者有_レ

【二十六頁下段】
 之。宜_レ稟_レ偏者有_レ之。故智者禪師。雖_レ宗_二法華_一。於_二敎道
 門_一。廣申_二諸敎_一。權實兼弘。於_二觀行門_一開_二 三止觀_一。以投_二
 三機_一。喻如_二應_レ病授_一_レ藥也。妙玄云。今時人弘法。或一
 向用_レ大。或一向用_レ小。皆不_レ得_二佛意_一。善弘_レ經者。用與
適_レ時。口雖_レ說_レ權。而內心不_レ違_二實法_一。但使_三衆生得_二權
 實七益_一。如_レ是諸文不_レ遑_二縷出_一。天台公正之大道如_レ斯。
 李唐已後弘_二台敎_一之旨。於_二台衡之正宗_一其異。豈啻天
 淵乎哉。來哲思_レ旃。
五時敎者。謂時之與_レ敎竝有_二橫竪_一。今且辨_二敎橫竪_一焉。
於_レ敎竪者。謂如來爲_レ使_下閻浮重障衆生。證_二 人無我_一。越_中
三有海_上。說_二 四眞諦_一。制_二 三學處_一。是名_二 三藏敎_一。人空智極淸
淨則。自入_二法空智_一。法無我敎名爲_二通敎_一。菩薩十住即當_二
是道_一。從_レ空出_レ假名爲_二別敎_一。十行十回向即當_二是道_一。此
位亦修_二次第三觀_一。入_二 中道第一義諦_一。是名_二圓敎_一。十地及
佛果。即爲_二此敎之原理_一。然則四敎。即如來藏心。出障顯
現之階漸也。若約_二橫義_一則。由_二 十因緣所成架生機類不_一_レ
同。敎自分_レ 四。從_レ凡至_レ聖。機敎調然。然竪義乃閻浮一化

【二十七頁上段】
之正軌。橫義乃盡法界普門應機之通宗也。所以三部之
中。橫竪兼明。究_二攝化迹_一。問。横判_二 四敎_一。人皆所_レ知。就_レ
竪判_レ 四。庸學驚_レ聞。請引_二祖說_一。以示_二明據_一。 答。祖文已
多。今出_二兩三_一焉。妙玄第八初云。初聞_二爲人對治_一。即能
起_レ行。初人天小行。次戒定慧。入_二無漏_一行_二見道修道_一。遂
證_二無學_一。從_レ小向_レ大。終_二于妙覺_一。又云。聞_二第一義悉檀_一。展
轉增廣。入_二於煗頂忍世第一_一。次入_二見道_一。得_二眞第一義_一。
次入_二修道_一。至_二無學位_一。從_レ小入_レ大。見_二似中道_一。起_レ自_二毫
末_一。終成_二合抱_一。又第十引_二大經五味譬_一。明_二漸修之道_一。云
云。又文句第三。釋_二令離諸著之文_一云。說_二散十善_一離_二 三途
著_一。說_二靜十善_一離_二欲界著_一。説_二 三藏_一離_二見思著_一。說_二菩薩法_一
離_二涅槃著_一。說_二佛法_一離_二順道法愛著_一。又文句二云。法王法
臣大事出世。巧用方便。先以_二半字法_一。破_二 二十五有之繁
芿_一。成_二 四枯雙樹_一。利_二益衆生_一。次用_二半滿法_一。破_二 二乘獨善_一。
成_二菩薩廣大四榮雙樹_一。利_二益聖人_一。後用_二常住滿字_一。破_二 二
邊之前後_一。成_二非枯非榮佛秘密藏究竟利益_一。云云。又第七
卷云。若世無_三 二乘得_二滅度_一者。何故如來說_二權敎_一。釋云。比

【二十七頁下段】
丘當_レ知。如來方便。深知_下衆生有_二小性欲_一著_二於五塵_一。弊_中
於五濁_上。故先說_レ 三。令_二破_レ弊免_一_レ難。後說_レ 一也。《割書:文》如_レ是諸
文不_レ遑_二縷出_一。今經迹門開顯。三車火宅喻。長者窮子喻。
化城喻髻珠喻。涅槃前分新醫舊醫譬。半字滿字譬。藥消
服乳譬等。竝皆顯_二漸入大乘之秘密_一。又大日經說。離_二緣
業生_一得_二大空生_一。故云_二大乘生_一。又十住心六無畏三劫等。
皆亦示_二漸入之秘趣_一。可_レ察。妙哉智者悟心之判釋。深究_二
敎海之源底_一。橫竪二門調然有_レ則。可_レ謂敎中之懿範者
矣。五時橫竪準_レ敎可_レ知。具如_二玄復眞懸譚明_一。
 後之談_レ台者。偏約_二橫邊_一。以判_二時敎_一。妄誇_二耀圓妙_一。而
 毀_二斥權小_一。此不_三翅違_二盭於天台所說_一。亦乃昧_二卻乎迦
 文一化漸入上上法之玄猷_一。豈不_二洪歎_一哉。
三明_二曼荼羅宗_一者。略開_二 六門_一。一祖承。二依經。三敎旨。
四揀機。五階位。六修行。初祖承者。此宗相承凡有_二 二傳_一。
一傳云。毘盧舍那如來授_二之金剛薩埵_一。金剛薩埵授_二之龍
猛大士_一。龍猛授_二之龍智阿闍梨_一。龍智授_二之金剛智三藏_一。
金剛智授_二之不空三藏_一。不空授_二之惠果阿閻梨_一。是爲_二密

【二十八頁上段】
宗七祖_一。傳說。龍猛菩薩入_二南天鐵塔_一。親得_二金剛薩埵灌
頂_一。傳_二說密法_一。流_二之人間_一。云云。一傳云。毘盧舍那如來
授_二法金剛手_一。金剛手授_二之那爛陀寺達磨掬多_一。掬多授_二
之善無畏三藏_一。無畏三藏來_二支那國_一。譯_二出毘盧舍那經_一。
一行阿闍梨筆授。且受_二 三藏訣_一。製_二述義釋_一。傳云。掬多在
世已垂_二 八百齡_一如_二卅歲_一。未審掬多即龍智之異名乎。若
其爾則。二傳無_二大相違_一。其以_二 五部秘密_一。標_二顯色心實相_一。
以_二 三密瑜伽_一。開_二示佛慧知見_一之大旨。亦無_二異致_一矣。二依
經者。謂今宗正所依乃有_二 二經_一。一金剛頂經。二大毘盧
遮那經。所謂金剛頂經有_二 二本_一。一法爾恆本。乃諸佛法曼
荼羅周徧法界是也。二分流廣本。十八會十萬頌是也。現
流三軸。是第一會也。金剛界會。五峯光明。四種曼荼。四
智印。具_二 三十七尊_一。一一部各具_二 三十七_一。互相涉入猶如_二
帝網_一。出_二現五億俱胝微細金剛_一。徧_二滿虛空法界_一。是乃寄_二
本覺自證差別智印_一。開_二示實相無相淨菩提心_一。雖_下於_二扇
底迦。布瑟致迦。阿毘遮維迦三法_一。建_中立壇法等事相_上。其
之所_二歸宿_一。則將_レ使_下行人悟_二入無相眞空_一。成_中就金剛慧無

【二十八頁下段】
垢淨菩提_上之大善巧耳。所謂大毘盧舍那經乃有_二 三本_一。 一
法爾恆本。如_レ 上。二分流廣本。十萬頌經是也。三略本。三
千頌現流七軸是也。而此略本雖_二文簡略_一。一文一句攝_二無
盡義_一。維敎維義窮_二法性源_一。實乃秘密曼荼圓滿修多羅
也。蘇悉地經等經。亦建_二立秘事儀_一者。竝是傍依也。可_レ尋。
 密宗有_二膚學之輩_一。固_二執南天鐵塔等之傳說_一。輙言_二 密
 敎乃法佛毘盧遮那說故勝。顯敎乃應化佛釋迦牟尼
 說故劣等_一。妄加_二讚毁_一。甘出_二於釋迦法之外_一。沿襲久之
 不_レ可_レ挽矣。經不_レ云乎。三轉_二法輪於大千_一。其輪本然常
 淸淨。天人得道斯爲_レ證。三寶於_レ是現_二世間_一。所謂顯敎
 者。如來無量阿僧祇劫捨_二河沙身命_一。而所_二成就_一不可
 思議之大法寶。而解行以_レ是爲_二準的_一。證果以_レ是爲_二證
 明_一。若不_二與_レ此合_一者。是爲_二魔說_一。豈可_レ蔑_二視之_一乎。且
 夫釋迦文佛入_二甚深三摩地_一。則住_二法身地_一。現_二尊特身_一。
 坐_二光曜宮殿_一。入_二神通光明藏_一等。又三乘聖人各入_二甚
 深三摩地_一。箇箇得_レ聞_下法身佛現_二加持身_一。說_中無盡佛法_上。
 豈可_二獨密敎是法佛說_一乎。試問。金剛薩埵是何人耶。

【二十九頁上段】
 法佛所說。以_二何色耳_一而聞_レ之耶。釋迦文佛。不_レ能_レ知_下。
 龍樹所_二受持_一之密敎_上耶。龍猛入_二龍宮_一開_二南天鐵塔_一。及
 無著稟_二慈氏說_一。是何等境界耶。汝等於_レ是著_二 一隻
 眼_一。思惟觀察。日月不_レ置則。遂乃得_レ領_二會顯密敎主。如
 是如是之日在_一矣。予竊謂。兩部曼荼羅法門者。是乃
 釋迦文佛秘密三摩地。付法藏諸祖心心密付之玄旨。
 至_二于龍樹大士_一方落_二言詮_一。而其所_二傳授_一。只龍智一人
 而已。提婆菩薩乃龍猛之嫡弟也。而但倡_二空宗_一。未_三嘗
 說_二及於秘密藏_一。蓋乃由_レ不_レ犯_二勿妄宣傳之三摩耶禁_一。
 龍智三藏。位攀_二聖階_一。神力難思。齡有_二 七百_一志貌不_レ
 變。親承_二龍樹之道_一。弘_二揚諸大乘經_一。而於_二金剛頂瑜伽
 毘盧遮那總持法門。五部灌頂法等_一。甚謹_二授受_一。但得_二
 金剛智大廣智二人_一。授_レ之而已。又玄奘三藏求法之日。
 於_二南天竺磔迦國_一。値_二龍智阿閻梨_一。受_二學諸經及中百
 論等_一。而不_レ聞_レ稟_二學秘密敎_一。將_二龍智秘而不_一_レ授耶。將_二
 奘師不_一_レ樂_レ受_二於秘敎_一耶。蓋乃由_二是敎不_一_レ可_二輙授受_一
 也。妄傳妄受。既有_下犯_二佛禁_一之愆_上。何況於_下偏讚_二是敎_一。

【二十九頁下段】
 妄斥_二顯敎_一。壞_中敗乎迦文一化之綱紀_上乎。於虖若_レ此甚
 深秘密曼荼法門。爲_二被黏密者_一之被_二滅却_一。是宗眞脈。
 殆乎如_二 一線之懸_一矣。豈可_レ不_二慨然_一哉。惟夫古祖建_レ
 宗垂_レ統之創。丁_下於諸宗互以_二立破抑揚_一。爲_二開_レ法之先
 驅_一之運_上。而不_レ獲_レ已淺_二深顯密_一。揚_レ自抑_レ他。此唯一時
 之適化而已。所以立破抑揚之譚則。雖_下與_二 三藏所說_一。
 而頗有_中逕庭_上。其義之所_レ歸則。大率不_二相差_一也。但是將_レ
 俾_下學人成_二就悉地_一。證_中入於無相無爲之眞際_上之施設
 而已。後代黏密之徒則不_レ然。恣構_二不經之臆說_一。障_二蔽
 三世諸佛之正法眼藏_一。與_二古祖之抑揚_一。其所_レ言則極相
 似。而其旨趣則猶如_二氷炭_一。自謂。扶_二揚宗敎_一。檀_二美於
 一時_一。旁觀焉則違_二盭理敎_一。流_二醜於千載_一而已矣。
三敎旨者。大毘盧遮那經云。我覺本不生。出_二過語言道_一。
諸過得_二解脱_一。遠_二離於因緣_一。知_三空等_二虛空_一。如實相智生。
已離_二 一切闇_一。第一無垢諸趣唯相名。佛相亦復然。此第
一實際。以_二加持力_一故。爲_レ度_二衆生_一故。而以_二文字_一說。又云。
法如_二虛空相_一。無二唯一相。成佛十智力。故號_二 三菩提_一。唯

【三十頁上段】
害_二無明_一。自證離_二言說_一。故說名_二如來_一。云云。釋迦文佛所
證無上正等正覺。超_二過一切心意識_一。現證_二 一切諸法本初
不生_一。是處言語道斷。心行亦寂。是爲_二法身如來_一。是法身
如來由_二大悲願力_一。住_二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_一。普爲_二 一切
衆生_一。示_二種種諸趣門所喜見身_一。隨_二衆生根欲性_一。開_二修證
門_一。然此應化與_二法身如來_一。如_二水與_一_レ波。二而不二。不二
而二。何以故。一切時處起滅邊際不可得故。釋迦牟尼
佛內證。常住_二是大三味毘盧遮那秘藏_一。示_二現法界無盡
大用_一。此毘盧舍那。即一切衆生色心實相。是處名_二金剛
法界宮大樓閣王_一。十佛刹微塵數如來差別智印。爲_二之眷
屬_一。是名_二 一切集會_一。是根本秘藏如來差别智印。以_二大悲
願力_一加持。能入_二衆生心想中_一。示_二現種種表像_一。若行者至
誠懇到。則能令_三 三業同_二於本尊_一。從_二此一門_一得_レ入_二法界_一。
法界即是密嚴海會也。蓮華藏世界海也。妙法蓮華臺也。
 是宗說_二種種時方相狀壇法。印契聲字等之事相_一。是但
 爲人方便耳。其宗極。則實相無相中道第一義諦。而與_二
 天台賢首所立圓一乘道_一。其施設則雖_レ異。其宗趣則一

【三十頁下段】
致矣。若有_下說言_二 天台所立圓一乘之外_一。更有_二甚深高
妙之圓敎_一者_上。是人定是流俗之陋見。而不_レ知_二佛法之
大體_一也。或問。是宗以_二無相法界_一而爲_二極致_一之辨。頗
異_二常途密者所_一_レ計。未_レ知密典之中有_二文據_一耶。答。文
據已多。今且出_二 三五_一焉。大日經云。爾時執金剛秘密
主。頭面禮_二世尊足_一。而說_レ偈言。佛法離_二諸相_一。法住_二於
法位_一。所說無_二譬類_一。無_レ相無_二爲作_一。何故大精進。而說_二
此有相及與眞言行_一。不_レ順_二法然道_一。爾時薄伽梵毘盧
遮那佛告_二執金剛手_一。善聽。法之相法。離_二於分別及一
切妄想_一。若淨_二除妄想心思諸起作_一。我成_二最正覺_一。究竟
如_二虛空_一。凡愚所_レ不_レ知。邪妄執_二境界時方相貌等_一。樂欲
無明覆。度_二脱被等_一故。隨順方便說。而實無_二時方_一。無_レ
作無_二造者_一。彼一切諸法唯住於_二實相_一。復次秘密主。於_二當
來世時_一。劣慧諸衆生。以_二癡愛_一自蔽。唯於_二有相_一。恆樂_二
諸斷常時方所造業。善不善諸相_一。盲冥樂_二求果_一。不_レ知_二
解是道_一。爲_レ度_二彼等_一故。隨順說_二是法_一。疏文。《割書:云云》。又卷
末偈曰。甚深無相法。劣慧所_レ不_レ堪。爲_レ應_二被等_一故。兼

【三十一頁上段】
 存_二有相說_一。又住秘密曼荼羅行品疏云。無相法界有_二
 大蓮華王_一。中臺八葉。云云。又云。從_二第一無相法_一。而
 出_二生如是大悲藏生之相_一。又云。佛住_二畢竟無相之法_一。
 以_二大悲_一故住_二於三味_一。令_二 一切大會及無量衆生。得_一_レ見_二
 此大悲藏曼荼羅莊嚴大會微妙之法_一。即是於_二無相中_一。
 而有_二有相_一。雖_二復有相_一。而從因緣生。即不生義。又云。三
 乘世間一切功德利益。皆從_二無相法中_一。而得_二成辨_一。又
 云。若不_レ觀_二離一切相本來空寂法門_一。此五通仙高不_レ
 可_レ致。何況究竟法身不思議業。《割書:云云》。後代膚學之密徒。
 竪執_二擇_レ 地立_レ壇。供物結印。持明護摩等之事相_一。以爲_二
 表德實義_一。貶_二斥無相空寂_一。以爲_二權敎_一。其旨悉盭_二乎大
 日經疏_一。飜彷_二佛乎經疏所_レ黜之外道常見_一也。蓋乃由_下
 彼不_レ知_上乎六大四曼三密等法門。而示_二時方名數等_一。
 是甚深秘密不思議之玄境。即無相法中之智印_下故。妄
 濫_中擬己偏計所執之時方名數_上矣。可_レ察。
然根本三摩地寂光海會。乃佛佛自證之法界也。菩薩得_二
除蓋障三昧_一。初法明道實知見。分得_レ證_二此眞法界_一。大地

【三十一頁下段】
菩薩漸漸增明。猶如_二月上半日日增明_一。付法藏祖師。得_二
此三摩地_一者。則皆能悟_二入是曼荼羅法門_一。非_三獨龍猛大
土而得_二是法_一。但由_下龍猛大士。創以_二名相文字_一表_中顯是法_上。
名爲_三龍猛稟_二於金剛薩埵_一而已可_レ知。四揀機者。謂此宗
所被。略立_二 三種薩埵_一。一愚童薩埵。謂六道凡夫。二有識
薩埵。即二乘也。三菩提薩埵。即大菩薩也。若論_二正爲_一。則
金剛薩埵爲_二敎當機_一。若論_二兼爲_一則。通_二餘二類_一。
 末世稟_二學是敎_一者。先應_四須知_三自己定是敎之兼爲。而
 非_二正所被_一也。然濫染密乘之輩。全無_二是簡擇_一。妄將_二金
 剛薩埵之行位_一。以爲_二己分_一。生_二增上慢_一。傲傲然自大貢
 高。生_二多過失_一猶如_下以_二贏駑之材_一。服_二重載之車_一。而欲_レ
 儷_二跡於龍驥_一也。不_レ愚則狂也。
第一薩埵修入最難。至_レ 下當_レ知。第二薩鍾少加_二功用_一。則
成_二菩提薩埵_一。義釋云。聲聞緣覺二種三昧。是菩薩難處。
但是所行道中一種心相。所謂不思議心性。可_レ有_二如_レ是
三昧之定相_一。是故行人以_二此法印_一。自印知已。便當_二直過
無礙_一。若不_二善知識_一。則爲所_二留礙_一。

【三十二頁上段】
 此釋乃希代之明訣也。與_二 天台摩訶止觀所_一_レ判。如_レ合_二
 符節_一。凡諸大乘經論彈_二斥二乘_一者。率擊_二破此留礙_一之
 一法門耳。全非_レ廢_二 二乘道_一。而古今有_二昧敎者_一。全不_レ
 曉_下彈_二斥二乘_一之原旨_上。妄貶_二 二乘_一。輕_二毁賢聖_一。殊不_レ知
 二乘之留礙猶如_二羅穀褁_一_レ物。如_二浮雲蔽_一_レ日。凡夫五陰。
 三毒之留礙。猶如_二鐵鍱纏_一_レ身。如_二黑雲翳_一_レ月。此之倒見
 彌_二綸海宇_一。遂乃使_下 一切學佛者。只知_レ怖_二 二乘之留礙_一。
 而不_レ知_レ怖_二 五陰三毒之大留礙_一矣。眞實懷_二護法心_一者。
 爲_レ此殆落_二血淚_一也乎。
五階位者。謂佛以_二普眼_一。見_下 一切衆生於_二其身中_一成_二正覺_一。
乃至入_二涅槃_一。皆同一性無性_一。何以故。一切凡聖依正。色
心實相。本來淸淨。本來寂滅故。初法明道已去。亦能隨分
證_二入是道_一。然一切衆生。爲_二無始時來虛妄熏習。無量煩
惱藏_一之所_レ覆。故於_二此淸淨法無相菩提中_一。妄生_二無量惑
業_一。妄受_二無量苦果_一。煩惱濃厚者。受_二生於淸淨法界中之
三惡道_一。煩惱心垢輕薄者。受_二生於淸淨法界中之三善
道_一。隨_レ分淨_二除煩惱心垢_一者。入_二於淸净法界中之三乘一

【三十二頁下段】
乘賢聖位_一。心垢淸淨盡者。即是如來淸淨法界。無相寂滅
普提矣。大毘盧遮那經中說五等。十心。六無畏。三劫。及
五種三昧道。人位差別。理趣深玄。疏中所_レ釋。發揮明暢
可_レ尋。
 近世譯_二華嚴禪密_一之徒。有_下全不_レ論_二入理之階漸_一。濫
 說_二 一切衆生成佛竟入涅槃竟等_一。以爲_二己境界_一者_上。僭
 越之甚矣。一切衆生成佛竟等者。是佛智所_レ照。至_下於
 無_二我相_一。無_二 人相_一。無_二衆生相_一。無_二壽者相_一。無_二法相_一。無_二
 非法相_一。無_二心相_一。無_二非心相_一之位_上。而一分相應。享有_二
 是等諸相_一。則隔_二彼境界_一。如_二 天與_一_レ淵。然彼僭上者。口頭
 滑說_二無我相無人相等_一。或云_二自己元來銀山鐵壁_一。纔
 爲_二 八風_一之所_レ吹。則向之無我相乍爲_二有我_一。向之銀山
 鐵壁。俄爲_二泥土_一。而八風未_レ吹之時。倆我人之妄根。猶
 如_二毒龍之睡_一。若有_二形相_一。則大_二於須彌_一乎。是乃由_レ不_レ
 領_三淨法界。有_二出障顯現之階差_一也。
六修行者。謂三種薩埵進修不_レ同。初明_二菩提薩埵_一則。大
毘盧遮那經云。眞言行者初發心時。直觀_二自心實相_一。了_二


【三十三頁上段】
知本不生_一。故即時人法戲論淨若_二虚空_一。成_二自然覺_一。不_二由_レ
他悟_一。此觀復名_二頓悟法門_一。菩提心論。魔明_二勝義行願三
摩耶之三法_一。至_二於三摩地法_一。顯_下示行人住_二於普賢大菩
提心_一。觀_二心月輪_一。三密瑜伽成就。則五相成身方成_上_二本尊
身_一。卷尾引_二大毘盧遮那供養法_一云。若修證出現。則爲_二 一
切導師_一。若歸_レ本。則密嚴國土不_レ起_二于座_一。能成_二 一切佛
事_一。讚_二普提心_一曰。若人求_二佛慧_一通_二達菩提心_一。父母所生
身速證_二大覺位_一。云云。此等諸文。乃大根性菩薩進趣之
道。與_二華嚴所說信滿成佛_一。大旨相同。不_レ可_三容易論_二此修
證_一也。
 今此三摩地法。乃最上大機之所行。其言_二修證出現_一。
 云_レ歸_レ本。云_二如實知自心_一。云_二了知本不生人法戲論淨
 若虛空_一。云_二通達菩提心_一等。竝皆見諦道之趣爾。所謂
 五相成身。是入地之道。輙以_二此境界_一。濫_二擬於愚童凡
 夫_一者。自悞悞_レ他過莫_レ大_レ焉。
建_二立曼荼羅_一入_二阿字門_一。及灌頂三摩耶戒等之實義。一
切所作即事而眞。竝皆金薩埵甚深瑜伽之道而已。義釋

【三十三頁下段】
云。如_レ是印從_二如來信解_一生。當_レ知如_レ是印等。是諸菩薩
之標幟也。謂以_二此方便_一。示_二如來內證之德_一。故云_レ標也。
乃至身分舉動止住。皆是印者。若阿閻梨。明解_二瑜伽深
遠秘密之趣_一。能淨_二菩提心_一。以_二心淨_一通_二達秘密之法_一故。凡
有_二所作_一。皆爲_四利_三益降_二伏衆生_一。隨_レ所_レ施無_レ不隨_二順佛
之道_一。是故一切身所_レ有舉動云爲。無_レ不_二是印_一也。何但身
業而已。乃至一切所_レ有語言。亦復皆是眞言也。是故眞言
門修行菩薩。發_二菩提心_一。當_レ住_二佛地曼荼羅_一。若異作。即
同_レ謗_二佛及菩薩_一。越_二 三摩耶_一。決定墮_二惡道_一。云云。
 密敎當機其不_二容易_一。梗概如_レ是。而經疏之中。有_二攝受
 結緣之說_一。有_二善巧誘引之文_一。有_二托事顯法之說_一。輙如_レ
 文取_レ義者。不_レ止_レ失_二經旨_一。抑亦生_二巨害_一矣。
次明_二有識薩埵修_一者。謂此薩埵。已證_二 人無我_一離_二陰入界_一。
入_二無爲界_一。若能出_二寂然界_一。而趣_二入大悲方便_一。則轉_二向
於菩提薩埵道_一也。是乃與_二法華決了聲聞法_一。而其旨相似
焉。今不_二復述_一。後明_二愚童薩埵修_一者。此有_二 二類_一。一捨攞
馱。二阿毘目訖。初乃信行行行之機。後乃法行慧行之

【三十四頁上段】
機。二機雖_レ殊。同以_四信_二樂解_三了於自己平等心地_一。即是一
切智智中道第一義諦。而爲_二行本_一。以_下淨_二治三毒煩惱_一。滅_二
却五陰業壽_一。而爲_二行法_一。然此行法亦有_二 二類_一。單依_二供養
護摩持明等事相_一。而修入者。則行行也。或以_二十緣生句_一。入_二
大空慧_一。或觀_二阿字_一了_二本不生_一。或事理兼修等者。則慧行
也。行門雖_レ殊。其所_レ要在_レ除_二 五陰心垢_一。何者是敎以_三除
蓋障三昧除_二 四垢_一。爲_二入理之初_一。而四垢。乃愛見垢。聲聞
垢。緣覺垢。菩薩垢也。見愛垢。乃最難除之重垢。而最先
應_レ除_レ之。故是敎以_二不動明王_一。爲_二毘盧遮那如來成辨智_一。
以_二智慧劍_一。殺_二業煩惱壽命_一。成_二法性眞淨之命_一。爲_二其大用_一。
降三世明王。亦降_二伏三世三毒_一之表相也。疏中分明提_下
示五濁重障衆生。必應_中須依_二不動降三世_一而修入_上焉。又
供養護摩之秘訣。全在_レ淨_二治煩惱心垢_一也。瑜伽大敎王
經云。若復有_レ 人。不_下依_二此妙法甘露_一精進焚修_上。不_レ能_レ除_二
滅一切煩惱_一。乃至於_二此敎中_一。隨修_二 一法一行_一。持誦精熟
住_二於寂靜_一。入_二 三摩地_一。能斷_二煩惱_一。現_二證佛果_一。云云。如_レ是
明文粲_二於經疏_一。不_レ遑_二縷出_一。然煩惱心垢極難_二淨治_一。故先

【三十四頁下段】
初制_二止煩惱所起身口業_一。是爲_二方便學處_一。能制_二身口_一令_レ
離_二過惡_一。則煩惱心垢自損伏。而後令_レ入_二 三摩耶戒_一。當_レ
知方便學處。乃三摩耶戒之根基也。是故五濁重障凡夫
稟_二是敎_一者。則初信_二得於如來秘藏_一。而其修行。則應_下當次
第進趣。先除_二身口過非_一。次除_二煩惱心垢_一。次除_二 二乘垢_一。
後除_二普随權執_一。從_レ麗至_レ細。猶如_レ灌_レ衣_レ也。義釋云。原_レ
始要_レ終。自_レ發_二 一毫善_一。以至_三於超_二過人法有無二障_一。雖_二
宗極炳著轉妙轉深_一。由是對_二治心外之垢_一。尚未_レ開_二此心
中秘密不思議事_一。從_レ此已後。方乃說_レ之。又云。眞言行者
但以_二方便_一。自淨_二其心_一。若三業淸淨。當_下於_二此中_一自得_二明
了_一。而自覺悟_上。云云。又云。如_二佛所說_一。血肉脂髓皆使_二竭
盡_一。但皮骨筋在。不_レ捨_二精進_一如_レ是。乃得_二定慧_一。得_二此二事_一。
則衆事皆辨。《割書:云云》。是愚薩埵修行之正軌也。
 閻浮濁世異生。乃愚薩埵所攝。必應_下依_二於次第進趣
 之道_一而實修實行。如_中台之漸次止觀_上也。而後代濫染
 密乘之流。妄引_二金薩埵之玄境_一。以爲_二己分齊_一。輙謂制_二
 止業非_一。淨_二治煩惱_一之道。非_二是密乘之正修_一也。蓋是

【三十五頁上段】
 乘_二末運_一之大弊也。此不_三翅相_二違於密乘三藏所說_一。蓋
 亦戻_二乎一切佛敎之大宗_一也。豈可_レ不_レ怖哉。寂竊謂。是
 敎乃大乘秘極。最難解之法也。苟欲_レ稟_二是敎_一者。則
 應_下須先能了_二解方等大乘性相之大宗_一。而後熟_二讀思
 惟於大日經疏_一。而韋編三絕_上矣。不者則。必將_二醍醐_一。而
 爲_二毒藥_一去。

顯揚正法復古集第一

【三十五頁下段】
顯揚正法復古集第二
               長泉律院苾芻道光普寂撰
四明_二禪宗_一。分爲_二 三門_一。一祖承。二宗致。三修證。初祖承
者。謂初祖大師壁_二觀少林_一。不_レ必_二行化。。後有_二神光_一。投乞_二
安心_一。祖曰。將_レ心來。吾與_レ汝安心。光曰。求_レ心不可得。
祖曰。吾與_レ汝安心了。光於_二言下_一大悟。改_二名慧可_一。乃嗣
法爲_二第二祖_一。是其濫觴也。其餘有_二道育尼總持等數人_一。
亦得_二開化_一而已。其道未_レ至_二大振_一焉。至_二於五祖下_一出_二於
二支_一。謂大鑑。大通。南北岐_レ宗。自_レ爾已後五葉分_レ彩。黼_二
黻其道_一。宗風勃興瀰_二滿海宇_一。
 是宗系嗣。載在_二史傳_一。今不_二復出_一。
二宗致者。謂此宗以_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_一。爲_二其宗到_一。而
心性之難_レ見也。猶_三鵝王唼_二水中乳_一。亦如_三治工錬_二石中金_一。
雖_二指_レ之驀直_一。其於_二見_レ之者_一。必有_二難易_一有_二頓漸_一。
 後代有_二 一般禪者_一以謂。吾宗乃直指見性之道也。諸
 宗竝迂廻之道也。動誇_二直指_一。貶_二抑敎乘_一。《割書:云云》。寂曰。是

【三十六頁上段】
 謬之甚矣。凡大乘敎典。如_二楞伽。楞嚴。維摩、思益。圓
 覺。華嚴。般若。法華。涅槃。兩部秘經等_一。竝皆直指人
 心見性成佛之直道也。何以故。由_下如_レ 上諸經。皆以_二諸
 法實相第一義諦_一。開_中悟衆生_上故。諸法實相第一義諦。
 非_二是心性_一而何也。是名_二大方廣佛華嚴_一。亦名_二般若波
 羅密_一。亦名_二妙法蓮華_一。亦名_二大涅槃_一。亦云_二大圓覺_一。亦
 名_二首楞嚴定_一。亦名_二大悲胎藏_一。亦名_二阿蓮月_一。亦名_二佛
 性_一。亦名_二法界_一。亦名_二如來藏_一。淨名曰。一切衆生即菩
 提相。一切衆生即大涅般槃。普賢觀經曰。大乘因者諸
 法實相。大乘果者諸法實相。智論曰。離_二諸法實相_一。皆
 名_二魔事_一。又直指_二心性_一。爲_二大直道_一。涅槃師子吼品。直
 觀_二心性_一。是名_二 上定_一。地持謂_二之自性禪_一。楞伽爲_二之如
 來禪_一。文殊般若言_二之一行三昧_一。此等諸文不_レ遑_二縷舉_一。
 然上諸經中。橫說縱說。文義宛轉。空有二門助_二顯實
 相_一。是即如來藏體內之方便。如_二空中畫_一。豈可_レ謂_二之偏
 權_一也。此若權理則。禪祖所_レ施理致機關千變萬化。皆
 亦謂_二之權理_一耶。如_二彼華嚴法華兩部秘經等_一。文文句

【三十六頁下段】
 句曼荼智印。尚不_レ可_レ謂_二之指_一也。何直非直之論矣。譬
 如_下仙人。手執_二紅羅扇_一掩_レ面。立_二于彩雲裏_一。其在_レ 地瞻
 望者。或見_二彩雲_一。或見_二羅扇_一。或見_二仙人手足_一。或見_中仙
 人之全體_上也。喻況可_レ知。深位菩薩則。固所_レ無_レ論也。
 名字位中佛眼纔開則。自知_二 上之諸經。是文字即非
 文字。至玄至微。無過上無等等之大法寶_一也。是其見_二
 全體_一者矣。其謂_三之敎乘而非_二直指見性之道_一者。其猶
 如_二彼之見_レ雲見_レ扇者_一也乎。有人云。禪宗者。固離_二機
 根_一。離_二敎說_一。莫_下與_二敎乘_一匹_上矣。雖_二是扶宗之務而非_一_レ可_レ
 咎。而非_二公心之論_一也。何者三乘證道。皆離_二機根_一。離_二
 敎說_一。豈獨禪宗離_レ機離_レ敎乎。當_レ知禪之與_レ敎門庭雖_レ
 殊。歸宿無_レ 二矣。問。敎中判_二敎理智斷行位因果_一。禪
 宗則示_二 一超直入如來地等_一。如何言_二禪敎同_一_レ歸耶。答。
 雪巖。曰。忽爾天崩地陷。豁_二開萬劫迷雲_一。親見_二本來
 面目_一也。只是暫時歧路。喚爲_二敲_レ門瓦子_一。不_二是家珍_一。
 潙山曰。可中頓悟_二正因_一。便出塵階漸。經曰。理則頓悟。
 乘_レ悟併消事。非_二頓除_一。因_二次第_一盡。此事雖_二無_レ修無_一_レ證。

【三十七頁上段】
 但盡_二凡情_一。別無_二聖解_一。盡_二凡情_一豈容易。於_二如來地中_一。
 設_二 四十二位_一。其實則不_レ過_レ盡_二凡情_一而已。盡_二凡情_一豈
 容易。睦州云。大事未_レ明。如_レ喪_二考妣_一。大事既明。如_レ
 喪_二考妣_一。若能於_二此數語_一熟讀思惟。則禪敎同歸之旨
 了然。不_レ俟_二予答_一。彼之禪祖。破_レ相阿_レ敎。驅_二出敎中之
 幣魔_一之旨。如_二前卷辨_一_レ之。
世有_二少室六門_一。傳說。六門全初祖之製作也。
 寂竊謂。此書蓋後人之所_レ集。而眞偽混雜可_レ辨。
彼第三門示_二 二種入_一。夫入_レ道多途。要而言_レ之。不_レ出_二 三
種_一。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謂籍_レ敎悟_レ宗。深信_下含
生同一眞性。但爲_二客塵妄想_一之所_レ覆。不_レ能_二顯了_一。若也
捨_レ妄歸_レ眞。凝住壁觀。無_レ自無_レ他。凡聖等一_上。竪住不_レ移。
更不_レ隨_二於文敎_一。此即與_レ理冥符。無_レ有_二分別_一。寂然無爲。
名_二之理入_一。行入者。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_二此中_一。何等
四耶。一報怨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乃
至說_レ偈言。外息_二諸緣_一。內心無_レ喘。心如_二牆壁_一。可_二以入_一_レ
道。具如_二彼出_一。

【三十七頁下段】
 寂謂。此二種入者。蓋乃少林爲_下不_レ能_二直見_一者_上。而垂
 誨爾。是文能與_二敎乘_一而符合焉。可_レ謂正法正修行也。
 法華玄義云。夫實相幽微。其理奧。如_下登_二絕壑_一必假_中
 飛梯_上。欲_レ契_二眞源_一。要因_二敎行_一。故以_二致行_一爲_レ門。乃至
 佛法不_レ可_二宣示_一。趣_レ緣說者。必以_二 四句_一詮_レ理。能通_二行
 人_一入_二眞實地_一。又云。四門入_二淸涼池_一。是門無礙。非_二唯
 利者得_一_レ入。鈍者亦入。非_二唯定者_一。散心專_レ志精進者。
 亦得_レ入。般若有_二 四種相_一。所謂有相無相。乃至非有相
 非無相。般若尚非_二 一相_一。云何有_二 四相_一。亦是入_二般若_一
 門也。又云。般若波羅蜜。譬如_二大火焰_一。四邊不_レ可_レ取。
 邪見火燒故。若不_レ觸_レ火。溫_レ身熟_レ食。若觸_レ火。火則燒_レ
 身。身既被_レ燒。溫_レ食無_レ用。四門本通_二般若_一辨_二大事_一。若
 取著者。則成_二邪見_一。云云。又云。籍_レ敎發_レ眞。則以_レ敎
 爲_レ門。若初聞_レ敎。如_下快馬見_二鞭影_一即入_中正路_上者。不_レ
 須_二修觀_一。若初修_レ觀。如_三夜見_二電光_一。即得_レ見_レ道者。不_二
 更須_一_レ敎。竝是往昔善根習熟。今於_二敎門_一得_レ通。名_二信
 行_一。於_二觀門_一得_レ通。名爲_二法行_一。若聞不_二即悟_一。應_二須修_一_レ

【三十八頁上段】
 觀。於_レ觀悟者。轉成_二法行_一。若修_レ觀不_レ悟。更須_レ聽_レ法。
 聽_レ法得_レ悟。轉成_二信行_一。敎即爲_二觀門_一。觀即爲_二敎門_一。乃
 至喜見城千二百門。實相法城。豈唯一轍。云云。此文
 顯_三禪敎不_二相離_一之明訣也。然則禪敎兼弘。而不_二相妨_一
 者。是正法也。若執_レ一廢_レ他者。是弊也。弊之極者。是
 邪也。今立_二 二義_一。以辨_二禪敎之不_一_レ可_レ缺焉。何等爲_レ 二。
 一約_二攝機寬狹_一。二約_二學行次第_一。初攝機寬狹者。一切
 衆生機類不同。束爲_二 二類_一。謂信行法行也。若有_レ禪缺_レ
 敎。則被信行者。以_レ何入_レ理。若有_レ敎無_レ禪。則被法行
 者。無_レ由_レ得_レ悟。豈非_二禪敎竝行。而攝_レ機周盡_一乎。二
 約_二學行次第_一者。謂閻浮一化學佛之徒。以_下先聽_二正法_一。
 次作_二正思惟_一。後立_中正修行_上。而爲_二正轍_一也。何者若人
 有_二宿善力_一。得_レ聞_二正法_一。則必生_二正信解_一。生_二正信解_一。則
 必起_二正修行_一。正修行逼_レ眞位。必離_二文字相_一。離_二言說
 相_一。離_二心緣相_一。離_二能所取_一。離_二陰入界_一。諸相絕離。乃發_二
 於無分別智光_一。是名_二如理智_一。是智無間生_二後得如量
 智_一。二智所_レ照一切諸法。即空即假即中。不可思議第

【三十八頁下段】
 一義諦。而非_三心意識之所_二圖度_一也。然則從_レ敎入_レ禪者。
 即是一切學人進趣次第。理固應_レ爾。豈非_二禪敎相成
 不_一_レ可_レ缺也乎。是故其學_レ敎者。區_二區乎名相義學之戶
 庭_一。而不_レ進_下於離_二文字_一。離_二名相_一之堂奥_上者。是愚也。其
 參_レ禪者。籍_二口於不立文字敎外別傳_一。而參_二得不_レ合_レ敎
 之禪_一者。是邪也。今此二種入中。所_レ謂理入乃利根法
 行者。而尚初曰_二籍_レ敎悟_一_レ宗。後乃言_二更不_一_レ隨_二於文敎_一。
 進趣方法能符_二順於敎乘之致_一。可_レ謂此二種入。乃未悟
 者之學範也。
如_二彼破相悟性等論_一。偏呵_二有相_一者。蓋乃爲_レ醫_下時人馳_二
逐義解_一。膠_二執有相_一之見病_上而已。非_レ閉_二方便進趣之門_一
也。自_レ爾已後。陳隋及李唐之初。其道淳朴無_二復異致_一。
至_二 五祖下_一出_二 二支_一。宗風稍殊。大通則仍由_二古轍_一。方便
正修。雙運理致。機關竝施。是曰_二北宗_一。大鑑則單提_二本
分_一。壁立萬仞。其道斷斷乎不_レ涉_二旁岐_一。是曰_二南宗_一。其北
宗者漸漸衰微。其南宗運運興盛。南宗漸岐。遂成_二 五派_一。
謂臨濟。曹洞。潙仰。雲門。法眼。五派之禪門庭雖_レ異。宗

【三十九頁上段】
到則一。潙仰父子道望巍峨。宗風淸邈。千衆欽服。大_二鳴
于時_一。二師之後。玄音絕_レ響不_二復聞_一焉。法眼之道。三傳
至_二於永明_一。其宗大振。而乏_二於系嗣_一。不_レ流_二于世_一傳說。是
宗弘_二於高麗_一矣。其雲門宗者。至_二於雪竇_一法道隆起。後
漸微而承嗣焉者蓋少矣。但有_二臨濟曹洞二宗_一。其道興盛。
氾_二濫支桑_一。如_二夫臨濟門下_一。宗風峻絕。一言半句如_二鐵饅
頭不_一_レ可_二咬嚼_一。一問一答如_二大虛空不_一_レ可_二捉模_一。要_レ敎_下學
人。直到_二意路不到之地_一。瞥_中轉玄機_上。而多生熏_二習般若_一。
具_二大信心大聰明_一者。値_二此手段_一。則有_下破_二萬劫之闇於一
時_一。起_二千歲之魘於一呼_一之神驗_上也。若中下之機者。容易
參_二是禪_一則動也。認_二生死根本_一。以爲_二佛知見_一。計_二徧計妄
情_一。以爲_二平常心_一。恰如_三錦繡以裏_二癕疽_一。其甚者則爲_二鹵
莽滅裂之漢_一矣。
 南泉所謂平常心是道者。是即玄機瞥轉一回。出_二陰入
 界_一。離_二根境識_一者所_レ得。包_二括三世_一。含_二容十虛_一之第一
 義心也。昧者執_下無始時來。處妄熏習所_二積聚_一之大禍
 母_上。以爲_二是平常心也。是大道也_一。其猶如_下珍_二襲燕石_一

【三十九頁下段】
 以爲_中夜光_上也乎。
如_二曹洞門下_一。宗風綿密。禪工夫不_レ容_二滲漏_一。一以_二朴實_一
櫽_二括學人_一。實醫_二瞞肝儱侗_一之秘術也。其道久之稍稍生_レ
弊。或以_レ遏_二捺心想_一而爲_二究竟_一。彷_下佛乎婆羅門計_二無想
定_一。以爲_中解脱_上。或闇_二證乎我法之域_一。認作_二聖解_一。殆乎似_三
雨衆米齊之計_二神我_一也。比_二之鹵莽滅裂之漢_一。其過似_レ微。
而其爲_二禪病_一則一矣。宋有_二永明。揚岐。黃龍。圓悟。大慧。
宏智。眞歇等_一。元有_二高峯。中峯等_一。明有_二楚石。紫栢。憨山。
雲棲。鼓山等_一。是諸大老。孜孜乎扶_二揚祖道_一。搰搰焉矯_二
救時弊_一。內證淺深吾不_レ得_レ知。而閱_二其遺文_一其識_二 中正_一。
其論破實。機辨_二生熟_一。法甄_二邪正_一。明_二未悟已悟之不_一_レ可_レ
混。示_二方便正修之不_一_レ可_レ離。可_レ謂參學之明範也。其書
見行。須者可_レ尋。三修證者。此中分_レ 二。初正明_二修證_一。二
辨_二未悟已悟_一。初正明_二修證_一者。謂學道之器。凡有_二 三類_一。
謂上中下機。其上機者。今且不_レ論。
 古人以_二 五五百歲。漸久而漸漓。愈趍而愈下_一。比_二之鳳
 凰庶鳥_一。又有_レ云。佛世六群。猶賢_二於滅後馬鳴龍樹等

【四十頁上段】
 諸大士_一。六群比_二之身子目連等_一。優劣可_レ知。而其身子
 目連等。猶屬_二之根鈍障重_一。況其餘乎。況末世學人乎。
 像末之世。其中機者應_レ希。況上機乎。
若夫中下之機。則初先應_下籍_二 三經五論_一。而信_二得於染淨
緣起正因果理。人法二空。及自己心性如來藏心。一切諸
法本來寂滅。自性涅槃_一。猛發_二生死出離心_一。安_二住無上菩
提心_一。次應_下捨_二遣於世間五欲名利官榮愛憎違順等_一。如_レ
脱_二敞屨_一。而後熟_二讀憨山禪師方便語。雲棲所_レ集禪關策
進_一。略得_二其意_一了。應_下當或直參_二究自心如何_一。或提_二撕一
則公案_一。不_レ簡_二 四儀_一。不_レ問_二動靜_一。不_レ計_二 十年二十年。一
生二生。一劫二劫_一。參去參來。以_レ悟爲_レ則。然學道之要。必
籍_二靜明_一。猶如_二出必由_一_レ戸。古人有_レ云。靜坐不_レ用功。何
年及第悟_二心空_一。又云。直須_下提_二起吹毛劍_一。要_レ剖_二西來第
一義_一。若還默然恣_二如愚_一。知君未_レ解_レ做_二工夫_一。此靜明雙
運之寶乘也。靜明亦曰_二寂惺_一。禪那以寂_二止妄想_一者靜
也。正慧以參_二究心性_一者明也。此二乃法性自爾之妙道。
猶如_二車兩輪_一。亦如_二鳥雙翼_一。缺_レ 一而非_二眞正道_一也。

【四十頁下段】
 夫戒定慧。乃法性自爾之妙行。迦文一化之正軌也。是
 名_二 三決定道_一。亦名_二學邊際_一。顺_レ之名_二釋迦法_一。違_レ之名_二
 調達法_一。古德先_レ慧後_レ定之訓。是一時救弊之適化耳。
 後代往往有_下托_二言於先_レ慧後_レ定之趣_一。或引_二盧老石
 鞏德山臨濟等之投機_一來。抑_二 下禪那思惟之道_一者_上。又
 有_二 一類_一。濫_二同自己於已悟已徹之隊_一。以_下外息_二諸緣_一。內
 心無_レ喘之寶訓。除_二 二時之粥飯雜用心_一等之明誨_上。謂_二
 之方便道_一。棄_レ之如_二糞土_一。豈是眞正宗師也乎。寂竊謂。
 禪那思惟。乃佛道之根柱者矣。所以往昔佛在正法之
 世。凡出家學道之流。除_二粥飯便利_一之外。或依_二樹下塚
 間_一。或在_二蘭若空室_一。結_レ足觀_二 四念處_一。是爲_二 一化之正軌_一。
 而法入_二像末_一。漸久漸漓。馳_二騁乎名相文字之衢_一。而不_レ
 入於定慧之門_一。正法之根柱幾乎將_レ頽。當_二是時_一也。禪
 祖倔起。扶_二起乎定慧之道_一。實乃末世之光明幢矣。然禪
 宗而不_レ喜_二禪那思惟之道_一者。恰如_二武士之不_一_レ喜_二弓馬_一
 也乎。豈可_下效_二盧老石鞏之投機_一。而敎_中 人於樵夫獵師
 之道_上哉。縱是救弊之務。而其猶_二救_レ溺而授_一_レ石也乎。

【四十一頁上段】
有_二長蘆𧷤【賾の左に縦線】禪師_一。著_二坐禪儀_一。其言曰。夫學_二般若_一菩薩。先
當_下起_二大悲心_一。發_二弘誓願_一。精_二修三昧_一。誓度_中衆生_上。不_下爲_二
一身_一獨求_中解脱_上。爾乃放_二捨諸緣_一。休_二息萬事_一。身心一如。
動靜無間。量_二其飮食_一。不_レ多不_レ少。調_二其睡眠_一。不_レ節不_レ恣。
欲_二坐禪_一時。於_二閑靜處_一厚敷_二坐物_一。寬繫_二衣帶_一。令_二威儀齊
整_一。然後結跏趺坐。先以_二右足_一安_二左䏶上_一。乃至身相既
定。氣息既調然後。寬_二放臍腹_一。一切善惡都莫_二思量_一。念
起即覺。覺_レ之即失。久久忘_レ緣自成_二 一片_一。此坐禪之要術
也。若既有_二發明_一者。可_レ謂如_二龍得_一_レ水。似_二虎靠_一_レ山。若未_二
發明_一者。亦乃因_レ風吹_レ火。用_レ力不_レ多。但辨_二肯心_一。必不_二
相賺_一。然而道高魔盛。順逆萬端。但能正念現前。一切不_レ
能_二留礙_一。乃至若欲_レ出_レ定。徐徐動_レ身。安祥而起。出_レ定之
後。一切時中常作_二方便_一。護_二持定力_一。如_レ護_二嬰兒_一。即定力
易_レ成矣。夫禪定一門最爲_二急務_一。若不_二安禪靜慮_一。到_二這裏_一
總須_二茫然_一。所以探_レ珠宜_レ靜_レ浪。動_レ水取應_レ難。定水澄淸。
心珠自現。圓覺經云。無礙淸淨慧。皆依_二禪定_一生。法華
經云。在_二於閑處_一修_二攝其心_一。安住不_レ動。如_二須彌山_一。是知

【四十一頁下段】
超凡越聖必假_二靜緣_一。坐脫立亡須_レ憑_二定力_一 一生取辨。尚
恐蹉跢。況乃遷延將_レ何敵_レ業。古人云。若無_二定力_一甘_二伏
死門_一。掩_レ目空歸。宛然流浪。幸諸禪友三_二 復此文_一。自利
利他同成_二正覺_一。《割書:文》此文巧撮_二略禪要_一。悉_二學道之始終_一。宜_三
以備_二範模_一矣。如_二彼三祖信心銘。六祖壇經。臨濟錄。石
頭參同契。永嘉證道歌等_一。竝皆禪門之寶訓也。若具_二正
信正見_一。毫無_二桀黠躁冪之病_一者。或已攝_二入理之階漸_一。凡
情漸淡。玄寶漸開者之看_レ之。則如_二龍得_一_レ雲也。若劣根膚
識者視_レ之。則動生_二僻見_一。陷_二險阮_一。譬如_下有_二孱孱懦夫_一。授
以_二朱亥之鎚。雲長之刀_一。則無_レ不_二顚蹶而傷_一_レ身也。其甚
者。則籍_二口於向上_一。輕_二毀毘尼_一。蔑_二棄經論_一。墮_二惡取空_一。向_二
一闡提_一。 其害莫_レ大_レ焉。二辨_二未悟已悟_一者。謂未悟已悟
極難_二辨別_一。所以學人値_二遇明眼善知識_一。數經_二勘驗_一。乃
知_下悟與_二未悟_一。及所詣之淺深邪正_上。雖_レ然藻鑑未_レ審。決擇
失_レ眞。動親_二匪人_一。認_レ邪爲_レ正。覓_二明師於末法之今_一。希_二
於麟角_一。不_レ若_下以_二聖敎量_一推_中究於自己之心行_上矣。惟夫
禪宗。則以_二佛心_一爲_レ宗。以_二頓悟_一爲_レ敎。其不_レ局_二判智斷

【四十二頁上段】
行位_一。理必應_レ然。奚足_レ怪焉。而其於_三學人趣_二向於大菩
提_一。則亦何得_レ無智斷行位之差別_一焉。或曰_レ省。或曰_レ得_レ
旨。或曰_二投機_一。或曰_レ悟。曰_レ徹。悟有_二大小_一。前前則淺。後
後則深。重重纍纍。如_下剝_二芭蕉皮_一。一層剝去更復一層_上。大
慧自述_二悟由_一云。大悟十八度。小悟不_レ知_二其數_一。此言何
誣。而第十八度。豈究竟覺乎。又有_二古德不_一_レ肯_二大慧所
悟_一應_レ思。潙山云。如今初心雖_二從_レ緣得_三 一念頓_二悟自理_一。
猶有_二無始曠劫習氣_一。未_レ能_二頓淨_一。須_レ敎_三渠淨_二除現業流
識_一。即是修也。不_レ道_三別有_レ法敎_二渠修行趣向_一。是頓敎無
修之修。無位之位也。現業流識。豈可_二容易淨除_一乎。難_二
頓淨除_一。則一生二生。乃至歷_二無量阿僧祇劫_一。不_レ可_レ怪
焉。且夫三僧祇劫安立四十二賢聖道。乃是菩提薩埵性
德本有之位陀羅尼。豈謂_二之迁回_一乎。其安_二立次_三‐列於敎
理智斷行位因果_一者相也。其泯_二絕融_三即於敎理智斷行位
因果_一者性也。性之與_レ相是諸法之體義。不_レ可_二相離_一也。
是故以_レ相達_レ性。以_レ性融_レ相。性相相成互資者。是為_二正
法_一。泥_レ相忽_レ性。執_レ性輕_レ相。性相互偏者。是為_二流弊_一。以_レ

【四十二頁下段】
性廢_レ相。以_レ相廢_レ性。性相互廢者。是為_二邪僻_一也。予竊以
慮。一般禪人。不_レ知_二諸祖提倡泯絕無寄。是乃以_二性融_レ
相頓敎之一法門_一。乃以_レ性廢_レ相。妄將_二凡下_一借_二同上聖_一。
自悞悞_レ 人。其咎無_レ窮矣。因今試引_二台敎_一。以備_二對照_一焉。
其曰_レ省曰_レ得_レ旨見。安帖帖地者。蓋不_レ出_二於台判名字即
之佛眼_一。其曰_二投機_一者。應_レ有_二名字位之投機。或觀行位
之投機_一。其曰_二大悟大徹_一者。應_レ有_二名字觀行相似分眞_一。
而四位分齊。不_レ可_二輙判_一焉。今且依_二聖敎_一。以明_二其大準_一。
若夫眞智冥_レ如。出陰入界_一。遊_二戲三味_一。現_二大神通_一。獲_二陀
羅尼_一。轉_二大法輪_一。一念之頃往_二來十方_一。承_二事諸佛_一。救_二‐濟
衆生_一等。乃分眞位之菩薩也。若夫悟_二入心性_一。捨_二離陰入
之麤縳_一。而其知見猶未_レ離_二影相_一。三昧神通亦未_二自在_一等。
乃相似位之菩薩也。
 或問。禪宗不_レ欽_二‐慕於三昧神通_一。而往往排_二‐之_一。子何
 云_二神通三昧_一耶。 答。其排_二斥神通三昧_一者。向之所謂
 以_レ性泯_レ相之法門而已。若以_レ性泯_レ相。則阿鼻衆生直
 下。與_二 三世諸佛_一無二無別。何取何捨。而以_レ性照_レ相。

【四十三頁上段】
 則神通三昧。乃悟心之德用。最可_二欽尚_一矣。不_レ問_二何
 宗學道_一。所諸深則。自然有_二解脱神通_一。所以者何。謂見
 性悟道心。離_二 三界之妄轉_一。非_二是解脫_一而何也。得_二眞
 解脫_一者。自獲_二‐得淨妙輕淸之色身六根無礙_一。發_二大神
 用_一。非_二是神通_一而何也。上品十善得_二 四靜慮_一者。尚能
 捨_二欲界麤濁之色心_一。獲_二色界淨妙之四大_一。現_二諸神用_一。
 況見性悟道。出_二過陰界_一者。而豈不_レ得_二如_レ是神用_一乎。
 神通解脫全稱性之功德。而非_下必由_二作意加行_一而發
 得_上焉。豈可_レ排_二斥法性自爾之勝德_一。凡通有_二多種_一。謂
 妖通。依通。業通。報通。神通。於_レ 中初二乃妖魅之通。
 次二亦妄通也。神通有_レ 二。謂加行得。離染得。其加
 行得。則凡聖竝得。有_レ邪有_レ正。有_レ染有_レ淨。離染得則
 唯聖所得。惑除道圓。則通明自發。是性起之妙用也。
 今引_二聖敎_一。以備_二證明_一焉。寶積經曰。淨聲比丘既出家
 已。復白_レ佛言。我今云何得_レ名_二出家_一。佛言。比丘汝名_二
 淨聲_一。當淨_二自界_一。自界既淨。則名_二比丘_一。即名_二出家_一。爾
 時比丘聞_二佛說_一已。心樂_二寂靜_一。作_二是思惟_一。界者即眼

【四十三頁下段】
 觀_二眼空_一者。即是淨界。夫淨界即佛土。耳鼻舌身亦復
 如_レ是。意即是界。若觀_二意空_一即是淨界。夫淨界者即是
 佛土。即是一界。即是空界。即是衆生界。即是無相界。
 即是無願界。即是無作界。即是無爲界。善男子淨聲
 比丘。如_レ是觀已。即時獲_二‐得身輕身輕_一。身心輕已。得_二
 無量神通_一。得_二神通_一已。得_二樂說無礙陀羅尼門_一。《割書:云云》。諸
 智發通之別。如_二瑜伽論卅七明_一。後代有_二無智禪人_一。不_レ
 曉_二解脫即悟心之勝德。神通即解脫之妙用_一。妄引_二妖
 通依通等之邪通_一。以誣_二解脫性起之聖通_一。保_下重乎自
 已無_二解脱神通_一汗穢之五陰_上。沽沽乎覬_二‐覦於世間五欲
 名利。官榮威勢等之瘡疣_一者何也。珍_二重乎可_レ賤可_レ憎
 之陰賊_一。而厭_二‐棄乎可_レ尊可_レ樂之聖法_一。不_二亦倒_一乎。蓋
 斯禪敎一般之大弊。而時運之所_レ使。萬牛不_レ可_レ挽矣。
若夫眞實知見與_レ定相應。四心等流不_レ離_二寂惺_一。三業所
作隨_二順五行_一。陰入業壽雖_レ未_二全傾_一。現行煩惱損伏不_レ行。
三昧神通雖_レ未_二自在_一。而作_二法師_一說_レ法度_レ 人。人天欽服。
天龍荷護等。是觀行位之菩薩也。若夫眞參實修。忽然

【四十四頁上段】
契_二會本分_一。乃了_二知一法切唯心。非一非一切。一切諸法
本自不生。唯是如來平等智身_一。復體_二解一切法無自性_一。而
由_二染淨緣起_一故。迷悟苦樂因果歷然。乃籍_二那正知見_一。心
常樂_二求於賢聖之道_一。眞操實履離_二諸諂曲_一。不_下隨_二時流_一而
上下_上焉。雖_二然如_一_レ是。其心未_下與_二靜慮_一相應_上。故念慧亦未_二
熾盛_一。歷緣對境。依然引_二起妄識_一。 上心煩惱時時雜起等。
乃名字位中之學人也。若猶未_レ成_二就名字位中之解行_一
者意根。承當。情識計度三業所作。動入_二非理_一等。直饒
模樣以眩_二俗眼_一。轉語以驚_二愚輩_一。而不_レ免_二是爲理即之凡
夫_一也。蓋夫一切有情梨耶種子。如_二惡又聚_一。信解行證機
緣非_レ 一。自_レ非_二極聖_一。孰能辨別焉。_レ【?】今但由_二性相之通格_一。
一往指配而已。復更舉_二古德已驗之明訣_一。以眩_二檢押_一。雲
門湛然禪師曰。予嘗以_二 二事_一驗_レ 人。未_レ見_レ有_二透_レ之者_一。云
何二事。一者驗_二於文字_一。夫文字即諸佛言說法身。汝云_二
曾悟_一者。悟_二自心_一也。自心即是佛。心既悟_二佛心_一。當_レ解_二佛
語_一。能於_二諸佛所說經敎。諸祖差別因緣_一。一見了然無_二疑
惑_一。麼如或有_レ之。所_レ言悟者未_二必然_一也。二者驗_二於自心_一。

【四十四頁下段】
於_二日用應酬之際_一。似_下有_二 一分作_一_レ主。爲_レ物所_一_レ【?】寄。是誠不
覺且置。只如_二離_レ物寂靜時。跏跌坐禪之際_一。中間似_下有_二 一
物_一 上下往還_上。所謂是非得失。疑惑取捨還得_二安帖_一否。如
或安帖。則盡世界所有草木。皆化爲_レ 人。一一人具_二無量
舌_一 一一舌具_二無量問難_一。一一問難具_二無量差別_一。非_レ前非_レ
後。一時間來。只消_二彈指一下_一。悉皆答_レ之。《割書:云云》。此言辨_二
眞僞_一之秦鏡也。參學之徒安_二之座右_一。傳。初祖以_二 四卷楞
伽_一印_レ心。曹溪以_二金剛經_一印_レ證。蓋乃欲_レ使_二學人不_一_レ離_二於
正法之藩籬_一而已。幸悟心之土。徧以_二 一切大小權實之
經論_一。印_二其所_一_レ證。如_レ合_二符節_一。而方可_レ謂_二之實悟_一矣。
 此宗其得_二正旨_一者。則極善矣。實乃紹_二正法命_一之鸞膠
 也。其入_二僻地_一者甚醜矣。其過莫_レ大_レ焉可_レ辨。
五明_二淨土宗_一。於_レ 中分_レ 五。一所依經論。二三國傳持。三
辨_二明淨土。四往生行因。五判敎立宗。初所依經論者。謂
經乃無量壽三部。及異譯諸經。正說_二阿彌陀佛國依正及
生因等_一。其餘則如_二鼓音聲陀羅尼經。般舟三昧經。隨願
往生經。大品經。請觀音經等_一。竝讚_二揚彌陀佛_一。論則大乘

【四十五頁上段】
起信論修行信心分。說_二止觀門_一 中。爲_下信位怯_二退堕_二者_上。
而示_二此勝方便_一。文僅數行。旨趣明暢可_レ尚。十住毘婆沙
第四易行品中。明_二阿毘跋致行相極難_一_レ可_レ得。別示_二方便_一。
說_二易行道_一云。佛法有_二無量門_一。世間道有_レ難有_レ易。陸路
步行即苦。水道乘船則樂。若人能念_二 十方佛阿彌陀佛
等_一。亦可_三疾得_二阿毘跋致_一。《割書:云云》。世親論主製_二無量壽經優
婆提舍_一。弘_二演是道_一。《割書:云云》。至_レ 下當_レ明。二三國傳持者。謂
馬鳴。龍樹。世親三大士。讃_二述淨土_一。而未_レ有_下別立_二 一宗_一
弘_中道是法_上也。支那之境。從_下廬山遠法師結_二社於匡盧_一。修_中
般舟行_上已後。慧寵。道場。玄忠。天台。帝心。雲華。迦才。西
河。悟眞。薦福等諸德。各讚_二揚淨土法門_一。亦皆依_二其本
宗_一勸_二修是道_一。未_三別立_二 一宗_一。趙宋已後禪宗台宗諸德。弘_二
揚淨土_一。皆亦然矣。日域弘通。聖皇首讚_二是法_一。行基。空
也。智光。珍海。慧心。永觀等諸德。相繼尊_二奉是法_一。自行
化他朕見_二史傳_一。後有_二吉水上人_一。開_二闡專修念佛之道_一。以
誘_二化濁世難調伏衆生_一。風_二靡于一時_一。遂至_二承安年中_一。創_二
立淨士【土誤植】宗_一。是別垂_二宗統_一之濫觴也。至_レ 下當_レ悉。三辨_二淨

【四十五頁下段】
土義_一者。是分_二 二門_一。初總明_二佛國土_一。後別辨_二彌陀佛國_一。
初中略出_二 四家_一。一淨影說。二華嚴說。三天台說。四法相
說。初淨影說者。大乘義章十九。分_二 六門_一以辨_二淨土義_一。
第二辨相中列_二 三土_一。一事淨土。二相淨土。三眞淨土。
初事淨土者。謂凡夫有漏善業感_二淨境界_一。衆寶莊嚴事相
嚴麗。名爲_二事淨_一。然此土修因之時。情有_二局別_一。取相執
定。故受報之時。土有_二分限_一諸相差別。此亦有_レ 二。一凡
夫求_レ有淨業所得之土。如_二 上諸天_一。所受境界還起_二漏業_一。
二凡夫求_レ出善根所得淨土。如_二安樂國衆香界等_一。所受
境界能生_二出道_一。《割書:云云》。約_レ諦辨_レ相。《割書:云云》。二相淨土者。謂聲聞
緣覺及諸菩薩所居土也。如_二龍樹說_一。有_二妙淨土_一。出_二過三
界_一。是阿羅漢當_レ生_二彼中_一。是諸賢聖。修習緣觀對治。無漏
所得境界。妙相莊嚴離垢淸淨土。雖_二淸淨_一妄想心起。如_二
夢所_一_レ覩。虛僞不_レ眞。相中離_レ垢。故名_二相淨_一。此土修因之
時。情無_二局別_一。心無_二定執_一故。所得境界隨_レ心回轉。猶如_二
幻化_一。無_レ有_二定方_一。此土約_レ行自有_二聲聞緣覺自利善根所
得。及菩薩化他善根所得之別_一。約_レ心亦有_二事識緣觀無漏

【四十六頁上段】
所得。妄識緣觀無漏所得之差_一。云云。約_レ諦分別。云云。三
眞淨土者。謂初地已上。乃至諸佛所在土也。是諸佛菩
薩實證菩提所得性起之土。妙淨離染。常住不變。故曰_二
眞淨_一。因離_二緣念_一。故土無_二相狀_一。如_三梵王頂上寶珠。無_二靑
黄赤白等相_一。亦如_下無作色雖_二是色_一。而無_中相可_レ得。此土因
無_二定執_一。故土無_二定所_一。因無_二分別_一。故土無_二彼此自他之
異_一。此中三門分別。一對妄分別分_レ 二。一離妄眞。謂諸菩
薩所成眞行。離_レ妄所_レ得。還與_レ妄合。如_二空在_一_レ霧。土隨_レ位
別。階降不_レ等。隨_二諸地位_一分分漸增。妄土液滅。眞土漸
現。如_二霧漸消虛空轉現_一。二純淨眞。謂佛所在之土。純眞
無雜。如_二淨虛空_一。二約_レ行分別。行要有_レ 二。謂智悲。智依_レ空
成。以_レ智攝_レ行。行皆離_レ相。所得之土妙寂離_レ相。猶如_二虛
空_一。悲隨_レ有生。以_レ悲攝_レ行。行皆爲_レ物。所得之土隨_レ物所_レ
現。猶如_三淨珠無_二色不_一_レ現。三約_レ法分別。謂如來藏中有_二
二法門_一。寂滅門所得之土。還同_二彼法寂滅離相_一。緣起作
用門所得之土。無_二所不_一_レ現。云云。約_レ諦。云云。次明_二開合_一。
從_レ 一至_レ 七。廣引_二 地經_一明_二 七種淨_一。《割書:云云》。第三辨_二定其因_一

【四十六頁下段】
中。先辨_二法報二土_一。後辨_二應土_一。初中分_レ相論_レ之。無始法
性是法土因。諸度等行是報土因。攝_レ相言_レ之。二土竝以_二
無始法性諸度_一爲_レ因。於_レ 中緣正相對乃有_二 二門_一。一别相。
說_二法性土_一。以_二無始法性_一。以爲_二正因_一。以_二諸度行_一。而爲_二緣
因_一。實報之土。諸度等行以爲_二正因_一。以_二親生_一故法性爲_レ
緣。二通相。說_二 二土_一。竝用_二無始法性_一。以爲_二正因_一。本有法
體爲_二法土因_一。法性自體有_二緣起可生之義_一。以爲_二報土因_一。
二土竝用_二諸度業行_一。以爲_二緣因_一。於_レ 中諸度有_二能生義_一。是
報土緣。諸度有_二能了義_一。是法土緣。二明_二應土_一者。謂攝_レ用
從_レ體。更無_二別因_一。分_レ用異_レ體。亦說_レ有_レ因。因有_二 二種_一。一同
類因。還以_二應行_一爲_二應土因_一。諸佛如來得_レ土已久。現修_二
諸行_一。莊_二嚴淨土_一。如_下彌陀佛國。現修_二 四十八弘誓願及
諸所行_一。莊_中嚴西方世界_上。二異類因。實行眞法爲_二應土因_一。
然就_二應中_一義別有_レ 二。一是法應。由_二淨土三昧法門力_一
故現_二種種刹_一。二是報應。以_二本大悲願力因緣_一現_二種種
土_一。此二分別。法應土則如來藏中淨土法門。以_レ之爲_レ因
報應土則大悲願力。以_レ之爲_レ因。悲願爲_レ主。統_二攝諸行_一。

【四十七頁上段】
皆爲_レ因矣。攝_レ相言_レ之。二應竝用_二淨土法門悲願_一爲_レ因。
緣正分別。云云。問。應土從_二實悲願法門力_一起。何不_レ名_レ
眞乃說爲_レ應。 答曰。大悲願力行等正得_二眞土_一。增上緣
力兼生_二應土_一。由_レ非_二正起_一故不_レ名_レ眞。緣力兼生。令_二 人見
聞_一。故說爲_レ應。《割書:云云》。第四約_レ身明_レ土。五凡聖有無。六質之
同異《割書:云云|取要》二華嚴說者。探玄第三明_二世界種類_一云。小乘唯
有_二 一類娑婆等界_一。無_二別淨土_一。三乘中有_レ 二。一約_二佛自住
處_一有_レ 三。一法性土。二寶德土。謂行等。三色相土。謂勝寶
等。後二爲_二自受用土_一。此三非_二是攝化處_一。故此中不_レ辨也。
二約_二佛攝化處_一。亦有_レ 三。化身土。此有_レ 二。一染謂此娑
婆等。此約_二釋迦_一。二淨。謂餘方化土。此約_二餘佛_一。二變染土。
謂足指按_レ 地等。三他受用土。謂十八圓滿等。初中二。若依_二
始敎_一。唯有_二百億閻浮百億釋迦_一。爲_二攝化境_一若依_二終敎_一。如_下
智論中。以_二 三千大千世界_一爲_二 一數_一。數_レ此至_二恆沙_一。爲_二 一世
界性_一。數_レ此復至_二恆沙_一。爲_二 一世界海_一。數_レ此復至_二恆沙_一。爲_二
一世界種_一。數_レ此復至_二無量恆沙_一。爲_上_二 一佛所化分齊_一。其受

【四十七頁下段】
用土。若依_二始敎_一。在_二色界頂_一。爲_レ引_二小乘_一在_二同界_一說。若依_二
終敎_一。不_レ在_二 三界_一。如_二涅槃云_一。西方去_レ 三十二恆沙佛
土有_二世界_一。名_二無勝_一。是釋迦佛實報淨土。又於_二 一切須彌
樓山世界畔間_一。往往安_二 一淨佛土_一。此通_二報化_一。爲_レ引_二衆生_一
三依_二 一乘_一有_レ 二。 一約_二果分_一。十佛自體國土海。此當_二不
可說_一。寄_レ緣說_レ 十。如_二第二會說_一。二約_二攝化處_一。有_二 三類_一。一
從_二須彌山界及樹形等_一已去。乃至一切衆生形世界爲_二第
一類_一。二三千界外別有_二 十世界_一。一世界性。二世界海。三
世界輪。四世界圓滿。五世界分別。六世界旋。七世界轉。
八世界蓮華。九世界須彌。十世界相。此等當_二萬子已去
輪王境界。第二類_一。三十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具_二足主伴_一。
如_二帝網等_一。是佛境界。爲_二第三類_一《割書:文》又梵網本疏出_二 五說_一。
云云。三天台說者。淨名疏云。二別明_二佛國_一者。諸佛刹物
差別之相無量無邊。今略爲_レ 四。一染淨國凡聖共居。二
有餘方便人住。三果報純法身居。四常寂光即妙覺所居。
前二是應。即應佛所居。第三亦應亦報。即報佛所居。後

【四十八頁上段】
一但是眞淨非_レ報。非_レ應。即法身所居。言_二染淨_一者。九道
雜共。何者六道鄙穢。故名爲_レ染。三乘見_レ眞。故名爲_レ淨。
三六共居故名_二染淨_一。亦名_二凡聖同居國_一也。就_二染淨國_一。凡
聖各二。凡居二者。一惡衆生。即四惡趣也。二善来生。
即人天也。聖居二者。一實。二權。實聖者。四果及支
佛。通敎六地。別十住。圓十信。後心通惑雖_レ斷。報身猶
在。二權聖者。方便有餘三乘人。受_二偏眞法性身_一。爲_レ利_二
有緣_一。願_二生同居_一。若實法及寂光法身大士。及妙覺佛。爲_レ
利_二有情_一。應_レ生_二同居_一。皆是權也。是等聖人與_レ凡共住。故
云_二凡聖同居_一。四惡趣共住。故云_二穢土_一。一明_二同居淨土_一
者。無量壽國雖_二果報殊勝難_一_レ可_二比喻_一。然亦染淨凡聖
同居。何者雖_レ無_二 四趣_一。而有_二 人天_一。何以知_レ之。生_二彼土_一
者。未_二必悉是得道之人_一。乃至聖生權實類前可_レ知。但
以_レ無_二 四惡趣_一故。名爲_レ淨。云云。二明_二有餘土_一者。二乘。
三種菩薩。證_二方便道_一之所居也。何者若修_二 二觀_一。斷_二通
惑_一盡。恆沙別惑無明未_レ斷。捨_二分段身_一而生_二界外_一。受_二法
性身_一。即有_二變易所居之土_一。名爲_二有餘_一。亦名_二方便_一。方便

【四十八頁下段】
行人之所居也。云云。三明_二果報土_一。即因陀羅網。是華
藏世界。純淨法身菩薩所居。以_三其觀_二 一實諦_一破_二無明_一。
顯_二法性_一得_二眞實果報_一。而無明未_レ盡。潤_二無漏業_一。受_二法性
報身_一。報身所居依報淨國。名_二果報國_一。以_下觀_二實相_一發_中眞
無漏_上所_レ得果報故。名爲_レ實。修因無_レ定。色心無礙。亦名_二
實報無障礙_中【?】土_一。言_二無障礙_一者。一世界攝_二 一切世界_一。一
切世界亦如_レ是。此名_二世界海_一。亦名_二世界無盡藏_一。別敎
初地入_二此世界_一。有_二 七種淨義_一。乃至華嚴明_二因陀羅網世
界_一。攝大乘明_二華王世界_一。云云。四明_二寂光土_一者。妙覺
極智所_レ照。如如法界之理。名_レ之爲_レ國。但大乘法性。即
是眞寂智性。不_レ同_二 二乘偏眞之理_一故。涅槃云。第一義
空名爲_二智慧_一。此經云。若知_二無明性即是明_一。如_レ是皆
是常寂光義。不思議極智所居。故云_二寂光_一。亦名爲_二法性
土_一。但眞如佛性非_レ身非_レ土。而說_二身土_一。離_レ身無_レ土離_レ
土無_レ身。其名_レ土者。一法二義故。金剛般若論云。智習
唯識通。如是取淨土。非形第一體。非嚴莊嚴意。《割書:云云》。
四相宗說者。相宗所依經論。其說非_レ一。且如_二 瑜伽論_一。

【四十九頁上段】
第四說_二色頂成佛相_一。第七十八說_二淨土穢土別相_一。第
七十九卷初說_二淸淨不淸淨刹差别_一。其言_二淨土_一言_二淸
淨刹_一者。指_二 地上菩薩所居土_一。其言_二穢土不淨刹_一者。
即指_二娑婆世界_一。其餘無_下別明_二佛身土_一之文_上。雜集第六。莊
嚴論第三。梁攝論十六。唐譯第九。唯識論第十。佛地論
第一。廣明_二身土_一。云云。唯識佛地所_レ明四土。與_二古對法_一
稍有_二異致_一。如_二餘處辨_一。二別明_二彌陀佛國_一者。經論及釋
家。判_二彌陀佛國_一異義紛紜。經中或說爲_二報土_一。如_二大乘
同性經。摩訶俱絺羅經。悲華經。楞伽經。華嚴經壽命品
等_一。無性攝論第九。佛地經第一等亦同。或說爲_二變化土_一。
如_二鼓音聲經等_一。或說爲_レ通_レ 二。如_二智論等_一。如_二無量壽三
部經_一諸師所_レ判非_レ 一。如_二往生論_一。五門之行從_レ淺至_レ深。
似_レ奄_二含報化二土_一。天台判爲_二凡聖同居上品之淨土_一。淨
影判爲_二事淨土_一。至相云。阿彌陀佛一乘三乘不_レ同。若依_二
一乘_一。阿彌陀佛土屬_二世界海_一攝。乃至若依_二 三乘_一。西方淨
十實報處。通成_二 四土_一。一法性土。二事淨土。三實報土。四
化淨土。是報化也。非_二化身化_一。云云。安樂集。觀經玄義

【四十九頁下段】
分。判以爲_二是報非_一_レ化。玄義分中所_レ辨其旨幽玄。乍視焉
則。似_下與_二性相通軌_一而有_中牴牾_上。而理會焉則。無_レ有_二相違_一
也。應_レ思法施佛土義林。以_二 二義_一判_二彌陀佛土_一。引_二觀經
眞身觀_一。以證_二是他受用土_一。引_二鼓音聲經_一。以證_レ有_二變化
土_一。云云。群疑論第一出_二 三釋_一。一謂西方極樂。是他受用
土。云云。二謂變化土。云云。三謂通_二 二土_一。地前見_二變化
土_一。地上見_二他受用土_一。云云。其判_二西方是三界攝不攝_一。
及與觀經九品人位等。衆說紛挐不_レ遑_二此載_一。略辨_二淨
土_一竟。四往生行因者。是亦分_レ 二。初總明_二淨土行因_一。二
別明_二專修彌陀法_一。初總明_二淨土行因_一者。謂發_二菩提心_一。
爲_レ成_二普提_一。求_レ生_二淨土_一。隨_レ應行_二於福慧萬行_一以回_二向
淨土_一。是爲_二淨土業因_一。觀無量壽經說_二 三福_一。以爲_二 三世
諸佛淨業正因_一。於_レ 中六度及三十七品等。爲_二本行_一。下
至_二微少世善_一回皆爲因。無垢稱經云。發_二起無上菩提
心_一。正是菩薩嚴_二淨佛土_一。菩薩得_二大普提_一時。一切發_二趣
大乘_一有情。來_二生其國_一。純意樂。善加行。上意樂。六波羅
蜜。四無量。四攝事。巧方便。三十七種菩提分法修_二回向_一。

【五十頁上段】
善說息_二除八種無暇_一。自守_二戒行_一不_レ譏_二被短_一。十善業道。合
十八種淨_二修佛土_一。皆淨土因。又云。堪忍世界諸菩薩衆。
成_二就八法_一。無_レ毀無_レ傷。從_レ此命終生_二餘淨土_一。一作_二思惟_一。
我於_二有情_一應作_二善事_一。不_レ應_三於_レ彼希_二望善報_一。二作_二思惟_一。
我代_二彼一切有情_一。受_二諸苦惱_一。我之善根悉迴施與。三作_二
思惟_一。我於_二有情_一。應_二心平等心無罣礙_一。四作_二思惟_一。我應_下
於_二彼一切有情_一。摧_二伏憍慢_一。敬愛如_レ佛。五信解增上。於_下
未_二聽受_一甚深經典_上。暫聞無_レ疑無_レ謗。六於_二他利養_一無_二嫉
妒心_一。於_二己利養_一。不_レ生_二橋慢_一。七調_二伏自心_一。常省_二己過_一。
不_レ譏_二他犯_一。八恆無_二放逸_一。於_二諸善法_一。常樂尋求。精進修_二
行菩提分法_一《割書:文》對法云。非_二業煩惱力所生_一故。非_二業煩惱
增上起_一故。然由_三大願淸淨善根之所_二引發_一。云云。當_レ知
信之與_レ願。是行之帥也。缺_レ 一而不_レ成_二往業_一。行之優降威_二
報化土_一。如_二佛土義林等明_一。孔目章云。往生業行者。總說_二
正助一切業行_一。皆爲_二往生業行_一。無_レ問_二內門外門有流無
流_一。皆爲_二往生業行_一。無問_二現生及過去未來。多生所有福
慧。及一切五乘等業行_一廻向。皆爲_二業行_一。云云。廣明_二往業_一

【五十頁下段】
可_レ尋。二別明_二專修彌陀法_一 中。初出_二論說_一。後廣明_二行因_一。
往生論曰。此偈明_二何義_一。示_下現觀_二被安樂世界_一。見_二阿彌
陀如來_一。願_レ生_二彼國_一故。云何觀。云何生_二信心_一。若善男子
善女人。修_二 五念門_一。行成就。畢竟得_下生_二安樂國土_一。見_中彼
阿彌陀佛_上。何等五念門。一禮拜門。二者讚歎門。三者作
願門。四者觀察門。五者廻向門。云何禮拜。身業禮_二拜阿
彌陀如來應正徧知_一。爲_下生_二彼國_一意_上故。云何讚歎。口業
讚歎。稱_二彼如來名_一。如_二彼如來光明智相_一。如_二彼名義_一。欲_二
如實修行相應_一故。云何作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_三畢竟
往_二生安樂國土_一。欲_三如實修_二行奢摩他_一故。云何觀察。智
慧觀察。正念觀_レ彼。欲_三如實修_二行毘婆舍那_一故。彼觀察
有_二 三種_一。何等三種。一者觀_二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_一。二者
觀_二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_一。三者觀_二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_一
云何廻向。不_レ捨_二 一切苦惱衆生_一。心常作願廻向爲_レ首。得_レ
成_二就大悲心_一故。次釋_二 三種莊嚴二十九種_一已云。此三種
成就。願心莊嚴。應_レ知略說_二入一法句_一故。一法句者。謂
淸淨句。淸淨句者。謂眞實智慧無爲法身故。此淸淨有_二

【五十一頁上段】
二種_一。應_レ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淸淨。二者衆生世間
淸淨。乃至如_レ是一法句攝_二 二種淸淨義_一。應_レ知如_レ是菩薩
奢摩他毘缽舍那。廣略修行成_二就柔輭心_一。如實知_二廣略
諸法_一。如_レ是成_二就巧方便廻向_一。乃至遠_二離三種菩提門相
違法_一。云云。得_二 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_一故。何等三種。
一者無染淸淨心。以_レ不_下爲_二自身_一求_中諸樂_上故。二者安淸
淨心。以_レ拔_二 一切衆生苦_一故。三者樂淸淨心。以_レ令_三 一切
衆生得_二大菩提_一故。以_下攝_二受衆生_一生_中彼國土_上故。《割書:云云》。後
復開_二 五門_一。辨_二入出功德_一。云云。忠鸞法師製註二卷。發揚
明暢可_レ導。此論及疏。實乃往生淨土之龜鑑也。淨業者
流。不_レ可_レ忽_レ焉。後廣明_二行因_一者。此宗所_レ要乃安心起行
作業而已。安心有_レ 二。謂總安心別安心。所謂總安心者。
謂厭離穢土欣求淨土。厭穢欣淨凡有_二 三等_一。如_二餘處辨_一。
所謂別安心者。即三心是也。三心之義。悉_二于觀經散善
義_一可_レ尋。
 寂曰。散善義文。旨趣幽深。二河白道之譬。妙且至矣。
 後代僻解者蓋多矣。豈可_レ不_二歉然_一哉。

【五十一頁下段】
如_レ 上總別安心成就。則於_下 三界及與威_二 三界_一惑業_上。生_二極
厭心_一。憎如_二怨賊_一。棄如_二糞唾_一。於_下淨土依正。及與感_二淨土_一
一切白法_上。起_二勝欣樂_一。尊如_二寶珠_一。求如_二渴飲_一如_レ是願生
淨土之信願決定。確乎不_レ動。是名_二安心_一。所謂起行者。即
上五念門。及以觀經散善義所_レ出五種正行是也。往生禮
讚叙_二 五念門_一。以爲_二起行_一。然五行中。論則以_二奢摩他毘婆
舍那_一爲_二正行_一。散善義則以_二稱名行_一爲_二正定業_一。往生禮讚
引_二文殊般若一行三昧_一。獨處_二空閑_一。捨_二諸亂意_一。係_二心一佛_一。
不_レ觀_二相貌_一。專稱_二名字_一。即於_二念中_一。得_レ見_二阿彌陀佛及一
切佛等_一。問曰。何故不_レ令_レ作_レ觀。直遣_三專稱_二名字_一者。有_二
何意_一也。答曰。乃由_三衆生障重。境細心麤。識颺神飛。觀
難_二成就_一。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_二名字_一。正由_二稱名易_一
故。相續即生。云云。觀念法門依_二觀經觀佛三昧海經_一。明_二
觀佛三昧法_一。云云。次云。又曰。行者欲_レ生_二淨土_一。唯須_二持
戒念佛_一。誦_二彌陀經_一日別十五遍。二年得_二 一萬_一。日別三十
遍。一年得_二 一萬_一。日別念_二 一萬遍佛_一。亦須_三依_レ時禮_二讚淨
土莊嚴事_一。大須_二精進_一。或得_二 三萬六萬十萬_一者。皆是上品

【五十二頁上段】
上生人。自餘功德盡廻往生。應_レ知。次依_二般舟三昧經_一。示_二
念佛三昧法_一。次明_二入道場等方法_一。竝皆願生淨土之要
行也。可_二披尋_一。所謂四修者。謂恭敬修。無餘修。無間修。長
時修。初恭敬修。所_レ謂恭_二敬禮_三拜彼佛及彼一切聖衆等_一。
故名_二恭敬修_一。畢命爲_レ期。誓不_二 中止_一。即長時修。二無餘修。
所_レ謂專稱_二彼佛名_一。專_二念專_四【?】想專禮專_中【?】讚彼佛及一切聖
衆等_一。不_レ雜_二餘行_一。故名_二無餘修_一。畢命爲_レ期誓。不_二 中止_一。即
是長時修。三者無間修。所_レ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讚歎。
憶念觀察。廻回發願。心心相續。不_下以_二餘業_一來間_上。故名_二
無間修_一。又不_下以_二貪瞋煩惱_一來間_上。隨犯隨懺。不_レ令_二隔_レ念
隔時隔_一_レ日。常令_二淸淨_一。亦名_二無間修_一。畢命爲_レ期。誓不_二 中
止_一。即是長時修。又菩薩已免_二生死_一所作善法。迴求_二佛果_一。
即是自利。敎_二化衆生_一盡_二未來際_一。即是刹他。然今時衆生。
悉爲_二煩惱_一繫縛。未_レ免_二惡道生死等苦_一。隨緣起行。 一切善
根具速回。願_レ往_二生阿彌陀佛國_一。到_二彼國_一已。更無_レ所_レ畏。
如_レ 上四修。自然任運。自利利他無_レ不_二具足_一《割書:文》。此準_二攝
論唯識論等所說四修_一。轉用以示_二專修行者之作業_一。又往

【五十二頁下段】
生禮讚中。廣明_二懺悔_一云。懺悔有_二 三品_一。謂上中下。上品戲
悔者。自毛孔_一 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_二 上品懺悔_一。中品纖
悔者。遍身熱汗從_二毛孔_一出。眼中血流者。名_二 中品懺悔_一。下
品懺悔者。遍身微熱。眼中淚出者。名_二 下品懺悔_一。此等三
品雖_レ有_二差别_一。即是久種_二解脫分善根_一 人。致_レ使_二今生敬 _レ
法重_レ 人不_一_レ惜_二身命_一。乃至小罪若懺。即能徹_レ心徹_レ體。能如_レ
此懺者。不_レ問_二久近_一。所有重障頓皆滅盡。若不_レ如_レ此。
縱使日夜十二時。急走終無_レ益。若_二不_レ作者_一。應_レ知雖_レ
不_レ能_レ流_二淚血等_一。但能眞心徹到者。即與_レ 上同。般舟讚
云。敬白_二 一切往生知識等_一。大須_二惭愧_一。釋迦如來實是
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_二起我等無上信心_一。又說_二種種
方便_一敎門非_レ 一。但爲_二我等倒見凡夫_一。若依_レ敎修行
者。則門門見_レ佛。得_レ生_二淨土_一。若見_下聞有_中 人行_レ善者_上。即
以_レ善助_レ之。若見_下聞有_中 人行_レ敎。依_レ敎讚_レ之。若聞_二 人說_一_レ
行。即依_レ行順_レ之。若聞_二 人有_一_レ悟。即依_レ悟喜_レ之。何意。然
者。同諸佛爲_レ師。以_レ法爲_レ母。生養共同。情親非_レ外。不_レ
得_下輕_二毀他有緣之敎行_一。讚_中自有緣之要法_上。即是自破_二壞

【五十三頁上段】
諸佛法眼_一。法眼既滅。菩提正道履足無_レ由。淨土之門何
能得_レ入。傷歎曰。生盲信_レ業走。隨_レ業墮_二深坑_一。縱_二此貪瞋
火_一自損損_二他人_一。長沒_二無明海_一。遇_レ木永無_レ緣。行者等。必
須_下於_二 一切凡聖境上_一。常起_二讚順之心_一。莫_レ生_二是非慊恨_一。
也。何故然者。爲_三自防_二身口意業_一。恐不善業起。復是流
轉與_レ前無_レ異。若自他境上護_二得三業_一。能令_二淸淨_一者。即
是生_二佛國_一之正因。問曰既道_下 三業淸淨是生_二淨土_一之因_上
者。云何作業得_レ名_二淸淨_一。 答曰。一切不善之法。自他身
口意總斷不_レ行。是名_二淸淨_一。又自他身口意相應善。即起_二
上上隨喜心_一。如_二諸佛菩薩所作隨喜_一。我亦如_レ是隨喜。以_二
此善根_一廻生_二淨土_一。故名爲_二正因_一。
 寂竊謂。導和向其解行之粹。固所_レ無_レ論也。其於_二淨
 土法_一。自行之徹困也。化他之懇惻也。蓋古今一人也。
 已所_レ憾者。後代僻_二執此師之言句_一者。猶如_二牛毛_一。而
 投_二契此師之實義_一者。希_二於麟角_一矣。雖_二然末運之所_一_レ
 使。而不_レ得_レ不_二慨然_一也。
五判_レ敎立_レ宗者。此中有_レ 二。初明_レ敎。後辨_レ宗。初明_レ敎中

【五十三頁下段】
亦二。初總明_二淨土之敎_一。後別就_二淨土三部_一判_レ敎。初總
明_二淨土之敎_一者。謂一切大乘權實之敎理行果。皆是淨
土之敎也。一切大乘權實之行。成_二阿毘跋致_一有_レ難有_レ易。
今此淨土法門。是易行道。而救_二攝懼_レ退衆生_一之秘術也。
所以但應_下以難易二道而判_レ之焉。不_レ應_三敢細_二判敎之
崇卑_一也。後別就_二淨土三部_一判_レ敎者。謂凡一切大乘法分
爲_レ 二。一權。二實。今此經者。乃大乘實敎攝。正爲_下攝_二 三
乘退位衆生_一。令_レ入_二於大乘正定之聚_一。兼爲_下攝_二深位菩薩_一。
令_レ得_二增道損生之益_一也。
 寂竊謂。淨土法門但應_下判以_二難易二道_一。而不_レ剖_二判於
 四敎五敎等_一爲_中其宗格_上也。例如_下賢首以_二化制敎_一判_二
 梵網經_一。而不_中以_二 五敎_一判_上也。
二明_レ宗者。古師竝依_二本宗_一修_二淨土法_一。不_二別立_一_レ宗。至_二于
吉水_一別_二立一宗_一。如_二 上已述_一。然立與_二不立_一。各有_二道理_一。謂
古德之所_三以不_二別立_一者。蓋乃由_下被華嚴三論法相南山
天台等諸家學人。依_二其所_一_レ宗求_二大菩提_一。一類有_下懼_レ退
欲_三託_二生於淨刹_一。速得_三不退_中。而便修_二淨土法_一。全無_レ所_レ妨

【五十四頁上段】
也。然則一切大乘敎之宗趣。即淨土法門之宗趣也。如_二
彼淨土三部修多羅。及往生論之宗致_一者。固所_レ無_レ論也。
如_二夫盧山玄忠迦才西河悟眞等諸德_一。竝皆以_二 一眞法界_一
而爲_二宗極_一。以_二 二諦_一而爲_二所依_一。以_二奢摩他毘婆舍那_一而
爲_二觀行_一。以_下生_二淨刹_一入_中正定聚_上而爲_二近果_一。以_二無上菩提_一
而爲_二遠果_一。於_二是大宗_一則玄同一致。但於_二其行修_一而有_二
少異_一而已。吉水之所_三以別_二立此宗_一者。蓋斯攝_二化濁世
最難化衆生_一之秘術耳。熟按_二史傳之所_一_レ載。吉水上人乃
命世之偉器。夙入_二叡峯_一研_二磨台敎_一。負_二笈四方_一徧學_二諸
宗_一。數閲_二大藏_一深探_二玄猷_一。又不_二翅學識拔群_一。行德亦出_レ
類。修_二法華三昧_一。則感_二白象於定中_一。寫_二華嚴大經_一。則來_二
神龍於机前_一。或化_二靈虵於院宮_一。或現_二圓光於月輪_一。十六
妙觀隨意現前。十餘年來薦視_二勝相_一。三昧定相記錄見存。
豈可_下若人。而困_三 天台敎觀之難_二學習_一。退_二棄所宗_一。而入_中
淨土敎_上乎。其之別立_二 一宗_一之由。粲_二乎祖文_一。寂久領_レ之。
而將_二說著_一之則。恐牴_二牾于時_一。默而置之則。亦慮遂使_三租
師。仿_二佛乎三家村裏之翁婆_一。吉水之法流壅閼。不_レ行_二於

【五十四頁下段】
世_一也乎。於_レ是乎。雖_レ非_レ無_レ處_二於周舍之鄂鄂_一。亦不_レ忍_レ
委_二隨於衆人之唯唯_一。進退維谷舐_レ膽而已。辨_二淨土宗敎_一
訖。
 後學深崇_二祖師_一。而氷_二炭乎祖意_一者。蓋多矣可_レ察。
六明_二南山宗_一。分爲_二 二段_一。初申_二明祖意_一。後諸門分別。初申_二
祖意_一者。謂南山律師解行超邁。且深慨_下乎如來正法爲_二
時弊_一之所_上レ壞。搰搰焉將_下【?】挽_二回四依八正之正宗於像末
之世_一。以使_三學人依_二 三學處_一眞修實行。趣_二向三乘之菩提_一。
祖意若_レ斯而已。今且將_レ詳_二祖意_一。略開_二 五門_一。何等爲_レ
五。一者顯_二 三學乃學佛之正軌_一。以閉_二 八邪徑_一。二者明_下
諸乘之聖道。必從_レ伏_二滅煩惱_一而成_上。而斥_二妄修_一。三示_三事
戒講解。動妨_二道業_一。以勸_二正修_一。四明_二漸入秘藏。是迦文
一化之正軌_一。以誡_二學躇_一_レ階。五明_二 四十二賢聖。乃空宗眞
理心地智印十信成就方趣_二是道_一。以懲_二早計_一。初顯_二 三學
乃學佛之正道_一。以閉_二 八邪徑_一者。謂三學開則成_二 八正道_一。
蓋此三學八正。乃心性具德。而非_二佛祖之剏立_一也。何
以故。心性具_二無上道大正法大衆正行_一。即是光明相。寂

【五十五頁上段】
靜相。平等淸淨相也。諸佛如來現等正覺成_二就是法_一。而
亦現覺。一切衆生悉具_二此性_一。三相具足與_レ佛無_レ異。但
由_二無明妄動_一。現_二起麤細二種三道_一。性德三相轉成_二妄陰
三相_一。謂昏闇相。散亂相。曲穢相。妄陰現時性德自隱。猶
如_二雲蔽_一_レ月。所知障者。如_二浮雲遮_一。煩惱障者。如_二大黑雲_一。
如來憫_二此迷覆_一。最淨法界現_二麤細二種法身_一。麤乃二乘
道。是人空智明。對_二治煩惱障_一之敎也。細乃大乘道。是
二空中道智明。對_二治二障_一之敎也。是故如來八萬四千
法藏。悉是對_二治妄陰三相_一。顯_二成性德三相_一之大善巧耳。
然他方淨刹。及願生應生大機且置。閻浮提五濁增時凡
夫根鈍障重。非_下先以_二 人空智_一對_中治我倒_上。則無_レ由轉_二捨
妄陰_一。轉_中得性德_上也。所謂人空無漏智。必應_下由_二有漏戒
定慧_一而顯生_上焉。戒淨_二身口_一。則淨定自生。定心澄淨。則
眞明自現。眞明現前。薩迦耶見大我慢山一時摧破。妄陰
分滅。性德分顯。是乃入理初。極難_二透過_一之鐵關也。此
關透過。則後後勝道運運增明。如_二旭出_一_レ雲。無_二復所_一_レ難。
所以我佛世尊。以_二 四眞諦無我人法_一。而爲_二理敎_一。制_二戒定

【五十五頁下段】
慧_一。以爲_二學處_一。是爲_二閻浮一化之正軌_一。然馬鳴龍樹無著
世親等大士。慨_二乎三藏學者之弊風將_一_レ壞_二正法_一。不_レ獲_レ已
而開_二發大乘秘藏_一。以光_二顯三藏之實義_一。而此法久之轉
生_二弊風_一。妄貶_二 三藏_一。以爲_二小乘_一。撥_二置三學_一。以爲_二權修_一。
甚者則墮_二豁達空_一壞_二正因果_一。大乘甘露變爲_二毒藥_一。其害
倍_二蓰于三藏學者之弊_一矣。於_レ是乎。南山展_二回天手_一。扶_二此
顚墜_一。提_二示三學均修之正宗_一。以揩_二定學佛之洪範_一。護法
之功其大矣哉。二明_下諸乘之聖道必從_レ伏_二滅煩惱_一而成_上。
以斥_二妄修_一者。謂二障蔽覆如_二 上已明_一。然分段三界之凡
夫。欲_レ趣_二入三乘之聖道_一者。必先對_二治煩惱_一。以爲_二入理
之第一關_一也。此關未_レ透則。後後勝道無_レ由_二進趣_一焉。所謂
煩惱者。薩迦耶見爲_二其根本_一。成_二見思二惑_一。枝派分別則。
十使九十八使百八使。乃至八萬四千塵勞。然此煩惱。無
始時來隨_二逐有情_一。如_二空行影_一。繫_二縛有情_一。如_二鐵索羅_一。鬱鬱
見山高_二於崑崙_一。滔滔愛水深_二於滄海_一。二十五有以_レ是爲_レ
絆。九十六道莅_レ茲拱_レ手。但有_二 四眞諦人無我輪_一。能碾_二碎
是大禍母_一。是故爲_レ除_二此事障_一。隠_二秘第一義大法輪_一 三轉_二

【五十六頁上段】
四眞諦人無我輪_一。是輪轉時。摧_二碎見思之牢關_一。出_二離三
界之囹圄_一。入_二寂然界_一。是名_二 三百由旬_一。過_二是處_一已二百
由旬。如_レ行_二康莊_一。露地大車自然出現。佛道之所_三以高
超_二出乎九十六道_一。乃在_二于兹_一矣。天人歸仰。龍神欽服。
亦乃由_二于是_一而已。
 問。大乘法義甚深廣大。比_二之聲聞法_一。其猶_三螢火與_二日
 月_一也乎。今何但讚_二揚四眞諦無我人道_一。而不_レ言_二大乘_一
 耶。答。向不_レ云乎。四諦無我人道者。革凡成聖之初關
 也。初關未_レ開者。何踰論_二第二第三關_一也。且夫以_二 四
 眞諦無我人法_一爲_二卑小_一者。管中見_二豹一班_一之見而已。
 蓋四諦十二緣起。仍最極甚深秘密法門。十地菩薩尚
 不_レ能_レ窮_二其源底_一。何況其餘乎。經云。阿難白_レ佛言。緣
 起易_レ見。佛言。十二緣起甚深無底。難_レ見難_レ知。汝欲_レ
 毀_二壞我三阿僧祇劫微妙難得之果_一。云何欣悦而說_二是
 言_一。是深妙觀。我今當_レ度。汝當隨_レ我觀_二佛境界_一。乃至
 聲聞緣覺雖_二能小入_一。不_レ得_二其底_一。《割書:云云》又經言_二無邊甚
 深諦海_一。當_レ知諦緣竝是菩薩十地道。但二乘證_二其一

【五十六頁下段】
 分_一。自乘究竟耳。又經說_二彼悉地成就不思議之得益_一
 中。往往言_レ除_レ證_二 四眞諦_一。四諦十二緣起之難_レ證也若_レ
 斯。若證_二是道_一則。大空唯識及中道第一義甚深秘密
 藏。皆由_レ是顯現焉。故佛在正法之世。一說_二 四眞諦_一。制_二
 三學處_一。使_下 一切學道之輩。依_二行是道_一。而超_中過最初一
 難關_上耳。其餘則秘而不_レ言。而正像推移。法入_二末法_一。
 或憑_レ眞以構_レ僞。或失_レ序而亂_レ眞。貶_二 四諦無我人道_一。以
 爲_二小乘_一。撥_二治_レ惑之正修_一。以爲_二小行_一。四依八正爲_レ此
 壞敗。三駕六舟爲_レ此否屯。可_レ不_レ謂_三之毀_二滅乎如來三
 阿僧祇難得之果_一也。如_二夫大乘經論。及古祖之以_レ大
 貶_一_レ小者。大率是從空出假之眞。擊_二破無爲之沈滯_一之
 一法門也。所以其說。以_レ大通_レ小。以_レ後惹_レ前。乍視爲
 則。似_レ毀_二斥小_一。而體究焉則。申_二小實義_一。大小資成。孱
 然無_レ差。又如_下彼之說_二煩惱即菩提_一。或言_中不_レ除_二妄想_一
 等_上者。是頓敎圓敎之智斷。全無_レ可_レ怪焉。例如_二台圓
 頓觀。言_下圓人初緣_二實相_一。乃至無_二苦集可_一_レ斷。無_中滅道
 可_上證。而頓淨_二 五住地_一。而至_二其斷惑_一則。十信初信除_二見

【五十七頁上段】
 惑_一。第七信盡_二思惑_一。八九十信淨_二塵沙_一。初住已上斷_二無
 明_一等。若能中道知見增長則。雖_三觀心全離_二取捨_一。三惑
 自除。三諦轉明。雖_三妙行能泯_二麤細_一。麤惑先脱。細惑
 後除。如_二濯_レ衣法_一。是乃圓人斷修之明鑒也。世有_二僻
 解者_一。往往陷_二乎圓人不斷惑之險阬_一矣。斯不_二翅違_一盭
 乎方等經論_一。亦已枘_二鑿於天台賢首及密乘三藏等之
 所說_一也。不_レ可_レ不_レ知。
南山具_二擇法眼_一。決_下了世俗勝報。及三乘聖道。咸從_レ伏_二
滅煩惱妄想_一而起_上焉。以_二戒定慧_一爲_二能對治_一。煩惱陰賊爲_二
所對治_一。戒定捉_二縛煩惱_一。是乃伏道。慧能殺_二惑賊_一。是乃斷
道。煩惱伏滅則。性具勝德漸次顯生焉。學道能事畢矣。
問。理固應_レ爾。未審南山示_レ對_二治煩惱_一之文。出在_二何處_一
耶。答。南山製_二述三部_一。弘_二揚毘尼_一之元意。全在_レ調_二伏煩
惱_一。故處處引_二本律增三之文_一云。世尊何故制_二增戒學_一。爲_レ
調_二 三毒_一故。又業疏引_二薩婆多_一云。三歸五戒乃至别脫由_二
佛出_一。故開_二立此法_一。但輪王梵王。說_二世間法_一惠_二利衆生_一。
故十善四弘劫初便有。未_レ能_三淸昇超_二越世境_一。法王出世

【五十七頁下段】
不_レ爲_二世善_一。要_下斷_二煩惱_一遠出_中界繫_上。云云。
又業疏三之下。廣明_二淨治妄心_一。引_二持世佛藏_一云。若不_レ爲_レ
除_二我倒_一。而持_レ戒者。名_二破戒人_一。又四之上明_二說戒儀_一云。
莫_レ不_下折_二伏慢憧_一。崇_二仰至敎_一。分傾_中煩惱_上。《割書:云云》。凡三行二持
之務。以_レ制_二伏煩惱_一爲_レ要之旨。見_二于諸文_一可_レ尋。又淨
心誠觀法。苦口諄諄提_二示其旨_一可_レ見。問。律文鈔疏證文
顯然。大乘經論亦有_二其說_一耶。答。大乘經論其說甚多。
今且提_二出三五_一焉。瑜伽戒本云。若諸菩薩安_二住菩薩淨
戒律儀_一。起_二如_レ是見_一。立_二如_レ是論_一。菩薩不_レ應_レ欣_二樂涅槃_一。應_下
於_二涅槃_一而生_中厭背_上。於_二諸煩惱及隨煩惱_一。不_レ應_三怖畏而
求_二斷滅_一。不_レ應_二 一向心生_二遠離_一。以_下諸菩薩三無數劫。流_二
轉生死_一。求_中大菩提_上。若作_二此說_一。是名_二有犯有_一_レ所_二違越_一。是
染違犯。何以故。如_二諸聲聞_一。於_二其涅槃_一。欣樂親近。於_二諸煩
惱及隨煩惱_一。深心厭離。如_レ是菩薩。於_二大涅槃_一。欣樂親
近。於_二諸煩惱及隨煩惱_一。深心遠離。其倍過_レ彼百千俱胝。
以_下諸聲聞。唯爲_三 一身證_二得義利_一。勤_二修正行_一。菩薩普爲_三
一切有情證_二得義利_一。勤_中修正行_上。是故菩薩。當_下勤修_二集

【五十八頁上段】
無雜染心_一。於_二有漏事_一。隨順而行。成_中就勝_二【?】出阿羅漢無
雜染法_上。涅槃經二十一明_二到不到義_一。其旨相似。又同二
十一云。涅槃之體。非_二本無今有_一。乃至常住之法。有佛無
佛性相常住。以_二諸衆生煩惱覆_一故。不_レ見_二涅槃_一。便謂爲_レ
無。菩薩摩訶薩。以_二戒定慧_一勤_二修其心_一。斷_二煩惱_一已。便
得_レ見_レ之。云云。又二十七云。佛性者非_二陰界入_一。非_二本無
今有_一。乃至一切衆生。煩惱火滅則得_二聞見_一。又三十二云。
如來常說_三諸法要義。有_二 八聖道大涅槃_一。而諸衆生。悉不_レ
能_レ得。此非_二我咎_一。亦非_二聖道衆生等過_一。當_レ知悉是煩惱
過惡。以_二是義_一故。一切衆生不_レ得_二涅槃_一。又三十五說_二雜
血乳喻_一。明_下由_レ斷_二煩惱_一佛性顯現_上。又三十六云。佛言。凡
夫之色從_二煩惱_一生。是故智者。說_二色是無常苦空無我_一。如
來色者。遠_二離煩惱_一。是故說_二常恆不變_一。又三十七。廣明_下
離_二煩惱倒想_一證_中得涅槃_上。涅槃終極誠說如_レ是。如_二華嚴
般若方等諸部。法華及秘密經等所說_一。其旨全同。若有_三
說言_二大乘菩薩道。則不_一_レ須_レ厭_二背對_三治諸煩惱及隨煩
惱_一者。定是魔波旬說。非_二佛正法_一。惟無三昧經云。佛告_二

【五十八頁下段】
阿難_一。善男子求_レ道。安禪先當_レ斷_レ念。人生_二 人間_一所_二以不_一_レ
得_レ道者。但坐_二思想穢念多_一故。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宿
有_二 八億四千萬念_一。云云。又起信論云。問上說_二法界一相
佛體無二_一。何故不_三唯念_二眞如_一。復假_レ求_二學諸善行_一。答曰。
譬如_二大摩尼寶體性明凈。而有_二鑛穢之垢_一。若人雖_レ念_二寶
性_一。不_下以_二方便_一種種磨治_上。終無_中_レ得_レ淨。如_レ是衆生眞如之
法。體性空淨。而有_二無量煩惱垢染_一。雖_レ念_二眞如_一。不_下以_二
方便_一種種熏修_上。亦無_レ得_レ淨。以_三垢無量無邊徧_二 一切法_一故。
修_二 一切善行_一。以爲_二對治_一。若人修_二行一切善法_一。自然歸_二順
眞如法_一故《割書:文》智論攝論佛性論寶性論法界無差別論等。
廣說_二是趣_一。不_レ遑_二縷出_一。而今此門所_レ明南山祖意。全符_二契
於一切三藏及大乘經論_一。豈可_レ不_二依憑_一乎哉。
 近世盛有_二圓頓堕。秘密墮。向上墮。他力墮之輩_一。妄執_二
 煩惱不障道之見_一。甘戻_二乎佛祖之意_一也。悲夫。
三示_三事戒講解。動妨_二道業_一。以勸_二正修_一者。夫出家入道
者。其難_レ離而能離焉。其難_レ作而能作焉。非_二是爲_一_レ求_二名
利恭敬_一。非_二是爲_一_レ得_二 人天之果_一。只要_下出_二離三界苦蘊集_一。

【五十九頁上段】
成_中就三乘之聖道_上而已。然修道之要。乃有_二 二種_一。一者方
便。二者正道。方便有_レ 二。謂遠近也。所謂遠方便者。謂
持戒護根成_二就世俗正行_一則。愛品諸惑漸損_二勢力_一。聞思
二慧信_二解諦理_一。成_二就世俗正見_一則。見品諸惑漸減_二功能_一
是也。所謂近方便則。謂五停心等定心現前則。能制_二伏
愛品諸惑_一。修所成慧現前則。能制_二見品諸惑_一是也。所謂
正道亦有_二 二種_一。一見諦道。二修習道。見諦道起則。頓斷_二
見惑八十八使_一。修習道起則。漸斷_二思惑十煩惱_一。見愛斯
盡。所作已辨。五分法身於_レ是證得。三乘勝法於_レ此出生。
沙門之正修但是而已。南山事鈔沙彌篇之初。分_二別三科_一。
揀_二修眞僞_一。何等爲_レ 三。一凡罪行。云云。二梵福行。云云
三聖道行。此中有_レ 三。 一性空。二乘道。二相空。是小菩薩
慧。三觀中。是大菩薩道。於_二 三行中_一。其凡罪行。是僞善
而修道之怨。生汚_二道門_一。死趣_二 三途_一。其梵福行者。持戒修
定等。是修道之助。是爲_二方便_一則。能引_二聖道_一。最可_レ尚矣。
執取焉則。忽爲_二障礙_一。斯可_レ捨矣。其聖道行。乃沙門之正
所學。然此三聖道行有_二橫竪義_一。竪則三行漸次生起。機

【五十九頁下段】
則一時投_二之三機_一。至_レ 下當_レ知。然則出家之流沙彌之始。
染_二指於戒定_一。於_二 三藏或大乘_一。成_二就聞慧_一。是出家學道之
第一關也。持戒護根。如_レ守_二油鉢_一。禪坐思惟。心扉漸開。
成_二就思慧_一。於_レ諦離_二疑惑_一。是出家學道之第二關也。諸
根寂靜。任運離_レ過。三昧現前。成_二就修慧_一。是出家學道
之第三關也。此三重關透得焉則。方能引_二發無漏智明_一。是
爲_二沙門次第正修_一。所以佛在世正法之間。雖_レ立_二慧解_一。只
領_二知陰入界四諦因果等之綱紀_一而已。不_レ逐_二逐乎講論
文字之間_一。雖_レ修_二戒儀_一。一提_二持止作之要領_一。而不_レ拘_二焉
瑣行細儀_一。日夕跏坐。獨處_二空閑_一。修_二 四念處_一。以爲_二恆務_一。
然五五百歲之後。正法陵夷。生_二大過不及之二僻_一。蠱_二損
正法_一。大過則所學躐_レ等。生_二增上慢_一。將_レ己同_レ聖。慢_二蔑斷
修_一。不及者則。膠_二柱初習_一。無_二進步分_一。縱有_二解行_一。率墮_二流
俗_一。南山深鑒_二學道之始末_一。細醫_二 二種之僻謬_一。欲_レ使_二學人
向_二 中正道_一。即次下二科。質_二大過之弊_一。今此一科。質_二不
及之失_一也。 問。南山何文有_二此辨_一耶。 答。鈔疏之意趣
全在_二於此_一。胡爲覓_二 一文一句_一乎。今且提_二舉一兩明文_一。事

【六十頁上段】
鈔下四之一云。所謂誦持未_二必須_一_レ多。道貴_レ得_レ要。而神用
無準。互有_二强弱_一。有人聞誦極多。於_レ義不_レ了。此則入_レ道
遲鈍故。涅槃云。寧以_二少聞_一多解_二義味_一。佛法貴_二如說行_一。
不_レ貴_二多讀多誦_一。既知_レ如_レ是。依_二古德所_一_レ示云。誦_二勝鬘
一卷_一。攝_二 一切佛法根本_一盡《割書:如来藏一巻亦|同趣得便誦》戒本一卷。攝_二 一
切止持行_一盡。羯磨一卷。攝_二 一切作持法_一盡。由_下道有_二根
本_一。行別_中止作_上也。誦_二此三卷_一。統_二攝佛法綱要_一。諸餘大部
經藏必須_二博讀_一。有_二廣見之長_一。亦匡_二輔心行_一。助_二於道業_一。
得_レ無_二罷散_一。乃至已外長時坐禪。問_レ義請_レ解求_レ異等。若多
開多義則。非_二此所_一_レ論則。生而知_レ之者上矣。三千云。沙
門業者。誦經坐禪勸化衆事。若不_レ行者。徒生徒死。乃至
佛藏五夏已前。依_レ 人受_二學律藏_一。五夏已後具知應_レ學_二無
我人法_一。云云。又鈔沙彌篇。及業疏二之下。廣列_二 三行_一。
明_レ多聞戒定竝是助道。執則却爲_二金鏁_一。唯有_下觀_二 四諦無
我_一慧_上。是出家之正業_二可_レ尋。又淨心誠觀中。諄諄乎提誨
是旨_一可_レ見。
 李唐之世。既有_二講論義學之弊_一。而其執相持律之弊者

【六十頁下段】
 未_二多有_一_レ之。趙宋已後。二般之弊風交起。未審南山預
 察_二將來之弊_一。而垂_二此誠觀_一也乎
四明_二漸入秘藏。是迦文一化之正軌_一。以誠_二學躇_一_レ階者。凡
一切衆生界。具_二足流轉還滅之二義_一。而流轉生起必有_二
次第_一。如_二結_レ 中之譬_一。謂由_二心外取_一_レ境。而法執分別。由_二法
執_一故。生_二起我執_一。由_二我執_一故。分段生死三道輪環。所以
出障還滅。亦自次第。先斷_二我執_一。後斷_二法執_一。猶如_レ解_レ結。
此法爾之理趣也。譬如_下 一顆明珠三重封裹。先以_二絹帛_一
裏。次以_二木匣_一收。後以_二鐵函_一納_レ之。開焉則必先開_二鐵函_一。
次木匣。次絹帛。如_レ是次第。開已珠體方現_上也。三藏敎
是對_二治我執煩惱障_一。令_レ離_二分段三界妄縛_一之敎。而猶_レ
開_二鐵凾_一也。二空唯識法門。乃對_二治二執二障麤分_二之敎
而猶_レ開_二木匣_一也。如來藏緣起之敎法。乃淨_二治二執二障
細分_一之秘密藏。而猶_レ開_二絹帛_一也。凡菩薩有_二 二類_一。一者
直往。二者回心。所謂直往者。直從_二 二空唯識中道_一修入
焉。所謂回心者。初依_二 人空敎_一入_二見道_一。乃至得_二無學果_一已
後迴_二轉於大乘_一。然閻浮提濁世衆生。見愛厚重。猶如_二鐵

【六十一頁上段】
函_一。所以不_レ宜_三直修_二學大乘道_一。故先於_二聲聞法敎_一。得_二 人空
智_一。入_二無爲界_一已後。趣_二入於大乘上上證_一。是爲_二閻浮一化
之正軌_一_レ。是故回心菩薩修證如_二 上述_一。雖_二直往機_一。其方便
修。必應_下同_二於聲聞三學_一。以_レ損_二伏現行煩惱_一而發_中其軫_上
也。若心地未_レ浮。妄學_二大乘深法_一。諸佛不_二歡喜_一。七日嬰
兒叵消_二 上饍_一。積世鄙夫豈乘_二寶輦_一。十輪經云。善男子。若
諸衆生。於_二聲聞緣覺乘法_一。未_下作_二劬修_一。正勤修學_上。如_レ是
衆生。根機下劣。精進微少。若有_三爲說_二微妙甚深大乘正
法_一。說聽二人俱獲_二大罪_一。乃至如_レ是衆生所有過失。皆由_下
未_レ學_二聲聞獨覺乘法_一。先入_中大乘_上。大般若遍學品云。善現
若不_レ遍_二學聲聞乘獨覺乘法_一。不_レ能_レ得_二菩薩見道_一。佛藏經
云。不_下先學_二小乘_一。後學_中大乘_上。非_二佛弟子_一。又涅槃經前分數
多譬喩。竝示_二漸入大乘之旨_一。法華迹門及大日經中。三劫。
六無畏。十住心。五乘三昧道。亦彰_下學行有_二次序_一之條理_上。
又智論瑜伽論入大乘論寶性論遺敎經論等。亦皆顯_二此
旨_一。云云。然後世有_下僻_二執大乘_一者_上。妄誇_二高妙_一。貶_二斥權小_一。
此不_二止自行成_一_レ失。亦將壞_二敗閻浮一化之正軌_一。豈可_レ不_レ

【六十一頁下段】
痛哉。南山深究_二敎乘之淵府_一。細鑒_二修證之階漸_一。淳淳乎
示_二入法之正軌_一。搰搰焉誡_二所學之躇_一_レ階。以將_レ興_二復古風
於澆末之世_一。其功莫大焉哉。
 南山鈔疏之中。頻見_二此旨_一。不_レ遑_二詳出_一。淨心誡觀中。別
 立_二 一門_一。分明開_二示學行次第_一可_レ尋。
五明_三 四十二賢聖。乃空宗眞理。心地智印。十信成就趣_二
入是道_一。以懲_二早計_一者。凡三乘進趣皆有_二位次_一。是乃法爾
之理趣也。聲聞乘位。或分爲_レ 二。謂賢位聖位。或分爲_レ 五
謂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或分爲_二 七
賢七聖_一。或判爲_二廿七賢聖_一。獨覺乘中位無_二許多_一。大乘法
中建_二立四十二位_一。更加_二 十信_一則成_二 五十二位_一。二位五位
七住十二住等。開合如_二瑜伽論等明_一也。華嚴經瓔珞經仁
王經。智論瑜伽論等。廣說_二菩薩賢聖位階_一。以_レ性從_レ相。
則諸位歷然。以_レ相從_レ性。則諸位融即。宿種未_レ熟者。則
必假_二漸修_一。四十二位猶_レ登_二重樓_一。宿善成熟者。則頓悟超
入。不_三必從_二次第階級_一。是故偏執_二行布_一。而不_レ說_二融即_一者
非_二是菩薩道_一。偏執_二融即_一。而蔑_二如行布_一者。亦非_二菩薩道_一。

【六十二頁上段】
何以故。以_下性相不_二相離_一。是眞菩薩道_上故。四十二賢聖。
即空性差別。如來藏出障之智印故。見諦已去相實俱轉。
雖_レ【?】歷_二諸位_一。位無_二位相_一。雖_レ經_二多劫_一。劫離_二劫相_一。布融無
礙。念劫鎔融。是名_二眞菩薩位_一。頓漸差別。唯佛智之所_レ
窮。何者一切衆生。無始時來生死流轉。根欲種性。因緣
信解。煩惱厚薄。善根多少不_レ可_二得知_一。故諸經論中。其
說_二行布漸次_一者。是如來藏出障示現之位曼茶維。而菩
薩到_二於大菩提果_一之王路也。其說_二頓悟超入_一者。或以顯_二
性相融即之理趣_一。或即旌_二宿世根熟大機。不_下必從_二 一地_一
至_中于一地_上之踪跡而已。若論_二菩薩實踐_一者。直往迴心二
途。如_二經論說_一。問。一切凡聖全一如來藏性。隱之爲_レ迷。
顯之爲_レ悟。迷者自隔。理則不_レ隔。失者自失。性則不_レ失。
聖之與_レ凡唯一隔情而已。胡爲若_レ斯經_二歷許多劫數_一。苦
修練行耶。答。一切衆生無始時來。三惑浩然。虛僞妄執
濃厚。習氣深覆_二此性_一。如_二向之一顆明珠。三重纏裏之喻_一。
亦如_二鑛石金_一。如_二糞汁水_一。二障垢濁周_二徧法界_一。故不_下於_二
法界二諦之境_一。而行_二 六度萬行_一。於_二 一切衆生_一。而修_中 四等

【六十二頁下段】
四攝_上。則無_レ由_レ開_二顯自己廣大淸淨性_一。故六種種性。四十
二位。經_二歷三僧祇劫_一。以爲_二定量_一。然種性已去。智斷行
位修行時分。竝皆不可思議之玄境。而非_三凡愚之所_二測
知_一。十信菩薩。唯應_下知_二聞影像麤相_一。於_二賢聖道_一。起_中勝樂
欲_上而已。澆季之世人。機轉輕薄。妄誇_二頓成_一。蔑_二棄實踐_一。
以_二己妄情_一。計_二聖境界_一。恰如_下醯雞而說_二大鵬_一。夏蟲之議_中
層氷_上。可_二笑且痛_一矣。南山深悲_二此弊_一。鈔疏中屢分_二別三
觀三行_一。以判_二所被之分齊_一。頻誡_下不_レ知_二己地位_一。僭_中濫上
聖_上。淨心誡觀中。別開_二 一章_一。提_二示此旨_一可_レ尋。
 凡志_二求大乘_一者。率墮_二 二種謬_一。一則己之器量狹劣。聞_二
 聖法之極貴。劫數之甚遠_一。而逡巡踧踖。以爲。賢聖事
 業非_二吾所_一_レ及。卒乃怠忘無_二悕顏心_一。一則僻_二解頓敎圓
 敎之法門_一。妄廢_二漸次修證之位階_一。肆構_二無町畦之濫
 說_一。壞_二亂性相之模範_一。云云。此之二謬。前則不及。其
 猶可_レ恕。後則大過。其咎特碩。其所_レ言則甚似_二高勝_一。
 其意趣則極爲_二卑陋_一。且乘_二此謬_一。生_二衆多失_一。佛法爲_レ此
 衰滅可_レ痛。天台云。諸聖上位。非_二凡能測_一。豈可_二妄說_一。

【六十三頁上段】
 粗知_二大意_一。爲_レ破_二行人增上慢心_一。又爲_下消_二經文。引_レ物
 稀向_一。不_レ可_三偏執諍_二競是非_一。又曰。無明雖_レ無_二所有_一。不_レ
 有而有。不_レ無_二階品_一。一往大分爲_二 四十二品_一。然其品無
 量無邊。大論云。無明品類其數甚多。是故處處說_下破_二
 無明_一 三昧_上。又曰。如_レ是等位。莫_下以_二凡情_一局取_上。不_レ可_下
 以_二凡心_一能宣_上。華嚴云。諸地不_レ可_レ說。何況以示_レ 人。云
 云。此等諸文。對_二治上慢_一之鍼艾也。
從上五科。學人入_レ僻之最難處也。李唐之世。三墮競起。
損_二傷正法_一。謂圓頓墮。向上堕。名相堕也。南山深慨_二正
法之淪墜_一。將_下立_二此五科_一。以矯_中彼三墮_上。乃一二四五矯_二
初二墮_一。第三科中懲_二名相墮_一。蓋此五科乃護_二正法_一之城
壍也。可_レ尚矣。或問。五科之辨。一一有_二理證_一焉。有_二敎
證_一焉。不_レ可_レ不_二信用_一焉。然辨_二此五科_一。以爲_二祖意_一。其旨如
何。答。善哉所問。請子熟_二讀宋僧傳宣律師傅_一。留_レ意思籌。
則了了然。知_二此之五科是南山之正意_一也。南山辨_二此五
門_一。將_レ挽_二回乎如來在世及異世五師之淳化。於像末之
世_一惜乎。師戢化之後。無_レ有_下 一人承_二其正宗_一者_上。趙宋已

【六十三頁下段】
後。其道轉變。如_二金變爲_一_レ鍮。似則甚似。全非_二其眞_一。遂乃
使_下後人。以謂_中南山是僕僕爾。弘_二毘尼_一之一律師_上也。《割書:寂》
於_レ是乎。時時致_二慨歎_一而已矣。第二諸門分別。於_レ 中分_レ
五。一分敎。二相承。三宗趣。四本末。五修行。初分敎者。是
復有_レ 二。一依_二事鈔_一。二依_二戒疏_一。初依_二事鈔者_一。十門第七。
以_二化行_一判。以_二毘尼藏_一。爲_二行敎攝_一。 二依_二戒疏_一。初鈘_二昔宗_一。
後立_二正義_一。立_二正義_一 中。以_二 三輪_一判_二 一代化迹_一。三輪者。謂
現通說法憶念。若是利機。則現通說法。因見_二聖迹_一。若是
中下之機。則必假_二憶念_一。念通_二事理_一。事則戒律。理則禪慧。
今此戒學乃憶念輸攝。《割書:云云》。戒即止作二持。以淨_二身口_一。
調_二伏三毒_一。禪有_二 三種_一。一世間禪。二出世間禪。三出出世
間上上禪。諸禪現前。則靈慧自發。慧亦有_レ 三。一性空慧。
二相空慧。三中道慧。諸部律藏。即詮_二戒律_一。阿含等經及
方等大乘經。即詮_二禪慧_一。蓋以南山爲_レ欲_下開_二宣法界等流
之敎法_一。偏施_中普門應機之功益_上故。以_二其出家學本。佛門
通軌之毘尼_一爲_レ宗。而其於_二起_レ信開_レ解。立_レ行印_レ證等_一。則
通取_二阿含等經及方等大乘經_一。以爲_二依憑_一。非_下偏執_二毘尼_一

【六十四頁上段】
故。以_二毘尼_一爲_レ宗。可_レ謂是廣弘_二諸敎_一。普攝_二群機_一之妙宗
也。如_二彼天台賢首善無畏等諸德_一。依_二其理致圓極者_一而
立_レ宗。以開_二顯一切乘敎_一。南山依_二其學本通軌者_一而立_レ宗。
以申_二通一代法蘊_一。施設雖_レ殊。理歸_二 一揆_一。然四家所立宗
義。淳源中正。但爲_下後之執_二自法_一者_上之所_レ蔽。其眞漸隱。
於_レ 中南山之裔。其弊特甚。或濫_二說開會_一。抗_二妙於諸宗_一。
或偏讚_二毘尼_一。斷_二學般若_一。或執_二瑣瑣戒威儀_一。而不_レ修_二禪
慧_一等。是乃由_レ不_レ領_下今家以_二毘尼_一立_レ宗之原旨_上。又係_レ不_レ
悉_下南山讚_二述毘尼_一者。斯由_四戒法有_三能生_二定慧_一之功_中也。
應_レ知第二相承者。謂如來在世法道一昧。滅後分部如_二
上已明_一。律藏傳譯已後。歷_二於九代_一諸德相承。普寧師始
立_二 五祖_一。一波離。二法正。三覺明。四智首。五南山。次霅溪
師乃立_二 十祖_一。靈源法師乃立_二 六祖_一。允堪律師乃立_二 七祖_一。
靈芝一一彈_二破諸師所立_一。自立_二 九祖_一。一曇無德。二法時。
三法聰。四道覆。五慧光。六道雲。七道洪。八種首。九南山。
具如_二芝苑遺篇明_一。寂曰。靈芝所_レ列九祖者。但是四分律
傳持之祖承耳。非_二是南山所立之宗承_一也。所以者何。謂

【六十四頁下段】
南山所立之正宗者。■【則ヵ】將_下挽_二回乎三學均修之淳源。於
像末之世_一。遠紹_中繼於異世五師。及法正尊者之宗緒_上。豈
可_下以_二法時乃至智首_一。次_中列於宗租_上乎。問。南山所製鈔
疏。何處有_二其說_一耶。答。事鈔十門。戒疏上卷。及淨心誡觀
頻見_二其旨_一。事鈔明_二傳律次第_一。則列_二前代二十六家_一。即言。學
有_二所承_一。承必知_レ本。而此但示_下傳_二 四分律_一之祖承_上而已。
至_二其之自立_レ宗垂_一_レ統。則遠承_二於法正尊者_一。其餘則竝非_レ
所_レ系也。戒疏云。同世五師。時既澆漓。情見互起。雖_レ通_二
小聖_一。不_レ無_二利鈍_一。毱多受法。漸劣_二於師_一。和修舉_レ手莫_レ委_二
定相_一。致_レ使_三此五皆資_二心見_一。何得_二開通_一。縱而不_レ問。遂分_二
五部_一。又事鈔言。五師捃拾情見不_レ同。又言。逮_二于像季_一。
時轉澆訛。。爭_二鋒於唇舌之間_一。鼓_二論不形之事_一。所以震嶺
傳敎九代。聞_レ之拔萃出類之智術而已。又言。顧_二眄群篇_一。
通非_レ屬_レ意。又云。自_二佛法東流_一。幾六百歲。諸師穿鑿。判_二
割是非_一。競_二封同異_一。不_レ可_二稱說_一。良由_下尋討者不_レ識_二宗旨_一。
行事者昏_中於本趣_上。故須_下學_レ師必約_二經遠_一。執_レ敎必佩_下眞
文_上等。云云。準_二此文旨_一。法正已來諸師。竝皆非_三今師所_二

【六十五頁上段】
祖承_一也可_レ知。問。南山於_二印度六師_一。隔世渺邈。系_二之祖
承_一。將有_二其例_一耶。答。其例已多。如_三北齊文禪師。唐杜順
和上。遠稟_二承於龍樹大士_一。如_三古塔主遠嗣_二於雲門_一。法道
契投如_二水合_一_レ水。可_レ謂_二之師資相承_一而已。安得_下必待_三癡
肉團撞_二著癡肉團_一。以爲_中嗣法_上乎。問。鈔疏之文。似_レ不_三全
肯_二同世五師_一。今何繼_二於法正尊者_一。答。實如_二所問_一。然同世
五師竝得_二聖果_一。道會_二眞源_一。且法正師。妙達_二權實_一。統_二收
名理_一。道契_二先聖_一。所以依_二 四分_一。楷_二定止作_一。理應_三以爲_二祖
承_一矣應_レ思。
 寂曰。南山鈔疏之文。乍視焉則。似_下但就_二毘尼行護_一。而
 有_中抑揚取捨_一。熟思焉則。意在_下排_二斥乎時世之情見_一。以
 將_レ興_二復乎異世五師三學均修之正宗_一耳。
三宗趣者。謂三學均修之大道爲_レ宗。以_下調_二伏三毒_一。證_二得
四果_一。進_中趣於大乘大菩提道_上爲_レ趣。南山所_レ宗。如_二 上所_一_レ
述。而以_二毘尼_一爲_レ宗者。謂毘尼是佛法大地。萬善由_レ是
生長故。又毘尼乃滅後大師。而一切佛弟子所_二依住_一故。
又毘尼乃沙門之通軌故。又毘尼乃三乘通學之法故。又

【六十五頁下段】
爲_レ矯_下時世濫_二大乘_一之輩。抹_二殺毘尼_一之弊_上故。有_二如_レ是種
種道理_一。故以_上毘尼_一爲_レ宗。決非_下偏執_二毘尼_一。以是立_レ宗也。
問。三學均修。是正法之淳化。今家以_レ是爲_レ宗。理固可_レ
尚。幸出_二文證_一焉。答。文證頗多。今舉_二 三兩_一焉。戒疏一
云。大聖降臨創開_二化本_一。將_下拯_二拔諸有_一。一同登_中彼岸_上。爲_レ道
制_レ戒。本非_二世福_一。然煩惑難_レ淸。要由_二方便_一致_下設三學_一用
爲_中治元_上。故成論云。戒如_レ捉賊。定縳。慧殺。三行相因斯
須_二攝濟_一。故身口事業。動與_レ理違。若不_二先防_一。妄隨_二塵欲_一。
則心路躁擾。靜定何因。定若不_レ修則。於_二諸我倒_一。無_レ心_二
思擇_一。明慧自隠。無_レ由_レ會_レ正。故初行者務先學_レ戒。檢_二策
非遠_一。三業淸淨。正定正慧自然而立。故經云。依_二因此戒_一
得_レ生_二後二_一。若無_二此戒_一諸善不_レ生。問。以_レ理推。戒是靜_二 三
塗_一。定除_二欲有_一。慧非_二界繫_一如何上言_二爲_レ道非_一_レ福。 答。須_レ
知_二遠意_一。原_二佛降世_一。豈爲_レ增_レ生。乃至伽論云。戒是有爲有
漏世間法也。若元制意。爲_二道方便_一。三乘聖人必由_二此迹_一。
故律云。爲_下調_二 三毒_一令_レ盡故。制_二增戒學_一。又多論云。爲_レ開_二
泥洹門_一故制_レ戒。下文云。戒淨有_二智慧_一。便得_二第一道_一。云

【六十六頁上段】
云。業疏二下。明_二 三學均修不_一_レ可_レ缺。云云。事鈔中一之
二。廣明_下戒是定慧之基本故。首讚_二述毘尼_一之旨_上。又下四
之一引_二佛藏_一。示_二 五夏已後。應_レ學_二無我入法_一。此卷頻明_二
三學均修。是出家之正所學_一。云云。淨心誠觀法。諄諄乎
勸_二策三學均修_一。《割書:云云》。又南山生年二十。聽_レ律一徧即欲_レ
修_レ禪。覠師阿云云。令_二聽二十徧_一。後戢_二迹於終南倣掌
谷_一。禪坐數年。數感_二靈異_一。俄遷_二京兆崇義寺_一。常感_二 天供_一。
行_二般舟定_一。有_二群龍化人禮謁_一。修_二此三昧_一二 十會。永徽中
閑_二居紵麻練若_一修_レ禪。顯慶元年高宗帝剏_二西明寺_一。詔_レ師
爲_二第一座_一。師辭不_レ起。帝倍堅請師。不_レ得_レ已應_レ命。云云。
講_二楞伽於淨業寺_一。龍化爲_レ 人潛聽。又師感_二 天人衛護。《割書:云云》
師委_二心於定慧之道_一可_レ察。熟按_二戒疏跋語_一。今師以_レ興_二
復三學均修之正宗_一爲_レ懷。亦欲_下苅_二除名相講學之蔀。及
學律繁碎之蔀_一。以開_中發大道_上之意趣粲然。又事鈔十門。
往往提_二示其旨_一。云云。由_レ是思_レ之。南山製_二鈔疏於律部_一
者。蓋爲_レ使_下學人。省_二學律之費功_一。速趣_中定慧之門_上而已。
全非_下偏執_二毘尼_一。而讚_中述毘尼_上也。問。今家何依_二 四分_一。而

【六十六頁下段】
不_レ依_二餘部_一耶。 答。用捨之由凡有_二 三意_一。一謂曇無德部。
人法有_レ序。軌用多方。立敎顯約。提誘多方。行事簡便。有_二
如_レ是勝利_一故。二謂由_三此律虛通_二分通大乘_一。能適_二時宜_一
故。三謂由_下昔來神州一統。依_二 四分_一受_レ戒故。有_二此等諸
義_一故。以_二 四分_一爲_レ宗。且分通大乘。乃顯_二漸入大乘_一之一
端也。顧夫如來在世。以_二 三法藏_一詮_二 三學處_一。斷斷乎無_二
多岐_一。但有_下住_二不思議解脫_一大菩薩。及廣慧大阿羅漢。天
龍八部等。住_二 三摩地_一。預_中聽大乘秘密_上而已。非_三凡愚之所_二
測知_一也。異世五師。仍承_二其正軌_一。但傳_二 三藏_一。無_二復異轍_一
毱多已後。分部支離。情見交起。專攻_二糟粕_一昧_二於聖旨_一。
遂至_レ不_レ知_三如來有_二大乘秘密_一。於_レ是法正尊者。聊洩_二密
意_一。乃顯_二明聲聞乘即大乘方便_一。所_レ傳毘尼。名爲_二 四分_一。所
以五義分通_二大乘_一。雖_下是與_二前聖_一異_レ致。飜能適_二會時宜_一。
申_二通聖旨_一者乎。南山雖_三深慕_二異世五師之淳化_一。亦能鑒_下
乎時世靡薄。人機多馳_二高妙廣大_一。不_レ宜_三純倡_二古道_一。律則
依_二 四分_一。兼_二收大乘毘奈耶_一。敎則廣依_二 一代時敎_一。普濟_二群
機_一。以_レ要攝_レ之。所謂性空相空唯識是也。妙哉此宗致也。

【六十七頁上段】
徧該_二攝于三藏及摩訶衍藏_一。全符_二順佛在世正法之淳化_一。
可_レ謂擎_二正法幢_一之妙手矣。或問。南山鈔疏之中。明_二 三
觀三宗_一。以_二唯識圓宗_一。爲_二其宗極_一。或言_レ自_二願行位_一。或云_レ
通_二 四位_一。則似_レ許_三凡夫直學_二圓宗_一。今何言_下今家以_二毘尼_一
爲_一_レ宗又言_下漸入大乘爲_中宗正軌_上耶。 答。鈔疏之中。分_レ敎
立_レ宗。則或約_二化行_一。或約_二 三輪_一。以_二毘尼_一爲_レ宗。末_三嘗言_二
唯識等_一。是乃今家以_二毘尼_一爲_レ宗之明證也。其之班_二列三
觀三宗_一。是於_二 三學行門_一。提_二揭窮_レ理攝_レ機之分齊_一耳。非_下
以_二唯識中道_一爲_レ宗之義_上也。其之言_レ自_二願樂位_一。或言_レ通_二
四位_一者。是明_二直往之道_一之文也。今家顯_二閣浮一化之敎
道_一則。必以_二回心_一爲_二正軌_一。至_二于窮_レ理攝_レ機之門_一則。三
乘兼明。於_二大乘中_一。直往回心竝爲_二所被_一。然祖意以謂。直
往之道甚難_二趣入_一。因頻誡_二其濫學_一。事鈔沙彌篇列_二大小
乘_一已云。且分_二大小二乘_一。略知_二途路_一。但相似道相似善。
難_レ知難_レ學。多入_二邪林_一。理應_三通學方堪_二正觀_一。不_下以_二誦語_一
而爲_中道業_上。如_二 十住婆沙及十地中說_一。又經云。以_下因_二多
聞_一得_中智慧_上故。便入_二正法_一。不_レ可_二頓學_一。猶如_二大海_一。又以_二

【六十七頁下段】
三事_一驗_二 三道_一也。凡夫但自爲。二乘自爲兼_レ他。大乘唯
爲_二於他_一。此三發_レ意別故。成_レ果亦別。若論_二緣事_一。心乖事
同。且知_二大略_一而已《割書:文》此等諸文。竝示_下凡夫不_レ可_三輙學_二
大乘_一之旨_上可_レ知。 問。南山所謂唯識。與_二慈恩家所立_一。異
同如何。 答。其唯識無境之大旨則相似。而其義之所_レ
歸則碩異。何者今家。則開_二宣乎如來藏緣起。眞俗雙融。
一性平等。常住佛性等_一。與_二華嚴般若法華涅槃等了義
之旨_一。而符同焉。不_レ同_二於慈恩家所立唯識_一也應_レ知。第四
本末者。世典尚言。物有_二本末_一。事有_二終始_一。又云。君子務_レ
本。本立道成。何況出世大道乎。惟夫得_レ本而舍_レ末者。乃
不可也。得_レ末而舍_レ本者。亦不可也。本末兼收。而後彬
彬乎大道矣。然急_レ本而緩_レ末者。尚不可中之可也。攻_レ末
而忽_レ本者。是不可中之不可也。是故不_レ能_二本末兼行_一者。
須_二務_レ本而省_一_レ末也。古人有_レ云。深求_二禪脫_一。照_二破生死之
根_一則。憂畏婬怒無_レ處_レ著_レ脚。但枯_二其根_一。枝葉自瘁。此至
論也。然末世學律之徒。間有_下只行_二末之末_一。而忘_二本之本_一
者_上。僕僕爾詮_二量瑣瑣之事業_一。拘_二執威儀護淨等之瑣務_一。

【六十八頁上段】
自謂。律行綿密矣。其甚者。則濫_二托律行_一。圖_二世名利恭敬_一。
甘爲_二內染外淨誑佛之徒_一。是皆由_二於攻_レ末而忘_レ本之倒
執_一也。豈可_レ不_レ懼乎。今且略辨_二學道之本末_一。以便_二創學_一。
而其本末大要有_レ 二。一總明_二學道之本末_一。二別明_二離過之
本末_一。初亦分_レ 二。一先明_二 三學之本末_一。二正示_二學道之本
末_一。初明_二 三學之本末_一者。夫無漏戒定慧。乃心性具德。叵_レ
論_二本末_一。有漏戒定慧。自有_二本末_一。若約_二法體_一而論_二本末_一。
則慧是根本。定乃次_レ之。戒是枝末。何以故。慧即聖道之
主。破惑之帥。爲_レ成_二此慧_一。修_二習禪定_一。爲_レ成_二此定_一。受_二持禁
戒_一。本末可_レ知。若約_二相生_一。而論_二本末_一者。戒是本。定乃次_レ
之。慧是未也。何以故。從_レ戒生_レ定從_レ定生_レ慧故。然此二
義中。初是眞實。後是權設。凡律及鈔疏之中。言_二戒成爲_一_レ本
者。是顯_二相生之本_一。而非_レ約_二法體_一也。二正明_二學律之本末_一
者。謂學律之要。只見戒儀命而已。命攝_二於戒儀_一。今且辨_レ
三。三中見乃學道之本。戒乃次_レ之。威儀是末。所謂見者。
即三乘正見。大旨如_二沙彌篇所_レ示三觀等_一是也。所謂戒
威儀者。大判焉則。五篇之中。以_二初二篇_一而爲_二戒分_一。以_二 下

【六十八頁下段】
三篇_一爲_二威儀分_一。細判焉則。五篇併通_二戒威儀_一可_レ知。二
别明_二離過之本末_一者。是亦有_レ 二。一總明_二離過之本末_一。二
別明_二篇聚之本末_一。初總明_二離過_一者。離過有_レ二。一心之離
過。二身口離過。初離_二心過_一者。謂調_二伏煩惱_一。十使爲_レ本。
開則一百八使乃至八萬四千。二身口離過。即五篇七聚
戒也。此二離過。以_二心離過_一而爲_二根本_一。身口離過是爲_二
枝末_一。所以制_二身口過_一。意在_二伏惑_一。譬_三之伐_レ樹先刊_レ枝使_二
根株漸朽_一也可_レ知。二別明_二篇聚本末_一者。謂篇聚之中。四
波羅夷是爲_二根本_一。突吉羅乃爲_二枝末_一。中間前後相望。前
前爲_レ本。後後爲_レ末。凡學律之流。自有_二 三類_一。其上流。則
本末兼學。無_レ有_二遺漏_一。其次者。則一務_二其本_一。而放_二其末_一。
其下者。則但摘_二其末_一。而忽_二其本_一。雖_三然三類同得_二學名_一。
其優劣則猶如_二 天淵_一。熟按_二祖意_一。乃以_二從_レ末而達_一_レ本爲_二
其宗風_一。如_二夫務_レ末而忽_一_レ本者。是祖師所_二痛斥_一之弊也。
而後世有_下認_三南山之所_二痛黜_一。以謂_二南山宗_一者_上。不_二亦謬_一
乎。是故苟欲_レ稟_二南山宗_一者。應_下須細究_二 上所_レ述本末緩
急之旨_一。以立_中從_レ末而達_レ本之學_上矣。不者則必墮_二於摘_レ

【六十九頁上段】
未而忘_レ本之流俗_一。而不及_下他之言_中只務_二其本_一。不_レ務_二其
末_一也遠矣。
 或問焉曰。務_レ末而忽_レ本者。戻_二於祖意_一固其應_レ爾。而
 澆季靡薄之運。務_レ末而忽_レ本之人。危乎鮮矣。其所_二多
 見_一者。本末兩廢。而非_レ道計_レ道。或陽旌_二道法_一。陰圖_二世
 途_一。罔罔然不_レ知_二佛敎何道理_一。畢_レ生只以_レ愛_二重無明癡
 惑之臰殼_一。而爲_二作業_一者而已。其謂_二之何_一乎。予蹙然不_レ
 能_二即答_一。少焉論曰。古有_レ云。疆弩之極。矢不_レ能_レ穿_二
 魯縞_一。衝風之末。力不_レ能_レ漂_二鴻毛_一也。當今已過_二 五五
 百歲_一。闘諍堅固。白法隱退。時運其應_レ然乎。子莫_二深怪 _一
 焉。
第五修行。此中分_レ 二。一正明_二修行_一。二依_レ經辨_二學行次
第_一。初中有_レ 三。一明_二行之基_一。二明_二正修行_一。三明_二行之果_一。
初行之基者。謂正信正見也。事鈔沙彌篇云。信爲_二道源
功德之母_一。智是出世解脫之因。夫出家者。必先_二此二_一。如
未_レ曉_レ此。徒自剃落。內心無_レ道。外儀無_レ法。縱_二放愚情_一。還
同_二穢俗_一。所以入_レ法至_二于皓首_一。觸_レ事面牆。由_三自無_二奉信_一。

【六十九頁下段】
聖智無_二因而生_一。但務_レ養_レ身。寧知_二出世勝業_一。
 信智不_レ正。而學_二戒律_一者。多生_二內染多淨之過_一。荏苒
 乎陷_二於南山所_レ斥之險阬_一也可_レ怖。
第二明_二正修行_一。是復有_レ 三。一持戒。二習定。三學慧。初
持戒者。是有_二 二種_一。一毘尼所出。二大乘所出。初中有_レ
二。一者止持。二者作持。初中分_レ 二。初正明_二止持_一。二示_二
行要_一。初正明_二 止持者。止持_一者。謂出家五衆戒也。持戒
有_レ 二。一專精不犯。二犯已能悔。初中有_レ 四。一戒法。二
戒體。 三戒行。四戒相。此之四法。如_二事鈔中卷隨戒釋相
篇明_一。二犯已能悔者。如_下事鈔中卷懺六聚法篇。分_二化制
二懺_一而辨_上也。二明_二行要_一者。止持之要大略有_レ 二。一捨_二
離財色_一。二調_二伏三毒_一。此二具如_二淨心誡觀法明_一。二明_二作
持_一者。謂策_二勤三業_一。修_二習善法_一。是亦有_レ二。一者通攝_二 三
種羯磨_一。謂三種者。衆法。對首。心念也。二者除_二羯磨_一。餘
衆共二行。一切善業。具如_二事鈔明_一。二明_二大乘所出_一者。戒
有_二 三種_一。 一攝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初律
儀戒不_レ異_二聲聞_一。餘二則非_レ無_レ異。而護心之戒過_二律所

【七十頁上段】
制_一。具如_二梵網瓔珞持善戒等經。及諸疏中明_一也。第二
習定。是復有_レ 二。一明_二 三佛通學法_一。二明_二大乘三昧_一。初
三乘通學法者。謂以_三 五停心除_二 五妄想_一爲_レ初。煗頂已去
出_二入諸禪_一依地諸定。如_二諸論明_一_レ之。淨心誠觀云。五妄想
者。如_下除_二刺樹_一。先斷_中其根_上。故修_二 五停觀_一息_二 五過_一。止不_レ
令_レ起故名_二停心觀_一。由_レ修_二此觀_一。現惱不_レ行。得_二小解脫所
由之處_一。戒定調柔。漸證_二神通_一。名_二大解脱_一。十障滅盡。名_二
眞解脱_一。又云。若初入_レ道。大小乘人通修_二此觀_一。乃至若
修_二 五停觀_一。決定修道成。又云。若入_二安般觀法_一。心所漸息
《割書:乃至》。九次第定。還_二歸一眞淸淨心中_一。此淸淨心。名爲_二佛
性_一。名_二眞常法身。無心之心。無相之相_一。又云。欲_レ斷_二結使_一。
即修_二 五停觀法_一。以對_二治之_一。安般守意入_二 三解脫門_一。觀_レ空
離_レ相。結使斷除。身心寂靜。故不_レ起_二煩惱_一。煩惱滅處。名_二
眞解脫_一。解脫即大涅槃。又云。結使妄取捨。瞖厚障_二見
道_一。故修_二 五停觀 淨心內明了。後明_二大乘三昧_一者。謂大
乘經中所說三味。如_二般舟方等法華等_一。南山製述之中。
雖_レ出_二其名_一。未_レ示_二方法_一。但史傳之中。見_下祖師行_二般舟三

【七十頁下段】
昧_一凡二十回_上。由_レ是驗知。南山深崇_二此法_一可_レ知。蓋夫般
舟三昧_一。即念佛停心。而大乘奢摩他之秘要。且夫阿彌陀
佛神力加持。諸障頓除。三昧易_レ成。今師之所_三以_二特崇_一此
法_一。其在_二乎斯_一乎。般舟方法。如_二般舟三昧經及摩訶止觀
中明_一。
 南山深尚_二 五停觀法。及般舟三昧_一。發_レ定感_レ瑞事蹟粲
 然。後代稟_二南山宗_一者。不_レ似_二于祖風_一者何耶。
第三學慧者。是有_二 二種_一。一有漏慧。二無漏慧。所謂有漏
慧者。即聞思修慧是也。此之三慧。雖_レ通_二凡聖_一。其當分。則
聞思二慧乃外凡所得。修慧乃內凡所得。由_二此方便_一。發_二
無漏慧_一。二無漏慧大分爲_レ 三。一人空慧。二法空慧。三中
道慧。祖師處處提_二示 三觀_一。率同_二此三_一可_レ知。上來所_レ明三
學。行乃三乘學人。入_二於正性離生_一之妙道。而閻浮一化
之正軌也。第三明_二行之果_一。是亦有_レ 二。一漸敎門。二頓敎
門。所謂漸敎者。以_二 四沙門果_一而爲_二近果_一。以_二大菩提_一而
爲_二遠果_一。迴心遲速。如_二餘處辨_一。所謂頓敎門者。直入_二大
乘_一。以_レ得_二阿毘跋致_一。而爲_二近果_一。二轉妙果。而爲_二遠果_一。而

【七十一頁上段】
其直往有_二 二種道_一。一則菩薩發心立_二大丈夫志_一。忍_二耐一
百一十苦_一。不_レ見_二苦相_一。依_二 三聚戒_一。起_二 四弘誓。修_二 四等_一
行_二 六度_一。乃願從_レ今已去乃至成佛。於_二衆生不_一生_二瞋嫌
損惱心_一。又願。從_レ今已去乃至成佛。不_下以_二 一欲心_一貪_中染
男女_上。又願。從_レ今已去乃至成佛。不_レ以_二攀緣心_一起_中諸惡
覺觀_上又願。生生超_二 八難_一道心不_二退轉_一。如_レ是修行漸漸增
明。遂乃成_二阿毘跋致_一。云何阿毘跋致相。謂不_レ染_二 三界_一。
不_レ厭_二 三界_一。求_二無爲道_一。不_レ住_二無爲_一。不_レ在_二彼此_一。不_レ著_レ 中
道_一。常處_二生死_一。而無_二生死_一。何不_レ住_二無爲_一。謂攝_二受正法_一故。
攝_二化衆生_一故。本願無盡故。何不_レ染_二 三界_一。謂煩惱盡故。
業不_レ繫故。生死岸頭得_二大自在_一。遊_二解脫海_一。是爲_二阿毘
跋致相_一。一則菩薩雖_下發_二大心_一愍_中惻衆生_上。或由_レ懼_二退墮_一。
或由_レ樂_二見佛_一。願生_二他方淨土_一。或願生_二兜率內院_一。由_下託_二
生於勝處_一。得_中勝異熟_一。自然入_二大乘正定聚_一也。具如_二疏鈔
及淨心誡觀述_一。第二依_レ示_二學行次第_一者。中阿含經三十
五。佛對_二算數梵志目犍連_一。說_二階梯次第。調馬象次第。敎
算次第_一。以論_二佛法律之次第_一。謂先身口意淸淨正命活食。

【七十一頁下段】
次觀_二內身_一。次守_二護根_一。次進止威儀。最靜庠序。衣鉢隨_レ
身。次於_二無事處樹下塚間_一。修_二習禪觀_一。弃_二除五蓋_一。乃至
入_二第四禪_一。次敎_二 一切漏盡_一。又三十六卷示_二學行次第_一。先
受戒衣缽如_レ翼。心無_二顧戀_一。次守_二護根門_一。次威儀庠序。進
止有_レ儀。次修_二習禪觀_一。又四十八卷明_二學行次第_一。云云。南
山弘律之宗致。全脗浹於經說_一可_レ尚。謹按_二阿含所說_一。今
此所_レ叙無_レ外_二於戒定慧_一。於_二戒學中_一。開_二出正命威儀護
根_一。乃爲_二 六法_一。然此六法。喩_二之人身_一。則定慧乃如_二臟腑_一。
護根如_二氣血_一。戒行如_二骨肉_一。正命如_二皮筋_一。威儀如_二髮毛
爪齒_一。如_レ斯諸物。缺_レ一則非_レ 人也。學道亦然。向之六法。
乃沙門法之具體也。缺_レ 一而非_二眞正學道_一也。所學若缺
則。不_二翅道業不_一_レ成。動也有_レ害_二於人法_一。豈可_レ不_レ怖乎。末
世學律之家。往往生_二師虫_一。外現_二衣鉢隨_レ身。儀容齊整。緩
行直視。低聲閉目等之律相_一。而內懷_二瑕疵_一。戒業不_レ淨。正
命不_レ行。根門不_レ護。定慧不_レ修。南川呵_レ之。以爲_二內染外
淨誑佛之徒_一。顧誑佛之威儀者。其比_二之離_レ身之髮毛爪
齒_一也乎。弃_二擲之糞聚_一而可也。其滅_二却南山宗_一者。蓋乃此

【最終頁を諸教要義略弁一巻のコマ1の右頁から転記】
【上段】
人矣。寂。薄行菲德。濫登_二近圓_一。忝稱_二南山之裔_一。寧無_下覆_二
公倲_一之過_上乎。至_レ老倍懷_二慚懼_一而已。今但爲_レ慨_下乎今
宗之弘通。轉盭_二于祖意_一之甚_上。忘_二其謭劣_一。聊陳_二所懷_一。以
告_二諸同志_一耳。莫_三以_二僭越_一而咎_レ予矣。辨_二南山宗_一訖。
 南山宗致最難_二辨了_一。應_下須細尋_二-繹於疏鈔之旨_一。且熟_中-
 讀披_二-玩於淨心誡觀_一。而韋編三絶_上矣。不者則。必錯認_下
 南山所_二痛斥_一之贋律儀_上。以爲_二持律_一。傲傲然濫_二-膺他恭
 敬供養_一。其過無_レ所_レ不_レ至。豈可_レ不_二洪歎_一哉。
上來所_レ叙六宗者。竝究_二至理_一。而能適_二-會時機_一。實乃照_二季
世_一之光明幢矣。若泛論_二法界等流之敎法_一則。一切大小權
實法門。竝皆七善具足。同一甘露之妙法曼荼羅也。但由_三
時運之與_二機感_一。而隆_二-替于時_一而已。若依_二此正法敎_一。而如
說修行者。必定應_下-當除_二 二重障_一離_二 二生死_一。證_中-得圓滿轉
依_上矣。上來顯理分敎門訖。

顯揚正法復古集第二尾
【下段】
  [一本奥書云]
  寶歷九歲十一月八日 拝寫  弟子 僧照
 [版本跋文云]
 佛道去聖遼邈矣。祖道陵夷異見競起。茫茫昧昧難辨
 東西。非有達者起而顯正之。則雖聰且敏者。不失方幾
 希。學佛者之害孰大焉。此編也顯人所未顯。揚人所未
 揚。霧海之南針。夜途之北斗。可謂古道再復于今矣。豈
 可不歡喜踊躍乎。此書有前後二本。一撰于西京長時。
 一述于東都長泉。前本者。有所忌諱。未盡蘊奥。後本
 者。開顯直說無餘蘊矣。今刊者從前《割書:考【四角囲み字】前|恐後》本。讀者莫聽
 氷焉。余福緣淺薄不獲親炙律師。遺憾不已因刻諸梓。
 微攄嗟悼云爾。戊午春。如如居士高嘉謹識。

  寛政九戊午歲九月
      江戸日本橋通本石町十軒店書肆 西邦宗七梓

【顯揚正法復古集二卷 終】

一 十宗略記一巻

【一ページ上段】
十宗畧記
               舜統院眞迢作
夫一切ノ萬法ハ皆悉ク實相眞如ノ一理ニシテ。佛モ
衆生モ有情モ非情ヘダテナシ。譬ヘバ氷ノ時ハ東
西南北ノ不同アレドモ。其體性ノ水ヲ見レバ。一味ニ
融シテワケへダテナキガ如シ。涅槃經ニハ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トノベ。中陰經ニ草木國土悉皆成佛ト説玉ヘ
ルモ此心ナリ。又善惡不二邪正一如ト云モ。煩悩即菩
提生死即涅槃ト云モ。皆此心也。サレドモ衆生ハ妄想
顚倒シテ。是非善惡ノ差別ニ深ク執シテ。本來一如ノ
理ヲ悟リ得ザルカ故ニ。同體ノ佛性アリナガラ。ヲノ
レト迷ヒテ。五道六道ノ苦界ヲ見出シ。生死輪回ノチ
マタニサマヨフナリ。佛ト申ハ別ノモノニアラズ。萬
法ノ本理ヲアリノマヽニ見ツケタル人ヲ云也。諸ノ
佛タチ衆生ノ顚倒迷妄ヲ救ヒ助ケントヲボシメシ。
番番ニ世ニ出デ五時八教ヲトキワケ。或ハ小乗或ハ
【一ページ下段】
大乗或權教。或ハ實教ヲノベテ。ソレ〴〵ノ機類ヲ助
ケ玉フナリ。中ニモ今ノ世ヨリ二千六百餘年ホド已
前ニ。釋迦如來ト申佛ノ世ニ出玉ヒテ。五十年ノ間種
種ノ法ヲトキ。機縁ノ熟セル衆生ヲ助ケ玉ヒシナリ。
其佛ノ御在世ノ時ハヤ宗旨ヲ立ルト云事アリ。楞伽
經ノ中二見へたり。サテ此釋迦佛入滅シ玉ヒテ後。天
竺ニ於テ先小乗ノ中ニ根本二部トテ二宗ヲ分チ。後
ニ次第ニ分レテ五宗。十八宗。二十宗等トナレリ。大
乗ニ於テモ馬鳴菩薩義流。龍樹大士ノ法流。護法尊者
ノ有宗。清辨論師ノ空宗ヲ始トシテ。諸大論師ノ立宗
無量無邊也。是皆天竺ノ諸宗也。具ニノブルコトアタ
ハズ。サテ震旦ニ佛法ノ渡レルコトハ。後漢ノ明帝ノ
時。永平十年丁卯ノ歳。攝摩騰ト笠法蘭ト二人ノ沙門。
始テ天竺ヨリ佛經ヲ渡セリ。佛ノ滅後一千十六年ニ
當レリ。其時道士諍論ストイヘドモ。終ニ佛法ノ勝利
顯レテ天下ニ弘通セリ。漸漸ニ世ニ傳ヘテ十三宗ア
リ。一ニハ倶舎宗。二ニハ成實宗。三ニハ律宗。四ニハ    

【二ページ上段】
三論宗。五ニハ涅槃宗。六ニハ淨土宗。七には地論宗。
八には禪宗。九ニハ攝論宗。十ニハ天台宗。十一ニハ
華嚴宗。十二ニハ法相宗。十三ニハ眞言宗也。此十三
宗ノ中二涅槃宗ト地論宗ト攝論宗ト此三宗ハ日本ニ
ワタラス。餘ノ十宗ハ日本ニアリ。然ルニ吾カ朝ニ佛
法始メテ渡レルコトハ。人王第三十代欽明天皇ノ御宇
十三年壬申ノ歳十月ニ百濟國ヨリ始テ佛法ヲ渡セリ。
シカリトイヘドモ盛ンニ是ヲ弘ル者ナシ。三十一代
敏達天皇二年ニ聖徳太子御誕生アリ。六七歳ノ時ヨ
リ佛經ヲ披覧シ玉ヘリ。守屋大臣佛法ヲ破滅セント
スルガ故ニ。太子十五歳ノ時守屋ヲ誅罰シテ。大キニ
佛法ヲ興行シ玉ヘリ。其後三十四代推古天皇ノ御宇
ニ。盛ンニ佛法ヲ渡ストイヘドモ。皆百濟國ヨリ渡レ
ル佛法也。未ダ隋朝ノ佛法ハ渡ラズ。漸漸ニ異國ヨリ
佛宗渡テ。前後合テ本朝ニ十宗アリ。宗ノ字ハ尊也。主
也ト訓セリ。ソレ〴〵ノ法ヲ尊ンデ主トスル家ヲ其
宗ト云也。一ニハ三論宗。二ニハ法相宗。三ニハ華嚴
【二ページ下段】
宗。四ニハ倶舎宗。五ニハ成實宗。六ニハ律宗。七ニハ天
台宗。八ニハ眞言宗。九ニハ禪宗。十ニハ淨土宗也。
   一 三論宗
佛ノ滅後ニ。天竺ニ於テ龍樹菩薩數多ノ論文ヲ作リ
玉ヘル中ニ。中論ト十二門論ト申論釋アリ。又提婆菩 
                     《割書:龍樹弟子》
薩ノ 百論ト申ス論文アリ。此ノ中論。十二門論。百論ヲ
  《割書:二巻》
合シテ三論ト名ク。此三論ノ中ニ。般若ノ諸法皆空ノ
   《割書:又是加_二智論_一名_二 四論宗_一也》
旨ヲ明セリ。清辨菩薩此宗旨ヲ立ツ。一切ノ萬法ヲ空
無相ト觀シテ。執著ヲ離ルヽ義也。震旦ニ於テハ後秦
ノ代ニ羅什三藏此三論宗ヲ天竺ヨリ渡セリ。震旦ノ三
論宗ハ羅什ヲ高祖トス。高麗國ノ慧灌ト申ス僧。隋朝
ニ渡リテ嘉祥ノ吉藏法師ニ三論宗ヲ習ヒ。日本人王
三十四代推古天皇三十三年乙酉ノ歳正月ニ。高麗ヨ
リ日本ニ來テ此宗ヲ弘ム。勅シテ和州ノ元興寺ニ住
セシム。日本ノ三論宗ハ慧灌ヲ元祖トス。其後諸師是
ヲ學ス。正クハ南都東大寺ニ是ヲ傳フ。三論宗ノ寺ハ
東大寺ノ内ノ東南院也。此宗教ニ二藏三轉法輪ト云
【三ページ上段】
事アリ。二藏ト者。一ニハ聲聞藏。是ハ諸部ノ小乗ヲ
攝ス。二ニハ菩薩藏。是ハ諸部ノ大乗ヲ攝ス。三轉法
輪ト者。一ニハ根本法輪。是ハ華嚴經也。二ニハ枝末法
輪。是ハ阿含。方等。般若也。三ニハ攝末歸本法輪。是ハ
法華。涅槃也。又宗旨ニ八不中道アリ。不生不滅不常不
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也。中論ニ出タリ。萬法皆ナ鏡像
水月ノ如ク。空寂無相ニシテ實體ナシト觀シテ。諸法
ニ著セズ。此旨ヲ專ラ守ルナリ。自ラ甚深ノ義ヲ談ズ
トイヘドモ。圓宗ノ眼カラ見レバ。三論宗ハ權大乗ノ
空理ノ一分ニシテ。實大乗ノ本空ニアラズ。
   二 法相宗
諸法ノ差別有相ヲ專ラ立ルガ故ニ。法相宗ト名ク。摠
シテハ數多ノ經論ヲ所依トストイヘドモ。正クハ方
等部ノ解深密經ヲ本源トシ。 瑜伽論(ユウキヤロン)ヲ憑據トシ。唯識
論ヲ宗致トスルナリ。三時教ヲ立テ。五性各別ヲ明ス。
三時教ト者。解深密經并ニ瑜伽論ニ依テ是ヲ立ツ。初
時教ヲハ有相教ト名ク。人空法有ノ相ヲ説ク阿含等
【三ページ下段】
ノ諸部ノ小乗經也。第二時教ヲハ無相教ト名ク。人法
倶空ノ相ヲ説ク。諸部ノ般若經也。第三時教ヲハ非有
非空教ト名ク。人法倶ニ非空非有ノ相ヲ説ク。華嚴。深
密。思益。法華。涅槃等ノ諸大乗教也。五性各別ト者。楞
伽經并ニ瑜伽論ニ依テ是ヲ立ツ。一ニハ聲聞乗性。二
ニハ支佛乗性。三ニハ如來性。四ニハ不定乗性。五ニハ
無性也。無性ヲバ闡提ト名ク。此五性永ク各別ニシテ。
聲聞ト支佛ト無性トノ三ハ。永ク成佛セズト明スナ
リ。サレバ三乗眞實。一乗方便ノ義ヲ執シテ。眞如縁起
ヲ明サズ。又三性ノ法門ヲ立ツ。偏計所執性ト依他起
性ト圓成實性トナリ。偏計所執ト者。依他ノ因縁和合
ノカリナル相ニ。實我實法ノ情ヲヲコス時。情ニアタ
ツテ現スル六趣四生ノ形是也。愚凡顚倒シテ煩悩ヲ
起シ業ヲ作リ苦ヲ受ルコト。ヒトヘニ偏計妄情ノト
ガナリ。依他ト云ハ。一切衆生ニ八識アリ。其中ノ第
八ノ阿頼耶藏識ニ諸法ノ種子悉ク具足シテアルガ故
ニ。因縁カリニ和合スレバ。有ニ非ズシテ有ニ似タル

【四ページ上段】
染淨ノ諸法アルヲ云也。タトヘバ麻ヲ以テ繩トナス。
繩ニ於テ蛇ノ思ヲナセバ。蛇ノイキホヒ現スルハ。偏
計所執ノ如シ。是ハ情ノミ有テ其理ナシ。繩ノ上
ニ蛇ノ體用曾テナキガ如シ。繩ノ相カリニアル
ハ依他ノカリナルガ如シ。但ダ麻ノミ實ノ體ナルハ
圓成ノ理ノ如シ。偏計ハ情ハアリ理ハナシ。唯識觀ノ
所詮ハ偏計ノ妄情ヲ遣テ。依圓ノ性相ヲ觀ス。正體智
ハ圓成ノ理ヲ證シ。後得智ハ依他ノ相ヲ照ス。無分別
ノ正智ハ自證也。後得智ハ大悲化他也。故ニ偏計ノ能
執所執ノ情塵ヲ遣テ。如理如量ノ依圓ノ境界ヲ存ス
ルヲ觀心ノ大體トス。是正ク法相宗ノ守ル所ノ玄旨
也。此宗ハ彌勒大士塵劫已前ヨリ承稟シ玉へり。釋尊
ノ滅後ニ天竺ノ世親菩薩。無著菩薩。夜ルハ都率天ニ
昇テ彌勒ノ説ヲ聞キ。晝ルハ下界ニ降テ衆ノ爲ニ説法
セリ。瑜伽論百巻是也。世親又唯識ノ頌ヲ作レリ。護
法尊者是ヲ釋シ。戒賢論師是ヲ弘ム。大唐第二ノ主大
宗皇帝ノ貞觀年中ニ。玄奘三藏中天竺ニ至リ。戒賢論
【四ページ下段】
師ニ値テ大キニ此宗ヲ傳ヘ。支那國ニ還テ天下ニ弘
通シ玉ヘリ。數千ノ弟子アル中ニ。上足ハ慈恩ノ基師
ナリ。基師ノ末葉無量無邊也。日本ニ將來スルコトハ。
人王第三十七代孝徳天皇ノ御宇白雉四年癸丑ノ歳。
元興寺ノ道昭和尚勅ヲウケテ入唐シ長安城ニ到リ。
玄奘三藏ニ謁シテ。法相宗ヲ學シ來ル。其後智通。智達
二師又新羅ノ智鳳。智鸞。智雄三師。各入唐シテ法相宗
ヲ傳ヘ。吾朝ニ來リテ弘宣セルヲ。義淵僧正是ヲ習傳
セリ。義淵ニ七人ノ上足アリ。玄昉。行基。宣教。良敏。行
達。隆尊。良辨也。此中ノ玄昉又入唐シテ法相宗ヲ傳ヘ
タリ。サレバ興福寺ヲ以テ法相宗ノ根本トストイヘ
トモ。南都ノ諸寺皆此宗ヲ學ス。自ラ應理圓實ト執ス
トイヘドモ。至極大乗ノ眼カラ見レバ。法相宗ハ天台
ノ別教ノ分齊也。三時教ヲ立テ一代ヲ判ストイヘド
モ。彼レ本ト深密瑜伽ノ所説ニシテ。方等已前ノ義ナ
ルガ故ニ。三時教ハ實ニ藏通別ノ三教ニ當レリ。又五
性各別ノ義ハ正ク別教ノ法門也。圓門ノ實義ニ非ズ。
【五ページ上段】
台家ノ圓義ハ一切衆生皆悉ク成佛ス。其旨具ニ秀句。
守護章。一乗要決等ノ如シ。凡ソ楞伽ノ所説ノ五性。五(名、相、)
法三性等(分、別正、智、如如、)ハ皆是歴別ノ義ニシテ圓妙ノ義ニ非ス。證
眞ノ法華ノ玄義私記ノ第九。第十ニ此義ヲ明セリ。
   三 華嚴宗
華嚴經ト申ハ佛最初成道ノ説也。舊譯ハ六十巻。新譯
ハ八十巻アリ。此外龍宮ニ多本アリ。天竺ニ於テ普賢。
文殊。馬鳴。龍樹。堅慧論師等。專ラ此經ヲ弘メ。天親菩
薩十地論ヲ作リテ是ヲ釋セリ。華嚴宗ノ元起也。震旦
ニ於テ東晉第十ノ主。安帝ノ義煕十四年戊午ノ歳ニ。
覺賢三藏始テ華嚴經ヲ飜譯シテ是ヲ弘メラル。其後
唐ノ代ニ及テ。實叉難陀又華嚴經ヲ譯セリ。杜順。智儼。
法藏。清凉。圭峰等。盛ンニ宣通セリ。此宗ニ五教ヲ立テ
テ一代ヲ括リ。六相十玄ヲ以テ諸法ノ義ヲノブ。事事
無礙ヲ宗旨トスルナリ。五教ト者。法藏大師ノ所立也。
一ニハ小乗教。是ハ阿含等ノ經ヲ指ス。二ニハ大乗始
教。是ハ深密等ノ經也。既ニ五性各別ノ義ヲ明シ、定性
【五ページ下段】
無性不成佛ノ義ヲ明ス。未ダ大乗ノ法理ヲツクサズ。
故ニ始教ト名ケ。又ハ分教ト名ク。三ニハ終教。又實教
ト名ク。是ハ諸部ノ實大乗ノ諸經ヲ指ス。定性ノ二乗。
無性ノ闡提。悉ク皆成佛スル旨ヲ明セリ。方ニ大乗至
極ノ説也。故ニ終教ト名ク。涅槃等ノ經也。四ニハ頓
教。是ハ別部ノ經ナシ。諸大乗ノ中ノ即心是佛。無有
次位ノ義ヲ取テ頓教ト名ク。即チ禪法也。五ニハ圓教。
是ハ正ク華嚴經也。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普
賢法界。帝網重重。主伴具足ノ義ヲ明スナリ。六相者。摠
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也。五教章中云。摠相者。一
含_二多徳_一故。別相者。多徳非_レ 一故。別依_二止摠_一満_二彼摠_一故。
同相者。多義不_二相違_一同成_二 一摠_一故。異相者。多義相望
各各異故。成相者。由_二此諸義_一縁起成故。壞相者。諸義各
住_二自法_一不_二移動_一故云云。十玄者。藏乗法數云。一同時具
足相應門。如_三海一滴具_二百川味_一。二廣狹自在無礙門。徑
釋之鏡見_二千里影_一。三一多相容不同門。一室千燈光光相
渉。四諸法相即自在門。如_三金與_レ色二不_二相離_一。五祕密隱

【六ページ上段】
顯倶成門。片月澄空晦明相竝。六微細相容安立門。如_三
瑠璃瓶盛_二多芥子_一。七因陀羅網境界門。兩鏡互照トハ傳_レ
輝相寫ス。八詫事顯法生解門。立像堅臂觸_レ目皆道ナリ。九
十世隔法異成門。一夕之夢翺翔百年ナリ。十主伴圓明具
德門。北辰所居衆星拱_レ之《割書:已|上》此六相十玄ノ義。コトノ外
ムツカシキコトナリ。皆諸法圓融ノ上ノ實義也。カヤ
ウノ義ヲ明メテ。事事無礙ヲ工夫スルナリ。日本ニ華
嚴宗ヲ傳來スルコトハ。聖武天皇ノ御宇天平八年丙
子歳。大唐ノ道璿律師華嚴宗ノ章疏ヲ傳テ來朝セリ。
璿公ハ唐朝ノ華嚴寺ノ普寂和尚ノ弟子也。宗教ヲ傳
ヘ來ルトイヘドモ。未ダ講弘セズ。時ニ良辨僧正華嚴
宗ヲ弘ント欲シ。新羅ノ學生大安寺ノ審祥大德ヲ請
シテ。東大寺ノ金鍾道場ニ於テ。天平十二年庚辰ノ歳
十月八日。初テ華嚴經ヲ講宣セリ。奇瑞多端也。聖武天
皇大檀主トナリ。東大寺ヲ以テ諸寺ノ首トシ。華嚴宗
ノ本寺トス。良辨僧正ハ是レ華嚴宗ノ初發願主也。審
祥大德ハ大唐ノ法藏大師ニ値テ華嚴宗ヲ傳受セル名
【六ページ下段】
哲也。ソレヨリ來タ法燈相續シ。宗承連綿タリ。是故ニ
日本ノ華嚴宗ハ審祥大德元祖タリ。是ハ三國傳通記
ノ説也。又元亨釋書ニハ。興福寺ノ慈訓僧都ヲ以テ本
朝ノ華嚴宗ノ始祖トセリ云〻。此宗ハ實大乗ノ宗旨ト
シテ。事事無礙ヲ談ズトイヘドモ。所依ノ華嚴經既一
兼別ノ義アリ。二乗作佛。久遠實成ノ文ナシ。十地論因
分可説果分不可説トイヘリ。能弘ノ祖釋。但ダ性起ト
云テ性具ヲイハズ。未ダ至極甚深ノ一乗法華圓宗ニ
ハ及ハズ。故ニ華嚴モ亦是法華ノ哢引也。
   四 倶舎宗
佛説ノ小乗阿含經ヲ修行スルニ。有門。空門。亦有亦空
門。非有非空門ト云事アリ。是ヲ四門ト名ク。倶舎宗ト
者。有門ノ義ヲ宗トスルナリ。佛滅後百年ノ後。優婆
毱多ノ末流ニ五部ヲ分テリ。其第二ノ薩婆多部ト者。
有門ノ義也。其後諸大羅漢阿毗曇八犍度論。發智論。大
毗婆沙論等ヲ造レリ。皆有門ノ義也。中ニモ如來ノ滅
後九百餘年ニ世親菩薩倶舎論ヲ造レリ。是專ラ有門
【七ページ上段】
義也。先外道ハ生死ノ法ヲ。或ハ自在天ヨリ生ズト計
シ。或ハ八萬劫ノ前キ冥然トシテシレズ。是レ世間ノ
本性也。是ヲ世性ト名ク。衆生皆ナ此世性ヨリ生ズト
計シ。或ハ微塵聚集シテ諸法トナルト計シ。或ハ父母
ヲ生ノ本ト計シテ。父母ヨリ前ヲバシラズ。是ヲ皆邪
因縁ト名ク。或ハ諸法ハ自然法爾トシテアリ。誰モ作
ル者ナシト計スル外道アリ。是ヲバ無因縁ト名ク。然
ルニ今佛法有門ノ正因縁生ト云ハ。六道生死ノ諸法
ヲ煩惱業ノ因縁ニ依テ生ズト明ス。是則苦集ノ二諦
實有也。此ノ有爲ノ法ヲ若空無常無我也ト觀シテ。三
十七品ノ行ヲ修スルヲ眞ノ修道トス。シカレバ能治
ノ道諦ハ實有也。亦苦集ノ二諦ヲ滅シテ。有餘。無餘ノ
二涅槃ヲウレバ。滅ニ因テ眞理ニ會フ。眞理モ實有也
ト明ス。是レ有門毗曇ノ心也。又五陰ノ實法ヲ立テ。我
人衆生假和合ノ諸法ヲヒタモノ折破シテ。最極ニハ
實法ノミアリテ。其ノ實法實有ノ處ヨリ入理スルヲ
有門ノ義ト云也。此旨ヲ守ルヲ有門倶舎宗ト云也。小
【七ページ下段】
乗ノ法門ナレバ盡理ノ義ニハ非レドモ。衆生和合ノ
法ヲ空シテ見思ノ煩惱ヲ斷ジ。三界ノ生死ヲ出ルヲ
所詮トスルナリ。又五陰ノ實法ヲ立ルトイヘドモ。念
念生滅スト明スガ故ニ。常見ノ外道ニ異ナリ。震旦ニ
此ノ有門宗ヲ傳來スルコトハ。東晉第九ノ主。孝武帝
ノ大元十六年辛卯ノ歳。北天竺僧伽提婆。始メテ法勝
毗曇四巻ヲ譯セリ。是レ最初也。其後歴代講弘シ。陳ノ
眞諦三藏倶舎論ヲ翻譯セリ。是ヲ舊譯ト名ク。正ク倶
舎論ト云事ハ。唐ノ玄奘三藏渡天シテ此宗ヲ傳ヘ。倶
舎論ヲ譯シテ三十巻トス。是レ新譯也。奘師ノ門人普
光。法實。神泰。圓暉等ノ師。各疏鈔ヲ作テ盛ンニ是ヲ
弘傳セリ。是ヨリ倶舎宗ト名ク。吾カ日本ニ傳來スル
事。其年紀分明ナラズ。有ル記ニ云ク。法相宗ノ玄昉僧
正入唐シテ倶舎宗ヲ傳來セリト云云。延暦年中ノ官符
ニハ。倶舎宗ヲ以テ法相宗ニ附トイヘリ。サレドモ南
都ノ諸寺。園城。山門皆ナ倶舎論ヲ學ス。正クハ東大寺
是レ倶舎宗ノ本處ナリ。華嚴。三論兩宗ノ學者。皆倶舎

【八ページ上段】
宗ヲ兼學ス。又其師資相承。多分兩宗ノ血脈ニ同ジ。元
亨釋書ニハ此宗ヲ以テ本宗ノ内ニイレズ。寓宗トス
ルナリ。小乗宗ナルガ故ニ一代ノ判教ナシ。倶舎ハ梵
語也。此方ニハ藏ト翻ス。此論ニ發智論。六足論等ノ。諸
ノ殊勝ノ義理文言ヲ抱攝シ含藏セルガ故ニ藏ト名
ク。
   五 成實宗
此ノ宗ハ小乗空門ノ義ヲ尊ムナリ。如來ノ、滅後九百
年ニ。中天竺ノ波羅門子訶梨跋摩。成實論二十巻ヲ造
レリ。印度是ヲ翫ヒ。諸處是ヲ學ス。此ノ空門成實ノ心
ハ。三假浮虚ノ觀ヲ以テ。正因縁生ノ苦集ノ二諦ヲ折
破シテ。空平等ニ入リ眞無漏ヲ發ス。空ニ依テ眞ヲ見
ルガ故ニ。空ヲ入理ノ門トスルナリ。三假ト者。相續假。
因成假。相待假ナリ。證眞玄義私記八云。雖_二亦刹那生
滅歸_一レ無。而相續常假有_二諸法_一。如_二旋火輪_一。故譬_二幻化_一是三
假中相續假也。從_二因縁_一生。念念生故。名_二因成假_一。彼此
相待。假名_二諸法_一。是相待假。雖_二假有_一レ法。而是假有。猶如_二
【八ページ下段】
泡沫_一。故名_二浮虚_一《割書:已|上》此宗ノ心ハ本來色心ノ實法ナシ。
無明因縁假和合シテ。但ダ現在ノミアリ。本無今有ニ
シテ終ニ無ニ歸ス。我人衆生空無相ナルコトハ勿論
也。實法アリトイヘドモ其體浮虚ナリ。刹那刹那ニ四
相ニウツサレ生滅ス。色心ノ實體ナシ。例セハ有門毗
曇ニ。我人衆生但タ現在ニアリト云ガ如ク。實法但タ
現在ニアリト立ルナリ。是レ成論法空ノ心也。凡夫外
道ハ三假浮虚ノ諸法ニ於テ。妄リニ執シテ見思ヲ起
シ生死ニ流轉ス。今三假浮虚ヲ以テ假實皆空ト觀ス
レバ。一切ノ煩惱自ラ治セラルヽナリ。外道ノ斷見ト
不同ナルコトハ假有ノ故トシルベシ。具ニ止觀ノ第
六ニアリ。震旦ニ於テハ姚秦ノ弘始十三年辛亥ノ歳。
羅什三藏初テ此成實論ヲ譯セリ。什公ノ門人皆ナ此
論ヲ弘メタリ。其後宋朝ノ僧導法師。初テ成論ノ疏ヲ
作レリ。其門人專ラ成論ヲ學セリ。道高法師ノ義疏八
巻アリ。光宅等ノ法雲法師已來。猶盛ンニ世ニ行セリ。
梁陳ノ明哲。各競テ撰疏シ。隋唐ノ英匠。大キニ傳テ弘
【九ページ上段】
持セリ。天台智者大師。正ク判シテ小乗ノ論ト定メ玉
ヘリ。唐朝中運已後。成實論ヲ講弘スルモノ漸ク少ナ
シ。吾ガ日本國佛法初傳ノ時。成實宗ト三論宗ト同時
ニ傳來セリ。故ニ後代ニ成實論ヲ以テ三論宗ニ附セ
リ。延暦ノ官符ニモ是ヲ記セリ。百濟國ノ道藏法師成
論ノ疏十六巻アリ。東大寺ノ三論宗ノ學者。專ラ道藏
ノ疏ヲ以テ成實ヲ學ス。南都ノ諸寺。三論宗ノ處ニハ
必成實宗ヲ學ス。正クハ東大寺ノ三論宗ノ家ニアリ。
元亨釋書ニハ是ヲモ寓宗トセリ。小乗ノ宗旨也。
   六 律宗
先ツ梵網經ノ十重禁戒ヲ知ルベシ。一ニハ殺生戒。
一切ノ命アルモノヲ殺サザル事也。二ニハ不偸盗戒。
一針一草ニテモ人ノ物ヲトラザルナリ。三ニハ不邪
淫戒。他人ノ妻ハ勿論ノ事也。自身ノ妻ニテモ或ハ佛
神ノ前。或ハ精進ノ日。或ハ懷姙ノ時ハ交ラザルナリ。
又不婬ハ本行也。四ニハ不妄語戒。大妄語。小妄語ヲ
ハカザルナリ。ニ五ハ【五ニハ誤植】不酤酒戒。衆人ヲ醉亂セザラシ
【九ページ下段】
メンガタメナリ。六ニハ不説四衆過罪戒。實ニ罪アリ
トモ。名德ノ咎ヲトカザルナリ。七ニハ不自讚毀他戒。
菩薩仁慈ノ行ニ背カザランガタメナリ。八ニハ不慳
貪加毀戒。乞人來ル時罵詈スベカラズ。九ニハ不瞋心
不受懺謝戒。タトヒ瞋恚ヲ起ストモ。人懺謝セバソノ
マヽキキワケ。心ヲヤワラクベシ。十ニハ不謗三實戒。
見聞ノ諸ノ功德ニ付テ。誹謗ヲナスベカラズ。此十戒
是レ肝心也。ヨクヲボヘシルベシ。又四十八輕戒アリ。
皆梵網ノ大乗戒也。又小乗ノ二百五十戒アルナリ。然
ルニ今律宗ト者。律ハ法也ト訓シテ法度ノ事也。佛ノ
立玉ヘル法度ヲ戒法ト云也。此戒律ヲ專ラ尊ム家ヲ
律宗ト云也。既佛所制ノ戒法ニ小乗戒。大乗戒トテ。大
キニ二ツヲ分テリ。滅後ノ律宗ニ南山律宗。天台律宗
トテ兩派アリ。先ヅ南山律宗ト者。唐朝ノ終南山ノ道
宣律師ノ所傳ナリ。是ハ小乗戒ヲ正意トス。傍ニハ大
乗戒ヲモ行フナリ。佛説ノ小乗戒律ヲ滅後百年ノ後。
五ツニワケテ五部律トセル中ノ。第一ノ四部律ヲ專

【十ページ上段】
ラ守ルナリ。四分律ト者。二百五十戒也。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ノ七衆ヲワケ
テ。ソレ〳〵ニ戒法ヲ授ルナリ。殺盗婬妄ノ四重禁ヲ
根本トス。二百五十戒ノ名義。爰ニ書ツクサルル事ニ
非ズ。天竺ニ於テ盛ンニ此戒律ヲ行ス。支分多端也。佛
滅後一千十六年。後漢ノ永平十年ニ。佛法始テ震旦ニ
渡レリトイヘドモ。戒法未ダ傳ラズ。三百四十餘年ヲ
ヘテ。姚秦ノ弘始十二年庚戌ノ歳。始テ四分律ヲ渡シ
テ佛陀耶舎翻譯セリ。而モ未ダ講敷セズ。其後比臺ノ
法聰律師已來。專ラ四分律ヲ講弘セリ。四分ノ疏ヲ作
ルコト二十家也。梁陳隋唐次第傳承ス。唐朝ノ南山道
宣律師ニ至テ。戒疏。業疏。行事鈔ヲ作テ。盛ンニ戒律
ヲ宗トセリ。故ニ南山律師ヲ以テ律宗ノ高祖トス。大
元已後ハ震旦ノ律宗ヲ廢絶セリ。我カ日本國欽明天
皇ノ御宇。佛法初テ渡テ後。歴代僧尼異國本朝タガヒ
ニ出入ストイヘドモ。未ダ正ク登壇受戒ノ法儀ヲ執
行セズ。但ダ律藏ヲ講敷スルノミナリ。然ルニ第四十
【十ページ下段】
六代孝謙天皇ノ御宇。天平勝寶六年甲午ノ歳。唐朝ノ
鑑眞和尚來著セリ。王臣大キニ歡悦シテ。即南都東大
寺ニ戒壇ヲ立テ。上皇。皇帝。太后。太子。公卿已下。戒
法ノ受者四百三十餘人。僧尼受戒ノ者ノ前後合シテ
四萬餘人ナリ。本朝ノ戒法此時正ク盛ンナリ。鑑眞和
尚初メ唐朝ニ於テ。弘景禪師ニ隨テ具足戒ヲ受ケ。道
岸律師ニ隨テ菩薩戒ヲ受ケ。融濟律師ニ隨テ南山律
鈔等ヲ學セリ。弘景。道岸。融濟。皆是レ南山道宣律師
ノ受學ノ弟子也。鑑眞來朝已來。南京ノ諸寺盛ンニ律
法ヲ學ス。正クハ東大寺ヲ以テ律宗ノ本處トス。是ヲ
南都律ト名ク。第一ノ三論宗ヨリ。此ノ鑑眞所傳ノ南
山律宗ニ至ルマデヲ。南都ノ六宗ト名ク。又南山律宗
ニ北京律ト云者アリ。泉涌寺ノ開山俊芿法師。入宋シ
テ南山相承律宗ヲ學シ。本朝八十四代順德天皇ノ御
宇。建暦元年辛未ノ歳歸朝シテ。北京泉涌寺ニ於テ弘
通セリ。南都律ト少シ不同アリ。是皆南山所傳ノ小乗
律宗也。次ニ天台律宗ト者。大乗菩薩戒也。是ハ戒法
【十一ページ上段】
ノ義意モ師資ノ血脈モ各別ノ所談也。正クハ法華開
顯ノ妙理ニ依リ。傍ニハ梵網經ノ十重禁戒。四十八輕
戒等ヲ用ルナリ。臺上ノ盧舎那佛。妙海王子等ノ二十
餘ノ菩薩次第相傳シテ。震旦ノ南岳大師。天台大師稟
承アリ。乃至唐朝ノ道邃和尚ノ時。日本ノ傳教大師入
唐受戒シ。本朝ニ將來シテ。叡山ニ戒壇ヲ立玉ヘリ。吾
ガ朝人王第五十代桓武天皇。五十一代平城天皇。五十
二代嵯峨天皇。此ノ三代ニ亙ツテ弘傳シ玉ヘリ。ソレ
ヨリコノカタ。今ノ世ニ至ルマデ大戒ノ的傳アリ。是
ヲ圓頓妙戒ト名ク。此ノ圓頓戒ノ。十二門ノ次第。相傳戒。
發得戒。性得戒ノ義。三聚淨戒ノ正體。一心戒藏ノ性
理等。廣博ナルコト須彌ノ如ク。甚深ナルコト大海ノ
如シ。其所詮ハ諸ノ戒法ヲ己心本具ト達スルナリ。七
衆ヲ分ルコトナク。通ジテ四衆ニ授ルナリ。一分十分
ノ持者アリ。サレバ山門ノ末流ノ戒家。法勝寺。元應
寺。廬山寺。二尊院。般舟院。遣迎院等。皆天台律宗也。
委ク爰ニ記シガタシ。
【十一ページ下段】
   七 天台宗
天台宗トハ天台智者大師ノ法流ヲクム宗也。震旦
ノ台州ニ天台山ト云山アリ。此山ニ住玉ヘル智者大
師ト申ス明哲アリ。本地ハ藥王菩薩ニシテ。等覺深位
ノ大士。靈山法華ノ聽衆也。垂迹ノ時ハ十德ヲソナヘ
玉ヘル絶倫ノ高士也。此天台大師ノ判釋ニ四教五時
ヲ立テ。如來一代説教ノ方地ヲ明カニ示シ玉ヘリ。正
クハ法華經ヲ所依トシ玉ヘルカ故ニ。天台法華宗ト
云也。其已前南三北七十流ノ教相トテ。代代ノ知識種
種ノ釋ヲ設ケ玉ヒシカドモ。皆佛意ヲ明メズ。法理ヲ
盡サザル麤釋也。然ルニ天台大師御出世アツテ。自解
佛乗ノ大智用ヲ施シ。化法ノ四教。化儀ノ四教。五時。
五味。三諦。三觀。十境。十乗等ノ義門ヲ明シ玉ヘルガ
故ニ。天下ノ學士是ヲ見テ佛教ノ大旨ヲ明ラメ。己心
ノ實理ヲ了ス。誠ニ是レ行人ノ心鏡。巨夜ノ明燈也。サ
レバ陳隋二代ノ國師トシテ。王臣頭ベヲカタブケ。萬
民掌ヲ合セシコト古今比類ナシ。天台大師ノ後ニ。又

【十二ページ上段】
異流(イリウ)ノ判教アリトイヘドモ。所對ニ及バサル淺解也。
サテ其ノ四教ト者。一ニハ三藏教。是ハ阿含等ノ小乗
教ヲ束テ云也。二ニハ通教。是ハ三乗共學體空ノ法門
也。三ニハ別教。是ハ次第ノ三諦ヲ明ス。獨菩薩ノ法
也。此通教。別教ハ權大乗也。方等般若ノ中ニアリ。又
華嚴經ニモ別教アルナリ。四ニハ圓教。是ハ圓融不思
議ノ己心本具ノ妙義ヲ明ス。實大乗也。中ニ於テ爾前
ノ圓ハ未開顯ノ圓。法華ノ圓ハ開顯ノ圓也。又化儀ノ
四教ト云事アリ。頓教。漸教。不定教。祕密教也。是ハ前
ノ化法ノ四教ヲ説ク儀式ニ付テ。四種ノ相ヲ分別セ
リ。法體ハカワルコトナシ。次ニ五時ト者。一ニハ華嚴
時。是ハ別圓二教ヲトク。三七日敷演ノ經也。但シ後
分ノ華嚴ト云事アリ。一代ニ遍シテトケリ。二ニハ阿
含時。是ハ十二年ノ間。小乗三藏教ヲトクナリ。三ニ
ハ方等時。是ハ十六年ノ間。四教具ニトケリ。四ニハ
般若時。是ハ十四年ノ説也。通別圓ノ三教ヲノベタリ。
五ニハ法華涅槃時。法華ハ純圓開權ノ教ニシテ。記小
【十二ページ下段】
久成ノ祕妙ヲトケリ。至極ノ實大乗也。涅槃ハ四教具
説ナレトモ。即施即廢トテ即坐ニ開會ヲ説ルカ故ニ。
法華ト同時也。已上是ヲ五時ト名ク。又五味ト云事ハ
涅槃經ノ文ニ出タリ。一代五時ヲ乳味。酪味。生酥味。
熟酥味。醍醐味ニ。次第ノ如ク相配セリ。又一心實相
ノ本理ニ。即空假中ノ三ノ德用ヲ具ス。是ヲ三諦ト名
ク。此三諦ヲ觀スル智慧ヲ三觀ト云也。十境ト者。陰入
境。煩惱境。病患境。業相境。魔事境。禪定境。諸見境。上
慢境。二乗境。菩薩境也。是所觀ノ境界也。初ノ陰入ハ
現前ノ境也。餘ノ九ハ發スル時觀スルナリ。十乗觀法
ト者。一ニハ觀不思議境。二ニハ起慈悲心。三ニハ巧
安止觀。四ニハ破法徧。五ニハ識通塞。六ニハ調道品。
七ニハ對治助開。八ニハ知位次。九ニハ能安忍。十ニハ
無法愛也。上根ノ人ハ初ノ一觀ニテ成就ス。中下ノ人
ハ二。或ハ七。或ハ十ヲ具スルナリ。カヤウノ義。甚深
微妙ノ法門ニシテ。淺智ノ者ノ解了スル事ニ非ズ。其
外無盡ノ法門アリ。所詮ハ觀不思議境ノ一念三千ヲ
【十三ページ上段】
了スベシ。夫諸法實相萬法一如ニシテ。色心ノ諸法悉
ク融即ス。本來隔礙ノ染相ナシ。衆生妄想顚倒シテ。自
他生佛有情無情善惡苦樂ノ差相ヲ執見ス。今如來圓
融ノ妙法ヲ聞テ。方ニ貪瞋癡ノ一念ノ當體。即チ眞如
實相ノ妙理ニシテ。十界三千ノ諸法ヲ具足セルコト
ヲ了知ス。三千ト者。十界互具スレバ百界ナリ。百界
ニ各ノ十如ヲ具スレハ千如也。此千如各三種ノ世間
ヲ具スレハ三千世間也。三種ノ世間ト者。國土世間。衆
生世間。五陰世間也。カクノゴトキノ三千ノ萬法。本
來眞如一性ニシテ。一色一香ニモ餘ノ一切ノ萬法ヲ
備ヘ。一塵一心ニモ又一切ノ諸法ヲ具スルコト。譬ヘ
ハ帝釋ノ羅網ノ如シ。今ハ正ク行者ノ一念ヲ指テ觀
體トスルカ故ニ。一念三千ト名ルナリ。是ヲ即一心三
觀トモ名ク。空假中ノ三諦ヲ一心ニ觀スルカ故也。空
ト者。實相ノ理體ノ中ニハ。三千ノ差相亡泯シテ空寂
無相ナルヲ云也。假ト者。亡泯シテハアレトモ。而モ萬
法ノ假相歴歴ト存セルヲ云也。中ト者。實相ノ性體ハ
【十三ページ下段】
有相トモイハレズ。無相トモイハレズ。有無ニカタヲ
チヌ處ヲ云也。此三諦互具融即シテ。空即チ假中。中
即チ空假。假即空中ナルカ故ニ。三諦一體。非三非一
ノ不可思議ノ極理也。カクノ如ク三諦ヲ一心ニ即シ
テ觀スルカ故ニ。一心三觀ト名ク。此觀成就シテ。萬法
ノ性理ヲ悟リ顯スヲ成佛ト云也。一代五時八教ト云
モ。此ノ一念三千ノ法門ヲ出サルナリ。故ニ釋籤云。一
期縱横。不_レ出_二 一念三千世間即空假中_一云云。天台一家諸
宗超過ノ秀義ハ專ラ理具ノ三千ニアルナリ。其ノ源
法華ノ略開三千如是ノ文ヨリ出テ。他宗不知ノ極
談也。天台大師已後ノ諸宗。皆ナ理具ノ妙義ヲ信憑セ
リ。具ニ依憑集ニ記セルガ如シ。サテ此ノ宗師資相承
ノ次第ヲイハヽ。秀句云。明知。天台所釋法華之宗。釋
迦世尊所立之宗也。是諸如來第一之説。又於_二諸經中_一。
最在_二其上_一。大牟尼尊。豈有_二愛憎_一。是法道理。足_レ可_レ讚耳。
天親論師爲_二説無上_一。良有_レ以也。天台法華宗。勝_二於諸宗_一
者。據_二所依經_一故。不_二自讚毀他_一。庶有智君子。尋_レ經定_レ宗

【十四ページ上段】
也。《割書:已|上》是ハ法華經ノ中ニ法師ノ三説。藥王ノ十喩等ア
ルカ故也。法華ヲ尊シテ主トスルコトハ。釋尊ノ勅定
也。故ニ佛立宗トモ云也。法華傳記云。眞諦三藏云。西
方相傳説。法華大教流_二演五天竺_一。造_二優婆提舎_一。釋_二其文
義_一 五十餘家。佛涅槃後。五百年終。龍樹菩薩造_二法華論_一。
六百年初堅慧菩薩造_二釋論_一。竝未_レ來_二此土_一。不_レ測_二旨歸_一。九
百年中。北天竺丈夫國國師大波羅門憍尸迦子婆藪槃
豆。此云_二 天親_一。亦製_二法華論_一。以_二 六十四節法門_一。釋_二其大
義_一云云。故ニ天竺ニ於テ。法華宗ノ興盛セルコト廣大
無邊也。サレドモ國遠ク時隔テ。事迹シリカタク傳來
續キ難シ。正クハ震旦北齊ノ代ニ慧文禪師ト云人ア
リ。初メヨリ圓乗ヲ學シ。天眞獨悟シ。釋尊ヨリ第十
三代ノ龍樹菩薩所造ノ大智度論ヲ高覽シ玉ヘルニ。
第十三巻ニ至テ一心三智ノ文アリ。文師是ヲ見テ心
觀ヲ修シ。忽チニ觀行成就シテ。一心三智ヲ證得シ。初
住無生忍ノ位ニ入玉ヘリ。又中觀論四諦品ニ因縁所生
法。我説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ノ文アルヲ
【十四ページ下段】
見テ。諸法縁生。即空假中ノ義ヲ大悟シ玉フ。德行河
淮(ワイ)ニ獨歩シ。化道世ニ等倫ナシ。親リ心觀ヲ以テ南岳
慧思禪師ニ口授シ玉ヘリ。南岳大師是ヲ修メ六根淨
ヲエテ。亦以テ智者大師ニ授ケ玉ヘリ。天台智者是ヲ
得テ法華佛乗ヲ悟リ。五時八教ヲ立テ。十章十乗ヲ説
玉フ。三千事理即具ノ所談百家ニ超過シ。千古ニ秀逸
シテ。遂ニ天下明教ノ本トナリ玉ヘリ。其後章安大師。
智威大師。慧威大師。玄朗大師。妙藥大師。道邃和尚等。
次第相傳シ。震旦ノ的傳。今ノ世マデタエズ。故ニ天台
宗ハ正ク龍樹菩薩ヲ以テ高祖トシ。慧文禪師ヲ以テ
二祖トス。具ニ佛祖統記ニミエタリ。又直授南岳。直
授天台ノ相承アリ。學生式ニ傳文ヲヒケリ。サテ日本
傳來ノ義ヲイハヽ。人王五十代桓武天皇ノ御宇ニ。傳
教大師御入唐アリ。天台山國清寺ノ道邃和尚ニ値ヒ
奉リ。天台己證ノ一心三觀ヲ傳受シ。又圓頓戒律ヲ稟
承シ玉フ。シカノミナラズ順曉和尚ニ値テ。眞言上乗
ヲ習傳シ。修然師ニ隨テ達磨ノ禪法ヲ相傳シ玉ヘリ。
【十五ページ上段】
又摩訶止觀ノ中ニ念佛ノ法門アリ。故ニ本朝山門ハ
台。密。禪。律。念佛ヲ含藏セリ。又慈覺大師。智證大師
等御入唐アリ。倶ニ顯。密。禪ノ奥旨ヲ極メ玉ヘリ。ソ
レヨリコノカタ。代代相傳シテ今ニ至ルマテ此宗繁
榮ナリ。但タ台教一心三觀ノ超過セルノミニアラズ。
眞言密法ノ靈驗。又餘宗ニ秀タリ。サレハ慧亮破髓ノ
時。弟君即位シ玉フ。尊意加持ノ時。菅靈消散セリ。山
門佛法ノ應驗掲焉ナルコト。具ニ諸傳ニノセタリ。故
ニ先年豊臣大閤秀吉公。妙法院門跡ニ於テ八宗ヲ請
待シ。千僧供養ヲ執行シ玉ヒシ時。諸道ノ智人ヲ集メ
諸宗ノ勝劣ヲ格量アリシニ。諍ナク天台宗ヲ以テ第
一ノ上座ト定メ玉ヘリ。
   八 眞言宗
一佛二眞應二身ト云事アリ。今ノ佛ノ應身ヲ釋迦ト
名ケ。眞身ヲ毘盧遮那ト名ク。毘盧遮那ヲ大日ト云也。
眞身ヲ法身ト云也。釋迦應身ノ形ニテ説玉ヘル法門
ヲ顯教ト名ク。一代五時八教是也。大日法身ノ形ニテ
【十五ページ下段】
説玉へル法門ヲ密教ト名ク。眞言陀羅尼是也。此眞言
密教ハ大日如來。三世常住法界宮ニテ。地上斷無明菩
薩ノタメニ説玉ヘル高上ノ法門也。手ニ結フヲ印ト
云フ。口ニ唱ルヲ明呪ト云フ。明呪ハ即眞言也。意ニハ
本尊ノ種子尊形三摩耶ヲ念スルナリ。是ヲ三密ノ修
行ト名ク。凡夫下位ノ者ノヽ思慮口議ニ及ブコトニ
非ス。諸尊ノ行法。廣大無邊ニシテ。一端ニ記シカタ
シ。其簡要ハ阿字本不生ノ觀念ニアリ。眞言教ノ極意
ト云モ。甚深無相ノ本空也トシルベシ。諸流ノ口決一
轍シカタシ。其門ニ入テ年序ヲツミ修學セザレハシ
リガタキ事也。胎藏界。金剛界ヲ兩部ト云フ。理智ノ二
也。佛部。蓮華部。金剛部ヲ三部ト云フ。實部。羯磨部
ヲ加テ五部ト名ク。胎藏界ニ四重アリ。金剛界ニ九會
アリ。甚深微密ナルコト。エテ云ベカラズ。義釋云。眞
如言語故名眞言文。サレバ六波羅蜜經ノ意ハ。顯教ニ
テ得益セザル重罪ノ者モ。眞者醍醐ノ教力ニテ。滅罪
得道スト見ヘタリ。實ニ是レ即身成佛ノ大法也。此ノ

【十六ページ上段】
宗ノ師資傳來ノ義ヲイハヽ。大日如來所説ノ三部密
教ヲ。金剛薩埵護持シテ南天竺ノ鐵塔ノ中ニ在スヲ。
佛滅後八百年ニ龍猛菩薩始テ是ヲ開キ。金剛薩埵ニ
値奉リ。此密法ヲ受ケ傳ヘ。龍智菩薩ニ授ク。龍智菩
薩長壽ニシテ金剛智三藏。善無畏三藏。不空三藏ニ此
法ヲ授ク。唐朝第六ノ主玄宗皇帝ノ開元年中ニ。彼ノ
三人ノ三藏震旦ニ來リ。含光。覺超。慧果等ニ是ヲ授
ケ。大キニ眞言教ヲ弘メタリ。本朝ノ傳教大師ハ善無
畏三藏ノ弟子ノ順曉和尚ニ値テ眞言ヲ受ケ。弘法大
師ハ不空三藏ノ弟子ノ慧果和尚ニ値テ眞言ヲ傳ヘ。
慈覺大師ハ元政阿闍梨。義眞阿闍梨等ニ値テ此ノ密
教ヲ受ケ。智證大師ハ法全阿闍梨ニ値テ此祕法ヲ傳
ヘ。各ノ歸朝シテ廣ク密灌ヲ行ヒ玉ヘリ。然ルニ弘法
大師大日經。菩提心論等ニ依テ十住心ヲ立テ。一切ノ
教門ヲ攝ス。一ニハ異生羝羊心。四惡趣也。二ニハ愚童
持齋心。人乗也。三ニハ嬰童無畏心。天乗也。四ニハ唯
蘊無我心。聲聞乗也。五ニハ拔業因種心。縁覺乗也。六
【十六ページ下段】
ニハ他縁大乗心。法相宗也。七ニハ覺心不生心。三論
宗也。八ニハ一道無爲心。天台宗也。九ニハ極無自性
心。華嚴宗也。十ニハ祕密荘嚴心。眞言上乗也。東寺。高
野ニ是ヲ弘メ。普ク天下ニ流布ス。小野。廣澤ノ兩流。
ワカツテ化道無窮也。シカレトモ傳教大師。智證大師。
安然和尚等。此ノ十住心ノ次第ヲ破シ玉ヘリ。故ニ山
家ノ依憑集云。新來眞言家泯_二筆受相承_一云云。是ハ十住
心ノ次第ヲ以テ。唐朝筆受ノ相承ヲ亡泯セルコトヲ
破シ玉ヘリ。又山王院大日經旨歸云。本國幼童亂_二甘露
於毒乳_一云云。是則弘法大師實相甘露ノ法華ヲ以テ。華
嚴乳教ノ下ニヲケルガ故ニ。正ク甘露上味ヲ雜血毒
乳ニ混亂セルモノナリ。故ニ破シテ幼童トイヘリ。又
五大院ノ教時義ニ五失ヲ立テ。弘法ノ十住心ヲ破セ
リ。廣博ナルカ故ニ是ヲ略ス。所詮ハ眞言法華ノ勝劣
ノ義ヲシルベシ。此事異義マチ〳〵ニシテ定判シガ
タキ事也。傳教大師ハ顯密雖異大道無爽ト判シ玉ヘ
リ。機ニ隨テ得益ノ厚薄アルナリ。
【十七ページ上段】
   九 禪宗
禪法ト云ハ萬法ノ性體。一心ノ本源也。有佛無佛常恆
不改ノ理也。如來一代説教ハ月ヲサス指ノ如シ。皆中
下根ノタメニ設ケタル手段也。自證無相ノ理ハ一字
モトカズ。サレバ禪要ハ父母未生已前本來ノ面目ニ
シテ。人人具足ノ性理也。衆生無明妄想ニ依テ。諸法
ノ差別ヲ執見ス。是ニ依テ六道ノ苦果アリ。苦果ノ凡
夫アルカ故ニ。如來金色ノ形ヲ現シテ。一代聖教ヲ説
玉フ。輔-佛-行-化ノ菩薩アリ。滅後弘通ノ祖師アリ。穢
土アリ。淨土アリ。其ノ妄想モ。苦果モ。凡夫モ。佛モ。佛
法モ。世法モ。薩埵モ。祖師モ。穢土モ。淨土モ。見聞ニ
及ヒ。覺知ニウカフ處ノ諸法ハ一ツトシテ實體ナシ。
皆ナ空華ノ如ク。夢中ノ所見ノ如シ。今佛祖ノ正意ヲ
エテ。得失是非一時ニ放却シ。心頭ニ毫髪ノ惑智ナク。
空空寂寂トシテ空病ニヲチズ。靈靈妙妙タラバ。時節
到來シテ。必廣劫ノ無明ヲ一時ニ破蕩シ。迷悟未分ノ
本空ニ契當スヘシ。此宗ニ依經ナケレドモ。楞伽經ヲ
【十七ページ下段】
所依トス。初祖達磨ヨリ二祖ニ授與シ玉へルカ故也。
又金剛般若經ヲ所依トス。是ハ六祖ノ悟道ニヨルナ
リ。又本尊ナケレドモ釋尊ヲ本尊トス。二十八祖ノ第
一ナルカ故也。凡ソ諸大乗ノ極理無言説ノ處。即是禪
法也。文字言句ノ上ニハ非ズ。涅槃經ノ中ニ無上ノ正
法ヲ迦葉尊者ニ附屬シ玉ヘル文アリ。大梵天王問佛
決疑經ニ依ルニハ非ス。彼經ハ目録ニ入ラザルカ故
也。釋迦迦葉ヨリ次第相承シテ。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
ニ至テ震旦ノ梁朝ニ來リ。九年面壁シ。六門著撰ス。
其中ニ二種入アリ。理入。行入也。行入ニ四行アリ。報
怨行。隨縁行。無所求行。稱法行也。此法ヲ以テ二祖慧
可ニ傳附ス。ソレヨリ鑑智。道信。弘忍。慧能相傳ス。弘
忍ノ下ニ南北兩宗アリ。神秀ハ北宗ノ祖也。慧能ハ南
宗ノ祖也。南宗ニ五家七宗ノ支流分レタリ。五家ト者。
臨濟。雲門。潙仰。曹洞。法眼也。七宗ノ時ハ楊岐ト黄龍
トヲ加ルナリ。各各ノ立義。具ニ諸書ニノセタリ。震旦
ノ禪法。今猶ヲ斷絶セズ。本朝傳教大師。慈覺大師御入

【十八ページ上段】
唐ノ時。倶ニ禪宗ヲ相傳シ玉ヘリ。其後八十二代後鳥
羽院ノ御宇文治三年丁未歳。山門ノ葉上坊榮西再ビ
渡宋シ。虛菴ノ敞禪師ニ値テ禪要ヲ傳受シ。歸朝ノ後
專ラ禪宗ヲ興行セリ。ソレヨリ漸漸ニ宗派分レ 。五岳
諸刹興立シ。臨濟宗ノ弘通盛ンナリ。又越前州永平寺
ノ道元入宋シテ曹洞宗ヲ傳へ來リ。廣ク本朝ニ流行
ス。然ルニ禪法ノ極理。其語高超タリトイへトモ。天台
ノ一心三觀ヲイテズ。其ノ證據ヲイハヽ。達磨大師安
心法門云。心者是非_レ色故非_レ有。用而不_レ廢故非_レ無。用而
常空故非_レ有。空而常用故非_レ無《割書:已|上》又五大院判云。禪
法ハ圓教四門中空無相一邊也。云云。萬機ヲ通シテ攝ス
ルコトアタハズ。但タ最上利根ノ修行也。此ノ宗ニ千
萬ノ語録祖意アリトイヘドモ。言句ニ顯レ。心念ニ及
フ處ノ義ハ。一ツトシテ妄想ニ非ルコトナシ。故ニ大
慧禪師碧巖ヲヤケリ。但タ無業國師ノ莫妄想ノ一句
ヲ見へシ。
   十 淨土宗
【十八ページ下段】
凡ソ未代愚惡ノ根機ニ契ヘル法ハ。彌陀念佛ノ一門
ニシクハナシ。有智無智ヲヱラハズ。有罪無罪ヲトハ
ス。鍛冶番匠ノシワザノ内ニモ。商賣農作ノ憒閙ノ時
モ。但タ信心スラアレバ。口稱シテタスカル法也。過
去ノ昔シ世自在王佛ノ代ニ。彌陀如來未タ成佛シ玉
ハズ。法藏比丘ト申セシ時。五劫思惟シテ四十八願ヲ
立玉フ。是ヲ超世ノ悲願ト名ク。其中ノ第十八ノ生因
ノ願ニ乃至十念トイヘリ。此願力ヲ頼ンテ念佛スレ
ハ。罪惡ノ人モ淨土ニ往生スルナリ。至誠心。深心。同
向發願心ノ三心ヲ具スベシ。此三心ト云モ。但タ一ノ
信心ニ自ラ收ルナリ。佛ノ願智行ノ力ノ強大ナルコ
ト。凡夫何ソ知ンヤ。但仰テ信敬スベシ。五逆謗法ノ重
罪人スラ。猶回心スレバ往生ス。況ヤ平人ニ於テヲヤ。
但シ惡無過ノ見ヲ斥フベシ。釋尊末代ノ愚人ヲ鑑ミ。
諸經ノ中ニ時時節節ニ彌陀念佛ヲ説キ玉ヘリ。此ノ
娑婆世界ノ衆生。彌陀如來ニ宿縁深キガ故也。中ニモ
韋提希夫人ノ爲二十六觀經ヲ説玉フ。其中ニ九品往
【十九ページ上段】
生ノ義アリ。此經ヲ專ラ簡要トス。雙巻經。阿彌陀經
ヲ加テ。淨土ノ三部經トス。又天親菩薩ノ淨土論アリ。
此ノ三經一論ヲ淨土宗ノ所依トス。經教ノ勝劣ヲ論
セズ。但タ根機ニ契當スルヲ要トスル也。聲聞藏。菩薩
藏。漸教。頓教。性頓教。相頓教。四修。五念。一行三昧。
重重ノ義門アリ。聖道ノ諸宗ハ難行自力。淨土一宗ハ
易行他力也。他力ト者。譬ヘハ蒼蠅附_二驥尾_一渡_二千里_一。碧
蘿懸_二松頭_一延_二百尋_一ト云カ如シ。本來萬法無相ノ理ノ
中ニ於テ。未度ノ衆生ヲ救ンガタメニ。彌陀如來方便
ヲ以テ。假相ノ西方極樂ヲ結搆シ。愚謬ノ方機ヲ攝シ
テ。幻有ノ淨土ニ往生セシム。故ニ揚傑曰。大虛空中
之乎者也。將_レ錯就_レ錯西方極樂也。云云。衆生妄想ノ錯
アルカ故ニ。彌陀假相ノ錯アリ。眞空ノ中ニハ穢土モ
ナク淨土モナシ。衆生ノ錯ハ癡ヨリ起テ苦シ。諸佛ノ
錯ハ悲ヨリ起テタヘナリ。幻ノ藥ヲ以テ幻ノ病ヲ治
スルカ如シ。此ノ宗師資血脈ノ義ヲイハハ。佛滅後九
百年ニ天親菩薩淨土論ヲ作リ玉ヘリ。震旦ニ於テ後
【十九ページ下段】
魏ノ永平年中ニ。北天竺ノ菩提流支三藏彼論ヲ翻譯
セリ。即梁ノ武帝ノ天監年中也。是ヲ淨土宗ノ元祖ト
云ヘシ。次ニ鴈門ノ曇鸞法師。菩提流支ニ値テ十六觀
經ヲ受ケ。專ラ淨土門ヲ興行セリ。其後百年ヲヘテ。唐
ノ代ニ道綽禪師亦專ラ淨土ノ業ヲ修セリ。ソレヨリ
善導大師。懷感禪師。小康法師。相續シテ淨土宗ヲ立
タリ。中ニモ善導大師ヲ以テ念佛ノ本祖トス。三昧發
得ノ師ナルカ故也。日本叡山西塔黒谷ノ法然上人。彼
善導大師ノ五部九巻ヲ見テ。吾カ朝人王第八十代高倉
院ノ御宇承安四年甲午ノ歳。淨土宗ヲ創立セリ。其ノ
元意ハ選擇集ニ顯レタリ。明慧上人ノ義ト比量スル
ニ。菩提心有無ノ異義アリ。爰ニツクスヘキ事ニ非ス。
法然上人ノ弟子聖光。證空等。無量無邊也。今ノ世ニ
鎭西。西山ト云者是也。支派千萬。法義蘭菊タリ。然ル
ニ異朝ニ於テモ曇鸞ト道綽ト遙ニ時代ヲ隔テタリ。
日本ノ法然上人モ又渡宋セズ。統系ナキカ故ニ。元亨
釋書ノ中ニ寓宗トセリ。サレドモ此宗ノ意。但タ專念

【二十ページ上段】
彌陀ノ義ノミナルカ故ニ。口決ナシトイヘドモ宗旨
乏シカラズ。餘宗ノ心地トハ大キニ各別也。今ノ世ニ
五重相傳ト云事アリ。有人ノ云ク。上古ニナキコトナ
リト云云。ソノカミ異朝ニ於テ。諸宗ノ祖師念佛ヲ修
スルコト繁多也。歸元直指集ノ諸祖指歸淨土篇等ヲ
見ヘシ。シカレドモ正ク淨土宗ヲ立ル事ハ。道綽善導
ノ末流ノミナリ。我朝ニ於テモ。念佛門ヲ修スルコト
滋茂也。空也上人。慧心僧都等ノ如シ。シカレドモ正
ク淨土宗ヲ別立セルコトハ。法然上人已來也。既ニ是
レ寓宗トセルカ故ニ。今且ク最後ニ列ルナリ。又有人
淨土血脈論ヲ作テ。五十三佛已來ノ師資血脈ヲ記セ
リ。サレドモ上統法師ヨリ。道綽禪師ニ的傳セルコト
諸傳ニナシ。又夢受ヲ的傳トセルコト其例ナシ。夢受
ハ但タ信佛ノ吉瑞也。故ニ正血脈ト云カタシ。末代罪
惡ノ鈍機ノタメニハ。淨土門是最勝第一也。
已上十宗畢ヌ。
【二十一ページ上段】
追加

 一天台宗修行有_二 五派_一事。
 一法華有相。無相二種行事。
 一有相行中有_二但讀誦。義讀誦_一事。
 一慧心流。善導流念佛二種不同事。
 一日蓮宗是謗法惡人ナル事。
問。天台宗ノ人ハイカヤウノ修行ヲ專ラトスベシヤ。
答。餘宗ハ川流江河ノ如シ。各ノ一途ノ行法ヲ修スル
ナリ。先ツ三論。法相。華嚴。倶舎。成實ノ人ハ大小權實
不同ナレドモ。各ノ其宗ノ觀念ヲ修スルナリ。又律宗
ノ人ハ戒法ヲ受持ス。眞言宗ハ密法ヲ修ス。禪宗ハ坐
禪工夫ヲ業トス。淨土宗ハ念佛ヲ修行スルナリ。今ノ
天台宗ハ大海ノ如シ。諸ノ萬行ヲ摠スルナリ。サレハ
台。密。禪。律。念佛ノ五派ノ行アリ。何レナリトモ其機
ニ依テ修行スヘシ。夫レ佛法ヲ修行スルニハ。必先ツ
機法ノ分別ヲシルヘシ。イカニ高上ノ大法ニテモ。我

【二十一ページ下段】
身ノ機根ニカナハザル法ハ。當時ノ所用ニタチカタ
シ。故ニ諸流ノ法門ヲヨクキヽ。身ニアテヽ工夫シ
テ。我カ根機ニカナヘル法ヲ行スヘキナリ。先ツ台ト
云ハ法華ヲ修行スルコトナリ。是レ天台宗ノ正行ナ
リ。是ニ又二アリ。一ニハ無相安樂行。是レハ法華ノ妙
理一念三千三諦ヲ以テ六根ヲ觀スルナリ。常境無相。
常智無縁ノ觀法也。是ハ上根ノ行也。此ノ觀成就スレ
ハ即チ成佛也。二ニハ有相安樂行。是ハ禪定三昧ニイ
ラズ。一心ニ法華ヲ讀誦スルナリ。題目ヲ唱ルモ讀誦
ノ行ノ内也。是ニ又但ノ讀誦。義ノ讀誦トテ二ツアリ。
但ノ讀誦ト云ハ。文文句句アヤマラズ。廣狡猜獨平
上去入ヲタカヱズシテ讀誦スルヲ云也。義ノ讀誦ト
云ハ。文文句句ヲ三諦實相ト觀シテヨムナリ。此義ノ
讀誦成就スレハ。即普賢菩薩ヲ見奉リ。相似ノ六根清
淨ヲウルナリ。直ニ成佛スルニハ非ス。天台宗ノ人。法
華ヲ修行セント思ハヽ。有相無相ノ二安樂行ノ中ニ
何レナリトモ執行スヘシ。次ニ密ト者。傳教大師。慈覺

【二十二ページ上段】
大師等ノ傳來シ玉ヘル眞言三密ノ修行也。利根ノ人
ハ實ニ三密ノ觀行ヲ修スへシ。鈍根ノ人ハ三密具足
スルコトハナラズトモ。口ニ明呪ヲ唱レバ滅罪シテ。
淨土ニ生スルナリ。次ニ禪ト者。祖師禪アリ。如來禪ア
リ。祖師禪ヲハ傳教。慈覺等相傳シ玉ヘトモ。末代ニ至
リテハ宗門ニ讓ツテ。山門ニハ專ラトセズ。如來禪ヲ
ハ盛ンニ山門ニ是ヲ興ス。所謂慧心流ノ七箇ノ相承。
檀那流ノ玄旨。歸命壇是也。倶ニ上根ノ修行也。次ニ律
ト者。大乗圓頓戒律也。南都北京ノ小乗律宗トハ天地
雲泥各別也。源法華開顯ノ妙理ヲ本トシテ。梵網ノ十
重禁戒。四十八輕戒等ヲ兼ルナリ。止觀云。當_レ知中道
妙觀。戒之正體ナリ。上品清淨究竟持戒ナリ。文。此文是圓戒
ノ正意也。信心ノ俗士。三聚淨戒ヲ受テ。タトヒ一分ナ
リトモ持ツ者ハ。一分ノ優婆塞トテ勝利ヲウルナリ。
況ヤ半分。全分ノ行者ヲヤ。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夷ヲエラバズ。一同ニ三聚淨戒ヲ授ルナリ。イワユル
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衆生戒也。十重禁戒等ハ攝律儀
【二十二ページ下段】
戒ノ内也。信心アラン者ハ一分ナリトモ持ツベシ。次
ニ念佛ト者。慧心流ノ念佛也。根本ハ摩訶止觀ノ中ヨ
リ出タリ。又十疑論モ天台念佛ノ本疏也。高祖龍樹菩
薩。南岳大師。本ヨリ念佛ノ行者也。章安。妙樂等ノ唐
朝ノ諸大師。何レモ念佛ヲ修シ玉ヘリ。具ニ佛祖統紀
ノ往生高僧傳ニノセタリ。本朝傳教大師。慈覺大師等
ノ念佛修行繁多也。中ニモ慧心ノ先德。往生要集ヲ撰
シテ。天台念佛ヲ中興シ玉ヘリ。上根利智ノ大士スラ
猶念佛ヲ修シ玉フ。況ヤ下根ノ凡愚ヲヤ。是ニ付テ天
台宗ノ念佛ト。淨土宗ノ念佛ト二種ノ不同アリ。一ニ
ハ事理不同也。淨土門ノ念佛ハ事相ニ穢土淨土ヲワ
ケテ。穢土ヲ厭ヒ淨土ヲネカフナリ。サテ天台宗ノ
念佛ハ。穢土ヲ厭ヒ淨土ヲネカフトイヘドモ。元來法
界一心ト工夫シテ。淨土モ。彌陀モ。一切衆生モ。皆一心
實相也ト觀シテ。此觀念ヲ成就センガタメニ。而モ他
力ヲタノミ念佛スルナリ。鳥羽院ノ御宇。良忍上人ヨ
リ是ヲ融通念佛ト名ルナリ。淨土門ノ獨稱ノ念佛ヨ
【二十三ページ上段】
リモ。天台融通念佛ハ其功德廣大也ト云事。元亨釋書
ノ中ニアリ。二ニハ廣狭不同也。淨土門ノ善導ノ心ハ
稱名念佛ヲ正行トシテ。自餘ノ諸行ヲマジエザルナ
リ。是ハ下根ノタメニ且ク一途ヲ教ルナリ。サテ天台
慧心流ノ心ハ。念佛ノ外ニ廣ク萬行ヲ修スルコトヲ
妨ケズ。念佛ヲ正體トシテ。其上ニ法華眞言等ノ萬行
ヲ修スルコトヲ許スナリ。已上台。密。律。念佛ノ五
派ノ修行ヲ。何レナリトモ機ニ隨テ修スべキナリ。
問。日蓮宗モ法華ヲ修行ス。其義ノ邪正イカン。答。日
蓮法華弘通ノ功ハ。未タ誹法毀人ノ失ヲ補ズ。大謗法
邪見也。タトヒ法華ヲ千萬部ヨミ。一念三千ノ觀法ヲ
行ズトモ。誹謗大乗ノ罪アラン者ハ。何ソ阿鼻ヲ免ン
ヤ。法華譬喩品ノ則斷一切世間佛種其人命終入阿鼻
獄ノ文ヲ。天台大師釋シ玉フ時。方等。般若等ノ諸大
乗ヲ毀謗スル者モ。佛種ヲ斷ツヘシトミヘタリ。其外
諸經論ニ此義アリ。シカレハ日蓮宗ノ所立ハ。爾前無
得道。諸宗無得道ト立テ。他經他宗ヲ破ルカ故ニ。正
【二十三ページ下段】
ク謗法ノ罪人ニシテ。無間地獄ノ業族也。是則四十餘
年未顯眞實ノ文ヲ惡ク見テ。諸宗正法ノ人ヲ僻見ト
思フカ故也。又伊勢天照皇太神宮ヲ初トシテ。日本六
十餘州ノ諸社ヲ惡鬼邪神トソシリ。人ノ參詣ヲ妨ル
コト。古今例ナキ大逆也。諸宗ノ破立ハ謗法ニ非ス。但
タ其機ノ前ノ善巧也。日蓮宗ノミ眞實謗法ノ惡人也。
同坐スベカラズ。具ニ破邪顯正記ノ如シ。

十宗略記終

有_二 一英檀_一。覺心内發。新歸_二台門_一。奇哉宿植多善之人ナリ
矣。因令_三山僧書_二録諸宗之起盡_一焉。予不_レ能_二拒辭_一。以_二不
敏才_一將_レ彰_二筆墨_一時。覃_二救倒懸器齋會_一。群萠吊_二於亡
親_一。以_レ故不_レ獲_二寸陰_一。且又時氣炎旱屢患_二幻質_一。不意茲
書經_二歴三旬_一。猶未_二修飾_一。但俟_二後賢之刪補_一矣。所_二庶
幾_一者一切有情成_二 一覺果_一而已。
時承應元年龍集壬辰仲秋二蓂名字苾蒭眞迢誌

一 内典十宗秀句一巻

【八宗綱要下最終頁の次頁】
【枠外左上】
四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内典十宗秀句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内典十宗秀句

   俱舍宗秀句十首
迦濕彌羅之 ̄ノ定義正 ̄ク顯_二 ̄シ宗旨 ̄ヲ_一。
甄陀羅國 ̄ノ之深理密 ̄ニ通_二 ̄ス意致 ̄ヲ_一。
悟入尊者 ̄ノ之討量暗 ̄ニ合_二 ̄ヒ論主 ̄ノ之意 ̄ニ_一。
衆賢論師 ̄ノ之破折還 ̄テ得_二正理 ̄ノ之名 ̄ヲ_一。
三世實有 ̄ノ之峨峯峙_二法體恆爾之嵓 ̄ニ_一。
一我全無 ̄ノ之蒼天 ̄ハ拂_二 ̄フ自性實德 ̄ノ之雲 ̄ヲ_一。
二十二根 ̄ノ之園 ̄ニハ生_二 ̄シ有漏無漏 ̄ノ之群草 ̄ヲ_一。
七十五法 ̄ノ之林 ̄ニハ茂_二有爲無爲 ̄ノ之大樹 ̄ヲ_一。
六因五果 ̄ノ之江河 ̄ニハ示_二 ̄シ波揚魚游 ̄ノ之德 ̄ヲ_一。
四緣三性 ̄ノ之野澤 ̄ニハ顯_二 ̄ハス蟲鳴鳥歌 ̄ノ之能 ̄ヲ_一。
六位心所 ̄ノ之原 ̄ニハ萬草 ̄ノ之姿不_レ恆 ̄ナラ。
三無爲法 ̄ノ之山 ̄ニハ千松 ̄ノ之色無 ̄シ_レ改。
我空無漏 ̄ノ之智火 ̄ハ燒_二 ̄キ見修 ̄ノ之惑薪 ̄ヲ_一。
擇滅無爲 ̄ノ之理水 ̄ハ湛_二 ̄テ根識 ̄ノ之報田 ̄ヲ_一。

【下段】
三十七品 ̄ノ之樓閣 ̄ニハ方便見修 ̄ノ之位早 ̄ク進 ̄ミ。
四向四果 ̄ノ之階陛 ̄ニハ有學無學 ̄ノ之悟頓 ̄ニ窮 ̄ル。
十智二智 ̄ノ之光 ̄ハ破_二無明妄想 ̄ノ之暗 ̄ヲ_一。
四禪八定 ̄ノ之水 ̄ハ息_二 ̄ム散亂麤動之波 ̄ヲ_一。
三生六十 ̄ノ之勞盡_二 ̄メ雙輪 ̄ヲ_一而不_レ遺。
三祇百劫 ̄ノ之勤除_二 ̄テ雙習 ̄ヲ_一而無_レ 上。
   成實宗秀句十首
五聚立_レ章 ̄ヲ。訶梨顯_二 ̄シ巧妙 ̄ノ之智 ̄ヲ_一。
四諦開_レ門 ̄ヲ。跋摩流_二任運 ̄ノ之辯 ̄ヲ_一。
括_二嚢 ̄シテ【合符「括-嚢」】四含 ̄ヲ_一。盡_二 ̄シ因果甚深 ̄ノ之義_一。
淘_二汰【合符「淘-汰」】五部 ̄ヲ_一。窮_二 ̄ム性相幽微 ̄ノ之理 ̄ヲ_一。
九百年 ̄ノ中。扇_二 ̄テ淸風_一而祥祥 ̄タリ。
千餘歳 ̄ノ後。耀_二 ̄カシテ靈光 ̄ヲ_一而赫赫 ̄タリ。
二十七聖 ̄ノ之林 ̄ニハ榮_二 ̄カシ有學無學 ̄ノ之鬱葉 ̄ヲ_一。
三十七品 ̄ノ之聚 ̄ニハ開_二 ̄ク賢人聖人 ̄ノ之明妙華 ̄ヲ_一。
泯_二 ̄メ三諦 ̄ヲ_一歸_二 ̄ス一諦 ̄ニ_一。二空 ̄ノ之月朗_二 ̄ナリ于義天 ̄ニ_一。
遣_二 ̄テ諸有 ̄ヲ_一人_二 ̄ル一無 ̄ニ_一雙翳 ̄ノ之雲晴_二 ̄ル于理虛 ̄ニ_一。

【二頁上段】
三大法師 ̄ノ之入玄尋香 ̄ノ之風。涼_二于胸池 ̄ニ_一。
陳隋二代 ̄ノ之彰體如幻 ̄ノ之光 ̄リ。耀_二 ̄ク于心地 ̄ニ_一。
四塵成_二 四大 ̄ヲ_一也。源 ̄ト出_二雨衆 ̄ノ之盛談 ̄ニ_一。
四大生_二 ̄ス五根 ̄ヲ_一也。兼 ̄テ契_二 ̄フ畏曇 ̄ノ之格言 ̄ニ_一。
拂_二 ̄テ三心 ̄ノ之妄雲 ̄ヲ_一。顯_二 ̄シ一滅 ̄ノ之月 ̄ヲ_一。
卷_二 ̄テ十相 ̄ノ之翳霧 ̄ヲ_一。示_二 ̄ス一相 ̄ノ之虛 ̄ヲ_一。
五方便 ̄ノ之門。遣_二 ̄テ二心諸執 ̄ヲ_一而朗朗 ̄タリ。
四現忍 ̄ノ之路。觀_二 ̄シテ三世五陰 ̄ヲ_一而歷歴 ̄タリ。
盡無生 ̄ノ之果。拂_二 ̄ヒ人法執 ̄ノ之塵 ̄ヲ_一。
灰身滅 ̄ノ之證 ̄ハ。叩_二 ̄ク般涅槃 ̄ノ之牕 ̄ヲ_一。
律宗秀句十首
化制 ̄ノ二敎。判_二 ̄シ一位典籍 ̄ノ之綱領 ̄ヲ_一。
有空 ̄ノ三宗。 精(ミカク)_二兩藏戒體 ̄ノ之網目 ̄ヲ_一。
佛滅百年 ̄ノ之時。曇摩,宗旨。創 ̄メテ起_二 ̄リ中天_一。
一千餘歲 ̄ノ之末。法密戒心。新 ̄ニ傳_二 ̄フ東夏 ̄ニ_一。
姚秦 ̄ノ嘉運 ̄ニ。四分 ̄ノ大律具 ̄ニ譯 ̄シ。
元魏 ̄ノ聖暦 ̄ニ。二持 ̄ノ妙典新 ̄ニ講。
【二頁下段】
終南之峯。止作受隨 ̄ノ風濡 ̄ヒ。
山東 ̄ノ之鄉。戒律木叉 ̄ノ月明 ̄ナリ。
圓敎圓宗 ̄ノ之門 ̄ニハ立_二 ̄テ 三敎融即 ̄ノ之車 ̄ヲ_一。
唯識唯心 ̄ノ之池 ̄ニハ浮_二 ̄フ四位通修 ̄ノ之船 ̄ヲ_一。
三千八萬 ̄ノ之戒儀。牽_二 ̄キ常樂我淨 ̄ノ之德 ̄ヲ_一。
二百五十 ̄ノ之禁律。全_二 ̄フス法報應化 ̄ノ之體 ̄ヲ_一。
聳聳 ̄タル調伏 ̄ノ之德。橫_二 ̄テ戒瓶 ̄ヲ_一而不_レ破。
巍巍 ̄タル尸羅 ̄ノ之威。戴_二 ̄テ律冠 ̄ヲ_一而無_レ及 ̄コト。
一戒三智 ̄ノ之風 ̄ハ。拂_二 ̄ヒ於二障戯論 ̄ノ之境塵 ̄ヲ_一。
三學雙持 ̄ノ之華 ̄ハ開_二于雨誦潤益 ̄ノ之心池 ̄ニ_一。
藏識所薫 ̄ノ之種。直 ̄ニ尅_二 ̄ス 三身 ̄ノ之妙果 ̄ヲ_一。
心地能行 ̄ノ之德。親 ̄ク成_二 ̄ス四智 ̄ノ之極位 ̄ヲ_一。
五篇七聚 ̄ノ之目和_二大海 ̄ノ之一味 ̄ニ_一。
三聚十重 ̄ノ之足顯_二 ̄ハス高山 ̄ノ之三德 ̄ヲ_一。
淨土宗秀句十首
萬劫不退。是 ̄レ娑婆入聖 ̄ノ之漸敎。
一念無生。即 ̄チ淨土得位 ̄ノ之頓宗。
【三頁上段】
無諍念王 ̄ノ本願。初住無生 ̄ノ之始。
法藏比丘 ̄ノ大誓。十向圓滿 ̄ノ之終 ̄ナリ。
莊_二 ̄テ六八 ̄ノ之願船 ̄ヲ_一。度_二 ̄シ生死 ̄ノ之海 ̄ヲ_一。
構_二 ̄テ三字 ̄ノ之名車 ̄ヲ_一。越_二煩惱 ̄ノ之山_一 ̄ヲ。
十八圓滿 ̄ノ之妙土。乘_二 ̄シテ願力 ̄ニ_一即生 ̄シ。
十七莊嚴 ̄ノ之淨域。憑_二 ̄テ智德 ̄ニ_一直 ̄ニ至 ̄ル。
一心信樂 ̄ノ之床 ̄ノ上 ̄ニハ智光照觸 ̄シテ無_レ息 ̄コト。
十念成就 ̄ノ之牕前 ̄ニハ聖衆來迎 ̄シテ得_レ生 ̄スルコトヲ。
十三定行 ̄ノ之林 ̄ニハ衆德 ̄ノ寶樹森 ̄ク立 ̄リ。
三三散善 ̄ノ之園 ̄ニハ諸行 ̄ノ珍聚跰 ̄ナリ生 ̄タリ。
正雜二行 ̄ノ之峯 ̄ニハ榮_二 ̄カン諸善諸德 ̄ノ之卉木 ̄ヲ_一。
專雜兩修 ̄ノ之谷 ̄ニハ流_二 ̄ス紙一紙行 ̄ノ之波水 ̄ヲ_一。
浴_二 ̄シテハ八德 ̄ノ之池水 ̄ニ_一。獲_二無生法忍 ̄ノ之益 ̄ヲ_一。
戲_二 ̄テ七重 ̄ノ之林樹 ̄ニ_一。證_二 ̄ス住行向地 ̄ノ之位 ̄ヲ_一。
危厄麤劣 ̄ノ之身。捨_二 ̄テ之 ̄ヲ娑婆 ̄ノ之地 ̄ニ_一。
妙極虛無 ̄ノ之體。感_二 ̄ス之 ̄ヲ安養 ̄ノ之空 ̄ニ_一。
佛力擁護 ̄シテ。速 ̄ニ登_二 ̄リ菩提 ̄ノ之臺 ̄ニ_一。
【三頁下段】
覺德加祐 ̄シテ。直 ̄ニ入_二 ̄ル涅槃 ̄ノ之宮 ̄ニ_一。
法相宗秀句十首
瞭闍那堂 ̄ノ之靈光。遠 ̄ク照_二 ̄シ沙界 ̄ヲ_一。
那蘭陀寺 ̄ノ之芳風。久 ̄ク傳_二 ̄フ塵刹 ̄ニ_一。
源潔 ̄ク流遠 ̄シ。是 ̄レ阿瑜闍國 ̄ノ之餘潤。
根深 ̄ク枝茂 ̄シ。乃大慈恩寺 ̄ノ之遺葉 ̄ナリ。
百法 ̄ノ之園 ̄ニハ開_二 ̄キ森羅焉 ̄タル之華 ̄ヲ_一。
二諦 ̄ノ之畝 ̄ニハ結_二 ̄フ跰塡然 ̄タル之菓 ̄ヲ_一。
四重體性 ̄ノ之室 ̄ニハ安_二不即不離 ̄ノ之君 ̄ヲ_一。
五重唯識 ̄ノ之堂 ̄ニハ欽_二絕言絕想 ̄ノ之主 ̄ヲ_一。
十八圓滿 ̄ノ之相 ̄ハ。飾_二 ̄リ深密 ̄ノ之玲殿 ̄ヲ_一。
二十一德 ̄ノ之體 ̄ハ。啓_二 ̄ク佛地 ̄ノ之嘉會 ̄ヲ_一。
普爲乘 ̄ノ之馥 ̄ハ。廣 ̄ク薫_二 ̄シ有性無性 ̄ノ之中 ̄ニ_一。
應理宗 ̄ノ之匂 ̄ヒハ。大 ̄ニ散_二 ̄ス有為無為 ̄ノ之上 ̄ニ_一。
三性空有 ̄ノ之珠 ̄ノ中 ̄ニハ移_二 ̄シ性相事理 ̄ノ之姿 ̄ヲ_一。
四分心境 ̄ノ之鏡 ̄ノ上 ̄ニハ云浮_二 ̄フ隨緣轉變 ̄ノ之影 ̄ヲ_一。
唯識中道 ̄ノ之峯 ̄ニハ榮_二依他緣起 ̄ノ之林木 ̄ヲ

【四頁上段】
圓實大乘 ̄ノ之澤 ̄ニハ流_二 ̄ス廢詮一如 ̄ノ之波水 ̄ヲ_一。
經_二歷 ̄ヲテ三祇 ̄ノ之路 ̄ヲ_一。夢_二 ̄ミテ昏夜 ̄ニ_一而進_二 ̄ム萬行 ̄ヲ_一。
攝_二在 ̄シテ一念 ̄ノ之門 ̄ニ_一。向_二 ̄テ赫日 ̄ニ_一而見_二 ̄ル衆德 ̄ヲ_一。
四智心品 ̄ノ之大海 ̄ニハ揚_二 ̄ケ無竭 ̄ノ之洪浪 ̄ヲ_一。
三身萬德 ̄ノ之高山 ̄ニハ云扇_二 ̄ク靡窮 ̄ノ之清風 ̄ヲ_一 。
   三論宗秀句十首
二藏構大 ̄ナリ。攝_二 ̄ス釋迦尊八萬 ̄ノ之法財 ̄ヲ_一。
三輪巧麗 ̄シ。安_二 ̄ス善逝五千 ̄ノ之敎鈴 ̄ヲ_一。
攝嶺松上 ̄ニハ無方宏悲 ̄ノ之雲普 ̄ク覆 ̄ヒ。
金陵栢下 ̄ニハ靡窮大法 ̄ノ之雨廣 ̄ク灑 ̄ク。
內外四邪。是 ̄レ有相有得 ̄ノ之雲霧。
體用二正。乃無得無依 ̄ノ之晴天。
八不正觀 ̄ノ之峯 ̄ニハ無相無念 ̄ノ之風凉 ̄ク。
二諦中道 ̄ノ之原 ̄ニハ森然森羅 ̄ノ之月朗 ̄ナリ。
眞際無動。立_二 ̄テヽ諸法 ̄ヲ_一而宛然 ̄タリ。
假名豈 ̄ニ壞 ̄センヤ說_二 ̄テ實相 ̄ヲ_一而寂爾 ̄タリ。
一念成覺 ̄ノ之深宮 ̄ニハ三身果滿 ̄チ。
【四頁下段】
三祇積行 ̄ノ之長路 ̄ニハ六度因圓 ̄ナリ。
元來是佛 ̄ノ之床上 ̄ニハ六趣 ̄ノ衆生皆升 ̄リ。
本自寂滅 ̄ノ之牕內 ̄ニハ一切有情咸 ̄ク入 ̄ル。
四種 ̄ノ釋義照_二 ̄シ萬法妙宗 ̄ノ之靈玉 ̄ヲ_一。
三種 ̄ノ方言。見_二 ̄ス二諦玄旨 ̄ノ之神鏡 ̄ヲ_一。
非指 ̄ノ之指 ̄ハ。直 ̄ニ指_二 ̄シ晴空 ̄ノ之月 ̄ヲ_一。
非月 ̄ノ之月 ̄ハ自 ̄ヲ照_二 ̄ス普天 ̄ノ之下 ̄ヲ_一。
龍樹。提婆 ̄ノ之顯揚。如來 ̄ノ本意直 ̄ニ顯。
興皇。金陵 ̄ノ之宣通。論主妙旨斯 ̄ニ通 ̄ス。
   天台宗秀句十首
北齊巍巍 ̄トシテ創開南天大士 ̄ノ之廣戶 ̄ヲ。
南岳聳聳 ̄トシテ親顯_二 ̄ハス西土善逝 ̄ノ之正路 ̄ヲ_一。
台山 ̄ノ之嵐 ̄ハ。通_二 ̄シ芳譽 ̄ヲ於五印 ̄ノ之境 ̄ニ_一。
荆豁 ̄ノ之流。滿_二沾潤 ̄ヲ於四海 ̄ノ之間 ̄ニ_一。
莊_二 ̄テハ四敎五時 ̄ノ之園 ̄ヲ_一植_二 ̄ヘ生不生滅 ̄ノ之群草 ̄ヲ_一。
開_二 ̄テハ十如十妙 ̄ノ之庭 ̄ヲ_一。翫_二 ̄フ相即圓融 ̄ノ之瑞華 ̄ヲ_一。
三十七品助道 ̄ノ之谷 ̄ニハ見思 ̄ノ曠砂早 ̄ク流 ̄レ。
【五頁上段】
四十二重中道 ̄ノ之峯 ̄ニハ無明 ̄ノ盤石忽 ̄ニ碎 ̄ク。
實報華王 ̄ノ之境 ̄ハ。徧_二 ̄ク娑婆雜穢 ̄ノ之地 ̄ニ_一。
堪忍介爾 ̄ノ之心 ̄ハ。通_二 ̄ス常寂光土 ̄ノ之空 ̄ニ_一。
一心三觀 ̄ノ之寶池 ̄ニハ湛_二 ̄ヘ一諦三諦 ̄ノ之水 ̄ヲ_一。
百界千如 ̄ノ之瓊林 ̄ニハ榮_二 ̄カン三千性相 ̄ノ之樹 ̄ヲ_一。
十法成乘 ̄ノ之車 ̄ハ。導_二 ̄キ初隨喜 ̄ノ之者 ̄ヲ_一。
一重金剛 ̄ノ之船 ̄ハ。度_二 ̄ス最後品 ̄ノ之人 ̄ヲ_一。
性具妙如 ̄ノ之宮中 ̄ニハ森羅 ̄タル萬象本備 ̄レリ。
修德顯現 ̄ノ之殿內 ̄ニハ炳焉 ̄タル千門新 ̄ニ生 ̄ス。
不變常住 ̄ノ之路。物我本一 ̄ナリ。
緣起常住 ̄ノ之門 ̄ハ。構作恆 ̄ニ萬 ̄ナリ。
開示悟入。是 ̄レ住行向地 ̄ノ旨通 ̄ス。
止觀明静。乃空假中道 ̄ノ證速 ̄ナリ 。
   禪宗秀句十首
西天二十八 ̄ノ之師。源流俱 ̄ニ潔 ̄シ。
東夏第一代 ̄ノ之祖。宗緒獨 ̄リ麗 ̄シ。
直指人心。是 ̄レ祖師西來 ̄ノ之意。
【五頁下段】
見性成佛。乃正法眼藏之旨。
理致 ̄ノ珠中 ̄ニハ知_二 ̄リ緣生無性 ̄ノ之相 ̄ヲ_一。
機關鏡上 ̄ニハ見_二 ̄ル本來本自 ̄ノ之體 ̄ヲ_一。
本無煩惱之床 ̄ノ上 ̄ニハ不_レ見_二客塵 ̄ノ之事 ̄ヲ_一。
元是菩提 ̄ノ之牎 ̄ノ內 ̄ニハ無 ̄シ存_二 ̄スルコト始本 ̄ノ之相 ̄ヲ_一。
聳聳焉 ̄タル峨峯凉凉風颯颯 ̄タリ。
渺渺焉 ̄タル深谷潤潤水潺潺 ̄タリ。
荷澤洪州 ̄ノ之室 ̄ニハ翫_二 ̄ヒ任運本然 ̄ノ之月 ̄ヲ_一。
百丈南岳 ̄ノ之宅 ̄ニハ耀_二 ̄カス文自在遍照 ̄ノ之光 ̄ヲ_一。
金沙歷然 ̄トシテ津濱本無_二禽鳥 ̄ノ之跡_一。
吠空蒼然 ̄トシテ天漢不_レ見_二雲翳 ̄ノ之姿 ̄ヲ_一。
野原豁澤。榮_二 ̄カシ千林 ̄ノ之卉木 ̄ヲ_一。
江海泉池。鼓_二 ̄ス萬里 ̄ノ之澐瀾 ̄ヲ_一。
動禪禪動。居_二 ̄シ一味 ̄ノ之玄宗 ̄ニ_一。
語默默語。入_二 ̄ル不二 ̄ノ之幽旨 ̄ニ_一。
到處利_二 ̄シテ品物 ̄ヲ_一。泯_二 ̄シ品物 ̄ノ之心 ̄ヲ_一。
赴方作_二 ̄シテ学佛事 ̄ヲ_一。亡_二佛事 ̄ノ之想 ̄ヲ_一。

【六頁上段】
   華嚴宗秀句十首
五敎十宗 ̄ノ之華 ̄ハ。開_二 ̄キ于大小性相 ̄ノ之園 ̄ニ_一。
十玄六相 ̄ノ之月。懸_二 ̄ル于圓融勝義 ̄ノ之天 ̄ニ_一。
果性海 ̄ノ之上 ̄ニハ息_二迴旋往復 ̄ノ之浪 ̄ヲ_一。
因緣山 ̄ノ之中 ̄ニハ榮_二 ̄カシ根莖枝葉 ̄ノ之林 ̄ヲ_一。
日輪吐 ̄テ_レ光。多百千 ̄ノ高山先 ̄ツ蒙 ̄リ_レ照 ̄ヲ。
澐潤揚 ̄テ_レ音 ̄ヲ。幾億萬 ̄ノ大海復獨 ̄リ沐 ̄ス。
坐_二 ̄シテ道樹 ̄ニ_レ而昇_二 六天_一。別敎 ̄ノ之意即通 ̄シ。
遊_二 ̄テ法界 ̄ニ_一而在_二 一處 ̄ニ_一。普法 ̄ノ之旨是 ̄レ明 ̄ナリ。
海印三昧 ̄ノ之力。現_二 ̄シ萬像 ̄ヲ於一念 ̄ノ之上 ̄ニ_一。
如來性起 ̄ノ之德。示_二 ̄ス十門 ̄ヲ於一塵 ̄ノ之中 ̄ニ_一。
華嚴何 ̄ノ處 ̄ヲ全_二 ̄シテ己體 ̄ニ_一在 ̄リ_レ近 ̄ニ
法界何物指_二 ̄シテ纖塵 ̄ヲ_一不_レ遠 ̄カラ。
炳炳 ̄トシテ齊 ̄ク現 ̄ス。安_二 ̄シ明鏡 ̄ヲ於銀臺 ̄ニ_一。
重重互 ̄ニ影 ̄ル。懸_二 ̄ク寶珠 ̄ヲ於釋殿_一。
普光明殿。扇_二 ̄キ十首十門 ̄ノ之風 ̄ヲ_一。
自在天宮。耀_二 ̄ス一心一識 ̄ノ之光 ̄ヲ_一。
【六頁下段】
妙峯山頂 ̄ニハ念佛三昧 ̄ノ風凉 ̄ク。
海門國境 ̄ニハ大海禪那 ̄ノ月朗 ̄ナリ。
開_二 ̄テ慈氏 ̄ノ樓閣 ̄ヲ_一。見_二包徧普周 ̄ノ之財 ̄ヲ_一。
入_二 ̄テ普賢 ̄ノ毛孔 ̄ニ_一 送_二 ̄ル。 不可說劫 ̄ノ之春 ̄ヲ_一。
   眞言宗秀句十首
顯宗 ̄ハ是應化佛。多名句 ̄ノ之格言。
密藏 ̄ハ乃自性身。一含攝 ̄ノ之實義。
南天出現 ̄シテ専 ̄ラ任_二初地懸記 ̄ノ之力 ̄ニ_一。
東土 ̄ニ宣通。正 ̄ク由_二 ̄ル三位善巧 ̄ノ之功 ̄ニ_一。
拂_二 ̄フハ客塵 ̄ヲ_一者。顯乘 ̄ノ之德殊 ̄ニ勝 ̄タリ。
顯_二 ̄スハ德財 ̄ヲ_一者。秘敎 ̄ノ之功最大 ̄ナリ。
六大法性 ̄ノ之宮中 ̄ニハ自證 ̄ノ之樂是 ̄レ深 ̄シ。
四種曼荼 ̄ノ之臺上 ̄ニハ實德 ̄ノ之形寔 ̄ニ鮮 ̄ナリ。
金剛界 ̄ノ之都 ̄ニハ立_二 ̄テ九會常恆 ̄ノ之閣 ̄ヲ_一。
胎藏部 ̄ノ之國 ̄ニハ列_二 十三大院 ̄ノ之殿 ̄ヲ_一。
三妄雲散。華藏 ̄ノ晴天星象燦然 ̄タリ。
二障霧晴。密巌 ̄ノ金地樹林欝焉 ̄タリ。
【七頁上段】
三密瑜伽 ̄ノ之觀行。不 ̄シテ起座 ̄ヲ而大 ̄ニ悟 ̄リ。
五相成身 ̄ノ之覺相。不 ̄シテ運步 ̄ヲ而頓 ̄ニ證 ̄ス。
森羅 ̄タル萬象 ̄ノ之遮眼 ̄ニ也。皆本有 ̄ノ之吾財。
炳然 ̄タル千門 ̄ノ之浮心 ̄ニ也。悉 ̄ク元來 ̄ノ之己物 ̄ナリ。
自性無相 ̄ハ者。顯網覆 ̄テ而不能_レ知 ̄ルコト。
法身色相 ̄ハ者。眞言顯 ̄シテ而所_二 ̄ナリ洞達 ̄スル_一。
五智 ̄ノ瓶水。灑_二沙界 ̄ニ_一而無 ̄ク_レ盡 ̄ルコト。
四身 ̄ノ雲雨。經 ̄テ恆時 ̄ヲ而靡 ̄シ_レ息 ̄ムコト
 夫 ̄レ立敎開宗 ̄ハ者。古賢 ̄ノ之美芳。成義顯理 ̄ハ者。先哲
 之雅風也。震旦 ̄ノ傳法 ̄ハ弘_二 ̄ム十三宗 ̄ヲ_一。前 ̄ノ十宗 ̄ノ外 ̄ニ
 加_二 ̄フ涅槃宗。地論。攝論 ̄ヲ_一。後代漸 ̄ク廢 ̄シテ弘演不_レ備 ̄ヲ。日
 域傳法本有_二 八宗_一。禪法。淨土 ̄ハ。啻通_二 ̄ス意致 ̄ヲ_一。予宗遇_二
 華嚴 ̄ニ_一。 戒獲_二南律 ̄ヲ_一。陶_二鍊 ̄シテ跋摩 ̄ヲ_一。 莊_二飾 ̄シ四分 ̄ヲ_一。瑩_二
 治 ̄シテ淨敎 ̄ヲ_一。契_二合 ̄ス十願 ̄ニ_一。兼 ̄テ事_二 ̄トシテ異聞_一。遣_二除 ̄ス偏儻 ̄ヲ_一。
 上來總合 ̄シテ讚_二揚 ̄ス十宗 ̄ヲ_一。俱 ̄ニ結_二來結_二 ̄ヒ《割書:□【国構えに考】來結二|字恐衍》來綠 ̄ヲ_一。
 專 ̄ラ期_二 ̄ス證解 ̄ヲ_一。功業不_レ虛 ̄ラ。要成_二 ̄セン十身 ̄ヲ_一而已。
 于時正應六年歲次癸已五月十一日。寓_二善法寺僧菴_一
【七頁下段】
 綴_レ之。 華嚴宗沙門凝然《割書:報齢五|十有四》
內典十宗秀句一卷
天和二載壬戌五月日。於雒陽北野觀音寺書寫校正了

一 四宗要文纂補三巻

【右頁:初学題額集三巻の最終頁】
【上段】
陀羅尼體_一。 問。何故緣起法陀羅尼云。解云。一文中攝_二
無量義文_一。卽多。卽一重重無盡。如_二帝釋網珠_一故。緣起
法陀羅尼云。依_二深祕敎_一者。眞言是如實相。以_二如來不生
不滅心_一爲_レ體。 問。何故是眞言如實相云。 答。此眞
言相。非_二 一切諸佛所作_一。不_レ令_二陀作_一。亦不_二隨喜_一。何以故。
以_二是諸法法_一如是。若諸如來出現。若諸如來不出。諸法
法爾如是住。《割書:已上經|文。》故眞言是如實相。云云。大品經云。諸
法平等。非_二聲聞作_一。非_二辟支佛作_一。非_二諸菩薩作_一。非_二諸佛
作_一。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割書:已|上》此等顯密更一同也矣。宜
對_二賓士_一者。顯密有_レ 人非_レ法。若强云_二各別_一者。顯宗生滅
門分。而全非_二眞女摩訶衍_一。汝所解法身。劣_二顯敎主_一。亦
不_レ說_二平等之理_一。故難云_二此義不_一レ爾。我大日徧照。平等
之理上立_二差別_一。差別上說_二印眞言_一。印眞言顯宗不_レ說_レ之
何。 答。印契者顯敎所說之戒表德也。縱令依_二 三密加
持現_一。雖_レ放_二大日徧照之光_一。而無_二戒德_一者不可也。故祕
鍵云。于時弘仁九年春。天下大疫。爰帝皇自染_二黄金於
筆端_一。握_二紺紙於爪掌_一。奉_レ書_二-寫般若心經一卷_一。予 範(ノツトツテ)_二講
【下段】
談之撰_一。綴_二經旨之宗_一。未_レ吐_二結願詞_一。蘇生 族 彳(タヽツム)途。夜變
而日光赫奕。是非_二愚身戒德_一。金輪御信力所爲也。《割書:已上。|帝者嵯》
《割書:峨|帝。》眞言者。此亦顯敎同_レ之。涅槃經云。麤語軟語。皆歸_二
第一義_一。《割書:已|上》舌相言語。皆是眞言同_レ之。何云_二各別_一乎。但
細說相。家家皆有_二 一德_一。謂律二百五百戒相。八萬細行。
三千威儀《割書:餘宗|不爾》華嚴十佛等。《割書:餘宗|不爾。》梵網四十八經等。《割書:餘宗|不爾》
非華經五百大願等。《割書:餘宗|不爾。》大乘同性經四箇十地。《割書:餘經|不爾。》大
日經等。密號名字等。《割書:餘經|不爾。》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割書:餘宗|不爾。》此
等德德。皆宰_二自宗_一。雖_レ然餘不事之。《割書:已|上》常平等義畢。次
常差別義。次非同非別義。云云。

【初學說題額集三巻 終】


【上段】

孫武子曰。知_レ彼知_レ己。百戰不_レ殆。不_レ知_レ彼而知_レ己。一勝
一負。不_レ知_レ彼不_レ知_レ己。毎戰必敗。信哉是言也。吾法祖。
當_二末法之運_一。生_二東海之表_一。闡_二 三千一念之奥義_一。接_二 五五
百歳之絶傳_一。載_二大法旗_一。伐_二無畏鼓_一。駕_二不退輪_一。以趨_二大
敵_一。戰無_レ不_レ勝。攻無_レ不_レ取。遂濟_三衆生於_二水火_一者。雖_レ出_二
佛智之神通_一。抑亦。知_レ彼知_レ己之効也。自是爾後。傳教沙
門。世不_レ乏_二其人_一。然或。固_二守一乗之壘域_一。不_レ索_二 四宗之
情實_一。徒自誇張。欲_三以折_二服之_一。譬_二之明珠暗投_一。其物雖_レ
美。亦爰損_レ於_二 人之按劍相盻_一哉。是以欲_二援而反擠_一。欲_二
勝而取_一_レ敗者。間亦有_レ之。此不_レ知_レ 彼而戰_レ之。災不_レ可_レ不_レ
察也。故曰。無_二慮而易_一_レ敵者。必擒_二於人_一。由_レ此以進。氛祲
冥濛。是非混淆。群孽乗_レ間。兇燄又作。赫赫祖師之餘烈。
遂至_二於一敗不振_一。亦未_レ可_レ計也。延山朝公。有_レ懼_二於_一_レ此。
退修_二祖師之訓_一。反_二舊政_一。察_二敵情_一。撰_二著四宗要文_一。 以爲_二
知_レ彼之郷導_一。然後若_二挈_レ領而頓_一_レ衣。若_二擧_レ燭而照_一_レ暗。諸
教之權實。他宗之情僞。歴歴視_二掌上_一。於_レ是乎。勝可_二

【下段】
復爲也。惜其書。天明年内灰_二於鬱收_一。末學無_二徑之可_一_レ
迹。是以。英愚。不_二自揆_一捃_二摭故典_一。撰_二擇郡書_一。以纂補_二其
餘燼_一。極知僭妄。不_レ免_二譏誚_一。然後生。因_レ是而修行焉。則
知_レ己知_レ彼。建_二百戰百勝之顯烈_一者。將不_レ在_二於他_一也。
  文政七年甲申。五月。英園日英。書_二於平安城南妙
  蓮教寺_一。

【二ページ上段】
四宗要文上

 延山日朝上人撰     後學 英園纂補
 ◯淨土宗以_二 三經一論_一立宗。
觀無量壽經一巻。《割書:王宮 闍耆|崛山二會。》劉宋。《割書:西|域。》畺良耶舎譯。
無量壽經二巻。《割書:王舎城 闍耆|崛山一會。》曹魏。《割書:西|域。》康僧鎧翻譯。
阿彌陀經一巻。《割書:給孤獨園|一會之説。》姚秦。《割書:西|域。》羅什三藏譯。
往生淨土論一巻。天親菩薩造。大唐菩提流支譯。
 祖師
◯《割書:天|竺》菩提流支三藏。
◯《割書:支|那》曇鸞法師造。淨土論註二巻。《割書:諸經難行道。陸路歩行。|三經 易行道。水中乗船。》
△鸞者。佛滅後一千四百二十五年生。六十七歳没。始宗_二
三論_一。講_二 四論_一。後値_二菩提流支_一。受_二觀經_一。成_二 一家_一。
◯《割書:二|祖》道綽禪師。造_二安樂集二巻_一。《割書:諸宗諸經。聖道門。未有一人。淨|土三經。淨土門。可_二通入_一路。》
△綽者。佛滅後一千五百廿一年生。八十四歳没。始涅槃
宗。晩見_二鸞之碑文_一。而歸_二淨土_一也。《割書:以_レ居_二西河_一。|亦呼_二西河_一。》
◯《割書:三|祖》善導大師。造_二 五部疏九巻_一。《割書:諸經。雜行。千中無一。|彌陀。正行。百即百生。》五部

【二ページ下段】
疏者。《割書:法事贊。往生禮贊。觀念法門。|般舟贊。散善義 都九巻也。》
△導者。天台滅後十七年生。始行_二法華維摩_一。一時閉_レ眼
深_二藏經_一。乃得_二觀經_一。故專_二 十六觀_一。又見_二綽公_一。受_二雙觀經_一
恢_一張之_一。
懷感禪師。造_二群疑論_一。而判_二 一代聖教_一。
小康法師。
◯《割書:日本|開祖》法然上人。造_二選擇集二巻_一。《割書:難聖雜者。法華等捨閉閣抛|易淨正者。一念往生彌陀佛》
△法然名_二源空_一。生_二於作州稻岡_一。《割書:當_二末法八十二年。長|承二年丑四月七日_一。》十五
歳上_二叡峯_一。事_二黒谷叡空_一。閲_二 三大部_一。五繙_二藏經_一。四十三
歳。見_二惠心往生要集_一。而弃_二台宗_一。立_二淨土宗_一。居_二于吉水_一
張皇。一時蒙_二逆鱗於有_一_レ事。建永二年。《割書:改_二元|承元_一。》二月廿
八日。見_レ改_一名藤井元彦_一。所_レ流_二于讚岐_一。《割書:和漢三才圖會七十|一。(廿日)斬_二住蓮》
《割書:於江州馬淵_一。斬_二安樂於六條河原_一。已上。親|鸞亦所_レ改_二名於藤井善信_一。越後配流也。》年八十。建暦二年正月
廿五日終焉。弘通三十七年。曾爲_二關白藤相國兼實公_一。
著_二選擇集_一焉。而死後所_レ焚壞板于山門_一也。當_二死後十
五年_一。嘉祿二年丙戌。六月廿六日。命_二祇園犬神人_一。穿_二掘
大谷法然死骸_一。而流_二于鴨川_一矣。然法然傳記。曰_下徒弟

【三ページ上段】
聞_二山門之間議_一。法蓮覺阿等。窃祕_二骸於嵯峨廣隆寺_一。而
後火_二葬于西山粟生野_一。是事難_レ信。謂反_下山門狀。云_中滅後
之今。亦刎死骨_上故。又是 徒弟(ヱンジヤ)之證故。況傳記 從(モトヨリ)多_二杜
撰_一故也。凡法然。自生存元久元子年。至死後仁治元子
年。三十七年之間。追放之宣旨。都及_二 五般_一。《割書:録内卅六|擧之往見。》如
上之事。具在_二法然傳記。及王代一覽。東鑑等_一。須者往看。
元久元年。山門議_二念佛追却事_一。法然聞_レ之驚愕。即記_二
七箇誡文_一。以示_二門弟_一。且書_二誓盟於一紙_一。以上_二于山門_一。
切陳謝。而其文與_二選擇集_一。矛盾不_レ尠。中正論。《割書:九之四|十七。》繫
珠録。《割書:六之|卅九。》啓蒙。《割書:三之|廿六。》等破_レ之。往撿。 法然在_二讚州生
福寺_一。自彫_二勢至像_一。而記_二 一頌於像背_一曰。法然本地身。大
勢至菩薩。爲_レ度_二衆生_一故。顯_二置此道場_一。我毎日影響。擁_二
護歸依衆_一。必引_二導極樂_一。若我此願念。不_レ令_二成就_一者。永
不_レ取_二正覺_一。《割書:出傳記|七之巻。》
◯十住毘婆沙論。《割書:龍樹造。|羅什譯。》第五易行品云。汝言_四阿惟越致
地。是法甚難。久乃可_レ得。若有_三易行道。疾得_レ至_二阿惟越
致地_一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_二是大人志幹之説_一。汝若

【三ページ下段】
必欲_レ聞_二此方便_一。今當_レ説_レ之。佛法有_二無量門_一。如_二世間道
有_レ難有_レ易。陸道歩行別苦。水道乗船_レ則樂_一。菩薩道亦如_レ
是。或有_二勤行精進_一。或有_下以_二信方便_一。易行疾至_二阿惟越
致地_一者_上。文
◯往生淨土論註上初曰。謹案_二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_一云。
菩薩求_二阿毘跋致_一。有_二 二種道_一。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
難行道者。謂於_二 五濁之世_一。於_二無佛時_一。求_二阿毘跋致_一爲_レ
難。此難乃有_二多途_一。粗言_二 五三_一。以示_二義意_一。一者外道相。
《割書:修醤|反。》善亂_二菩薩法_一。二者聲聞自利。障_二大慈悲_一。三者無顧
惡人。破_二他勝德_一。四者顚倒善果。能壞_二梵行_一。五者唯是
自力無_二佗力持_一。如_レ斯等事。觸_レ目皆是。譬如_二陸路歩行
則苦_一。易行道者。言但以_二信佛同縁_一。願生_二淨土_一。乗_二佛願
力_一。便得_三往_二生彼清淨土_一。佛力住持。即入_二大乗正定之聚_一。
正定即是阿毘跋致。譬如_二水路乗_レ船則樂_一。此無量壽經
優婆提舎。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文。
△本論者。正明_下到_二阿毘跋致_一之菩薩之行。有_中難易二道_上
也。而曇鸞。約_二之五濁無佛世_一。成_レ解者何也。吁甚矣誤

【四ページ上段】
也。義忠救是_レ。亦丕不可也。
△蕭齊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舎譯。無量義經十功德
品云。其有_二衆生_一。不_レ得_レ聞者。當_レ知。是等爲_レ失_二大利_一。過_二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_一。終不_レ得_レ成_二無常菩提_一。所
以者何。不_レ知_二菩提大直道_一故。行_二於險徑_一多_二留難_一故。
《割書:文。》
△往生淨土論《割書:二|紙》曰。大乗善根界。等無_二譏嫌名_一。女人及
根缺。二乗種不_レ生。《割書:文。》曇鸞論註。雖_レ會_二論文_一。曲戻_二論
旨_一故。源空尚不_レ須_二其會_一。妙義一下。《割書:卅帋。》
◯選擇集上《割書:六》曰。此中難行道者。即是聖道門也。易行道
者。即是淨土門也。《割書:至。》淨土宗學者。先須_レ知_二此旨_一。設雖_下
先學_二聖道門_一 人_上。若於_二淨土門_一。有_二其志_一者。須_下棄_二聖道_一。歸_中
於淨土_上。《割書:文》。
◯妙樂大師。文句記九《割書:末四|十五》云。《割書:法|華》論主天親。豈應_二徒爾_一。
但恐譯者《割書:流|支》曲會_二私情_一。如_下攝論識分_二 八識_一。及婆沙一十
六字_上。《割書:玄奘|加之。》竝進退在_レ 人。何關_二聖旨_一。《割書:文。》
◯摩訶止觀五《割書:卅八|紙》天親。龍樹。内鑒冷然。外適_二時宜_一。各

【四ページ下段】
權所_レ據。而人師偏解。學者苟執。遂成_二矢石_一。各保_二 一邊_一
大乖_二聖道_一也。《割書:文》。
◯法華玄義六《割書:九十|七紙》曰。善弘_レ經也。用與適_レ時。口雖_レ説_レ
權。而内心不_レ違_二實法_一。《割書:文》
◯選擇集下《割書:終》曰。今不_レ圖蒙_レ仰。辭謝無_レ 地。仍今憖集_二念
佛要文_一。剰述_二念佛要義_一。唯顧_二命旨_一。不_レ顧_二不_レ敏_一。是則無
慙無愧之甚也。庶幾一經_二高覽_一之後。埋_二于壁底_一莫_レ遺_二
窓前_一。恐爲_レ不_レ令_三破法之人堕_二惡道_一。《割書:文。建久|九年造。》
△蓮祖守護國家論《割書:二|帋》曰。爲_レ破_二此惡義_一。亦有_二多書_一。所謂
淨土決疑抄。《割書:三巻。三井|僧正實胤》彈選擇。《割書:一巻。山門東塔|佛頂房隆親作》摧邪輪。《割書:三巻。及荘》
《割書:嚴記一巻。|栂尾明惠。》等也。造_二此書_一 人。皆碩德名。雖_レ彌_二 一天_一。恐未_レ
顯_二選擇集謗法根源_一故。還増_二惡法流布_一。譬如_下盛旱降_二小
雨_一。草木彌枯。討_レ兵先_二弱兵_一。強敵倍得_レ力_上。予歎_二此事間。
造_二 一巻書_一。顯_二選擇集謗法縁起_一。《割書:文。》今曰。先哲之破文。
曼乎叵_レ裁。但摧邪輪中。銘_二于法然_一。以_二 十六異名_一。曰。大
賊。畜生。狂亂。惡魔。斷慧命。再極無者。外道。餓鬼。大惡
知識。無智愚童。法中死人。佛敵。新義。末代大患。法滅張

【五ページ上段】
本。獅子心中蟲。又曰。無性闡提之上首。
◯選擇集上《割書:八|紙》曰。善導和尚。立_二正雜二行_一。捨_二雑行_一歸_二
正行_一文。第一讀誦雑行者。除_二 上觀經等往生淨土經_一已
下。於_二大小顯密諸經_一。受持讀誦。悉名_二讀誦雜行_一。第二觀
察雜行者。除_二 上極樂依正_一已下。大小顯密。事理觀行。悉
名_二觀察雜行_一。第三禮拝雜行者。除_二 上禮拝彌陀_一已下。於_二
一切諸餘佛菩薩等。及諸世天等_一。禮拝恭敬。悉名_二禮拝
雜行_一。第四稱名雜行者。除_二 上稱彌陀_一已外。稱_二自餘一切
佛菩薩諸天等名_一。悉名_二稱名雜行_一。第五讚歎供養雜行
者。除_二 上彌陀佛_一已外。於_二 一切諸餘佛菩薩諸天_一。讚歎供
養。悉名_二讚歎供養雜行_一。此外亦有_二布施持戒等無量行_一。
皆可_レ攝_二盡雜行之言_一。私言。見_二此文_一彌須_二捨雜修_一レ專。豈
捨_二百即百生專修正行_一。堅執_二千中無一雜修雜行_一乎。行
者能思量之。《割書:已上|略引。》是捨證。
△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乗法。無二亦無三。
△傳教大師。守護圀界章《割書:中下|廿四》曰。言_二無二無三_一者。遮_二權
教_一之神劒。示_二實教_一之南車。《割書:文》

【五ページ下段】
◯選擇集下《割書:廿三》曰。故知。諸行非_レ機失_レ時。念佛往生。當_レ
機得_レ時。感應豈唐捐哉。當_レ知。隨佗之前。《割書:觀經説_二於諸行|往生_一。是隨他意。》蹔
雖_レ開_二定散門_一。隨自之後。《割書:念佛往生。|是隨自意。》還閉_二定散門_一。一開已
後。永不_レ閉者。唯是念佛一門。彌陀之本願。釋尊付囑。意
在_レ此矣。《割書:已|上》是閉證。
△法然大原談義云。縱雖_二 上智_一。而可_レ憑_二他力_一。況下智乎。
十方佛土中。唯有_二往生法_一。無_レ 二亦無_レ 三。除_二佛隨縁説_一。
乞願異學異見之輩。別解別行人。早改_二邪雜之執_一。可_レ入_二
專修之門_一。《割書:已|上》
◯選擇集下《割書:廿三》曰。夫速欲_レ出_二生死_一。二種勝法中。且閣_二
聖道門_一。選入_二淨土門_一。欲_レ入_二淨土門_一。正雜二行中。且抛_二
諸雜行_一。選應_レ歸_二正行_一。《割書:文》
△良忠《割書:法然法孫。鎌|倉光明寺主。》撰擇傳弘。及眞迢禁斷義。依_二 二箇且
字_一。述_下捨閉等爲_二欣求淨土機_一。而_二不謗法_一之曲會_上也。因_レ焉。
日題。《割書:中正九十|一已下。》日達《割書:繫珠録|七初等》力評_レ之。《割書:云云》今曰。且字書未
定之辭。又借曰辭。師曰。安_二 二箇且字_一者。欲_下將_三護誘_二導
於天下之人_一。普入_中於淨土門_上之姧謀而已。我蓮祖。乃能

【六ページ上段】
明_二察空之肺肝_一也。故有_二開目抄《割書:下。五十一如_下誑_二狂于_一令_レ|棄_中財寶_上。云云。此文沈思。》之
指揮_一也。
◯選擇集上《割書:初》曰。道綽禪師。立_二聖道淨土二門_一。而捨_二聖
道_一。正歸_二淨土_一文。《割書:至》私《割書:法|然》云。初聖道門者。就_レ之有_レ 二。一
者大乗。二者小乗。就_二大乗中_一。雖_レ有_二顯密權實等不同_一。今
此安樂集意。唯存_二顯大及以權大_一。故當_二歴劫迂廻之行_一。
準_レ之思_レ之。應_レ存_二密大及實大_一。然則今眞言。佛心。天台。
華嚴。三論。法相。地論。攝論。此等八家之意。正在_レ此也。《割書:文。》
同《割書:五》曰。凡此集中。立_二聖道淨土二門_一。意爲_レ令_下捨_二聖道_一
入_中淨土_上也。《割書:文。》
△守護圀家論《割書:廿八引_二|選擇_一》云。道綽安樂集意。於_二法華已前大
小乗經_一。雖_レ立_二聖道淨土二門_一。《割書:法|然》我私以_二法華眞言等實
大密大_一。同_二 四十餘年權大乗_一。稱_二聖道門_一。準之思之四字
是也。依_二此意_一故。引_二曇鸞難易二道_一時。亦私以_二法華眞
言_一。入_二難行道内_一。總選擇集。亙_二 十六段_一。爲_二無量謗法_一根
源。偏起_二乎此四字_一。悞哉。畏哉。《割書:文。》《割書:師曰。吾祖折_二諸宗_一也。|必各有_二次第_一也。且如_二》
《割書:土宗破_一。初不_レ破_二其祖_一。唯破_二末流_一。如_二 一代大意抄_一。是也。中不_レ破_二漢|土三師_一。唯破_二法然_一。如_二國家論_一是也。曉乃悉破_レ之。淨圓抄。安圀》
【六ページ下段】
《割書:論等如也。|冀思焉。》
◯選擇集下《割書:十四。》許_二諸行往生_一文云。《割書:觀經。|三福》經云。一者孝_二
養父母_一。奉_二事師長_一。慈心不_レ殺。修_二 十善業_一。二者受_二持三
歸_一。具_二足衆戒_一。不_レ犯_二威儀_一。三者發_二菩提心_一。深信_二因果_一。讀_二
誦大乗_一。勸_二進行者_一。《割書:開_二此三編_一。|爲_二 九品業_一。》乃至貞元入藏録中。始自_二
大般若經六百巻_一終_二法常住經_一。顯密大乗經。總六百三
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巻。皆須_レ攝_二讀誦大乗之一句_一。
問云。爾前經中。何攝_二法華_一乎。答云。今所_レ言攝者。非_レ
論_二權實偏圓等義_一。讀誦大乗之言。普通_二前後大乗諸經_一。
前者觀經已前諸大乗經是也。後者王宮已後諸大乗經
是也。唯云_二大乗_一。無_レ選_二權實_一。然則正當_二華嚴方等般若
法華涅槃等諸大乗經_一也。《割書:文》
◯同上《割書:四|帋》曰。往生淨土門者。就之有_レ 二。一者正明_二往生
淨土_一之經。《割書:考【考を四角枠で囲む】 經集|作教》二者傍明_二往生淨土_一之教。初正明往生
淨土之教者。謂三經一論是也。或指_二此三經_一。號_二淨土三
部經_一也。《割書:至。》是往生正依經也。次傍明往生淨土之教者。
華嚴。法華。隨求。尊勝等。明_二諸往生淨土_一之經是也。又
【七ページ上段】
起信論。實性論。十住毘婆沙論。攝大乗論等。明_二諸往生
淨土_一之諸論是也。《割書:文。》
◯觀念法門《割書:八|帋》云。無量壽經。十六觀經。四紙阿彌陀經。
般舟三昧經。十往生經。淨土三昧經。謹依_二釋迦佛教。六
部往生經等_一。《割書:文。》
◯選擇集上《割書:四十|四帋》曰。念佛行者。必可_レ具_二足三心_一《割書:文。》觀無
量壽經疏云。《割書:五十|六帋。》言_下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廻_上者。即
喩_下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説_二見解_一。迭相惑亂。及自造罪
退失_上也。《割書:已上|疏文。》私《割書:法|然。》云。《割書:五十|九帋。》此中言_二 一切別解別行異
學異見等_一者。指_二聖道門解行學見_一也。《割書:文。》
△摧邪輪下《割書:廿六|帋。》曰。道綽雖_レ立_二聖道淨土二門_一。未_レ言_二別
解別行_一。善導雖_レ言_二別解別行_一。加_二破壞動亂邪雜惡見之
言_一別_レ之。以_二正解正行人_一。不_レ爲_二能障_一明焉。然汝就_二道綽
二門_一。加_二解行學見之言_一。出_二善導別解別行人_一。而刪_二邪
惡字_一。善導釋中。以_下喩_二群賊_一邪見人_上。云_レ指_二聖道門解行
學見_一者。豈非_レ言_下除_二彌陀佛往生經_一。以外以_二 一切顯密三
寶_一爲_中群賊_上乎。《割書:至。》凡大邪見之重過。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七ページ下段】
也。汝非_二唯不_一レ足_レ爲_二念佛者導師_一。剰爲_二念佛者惡知識_一。
《割書:文。》
◯安樂集下《割書:廿三|帋》彌陀釋迦二佛比校者。云此佛釋迦
如來。八十年住世。暫現即去。去而不_レ返_レ此。於_二忉利諸
天_一。不_レ至_二 一日_一。《割書:文。》
△法華經曰。我常在_二此娑婆世界_一。説法教化。亦於_二餘處
百千萬億。那由陀阿僧祇國_一。導_二利衆生_一等。《割書:文》
△涅槃經《割書:四諦品會|疏七之十九》云。若有_下能知_三如來常在無_レ有_二變異_一。或
聞_二常住二字音聲_一。若一經_レ耳_上。即生_二 天上_一。後解脱時。乃能
證_三如來常。無_レ有_二變易_一。《割書:文。》
◯妙玄義三《割書:廿三|帋》曰。此即開_レ權顯_レ實。諸麤皆妙絶待妙也。
若如_二 上説_一。法華總_二括衆經_一。而事極_二于此_一。佛出世之本意。
諸教法之指歸。人不_レ見_二此理_一。謂是因縁事相。輕慢不_レ止。
舌爛_二口中_一。《割書:文。》
◯妙樂釋籤三《割書:五十|二》如_二彭城寺嵩法師_一云。佛智流動至_二無
常_一。時舌爛_二口中_一。猶不_レ易_レ志。又如_二大經第五《割書:四相|品》云_一。我
今爲_二諸聲聞諸弟子等_一。説_二毘伽羅論_一。所謂如來常存不_レ
 

【八ページ上段】
變若有_三説言_二如來無常_一。云何是人舌不_二堕落_一。《割書:已上|經文》舌爛
不_レ止。猶爲_二華報_一。謗法之罪苦。流_二長劫_一。《割書:文。》
△安然菩提心義四《割書:十》云。東大寺壽靈法師。執_二佛受_一レ苦。
身爛命終。《割書:文。》
◯安樂集上《割書:四十|四》云。其聖道一種。今時難_レ證。一由_下去_二大
聖_一遙遠_上。二由_二理深解微_一。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
中億億衆生。起_レ行修_レ道。未_レ有_二 一人得者_一。當今末法。現
是五濁惡世。唯有_二淨土一門_一。可_二入_一路。《割書:文。》
△道綽之僞妄之甚。其不_レ可_レ許者。今採_二録之_一。翼撿考。理
深解微。謗罪極重。蓮祖數愍諭。録内廿九《割書:十六|七。》十八。
《割書:卅|六》十一。《割書:卅三|卅七。》二。《割書:卅。》往拝。△次大集經文者。
△蓮祖初心成佛抄《割書:内|廿二》曰。彼經總無_二此文_一。又非_レ可_レ有。
佛在世之御言。不_レ可_レ説_二當今末法五濁惡世_一。道理顯然
也《割書:云云。》《割書:以_二末法當今句_一。囑_二經文_一者。推懸破也。|國家論。直云_二道綽語_一者。正風體也。》
△夢窻谷響集《割書:五十|四》云。月藏經無_二此文_一。此文大不審也。
縱雖_二先德語_一難_二信用_一。《割書:文。》
△撰擇傳弘。《割書:十四|帋》云。此取_二意後五百年。於我法中。鬪諍言

【八ページ下段】
諍。白法隱没文_一。《割書:云云。》《割書:忠也。土宗巨擘也。悞|且欺之深。至_レ此何也。》此曲義。爲_二 中正
論。繫珠録_一所_レ拉畢。彼輩終失_二計之姧地_一也。然鸞徒義教。
千五百條彈憚改五。《割書:卅|六。》蹶然轉_レ計云。月字寫誤。應_レ作_二日
字_一。我末法下。至_二得者句_一。大集日藏取意文。當今末法下。是
集主自釋。集主在世。當_二末法始_一故。云_二當今末法惡世_一。念
佛特爲_二末法下機_一故。勸言_二唯有淨土一門_一。邪黨何誣_レ之。
云_レ僞造經_一耶。《割書:文。》所_レ云日藏者。彼經第六。《割書:廿帋右|護持品》云。何
者名爲_二末法世時_一。謂讀誦人無。不_レ依_二於波羅提木叉道
中行_一。若不_二坐禪_一。則不_レ能_レ得_二於三摩提_一。乃至不_レ得_二第四
之果_一。乃至不_レ得_二寂滅三昧_一。是則名爲_二末法世時_一。《割書:文。》
△日曉妙義論五。《割書:卅|五。》云。綽違_二越經旨_一。月藏經説_二後五
百歳白法隱没_一者。此約_二大量_一。明_三末法無_二行證_一。非_レ謂_三假
使起_レ行修_レ道。未_レ有_二 一人得者_一也。綽引_二此文_一。云_二我末法
時中。億億衆生生得者_一者。豈非_レ違_二經旨_一耶。《割書:至》綽語
亦違_二日藏經説_一。經明_下末法時中。無_二得_レ果者_一。亦無_中讀誦
人_上者。此亦約_二大量_一。而明_レ無_二行證_一。非_レ謂_レ不_レ有_二 一人修道
得證者_一也。綽未有一人得者之語。豈非_三爾亦違_二越其經
【九ページ上段】
意_一耶。《割書:文。》
△日幹續種論五。《割書:五十|八帋》云。指_二當今末法之語_一。云_二集主道
綽之語_一。若然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之語。亦應_三唯出_二
西河胸臆_一。豈可_レ諍乎。《割書:文。》
△繫珠録二《割書:卅一|帋》曰。安樂集下《割書:十七|帋》云。如_二隨願往生經_一。
云。十方佛國。皆悉嚴淨。隨願竝得_二往生_一。雖_レ然悉不_レ如_二
西方無量壽國_一。《割書:已|上。》痛哉。不_レ惶_二敬福經云。一字重點堕迷
惑道之嚴誡_一。恣添_二加雖然等十一字_一。言語道斷僻人。豈
佛子作業乎。《割書:文。》因言。和漢両朝。土宗之先人。爲_二彌陀
偏讚_一。僞_二造經論_一不_レ尠。日達發_二 三百心_一沮_レ之。須_レ見_二珠
録_一。《割書:自初|至十。》
△悲華經三《割書:授記|品》曰。唯除_下 五逆。誹_二謗聖人_一。破_中壞正法_上。
△觀經《割書:考【考を四角枠で囲む】觀經恐|大經歟》第十八之願云。説我得_レ佛。十方衆生。至
心信樂。欲_レ生_二我國_一。乃至十念。若不_レ生者。不_レ取_二正覺唯
除_二 五逆誹謗正法_一。《割書:文。》
△立正安國論云。或捨或閉。或閣或抛。以_二此四字_一。多迷_二
一切_一。剰以_二 三國之聖僧。十方之佛弟子等_一。皆號_二群賊_一。併
【九ページ下段】
令_二罵詈_一。近背_二所依淨土三部經。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誓
文_一。遠迷_二 一代五時之肝心。法華經第二。若人不信毀謗
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誡文_一者也。《割書:至。》悲哉。數十
年之間。百千萬之人。被_レ蕩_二魔縁_一。多迷_二佛教_一。好_レ傍忘_レ正。
善神不_レ成_レ怒哉。捨_レ圓好_レ偏。惡鬼不_レ得_レ便哉。不_レ如_下修_二彼
萬祈_一。禁_中此一凶_上。《割書:文。》
△諸佛權實二願。法華方便品云。諸佛本誓願。我所行
佛道。普欲_レ令_三衆生亦同得_二此道_一。壽量品云。毎自作_二是
念_一。以_レ何令_三衆生。得_中入_二無上道_一。速成_中就佛身_上。明知。諸
佛本願者。在_レ令_三衆生得_二佛道_一。是總諸佛之實願也。如_二彌
陀六八之願。藥師二六之願_一。是則逗機益物之別願也。權
願也。何謂_レ之爲_二彌陀之本願_一乎。如_二 四十餘年_一。則説_二未
顯眞實之別願_一。逗_二性欲不同之衆生_一。而大乗醇熟之時至。
正説_二法華_一。言_二今正是其時決定説大乗_一。■_二願満_一。言_下如_二
我昔所願_一。今者已満足。化_二 一切衆生_一。皆令_レ入_中佛道_上。顯_レ
實説_二唯以一大事因縁故出現於世_一。夫釋迦既顯_二實願_一
已。諸佛亦然。故言_二 十六王子常樂説是妙法華經_一。《割書:云云。》
 

【十ページ上段】
於_レ是乎。破_二廢四十八願等之近因權果_一。文理如然。
△釋迦彌陀本願優劣。謹案_二悲華經_一。《割書:此涼天竺法|師曇■讖譯。》曰。過
去有_レ國。名_二刪提嵐_一。劫名_二善持_一。輪王曰_二無諍念_一。大臣曰_二
寶海梵士_一。梵士有_レ子。名_二寶藏_一。寶藏出家成道。號_二寶藏如
來_一。寶海梵士。勸_二無諍念王_一。使_レ發_二菩提心_一。尋復教_二化輪
王千子。及諸小王九億衆生_一。擧悉發心。時無諍念王發
願言。我不_下於_二 五濁穢土_一。發_中菩提心_上。唯願取_二淨土_一。一千太
子。亦復如_レ是。寶藏佛。隨_二其所_レ好_一。各各記莂焉。於_二最後_一。
寶海梵士發願言。王及千子。已願取_二淨土_一。而殯_二棄五濁
惡世。誹謗正法。五逆衆生_一。斯諸惡人。從_二 十方諸佛淨土_一
所_二放捨_一而沈_二淪三有_一。永不_二解脱_一。故我今發願。如_レ是衆
生。我能教化。令_レ住_二 三乗_一。因發_二 五百大願_一。誓_二惡世利物_一。
不_三敢説_二往生願_一。其時無諍念王■。西方彌陀是也。時寶
海梵士者即釋迦是也。《割書:已上。經|文取意》二佛本願之優劣如_レ是。況
釋迦者師也。彌陀弟子也。《割書:云云。》
△玄義七《割書:十|三》云。或言。昔爲_二寶海梵士_一。刪提嵐國寶藏佛
所。行_二大精進_一。十方佛送_レ華供養。既爲_二寶藏佛父_一。又是彌

【十ページ下段】
陀之師。稱_二其功德_一。不可思議也。《割書:文》
△念佛往生別時意趣。攝大乗釋論。《割書:本論三巻。無著蔵。釋|論十五巻。作者天親。》
《割書:梁眞|諦譯。》第六云。論云。別時意釋曰。若有_二衆生_一。由_二懶堕
障_一。不_三樂勤_二修行_一。如來以_二方便_一説。由_二此道理_一。於_二如來
正法中_一。能勤修_二行方便説_一者。論云。如_二有説_一。若人誦_二持
多寶佛名_一。決定於_二無上菩提_一。不_二更退堕_一釋曰。是懶堕善
根。以_レ誦_二持多寶佛名_一。爲_レ進_二 上品功德_一。佛意爲_下顯_二 上品
功德於淺行中_一。欲_レ令_下於_二懶堕_一勤_中修道_上。不_下由_三唯誦_二佛名_一。
即不_二退堕_一。決定得_中無上菩提_上。譬如_下由_二 一金錢_一。營覓得_二
千金錢_一。非_二 一日得_レ千_一。由_二別時_一得_レ千_上。如來意亦爾。此一
金錢。爲_二千金錢因_一。誦_二持佛名_一亦爾。爲_下不_レ退_二堕菩提_一爲_上レ
因。論曰。復次有説言。由_三唯發_二願於安樂佛土_一。得_二往_レ彼
受_一レ生。釋曰。如_レ前應_レ如。是名_二別時意_一。《割書:文。》大乗荘嚴經論。
《割書:作者同上。大|唐密多羅譯。》六曰。別時意者。如_二佛説_一。若人願_レ見_二阿彌陀
佛_一。一切皆得_二往生_一。此由_二別時_一。得_レ生故如_レ是説。是名_二別
時意_一。《割書:文。》迦才淨土論中云。如_二小阿彌陀經云_一。若有_レ 人。已
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於_二彼國土_一。若已生。若今生。若當

【十一ページ上段】
生也。如_二此等經_一。總是別意説。不_レ得_二即生_一也。《割書:文。》
以_二法華開顯之稱名_一。囑_二別時意_一者。權實不辨之所_レ致也。
而吾家固不_レ許_レ之。具辨_レ之。如_二祖書十《割書:卅八。》啓蒙廿一
《割書:四十|九。》中正八《割書:四十|四。》珠録六《割書:六十|三。》峨眉集二等_一。取舎得宜。
◯安樂集上《割書:廿八》云。今此經中。但説_二 一生造罪_一。臨命終時。
十念成就。即得_二往生_一。不_レ論_二過去有因無因_一者。直是世
尊。引_二接當來造惡之徒_一。令_二其臨終捨_レ惡歸_レ善。乗_レ念往
生_一。是以隱_二其宿因_一。此是世尊。隱_レ始顯_レ終。没_レ因談_レ果。
名作_二別時意語_一。《割書:文。》此解大失。甚背_二論文_一。
◯十住毘婆沙論。《割書:第五巻|易行品。》云。若堕_二聲聞地。及僻支佛地_一。
是名_二菩薩死_一。《割書:文。》祖書十《割書:三十六。七。》併案。
◯往生禮讚《割書:四左》云。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爲_レ期者。
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_二外雜縁_一。得_二正念_一故
等。《割書:文。》
△大方等陀羅尼經二云。若衆生。諸修_二行佛法_一者。入_二我
法中_一。◯欲_レ求_二他方妙樂世界_一。返得_二他方極苦地獄_一。《割書:文。》
◯往生禮讚《割書:四》云。若欲_下捨_レ專修_中雜業_上者。百時希得_二 一二_一。

【十一ページ下段】
千時希得_二 三五_一。《割書:良忠曰。|與釋也。》何以故。乃由_二雜縁_一。亂動失_二正念_一
故。《割書:至。》但使_二專_レ意作_一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修_レ雜不_二至
心_一者。千中無一。《割書:忠曰。|釋奪。》已上。《割書:内三十七。三十一。同七。十二。三。|同二十六。四十八。往拝。》
◯弘法法華開題云。寄_レ 人稱_二之無量壽佛_一。在_レ法名以爲_二
妙法華_一。《割書:云云。》又云。妙法蓮華經。廣略無邊義。■(キリク)【梵字】一字中。
含藏無_二缺減_一。《割書:文。》
◯彌陀祕讃《割書:安|然》云。阿彌陀佛。密號妙法蓮華經。《割書:文。》
◯撰擇集上。《割書:八|紙》云。觀經疏四云。就_レ行立_レ信者。然行者_二 二
種_一。一者正行。二者雜行。言_二正行_一者。專依_二往生經_一行_レ行
者。是名_二正行_一。何者是也。一心專讀_二誦此觀經。彌陀經。
無量壽經等_一。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_二念彼國二報荘嚴_一。
若禮即一心專禮_二彼佛_一。若口稱即一心專稱_二彼佛_一。若讚歎
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是名爲_レ正。又就_二此正中_一。復
有_二 二種_一。一者一心專念_二彌陀名號_一。是爲_二 正定之業_一。順_二彼
佛願_一故。若依_二禮讚等_一。即名爲_二助業_一。除_二此正助二行_一已
外。自餘諸善。悉名_二雜行_一。《割書:至。》名_二疎雜之行_一。《割書:文。》
◯同《割書:十一|紙》曰。雜行無量。不_レ 遑_二具述_一。但今且翻_二對五種正

【十二ページ上段】
行_一。以明_二 五種雜行_一也。《割書:文。》
◯同下《割書:八|右》云。爲_二極惡最下之人_一。説_二極善最上之法_一。例如_下
彼無用淵源之病。非_二 中道府藏之藥_一。即不_中能治_上。今此五
逆重病淵源。亦是念佛靈藥府藏。非_二此藥_一者。何治_二此
病_一。《割書:文。》能破此巻《割書:二十|六帋》引_二觀經等_一。《割書:云云》
◯同下《割書:廿一|帋》云。又説_二定散_一。爲顯_三念佛超_二過餘善_一。若無_二
定散_一。何顯_二念佛特秀_一。例如_三法華秀_二 三説上_一。若無_二 三説_一。
何顯_二法華第一_一。故今定散諸善。爲廢而説。念佛三昧。
爲立而説。《割書:文。》
◯中正論九《割書:七八|帋》曰。觀經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文者。非_下抑_二
止諸行之義_上。但説_二歸佛信心深切_一也。何者。觀經三輩往
生文。雖_三倶有_二 一向專念言_一。而上輩中。有_二沙門行_一。有_二發
菩提心德_一。且説_二修諸功德_一。修諸之言。豈不_レ攝_二諸教行_一。
知一向之言。非_レ捨_二餘行_一。又中輩中。又有_二發菩提心行_一。
説_二多少善根_一。且有_二施戒造塔等福田_一也。其下輩文。雖_レ
不_レ擧_二所修善根_一。而有_二當發無上菩提之心言_一。是則菩提
之行。又言_二若聞深法歡喜信樂_一。是豈不_二聞法受持行_一乎。

【十二ページ下段】
以知。中輩下輩。倶非_レ謂_下捨_二餘行_一。而爲_中 一向念佛_上。但
是訓_二深信歸佛_一而已。若如_二法然所立_一。則三輩諸文。如何
通之乎。明知。法然也。違_二戻一向專念文旨_一也。《割書:文。》
△法然。或許_二諸經諸行_一。《割書:此擇|集 九右》蓋有_二 四意_一曰。一準_二觀經
定散二善_一。一往許_レ之。其實不_レ許。二爲_二 上機_一許_レ之。《割書:大原|談義》
三爲_二往生助縁_一許_レ之。四爲_二現世祈禱_一許_レ之。《割書:法然|傳記。》
△摧邪輪荘嚴記《割書:十一|左》曰。總言_レ之者。汝之邪集所立。若
順_二 一經一論一文一義_一者。我何判爲_二邪義_一乎。佛法中總
無_二汝之邪言_一也。能違教理。難_二 一一出_一レ之。且擧_二大綱_一。餘
義可_二準_一レ思之。《割書:文。》
△安國論《割書:十五|帋》曰。予雖_レ爲_二少量_一。忝學_二大乗_一。蒼蠅附_二驥
尾_一。而渡_二萬里_一。碧蘿懸_二松頭_一。而延_二千尋_一。弟子生_二 一佛之
子_一。事_二諸經之王_一。何見_二佛法之衰微_一。不_レ起_二心情之哀惜_一。
其上涅槃經云。若善比丘 ̄アテ。見_二壞_レ法者_一。置不_二呵責駈遣
擧處_一。當_レ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駈遣呵責擧處。是我弟
子眞聲聞也。余雖_レ不_レ爲_二善比丘之身_一。爲_レ遁_二佛法中怨之
責_一。唯撮_二大綱_一。粗示_二 一端_一。《割書:等文。》

【十三ページ上段】
◯往生禮讚《割書:卅三|帋》云。又如_二無量壽經云_一。若我成佛。十方衆
生。稱_二我名號_一。下至_二 十聲_一。若不_レ生者。不_レ取_二正覺_一。彼佛
今現在世成佛。當_レ知。本誓重願不_レ虚。衆生稱念。必得_二
往生_一。《割書:文。》
△中正論。出_二 十種彌陀_一。往見。今依_二舊本_一。擧_二 三種_一《割書:加以_二|私注_一》
彌│鼓音聲陀羅尼經説。國名_二清泰_一。父名_二月上轉輪聖
前│王_一。母名_二殊勝妙顔_一。子名_二月明_一。奉事弟子。名_二無垢
彌│勝_一。智惠弟子名_二攪光_一。神足弟子名_二大化_一。魔名_二無勝_一。
陀│提婆名_二寂静_一云。是釋尊在_二瞻波城_一。説_二鼓音聲陀羅
 │尼_一時。擧_二念佛行人證_一也。
△無量壽經云。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所。法藏比丘
發_二 六八願_一。十劫已前成_二正覺_一。西方取_レ土。名_二彌陀如來_一。
《割書:取意|記之。》經正文曰。阿難白_レ佛。法藏菩薩。爲_三已成佛而取_二
滅度_一。爲_レ未_二成佛_一。爲_二今現在_一。佛告_二阿難_一。法藏菩薩。今
已成佛。現在_二西方_一。去_レ此十萬億刹。其佛世界。名曰_二安樂_一。
阿難又問。其佛成道已來。爲_レ逕_二幾時_一。佛言成佛。凡歴_二
十劫_一。《割書:文。》

【十三ページ下段】
迹│法華第三化城品説_レ之。父大通智勝佛未_二出家_一時。
門│有_二 十六子_一。其第九之王子。乃三千塵點劫已前成佛。
彌│西方取_レ土。誓_二言常樂説是妙法華經_一。無量義經云。
陀│文辭雖_レ 一。而義各異。《割書:文。》
◯玄義十《割書:四十|五帋》云。文字是一。而義別異。《割書:文。》
本│ 法華第七藥王品説。濁世女人。聞_二是經_一。如_レ説行。於_レ
門│此命終。即往_二安樂世界彌陀住處_一。生_二蓮華上_一。此是
彌│顯本已後之説。故身土倶勝。比_二之爾前迹門_一。雲壤
陀│杳絶者也。
◯文句記十《割書:六十|九》云。若有女人等者。此中只云_二得聞是
經。如説修行。即淨土因_一。不_レ須_三更指_二觀經等_一也。問。如
何修行。答。既云_二如説修行_一。即依_レ經立_レ行。具如_下分別
功德品中。直觀_二此土_一。四土具足_上。故此佛身。即三身也。故
此大衆。即一切衆。以_二惑未_一レ斷故。故安樂行。是同居淨
土之氣分也。故不_レ離_二同居穢_一。見_二同居淨_一。《割書:文》
△同九《割書:末|初》云。此之娑婆。即本應身所居之土。今日迹居。
不_レ移_二於本_一。但今昔時異。見_レ燒者謂_レ近。照_レ本者達_レ遠。故
 

【十四ページ上段】
經云。我土不毀。常在靈山。豈離_二伽耶_一。別求_二常寂_一。非_三寂
光外。別有_二娑婆_一。《割書:文。》
△守護國家論《割書:六十|一帋》云。爾前淨土。久遠實成。釋迦如來。
所現淨土。實皆穢土也。《割書:至。》至_二壽量品_一。定_二實淨土_一時。此
土即定_二淨土_一了。但至_二兜率安養十難_一者。不_レ改_二爾前名
目_一。於_二此土_一付_二兜率安養等名_一。例如_下此經雖_レ有_二 三乗名_一。
不_レ有_中 三乗_上。故不須更指觀經等也。釋意是也。《割書:文。》
△同《割書:十八|九帋》云。西方極樂。娑婆隣近故。最下淨土故。日輪
東出西没故。諸經多勸_レ之。隨非_三淨土祖師。獨勸_二此義_一。
天台妙樂等。亦依_二爾前經_一日。且有_二此筋_一。亦非_二獨人師_一。
龍樹天親有_二此意_一。是一義也《割書:文。》
△文句記十《割書:六十|二》云。佛囑累已。大事功畢。隨_二物偏好_一故。
乗乗不同。眞如實相是所乗之理。一乗因果是所法之事。
苦行等《割書:等_二取妙音普門三昧乗乗。總持乗乗|嚴王誓願乗乗。普賢神通乗乗_一。》是乗乗縁。隨_二物機
宜_一故。使_二弘者隨_レ縁不等_一。故所乗體。皆妙法也。《割書:文。》
△惠心觀心略要集云。於此命終者。修_二行法華_一。惡業命
終也。即往安樂世界者。住_二安樂行_一也。安樂行者。法華經

【十四ページ下段】
行也。生蓮華中者。生_二理解_一入_二妙法蓮華法門中_一。《割書:文。》
△吾高祖也。出_二於澆漓_一。以弘_二絶待之法_一也。然至_レ論_二方
軌_一。則爲_二相待正意_一矣。故祖判往往。禁_二斷相似謗法_一也
録内三十《割書:卅一。》同卅一。《割書:六九。》廿六。《割書:四十|九》等。當_三以_レ之爲_二好
龜鑑_一也。文殊問經云。一切天神。悉皆當_レ禮。一切林樹。
悉皆當_レ禮。一切山神。悉皆當_レ禮。古昔居處。悉皆當_レ禮。諸
有大樹。悉皆當_レ禮。諸雜神像。悉皆當_レ禮。摩醯首羅。毘紐。
拘摩勒。梵天。閻羅王。龍。毘沙門。因陀羅。《割書:至。》與_二邪見_一相
似。是等可_レ捨。不_二禮拝_一《割書:以上。|略引。》圓智性曰。吾宗禁_二相似謗
法_一。正依_二此經_一。或人言_二入亦家也。出亦家也。何不可之
有_一。是誤_レ自誤_レ他之毒矢也。
◯無量壽經儀軌《割書:不|空》云。昔在_二靈山_一名_二妙法_一。今在_二西方_一
名_二阿彌陀_一。濁世末代名_二觀音_一。三世利益同一體。《割書:文。》
勢至經云。我於_二 四十年_一。説_二淨土法門_一。《割書:文。》
◯涅槃疏云。法華涅槃。二處中間。今赴_二觀經_一。《割書:文。》
華嚴第三祖。法藏國師善見論曰。法華已後。涅槃最初。二
處中間。觀經等也。《割書:文。》

【十五ページ上段】
◯文句二《割書:七十|四帋》云。普超經第三決疑品云。阿闍世。從_二文
殊_一懺悔。得_二柔順忍_一。命終入_二賓吒羅地獄_一。即入即出。生_二
上方佛土_一。得_二無生忍_一。彌勒出世時。復來_二此界_一。名_二不動
菩薩_一。後當_二作佛_一。號_二淨界如來_一。其迹既爾。本豈可_レ量。説_二
法華_一時。預_二清淨衆_一。至_二涅樂時_一。引_二逆罪者_一。何異_下迦葉
於_二法華_一受記。於_二涅槃_一不_レ堪_中付囑_上。不_レ可_三迷_レ迹惑_二基本_一
也。觀解者。貪愛母。無用父。害_レ之故稱_レ 逆。逆即順也。行_二
於非道_一。通_二達佛道_一。《割書:文。》
◯記二《割書:七十|九帋》云。説_二法華_一時者。據_下得_二柔順忍_一。在_中法華前_上
故。在_二法華_一爲_二清淨衆_一。至_二涅槃時_一。身瘡始發。悔得_二初
果_一。故知。爲_レ引_二逆罪者_一耳。此乃全作_二大權釋_一。故引_二迦
葉_一爲_レ例。《割書:文。》
△觀無量壽經《割書:圖經|中七》云。爾時王舎大城。有_一 一太子_一。名_二阿
闍世_一。隨_二順調達惡友之教_一。取_二執父王頻沙羅_一。幽閉置_二於
七重室内_一。《割書:文。》
△繫珠五《割書:十八|帋》云。良忠。淨土宗要集。《割書:五之|廿六。》計_二觀經説時_一。
或依_二善見論_一。與_二法華_一同時。或引_二涅槃_一。爲_二法華涅槃之

【十五ページ下段】
中間_一。《割書:云云。》余察_二其意_一。恐_三開經曰。諸經方便一刀之被_二截
斷_一。欲_下躍_二出四十餘年之歳限_一。奔_中越未顯眞實之分域_上。姧
謀之頑論也。縱雖_下其觀經與_二法華_一。同時及後説_上。既法華
經。超_二過三説_一。彼經若非_二已説_一。應_二是今當説_一。終不_レ能_レ
脱_二 三説網中_一。奈得_レ免_二出未顯眞實區域_一。妙樂疏記。《割書:六之|卅六》
云。縱有_レ經。云_二諸經之王_一。不_レ云_二已今當説最爲第一_一。兼
但對帶。其義可_レ知。《割書:已|上》若言_二同時之説_一者。攝_二今説隨他意
中_一。若言_二後説_一者。攝_二當説隨他意中_一也。今正依_二準經疏_一。
示_三觀經者法華之前説。固非_二後説_一。一者觀經説_二太子_一。法
華説_二闍王_一。故知。前説後説誠分明也。善導釋_レ經曰。《割書:序分義|二七帋》
太子者。彰_二其位_一。《割書:已|上》二者法華云。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至_二
法華會_一。既以_二父王被_レ弑之後_一故。與_レ母標_レ子。然觀經時。
父王猶在。其被_二幽閉_一故。知觀經是前。法華是後。如_レ瞻_二
白日_一。三者觀經時。調達現在。教_二逆於太子_一。至_二法華時_一。
調達堕_二阿鼻_一得_レ記。是觀經前。法華後也明矣。四者觀經
時。阿闍世正造_二逆罪_一。法華正爲_二列衆_一。法華經云。阿闍
世王。與_二若干百干眷屬_一。倶各禮_二佛足_一。退坐_二 一面_一。天台
 

【十六ページ上段】
疏曰。説_二法華_一時。預_二清淨衆_一。至_二涅槃時_一。引_二逆罪者_一。《割書:已|上》
五者闍王弑_レ父之後。得_二柔順忍_一。普超經説_レ之。夫觀經責_レ
父。普超懺悔。普超者法華已前説。台荊之所_二定判_一。孰敢
疑貽。觀經已後之普超。猶法華已前也。況其觀經。法華
已前之説明明也。《割書:已上|取意》已下云云。自_二 十八帋_一。至_二卅五帋_一。
須_二往撿_一。妙義論。《割書:六之四|十五》
◯觀經得益之相。繫珠録三《割書:二|帋》具文。
△觀無量壽經《割書:圖經中|十一》云。時韋提希。見_二佛世尊_一。自絶_二瓔
珞_一。擧身投_レ 地。號泣向_レ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_二此惡
子_一。世尊復有_二何等因縁_一。與_二提婆達多_一共爲_二眷屬_一。唯願
世尊。爲_レ我廣説_二無憂惱處_一等。《割書:文。》今謂。此詢最爲一大
事也。然世尊。何故不_二陳答_一也。曰有_二圓機_一。而無_二圓時_一故。
又彼經帶權故。開目抄下。《割書:六|七》併案。
△註維摩經十《割書:九|左》云。羅什曰。小乗法中。五逆罪及犯_二 四
重禁_一。則皆棄而不_レ救。大乗深法。則無_レ不_レ救。《割書:文。》
△文句七《割書:四十|一》云。他經但記_二菩薩_一。不_レ記_二 二乗_一。但記_レ善
不_レ記_レ惡。但記_レ男不_レ記_レ女。但記_二 人天_一。不_レ記_レ畜。今經皆

【十六ページ下段】
記。
◯善導遺言。吾毎日阿彌陀經六十巻。念佛十萬返無_レ怠。
三衣如_二身皮_一。瓶鉢同_二両眼_一。不_レ見_二女人_一。而一期生三十
年。不_レ眠專念_二阿彌陀_一。持_二諸禁戒_一。不_レ犯_二 一戒_一。決定順次
生_二極樂上品上_一。未來世比丘。不_レ捨_レ戒念佛。捨_レ戒雖_二念
佛_一。往生則難_レ得。口不_レ飲_レ酒。不_レ喫_二 五辛肉食等_一。是名_レ
持_二禁戒_一。吾遺弟。能守_二此遺言_一。可_レ如_二両眼與_レ命_一。《割書:已|上》
◯觀念法門《割書:七|帋》云。行者等眷屬六親。若來看病。勿_レ令_レ有_下
食_二酒肉五辛_一人_上。若有必不_レ得_レ向_二病人邊_一。即失_二正念_一。鬼
神交亂。病人狂死。墮_二 三惡道_一。《割書:文。》
◯疏記録《割書:四末|廿七》縱有_二宿善_一。如_二恆河沙_一。終無_下自成_二菩提_一之
理_上。
△蓮祖戒體成佛義《割書:内九三|十八》引記訖曰。雖_レ有_二稱名讀經。造
像起塔。五戒十善。色無色禪定。無量無邊善根_一。若不_レ起_二
法華開會菩提心_一者。不_レ可_三全出_二 六道四生_一也。《割書:文。》
◯選擇集。《割書:下|廿四》云。以_二念佛_一爲_二多善根_一。以_二雜善_一爲_二小善
根_一之文。阿彌陀經云。不_レ可_下以_二少善根福德因縁_一。得_レ生_中

【十七ページ上段】
彼國_上。《割書:文。》
◯文句五《割書:九十|四帋》云。今經明_二小善成佛_一。此取_二縁因_一爲_二佛種_一。
若不_レ信_二小善成佛_一。即斷_二世間佛種_一也。《割書:文。》
◯記《割書:五末|五十八》此經遍開_二 六道佛種_一。若謗_二此經_一。義當_レ斷
也。《割書:文。》
△蓮祖當體義《割書:内之廿|三廿四》云。日蓮曰。此經是通_二 十界佛種_一。若
謗_二此經_一。義是當_レ斷_二 十界佛種_一。是人於_二無間_一。決定墮罪。
何得_二出期_一耶。《割書:文。》六道十界啓運抄廿《割書:廿三。》
◯文句九云。法華之前。未_レ説_二成佛_一。《割書:文。》未撿。
△記四本《割書:七十》云。佛之一字。唯局_二此經_一。《割書:文。》
△傳教大師秀句上云。法華已前。諸經之中。盛説_二成佛_一。
非_二佛本意_一。故不_二成佛_一。故經云。終不_下以_二小乗_一濟_中度於衆
生_上。《割書:文。》
△記四本《割書:五十|帋》曰。今依義附_レ文。略有_二 十雙_一。以辨_二異相_一。
與_二 二乗近記_一。開_二如來遠本_一。《割書:一|也》隨喜歎_二第五十人_一。聞益
至_二 一生補處_一。《割書:二|也》釋迦指_二 三逆調達_一爲_二本師_一。文殊以_二 八歳
龍女_一爲_二所化_一。《割書:三|也》凡聞_二 一句_一。咸與_二授記_一。守_二護經名_一。功不_レ

【十七ページ下段】
可_レ量。《割書:四|也》聞_レ品受持。永辭_二女質_一。若聞_二讀誦_一。不老不死。《割書:五|也》
五種法師。現獲_二相似_一。四安樂行。夢入_二銅輪_一。《割書:六|也》若惱亂
者。頭破_二 七分_一。有_二供養者_一。福過_二 十號_一。《割書:七|也》況已今當。一代
所_レ絶。歎_二其教法_一。十喩稱揚。《割書:八|也》縱地涌出。阿逸多不_レ識_二
一人_一。東方蓮華龍尊王。未_レ知_二其相_一。《割書:九|也》況迹化擧_二 三千墨
點_一。本成喩_二 五百微塵_一。《割書:十|也》本迹事希。諸經不_レ説。《割書:文。》
◯秀句云。權智所作。唯有_二名字_一。無_レ有_二實義_一。《割書:文。》
◯大論云。以_二大乗_一謗_二小乗_一。諸佛慈悲也。以_二小乗_一謗_二大
乗_一。諸佛怨敵也。《割書:云云。》又云。以_レ大破_レ小。皆可_レ破也。《割書:文未|考。》
◯文句四曰。善弱無_レ識。毀_二謗大乗_一。墮_二落三途_一。《割書:云云。》
◯慈覺云。雖_下墮_二 地獄_一。歴_中無量劫_上。於_二小乗法_一。不_レ可_二取_レ
手口讀_一。《割書:云云。》
◯釋籤一《割書:末|十七》云。諸佛世尊。唯以_二 一大事因縁_一故。出_二現
於世_一。故知。出世本意。意在_二佛乗_一。佛乗方得_三名爲_二大事_一。
當_レ知。佛乗只是妙法。故可_レ證名。《割書:文。》
◯天台維摩疏十《割書:卅八|帋》曰。若止供_レ養一佛_一。於_二餘佛_一無_二功
德_一。若謗_二 一佛_一。於_二餘佛_一無_レ罪。若供_二養佛母實相_一之相。即

【十八ページ上段】
於_二 三世十方佛所_一。倶得_二功德_一。若毀_二謗佛母_一。則於_二諸佛_一
爲_レ怨。《割書:文。》祖書十二。《割書:全巻|拝合》
◯道暹輔正記《割書:五|卅九》云。其人◯獄者。大品云。謗_二大乗_一者。
墮_二阿鼻獄_一。若此劫盡。生_二於佗方大地獄中_一。佗方劫盡。得_レ
生_二佗方_一。如_レ是展轉。逼_二 十方_一。他方劫盡。還生_二此間大地
獄中_一。地獄罪畢。生_二畜生中_一。亦偏_二 十方畜生_一。罪畢來生_二 人
中無佛法中_一。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常癡狂駭。無_レ所_二別
知_一。《割書:文。》
△往生論註《割書:上|廿一》云。問。無量壽經。言_下願_二往生_一者。皆
得_二往生_一唯除_中 五逆誹謗正法_上。觀無量壽經。言_下作_二 五逆十
惡_一。具_二諸不善_一。亦得_中往生_上。此二經云何會。答。一經以_レ
具_二 二種重罪_一。一者五逆。二者誹謗正法。以_二此二種罪_一故。
所以不_レ得_二往生_一。一經但言_レ作_二 十惡五逆等罪_一。不_レ言_二誹謗
正法_一。以_レ不_レ謗_二正法_一故。是故得_レ生。問曰。假使一人。具_二
五逆罪_一。而不_レ誹_二謗正法_一。經許_二得生_一。復有_二 一人_一。但誹_二謗
正法_一。而無_二 五逆諸罪_一。願_二往生_一者。得_レ生以不。答曰。但
令_レ誹_二謗正法_一。雖_三更無_二餘罪_一。必不_レ得_レ生。何以言_レ之。經曰

【十八ページ下段】
五逆罪人。墮_二阿鼻地獄中_一。具受_二 一劫重罪_一。誹謗正法人。
墮_二阿鼻大地獄中_一。此劫若盡。復轉至_二他方大阿鼻地獄
中_一。如_レ是展轉。經_二百千大阿鼻地獄_一。佛不_レ記_二得出時節_一。
以_下謗_二正法_一罪極重_上。《割書:云云。》
△智度義纘四《割書:四十|二》云。問。何故謗_レ經入_二無間_一耶。答。
一乗是極樂經。謗_二極妙法_一故。感_二極苦處_一也。謗_二法及尊
人_一故。墮_二賤獸報_一。謗_二平等大慧之經_一故。受_二愚獸報_一。佛有_二
權實二教_一。執_レ權破_レ實。得_二 一日報_一。謗_レ法毀_レ 人時。心生_二瞋
恚_一。故受_二虵身_一。不_二對聞_レ法_一故。得_二聾病報_一。愚痴謗法故。
受_二愚駿報_一。不_レ受_二行法_一故。受_二無足報_一。令_二衆生不_レ信_一故。
爲_二小蟲_一所_レ唼。慢心謗故。得_二矬陋報_一。謗_二微妙法_一故。得_二
醜陋報_一。謗_二開權法_一故。得_二𤼣【疒に戀】躄報_一。謗_二正直經_一故。得_二背
傴報_一。謗_二富貴經_一故。得_二貧賤報_一。謗_二自在經_一故。得_二不自在_一。
謗_二無病經_一故。得_二多病報_一。《割書:已上|略引》
◯智證曰。末代衆生。但聞_二法華_一。可_レ入_二佛家_一。餘經不_レ階。
◯涅槃經曰。世有_二 三人_一。其病難_レ治。一謗大乗。二五逆罪。
三一闡提。如_レ是三病世中極重。悉非_三聲聞縁覺菩薩之

【十九ページ上段】
所_二能治_一。《割書:云云。》
◯同《割書:會疏一|卅八》云。若有_下誹_二謗佛正法_一者_上。當_レ斷_二其舌_一。《割書:文》
△玄義五《割書:卅二》云。則是方便。執_レ權謗_レ實。是故須_レ破。《割書:文。》
◯釋籤《割書:五之|卅八》云。執_二別教道_一。不_レ信_二頓極_一者。名爲_二謗實_一。《割書:云云》
◯觀經十六觀相。一日想觀。二水想觀。三地想觀。四
寶樹觀。五寶池觀。六寶樓觀。七華座觀。八金像觀。九
眞身觀。十觀音觀。十一勢至觀。十二普觀。十三雜想觀。
十四上輩觀。十五中輩觀。十六下輩觀。此十六。前十三
定善。後三輩散善也。
觀經九品往生。上中下三輩。各三品合爲_二 九品_一也。
┌─┐
│上│圖經[中四十四]。佛告_二阿難及韋提希_一。衆生願_レ生者。發_二 三心_一即
│品│便往生。一至誠心。二深心。三回向發願心。具_二 三心_一者。必生_二彼
│上│圀_一。復有_二 三種衆生_一。當_レ得_二往生_一。一慈必不_レ殺。具_二諸戒行_一。二讀_二
│生│誦大乗方等經典_一。三修_二行六念_一。已上。私曰。佛法僧戒施天。回向發
│ │願。得_レ生_二彼國_一。《割書:云云。》
├─┤
│上│同[同四十七]云。深解_二義趣_一。於_二第一義_一心不_二驚動_一。深信_二因果_一。
│品│不_レ謗_二大乗_一。已上。朝曰。不_レ謗_二華嚴唯心法界理。十玄六相法門。
│中│阿含四諦生滅理。法相唯識觀。般若毘同無二不生不滅。三論八不。
│生│深淨虚融。不來不去。眞言五相成身。不斷不常。天台一念三千。不
│ │一不異_一者。可_レ生_二彼國_一。《割書:云云。》
└─┘
【十九ページ下段】
《割書:    |┌──┐》
《割書:│上品│|│下生│》同[四十九]曰。亦信_二因果_一。不_レ謗_二大乗_一。但發_二無上道心_一。已上上
《割書:│  │|│  │》輩終。
《割書:└──┘|┌──┐》
《割書:│中品│|│上生│》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也。
《割書:└──┘|┌──┐》
《割書:│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戒。八斎戒。沙彌戒。具足戒也。
《割書:└──┘|┌──┐》
《割書:│中品│|│下生│》孝養父母。施善等也。已上中輩終。
《割書:└──┘|┌──┐》
《割書:│下品│|│上生│》讚_二大乗十二部經首題名字_一。
《割書:└──┘|┌──┐》
《割書:│下品│|│中生│》彌陀十力威德光明神力。
《割書:└──┘|┌──┐》
《割書:│下品│|│下生│》具_二足十念_一。彌陀名號。已上下輩終。
《割書:└──┘》
△觀無量壽經曰。佛告_二阿難及韋提希_一。下品下生者。或
有_二衆生_一。作_二不善業五逆十惡_一。具_二諸不善_一。如_レ此愚人。以_二
惡業_一故。應_レ墮_二惡道_一。經_二歴多劫_一。受_レ苦無_レ窮。如_レ此愚人
臨_二命終時_一。遇_下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説_二妙法_一。教令_中念佛_上。
此人苦逼。不_レ遑_二念佛_一。善友告言。汝若不_レ能_レ念者。應_レ稱_二
無量寿佛_一。如_レ是至心。令_三聲不_レ絶。具_二足十念_一。稱_二南無阿
彌陀佛_一。稱_二佛名_一故。於_二念念中_一。除_二 八十億劫。生死之罪_一。
命終之時。見_二金蓮華_一。猶如_二日輪_一。住_二其人前_一。如_二 一念頃_一。
即得_レ往_二生極樂世界_一。於_二蓮華中_一。満_二 十二大劫_一。蓮華方
開。觀世音。大勢至。以_二大悲音聲_一。爲_レ其廣説_二諸法實相




【二〇ページ上段】
滅罪法_一。聞已歡喜。應_レ時即發_二菩提之心_一。是名_二 下品下生
者_一。是名_二 下輩生想_一。名_二第十六觀_一。《割書:文。》
◯善導觀經疏《割書:四|帋》曰。雖_下在_二華中_一。多劫不_レ開_上。可_レ不_レ勝_下阿
鼻地獄之中。長時永劫。受_中諸苦痛_上也。《割書:文。》
△法華經云。貴賤上下_一。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
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_二法雨_一。《割書:文。》
△天台。以_二觀經_一囑_二頓教_一者何也。曰。正機之韋提希。從_下
現證_中無生_上。故判爲_レ頓。而非_レ謂_二唯圓_一也。繫珠録五《割書:十五。》
◯可觀山家義苑。破_三古人言_二 十六觀經。部帶教不帶_一云。
法華已前。圓未_レ開_レ偏。部教倶帶。若到_二法華_一。圓既開_レ偏。
一切不_レ帶。今問。十六觀正宗一圓。爲_レ開未開。若未_レ開_レ
偏。如何得_レ云_二此教不帶_一。《割書:文。》
◯遺教經《割書:或提|謂經》云。釋迦如來。滅後末世。善道出世。可_レ
導_二惡人_一。《割書:云云。》補者曰。提謂經未_レ撿。遺教經無_二此文_一。但
天親造。眞諦譯。遺教經論《割書:廿|五》云。如_三善導示_二 人善道_一。《割書:已|上》
疑此文訛轉歟。
◯傳教大師。中堂禮拝文曰。三世常住。淨妙法身。摩訶

【二〇ページ下段】
毘盧遮那。亦名_二釋迦_一。妙法教主。轉時祕稱名_二藥師瑠璃
光如來_一。《割書:云云》△《割書:出|處》略秀句中《割書:終》云。予祕_二壽量品教主_一。造_二藥
師像_一。爲_二延暦寺本尊_一。非_二常途藥師_一故。禮_二拝此本尊_一文。
誦_二 三世◯來_一。《割書:文。》祖書八《割書:廿八。》
◯大勢至經云。以_二平形念珠_一者。此是外道弟子也。非_二我
弟子_一。我遺弟。必可_レ用_二圓形念珠_一。超_二越次第_一者。因_二妄語
之罪_一。必墮_二 地獄_一。《割書:文。》
◯山門申狀曰。近來有_二 二夭怪_一。人驚_二耳目_一。所謂達磨邪
法。念佛哀音也。法然墓所。仰_二付感神院犬神人_一。令_二破
郤_一。其後及_二 上奏_一。蒙_二裁許_一畢。七月上旬。法勝寺御八講
之次。自_二山門_一相_二觸南都_一。清水寺祇薗邊。南都山門爲_二末
寺_一。專修輩入_二草庵_一。悉令_レ 二破卻_一。仰_二付侍聽_一。搦_二取之_一間。
禮讚音黒色衣。京洛中惣以留畢。張本三人《割書:隆寛。成|覺。空阿。》雖_レ
被_レ定_二遠流_一。逐電之間。未_レ向_二配所_一。山門于_レ今訴申處也。
此十一日僉議曰。法然房於_二所造選擇_一者。謗法書也。天
下不_レ可_レ止_二留之_一。仍在在處處所_レ持。竝其印板。大講堂
取上。爲報_二 三世佛恩_一。可_二燒失_一之由。奏聞仕候定。被_二仰

【二一ページ上段】
下_一候歟。嘉祿三年。十月十五日。
◯又健保年中申狀曰。近有_二 二夭怪_一。所謂達磨之邪法。
與_二念佛哀音_一也。附佛法外道。吾朝更出現。夭恠之至可_レ
愼。何強撰_二亡圀流浪之伴_一。爲_二伽藍傳持之主_一。以_レ無_レ 人_二
于朝_一。非_レ有_レ訕_二于代_一乎。《割書:朝師。採_レ要裁之。具|内卅六卅一紙》
△從_二山門_一。告_二別院雲居寺_一。書曰。可_三早禁_二斷一向專修惡
行_一事。右頃年已來。愚蒙結_レ黨。姧穴會衆。名曰_二專修_一。旁
闐閭心無_二 一分之慧解_一。口吐_二衆罪之惡言_一。寄_二言於一念
十聲之悲願_一。不_三敢憚_二 三毒五蓋之重惡_一。盲瞑之輩。不_レ辨_二
是非_一。唯以_二順情_一。多信_二伏愚誨_一。笑_二持戒修善之人_一。號_二之
雜行_一。謗_二鎭國護王之教_一。稱_二之魔業_一。擯_二棄諸善_一。選_二擇衆
惡_一。罪積_二山嶽_一。報招_二泥梨_一。毒氣深入。禁而無_レ改。偏嗜_二
欲樂_一。不_レ能_二自止_一。猶如_二蒼蠅爲_レ唾所_レ黏_一。何異_二狂狗逐_レ電
而走_一。振_二 三寸之舌_一。拔_二衆生之眼目_一。爲養_二 五陰之身_一。滅_二
諸佛之肝心_一。此只爲_二佛法之怨魔_一。專可_レ謂_二緇門之夭怪_一。
是以邪師存生之昔。永沈_二罪條_一。滅後之今。亦刎_二屍骨_一。其
徒住連。《割書:考【考を四角枠で囲む】連恐|蓮歟》安樂。賜_二死於原野_一。成覺薩生蒙_二刑遠流_一。

【二一ページ下段】
以_二此現罰_一。可_レ察_二其後報_一。方今爲_レ護_二釋尊遺法_一。且爲_レ救_二
衆生塗炭_一。宜_下仰_二諸國末寺庄園神人寄人等_一。重禁_中斷彼
邪法_上。縱雖_二片時_一。不_レ可_レ令_レ寄_二宿彼凶類_一。縱雖_二 一言_一。不_レ
可_レ聽_二其邪説_一。若又山門諸部之内。有_二專修興行之輩_一者。
永處_二重科_一。勿_レ有_二寛宥_一者。依_二 三千衆徒僉議_一。所_レ仰如件。
延應二年。《割書:改元|仁治。》
◯一牧【枚カ】起請曰。叡山黒谷沙門源空。敬白_二當寺住持。三
寶護法善神御寶前_一。右源空壮年之昔日。窺_二 三觀之戸_一。衰
老之今時。伺_二善導之章疏_一。《割書:六字正|本無之。》望_二 九品之境_一。是又先
賢之古跡。非_二 下愚之新願_一。而近日風聞云。源空偏勸_二念
佛教_一。謗_二餘教法_一。諸宗依_レ之陵夷。諸行依_レ此滅亡。《割書:云云。》傳_二
聞此旨_一。心神驚怖。終縡聞_二山門_一。議及_二衆從_一。可_レ加_二炳誡_一
之由。被_レ申_二達貫首_一畢。此條。一者悲_二衆勘_一。一者喜_二衆恩_一。
所_レ悲者。以_二貧道之身_一。忽及_二山洛之禁_一。所_レ悦者。消_二謗法
之名_一。永止_二華夷之誹_一。若非_二衆徒糺斷_一者。爭慰_二貧道愁
歎_一哉。凡彌陀本願云。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割書:云云。》勸_二念佛_一
之徒。爭謗_二正法_一。慧心要集云。開_二 一實道_一。入_二普賢道_一。《割書:云云。》
 

【二二ページ上段】
欣_二淨土_一之類。豈捨_二妙法_一哉。就_レ 中源空。當_二念佛餘暇_一。披_二
天台教文_一。凝_二信心於玉泉之流_一。致_二渇仰於銀池之風_一。舊
習猶存。本心何忘。只憑_二冥覽_一。只仰_二衆察_一。但老後遁世之
輩。愚昧出家之類。或入_二草庵_一剃_二除頭_一。或臨_二私窓_一言之
次。以_二極樂_一可_レ爲_二所期_一。以_二念佛_一可_レ爲_二所行_一由。時時諷
陳。是則齡衰不_レ能_二練行_一。性鈍不_レ堪_二研精_一之間。暫置_二難
解難入之門_一。誡_二示易行易往之道_一。佛智猶設_二方便_一。凡慮
豈無_二斟酌_一乎。敢非_レ存_二教之是非_一。只偏思_二機之堪否_一也。
此條若可_レ爲_二法滅之縁_一。向後宜_レ從_二停止_一。愚蒙竊誡宜_レ斷。
本來不好_二化導_一。天性不_レ專_二弘教_一。此外以_二僻義_一弘通。以_二
處誕_一披露。尤可_レ有_二糾斷_一。炳誡所_レ 望也。所_レ欣也。此等子
細。先年御沙汰時。進_二起請_一畢。其後于_レ今不_レ變。雖_レ不_レ能_二
重陳_一。嚴誡既重疊之間。誓狀又及_二再三_一。上件子細。一事
一言。以_二虚言_一設_二會釋_一者。毎日七萬遍念佛。空失_二其利_一。
墮_二在三途_一。現當二世依身。常沈_二重苦_一。永受_二楚毒_一。伏乞。
梵天。帝釋。四大天王。日本六十餘州大小神祇。殊山王
三聖。一切部類。當寺諸尊。満山護法。垂_二證明知見_一給。

【二二ページ下段】
仍沙門源空敬白。元久二年乙丑。二月日。《割書:已|上》七箇制文。
及此起請眞筆。在_二嵯峨二尊院_一。挩繩錄《割書:十八|紙》裁。
△知禮十義書序曰。夫評_二論佛法_一者。必須_下解_レ義決定。發_レ
言誠諦。知_レ勝知_レ負。能進能退_上。儻心無_二所詣_一。自語相違。
已負而更進者。必不_レ可_二與論_レ道_一。吾祖之垂誡也。《割書:已|上》
止觀第七《割書:七十七|紙》曰。若四種三昧。修集方便。通如_二 上説_一。
唯法華懺。別約_二 六時五悔_一。重作_二方便_一。今就_二 五悔_一。明_二其
位相_一。《割書:云云。》五悔者。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

     │《割書:一。大意。─有五略┐一。發大心。|二。釋名。    │二。修大行。─明四種三昧┐》
     │《割書:三。體相。    │三。感大果。      │|四。攝法。    │四。裂大網。      │》
◯止觀十章│《割書:五。偏圓。    │五。歸大處。      │|六。方便。                 │》
     │《割書:七。正觀。                 │|八。果報。                 │》
     │《割書:九。起教。                 │|十。指歸。                 │》
┌────────────────┘
│一。常坐三昧《割書:本尊彌陀。又文殊。依_二般若部内文殊説經。文殊|問經_一。》

【二三ページ上段】
│一。常行三昧《割書:本尊同前。依_二方等部般舟三昧經_一。》
│三。半行半坐三昧《割書:本尊七佛。又普賢。依_二方等經法華經_一。》
│四。非行非坐三昧《割書:本尊觀音。大品般若意。約_二諸經善惡無記|三性_一。》
◯妙樂弘決五《割書:上|初》云。如_二大意中_一。雖_レ云_三發心十種不同。及
四種三昧。明_二行差別_一。但列_二頭數_一。辨_レ相未_レ足。是故京都未_レ
渉_二於十境十觀_一。方便望_レ正。稍似_二行始_一。若望_二正觀_一。全未_レ
論_レ行。《割書:文。》
◯玄義九《割書:卅七|紙》云。《割書:判麤|妙下。》依_二諸經方法_一。常行等行。以_レ傍爲_レ
體。體行倶麤。以_レ正爲_レ體。則行麤體妙。《割書:文。》
◯弘決二《割書:本|二》云。四行莫_レ不_三皆縁_二實相_一。《割書:文。》
△妙樂止觀義例《割書:初|紙》云。散引_二諸文_一。該_二乎一代_一。文體正意
唯歸_二 二經_一。《割書:法華|涅槃。》乃至即是實相。爲_二行正體_一。《割書:至。》所以始末
皆依_二法華_一。此即法華三昧之妙行也。《割書:文。》
△繫玉録四《割書:七十|紙》云。夫止觀四種三昧。行異理同。是故
同用_二 十乗之法_一。倶顯_二法華實相_一。所以常坐之中。念_二彌陀
應佛_一。肯非_二止觀正行_一。只是睡眼等外障起時。且爲_二助縁_一
念_二應■_一耳。天台智者。建_二立法華開顯之妙行_一。且爲_二助

【二三ページ下段】
縁_一念_二彌陀應佛_一。此是開顯之上念佛。豈與_二善導法然所
立。一向專修念佛_一。其得同乎。《割書:文。》
◯止觀二《割書:九。般舟三昧|經。常行三昧》文曰。若唱_二彌陀_一。即是唱_二 十方佛_一
功德等。但專以_二彌陀_一。爲_二法門主_一。擧_レ要言_レ之。歩歩聲聲
念念。唯在_二阿彌陀佛_一。意論_二止觀_一者。念_下西方阿彌陀佛。
去_レ此十方億佛刹。在_二寶地。寶池。寶樹。寶堂。衆菩薩中
央_一。坐説法_上。《割書:文。》同《割書:六|紙》云。常行三昧者。先明_二方法_一。次勸
修。《割書:至。》此法出_二般舟三昧經_一。《割書:文。》
△文殊説經云。善男子。善女子。欲_レ入_二 一行三昧_一。應_下處_二
空閑_一。捨_二諸亂_一。意不_レ取_二相貌_一。繫_二心一佛_一。專稱_二名號_一。隨_二
佛方所_一。端身正向。能終_二 一佛_一。念念相續_上。即是念中。能
見_二過去未來現在諸佛_一。何以故。念_二 一佛_一功德。無量無邊
又與_二無量諸佛功德_一無_レ 二。不思議佛法等無_二分別_一。皆乗_二
一如_一。成_二最正覺_一。悉具_二無量功德無量辨才_一。如_レ是入_二 一
行三昧_一者。盡知_二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_一。《割書:文。》
△彌勒大士瑜伽論《割書:卅八|五左》云。一切如來。一切功德。平等平
等。無有_二差別_一。唯除_二 四法_一。一者壽量。二者名號。三者族

【二四ページ上段】
姓。四者身相。一切如來。於_二此四法_一。有_二増減相_一。非_二餘功
德_一。《割書:文。》
△要集記《割書:三之|卅七》曰。大集經第五巻賢護分。云_二般舟經_一。《割書:文。》
△止眞記《割書:二本十七|第三義》云。爲_二般舟三昧法門主_一也。又良忠觀
念法門記《割書:下|廿七》曰。般舟經意。以_二彌陀_一爲_二法門主_一。《割書:文。》
◯弘決二《割書:本四。文殊問|經釋上坐下。》云。諸經所讚。多在_二彌陀_一。故以_二西
方_一。而爲_二 一準_一。《割書:文。》言雖_四經不_三局令_レ向_二西方_一。既説_二專念一
佛_一。故其一佛。應_レ定_二孰方_一乎。謂諸經多讚_二彌陀_一故。以_レ
之爲_二 一準_一也。知是擧_二 一例_一耳。非_レ謂_二彌陀最勝_一。
◯止觀五云。第七正修_二止觀_一者。前六重依_二修多羅_一以開_二
妙解_一。今依_二妙解_一以立_二正行_一。《割書:文。》弘決《割書:上|二》曰。爲_レ簡_二偏圓_一
故云_二妙解_一。《割書:文。》
△台祖言_二西方_一者。是隨_レ機隨縁之方便也。梁氏肅。讚_二 天
台_一曰。等覺歟妙覺歟。不_レ可_レ得_二而知_一。《割書:統|紀》智證授決集《割書:上|卅九》
曰。天台位居_二第五品中_一。死生自在。巻舒然_レ礙。驗_二其行事_一。
殆隣_二法雲_一。《割書:第十|地名。》相似五品。皆是卑謙。對_レ問而答也。《割書:已|
上》
知是地上無生忍位也。百佛世界。分身散影。應變出没。

【二四ページ下段】
畢竟自在。何固_二執西方_一乎。拒_二其終_一乃言_二觀音來迎_一者。
即是軌_レ物隨_レ縁之化導也矣。
◯弘決一《割書:上|四十四》云。令_レ唱_二法華觀無量壽二部經題_一。《割書:至。》大
師生存。常願_レ生_二兜率_一。臨終乃云_二觀音來迎_一。當_レ知軌_レ物
隨_レ機。設_レ化不_レ可_二 一準_一。《割書:文。》
◯止觀二《割書:十八|紙》云。別_二有一巻_一。名_二法華三昧_一。是天台大師
所_レ著。流_二傳於世_一。行者宗_レ之。此則兼_二於説嘿_一。不_二復別論_一
也。《割書:文。》
◯法華三昧行法《割書:四|紙》云。於_二道場中_一。敷_二好高座_一。安_二置法
華經一部_一。亦未_三必須安_二形像舎利。并餘經典_一。唯置_二法華
經_一。《割書:文。》
◯文句六《割書:七|帋》云。舊《割書:光|宅》以_二西方無量壽佛。以合長者_一。今
不_レ用_レ之。西方佛別縁異。佛別故。隱顯義不_レ成。縁異故。
子父義不_レ成。又此經首末。全無_二其旨_一。閉_レ眼穿鑿。今依_レ
文附_レ義。乃至舎那著脱近。尚不_レ知。彌陀在_レ遠。何嘗變
換。《割書:文。》
◯記六《割書:十|紙》云。彌陀釋迦二佛既殊。豈令_三彌陀隱_二珍玩服_一。

【二五ページ上段】
乃使_三釋迦著_二弊垢衣_一。然當_下釋迦無_二珍服可_レ隱_一。彌陀唯勝
妙形_上。況宿昔縁別。化導不同。結縁如_レ生。成熟如_レ養。生
養縁異。父子不_レ成等。《割書:文。》
△今此三界文。土宗無問的證。祖書廿六《割書:四十二三|四十八》十九
《割書:卅三四》廿《割書:十一。》卅五《割書:卅八|三十。》十六《割書:六十|一。》省_二紙費_一不_レ裁。冀往
看。《割書:繫珠錄六|五十一等。》
◯玄義分《割書:三|紙》云。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
彼喚此遣。豈容_レ不_レ去也。《割書:文。》
△龍樹大論九《割書:十七。》云。雖_三佛無_二嫉妬心_一。然以_二行業世世
清淨_一故。亦不_三 一世界有_二 二佛出_一。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
名爲_二 三千大千世界_一。如_レ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名
爲_二 一佛世界_一。是中更無_二餘佛_一。實一釋迦牟尼佛。是一佛
世界中。常化_二作諸佛種種法門。種種身。種種因縁。種種
方便_一。以度_二衆生_一。以_レ是故。多持經中。一時一世界無_二 二
佛_一。不_レ言_二 十方無佛_一。《割書:文。》
△秀句下《割書:廿四|紙》云。論宗經宗。九易故。易_レ信易_レ解。法華六
難之故。難_レ信難_レ解。淺易深難。釋迦所判。去_レ淺就_レ深。丈

【二五ページ下段】
夫之心也。《割書:文。》
△守護章下《割書:下|四》云。何貴_二隨功淺寶_一。輙賤_二大功髻珠_一耶。《割書:至》
法華爲_レ權。三世佛怨。《割書:文。》
◯記三《割書:下|八》云。若稱_二歎昔_一。豈非_レ毀_レ今。《割書:文。》略秀句上。《割書:三。》
◯秀句云。褒_二美前代政道_一。則非_レ毀_二當時成敗_一。依_二憑爾
前諸經_一。則可_レ成_二今經怨敵_一。爲_二幼稚子_一。與_二竹馬草鷄_一。全
非_二父母本意_一。且爲_二養育方便_一。《割書:文。》此文古來未撿。
◯慧心僧都念佛事。永觀二年甲申。造_二往生要集_一。《割書:二|巻》而
過_二 二十二年_一後。寛弘三年丙午。造_二 一乗要決_一《割書:三|巻》
◯往生要集序云。夫往生極樂之教行。濁世末代目足也。
道俗貴賤。誰不_レ歸者。但顯密教法。其文非_レ 一。事理業
因。其行惟多。利智精進人。未_レ爲_レ難。如_レ予頏魯之者豈
敢。《割書:云云。》是故依_二念佛一門_一。聊集_二經論要文_一披_レ之。修_レ之
易_レ覺易_レ行。《割書:云云。》 祖書十《割書:廿三|四》深撿。
◯一乗要決上《割書:初》云。諸乗權實。古來諍也。倶據_二經論_一。互
執_二是非_一。余寛弘丙午歳。冬十月。病中歎曰。雖_レ遇_二佛法_一。
不_レ了_二佛意_一。苦終空_レ手。後悔何追。爰經論文義。賢哲章

【二六ページ上段】
疏。或令_二 人尋_一。或自思擇。全捨_二自宗他宗之偏黨_一。專探_二
權智實智之深奥_一。遂得_二 一乗眞實之理。五乗方便之説_一
者也。既開_二今生蒙_一。何遺_二遺死之恨_一。
◯同《割書:二|右》云。言_二諸有所作常爲一事_一。故知從_二王宮誕生之
始_一。至_二雙林寂滅之終_一。所有三業。共爲_二 一乗_一。非_二唯四華
六動之靈瑞_一。非_二唯四辯八音之尊教_一。金鏘馬麥。皆是一
乗之弄胤。愛語呵責。悉爲_二種智之因縁_一。乃至行住坐臥。
語默作作。皆爲_下以_二佛知見_一。示_中悟衆生_上。若不_レ爾者。有_二文
理乖角之過_一。《割書:文。》
◯同《割書:二|紙》云。木牛木馬之語。半字満字之教。初雖_レ示_二諸乗
異_一。後終到_二 一切智_一。若不_レ爾。便有_二説法捨縁過_一。《割書:文。》
◯同中《割書:廿|八》曰。日本一州。圓機純一。朝野遠近。同歸_二 一
乗_一。緇素貴賤。悉期_二成佛_一。《割書:至》當來世惡人。聞_三佛説_二 一乗_一。
迷惑不_二信受_一。破_レ法墮_二惡道_一。《割書:文。》
△法華寶塔品云。爾時寶塔中。出_二大音聲_一歎言。善哉善
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_二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
法華經_一。爲_二大衆説。如_レ是如_レ是。釋迦牟尼世尊。如_二所説_一

【二六ページ下段】
者。皆是眞實。《割書:文。》
△文句八《割書:卅二|紙》云。塔出爲両。一發_二音聲_一以證_レ前。二開_レ
塔以起_レ後。證前者。證_二 三周説法皆是眞實_一。《割書:至。》又證_二迹門
流通持教功深。弘宣力大。皆眞實_一也。《割書:至。》起後者。若欲_レ
開_レ塔。須_レ集_二分身_一。明玄付囑。聲徹_二 下方_一。召_二本弟子_一論_二
壽量_一。《割書:文。》
△阿彌陀經云。舎利弗。如_三我今日。讚_二歎阿彌陀佛不可
思議功德_一。東方亦有_二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割書:至。》如_レ是恆河
沙數諸佛_一。各於_二其國_一。出_二廣長舌相_一。徧覆_二 三千大千世
界_一。説_二誡實言_一。汝等衆生。當_レ信_下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_上。《割書:文。》文次。説_二南西北上下。都六方諸
佛所讚_一。其言如_二東方_一。是隨宜之權説。於_レ文可_レ見。然慈
恩彌陀經通讚下《割書:六。》撰擇傳弘五《割書:卅。》群疑論。永觀往生十
因《割書:五|紙》等。以權濫_レ實。
△守護國家論《割書:六十|九紙》曰。於_二阿彌陀經_一者。全無_下如_二法華經_一
證明_上。但釋迦一佛。雖_下向_二舎利弗_一。説言_中我一人非《割書: |■》説《割書: |■》阿
彌陀經_一。六方諸佛。出_レ舌覆_二 三千_一。説_中阿彌陀經_上。此等釋

【二七ページ上段】
迦一佛説也。諸佛不_二敢來_一。此等權文。四十餘年間。教主
權佛始覺佛也。佛權故。諸説亦權。故四十餘年權佛説。
不_レ可_レ信_レ之。今法華涅槃。久遠實成圓佛之實説也。又多
寶十方諸佛。來證_二明之_一。故可_レ信_レ之。《割書:文。》
△開目抄《割書:上下|八》金光明經。四佛自_二 四方_一現。阿彌陀經。六
方諸佛。出_二廣長舌_一。大集經。十方諸佛。集_二大寶坊_一。引_二合
此等於法華經_一撿_レ之。譬如_下黄石與_二黄金_一。白雲與_二白山_一。
白氷與_二銀鏡_一。青色與_中黑色_上。誰不_レ別_レ之。但有_二翳眼者。眇
目者。一眼者。邪見者_一。不_レ能_レ分_二別之_一。《割書:文。》
◯一乗要決下《割書:卅七|紙》曰。何等諸經。先説_二他經_一。唱_二前教未
實_一。後令_三他佛證_二諸説眞實_一。唯法華經。獨有_二此事_一耳。若
五乗眞實。前深密等經。説_二 三乗五性_一。何言_二 四十餘年未
顯眞實_一。若一乗方便。今法華經。説_二唯一乗_一。何言_二諸佛
法久後要當説眞實廣説諸經此經第一_一。若顯了教名_二未
顯眞實_一。隱密教名_二眞實_一。是令_下佛語成_中顚倒_上也。又實勝
權劣。人天共了。若五乗實。一乗權者。餘經應_二第一_一。法
華非_二第一_一。亦諸佛妄宣言。多寶悞證。非_レ削_二法華之文_一。何

【二七ページ下段】
成_二 五實一權_一。《割書:文。》
△文句八《割書:卅九|紙》云。大集明_二若干佛與欲_一。華嚴亦説_三 十方若
干佛同説_二華嚴_一。大品亦云_三千佛同説_二般若_一。皆不_レ云_二是
釋迦分身_一。準_二今經_一者。應_二是分身_一。彼帶_二方便_一故。時中不_二
顯説_一耳。今經非_二但數多_一。亦直説_二是分身咸來與欲_一也。《割書:文。》
△大集經《割書:廿一|十二》寶幢分陀羅尼品云。爾時西方安養世界。
無量壽佛。亦與_二無量神通菩薩_一。發_二彼世界_一。一念來_二至娑
婆世界。釋迦如來方處_一等。《割書:文。》《割書:祖書廿六 四十五|峨眉集十五 二十等。》
△守護章中上《割書:九|紙》法華爲權謗_二法華_一。此二種義。都不_二正
義_一。一切學人。不_レ可_二信受_一。所以者何。其師所_レ墮。弟子亦
墮。檀那亦墮。金口明説。嗚呼不_レ可_レ不_レ愼哉。《割書:文。》
◯涅槃迦葉品《割書:會疏卅|二卅六》曰。遠_二離善友_一。不_レ聞_二正法_一。住_二惡法_一
者。沈_二没阿鼻地獄_一。《割書:已上|取意。》
△涅槃梵行品《割書:會疏十|五卅五》云。善男子。如來雖_レ無_二虗妄之言_一。若
知_下衆生因_二虗妄説_一得_中法利_上。隨_レ宜方便。則爲説_レ之。
△法華方便品云。若但讚佛乗。《割書:至。》分別説諸果。《割書:文。》
◯無量壽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_二慈悲哀愍_一。特

【二八ページ上段】
留_二此經_一。止住百歳。其有_二衆生_一。値_二此經_一者。隨_二意所願_一。
皆可_二得道_一。《割書:文。》△同本異譯大阿彌陀經。《割書:支謙譯|廿八紙。》曰。我般
泥洹去。後經道留止千歳。千歳後經道斷絶。我皆慈愛。
特留_二此經法_一。止住百歳。百歳中竟休止斷絶。在_二心所願_一。
皆可_二得道_一。《割書:文。》異譯平等覺經。《割書:下十|三》曰。我般涅槃去。後經
道留止千歳。千歳後達道斷絶。在_二心所願_一。皆可_二得道_一。《割書:已|上》
以_レ批判_レ彼。佛意昭晰矣。
◯往生禮讚《割書:十二|紙》曰。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
一念_一。皆當_レ得_レ生_レ彼。《割書:已|上》導之私情之甚。其面如_レ鐵也。舊
本擧所慈恩西方要決《割書:廿|紙》《割書:云云。》其意同_二禮讚_一。今省_レ之避_レ
煩。
△思益經四曰。如_二劫盡燒時_一。諸陂池江河泉源在_レ前枯
竭。然後大海。乃當_二消盡_一。正法滅時。亦復如_レ是。諸行小
道小法先盡。然後菩薩大海之心正法乃滅。祖書十《割書:十八|紙》
同廿二《割書:十一|紙》經王金湯編七《割書:卅|二》
◯文句二《割書:四十|七紙》所讚既謬。毀在_二其中_一。還成_二増減両謗_一。
何謂_二歎德_一。《割書:文。》◯記《割書:五十|一》云。諸師既不_レ曉_二於五時_一。安知_二
【二八ページ下段】
菩薩本迹_一。故曰_二所讚既謬等_一。以_レ藏歎_レ通。尚已成_レ失。以_レ
偏歎_レ圓。過莫大矣。還成_二増減両謗_一者。只此一謬義招_二
二失_一。經無_二 三教_一。苦欲_レ増_レ之。抑_レ圓成_レ偏。減豈過_レ此。《割書:文。》
△無量義經説法品云。我先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_レ
成_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以_二佛眼_一觀_二 一切諸法_一。不_レ可_二
宜説_一。所以者何。知_二諸衆生性欲不同_一。性欲不同。種種説_レ
法。種種説_レ法。以_二方便力_一。四十餘年。未顯_二眞實_一。是故
衆生。得道差別。不_レ得_三疾成_二無上菩提_一。
△教大師註釋《割書:中十|五》云。釋迦一代四十餘年所説教。略有_二
四教及以八教_一。所謂樹王華嚴。鹿苑阿含。坊中方等。鷲峰
等般若。演_二-説一乗_一。大小菩薩。歴劫修行。小乗三藏教。大乗
通教。大乗別教。大乗圓教。頓教漸教。不定教。祕密教。如_レ是
等。前四味各各不同。是故名爲_二種種説法_一。言_二以方◯實_一
者。但説_二隨他五種性等門外方便差別權教帶權一乗_一。未_レ
顯_二隨自一佛乗等露地眞實平等直道捨權一乗_一。是故説
言_二以◯實_一。《割書:至。》未_レ解_二直道一乗海路_一。未_レ乗_二純圓六度固船_一。
未_レ得_二實相方便順風_一。是故横道三乗險路歩行。歴劫多_二
【二九ページ上段】
留難_一處。勤苦妄想夢裡大河。是故説言_二不得疾成無上
菩提_一。《割書:文。》
△玄義五《割書:卅七|紙》云。無量義經云。成道已來。四十餘年。未_レ
顯_二眞實_一。法華始顯_二眞實_一。《割書:文。》
△又説法品。初説四諦十二縁。次説方等十二部經。摩
訶般若。華嚴海空。宜_二-説菩薩歴劫修行_一。《割書:文。》
△文句《割書:四之五|十六》若十方佛。唯説_二 一法_一。即是教一。假名引
導。即方便教也。牒_二假名三教_一。顯_二佛慧一教_一。其文分明。
同《割書:百一|紙》曰。五乗是曲而非_レ直。通別偏傍而非_レ正。今皆捨_二
彼偏曲_一。但説_二正直一道_一。《割書:文。》
△守護章《割書:上上|十四》云。於一佛乗者。根本法華教。《割書:至。》妙法華
之外。更無_二 一句經_一。唯一佛乗之外。更無_二餘乗_一等。《割書:文。》
◯一乗要決下《割書:四|十》云。佛既説言_二法華眞實。前未顯實_一。何
強背_二佛教_一。爲_二法華怨敵_一耶。《割書:文。》
淨士【ママ】宗破要文大略《割書:終》
【二九ページ下段】
△附録親鸞破
親鸞傳繪云。建仁三年癸亥。四月五日。夜寅時。親鸞
夢之記曰。六角堂救世菩薩。示_二-現顔容端嚴之聖僧之
形_一。而著_二白衲袈裟_一。坐_二廣大白蓮華_一。告_二-命于善信_一言。
行者宿報設女犯。我成玉女身被犯。一生之間能荘嚴。
臨終引導生極樂。《割書:文。》
大佛頂首楞嚴經六《割書:三|紙》觀音普現色身文中云。若有_二女
子_一。好學_二出家_一。持_二諸禁戒_一。我於_二彼前_一。現_二比丘尼身_一。而
爲説_レ法。令_二其成就_一。《割書:至。》若有_二衆生_一。不_レ壞_二男根_一。我於_二
彼前_一。現_二童男身_一。而爲説_レ法。令_二其成就_一。《割書:文。》
續種論一《割書:二|紙》云。鸞雖_二愚昧_一。亦是住持僧寶之一分者
也。寧爲_二應以婦女身得度之人品_一乎。普現等流大士。
豈有_下如_レ斯不_レ應_二 人品_一之告勅_上乎。《割書:至。》既揀_二不壞男根
之人_一。寧却有_下説_二我成玉女身被犯_一之理_上乎。《割書:至。》正使有_二
此夢示_一。鸞也少有_二 人心_一。猶須_二回顧_一。涅槃經云。如_下瞿
師羅經中。佛爲_二瞿師羅_一説_上。若天魔梵。變爲_二佛形_一。具_二-
足荘_三-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_一。圓光一尋。面貌圓満。猶

【三◯ページ上段】
如_二月盛明_一。眉間毫相。自愈_二珂雪_一。如_レ是荘嚴向_レ汝者。
汝當_三撿挍定_二其虚實_一。既覺知已。當_二降伏_一。世尊魔等。尚
能變作_二佛形_一。況不_レ能_三變作_二羅漢等四種之身_一。以_二是因
縁_一。我於_二是中_一。心不_レ生_レ信。或有_二所説_一。不_レ能_二稟受_一。亦
無_三敬念而作_二依止_一。《割書:文。》經文如_レ是。鸞何不_二反照_一乎。《割書:已|上》
涅槃經《割書:北本七|十二紙》迦葉菩薩。問_二出家婬欲持破_一曰。世尊若
有_二比丘_一。夢行_二婬欲_一。是犯戒不。佛言不也。應_下於_二婬欲_一
生_二臭穢想_一。乃至不_レ生_二 一念淨想_一。遠_中-離女人煩惱愛想_上。
若夢行_レ婬。寤應_レ生_レ悔。《割書:文。》
梵網戒經《割書:十七|紙》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生生無_レ不_二從_レ之受_レ生_一。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而
殺而食者。殺_二我父母_一。亦殺_二我故身_一。《割書:文。》
【三◯ページ下段】
四宗要文中
              延山日朝上人撰
              後學 英園纂補
 禪宗
  ┌楞伽經四巻。《割書: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達磨心法。
  ├首楞嚴經十巻。《割書:唐般剌|密諦譯》
依經┼金剛般若經三巻三譯。《割書:秦羅什。菩提流|支。陳眞諦。》弘忍心法。
  ├諸法無行經二巻。《割書:羅什譯》 僧璨心法。
  ├壇經。《割書:唐貞觀年中。六祖|慧能造之。名經也。》
  └圓覺經。
 祖師
  西天二十八祖。是偽立之柱礎。
 初七佛。      四。優婆毱多。
 一。迦葉。     五。提 迦。
 二。阿難。     六。彌遮迦。
 三。商那和修。   七。婆須密。
【三一ページ上段】
 八。佛陀難提。   十九。鳩摩羅多。
 九。伏駄密多。   二十。闍夜多。
 十。脇尊者。    廿一。婆修盤頭。
 十一。富名夜奢。  廿二。摩拏羅。
 十二。馬鳴尊者。  廿三。鶴勒那。
 十三。迦毘摩羅。  廿四。師子尊者。
 十四。龍樹尊者。  廿五。婆舎斯多。
 十五。迦那提婆。  廿六。不如密多。
 十六。羅睺羅多。  廿七。般若多羅。
 十七。僧伽難提。  廿八。菩提達磨。
 十八。伽耶舎多。
七佛者。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舎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
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東土六祖
菩提達磨大師。
   ┌尼總持─皮{《割書:斷_二煩惱_一。證_二菩提_一。|師曰。得_二我皮_一。天台別教。》
 《割書:得法弟|子三人》┼道育──肉{《割書:迷則煩惱。悟則菩提。|師曰。得_二我肉_一。》
   └慧可──骨{《割書:本無_二煩惱_一。元是菩提。|師曰。得_二我骨_一。超過別圓。》
【三一ページ下段】
慧可大師禪師。
僧璨鑑智禪師。
道信大醫禪師。
弘忍大滿禪師。
 《割書:得法弟|子二人》┬神秀─《割書:教|内》{《割書:身是菩提樹。心如_二明鏡臺_一。|時時勤拂拭。莫_レ使_レ匿_二塵埃_一。》
   └慧能─《割書:教|外》{《割書:菩提本無_レ樹。明鏡亦非_レ臺。|本来無_二 一物_一。何處匿_二塵埃_一。》
惠能大鑑禪師。
△禪宗五流。一牛頭宗。法融爲_レ始。《割書:道信|弟子》二北宗。神秀爲_レ
始。三南宗。惠能爲_レ祖。四荷澤宗。神會。《割書:惠能|弟子》五洪州宗。
懷讓爲_レ始也。南宗分爲_二 五流_一。曰。臨濟宗。潙仰宗。曹洞
宗。雲門宗。法眼宗也。本邦傳_二臨曹二宗_一也。
△佛祖統記《割書:卅|初》曰。南天竺香志王。有_二 三王子_一。月淨多羅。
功德多羅。菩提多羅。菩提即達磨也。出家之後。遇_二《割書:廿七|祖》
般若多羅_一。付以_二大法_一。謂曰。吾滅後六十年。當_下往_二震旦_一
行化_上。多羅既亡。師演_二-道圀中_一。久思_二震旦縁熟_一。即至_二海
濱_一。寄_二載商舟_一。以_二梁大通元年_一。《割書:舊云普|通八年》達_二廣州南海_一。《割書:當_二像|法四》
《割書:百七十|六年_一也。》入_レ魏。止_二嵩山少林寺_一。終日壁觀。《割書:至。》面壁九年。《割書:至。》
復顧謂_レ可曰。世尊以_二正法眼藏_一。付_二-囑迦葉_一。展轉傳受。以

【三二ページ上段】
至_二於吾_一。吾今付_レ汝。《割書:至。》有_二楞伽經_一。是如來心地要門。可_二以
照_レ心_一。乃往_二禹門千聖寺_一。端坐示寂。乃。《割書:西魏|文帝。》大統元年。
《割書:日本安閑|帝二年。》十月五日也。葬_二熊耳山定林寺_一。《割書:巳上|取意。》啓蒙九。《割書:十紙|可見。》
達磨著。少室六門。《割書:而眞僞未決乎。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悟性論。血脈論》
△《割書:日本|始祖》榮西傳。《割書:元亨|釋書。》云。榮西號_二明菴_一。備中人也。永治元年。
《割書:當末法|九十年。》生。十一歳。師_二郡之安養寺靜心_一。十四歲落䰂。登_二
睿山_一。仁安三年四月。乘_二商舶_一。入_レ宋。發_二 四明_一赴_二丹丘_一。登_二
台嶺_一。秋九月歸朝_一。文治三年復入_レ宋。在_レ宋五年。親_二-炙
于虛菴_一。傳_二於禪宗_一而歸_二建久二年也。《割書:後鳥羽|帝御宇。》其秋八月
八日。始行_二禪規_一。《割書:年五|十歳。》而弘通。二十五年。建保三年。七
月五日。以_二 七十五歳_一寂。《割書:云々。》
○摩訶止觀第一。列_二 二十三祖_一。卽金口祖承也。乃出付
法藏因緣經。《割書:後魏吉叉迦夜|共_二曇曜_一譯。》
一。迦葉。《割書:八_二分舍利_一。|結集三藏。》    二。阿難。《割書:河中入_二風迅三|昧_一。四_二-派其身_一。》
三。商那和修。《割書:手雨_二甘露_一。現_二|五百法門_一。》 末田地。《割書:同時出世》
四。毱多《割書:在_レ俗得_二 四果_一。|受戒得_二 四果_一。》    五。提多迦。《割書:登_レ壇得_二 四果_一。|三羯磨得_二 四果_一。》
六。彌遮迦。      七。佛駄難提。
【三二ページ下段】
八。佛駄密多。《割書:授_二王三歸_一|降_二伏算者_一。》  九。脇比丘。《割書:出_二胎白髪_一。手|放_レ光取_レ經。》
十。富那舍。《割書:論勝_二馬鳴_一。》   十一。馬鳴菩薩。《割書:造_二賴吒|和羅妓_一。》
十二。毘羅。《割書:造_二無我論_一》   十三。龍樹菩薩。《割書:樹生生身。|龍成法身。》
十四。提婆菩薩。《割書:鑿天眼。而|施萬肉眼。》 十五。羅睺羅多。《割書:識鬼名書。|降_二-伏外道_一。》
十六。僧伽難提。《割書:■偈試|羅漢》  十七。僧迦耶舍。《割書:遊_二海見城_一|說_レ偈》
十八。鳩摩羅駄。《割書:見_二萬■【騎ヵ】_一。記_二馬色_一。|得_二 人名_一。分_二-別衣_一。》
十九。闍夜那。《割書:爲_二犯重人_一作_二火|坑_一入令_二懺悔_一。》
二十。盤駄。       廿一。摩奴羅。《割書:分_二恆沙_一爲_二 二|分_一。自化_二 一分_一。》
廿二。鶴勒那夜。     廿三。師子尊者。《割書:具下。》
    ┌一。敎禪。《割書:依_二楞迦。首楞嚴。金剛般若等_一而立。|或檀經曰。高僧傳中。籍_レ敎悟_レ宗是。》
 三種禪┼二。如來禪。《割書:圭峯宗密禪也。|源詮曰。圓頓佛體。名_二如來禪_一也。》
    └三。祖師禪。《割書: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祖。|黙示傳_レ之也。》
    ┌一。愚夫禪。《割書:三乘|則三藏敎。》《割書:朝曰此四種禪出_二於|楞迦經第三卷_一云云》【上16字を矩形で囲む】
    ├二。觀察禪。《割書:離_二自他_一。得_二 人無我_一也。|亦離_二外道_一。則通敎也。》
 四種禪┼三。眞如禪。《割書:知_二念不起_一也。|是則別敎也。》
    └四。如來禪。《割書:入_二佛地_一|卽圓敎》○如_レ 上合_レ之。言_二 七
           流禪_一。
【三三ページ上段】
△止觀弘決三《割書:下六|十五》云。又楞伽人云。此經開權。與_二法華_一
義等。若爾。何故前後諸文。皆斥_二 二乘及以外道_一。故第三
云。一切愚夫禪者。謂二乘此斥_二 三藏_一也。二觀察禪。謂
離_二自他_一得_二 人無我_一。離雖_二外道_一。豈非_二通敎_一。三眞如禪。謂
知_二念不起_一。豈非_二別敎_一。四如來禪。謂入_二佛地_一。豈非_二圓敎_一。
故知。彼經猶存_二權乘_一。以_レ大斥_レ小。亦與_下前明_二位義_一意_上同。
卷末《割書:四巻注經|二《割書:六十六》》又云。一乘道者。唯如來得。非_二外道二乘梵
天之所得_一也。豈與_三法華邪見嚴王。五逆調達。畜生龍女。
敗種二乘。皆悉記_二作佛_一耶。《割書:文》
○止觀一《割書:三|右》云。付法藏人。始_二迦葉_一終_二師子_一。二十三人。
末田地與_二商那_一同時。取_レ之則二十四人。諸師皆金口所
記。幷是聖人。能多_二利益_一。《割書:文》
○弘決一《割書:上|十五》云。先明_二祖承付法由漸_一。若不_三先指_二如來
大聖_一。無_レ由_レ列_二於二十三祖_一。若不_レ列_二於二十三祖_一。無_レ由_レ
指_二於第十三師_一。若不_レ指_二第十三師_一。無_レ由_レ信_二於衡崖台
岳_一。故先譬_二其由_一。如_二尋_レ源討_レ根_一。今之止觀。興_二于像未_一。
如_レ流如_レ香。金口梵音。如_レ根如_レ源。《割書:文》
【三三ページ下段】
○付法藏經六《割書:十一|紙》云。復有_二比丘_一。名曰_二師子_一。於_二羅賓國_一。
大作_二佛事_一。時彼國王。名_二彌羅堀_一。邪見熾盛。心無_二敬信_一。
於_二罽賓國_一。毁_二-壊塔寺_一。殺_二-害衆僧_一。卽以_二利劒_一。用斬_二師子_一。
《割書:當_二前魏齋帝。正始九年。日|本神功皇后治。四十八年_一。》項中無_レ血。唯乳流山。相_二-付法_一 人。
於_レ是便絕。《割書:文》 統紀五《割書:廿|七》倂見。
○神智補註《割書:十一|七紙》云。開元目錄云。 付法藏因緣傳。或無_二
因緣字_一。亦云_二付法藏經_一。六卷。或四卷。元魏時。吉迦夜
共_二曇曜_一譯。今家承_二-用二十三祖_一。豈有_レ誤哉。若立_二 二十
八祖_一者。未_レ見_二所出翻譯_一也。近來更有_下刻_レ石鏤_レ板。圖_二-
狀七佛二十八祖_一。各以_二 一偈_一。傳授相付_上。嗚呼假託何其
甚歟。識者有_レ力。宜_レ革_二斯弊_一。使_下無量人咸遵_中正敎_上等。《割書:文》
統紀五《割書:廿八|右左》倂案。 扶老三《割書:三十八。已下。》
△嵩明經《割書:雲|門》傳法正宗論《割書:十一|初》云。付法藏傳者。盖作_二於後
魏_一。出_二乎眞君毁佛之後_一。梵僧吉迦夜所譯。視《割書: |二》其各傳品
目。而祖代若_レ有_二次第_一。及_レ考_二其文_一。則師資授受。與_二所出
國土姓氏_一。殊無_二本末_一。其稍詳者。乃其旋採_二於三藏諸部_一。
非_二其素爾_一也。《割書:文》 啓蒙《割書:九之|七八。》中正《割書:十八之|七十二》

【三四ページ上段】
△志盤佛祖統紀《割書:廿二|四右》云。法師子眆。呉興人。賜號_二普照_一。
早依_二淨覺_一。嵩明敎。據_二禪經_一作_二定祖圖_一。以_二付法藏_一。斥爲_レ
可_レ焚。師作_二祖說_一以救_レ之。又三年。嵩。知_二禪經有_一レ不_レ通。輙
云_二傳寫有_レ誤_一。師復作_二止訛_一以折_レ之。其略有_レ曰。契嵩立_二
二十八祖_一。妄據_二禪經_一。熒_二-惑天下_一。斥_二付法藏_一爲_二謬書_一。此
由_三唐智炬作_二寶林傳_一。因_下禪經有_二 九人_一。其第八名_二達摩多
羅_一。第九名_中般若蜜多羅_上故。智炬見_二達磨兩字。語音相近_一。
遂改爲_二達磨_一。而增_二菩提二字_一。移居_二於般若多羅之後_一。又
取_二他處二名婆舍斯多。不如蜜多一。爲繼_二 二十四人_一。總_レ之
爲_二 二十八_一。炬妄陳_二於前_一。嵩謬附_二於後_一。瀆_二-亂正敎_一。瑕_二-玷
禪宗_一。余嘗面_二-折之_一。而嵩莫_レ知_レ媿。《割書:文》
○山家血脈譜《割書:三|紙》云。謹案_二傳法記_一云。其師子尊者。至_二罽
賓國_一。提王問。大師從_二彼國_一來。要得_二諸法_一否。大師云。
已得不_レ謬。提王問云。旣得_二法空_一。生死有_レ懼否。大師
答云。已離_二生死_一。提王問。旣離_二生死_一。今欲_レ損_レ師。計應_レ
無_レ懼。大師言一任。提王遂揮_レ劒斬_二大師_一。首落白乳湧。高
一丈。其提王右臂便落_レ 地。王遂驚怖。弟子舍那婆斯。見_二

【三四ページ下段】
師破_一レ損。奔向_二南天竺國_一。《割書:文》。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云。梵王至_二靈山會上_一。以_二金色沙
羅華_一獻_レ佛。請_下佛爲_二群生_一說_レ法_上。世尊登_レ座。拈華示_レ衆。
瞬_二靑蓮目_一。人天百億悉圍。惜獨金色頭陀。破顔微笑。世
尊言。吾有_二正法眼藏。𣵀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_一。
敎外別傳。不立文字。付_二-囑摩訶迦葉_一。
△傳法正宗論。評_二 上經文_一曰。未_レ見_二所出_一。《割書:云云》。
△然敎時義云。大明錄中。拈華偈頌。本無_二所出_一。自藏贅
耳。《割書:文》。 錄内三《割書:卅七》。
△正宗論一云。然正宗者。蓋聖人之密相傳受。不_レ可_レ得_四
必知_三其處與_二其時_一也。《割書:至》。吾謂付法之時。其在_二 二經《割書:法華|𣵀槃》
之間_一耳。《割書:文》。
△法照讀敎記十五《割書:八》云。祖承付法。正在_二法華開顯迦葉
領解時_一也。故迦葉敍曰。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_二佛子
所_一レ應_レ得者。皆已得_レ之。具如_二藥艸品述成之文_一。𣵀槃經
第二卷云。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我悉已付_二-囑摩訶迦葉_一。可_レ
看_二已之一字_一。則知。在_二法華_一明矣。或謂付法在_二𣵀槃_一者。

【三五ページ上段】
迦葉旣不_二會在_レ會_一。何所_レ有耶。《割書:文》。
△佛祖統紀五《割書:六|左》云。梅溪集。荊公謂_二佛慧泉禪師_一曰。世
尊拈華。出_レ自_二何典_一。泉曰。藏經所_レ不_レ戴。公曰。頃在_二翰
苑_一。偶見_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三卷_一有。云。《割書:其文|如_レ 上。》
△杲寶開心抄上曰。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者。諸師不_レ
引。傳錄不_レ戴。近代禪者。自錄中引_二此文_一。謀說無_レ疑。不_三
敢足_二依用_一矣。《割書:文》。
△佛祖通戴三《割書:七》云。或謂靈山拈華。又曰於_二法於多子塔
前_一。然此未_レ見_二所出_一。吾雖_二稍取_一。亦不_二果以爲_レ審_一。
△𣵀槃付囑。三處各別。 第一結集付囑文。哀歎品《割書:會疏二|《割書:八十八》

云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以付_二-囑摩訶迦葉_一。是迦葉者。
當_下爲_二汝等_一作_中大依止_上。《割書:文》。 第二護持付囑文。長壽品《割書:會|疏》
《割書:三|《割書:■【卅ヵ】一》》云。如來今以_二無上正法_一。付_二-囑諸王。大臣。宰相。比丘。
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_一。是諸國王。及四部衆。應當_下勸_二-
勵諸學人等_一。令_レ得_レ增_中-上戒定智慧_上等。《割書:文》。 第三弘宣付
囑文。長壽品《割書:會疏|三六》云。若以_二法寶_一。付_二-囑阿難及諸比丘_一。不_レ
得_二久住_一。何以故。一切聲聞。及大迦葉。悉當_二無常_一。《割書:至》。是

【三五ページ下段】
故。應_下以_二無上佛法_一。付_中諸菩薩_上。以_二諸菩薩。善能問答。如_レ
是法寶_一。則得_二久住_一等。《割書:文》。
○𣵀槃四依品《割書:會疏六|《割書:三十七》》云。依_レ法不_レ依_レ 人依_レ義不_レ依_レ語。依_レ
智不_レ依_レ識。依_二了義經_一。不_レ依_二不了義經_一。《割書:文》。
○文句記《割書:三上|八右》云。今謂有_レ文有_レ義。常人用_レ之。無_レ文有_レ
義。智人用_レ之。有_レ文無_レ義。暗者用_レ之。無_レ文無_レ義。迷者
用_レ之。故經云。依義不依語。卽此意也。《割書:文》。
○𣵀槃經十四云。我於_二爾時_一。思惟坐禪。經_二無量歲_一。亦不_レ
聞_レ有_二如來出世大乘經名_一。《割書:文》。更撿。
○文句記九《割書:末三|十二》云。凡云_レ卽者。以顯_二於離_一。如_二氷不_一レ離_レ
水。理須_レ融_レ氷。義同_二於離_一。方及顯_レ卽。又言_レ離者。爲_レ成_二
於卽_一。若不_レ離者。衆生卽佛。何須_レ修_レ道。爲_二不_レ識_レ離。直
云_レ卽者_一。故須_レ唱_レ滅。等覺一品。尚唯佛智之所_二能斷_一。豈
以_二薄地_一謂_二卽是_一耶。《割書:文》。
△法華方便品云。諸法從_レ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_レ道
已。來世得_二作佛_一。《割書:文》。
△文句四《割書:六十|五》云。若體_二-達無明本無常寂_一。卽是眞滅。本

【三六ページ上段】
無雖_レ寂。若不_レ修_レ道。無_レ由_二契會_一。故言_二佛子_一。《割書:至》。佛_一也。《割書:文》。
△疏記九《割書:本|十七》云。問。一切諸經。乃至草木。理無_レ不_レ等。
何獨法華。 答。敎之同異。具如_二玄文_一。雖_二 一切理同_一。説
在_二今經_一。今所_レ歎者。歎_二能詮敎_一。故諸經中無。《割書:文》。
△弘決四《割書:本卅|五》云。《割書:諸方|無行》經。說_二欲是道_一者。《割書:英曰。經次文云。終|不_二破戒_一等。云云。》
只云_三道性不_レ出_二於欲_一。亦云_二欲性不_レ離_レ道_一。約_レ理云_レ卽。
約_レ事須_レ離。《割書:已|上》
○傳法正宗論云。昔隋之智者顗公。最爲_レ知_レ敎。《割書:云云》
△摩訶止觀十《割書:廿|七》曰。行_レ惡者。執_三大乘中。貪欲卽是道。三
毒中。具_二 一切佛法_一。如_レ此實語。本滅_二煩惱_一。而僻取著。還
生_二結業_一。稱毁憂愛。欺慢嘊喍。競_二於名利_一。《割書:文》。
○𣵀槃經云。心作_二善業_一者。自身卽知識。心作_二惡業_一者。
自身卽怨敵。《割書:云云》。
○同《割書:會疏廿六|《割書:三十七八九》》云。願作_二心師_一。不_レ師於心_一。《割書:已下取|意文乎。》欲_レ得_二不
退菩薩_一。當_レ發_二此願_一。《割書:文》。
○正法念經。獄率■【呵ヵ】_二-責罪人_一曰。心是第一怨。此怨最爲_レ
惡。此怨能縛_レ 人。送_二炎羅所_一。汝獨地獄所_レ燒。爲_二惡業_一所_レ

【三六ページ下段】
食時。妻子兄弟眷屬。不_レ能_レ救。《割書:云云》。
○楞伽經三《割書:一切佛語心品|對_二-告于大慧_一。》云。我某夜成道。至_二某夜𣵀槃_一。
於_二此二中間_一。我都無_二所說_一。《割書:文》。
○又云。我從_三某夜得_二最正覺_一。乃至某夜入_二般𣵀槃_一。於_二某
中間_一。乃至不_レ說_二 一字_一。《割書:文》。
△無量義經說法品云。自_二我得_レ道初起說_レ法_一。至_二于今日_一
演_二-說大乘無量義經_一。未曾不_レ說_下苦空無常無我。非眞非
假、非大非小。本來不_レ生。今亦不_レ滅。一相無相。法相法
性。不來不去。而諸衆生。四相所_レ遷_上。《割書:文》。
△山家註釋中《割書:廿|八》曰。言_二自我得道_一者。指_二釋迦得道_一。初起_二
說法_一者。擧_二 二初乳酪時_一。言_二至于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
經_一者。明_二醍醐初分時_一。自_二未曾不說_一 下。明_二不說一字_一。是
卽二夜經意也。言_二而諸衆生四相所遷_一者。明_二隨他意說_一。
未字不_レ用_二重二返讀_一。例如_二應當之當字。不_レ用_二 二返讀_一。
不_レ說_二眞如隨緣苦_一。不_レ說_二眞如隨緣空_一。不_レ說_二隨緣之無
常_一。不_レ說_二隨緣之無我_一。不_レ說_二偏眞之非眞_一。不_レ說_二依他之
非假_一。不_レ說_二權大之非大_一。不_レ說_二權小之非小_一。不_レ說_二心性

【三七ページ上段】
本來不生_一。不_レ說_二心性今亦不滅_一。不_レ說_二卽中之一相_一。不【レ点脱ヵ】
說_二卽空之無相_一。不_レ說_二卽假之法相_一。不_レ說_二 一心之法性_一。
不_レ說_二 一心之不來_一。不_レ說_二 一心之不去_一。雖_レ然隨_二衆生生
等四相所_レ遷_一。說_二苦空等_一。是卽權說隔歷三諦。未_レ説_二眞實
圓融三諦_一。法華之前。四十餘年。四時所說。四敎八敎。結
成已竟。《割書:文》。
△弘決三《割書:下十八|評楞伽》云。多辨_二通別_一。少明_二藏圓_一。若論_二智行_一。通
具_二 四敎_一。《割書:至》。驗知。彼部方等明矣。《割書:上》。
△釋籤《割書:本四|十八》云。世人判_二楞伽_一。或同_二華嚴_一。或同_二法華_一。具如_下
止觀記。己有_二 二處_一。引_二楞伽文_一。判屬_中方等_上。《割書:文》。
△弘決五《割書:下五|十六》云。楞伽七空。多在_二藏通_一。以_二自證中。云_レ離_二
過習_一故。縱容取_レ之。稍通_二圓別_一。《割書:上》。此《割書:四|左》引妙樂併考。
△妙樂曰。釋_レ義須_レ望_二本經_一。《割書:記|八》此言也盡矣。應_三用鑑_二乎
萬世_一。夫達磨所依之楞伽經者。偏圓大小帶縈之說。而是
方便麤法者也。故以_二本經_一覩_二-見達磨之心目_一。卽斯隔-歷-
偏-空之見解也。亦亡_レ諍矣。蓋其可說不可說者。此二門
通說_二於一代群典_一也。楞伽一字不說。二法不說者。且擧_二

【三七ページ下段】
其一邊_一耳。勿_二固執_一。
△𣵀槃經德王品《割書:會疏十|九《割書:三十》》云。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不生
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
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_二因緣_一故。亦可_二
得說_一。《割書:文》。止觀五《割書:六十|九》弘決《割書:下三|已下》鷹峰群譚四《割書:十|七》等。今避_レ繁。
須者往考。
△弘決五《割書:下十|四》云。凡諸文中。不可說後。必明_二可說_一者。先
自證已。必化_レ他故。《割書:文》。
△止觀五破法遍文《割書:七十|三右》云。又楞伽云。我從_二【三点ヵ】得道夜。至_二
𣵀槃夜_一。不_レ說_二 一字_一。佛因_二 二法_一。作_二如_レ此說_一。謂緣_二自法及
本住法_一。自法者。彼如來所得。我亦得_レ之。無_レ增無_レ減。離_二
言說妄想文字二趣_一。釋曰。緣_二自法_一是聖證_二眞諦實性_一也。
離言說妄想者。不可思議也。離文字者。離_二假名_一也。離二
趣者。離_二說所說想所想名所名_一也。本住法者。謂古先聖
道。法界常住。如_下道趣_レ城道爲_二 人行_一。非_二行者作_一レ道。城由_レ
道至。非_中至者作_上レ城。經曰。士夫見_二平坦道_一。卽隨入_レ城。受_二
如意樂_一。我及先佛法界常住。亦復如_レ是。故二夜不_レ說_二 一

一 歩船鈔二巻

【右頁:八海含藏の最終頁】
【上段】
顏。於_二震旦_一達磨不識。吾朝由良開山法燈國師入宋。謁_二
黄龍無門_一傳法。惠峰圓爾和尚入宋。謁_二徑山無準_一傳法。
永平道元入宋。謁_二 天童如淨_一傳法。大德開山大燈。松源
五世之孫也。建長開山大覺禪師宋朝名哲也。
   淨土宗
淨土宗者。直身成佛。大上根器業也。末世愚鈍輩。先生_二
淨土_一。其後成佛可_二容易_一。憑_二彌陀本願力_一。專欣_二-求淨土行_一。
故曰_二淨土宗_一也。於_二月支_一《割書:考【四角囲み字】支下恐脫|起者二字》 吾先大覺 氏(士)。說_二淨
土三部經_一。天親菩薩造_二往生淨土論_一。觀_二彼世界相_一。勝_二-過
三界道_一云云。龍樹菩薩。造_二 十住毘婆娑論_一。若人願_二作佛_一。
心念_一【二?】阿彌陀_一云云。一念十念云云。流支三藏傳譯_二淨土論_一。
以_二 三經一論_一爲_二所依_一。震旦將來。曇鸞。道綽。善導爲_レ祖。
本朝黑谷源空上人爲_レ祖。其徒西山卽便往生。鎭西當得
往生。源空自開_二大藏經_一。始立_二淨土門_一。《割書:源空號_二|法然_一。》
   諸宗要文
俱舎 法體恒有       成實 麤假細實
律宗 五篇七聚       法相 有空中道
【下段】
三論 八不中道       華嚴 三界唯心
天台 一心三觀       眞言 六大無礙
佛心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淨土 一念十念

八海含藏 終


【一頁上段】
步船鈔 本
              釋存覺述《割書:□【国構えに考】釋等四|字一本無》
一代ノ諸敎。マチ〳〵ニワカレテ。諸宗ノ所談各別ナ
リ。別ナリトイヘトモ。歸スルトコロノ極理ハ一致ナ
リ。イリレモ生死ヲハナレテ。涅槃ヲ證シ。マヨ《割書:□【国構えに考】ヨ一|本作ト》
ヒヲヒルカヘシテ。サトリヲウヘキカユヘナリ。求那
跋摩三藏ノ遺文ノ偈ヲミルニ。諸論ヲノ〳〵異端ナ
レトモ。修行スルニ理フタリナシ。偏執スレハ是非ア
リ。達スルモノハ。異諍ナシ 《割書:□【国構えに考】諸論等一本作「諸論各異端修|行理無二偏執有是非違者無違諍」》
《割書:葦原|文》トイヘリ。マコトニ智解アリテ。佛法ノ大意ニ通
達セム人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一|本無》偏執アルヘカラス。シカレトモ機根
萬差ナルカユヘニ。佛敎マタ萬別ナリ。各各有緣ノ敎
ニヨリテ修行セハ。スミヤカニ解脱ヲウヘキナリ。ソ
ノナカニ。四家ノ大乗トイフハ。法相三論華嚴天台ナ
リ。コノホカニ。眞言俱舎成實律宗ヲクハヘテ八宗ト
ス。マタ佛心宗ヲクハヘテ九宗トス。マタ浄土宗ヲク

【一頁下段】
ハへテ十宗トイフヘシ。コレ日本ニ流布セル宗ナリ。
コレラノ諸宗。ミナ一佛ノ所説ヨリイテヽ。コトコト
ク無上菩提ニイタルヘキ門ナリ。
一。法相宗ノコヽロハ。有空中ノ三時敎ヲタテヽ。有空
ノ二敎ヲハ方便トシ。中道ノ敎ヲトリテ眞實トス。有
敎トイフハ。人ハ空ニシテ。法ハ有ナリト談ス。阿含等
ノ小乗經ノ所説コレナリ。空敎トイフハ。人法トモニ
空ナリトトク。諸部ノ般若ニハ。コノムネヲアカス。中
道敎トイフハ。非有非空ノ深義ヲアラハス。華嚴深密
等ノ諸大乗經コレナリ。カノ中道ノ深理トイフハ。唯
識唯心ノ宗旨ナリ。イハユル華嚴經ニハ三界タヽ一
心ナリ。心ノホカニ別ノ法ナシト 《割書:□【国構えに考】三界等一本作三界|唯一心心外無別法》 ト
キ。深密經ニハ。諸識所緣ハ唯識ノ所現ナリト 《割書:□【国構えに考】諸識|等一本》
《割書:作諸識所緣|唯識所現》トトケルコノコヽロナリ。コノ唯識ニツイ 《割書:□【国構えに考】|イ》
《割書:一本|作キ》テ。五重唯識トイフコトアリ。ソノ五重トイフハ。
一ニハ遺虛存賞識。二ニハ捨濫留純識。三ニハ攝末歸
本識。四ニハ隱劣顯勝識。五ニハ遣相證性識ナリ。虛ト

【二頁上段】
イヒ。濫トイヒ。末トイヒ。劣トイヒ。相トイフハ。ミナ心
法ノホカノ諸法ヲサス。實トイヒ。純トイヒ。本トイヒ。
勝トイヒ。性トイフハ。コト〳〵ク心ノ一法ヲサスナ
リ。サレハイフトコロノ五重ハ。總シテ唯識唯心ノ一
理ヲ成スルナリ。カクノコトク。唯識ノ理ヲ觀シテ。眞
觀ノクラヰニカナヒヌレハ。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
ノユヘニ。轉迷開悟シテ成佛得道スト談スルナリ。ソ
ノ修行ノ。クライニヲイ《割書:□【国構えに考】イ一|本作ヒ》テ五位アリ。五位トイ
フハ。一ニハ資糧位。二ニハ加行位。三ニハ通達位。四ニ
ハ修習位。五ニハ究竟位ナリ。コノ五位ハ。スナハチ
菩薩ノ五十一位ナリ。五十一位トイフハ。五十二位ノ
ナカニ等覺ヲタテサルナリ。資糧位トイフハ。大乗ノ
順解說【脱デハ?】《割書:□【国構えに考】脱下一|本有内字》分ノクラヰナリ。五十一位ノウチニハ。
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ノ四十位ナリ。加行位トイフハ。
大乗ノ順決擇分ノクラヒナリ。コレ十廻向ノ後心ナ
リ。コレマテハ地前ナリ。通達位トイフハ。コレヨリ
已上ハ地上ナリ。スナハチ見道ノクライナリ。十地

【二頁下段】
ノナカニハ初地ナリ。修習位トイフハ。修道ノクラヰ
ナリ。コレ第二地ヨリ第十地ニイタルマテノクラヰ
コレナリ。究竟位トイフハ佛果ナリ。コレ妙覺ナリ。コ
ノ宗ハ瑜伽論。唯識論ヲモテ本論トシ。慈恩。淄洲。濮
陽。三師ノ釋ヲモテ依憑トシテ。智解ヲキハメ。觀門ヲ
修シテ。出離ヲモトムル《割書:□【国構えに考】ル一|本無》ナリ。シカルニ。カノ五
位ノナカニイリヌレハ道位ナリ。ソレヨリ以前ハミ
ナ凡夫ナリ。タトヒ一分ノ敎分ヲ學シテ。唯識ノ觀
解ヲナ《割書:□【国構えに考】ナ一|本作成》ストモ。資糧ノクラヒニモカナハ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ハム|一本作》
《割書:フ》コトタヤスカラス。イハムヤ。加行《割書:□【国構えに考】行下一|本有道》通達等
ノクラヰニノホリカタシ。サレハカノ宗ノ高祖天
親菩薩。ナラヒニ 慈恩大師。西方ヲモテ所期トシ。
各各《割書:□【国構えに考】各各一本|作ヲノ〳〵》念佛ヲスヽメタマヘリ。イハユル天親
ハ浄土論ヲ製シテ。一宗ノ元組ナリ。慈恩ハ西方要決
ヲシルシテ。安養ノ往生ヲネカヘリ。コレ本宗ノコヽ
ロ。難行ニシテ。歴劫ノ修行成シカタキユヘニ。易往
ノ行ヲエラヒテ。自利利他ノ要トシタマヘリ。マシテ

【三頁上段】
末代無智ノ道俗。解行ヲヨヒカタク。道位スヽミカタ
ケレハ。ヒトへニ彌陀ノ本願ニ歸シテ。念佛往生ヲ期
セムハ。タシカナル出離ノ道ナルへシ。
一。三論宗ノコヽロハ。二藏敎ヲタテヽ。一代ヲ決判ス。
二藏トイフハ。一ニハ聲聞藏。二ニハ菩薩藏ナリ。聲聞
藏トイフハ小乗ナリ。菩薩藏トイフハ大乗ナリ。小乗
ニハ二乗ノ斷惑修入ノ道ヲアカシ。大乘ニハ菩薩ノ
成佛得果ノ相ヲシメスナリ。コノ宗ノ得道ノ門ニハ。
八不ノ正觀ヲモテ入理ノ眞要トス。八不トイフハ。生
滅去來一異斷常ノ見ヲハナルヽナリ。イハユル不生
不滅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斷不常コレナリ。ヨクコノ深
理ヲ觀達シテ。マコトニ八不ノ正觀ニカナヒナハ。生
死トシテ流轉ノ果報ヲマネクへキモナク。去來トシテ
善悪ノ生所ニオ《割書:□【国構えに考】オ一|本作ヲ》モムクヘキモナク。一異トシテ
生死ノへタツヘキモナク。斷常トシテ空有ノマヨ《割書:□【国構えに考】ヨ|一本》
《割書:作|ト》フヘキモナキナリ。オホ《割書:□【国構えに考】ホ一|無本》ヨソコノ宗ノコヽロ
ハ。ヒトツ《割書:□【国構えに考】ヒトツ|一本作一》ヲモテ三ヲ破ス。ミツヤミ《割書:□【国構えに考】ミツヤミ|四字一本作》


【三頁下段】
《割書:三息|シ》 ヌレハヒトツ《割書:□【国構えに考】ヒトツ|一本作一》モ亡ストイヒテ。一乗トト
クハ。三乘ノ執ヲ破セムカタメナリ。三乘ノ執亡シナ
ハ。一乗モアルヘカラス。マタ空トトクハ有ヲヤフラ
ムカタメナリ。有亡シナハ。空モ存スヘカラス。サレハ
嘉祥ノ釋ニ。アルヒハ。ワツカニ一念ヲオコセハ。スナ
ハチ斷常ニ堕スト《割書:□【国構えに考】或等一本作或纔|起一念堕斷常》モイヒ。アルヒハス
コシキ心ヲヨセムト欲スレハ。スナハチ佛ヲソム キ
ヤフル 《割書:□【国構えに考】或等一本作或微|欲起心即垂傷佛》トモ釋シテ。善悪ノ情量ヲワス
レテ。一念不生ナルトコロヲ。觀達セントスルナリ。
修行ノ道位ヲ論スルコトハ。前ノ五位ヲ此宗ニモ。談
スレトモ。位々《割書:□【国構えに考】位位一本作|クラヰ〳〵》ノ修行ヲタツルハ。敎門ノ
施設ナリ。一念ニ五位ヲコユルヲモテ。ソノ極致トス
ルナリ。三論トイフハ。一ニハ中論。四卷アリ。龍樹菩
薩ノ造ナリ。二ニハ百論。二卷アリ。提婆菩薩ノ造ナ
リ。三ニハ十二門論。一巻アリ。又龍樹ノ造ナリ。此三
部ノ論ハ。一代通申ノ論ナリ。イマノ三論宗ノコヽロ
ハ。一代ノ諸敎ニヲキ《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ヒ》淺深勝劣ヲ論セス。諸

【四頁上段】
大乗經。道ヲミルコト別ナシ《割書:□【国構えに考】諸大等一本作諸|大乘敎見道無別》トモイ
ヒ。大小乗經。道ヲミルコト。別ナシ《割書:□【国構えに考】大小等一本|作大小乗經》トモ
イヒテ。諸經ミナ證道ヲアラハスコトハ。一ナリト解
了シ。タツトフコトハサトリヲウルニアリ。義ニサタ
マリナシ《割書:□【国構えに考】タツトブ等一本作|貴在得悟義無定也》トイヒテ。カレヲ權トシ。
コレヲ實トスルコトナシ。タヽ一代ノ所說ヲ。一理ナ
リトコヽロウルナリ。サレハ龍樹ノ論判。嘉祥ノ釋
ヲヨク學シテ。八不ノ正觀ヲコラシ。生死ノミナモト
ヲ斷シテ。スミヤカニ成佛スヘシ。シカレトモ°ワレラ
無始曠劫ヨリコノカタ。流來生死ノアヒタ。ヒサシク
煩悩ノタメニ纏縛セラレテ。不生不滅ノ觀解ヲ成
シカタク。不來不法ノ正見ニ住シカタシ。シタカヒテ
コノ宗ノ高祖龍樹菩薩ハ。十二禮ヲリクリテ。故我頂
禮彌陀尊ト讚シ。十住毘婆沙論ヲノへテ。易行ノ要路
ヲヲシヘタマヘリ。コノユへニ。浄土ノ大祖トセリ。嘉
祥大師マタ觀經ノ疏ヲツクリテ。安樂ノ往生ヲスヽ
メタマヘリ。イハム《割書:□【国構えに考】 イハム|一本作況》ヤ末代ノ劣機ヲヤ。イハム

【四頁下段】
《割書:□【国構えに考】 イハム|一本作況》ヤ邊國ノ下根ヲヤ。觀難成就ノ亂想ヲモテ。
八不甚深ノ義趣ヲウカヽハムヨリハ。念佛易行ノ道
ニ歸シテ。一念往生ノ安心ヲ。モハラニスヘキモノナ
リ。
一。華嚴宗ノコヽロハ。五敎ヲタテヽ一切ノ佛敎ヲ攝
ス。五敎トイフハ。一ニハ小乗敎。阿含《割書:□【国構えに考】含下一|本有經》等ノモ
ロ〳〵ノ小乗經ノコヽロナリ。二ニハ始敎。深密等ノ
諸大乗經。ナラヒニ瑜伽唯識等ノ。諸大乗論ノコヽ
ロナリ。三ニハ終敎。涅槃經等ノコヽロナリ。四ニハ
頓敎。コレハ別ノ部ナシ。タヽ諸大乗經ノナカノ。即心
是佛ノ頓説コレナリ。五ニハ圓敎。華厳法華ノコヽロ
ナリ。コノ五敎ノナカニ。頓敎圓敎ヲモテ一乗究竟ノ
敎《割書:□【国構えに考】敎一本|作ヲシヘ》トス。ソノ敎《割書:□【国構えに考】敎一本|作ヲシヘ》ノコヽロハ三界唯心染
浄同體ヲモテ本《割書:□【国構えに考】本一本|作モト》トス。コレスナハチカノ經ノ
文ニ。アルヒハ。一切ノ法ハスナハチ心ノ自性ナリト
シル。慧ヲ具足スル身ハ。他ヨリサトラス《割書:□【国構えに考】アルヒハ一|切等一本作或》
《割書:知一切法即心自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トトキ。アルヒハ。モシ人三世ノ一切ノ

【五頁上段】
佛ヲ了知セムトオモハヽ。マサニカクノコトク。觀
スヘシ。心モロ〳〵ノ如來ヲ。ツクル《割書:□【国構えに考】アルヒハモシ人等|一本作或若人了知 》
《割書:三世一切佛應當知|是觀心造諸如來》トイヒ。アルヒハ。三界ハタヽ一心ナリ。
心ノホカニ別ノ法ナシ。佛トヲヨヒ衆生ト。コノミツ
差別ナシ《割書:□【国構えに考】アルヒハ三界等一本作或三界唯一|心心外無別法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 トトケル。ソ《割書:□【国構えに考】|ソ》
《割書:一本|作コ》ノコヽロナリ。コレミナ。佛界衆生界一體性同
體ニシテ。タヽ一心ノ所作ナルコトヲ。アカセル文ナ
リ。コノ一心ヲタツヌルニ。ソノ體無性ニシテ。シカ
モ染浄ノ體トナル。イハユル《割書:□【国構えに考】イハユル|一本作所謂》 緣生ノ諸法ハ。
衆緣ノ他ニヨリテ生スレハ。ソノ體無性ナリ。眞智又
了緣ニヨリテ顕現スルカユヘニ。ソノ體無性ナリ。ト
モニ緣ヨリ生スルニヨリテ。緣性同體ニシテ。無性ヲ
體トス。法華経ニ。諸佛兩足尊。法ハツ子ニ無性ナリ
トシル。佛種ハ緣ヨリオコル。コノユヘニ。一乗トト
ク《割書:□【国構えに考】法ハ等一本作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説一乗》トイヘル。ソノコヽロナリ。コ
ノユヘニ。コノ心ミツカラ無性《割書:□【国構えに考】コノ心等一本|作此心無自性》トシラサ
ルヲハ。無明トイヒ。マタハ。マトヒ《割書:□【国構えに考】マトヒ|一本作迷》トナツク。衆。

【五頁下段】
生ハ。コノマトヒニヨリ《割書:□【国構えに考】リ一|本無》テ業ヲリクリ。業ニヨリ
《割書:□【国構えに考】リ一|本無》テ報ヲウクル《割書:□【国構えに考】ル一本|作カルカ》ユヘニ。ヒサシク生死ニ
流轉ス。シカルニ。ハシメテ了緣ニアフ《割書:□【国構えに考】フ一|本作ヒ》 テ。コ
ノ心ミツカラ無性ナリ《割書:□【国構えに考】コノ心等一本|作此心自無性 》トシルヲ眞智
トイヒ。マタハサトリ《割書:□【国構えに考】サトリ|一本作悟》トナツク。コノサトリニ
依止シテ。ツクルトコロノ業ヲ。菩薩ノ行トナツク。コ
ノ行ツヰニ功ヲツミテ。無始ノ妄習タチマチニツキ
ヌレハ。本覺圓明ノ體ニカナフヲ。妙覺果満ノクラヰ
トナツクルナリ。大乗究竟ノ妙談。マコトニネカフへ
シトイヘトモ。カノ無性ノサトリヲエテ。無始熏習ノ
マト《割書:□【国構えに考】ト一|本作ヨ》ヒヲ。ヒルカヘサムコト。オホロケノ淺機
ハ。カナヒカタシ。在家下根ノトモカラ。オモヒヨラ
ヌ事ナリ。サレハ。彌陀ノ浄土ニ生シテ。カノ妙解ヲ
發センコトハ。モトモタクミ。《割書:□【国構えに考】タクミ|一本作巧》ナルヘシ。無性ノ
サトリヲヒラキナハ。イツレノ法門カ達セサラ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
《割書:作|ン》シタカヒ《割書:□【国構えに考】ヒ一|本無》テ。華厳經ニモ。普賢ノ願行ヲトキテ。
極樂ノ往生ヲスヽメタ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

【六頁上段】
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國トラ《割書:□【国構えに考】トラ一|本作等》
イヘル文コレナリ。カノ宗ノ祖師元曉モ。遊心安樂道
トイフ文ヲツクリテ。念佛ヲ讃シ西方ヲ嘆セリ。イハ
ムヤ末代ノ凡夫。タヽ彌陀ノ利生ヲアフクへキナリ。
一。天台宗ノコヽロハ。一代ヲ料簡スルニ。四敎アリ。
五時アリ。四敎トイフハ。一ニハ三藏敎。二ニハ通敎。
三ニハ別敎。四ニハ圓敎ナリ。五時トイフハ。一ニハ
華嚴。二ニハ阿合。三ニハ方等。四ニハ般若。五ニハ法
華涅槃ナリ。コノ五時ニトクトコロノ敎ハ。カミノ四
敎ヲイテサルナリ。イハユル五時ノウチ。華嚴ニハ別
圓二敎ヲトキ。阿含ニハタヽ三藏敎ヲトキ。方等ノ諸
經ニハツフサニ四敎ヲトキ。般若ニハ通別圓ノ三敎
ヲトキ。法華ニハヽ《割書:□【国構えに考】タヽ|一本無》圓敎ヲトキ。涅槃ニハマタ
四敎ヲトクナリ。コノナカニ。タヽ第五時ノ法華ヲモ
テ。諸佛出世ノ本懐トシ。圓頓圓融ノ妙法トナツク。サ
レハ四敎ノナカニ。餘ノ三敎ハ。圓敎ニ對スレハ眞
實ニアラス。五時ノナカニ。以前ノ四味八ミナ法華一

【六頁下段】
實ノ機ヲ。調熟セムカタメノ。方便ナリトイヒテ。タヽ
一大圓敎ノミ。衆生出離ノ直道ナリト談スルヲ。コノ
宗ノ大綱トスルナリ。シカレハ三敎四味方便ヲハ。
シハラクコレヲサシヲク《割書:□【国構えに考】ク一|本作キ》 法華圓敎ノコヽロニ
ツイテコレヲイフニ。一念三千三諦圓融ノ觀ヲコラ
シテ。煩悩即菩提。生死即涅槃ト達スルヲモテ宗旨ト
ス。ソノ一念三千トイフハ。染浄ノ諸法ヲイフニ三千
ニスキス。コノ三千ノ諸法宛然トシテ。衆生ノ心性ニ
居ストイフコトナリ。スナハチ。イマノ經ノ方便品ニ。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トトケルコレナリ。三
千ノ諸法トイフハ。凡聖合論スルニ十界アリ。十界ト
イフハ。一ニハ地獄。二ニハ餓鬼。三ニハ畜生。四ニハ
修羅。五ニハ人。六ニハ天。七ニハ聲聞。八ニハ緣覺。九
ニハ菩薩。十ニハ佛ナリ。コノウチ。ハシメノ六ヲ六
凡トイヒ。ノチノ四ヲ四聖ト號ス。總シテコレヲ十界
トイフナリ。コノ十界ニ。一界コトニヲノ〳〵十如是
ヲ具足セリ。十如是トイフハ。オナシキツキシモ《割書:□【国構えに考】ツキ|シモ一 》

【七頁上段】
《割書:本作|次下》ノ文ニ。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
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
等トイヘルコレナリ。イハユル如是相ヲハシメト
シ。如是本末究竟等ヲ。オハリトシテ。總シテ十ノ如
是アルナリ。如是《割書:□【国構えに考】アルナリ|如是一本無》 トイフハ。イフトコロノ。
相モ性モ。體モ力モ。作モ因モ。緣モ果モ報モ。本來法爾
トシテ。動セサル義ナリ。本末究竟等トイフハ。コノ相
性等。本末究竟シテ。ヒトシ トイフ義ナリ《割書:□【国構えに考】本末究竟等二|十九字一本無》
コレスナハチ。如是ノ義ナリ。カクノコトク。十界ノ
衆生。ヲノ〳〵十如是ヲ具スレハ。十界百如ナリ。シ
カルニ。十界ニタカヒニ十界ヲ具足シテ。地獄ニモ餘
ノ九界ヲ具シ。餓鬼二モ餘ノ九界ヲ具シ。乃至佛界ニ
モ餘ノ九界ヲ具スレハ。百界トナル。カルカユヘニ。百
界ニ千ノ如是アリ。コレヲ百界千如トイフ。コノ百界
千如ヲ。三種ノ世間ニ約スレハ。三千トナルナリ。三
種ノ世間トイフハ。一ニハ五陰世間。二ニハ衆生世間。
三ニハ國土世間ナリ。五陰ハ五蘊ナリ。五蘊 トイフ

【七頁下段】
ハ。一ニハ色蘊。コレ五根五《割書:□【国構えに考】五一|本無》境等ノ一切ノ色法ナ
リ。二ニハ受蘊。コレ苦樂捨ノ三受ナリ。三ニハ想蘊。
コレ黑白長短。男女方圓等ノ相ヲトルナリ。四ニハ行
蘊。コレ色受想識ノ四《割書:□【国構えに考】受想等一本|作心ノ二法》ヲノソキテ。餘ノ一
切ノ有為ノ法ナリ。行トイフハ。造作遷流ノ義ナリ。五
ニハ識蘊。コレ心王ナリ。已上コレヲ五陰世間トイ
フ。世間ハ間隔ノ義ナリ。衆生世間トイフハ。カノ五
陰カ造作スルトコロノ有情ナリ。國土世間トイフハ。
カノ有情ノ依止スルトコロノ依報ナリ。コレヲ總シ
テ三千ノ諸法トイフ。コノ三千ノ諸法。衆生ノ一念ノ
心性ニ具シテ。本來不動ナルヲ。一念三千ノ法門トイ
フナリ。止觀ノ第五ニ。此三千在_二 一念心_一若無_レ心而已。
介《割書:□【国構えに考】介一|本作芥》爾有_レ心。即具_二 三千_一トイフ。弘決ノ第五ニコ
レヲウケテ。言_二介《割書:□【国構えに考】介一|本作芥》 爾_一者。謂刹那心。無間相續。未_二
曾断絶_一。纔一刹那。三千具足トイヘル。コノコヽロ
ナリ。コノ三千ノ觀ヲ修スルニ。空假中ノ三諦ノ觀
アリ。空諦トイハ。コノ三千ノ諸法ヲ空ナリト觀

【八頁上段】
シ。假諦トイフ。コノ三千ノ諸法ヲ有ナリト觀シ。
中諦トイフハ。コノ三千ノ諸法ヲ。非有非空ト觀スル
ナリ。オナシク《割書:□【国構えに考】ク一|本作キ》弘決ノ釋ニ。心性不_レ動。假立_二 中名_一。
亡_二泯三千_一假立_二空稱_一。雖_レ亡而存。假立_二假號_一トイヘルソ
ノ文ナ《割書:□【国構えに考】ナ一本|作ア》 リ。文ノコヽロハ。亡泯三千ハ空觀ナ
リ《割書:□【国構えに考】ナリ|一本無》雖亡而存ハ假觀ナリ。ソノコヽロ見ヤスシ。
中道觀ノ非有非空ノ義ヲ述《割書:□【国構えに考】述一本|作ノブ》ルニ心性不動ト
イフハ。衆生ノ心性ハ。本來非有非空ノ體ニテ《割書:□【国構えに考】ニ|テ一》
《割書:本作|ミナ》不可思議ナルカユヘニ。カクノコトク釋スルナ
リ。釋籤ノ第一ニ。有トイハムトスレハ。スナハチ。一
念スヘテナシ。イハムヤ。十界ノ質像アラムヤ。無トイ
ハントスレハ。スナハチ。マタ三千ノ慮想ヲオコス。
イハムヤ。一界ノ念慮ヲヤ。コノ有無ノ。オモヒヲモ
テスヘカラサルユへニ。スナハチ一念ノ心中道泠然
ナリ《割書:□【国構えに考】有トイハムトスレハ等一本作言有即一念都無況有十界質像耶|言無即復起三千慮想況一界念慮耶不可以此有無思故則一念心中》
《割書:道泠|然》トイヘル。コノコヽロナリ。此三諦タカヒニ雙非雙

【八頁下段】
照ノ用アリ。雙非トイフハ。空ハ有ヲ破シ有ハ空ヲ破
シ。中道ハ空有ヲ破スルナリ。雙照トイフハ。コノ三諦
タカヒ二破スレトモ。シカモ宛然トシテ存スレハ。破
スヘキトコロモナク。トルヘキトコロモナク。圓融無
礙ニシテ不可思議ナリ。コレヲ圓融ノ三諦トイヒ。
三諦一諦。非三非一トイフ《割書:□【国構えに考】フ一|本作ヒ》テ。三諦ニシテシカ
モ一諦ナリ。三諦ニモアラス。マタ一諦ニモアラサル
ナリ。衆生ハコノ三諦ノ理ヲシラサルカユヘニ。無始
ヨリコノカタ生死ニ輪廻セリ。三諦ノ理トイフハ。ス
ナハチ眞如法界ノ一理ナリ。眞如トイフハ佛性ナリ。
マタ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マタハ||本作又》法性トモ。第一義諦トモ。如
來藏トモイヘル。ミナコレ一法ノ異名ナリ。コノ眞如
法界ノ理ハ。トヲクホカニモトムヘカラス。タヽコレ
三千ノ諸法ナレハ。地獄モ眞如ナリ。餓鬼モ眞如ナリ。
眞如ヲマコトノ佛トナツクレハ。十界コト〳〵ク佛
界ナリトイフコト。アキラカナリ。カノ六道ノ千如ノ
ナカニ。如是因ハ業道ナリ。如是緣ハ煩悩道ナリ。如

【九頁上段】
是果ハ苦道ナリ。コレスナハチ。ミナ眞如實相ノ體ナ
レハ。煩悩業苦ノ三道。スナハチ法身般若解脱ノ三徳
ナリ。マタ法報應ノ三身ナリ。カクノコトク觀達スレ
ハ。煩悩即菩提。生死即涅槃ナリ。圓頓ノ行者。コノ三
諦ノ觀ヲ修行スルニ。薄地ノ凡夫ヨリ。妙覺ノ極位ニ
イタルマテ。六即ノ次位アリ。六即トイフハ。一ニハ
理即。二ニハ名字即。三ニハ觀行即。四ニハ相似即。五
ニハ分眞即。六ニハ究竟即ナリ。理即トイフハ。三諦
ノ理ヲ一心ニ具足シタレトモ。其理ヲシラサルクラ
ヰナリ。コレスナハチ凡夫ナリ。止觀ノ第一ニ。コノク
ラヰヲ釋スルニ。一念ノ心スナハチ如來藏ノ理ナリ。
如ノユヘニ即空ナリ。藏ノユヘニ即假ナリ。理ノユヘ
ニ即中ナリ。三智一心ノナカニ具シテ不可思議ナリ。
《割書:□【国構えに考】一念ノ心等一本作一念心即如來藏理如故即|空藏故即假理故即中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議》トイヘリ。底下ノ凡
夫ハ。ミナコノクラヰナリ。名字即トイフハ。三諦ノ名
字ヲキヽテ。イサヽカ解スレトモ。イマタ觀解ニイタ
ラサルクラヰナリ。オナシキ釋ニ。アルヒハ知識ニシ

【九頁下段】
タカヒ。アルヒハ經巻ニシタカヒテ。カミニトクトコ
ロノ。一實菩提ヲキヽテ。名字ノナカニヲキテ。通達解
了シテ。一切ノ法ハミナコレ佛法ナリ《割書:□【国構えに考】アルヒハ知識等|一本作或從智識或》
《割書:從經巻聞上所説一實菩|提於名字中通達解了》トイヘルコレナリ。ヨクコノ宗ヲ
學セム人ノナカニモ。コノクラヰニイタルハ。アリカ
タカルヘキナリ。觀行即トイフハ。スナハチ。三諦ノ
觀行ヲ修行スルクラヰナリ。コレニヲキ《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ヒ》テ。 五
品ノクラヰアリ。五品トイフハ。第一ニハ十心具足
ノクラヰナリ。十心トイフハ。一ニハ觀_二不思議境_一。二
ニハ起_二慈悲心_一。三ニハ巧安_二止觀_一。四ニハ破_レ法遍。五ニ
ハ識_二通塞_一。六ニハ修_二道品_一。七ニハ對治助開。八ニハ知_二
次位_一。九ニハ能安忍。十ニハ無_二法愛_一ナリ。第二ニハ讀
誦經典ノ位ナリ。イハユル法華經ヲ讀誦スルナリ。
第三ニハ更加說法ノ位ナリ。第四ニハ兼行六度ノ位
ナリ。第五ニハ正行六度ノ位ナリ。コレ外凡ノクラヰ
ナリ。相似即トイフハ。六根清浄ノ位ナリ。法華經第
六。法師功德品ニ。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

【十頁上段】
違背トイフハ。コノクラヰノ相ナリ。五十二位ニ配當
セハ。十信ノクラヰナリ。コレ內凡ナリ。イマタ證位
ニイタラス。相似ノ智慧ヲ發スルカユヘニ。相似即ト
イフナリ。分眞即トイフハ。断無明證中道《割書:□【国構えに考】斷無明等一|本作無明ヲ斷》
《割書:シ中道ヲ|讃スル》ノクラヰナリ。コレ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覺
ノ四十一位ナリ。一位《割書:□【国構えに考】一位|一本無》コトニヲノ〳〵一品ノ無
明ヲ斷シテ。一分ノ中道ノ理ヲアラハス。コレ證位ナ
リ。イマタ究竟ノ《割書:□【国構えに考】ノ一|本無》極位ニノホラス。分ニ法性ノ
眞理ヲ置スルカユヘニ。分眞ノ名ヲタツルナリ。究竟
即トイフハ。妙覺ノクラヰナリ。元品ノ無明ヲ斷シテ。
究竟ノ中道ヲ證ス。クラヰトシテコノウヘニノホル
ヘキナク。德トシテコノウヘニ證スヘキナシ。カルカ
ユヘニ。究竟即トイフナリ。敎門ニ約シテ修入ノ道ヲ
論スルトキハ。カクノコトク。六即ノ次位アレトモ。觀
道ノコヽロヲモテ。一念頓成ヲ談スルトキハ。一一ニ
コノ階級ヲ經ルトハサルナリ。上ニイフトコロ
ノ三千ノ諸法ハ。衆生ニアルトキモ佛果ニアルトキ

【十頁下段】
モ。ソノ體一ナリ。タヽマト《割書:□【国構えに考】ト一|本作ヨ》 ヒトサトリトノ差
別ニヨリテ。染浄ノ諸法コトナレトモ。ソノ性ヲタツ
ヌレハ。平等ニシテ異ナルコト《割書:□【国構えに考】ナルコ|ト一本無》ナシ。釋籤ノ第
六ニ。三千ノ理ニアルヲハ。オナシク無明トナツク。三
千ノ果成スルヲハコト〳〵ク常樂ト稱ス。三千アラタ
ムルコトナケレハ。無明スナハチ明ナリ《割書:□【国構えに考】三千ノ理ニア|ル等一本作三千》
《割書:在理同名無明三千果成成|稱常樂三千無改無明即明》トイヘル。コノコヽロナリ。サレハ
無明即明ナルカユヘニ。煩悩スナハチ菩提ナリト達
シ。煩悩即菩提ナルカユヘニ。衆生即佛ナリトシルヲ
本來成佛トイフ。本來成佛ノ義ヲ了スルヲ。即身成
佛トモイフナリ。實ノコトクコノ理ニ契當セハ。證ヲ
トルコトタナコヽロヲカヘスカコトクナルへケレト
モ。衆生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一|本無》無始ヨリヒサシク。塵勞ニオホハレ
タルユヘニ。實相ノ觀ヲナスコト成シ《割書:□【国構えに考】成シ一|本作ナリ》カタ
ク。本有ノ佛性ヲアラハシカタシ。コノユヘニ。コノ
宗ニモ。ウルハシク即身成佛スルコトハ。アリカタシ。
一生ニ六根浄ノ位ヲウルヲモテ。速疾ノ益トセリ。疏

【十一頁上段】
記第七ニ《割書:□【国構えに考】疏記等|一本無》六根キハメテヲソキハ。三生ヲイテ
ストイフ。《割書:□【国構えに考】六恨等一本作|六根極遅不三出》カルカユヘニ。上根ノモノハ現
生ニコノ位ニノホリ。鈍根ノモノハ。二生三生ニコノ
クラヰニイタルヘシトミエタリ。六根浄ノ。クラヰト
イフハ。六即ノナカノ。第四ノ相似即ノクラヰナリ。
南岳大師ハ。コノクラヰニイタリ。天台大師ハイマタ
コノ位ニイタラスシテ。觀行五品ノクラヰニ居シタ
マヘリ。薄地ノ凡夫。タヤスク。上位ニスヽマムコトカ
タシ。《割書:□【国構えに考】マムコトカタシ|一本作ミカタキコト》コレヲモチ《割書:□【国構えに考】チ一|本無》テシルへシ。
シカラハ。成シカタキ三諦ノ觀ヲ。コラサムトハケム
テ。エカタキ現身ノ證ヲモトメムヨリハ。行シヤスキ
念佛ヲ修シテ。ユキヤスキ淨土ニ生セムト願セムハ。
決定出離ノ用心。速疾解脫ノ直道ナルヘシ。問テイハ
ク。タトヒ。三諦圓融ノ觀ヲナシテ。即身自佛ノサト
リヲトルコトカナハストモ。タヽ法華經ヲ受持讀
誦シテ。成佛セムコトハ。イカナル下根ノ機ナリトモ。
ナトカカナハサラ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經文ノコトキハ或ハ《割書:□【国構えに考】或ハ|一本無》

【十一頁下段】
於我滅度後。應受持此經。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
トモイヒ。アルヒハ。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トモ。ト
キタマヒ《割書:□【国構えに考】タマヒ|一本無》タレハ。コノ經ニヨリテ修行セハ。速
疾ノ益ヲエムコト。カタカラサルモノヲヤ。答テイハ
ク。マコトニ法華経ヲ受持讀誦セムコト。功徳莫大ナ
リ。ソノ益ムナシカルヘカラス。タヽシ。天台ノコヽ
ロニヨリテヲモフニ。理ノ觀《割書:□【国構えに考】ノ觀|一本無》解ヲモテ本トシ
テ。ソノウヘニ事ノ修行ヲイタスヲ本意トス。經ニ
如說修行トトケル《割書:□【国構えに考】ケル一|本作ク》ハ。スナハチ解行具足ノ義
ヲアラハスナリ。タヽ文字ヲ讀誦セムカリハ。遠因
トハナルモ。直ニ成佛ノ因トハサタメカタシ。サ
レハ。天親菩薩ノ法華論ニイハク《割書:□【国構えに考】ニイハク一|本作ニハ謂》發菩提
心。行菩薩道者。所作善根。能證菩提。非諸凡夫。及決定
聲聞。本來未發菩提心者。之所能得トイヘリ。發菩提
心行菩薩道トイフハ。解行ヲサスコトハナリ。三諦圓
融ノ菩提心ヲオコササラ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凡夫ハ。タトヒ随分
ノ善根ヲ修スレ 《割書:□【国構えに考】レ一|本無》トモ。菩提ヲエカタシトミエタ

【十二頁上段】
リ。マタ南岳大師ノ釋ニハ。無相安樂行。甚深妙輝定。
觀察六情根。有相安樂行。此依勸發品。散心誦法華。不
入禪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華文字。行若成就者。即
見普賢身。此亦一往 《割書:□【国構えに考】往一|本作兼》分於二人。究竟而論。二行互
顕トイヘリ。有相無相ノ行者。ソノ相一往コトナレト
モ。究竟シテ論スルニ。二行具足スへキ義顯然ナリ。
マタタトヒ觀解ナクシテ。受持讀誦ストモ。經ニ安樂
行者ノ軌則フトクニ。ソノ行相ハナハタマモリカタ
シ。ソノ相クハシク安樂行品ニコレヲトケリ。常離國
王。及國王子。大臣官長。兇險戯者。及旃陀羅。外道梵志。
亦不親近。增長慢人。貪著小乗。三藏學者。破戒比丘。名
字羅漢。及比丘尼。好戯咲者。深著五欲。求現滅度。諸
優婆夷。皆勿親近トラ。《割書:□【国構えに考】トラ一|本作等》イヘル文コレナリ。マ
タ一家ノコヽロニヨルニ。止觀ニ釋スルカコトキハ。
コノ經ヲ修行スルニ。五縁具足スヘキコトヲアカ
セリ。五緣トイフハ。一ニハ衣食具足。二ニハ持戒清
浄。三ニハ常居閑處。四ニハ息諸緣務。五ニハ得善知

【十二頁下段】
識ナリ。五緣ノウチ。モシヒトツモカケナハ。道行ヲ
成シカタク。功徳ヲエカタキモノナリ。ナカムツク
ニ《割書:□【国構えに考】ナカムツク|ニ一本作就中》念佛ト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一|本無》トモニ佛智一乗
ノ法ナルカユヘニ。ソノ體一ナリ。シカレトモ《割書:□【国構えに考】シカレ|トモ一本》
《割書:作然|而》聖ノタメニハ法華ト 《割書:□【国構えに考】ト一|本作ヲ》トキ。凡ノタメニハ念
佛ト《割書:□【国構えに考】ト一|本作ヲ》 トク。凡聖ノ二機ニ對スルトコロ各別ナ
ルカユヘニ。難行易行ノ二道アヒワカレタリ。障重
根鈍ノトモカラ。無相ノ観解ヲコラシカタク。如說ノ
行ヲ修シエスン《割書:□【国構えに考】ン一|本無》ハ。モトモ易行ノ念佛ヲツトメ
テハヤク。易往ノ浄土ニ生スヘシ。イハムヤ。天台大
師モ。アルヒハ觀經ノ疏ヲ製シ。アルヒハ。十疑ヲツ
クリテ。彌陀ノ利生ヲ人ニモスヽメ。安養ノ往生ヲミ
ツカラ願シ《割書:□【国構えに考】願シ一本|作ネカヒ》 タマヘリ。サレハ。天台ノ敎文ヲ
學セ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ニツケテモ。彌陀ヲ念シ。法華ノ巨益ヲ
アフカ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ニツイ《割書:□【国構えに考】イ一|本作ケ》テモ。本願ヲ信スヘキナ
リ。
步船鈔 本 終

【十三頁上段】
步船鈔 末

一。眞言宗トイフハ。諸敎ノ最頂。秘密ノ上乗ナリ。上ニ
アクルトコロノ諸宗ハ。ミナ釋迦顯露ノ所設ナリ。イ
マコノ眞言敎ハ。大日如來自受法樂內證ノ秘法ナル
カユヘニ。淺行ノモトカラ。受職灌頂ノ位ニイタラス
シテハ。深秘ヲツタフルコトナシ。タトヒツタフル人
モ。顯露ニコレヲトクコトナシ。モシコレヲトカ《割書:□【国構えに考】カ一|本作ケ》
ハ。越三昧耶ノトカトイヒテ。重罪ヲマ子クユヘニ。
ミタリニトクコトアタハス。イハムヤ。モトヨリシ
ラスツタヘサラムトモカラニヲイテヲヤ。能說所設
トモニタヤスカラスコトナリ。シカレトモ。サキニノ
フルトコロノ。圓宗ノコヽロニ准知シテ。イサヽカ一
端ヲシメサハ。コノ敎ニヲキテ。事相敎相ノ差別アリ。
マツ事相トイフハ。大日如來。金剛薩埵ヨリ相承セル。
修行ノ次第ヲ。師資相承シテ。印契誦呪以下ソノ作法
一事トシテ違セス。コレヲマナヒテ修行スルナリ。コ

【十三頁下段】
レハ。ソノ義理ヲ解了セサレトモ。軌則ニマカセテ法
ノコトク勤行スレハ。ソノ悉地成就シテ。現當ノ益ヲ
ウルナリ。大日經ニ。欲於此生入悉地。随其所應思念
之。親於尊所受明法。觀察相應作成就トイヘル。コノコ
コロナリ。ツキ《割書:□【国構えに考】ツキ一|本作次》ニ敎相トイフハ。コノ敎ニタ
ツルトコロノ。宗旨ヲ了知シテ。三部妙典ノ深奧ヲ解
シ。カノ疏以下ノ敎義ヲ學シテ。秘決ヲウクルナリオ
ホヨソコノ宗ノコヽロハ。大日如來。兩部ノ主トシテ。
諸尊ノ長タルコトヲ談ス。兩部トイフハ。胎蔵界。金
剛界ナリ。胎藏ハ理ナリ。金剛ハ智ナリ。コレスナハ
チ。定慧ノ二法ナリ。胎蔵界ニハ。八葉蓮臺。十三大院。
塵刹ノ聖衆アリ。金剛界ニハ。三十七尊。九會曼陀羅
ノ諸尊アリ。クハシク論スレハ。胎藏界ニハ。四《割書:□【国構えに考】四一|本作七》
百七十尊。金剛界ニハ。五百餘尊アリ。コレスナハ
チ。十方法界。無盡無餘ノ一切ノ諸尊。コノ兩界ノナ
カニ攝盡ス。シカルニ。コレラノ諸尊ハ。イツクニ坐
シタマフソトイフニ。トヲクホカニタツヌヘキニア

【十四頁上段】
ラス。タヽ一切衆生ノ心中二處シテ歷然タリ。シカ
レトモ。衆生惑障ニサヘラレテ。コノ道理ヲシラサ
ルヲ。三密ノ觀行テ修スレハ。ソノ觀行ノチカラニ
ヨリテ。本有ノ佛性ヲアラハスト談スルナリ口ニ。
眞言ヲ誦シ。手ニ印契ヲムスヒ。意ニ觀念ヲナシテ。三
業相應スルナリ。蓮華三昧經ニ。甚深ノ明文アリ。歸
命本覺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臺。本來具足三身德。三
十七尊住心城トイヘルコレナリ。コヽロハ。本覺ノ
心法身ハ。ツネニ妙法ノ心蓮臺ニ坐シテ。三十七尊。
ワカ心城ニ住セリトナリ。心法身トイフハ。衆生ノ心
性ナリ。コレマタ玅法ナリ。コレマタ心城ナリ。ムネ
ノウチナル。八分ノ肉團ハ。スナハチ。八葉ノ蓮臺ニ
カタトレリ。コレヲ心蓮臺トイフナリ。コノ心蓮臺ノ
ウヘニ。心法身アリ。コノ心法身ニ。三身ノ功德ヲ具
シ。三十七尊モ住セリトイフナリ。三十七尊トイフ
ハ。大日如來。四佛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ノ
菩薩コレナリ。一一ニソノ名ヲアケハ。大日如來ハ

【十四頁下段】
中央處セリ。五智ニ配當セハ。法界體性智ナリ。阿
閦佛ハ東方ニ處セリ。大圓鏡智ナリ。寶生佛ハ南方ニ
處セリ。平等性智ナリ。阿彌陀佛ハ西方ニ處セリ。妙
觀察智ナリ。不空成就佛ハ北方處セリ。成所作智ナ
リ。已上コレヲ五智ノ如來トイフ。四波羅蜜トイフハ。
東方ノ金剛波羅蜜。南方ノ寶波羅蜜。西方ノ法波羅蜜。
北方ノ羯磨波羅蜜ナリ。十六大菩薩トイフハ。東方ニ
四菩薩アリ。薩ト王ト愛ト喜トナリ。南方ニ四菩薩ア
リ。寶ト光ト幢ト咲トナリ。西方ニ四菩薩アリ。法ト利
ト因ト語トナリ。北方ニ四菩薩アリ。業ト護ト牙ト挙
トナリ。八供ノ菩薩トイフハ。嬉ト鬢卜。歌ト舞ト。香ト
華ト。燈塗トナリ。四攝ノ菩薩トイフハ。鉤ト索ト鎖
ト鈴トナリ。コノ三十七尊ハ。無始ヨリコノカタ。ワレ
ラカ身中ノムネノアヒタニ坐シタマヘリ。ソノナカ
ニ。大日如來ヲモテ本トス。大日經ノ疏ニ。コノコトヲ
アラハシテ。一切衆生色身實相。從_二本際_一來。常是毘盧遮
那。平等智身。非_下是得_二菩提_一時。强空_二諸法_一。始成_中法界_上也

【十五頁上段】
トイヘリ。一佛ワカ身ノウチニマシマストシル。ナヲ
ソノ功用不可思議ナリ。イハムヤ。ワカ身ノウチニ。
三十七尊マシマストシリナハ。證大菩提轉迷開悟ノ
益。ウタカヒアルヘカラス。タヽシコトハニ。カクノ
コトクキクトイフトモ。修行ノ薫修ナクハ。ソノ利ア
ルヘカラス。オホヨソコノ教ハ。即身成佛ヲモテ宗致
トスレトモ。直ニ即身成佛ノ證ヲ談スル文モアリ。
マタ即身ニ入地ノ益ヲアカセル說モアリ。不空三藏
ノ作。金剛頂經ノ義決ニ。釋スルカコトキハ。一生ニ
極果ニイタルヘシトミエタリ。所謂《割書:ル》此継所說《割書:□【国構えに考】所謂|等一本》
《割書:作イハユルコノ|經ニトクトコロ》直入直修。直法直證 《割書:□【国構えに考】證一|本作説》即於此生。得如
來地。善巧智故トイヘル。コレナリ。即身義ノ文ノコ
トキ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ハ。現生ニ初地ニイルトアカセリ。所謂
若有_二衆生_一遇_二此教_一。晝夜四時精進修現世證_二得歓喜地_一
後十六生成_二正覺_一トイヘル文コレナリ。晝夜四時ニ精
進ストイヘルハ。ソノ功オホロケノ薫修ニテハ。カナ
フヘカラス。行モシ如法ナラスハ。タヤスクソノ益ヲ

【十五頁下段】
ウへカラサルモノナリ。即身成佛ニツイテ三種アリ。
一ニハ理具。二ニハ加持。三ニハ顯得ナリ。理具ノ即
身成佛トイフハ。カミニノフルカコトク。一切衆生ノ
自身ノウチニ。金剛胎藏兩部ノ曼陀羅。法然トシテ具
スルナリ。加持ノ即身成佛トイフハ。三密ノ加持ニヨ
リテ。カノ身中ノ諸尊顕現スルナリ。顯得ノ即身成
佛トイフハ。三密ノ修行成就シヌレハ。即身ニ萬行ヲ
具シテ。實ノコトク自身ヲシリテ。眞實ノ證悟ニカナ
フナリ。コノナカニ。理具ノ成佛ハ。人コトニコレア
ルヘシ。イマ二重成佛ハ。三密ノ功用ニコタへ。行業
ノ薫修ニヨルヘキカユへニ。淺行劣智ノ機ニハ。成
シカタキナリ。シカレハ。菩提心論ニハ。若有_下 上根上
智之人_上。不_レ樂_二外道二乗法_一。有_二大度量_一。勇鋭無_レ惑者。宜_レ
修_二佛乗_一ト判シ。大日經ノ義釋ニハ。若已成_二就利根智
慧_一。即當_下演_二暢秘密_一而開_中示之_上ト釋シ。善無畏三藏ハ。
無_二頓悟機_一不_レ入_二其手_一トイヒ。不空三藏ハ。大種性人。
法緣巳熱。三秘密法。説時方至トノヘタリ。下根無智
アナヲ

【十六頁上段】
ノトモカラ。コノ教ノ機ニアラスト。キコエタリ。亂
行不浄ノ人。マタノソミヲヘタテタリ。サレハ。山門
三井小野廣澤ノ高僧。密教ヲ宗トスルハ。ミナ清浄
ノ人ナリ。モシ惡縁ニチカツキテ落堕ノ人ハ。タチマ
チニコノ教ノ修行ヲサシヲクナリ。放逸不浄ノ身ニ
テ。ミタリニコレヲ行セムハ。モトモヲソレアリ。フ
カクツヽシムヘシ。法ハイタリテ最上ナレハ。下根ノ
トモカラハヲヨヒカタシ。ナカ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ツクニ。密宗
ノ大祖龍樹菩薩。カミニ記スルカコトク十二體。十住
毘婆沙論ヲツクリテ。念佛ヲモテ。自行化佗ノ要行
トシ。往生ヲモテ凡夫出離ノ依枯トセリ。密教ノ修
行ニタへサランヒト。スミヤカニ。易行ノ念佛ヲ修ス
ヘシ。
一。律宗トイフハ。三藏ノナカノ毘尼藏。三學ノナカ
ノ戒品ナリ。モロ〳〵ノ戒品ヲタモチテ。三業ヲ防護
シ。一切ノ惡ヲ制シテ。威儀ヲ犯セサルナリ。十誦律。
四分律。僧祇律等ノナカニ。コレヲアカス。ソノ戒行

【十六頁下段】
ニ多種アリ。イハユル具足戒。十戒。八戒。五戒等ナリ
具足戒トイフハ。苾蒭ノ戒ナリ。苾蒭トイフハ。比丘
ナリ。コレニツイテ男女差別アリ。比丘ハ二百五十戒。
比丘尼ハ五百戒ナリ。女人ハ障重ナルカユヘニ。戒
品モ倍セルナリ。ソノ一一ノ戒品。律ノナカニアカス
カコトシ。十戒トイフハ勤策ノ戒ナリ。一ニハ不殺生。
二ニハ不偸盗。三ニハ不行婬。四ニハ不妄語。五ニハ
不酤酒。六ニハ不坐高廣大床。七ニハ不塗脂粉。八ニ
ハ不歌舞作樂及往觀聽。九ニハ不過中食。十ニハ金銀
生像不取手《割書:□【国構えに考】不殺生等一本施_レ|點例如_レ不_二殺生_一。》ナリ。八戒トイフハ。近住
ノ戒ナリ。十戒ノナカニ。ノチノ二ヲノソクナリ。五
戒トイフハ。近事ノ戒ナリ。八戒ノナカニ。ノチノ三
ヲノソクナリ。コレラノ戒品ヲタモチテ。一分モ破セ
ス。佛ノ威儀ヲマモルナリ。コノ宗ノ大意ハ。遮惡持
善ヲモテ本トシ。滅罪生善ヲモテムネトス。サレハ。大
論ニハ。住_二在佛家_一以_レ戒_レ爲本トイヒテ。借ノ名ヲウル
コトハ。戒ヲ持ニヨルコトヲアカシ。天台ノ釋ニハ。諸

【十七頁上段】
道昇沈。由_レ有_二戒持毀_一トイヒテ。善悪ノ生ヲウクルコ
トハ。成品ノ持破ニヨルコトヲ判セリ。佛弟子トナリ。
カタチヲ沙門ニカラントモカラ。モトモ戒品ヲタモ
チ。律儀ヲモハラニスヘキナリ。タヽシ。末代ニヲヨ
ヒ下根ニイタリテ。戒行ヲモタチカタシ。道綽禪師ノ
安樂集ニハ。戒行ヲ持得スル人。マレナルヘキム子ヲ
判シ。傳教大師ノ末法燈明記ニハ。末世ニ持戒ノ人ア
ラハ。市ニトラアラ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カコトシトイヘリ。サレ
ハ。破戒ノ僧ナヲ衆生ノ依帖ナリ。イハムヤ。マコトニ
持得セム人ハ。コトニタフトムへキニタレリ。在家無
慙ノトモカラニヲイテハ。サラニコレヲタモチカタ
キモノナリ。イマ律宗ト號スルハ。小乗ナリ。コノホカ
ニ大乗戒アリ。梵網經ニ。トクトコロノ。一戒光明金剛
寶戒コレナリ。ソレニトリテ。十重禁アリ。四十八輕戒
アリ。天台大師ハ。義記ヲ作シテ義ヲ述シ。青丘ノ太
賢ハ。古迹ヲツクリテ文ヲ釋セリ。實ニハ。戒ニヲキ
《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ヒ》テ。大小ノ差別ナケレトモ。受者ノ心ニヨリテ。

【十七頁下段】
大乗戒トモ小乗戒トモ。イハルヽナリ。ワレラカコト
キハ。十惡ノ機ナレハ。大小ノ戒行トモニモテソク分
ニタエタリ。。人天ノ果報。ナヲモテウへカラス。マシテ
《割書:□【国構えに考】マシテ|一本無》出離ハノソミヲタエタルタクヒナリ。シカル
ニ。念佛ノ行者ハ。持戒モ破戒モヒトシク生シ。彌陀ノ
本願ハ善人モ惡人モオナシク攝ス。不簡多聞持浄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トイヘリ。戒行ノマタカラサラムニ
ツケテモ。タヽ佛智ノ强緣ヲアフクヘキナリ。
一。倶舎宗トイフハ。小乗ナリ。本論ハ。天親菩薩ノ造
ナリ。三十卷アリ。コレヲ釋スルニ。光師寶師等ノ釋
アリ。マタ圓暉師ノ釋アリ。頌疏コレナリ。コノ論ニ
ハ。三乘ノ斷惑修道ノ相ヲアカセリ。イハユル聲聞
ハ四諦ヲ觀シ。三生六十劫ノ修行ヲヲクリテ。四向四
果ノクラヰヲウルナリ。緣覺ハ。十二因緣ヲ觀シ。四生
百劫ノ修行ヲへテ。自乗ノ果ヲウルナリ。菩薩ハ六
度ヲ行シ。三祇百劫ノ修行ヲイタシテ。八相成佛スル
ナリソノナカニ。二乗ノ修道ニヲキ《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ヒ》テハ。シハ

【十八頁上段】
ラクコレヲサシヲク。菩薩ノ修行ヲアカス文ヲミル
ニ。無上菩提ハ。ハナハタウへキコトカタシ。オホク
ノ願行ニアラスハ。成スルコトヲウヘキコトナシ。菩
薩ハ。カナラス三劫無數ヲへテ。大福德智慧ノ資糧。六
波羅蜜多。多百千ノ苦行ヲ修シテ。マサニ無上正等菩
提ヲ證ストイヘリ。難行若行ノ相ヲヨヒカタシ。オホ
ヨソ。コノ論藏ハ。諸法ノ性相ヲ研覈《割書:□【国構えに考】研覈一本作ミ|ガキアキラム》シ。
佛敎ノ義門ヲ決判ス。敎ノコトク。三乘ノ道ヲ修セス
ハ。スミヤカニ生死ヲイテストモ。ヨク學セハ。世出
世ノ因果ヲシリテ。智慧ヲ開發スヘシ。智慧ヲ開發セ
ハ。了因ノ種子トナルヘシ。サレトモ。學習モタヤス
カラス。得益モマタ長遠ナリ。コレハ小乗ノナカニハ。
有門ヲアカセリ。三十卷ノウチ。ハシメノ二巻ニハ
界ヲアカス。界トイフハ十八界等ナリ。ツキノ五卷ニ
ハ根ヲアカス。根トイフハ六根等ナリ。ツキノ五卷
ニハ世間ヲアカス。世間トイフハ。有情世間。器世間
ナリ。ツキノ六卷二ハ業ヲアカス。業トイフハ善悪ノ

【十八頁下段】
業因ナリ。ツキノ三卷ニハ隨眠ヲアカス。隨眠トイフ
ハ煩悩ナリ。ツキノ四卷ニハ賢聖ヲアカス。賢聖トイ
フハ七賢七聖ノ道位ナリ。ツキノ二巻ニハ智ヲアカ
ス。智トイフハ。十智等ナリ。ツキノ二巻ニハ定ヲア
カス。定トイフハ等持等至等ノ定ナリ。ノチノ一卷ニ
ハ破我ノ深理ヲアカセリ。コレ外道ノ著我ヲ破スル
ナリ。
一。成實宗ハ。混舎トオナシク。三乗ノ道位ヲアカス。
タヽシ。倶舎ニハ聲聞ニヲキ 《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ヒ》テ。七賢七聖ノ位
ヲ判ス。成實論ニハ。二十七賢聖ノクラヰヲタテタリ。
二十七賢聖トイフハ。十八有學ト。九無學トナリ。コ
ノ論ニハ。小乘ノナカニ。空門ヲアカセリ。コノ宗ハ。
當時習學ステニタエタルカコトシ。イハ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ヤ
修證ノヒト。サラニコレナキナリ。已上八宗ノ大意。
略シテノフルニカクノコトシ。
一。佛心宗トイフハ。達磨大師ノコトハニ。敎外別傳
ニシテ。文字ヲタテス。直ニ人心ヲサシテ。見性成佛

【十九頁上段】
ストイヘル。コレソノ宗旨ナリ。敎宗ニハ。不思議ト談
スレトモ。言辭ヲモテシメストコロハ。不思議ニアラ
ス。實相ト觀スレトモ。ナヲ善悪ノ思量ヲハナレサレ
ハ。悟解ニカナハス。佛祖コトハヲモテ。コレヲトカス。
心ヲモテ心ニツタフルトコロノ。源底ヲアキラムル
ナリ。サレハ。文字ヲカリテソノ義ヲノフへカラス。タ
タ心地ニ修行シテ。ヲノレトウヘキ道ナリ。一物ヲミ
サルヲナツケテ見道トシ。一物ヲ行セサルヲナツケ
テ行道トス。タヽ本來ノ面目ヲマモリテ。自己ノ本分
ヲアラハスナリ。一切善悪スへテ思量スルコトナカ
レトイヘル。コレナリ。コレスナハチ。境ヲ緣セスシ
テ。無住空寂ナル心ナリ。カクノコトク。コノ《割書:□【国構えに考】コノ|一本無》 心
ノ。無性無住ナル義ヲ解了スルヲ《割書:□【国構えに考】ヲ下一|本有ハ》解悟トナツ
ク。コノ解ニヨリテ修行シテ。ソノ心ノ分別ヲワスレ
テ。空寂ノ理アラハルヽヲ證悟トス。ソノマサシキ證
悟ノ一念ヲ。見性成佛トイフナリ。ワツカニ義理ヲ解
了スルヲモテ。キハマリストオモフテ。コノホカニ

【十九頁下段】
證ヲモトメサルヲハ。増上慢トナツケテ。祖師フカクコ
レヲイマシメタリ。コノ解了ノクラヰハ。敎宗ニハ聞
思修ノ三慧ヲタツルナカニ。聞思ノクラヰナリ。文ニ
ヨリテ義ヲシルヲハ。聞慧トナツケ。義ニヨリテ思惟
スルヲハ。思慧トイヒ。緣ヲ亡シ照ヲ寂スルヲハ。修
慧トトルナリ。コノ修慧ヲモテ。證ニカナフクラヰト
スルナリ。禪宗ニハ。コノ聞思ノ位ヲハ。淺深アレト
モ。一ノ解悟トナツケ。修慧ノ位ヲ證悟トイフナリ。祖
師コノ證悟ヲエテ。見聞覚知ニフレテ。ソノ心ナカク
著ヲハナレ。分別ヲ亡シテ。法ノ實相ノ心ニアラハル
ルトコロヲ。機ニ對シテ開示スルヲ公案トナツク。機
緣相應ノ人。キヽテスナハチ契會スルコトアリ。モシ
心契會セスシテ。古師ノ要妙ノ言《割書:□【国構えに考】言一本|作コトハ》ヲマナヒ 《割書:□【国構えに考】|ヒ》
《割書:一本|作ン》テ。コレヲトカハ。說聽トモニ禪門ノ本意ニアラ
ス。シカレハ。イヨ〳〵。コトハヲモテノフルニオ《割書:□【国構えに考】オ|一本》
《割書:作|ヲ》ヨハス。コヽロサシアラン人ハ。修行シテシルヘキ
ナリ。コトハニ即シテコトハヲ亡シ。相ニ即シテ相ヲ

【二十頁上段】
亡シテ。一言ノ下ニ。スナハチ契會スルハ。上根ノ人
ナリ。中下ノ機根ハ。クハシク。心境 《割書:□【国構えに考】境一|本作鏡》ノ本末修悟
ノ邪正ヲワキマヘテ。ヨク練行シテ。コレヲウヘキナ
リ。コノ宗ノ高祖達磨大師ハ。少林ニシテ。九年ノア
ヒタ。萬事ヲステヽ面壁ストイヘリ。工夫ノ功ナクシ
テ。證ヲウヘカラサルコト。コレヲモテシルヘシ。マタ
馬祖大師。本淨大師等ノコトキハ。ヒロク《割書:□【国構えに考】ヒロク一本|有_二經論ヲ下_一》經
論ヲ通シテ。自心ヲ圓悟ストミヘタリ。言《割書:□【国構えに考】言一本|作コトハ》ヲ
モテ敎文ヲ誦シテ。イマタエスシテ。エタリトオモフ
《割書:フ一|本作ハ》ハ。以心傳心ノ本意ニアラサルヘシ。サレハ。無
始以來。惑染ニ覆弊セラレタル下根ノ凡夫。ヨク證悟
シテ。心性ノ本分ヲアラハサムコト。末世ニハアリカ
タカルヘシ。タヽ法身同體ノ彌陀ノ名號ヲトナへ
《割書:□【国構えに考】名號ヲトナへ一|本作名願ニ歸シ》テ。捨身佗世ニ。無生ノ證悟ヲエムコト
ハ。末代ノ劣機ニ相應スヘキモノナリ。
一。浄土宗ノコヽロハ。難行易行ノ二道ヲタテヽ。一
代ヲ分別ス。難行道トイフハ。此土ノ《割書:□【国構えに考】ノ一|本無》入聖得果。

【二十頁下段】
自力修入道ナリ。大小乗ノ諸經ニ。アカストコロコ
レナリ。易行道トイフハ。捨身佗世往生極樂ノ道ナリ。
三部ノ妙典ニアラハストコロコレナリ。サレハ。カミ
ニイフトコロノ諸宗《割書:□【国構えに考】諸宗一本作|シヨシユハ》ノ大小權實。顯密敎
禪。コトナレトモ。ミナ難行道ナリ。コノ二道ノ名目
ハ。龍樹菩薩ノ十住毘婆沙論ヨリイテタリ。イハユル。
曇鸞和尚ノ註論ニ。カノ論ヲヒキテ。難易ノ二道ヲア
ケタリ。菩薩阿毘跋致ヲモトムルニ。二種ノ道アリ。一
ニハ難行道。二ニハ易行道ナリ。難行道トイフハ。イ
ハク。五濁ノ世。無佛ノトキユヲキ《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ヒ》テ。阿毘跋致
ヲモトムルヲ難トス。コノ難ニ。イマシ多途アリ。粗五
三ヲイヒテ。モテ義ノコヽロヲシメサム。一ニハ外道
ノ相善。ヨク 《割書:□【国構えに考】ヨク|一本無》菩薩ノ法ヲミタル。二ニハ聲聞ノ
《割書:□【国構えに考】ノ一|本昨【作の誤りカ】ハ》自利ニシテ《割書:□【国構えに考】ニシテ|一本無》大慈悲ヲサフ。三ニハ無顧ノ
惡人佗ノ勝德ヲ破ス。四ニハ顚倒ノ善果。ヨク梵行ヲ
壊ス。五ニハタヽコレ自力ニシテ。佗力ノタモツナシ。
カクノコトキノ事。目ニフルヽニ。ミナコレ《割書:□【国構えに考】コレ一|本作是》ナ

【二十一頁上段】
リ。タトヘハ。陸路ノ步行ハ。スナハチクルシキカコ
トシ。易行道トイフハ。タヽ信佛ノ因緣ヲモ
テ。浄土ニ生セムト願スレハ。佛ノ《割書:□【国構えに考】ノ一|本無》願力ニ乘シ
テ。スナハチカノ清浄ノ土ニ。往生スルコトヲウ。佛
力住持シテ。スナハチ大乗正定ノ聚ニイル《割書:□【国構えに考】ル一本作|レタマフ》
正定ハ。スナハチコレ。阿毘跋致ナリタトへハ。水路
ノ乗船ハ。スナハチタノシキカコトシトイヘル文コ
レナリ。鸞師。浄土論ノ註ヲクハフルトキ。コノ文ヲ
ヒキテ。一宗ノ敎相トセリ。スナハチ。イマノ論ヲサシ
テ。上桁ノ極致不退ノ風航《割書:□【国構えに考】風航傍註一本有_二ミタノクワン|フタイヒノホカケフネトイフ_一》
ナリト釋スルハ。易行ノ宗旨ヲアカスナリ。浄土論ハ。
三經通申ノ論ナルカユへニ。三經ノ所說。易行道ナル
コトヲアラハシテ。ソノ餘ハ。難行道ナリトシメスナ
リ。上衍ノ極致不退ノ風航ハ大乘ノ頓致頓敎ノ中ノ頓
敎ナリ。順風ニホカケフネノコトシ。他力ノタトヘナ
リ。《割書:□【国構えに考】上桁等四十|五字一本無》鸞師ノミニアラス。自佗宗ノ租師。一代
ヲ料簡スルニ。オホクコノコヽロヲ存セリ。イハユル

【二十一頁下段】
道綽ノ安樂集ニ。聖道浄土トタテタルハ。イマノ難易
ノ二道ナリ。慈恩ノ西方要決ニ。三乗浄土トイヘルモ。
マタ聖道浄土ノ二門ナリ。行ニツイテワカツトキハ。
難行易行トイフ。凡聖ニツイテ論スルトキハ。聖道浄
土トナツクルナリ。マタ天台大師ノ十疑ニモ。龍樹ノ
論判ニヨリテ。穢土ノ修行ノ成シカタキコトヲア
ラハシ。浄土ノ證悟ノ決定ナル義ヲ判セリ。マツ難行
道ノ《割書:□【国構えに考】ノ一|本無》相ヲ釋ストシテ。智度論ニ。具縛ノ凡夫ハ大
悲心アリトイへ《割書:□【国構えに考】トイヘ一本無》トモ。スナハチ願シテ惡世ニ
生シテ。苦ノ衆生ヲスクフトイハヽ。コノコトハリア
ルコトナケムト。イヘル文ヲヒキテ。シモ《割書:□【国構えに考】シモ一|本作下》ニ
ワタクシノ釋ヲクハヘラレテイハク。ナニヲモテノ
ユヘニ。惡世界ノナカニハ。煩悩ノ境ツヨクシテ。ミ
ツカラ忍力ナシ。境ニシタカイテ。轉セラレ。聲色ニ
縛セラレテ。ミツカラ三塗ニオツ。イツクムソヨク衆
生ヲスクハムト。タトヒ人中ニ生スルコトヲウント
モ。聖道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一|本無》エカタシ。アルヒハ施戒ノ修福ニヨ

【二十二頁上段】
リテ。人中ニ生シテ。國王大臣長者トナルコトヲエテ。
富貴自在ナリ。タトヒ善知識アレトモ。アへテ信用セ
ス。貪瞋放逸ノユヘニ。ヒロクモロ〳〵ノツミヲツク
ル。コノ惡業ニ乗シテ。ヒトタヒ三途ニイリヌレハ。無
量劫ヲへテ。地獄ヨリイテヽハ。貧賤ノ人身ヲウク。モ
シ善知識ニアハサレハ。カヘリテ地獄ニオツ。カクノ
コトク輪廻シテ。今日ニイタルマテ。《割書:□【国構えに考】テ一|本無》人人ミナ
カクノコトシ。コレヲ難行道トナツク《割書:□【国構えに考】ク下一|本有ナリ》トイ
ヘリ。ツキニ。易行道ノ義ヲ釋スル文ニイハク。凡夫
ハ力ナケレハ。タヽスヘカラク。モハラ阿彌陀佛ヲ
念シテ。スナハチ三昧ヲウへシ。業成スルヲモテノユ
ヘニ。臨終ニ念ヲオサメテ生スルコトヲウルコト。決
定シテウタカハス。阿彌陀佛ヲミタテマツリテ。無生
忍ヲ證シテオ《割書:□【国構えに考】オ一|本作ヲ》ハリテ。三界ニカヘリキタリテ。
無生忍ニ乗シテ。苦ノ衆生ヲスクヒ。ヒロク佛事ヲホ
トコスコト。心ニマカセテ自在ナリ。カルカユへニ論
ニイハク。地獄ノ門ニ遊戯ストイフハ。カノ國ニ生

【二十二頁下段】
シオハリテ。無生忍ヲエオハリテ。生死ノ國ニカヘリ
イリテ。地獄ヲ敎化シテ。苦ノ衆生ヲスクフ。コノ因緣
ヲモテ。浄土ニ生セムトモトメハ。ネカハクハ。ソノ敎
ヲシレ。カルカユヘニ。十住毘婆沙論ニイヒテ。易行道
トナツクトイヘリ。ナカ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無ン》ツクニ。和尚觀經ヲ
決了シタマフトキ。化前發起ノ二別ヲタテタル。コノ
二門ノコヽロナリ。サレハ。自宗佗宗。トモニ一代ヲ二
門ニ分別スルウへハ。聖道ノ諸門ハ。聖者ノ修行ニカ
ナヒ。念佛ノ一行ハ。凡夫ノ所修ニ應セルコト。異論ア
ルヘカラス。シカレハ。ワカ機分ヲハカラムヘ《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トキ。
三乗ノ分ニアツカラスハ。凡夫ノ行用ニタへタル。易行
ニ歸セムコト。決定出離ノ要道タルヘキモノナリ。化
前發起ノ二別トイフハ。一代化前ノ諸敎ハ。聖人ヲ益
シ。觀經所說ノ念佛ハ。凡夫ヲ攝ストイフコトナリ。コ
レスナハチ。釋尊出世シテ。八萬四千ノ法門ヲトキタ
マフコトハ。三乗五乗ヲシテ。オナシク一實眞如ノ理
性ヲ覺《割書:□【国構えに考】覺一|本作學》セシメムカ《割書:□【国構えに考】カ一|本無》タメナリ。シカルニ。根

【二十三頁上段】
性利ナルモノハ。ミナ益ヲエシカトモ。鈍根無智ノモ
ノハ。開悟シカタキカユヘニ。カノ劣機ノタメニ。浄
土ノ門ヲヒラキテ。佛ノ願力ニ乘シテ。浄土ニ生シ。浄
土ニシテ無生ノサトリヲウヘシトシメスナリ。コノ
義。玄義ノ序題門ニミエタリ。スナハチ。眞如廣大ナ
リ。五乗《割書:□【国構えに考】五乗一本|作コシヨウ》モソノ邊ヲハカラス。法性深高ナリ。
十聖モソノ際ヲキハムルコトナシトイヒテ。シカモ。
ソノ眞如ノ理性ハ。蠢蠢ノ心ヲイテス。凡聖齊圓ナリ
ト釋シテノチ。タヽシ。垢障覆深ナルヲモテ。淨體顯
照スルニヨシナシトイヒテ。コノ浄體ヲアラハサム
カタメニ。大悲西化ヲカクシテ。オトロキテ火宅ノ門
ニイルトイフ以下ハ。釋尊出世ノ元意ヲ敍シ。一代五
乘ノ說敎ヲアクルナリ。緣ニシタカフモノハ。スナハ
チミナ。解脱ヲカ《割書:□【国構えに考】カ下一|本有ウ》フルトイフニイタルマテハ。
ソノ五乗八萬ノ敎益ヲアカスナリ。コレ聖道《割書:□【国構えに考】聖道一|本作浄土》
門ノコヽロナリ。ツキニ。シカルニ。衆生障重ニシテ。
悟ヲトルモノアキラメカタシト。イフヨリハ。觀經起

【二十三頁下段】
化ノ宗致ヲ辨ス。コレ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コレハ|一本無》釋尊定散ノ要門ヲ
開說シテ。息慮凝心廢惡修善ノ道理ヲシメシ。彌陀別
意ノ弘願ヲ顕彰シテ。善悪凡夫。皆乘大願ノ利益ヲホ
トコセリ。コレ浄土門ノコヽロナリ。カクノコトク。
二門ヲ分別シテコヽロウルニ。浄體無由顯照ノ義ヲ
モテミレハ。隨緣者即皆蒙解脫ノ利益ハ。隨分ノ益ナ
リ。眞實ニ浄體ヲ顯照スル。證悟ノ位ニハアラストキ
コエタリ。コレ世末代ニヲヨヒ。人下根ナルカユヘナ
リ。マタ觀念法門ノ釋ニ。釋迦出現シテ。五濁ノ凡夫
ヲ度セムカタメニ。スナハチ大悲ヲモテ。十惡ノ因ノ
《割書:□【国構えに考】ノ一|本無》三途ノ苦ヲ果報トスルコトヲ開示シ。マタ。平等
ノ智慧ヲモテ。人天廻シテ。彌陀佛國ニ生スルコトヲ
悟入セシムトイヘル。釋尊出世ノ元意。凡夫ヲ度セム
カタメニ。彌陀ノ敎ヲ。トキタマフトミヘタリ。問テ
イハク。文句ノ第一ノ釋ノコトキハ。三乘根性感_二佛出
世_一餘不_レ能_レ威トイヘリ。シカルニ。凡夫ノタメニ出世
ストイフコトイカム。《割書:□【国構えに考】ム一|本作ン》コタヘテイハク。出世ノ元

【二十四頁上段】
意ヲサクルコト。聖道浄土ノ兩宗ニ。談スルトコロ相
異ナルへシ。天台ノ釋義ハ。聖道門ノ所見ナリ。浄土
門ノコヽロヲモテ。イフトキハ。凡夫ノ身ニヲイテ。
聖道三乘ノ行ヲ修セハ。證ヲトリカタキユヘニ。ソノ
一代八萬ノ敎益ニ。モルヽトコロノ。障重根鈍ノ機ヲ
攝スルハ。念佛ノ一行ナリトミレハ。コノ門ノ本意ナ
リトミルナリ。イマノ観念法門ノ釋。ナラヒニ《割書:□【国構えに考】ナラヒ|ニ一本作》
《割書:幷》玄義ノ釋等。コノコヽロナリ。諸佛ノ大悲ハ苦者ニ
ヲキ《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ヒ》テス。心ヒトへニ常沒ノ衆生ヲ愍念ス。コ
コヲモテ。スヽメテ浄土ニ歸セシメタマフ。マタ。水ニ
オホレタル人ノコトキヲハ。急ニスヘカラクヒトへ
ニスクフへシ。岸上ノモノヲハ。ナニヲモテカスクフ
コトヲセムトイヘル。コレナリ。サレハ。一代ニヲキ
テ。コノ二門ヲコヽロエ。ミツカラノ機分ヲカヘリミ
テ。念佛ニ歸スヘキナリ。シカルニ。 難行道トイヒ。聖
道門トイフハ。自力ヲモテ修入スレハ。アルヒハ。根性
ノ利鈍ニヨリ。アルヒハ修行ノ淺深ニヨリテ。修スル

【二十四頁下段】
ニ成否アリ。悟ヲトルニ遅速アリ。シカレトモ。淺深
トモニ自力ナリ。遅速オナシク難行ナリ。聖者ニヲ
キテハ。修行シカタカルヘキニアラス。凡夫ニノソム
レハ。ミナ難行ナリ。聖者ノ行スル道ナルカユへニ
聖道トイへハ。凡夫ノ身ニハ難行ナルヘキコト。ソノ
義アキラカナリ。易行道トイヒ。浄土門トイフハ。此
土ノ修道ヲサシヲキテ。往生浄土ヲ願スルナリ。聖道
ノ難行ナルニ對シテ。易行道トイヒ。現身修入ノ道ニ
翻シテ。往生浄土門トイフ。コレミナ。凡夫ニカウ《割書:□【国構えに考】ウ一|本無》
フラシムルコトハナリ。シカレハ。凡夫相應ノ敎ニツ
キ《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イ》テ。末代ノ劣機ハ。モトモコレヲ行スヘシ。コノ
浄土門ニツキテ。諸行ト念佛ト。トモニ一往往生ノ益
ヲトキタレトモ。ソノナカニ。念佛ヲモテ本願トシ。名
號ヲモテ生因トス。イハユル大經ニハ。三輩ノ機ノ差
別ヲトキテ。シカモ通シテミナ。一向専念無量壽佛ト
イヒ。觀經ニハ。定散弘願ノ三門ヲアラハシテ。シカモ。
名號ノ一法ヲ付屬シ。小經ニハ。エラヒ《割書:□【国構えに考】ヒ一|本作ン》テ念佛ノ

【二十五頁上段】
一行ヲトキテ。諸佛コレヲ證誠ス。カルカユヘニ。三經
ノ所說ミナ念佛ヲサキトシ。往生ノ正因。ヒトへニ専
修ヲ本トス。ソノ専修トイフハ。心ヲ諸敎ノ出離ニカ
ケス。念ヲ念佛ノ一行ニ立シテ。タヽフカク本願ヲ
信シ。一心ニ名號ヲ稱シテ。一念モ疑心ヲマシへサル
ナリ。コノ宗ノツフサナルヲモムキハ。三部ノ妙
典。ナラヒニ。和向ノ解釋等ニミエタリ。今コレヲク
ハシク《割書:□【国構えに考】クハシク|一本作委》スルニオヨハス。コヽロサシアラム
人ハ。カレヲヒラキテシルへシ。三部經ノナカニハ。
《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一|本無》大經ノ《割書:□【国構えに考】ノ一本|作ニハ》上卷ニハ三《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一|本無》六八ノ弘誓ヲト
キテ。因位ノ悲願ヲアカシ。上卷ニ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一|本無》深廣ノ佛
智ヲ嘆シテ《割書:□【国構えに考】嘆シテ一|本作ホメ》果地ノ功德ヲアラハスカユへ
ニ。アキラカニ。彌陀ノ利生ヲアラハスコトハ。コノ經
ニアリ。カルカユヘニ。和尚モ。定散弘願ノ三門ヲ分別
スルトキ。弘願ヲ釋ストシテ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一|本無》言《割書:□【国構えに考】言一本|作言ク》弘願者。
如_二大經_一説《割書:□【国構えに考】説一|本無》トイヒテ。善惡皆乗ノ義ヲノヘタリ。觀
經ニハ。ソノ機ヲ煩悩賊害ノ機トサタメテ。定散ノ文

【二十五頁下段】
ノナカニ。シカシナカラ念佛ヲ標セリ。彌陀羅ニハ。定
散諸行ノ方便ヲマシヘス。ヒトへニ稱名ノ一行ヲト
ケリ。カルカユヘニ。コノトキニヲキ《割書:□【国構えに考】キ一|本作ヒ》テ。諸佛同
心ノ證誠ヲイタシ。釋尊凡地ノ本行ナルコトヲトケ
リ。シカレハ。三經ノ所説ニヨリテ。一致ノ深義ヲ成
スルナリ。

步船鈔 末 終

一 八宗綱要二巻

【八宗綱要二卷コマ一の右頁、東大寺六宗未決義最終頁】
【枠外右上】
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東大寺六宗未決義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一成實論家云。從_二無明初念_一。來人_二 三界内_一。 三界内是分
段。未_レ入_二 三界内_一。是變易生死。修_二無漏定_一解脫。斷_二-除煩
惱_一。變出還_二於佛果_一。若爾變出時。初來時。爲_二是一種變易_一
爲_二是別_一耶。論師解不_レ同。一云。無_二 二種變易生死_一。變還
感_二來時變易_一也。二云。變出旣以_二無漏_一感故。感_二別變易_一。
非_二是初來時變易_一。初來時以_二無明_一爲_レ因。因旣異故變易
不_レ同也。一說。唯有_二來時變易_一。若依_二第二說_一。有_二來時變
時。二種變易_一《割書:云云》。又仁王經說。三界之外有法者。是外道
大有經說。非_二 七佛之所說_一。何故。彼論云。從_二無明初念_一。來
入_二 三界内_一。豈三界外更有_二無明_一耶。願詳_二其旨_一。
二。問。彼論宗云。四塵能造。四大近造。見_二其所說_一。何似_二數
論外道所說_一。若言_二論師是數論師之苗裔_一。故述_二本宗_一者。
旣廻_レ邪歸_レ正。更陳_二本宗_一。有_二何益_一耶。未度書。成實論新
撰疏幷章抄等。可_二採求_一也。
  傳燈滿位僧賢融

 俱舍宗
【下段】
問。薩婆多宗云。三世《割書:考【但し四角で囲んでいる】世下恐脫|實有二字》法體恆有者。若生滅而
恆有者。若不生滅而恆有耶。若生滅而恆有者。法體可_レ
有_三取果與_二果用_一。若不生滅而恆有者。不_レ可_三說言_二有爲法_一
也。未度書。安慧論師所造俱舍糅釋。施設是論《割書:幷》疏。顯宗
論疏。順正論疏。
  大法師善報  傳燈滿位僧勝貴

右被 ̄ニ去寶龜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綱所牒偁了事學頭專
爲別當請率供別知法大法師幷聽利僧等勘出各宗一切
經論草疏傳集等所疑文義等寄返學僧等以決所疑者今
依牒旨注顯別宗未決文義幷未度來書等申上如件以牒

 寶龜七年二月五日
           少學頭傳燈入位僧奉基
           大學頭大法師性泰
           寺主兼大學頭大法師實忠
           大學頭大法師勝康

【左頁】
【タイトル】
八宗綱要上
【枠外左上】
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八宗綱要上

                     凝 然 述
問。佛敎有_二幾門_一耶。答。薄伽敎法總有_二無量門_一。且擧_二大
途_一則八萬四千。釋尊一代五十箇年所說法。莫_レ不_二攝盡_一。
問。何故法門數量必爾。答。爲_レ欲_レ對_二-治一切衆生八萬四
千諸塵勞_一故。所以法門必有_二 八萬四千數_一。 問。此等法門
爲_三唯約_二大乘_一。爲_レ通_二小乘_一乎。 答。大小二乘。各立_二 八萬
四千法門_一也。如_二俱舍云_一。牟尼說_二法蘊_一。數有_二 八十千_一《割書:已|上》加
之諸小乘經。多說_三法有_二 八萬四千_一。此等竝是小乘所立。
如_二大乘敎中_一。盛談_二此義_一。文㨿甚多。不_レ待_二言論_一故大小兩
乘。皆各立_レ有_二 八萬四千_一也。 問。此等法門。如何攝束。
答。法門雖_レ多。不_レ過_二 二藏及以三藏_一。取_二-攝諸敎_一。皆悉窮盡。
厥之五藏。十藏。十二分敎等門。亦不_レ出_二 三藏_一焉。 問。且
二藏者何。 答。一聲聞藏。是小乘也。二菩薩藏。是大乘
也。大小兩乘。各立_レ有_二 八萬四千_一者。卽此義也。此二藏義。
出_二智度論及莊嚴論_一。諸家咸引以判_二大小_一。 問。次其三藏
【下段】
者何。 答。一素担覽藏《割書:古云_二修|多羅_一。》此翻_二契經_一。《割書:古單|云_レ經》二毘奈耶
藏。《割書:古云_二|毘尼_一》此云_二調伏_一。《割書:古云|_レ律》三阿毘達磨藏。《割書:古云_二阿|毘曇_一。》此云_二對
法_一。《割書:古云_二無|比法_一。》是論義也。此云_二 三藏_一。如_レ次詮_二於戒定慧與_一。三
藏是能詮敎。三學卽所詮義。以攝_二法義_一無_レ有_二遺餘_一。 問。
云何攝哉。 答。如來一代對_レ機授_レ法。有_レ機卽授。處處散
說。然說敎分齊不_レ過_二 三藏_一。故結集之時。諸聖者等結爲_二
三藏_一。悉結集已以傳_二世間_一。 問。此之三藏。通_二大小乘_一
哉。 答。爾通也。如_二莊嚴論等具明_一レ之。故於_二聲聞菩薩二
藏_一。各有_二 三藏_一。經律論是也。 問。此等敎文。古今傳通其
相如何。 答。如來在世不_レ用_二典籍_一。隨_レ聞依行。卽得_二證益_一。
如來滅後始有_二典籍_一。傳通以開_二衆生眼目_一。依_レ之迦葉波
等。結_二小乘三藏於畢鉢之窟場_一。阿逸多等集_二大乘敎法
於鐵圍之中間_一。于_レ是摩訶迦葉。秉_二聖法_一而繼_二玄綱_一。阿難
尊者。持_二契範_一而利_二羣生_一。末田。商那。各提_二義綱_一。優婆毱
多。獨彰_二美號_一。佛滅百年。瀉_レ瓶無_レ遺。法匠五師。傳持有_レ
功。百歳已後諸聖亦出。互傳_二聖典_一。各秉_二大法_一。然隨_二諸聖
隱沒_一。法義非_レ無_レ滅。如_二阿難入定胎衣不_レ測。商那入衆滅

【右頁】
【枠外右上】
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經隨隱_一。雖_レ然遺餘不_レ少。殘敎寔多。故正法千年。乃至末
法。隨_レ時秉持。隨_レ處流傳。五印諸國乃至日域。其餘諸國
不_レ可_二稱計_一。各弘_二聖典_一。竝興_二佛事_一。今且述_二 天竺。震旦。日
域三國弘傳之相_一者。傳聞。如來滅後四百年間。小乘繁
昌。異計相興。大乘隱没。納在_二龍宮_一。就_レ 中一百年間。純一
瀉瓶。
百餘年依。異計競起。
是以摩訶提婆。徒吐_二 五事之妄言_一。婆麤富羅。未_レ捨_二實我
之堅情_一。正量。經量。諍_二大義_一而紛紜。西山。北山。起_二異見_一
而猥綸。
遂使_下 四百年間二十部競_二-起五印土中_一乃至五百交諍_上。
五百年時。外道競興。小乘稍隱。況大乘耶。爰馬鳴論師。
時將_二 六百_一。始弘_二大乘_一。起信論等是時則造。外道邪見卷_レ
舌皆亡。小乘異部閉_レ口咸伏。大乘深法再興_二閻浮_一。衆生
機感已趣_二正路_一。次者有_二龍樹菩薩_一。六百季歷七百初運。
紹_二于馬鳴_一獨_二-歩五印_一。所_レ有外道無_レ不_二皆摧_一。所_レ有佛法
皆悉傳持。三本華嚴獨含_二胸藏_一。四辨文河妙控_二江海_一。廣
【下段】
造_二論藏_一而靑_二於藍_一。深窮_二佛法_一而寒_二於氷_一。凡斯二大論
師。竝是高位大士也。馬鳴則古之大光明佛。今則示_二迹於
第八地_一。龍樹則昔之妙雲相佛。今則寄_二位於初歡喜_一。倶本
佛也。竝垂迹也。智辨超_レ倫。其事宜哉。爰大聖應現。化緣
已盡。息_レ化歸_レ本。衆生業緣。亦復雜起。邪見還深。
依_レ之九百年時。無著菩薩。出_二於世間_一。利_二-益衆生_一。夜昇_二都
率_一。現稟_二慈氏_一。晝降_二閻浮_一。廣敎_二衆生_一。然衆生執深。尚不_レ
從_レ化。故卽請_二慈尊自降設_一レ法。慈尊請 ̄ニ應 ̄シテ降_二 中天竺阿
瑜遮那講堂_一。說_二 五部大論_一。如_二瑜伽論_一。卷軸二百。八萬法
門。深談_二奧義_一。 一代敎文。莫_レ不_二皆判_一。故名_二廣釋諸經論_一
矣。是時衆生。邪見悉伏。正路 ̄ニ同 ̄ク趣。進入妙麗。慈尊昇_レ
天之後。無著繼化_二閻浮_一。此時代中。世親施_レ化。始弘_二小乘_一。
廣制_二 五百部論_一。後學_二大乘_一。亦造_二 五百部論_一。故世擧號_二千
部論師_一。加之訶梨跋摩之成實論。衆賢論師之順正理。此
時製矣。如來滅後一千年間。大乘宗義。未_レ分_二異計_一。千一
百年之後。大乘始起_二異見_一。故千一百年。護法。淸辨。諍_二空
有於他之上_一。千七百歳。戒賢。智光。論_二相性於唇舌
【左頁】
【枠外左上】
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舌下一|本有之字》間_一。如_三金剛與_二金剛_一。似_三巨石與_二巨石_一。厥餘諸大論
師。龍智。提婆。靑目。羅睺羅。陳那。親勝。火辨。智月等。竝
是四依大士。衆生所歸。古今挺出。蘭菊諍_レ美。諸宗各取
以爲_二祖匠_一。衆生互憑以爲_二 上首_一。如_レ此論師。古來繼出。照_二-
燭五印_一。拔_二-濟衆生_一。是爲_二 天竺弘通之相_一也。至_レ如_二震旦
國_一者。如來滅後一千年末。迦騰始來。竺蘭次至。始傳_二 三
寶_一漸弘_二 五乘_一。自_レ爾已來。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
此等朝中。三藏諸師。各傳_二 佛敎_一。互弘_二聖法_一。至_レ如_二翻經三
藏_一。或從_レ西至_レ此。或從_レ此往還。大小三藏。皆悉翻傳。顯密
二宗。互各弘通。是以羅什。玄奘之窮_二翻經妙_一也。果感_二違
陀之天告_一矣。覺賢。曇無之稱_二傳譯美_一也。遂得_二海龍之神
護_一矣。其餘高僧。祟_二佛法_一之者。或金陵。淨影 ̄ノ月。澄_二于八
不顯實之水_一。或南岳。天台 ̄ノ華。鮮_二于一心三觀之薗_一。慈恩。
淄洲 ̄ノ風。凉_二于三草二木之梢【一点脱ヵ】。香象。淸凉 ̄ノ玉。明_二于十玄
六相之臺_一。加之。光。寶二師。窮_二對法_一而明明。礪。宣兩家。
瑩_二戒律_一而歷歷。況於_二成實之大義_一。惠。影。獨麗。眞言之密
敎。行。果。倶朗乎。自外諸徳。不_レ可_二稱計_一。竝弘_二大道_一。互通_二
【下段】
佛敎_一。威徳巍巍。數感_二 天給_一。妙解蕩蕩。頻見_二心佛_一。如_レ此高
僧。古今之間。多哉。大哉。豈言語之所_レ及乎。此謂_二震旦弘
傳之相_一也。至_レ如_二日本國_一者。人王第三十代。欽明天皇御
宇。第六年乙丑《割書:當_二梁大|同八年_一》十一月。從_二百濟國聖明王_一。獻_二金
銅釋迦像一軀。及幡蓋若干經論_一。天皇歡喜。卽見祟_レ之。
于_レ時臣下雖_レ不_レ敬_レ之。遂建_二寺宇_一。安_二-置佛經_一。其後漸漸
三寶興建。第三十一代。敏達天皇元年壬辰正月一日。聖
徳太子誕_二-生和國_一。更弘_二佛法_一。廣滿_二 天下_一。伽藍諸處。度人
無量。守屋逆臣。被_二定慧弓箭_一。高麗兩僧。得_二弘通稱譽_一。
降_二-伏邪見_一。詔_二-隆三寶_一。拔_二-濟衆生_一。施_二-作佛事_一。千古百來。何
處過_レ之。偏是上宮太子善巧之力也。自_レ爾已來。高僧頻
出。廣傳_二佛法。【一点脱ヵ】大聖垂迹弘_二 三寶_一。慧觀僧正。傳_二 三論深義。
玄肪僧正_一。弘_二法相大乘_一。華嚴圓宗。道■【瑢ヵ】律師傳_レ之。戒律。
天台。鑒眞和尚弘_レ之。傳敎大師。重興_二 天台_一。弘法大師。盛
開_二眞言_一。倶舍。成實。各有_二傳承_一。此等諸徳。或從_レ唐至_レ此。
或此 ̄ヨリ往還。自餘諸師。弘傳甚多。竝前後翫_二如_レ 上法_一。
或汲_二玉泉之流_一。或傳_二慧日光_一。或受_二淸凉之滿月_一。或爲_二玉

【右頁】
【枠外右上】
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華之門葉_一。或彳_二南山貞松之下_一。或遊_二西湖靈芝之薗_一。或
靑龍深窮_二海底_一。或大雲遍覆_二 四面_一。大小兩乘。性相二宗。
敎觀二門。顯密二敎。各各傳通不_レ可_二稱計_一。七大諸寺。竝_レ
肩鑽仰。南北二京。諍_レ美依學。互是龍象之徒衆。倶爲_二 人
天大師_一。厥餘邊方。亦隨弘通。自_レ古至_レ今繼_レ踵不_レ絶。末
法味薄 ̄クモ敎海本深。欲_レ釣_二其奧_一不_レ能_レ及。大哉不_レ可_二得
而稱_一者也。此謂_二日域弘傳之相_一也。 問。三國弘傳之相。
略知旣爾。然今日所域傳佛法。總有_二幾許_一。請重明_レ之。
答。日域敎。自_レ昔所_レ翫。本只八宗。至_レ今不_レ改。其之中間。
非_レ無_二異宗_一。雖_レ然古今其許所_レ翫。其啻八宗而巳。 問。其
八宗者云何。 答。言_二 八宗_一者。一倶舍宗。二成實宗。三律
宗。四法相宗。五三論宗。六天台宗。七華嚴宗。八眞言宗
也。 問。此八宗中。幾是小乘。《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乘下一|本有幾字》是大乘乎。 答。倶
舍。成實及律。此三宗皆是小乘也。法相。三論。天台。華嚴
及以眞言。此之五宗。竝是大乘也。
問。此之八宗所談義理。各可_レ得_レ聞乎。 答。諸宗義趣。深
奧難_レ知。一宗尚嗜_二未聞_一。況於_二 八箇宗_一乎。故唯列_二名目_一。
【下段】
粗述_二 一義_一耳。
   俱舍宗
問。何故名_二俱舍宗_一乎。 答。俱舍者。是本論名。具言之
卽論題云_二阿毗達磨俱舍論_一。論之一字是漢語。餘之六字
竝梵語。阿毗此云_レ對。達磨此云_レ法。俱舍此云_レ藏。謂對
法藏論也。謂無漏慧名_レ之爲_レ對。
對有_二 二義_一。 一者對_二-向涅槃_一故。二者對_二-觀四諦_一故。法有_二
二義_一。 一勝義法。 謂是涅槃也。二法相法。通_二 四聖諦_一。謂無
漏慧。對_二-向對_三-觀涅槃四諦_一故。藏有_二 二義_一。 一者包含。二
者所依。包含義者。此論包_二-含發智論等諸勝義言_一。故名
爲_レ藏。對法之藏依主釋也。所依義者。此論依_二彼發智論
等_一而造故爾。全取_二本論對法藏名_一。有_二對法藏_一故。名_二對
法藏_一。是有財釋。論 ̄ニ具 ̄ナリ。題名其義如_レ此。今此倶含以。
爲_レ宗。故名_二俱舍宗_一也。 問。此論如來滅後。經_二幾許年_一
誰人造乎。 答。此論如來滅後九百年時。世親菩薩之所
造也。二十部中。是薩婆多部也。源出_二婆沙_一。勢挿_二諸敎_一。
婆沙是本_二發智。六足_一。如來滅後。四百年初。健駄羅國有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國王_一。名_二迦膩色迦_一。其王敬_二-信尊_三-重佛經_一。有日請_レ僧入_レ
宮供養。王因問_レ道。僧說不_レ同。王甚怪焉。問_二脇尊者_一曰。
佛敎同_レ源。理無_二異趣_一。諸德宣唱奚有_レ異乎。尊者答曰。
何說皆正。隨_レ修得_レ果也。佛旣懸記。如_レ折_二金杖_一。王聞_二此
語_一。因爲_レ問曰。諸部立範。孰最善乎。我欲_二修行_一。願尊者
說。尊者答曰。諸部之中。莫_レ越_二有宗_一。王欲_二修行_一。宜_レ
遵_レ此矣。王卽歡喜。令_レ結_二此部三藏法門_一。有德諸僧。四
方雲集。凡聖極多。不_レ可_二煩惱_一。遂簡_二凡僧_一。唯留_二聖僧_一。聖
僧尚繁。簡_二-去有學_一。唯留_二無學_一。無學復多。不_レ可_二繼集_一。於_二
無學内_一。定閑滿_二 六通_一。智圓_二 四辯_一。内闌_二 三藏_一。外逹_二 五明_一。
爾堪_二結集_一。所_レ留德聖唯有_二 四百九十九人_一。遂以_二世友尊
者_一。足成_二 五百人_一矣。卽以_二世友尊者_一。推爲_二 上座_一。於_レ是五
百聖衆。初集_二 十萬頌_一。釋_二咀怛覽藏_一。次造_二 十萬頌_一。釋_二毗
奈耶藏_一。後造_二 十萬頌_一。釋_二阿毗達磨藏_一。卽大毘婆沙是也。
五百羅漢。旣結集已。刻_レ石立_レ誓。唯聽_二自國_一。不_レ許_二外國_一。
方勅_二夜叉神_一。守_二-護城門_一。不_レ令_二散出_一。然世親尊者。舊習_二
有宗_一。後學_二經部_一。將爲_レ當_レ理。於_二有宗義_一。懐_二取捨心_一。欲_レ
【下段】
定_二是非_一。濳_レ名重往。時經_二 四歳_一。屢以_二自宗_一。頻破_二他部_一。
悟入尊者。被_レ詰莫_レ通。尊者入_レ定。知_二是世親_一。私告_レ之曰。
此部衆中。未離欲者。知_二長老破_一。必相_二-致害_一。長老可_三速歸_二-
還本國_一。于_レ時世親。至_二本國_一已。講_二毘婆沙_一。若一日講 ̄スレバ
便造_二 一偈_一。攝_二 一日中所講之義_一。刻_二赤銅葉_一。書_二-冩此偈_一。
如_レ此次第成_二 六百頌_一。攝_二大毘婆沙_一。其義周盡。標_二頌 ̄ヲ香
象_一。撃_レ鼓宣令。誰能破者 ̄アラハ。吾當_レ謝_レ之。竟無_三 一人破_二
斯偈頌_一。使_三 人賚往_二迦濕彌羅國_一。時彼國王及諸僧衆。聞
皆歡喜。謂弘_二己宗_一。悟入知_レ非。告_二怪 ̄ヲ諸人_一。遂請造 ̄ラシム_レ
釋。世親論主。卽應_二王請_一。爲釋_二本文_一。凡八千頌。後見_二彼
釋_一。果如_二悟入羅漢所_一_レ言。于時。悟入尊者弟子。衆賢論
師。造_レ論破_二倶舍_一。名_二倶舍雹論_一。令_二世親見_一。世親卽讚。改_レ
名卽爲_二順正理論_一。彼衆賢論師。亦造_二顯宗論_一。譯成_二 四十
卷_一。順正理。譯成_二 八十卷_一。故知。此倶舍論。源出_二婆沙論_一。問
此論興起。旣九百時。其傳_二東夏_一。是何時耶。 答。此論
翻時。卽有_二 二代_一。初陳朝眞諦三藏。譯成_二 二十一卷_一。卽
自作_レ疏。有_二 五十卷_一。亡逸不_レ傳。後唐朝玄奘三藏。永徽

【枠外右上】
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年中。於_二慈恩寺_一。譯成_二 三十卷_一。今卽此本也。然則此論_一。
旣世親論主所_レ造。故以_二世親菩薩_一。爲_二本祖師一。大唐國中
遍學三藏。妙翻_二-傳之_一。門人普光法師。寶法師。各作_レ疏釋_レ
之。及餘諸師。莫_レ不_二皆翫_一。乃至。傳_二于日本_一。于_レ今不_レ絶。
相承繼_レ跡。諸寺競學。 問。此宗唯述_二有宗_一歟。頗有_レ兼
餘乎。 答。此論正述_二有宗_一。故所立義。本_二薩婆多_一。而製_二-
造之_一。然時友_二彼經部之義_一。故論文云。迦濕彌羅義理成。
我多依_レ彼釋_二對法_一。《割書:已|上》 又云。經部所說不_レ違_レ理故《割書:已|上》
取_二-捨二宗_一。顯密意趣 ̄アリ。依_二此等文_一。其義可_レ知。 問。此
論以_レ何爲_二其宗旨_一。 答。旣述_二有宗_一。故說_二 一切諸法實
有_一。以爲_二其宗_一。若密言_レ之。非_レ無_二經部義_一。今約_二顯意_一。唯
是有宗。三世實有法體恆有。總是此宗所談義也。然說_二
三世實有_一。諸說不_レ同。卽有_二 四說_一。 一法救尊者云。由_二類
不同_一。 三世有_レ異。二妙音尊者云。由_二相不同_一。 三世有_レ異。
三世有尊者云。由_二位不同_一。 三世有_レ異。四覺天尊者云。由_二
待不同_一。 三世有_レ異。
今世親論主。竝評_二此四家_一。世有尊者以爲_二最善_一。若經部
【下段】
宗。過未無體。唯現是有。
此倶舍論。旣是對法。故此論藏。問。此論總明_二何等義_一
乎。 答。此論三十卷。總有_二 九品_一。 一界品。二根品。三世
間品。四業品。五隨眠品。六賢聖品。七智品。八定品。九破
我品。
略頌云。界二。根五。世間五。業六隨三賢聖四。智二定二
破我一。是名倶舍三十卷。
其破我品。然_二別正頌_一。聚_二經中伽陀_一而巳。 此九品中初
之二品。總明_二有漏無漏_一。後之六品。別明_二有漏無漏_一。就_二
總明中_一。初界品明_二諸法體_一。次根品明_二諸法用_一。別明六中。
初之三品。別明_二有漏_一。後三品。別明_二無漏_一。明_二有漏_一 中。世
品明_レ果。業品明_レ因。隨眠品明_レ縁。明_二無漏_一 中。賢聖品明_レ
果。智品明_レ因。定品明_レ縁。其破我品。明_二無我理_一。
一部三十卷。九品始終所_レ明。義理分齊如_レ此。 問。此
宗幾種 ̄カ攝_二諸法_一乎。 答。七十五法攝_二諸法_一盡。七十五
法者。一者色法。此有_二 十一_一。 五根五境及無表色。
二者心法。此唯一也。六識心王。總爲_レ 一故。三者心所
【枠外左上】
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法。有_二 四十六_一。分爲_二 六位_一。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大煩
惱地法六。大不善地法二。小煩惱地法十。不定地法八。合
有_二 四十六_一。名_二 六位心所_一。 大地法十者。倶舍頌云。受 ̄ト
想 ̄ト思觸 ̄ト欲 ̄ト。慧 ̄ト念 ̄ト與_二作意_一。勝解 ̄ト三摩地 ̄トハ。遍_二於一
切心_一。《割書:已|上》 大善地法十者。又同頌云。信 ̄ト及不放逸 ̄ト。輕
安 ̄ト捨 ̄ト慙 ̄ト愧。二根及不害 ̄ト。勤 ̄トハ唯遍_二善心_一。《割書:已|上》
大煩惱地法六者。同頌云。癡 ̄ト逸 ̄ト怠 ̄ト不信。惛 ̄ト悼 ̄トハ恆
唯染。《割書:已|上》 大不善地法二者。頌云。唯遍_二不善心_一。無慙及
無愧。《割書:已|上》 小煩惱地法十者。頌云。忿 ̄ト覆 ̄ト慳 ̄ト嫉 ̄ト惱 ̄ト。
害 ̄ト恨 ̄ト謟 ̄ト誑 ̄ト憍 ̄トハ。如_レ是類名 ̄テ。爲_二小煩惱地法_一。《割書:已|上》
不定地法八者。略頌云。尋 ̄ト伺及悔眠。貧 ̄ト瞋與_レ慢疑。四
者不相應行。此有_二 十四_一。倶舍頌云。心不相應行。得 ̄ト非
得 ̄ト同分 ̄ト。無想 ̄ト二定 ̄ト命 ̄ト。相 ̄ト名身 ̄ト等類《割書:已|上》 五者無
爲。此有_二 三種_一。 一擇滅無爲。二非擇滅無爲。三虛空無
爲。此名_二 七十五法_一。七十五法中。前七十二。竝是有爲。後
三是無爲。一切諸法不_レ過_二此二_一。有爲法中。有_二漏無漏_一。
無爲是無漏故。
【下段】
此宗中。建_二 七十五_一。攝_二於諸法_一。莫_レ不_二窮盡_一。問。此宗中。三
乘因果。云何建立乎。 答。於_二 三乘中_一。聲聞經_二 三生六十
劫_一。修行得果。方便有_二 七階_一。果卽四級。縁覺經_二 四生百
劫_一。修因證果。因行積集。直登_二無學_一。無_レ有_二多階_一。唯一向
果。菩薩經_二 三阿僧祇劫_一。修_二諸波羅蜜_一。百劫之中。植_二相
好業_一。最後身中。於_二金剛座_一。斷_レ結成佛。化縁已盡。入_二無
餘涅槃。【一点脱ヵ】斯迺聲聞觀_二 四諦_一。縁覺觀_二 十二因縁_一。菩薩修_二 六
度_一。問此宗明_二幾空_一乎。答。唯明_二生空_一。不_レ談_二法空_一。言_二生
空_一者。卽遣_二我執_一。 五蘊之中。無_レ有_二 人我_一。唯是五蘊和合
聚成 ̄スルヲ假名爲_レ 人。無_レ有_二實人_一。如_レ此觀故。證_二我空理_一。
然其法體。三世實有。由_二此義_一故。他宗名爲_二我空法有
宗_一也。
   成實宗
問何故名_二成實宗_一乎。 答。以_二成實論_一爲_二所依_一故。名_二成
實宗_一。言_二成實_一者。釋_二-成如來所說三藏之中實義_一故也。
故彼論師述懷文云。故我欲_三正論_二 三藏中實義_一。《割書:已上出_二彼|論第一初_一。》
問。此論如來滅後幾年。誰人造乎。 答。如來滅九百年

【枠外右上】
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中。薩婆多宗學者。倶摩羅陀上足弟子。有_二訶梨跋
摩_一。嫌_二師見解是甚淺劣_一。簡_二-取諸部最長之義_一。以爲_二 一
類_一。而成_レ宗矣。姚奏朝代。羅什三藏翻譯弘_レ之。一部十
六卷。二百二品。震旦諸師。多造_二章疏_一。乃至_二日域_一。以依_二-
學之_一。 問。此之論宗。二十部中。正何部攝。又最長義者。
是何等義乎。 答。定_二成實論所依本部_一。諸解不同。或云。
依_二多聞部_一。或云依_二經部_一。或云探_レ大釋_レ小。或云依_二曇無
德部_一。或云取_二諸部長_一。《割書:小乘|諸長》或云依_二化地部_一。又梁三大法
師 ̄トハ謂光宅寺法雲法師。開善寺智藏法師。莊嚴寺文旻
法師。此三家。竝云_二成實論是大乘_一《割書:云云》。天台。嘉祥。竝判_二
小乘_一。南山。靈芝。倶云_二分通大乘_一。《割書:與_二 四分|律_一同計》如_レ此諸師異說
不同。然淨影。天台已後。多分共評。云_二成實論是小乘中
長_一《割書:云云》。但南山律師。敎是小乘。義通_二大乘_一《割書:云云》。小乘之
中多云。成實多依_二經部_一《割書:云云》。或曇無德部《割書:云云》。其最長義
者。此宗之中。具明_二 二空_一。故觀立_二 二種_一。 一者空觀。如_二瓶
中無_一レ水。五蘊之中。無_二 人我_一故。是人空觀也。二者無我
觀。如_二瓶體無_一レ實。五蘊諸法。皆假名故。是法空觀也。旣
【下段】
明_二 二空_一故。其義最長。 問。若爾可_レ斷_二 二執_一。顯_二 二空_一故
答。不_レ然。雖_レ談_二 二空_一。唯斷_二見思_一。不_レ斷_二所知障_一。啻是智
解甚深故。此論中明_二 二十七賢聖_一。以攝_二賢聖階位_一。其二
十七者。一隨信行。在_二聞思位_一。 二隨法行。在_二 四善根
位_一。 三無相行。卽前二人入_二見道_一故。此之三人名_二預流
向_一。 四須陀洹果。五一來向。六一來果。七不還向。不還
果中。開_二 十一人_一。 一中般。二生般。三有行般。四無行般。
五樂慧。六樂定。七轉世。八現般。九信解。十見得。十一身
證。竝前七人。合成_二 十八_一。名_二有學人_一。自下九人。竝是無
學。一退法相。二守護相。三死相。四住相。五可進相。六
不壊相。七慧解脫。八倶解脫。九不退相。竝前十八。合
成_二 二十七賢聖_一也。八十四法。攝_二諸法_一盡。雖_レ未_レ進_二-入大
乘_一。於_二小乘中_一。尤爲_二優長_一。寔不_レ怪矣。是大乘歟。一切諸
法。歸_二 一滅諦_一。空理寂然。諸法此上立。實法堅情如_レ氷釋。
假有萬像如_レ林森。虛通妙通其旨深矣。
   律宗
問。何故名_二律宗_一乎。 答。律爲_二所依_一。故名_二律宗_一。 問。律
【枠外左上】
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_二幾部_一。答。律有_二諸部_一。謂二部。五部。十八。五百。
是如來在世五十箇年。隨_レ機散說。滅後弟子。昇_レ座結
集 ̄スルヲ名爲_二 一部_一。 八十誦律大毘尼藏。佛滅百年五師瀉
瓶。純是一味。未_レ分_二異見_一。 一百年後漸分。二部五部及二
十部乃至五百異見競鼓。猶如_二浩波_一。經論亦然。三藏等
敎。一類《割書:ヲ以テ》分 ̄ルヽカ故。其中律部。隨_レ計異成。故一大藏。分
成_二諸部_一。如_レ此諸部數多《割書:ケレ𪜈》不_レ出_二 二十部内_一。故律部中
有_二 二十部_一。天竺之間。諸部竝弘。然傳_二震旦_一。總有_二 四律及
以五論_一。其四律者。一者十誦律。譯成_二 六十八卷_一。是薩婆
多部律也。二者四分律。譯成_二 六十卷_一。是曇無德部律也。
三者僧祇律。譯成_二 四十卷_一。此根本二部中。窟内上座也。
大衆名通_二 二部_一故。四者五分律。譯成_二 三十卷_一。此五部
中。彌沙塞部律也。迦葉遺律。唯傳_二戒本_一。廣律未_レ流。四
律竝翻_二震旦_一悉行。然獨流_二後代_一。唯曇無德部四分律宗
而已。其五論者。一毘尼母論。二摩得勒伽論。此依_二薩婆
多律_一。 三善見論。此解_二 四分律_一。四薩婆多論。此釋_二 十誦
律_一。五明了論。此依_二正量部律_一。自外毘奈耶律及新譯有
【下段】
部諸律。竝傳_二震旦_一。然四分一律。此土縁深。昔智首律師
已前。諸部雜亂。未_二是專翫_一。智首律師。南山律師。或製_二
五部區分鈔_一。或撿_二震旦_一。初與_二受體_一。專依_二 四分_一而明_二受
體_一。唯憑_二曇無_一而談_二隨行_一。自_レ爾已來。乃至_二日域_一。唯傳_二此
部_一。故且就_二 四分一律_一。述_二興起之根元_一。明_二傳弘之由來_一。
問。四分律宗。何時興乎。 答。未_レ分已前。一味瀉瓶。如
來在世。隨_レ機散說。佛滅百年。結集流傳。一百餘年時。曇
無德羅漢。隨_レ見誦出。以爲_二 一部_一。此是時此部始而分
出。 問。震旦。日本。何時傳乎。答。曹魏之世。法時尊者
創受戒。姚秦之世。覺明三藏。始傳_二廣律_一。是震旦傳戒之
由來也。至_二日域_一。昔天平年中。日本永叡。普照。此二師。往_二
于唐朝_一。請_二大明寺鑒眞大和尚_一。卽應_レ請來_二-至日本_一。途難
極多。而不_レ奈 ̄トモセ_レ之。十有二年。海中忍_レ難。逆浪六廻。志
都不_レ倦。第六度時。遂來_二-至日本。請_二-入東大寺_一。聖武天
皇。王子百官。歡喜感悅。卽毘盧舍那殿前。築_レ壇行_二於受
戒_一。天皇。皇后。乃至四百餘人。竝皆受戒。後遷_二大佛殿西_一。
別建_二於戒壇院_一。自_レ爾已來。年年行受。于_レ今不_レ絶。日本

【枠外右上】
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右横下】
一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諸州戒律敎宗。厥時廣行。莫_レ不_二依翫_一又建_二唐招提寺_一。傳_二-
弘戒律_一。至_二于今_一續續不_レ絶。戒律敎宗。傳_二-流日域_一。偏是
鑒眞大和尚之力也。 問。此宗立_二幾祖師_一。 答。自_二迦葉
尊者_一。至_二于宋朝近來_一。其數總別甚多。謂佛是敎主。理在
絶言。迦葉尊者。阿難尊者。末田地尊者。國那和須尊者。
優婆毱多尊者。曇無德。《割書:此云_二法|正尊者_一》曇摩訶羅《割書:此云_二法|時尊者_一》法聰律
師。道覆律師。慧光律師。道雲律師。道洪律師。智首律師。
南山律師。周秀律師。道恆律師。省躬律師。慧正律師。法
寶律師。元表律師。守言律師。無外律師。法宋律師。處恆
律師。擇悟律師。允堪律師。擇其律師。元照律師是也。若
別據_二當律初興_一。至_二于南山律師_一。驗爲_二 九祖_一。自_二法正尊
者_一而取_レ之故。南山已後次第同_レ前。
若依_二日本弘傳_一。南山律師。弘景律師。鑒眞大僧正。法進
大僧都。如寶小僧都。豐安僧正等是也。 問。四分律宗。
頗有_二異解分流_一乎。 答。唐朝有_レ之。謂相部法礪律師。終
南山道宣律師。西大原寺東塔懷素律師。各立_二異義門
葉_一。互諍_レ此。名_二律三宗_一。鑒眞和尚。相部大疏。南山虬文
【下段】
竝傳_二日本_一。諸寺諸山。竝令_レ講_二-通彼唐朝三宗_一。後唯南
山 ̄ノミ遺 ̄テ。自餘諸家。廢絶不_レ行。 良以。南山宗義。受隨
相稱。行相備足。大小途和。 解行相應故也。古今諸師。倶
競嘆美。諸宗賢哲。竝翫依學。如_二行事鈔_一。七十三家互作_二
記解_一。自界他方。倶致_二承奉_一。雖有_下如_二祖師_一。賢聖所_レ嘆人_上。
何其如_レ此乎。汎而言_レ之。四分律藏翻譯已來。諸師製_レ疏。
將_二 二十家_一。然取_レ要言_レ之。不_レ過_二 三疏_一。慧光律師略疏四
卷。相部律師中疏十卷。智首律師廣疏二十卷。此名_二 三
要疏_一。然唐朝三宗礪宣素義。以攝_二-束諸解_一。多在_二此三_一。
相部大疏。嵩岳律師。作_レ記解釋。飾宗義記十卷是也。智
首律師大疏。旣是南山所_レ承。故與_二南山_一而一途也。東塔
律師四分開宗記十卷。獨流_二-行天下。互謂盡_レ美倶稱_二指
南_一。唐朝之末。東京 ̄ニ競起。又玄惲律師毘尼討要三卷。與_二
餘家_一少異矣。四分大小等疏是也。倶多分與_二南山_一同。此
六家章疏。日本竝傳焉。今盛依_二-學南山一家_一。兼奉_二-行嵩
岳。新家之義_一。三宗律義不同。恐_レ繁不_レ述。南山律師。製_二-
作章疏_一。總五大部 ̄ナリ。一行事鈔三卷《割書:分爲_二 十|二卷_一》二戒疏四卷
【左頁】
【枠外左上】
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左横下】
一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分爲_二|八卷_一》三業疏四卷《割書:分爲_二|八卷_一》四拾毘尼義鈔三卷《割書:本是三卷。然下|卷逸。唯有_二 上》
《割書:中_一。今分_二|四卷_一。》五比丘尼鈔三卷《割書:分爲_二|六卷_一》戒本羯磨。竝作_二注解_一。及
小部律章。自餘諸文。部帖多多。不_レ可_二具擧_一。南山律宗。正
所_二依學_一。卽此五大部等也。其本所依。卽四分律六十卷
是 ̄ナリ。言_二論釋_一。卽善見論是 ̄ナリ。 問。此宗明_二何法義_一。
答。此宗明_レ戒也。有_二 二種_一。 一止持戒。五篇諸止惡門。二
作持戒。說戒等諸修善門。如來所說一切諸戒。二持攝
束皆悉窮盡。故本律正宗所詮義理。唯此止作二持而已。
初二部戒本。是名_二止持_一。後二十犍度。是名_二作持_一。 二部
戒本者。僧尼二部也。比丘比丘尼所_レ持。名_二具足戒_一。戒
本所說二部戒中。初明_二僧戒_一。僧有_二 二百五十戒_一。分爲_二 八
段_一。
一波羅夷。此有_二 四戒_一。婬盜殺妄也。 二僧殘。此有_二 十三
戒_一。 一故出精戒。二觸女人戒。三麤語戒。四嘆身索供養
戒。五媒嫁戒。六有主房戒。七無主房戒。八無根謗戒。九
假根謗戒。十破僧違諫戒。十一助破僧違諫戒。十二汙家
擯謗違諫戒。十三惡性拒僧違諫戒。 三二不定。一屛處
【下段】
不定。二露處不定。 四尼薩耆波逸提。此有_二 三十_一。長衣。
離衣。長鉢。乞鉢等也。 五波逸提。此有_二 九十_一。小妄語。兩
舌語。掘地。壊生。飲酒。非時食等也。 六 ̄ニ四提舍尼。蘭若
受食。學家受食等也。 七 ̄ニ百衆學戒。齊整著衣。戲笑。
跳行等也。 八 ̄ニ七滅諍。現前毘尼。憶念毘尼等。此之八
段。具攝_二 二百五十戒_一。攝_二-束八段_一。以爲_二 五篇_一。 一波羅夷。
二僧殘。此二攝罪卽如_二前段_一。 三波逸提。合_二前捨墮 ̄ト單
墮_一爲_レ 一。總攝_二 百二十戒_一。四提舍尼。如_レ前。五突吉羅。合_二
二不定 ̄ト百衆學 ̄ト七滅諍_一。以爲_二 一篇_一。總有_二 一百九戒_一。此
就_二果罪及急要義_一。立爲_二 五篇_一。自外諸罪。立於_二 六聚_一而
收_二-攝之_一。 一波羅夷。二僧殘。三偸蘭遮。四波逸提。五提
舍尼。六突吉羅。是爲_二 六聚_一。若開_二吉羅_一。卽爲_二 七聚_一。五全
如_レ前。六惡作。七惡說。七聚之中。夷 ̄ト殘 ̄ト墮罪 ̄ト及提舍
尼。攝罪同_二篇門_一。偸蘭一聚 ̄ニハ攝_二 五篇外聚門。吉外一切
因果輕重諸罪_一。惡作惡說 ̄ニハ攝_二篇門吉及餘一切因果吉
罪_一。故離_二 七聚_一。更無_レ有_レ罪。六聚 ̄ト七聚 ̄ト攝_レ罪盡故。次明_二
尼戒_一。比丘尼戒本律說相。唯有_二 三百四十一戒_一。束爲_二 六

【右頁】
【枠外右上】
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右横下】
一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段_一。 一 ̄ニハ八波羅夷。二 ̄ニハ十七僧殘。三 ̄ニハ三十捨墮。四 ̄ニハ一
百七十八單提。五 ̄ニハ八提舍尼。六 ̄ニハ百聚學尼。無_二 二不定_一。
其七滅諍。古來諍論。或可《割書:ト云》_レ有不《割書:ト云》_レ可 ̄ニ_レ有《割書:云云》。今南山
律師義。必可_レ有《割書:云云》。本律文略故。可_二 七段_一。故加_二 七滅_一。總
有_二 三百四十八戒_一。此亦不_レ出_二 五篇_一。准_二比丘戒_一可_レ知。此
爲_二 二部廣律_一。本律前半所說法門。分齊如_レ此。止持戒也。
次作持門。犍度法者。本律後半二十犍度。一受戒犍度。
二說戒犍度。三安居犍度。四自恣犍度。五皮革犍度。六衣
犍度。七藥犍度。八迦絺那衣犍度。九拘腅彌犍度。十瞻波
犍度。十一呵責犍度。十二人犍度。十三覆藏犍度。十四遮
犍度。十五破僧犍度。十六滅諍犍度。十七尼犍度。十八
法犍度。十九房舍犍度。二十雜犍度。此名_二 二十犍度_一。此
等竝是作持戒也。然二段本律。非_レ無_二互通_一。止持有_レ作。作
時有_レ止。雖_レ有_二互通_一。就_二多分_一判_二前後兩段_一。以配_二 二時_一。
若對_二 五大部_一者。事鈔。戒 ̄ト業 ̄ト兩疏。名_二 三大部_一。戒疏卽止
持行相。防止隨持事詳也。業疏卽作持修行。羯磨攝僧
義明。事鈔雙明_二止作_一。衆《割書:四人|已上》自《割書:一|人》共 ̄ノ《割書:二人|三人》三行。二持備
【下段】
足。其尼鈔一部。別明_二尼二持_一。義鈔一部。多解_二止持_一。故
祖師諸文。唯在_二 二持_一矣。此二持戒有_レ總有_レ別。總而言_レ
之。一切諸善皆二持攝。別而言_レ之。唯就_二戒律一宗_一明_レ
之。今二持者。且就_二戒律一門_一言_レ之。若就_二總門_一。非_レ無_二
其義_一。 問。僧尼具戒。局_二于此_一歟。 答。不_レ然。僧尼具戒。
無量無邊。若定_二數限_一。且隨_レ縁制故。僧尼戒量。各有_二 三
重_一。僧戒三者。廣則無量。中則三千威儀六萬細行。略則
二百五十。尼戒有_二 三重_一者。廣則無量。中則八萬威儀十
二萬細行。略則三百四十戒。經說_二 五百戒_一。是有_レ名無_レ
相。大智律師云。托_レ境而言。戒則無量。且列_二 二百五十_一。
爲_二持犯綱領_一《割書:已|上》尼戒亦爾。故僧尼二衆。受_二具戒_一時。竝
得_二如_レ此無量無邊等戒_一。量等_二虛空_一。境遍_二法界_一。莫_レ不_二圓
足_一。故名_二具足戒_一。其五戒。八戒。十戒。六法等。皆從_二具戒
中_一抽_レ之。漸誘_二機根_一。以爲_二具戒方便_一。漸漸進登。遂成_二具
足無願位_一故。是故總言_レ戒有_二 四位_一。五戒 ̄ト八戒 ̄ト十戒 ̄ト
具足 ̄トナリ。若加_二 六法_一。總可_二 五類_一。佛法七衆 ̄ヲ所_二-立建立_一。
其七衆者。一比丘。二比丘尼。此之二衆竝具足戒。三式
【左頁】
【枠外左上】
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左横下】
一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叉摩那。此受_二 六法_一。四沙彌。五沙彌尼。此竝十戒。六優婆
塞。七優婆夷。此竝五戒也。前五衆。是出家衆。後二在家。
式叉 ̄ト沙彌及び沙彌尼戒相。標數雖_二 十戒等_一。至_二于護持_一。竝
同_二具位_一。其八齋戒。爲_二在家衆_一。授_二出家戒_一。然位唯在家
優婆塞優婆夷攝。七衆之外。無_二別衆_一故。其五戒者。一不
殺生戒。二不偸盜戒。三不邪婬戒。四不妄語戒。五不飮
酒戒也。八齋戒者。前五同_レ 上。但改_二邪婬_一。以爲_二不婬_一。六
香油塗身戒。七歌舞觀聽戒。八高廣大床戒。九非時食戒。
薩婆多論云。八箇是戒。第九是齋。齋戒合數 ̄フル故有_レ 九
也【。脱】《割書:已|上》言_二 十戒_一者。前九同_レ 上。第十捉金銀寶戒。其六法
者。一殺畜生。二盜三錢。三摩觸。四小妄語。五飮酒。六非
時食也。此七衆中。男衆有_レ 三。比丘 ̄ト沙彌 ̄ト及優婆塞。女
衆有_レ 四。卽餘四是。 問。此宗立_二幾敎_一。攝_二諸敎_一乎。 答
南山律師。立_二化制二敎_一。以攝_二 一代敎_一。亦名_二化行二敎_一。其
化敎者。經論所詮定慧法門。四阿含等是也。其制敎者。
律敎所詮。戒學法門。四分律等是也。今此宗部。卽律藏
敎。以_レ戒爲_レ宗。戒行淸淨 ̄ナレハ定慧自立。故先持_レ戒。制_二-禁
【下段】
業非_一。然後定慧伏_二-斷煩惑_一。《割書:已上。南山御釋。|爲_レ道制_レ戒。》本非_二世福_一。三
乘聖道。非_レ戒不_レ立。故如來是初制《割書:シ玉フ》_レ戒意 ̄ロ在_レ玆矣。
問。如_二常途云_一。五戒八戒感_二 人天報_一。十戒具戒。唯得_二
應果_一《割書:云云》。此義如何。 答。義未_二必然_一。若持_二 五八戒_一。任_レ
因感_レ報。卽唯人天。十戒具戒。任_レ因感_レ果。卽是小果。依_二
此義_一故。常途云_レ爾。若約_二意樂_一。其義不_レ爾。故大智律師
云。戒有_二 四位_一。五八十具。若約_二鈍根_一。通爲_二世善_一。若論_二
上智_一。倶作_二道基_一《割書:已|上》故知。戒法隨_レ機有_レ異。此是今宗之
所談。祖師建立之意致也。 問。四分律宗。大小乘中。正
是何乎。 答。律宗諸家所判不同。慧光律師云。四分一
律宗是大乘《割書:云云》。法礪玄惲等師竝云。唯是小乘《割書:云云》。南山
律師云。此四分宗。義當_二大乘_一《割書:云云》。今依_二此義_一。盛爲_二所
憑_一。故業疏中。立_二 五義分通_一。謂沓婆廻心。施生成佛。施_二
一切衆生_一。皆共成_二佛道_一。識_二-了塵境_一。相召佛子 ̄トス。捨財
用 ̄ルハ輕 ̄ナリ。遙超_二餘部_一。寔爲_二深義_一。束_二 上諸戒_一。總有_二 四科_一
一者戒法。如來所制法。通_二萬境_一故。二者戒體。受者所
發。心府領納故。今四分宗。依_二成實論_一。非色非心爲_レ體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上
【枠外右横下】
一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三者戒行。受上隨_二-持三業_一運造故。四者戒相。美德外彰。
持相可_レ軌故。一切諸戒。咸具_二此四_一。 問。今宗四分所立。
及南山祖師意致。大小乘中。本_二 ̄トスルヤ何行果_一。 答。此敎
所依。本是小乘。四分本律。元被_二小乘_一故。然義當_二大乘_一。機
根漸進故。當分小乘故。小無_レ不_レ兼。分通大乘故。大無_レ
不_レ期。此是今敎所說所旨。若據_二南山律祖意_一者。如來一
代所說法門。大小諸敎。分爲_二 三敎_一。 一性空敎。一切小
乘。卽此中攝。二相空敎。一切大乘淺敎悉攝。三唯識圓
敎。一切大乘深敎悉攝。今四分宗。卽性空敎中一分。唯
識圓敎。是祖師域心。圓融三學無礙圓行故。業疏中。明_二
諸宗所談戒體_一。出_二 三宗義_一有宗。空宗。竝性空敎攝。圓敎
妙體。是唯識敎也。大小二宗。各立_二 三學_一。且大乘圓敎三
學者。戒護卽三聚淨戒。藏識種子。以爲_二其體_一。定慧則唯
識妙行。止觀竝運。以爲_二其相_一。戒卽定慧。無_三 一法而
非_二《割書:スト云コト》定慧_一。定慧卽戒 ̄ナルハ無_二 一法而非《割書:ト云コト》_一_レ戒。此名_二
圓融三學行相_一。其中戒者。卽前所_レ標三聚淨戒。謂攝律
儀戒 ̄ハ。一切諸惡皆悉斷捨故。攝善法戒。一切諸善皆悉修
【下段】
行故。攝衆生戒 ̄ハ荷_二-負衆生_一。遍施_二利益_一故。此之三聚。亦
圓融行。故三聚互攝。諸戒融通。如_二不殺生_一。卽具_二 三聚_一。
乃至一切諸戒皆爾。隨_レ持_二 一戒_一。三聚全具。雖_二是一行_一。
廣攝_二萬行_一。故雖_二 一念_一。頓經_二 三祇_一。不_レ壊_二 三祇_一。而立_二 一
念_一。不_レ退_二 一念_一。而經_二 三祇_一。長短無礙。生佛平等。諸法互
遍。相卽無盡。豈非_二深妙_一乎。攝善。攝生 ̄ハ且略不_レ論。其
律儀戒亦有_二 三種_一。 一別解脫戒。二定共戒。三道共戒也。
其初別解脫中。有_二 三業_一。卽身語意所持戒也。身語二戒
有_二共不共_一。意業之戒。唯是不共故。聲聞所受。唯是身語
一分。共門之分齊也。四分律等所說戒相。卽此分齊《割書:考【考:□で囲む】齊|下一》
《割書:本有|也字》但四分律 ̄ハ分通_二意戒_一。由_二此義_一故。有_二小乘戒_一。今大
乘宗。此共門戒 ̄ヲ入_二 三聚中_一。會歸_二大乘_一故。小乘律所說
戒行。皆是三聚圓頓大戒。更無_二別相_一。純一圓極。彼七衆
軌則。全同_二小律_一。律儀戒中。建_二-立之_一故。此則南山大師。
敎觀宗旨。學者受隨解行之域心也。然受_二此三聚戒_一。有_二
通受_一。有_二別受_一。三聚通受故云_レ通。別受_二律儀_一故云_レ別。今
祖師所立。白四羯磨。圓意戒法。卽當_二彼別受_一矣。然後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一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受_二菩薩戒_一者。卽當_二通受_一矣。故今律宗學者。通別二受。
遍納_二壇場_一。四分梵網。竝護_二戒相_一。通別二受名。出_二法相
之家 ̄ヨリ_一。義在_二南山之林_一。 五篇七聚制。起_二聲聞之聚_一。行
互_二大乘之園_一。明乎。瑜伽大論之誠說矣。南山高祖之定
判矣。行者域心。啻在_二此宗_一。大覺妙果豈夫賖乎。

八宗綱要上終
【下段】
八宗綱要下

                      凝然 述
   法相宗
問。何故名_二法相宗_一。 答。決_二-判諸法性相_一。故名_二法相宗_一
也。汎言_二此宗_一。總有_二 四名_一。 一名_二唯識宗_一。 此宗大意。明_二
唯識_一故。二名_二應理圓實宗_一。一切法門。皆應_レ理故。三名_二
普爲乘敎_一。攝_二 五乘_一故。四名_二法相宗_一。其義如_レ前。今擧_二其
一_一也。 問。此宗依_二-憑何等經論。 答。唯識論中。引_二 六
經。十一部論_一。 其六經者。華嚴。深密。如來出現功徳
莊嚴。阿毘達磨。楞伽。厚嚴是也。十一部論者。瑜伽。顯
揚。莊嚴。集量。攝論。十地。分別瑜伽。辨中邊。二十唯
識。觀所縁。雜集論是也。若總言_レ之。五部大論。十支論
等。皆彼所依。然解深密經。瑜伽論。唯識論等。特爲_二所
學指南_一。 問。此敎以_レ誰爲_二祖師_一乎。 答。此敎三國次
第相承分明。
如來滅後九百年時。彌勒菩薩。從_二都率天_一。降_二 中天竺阿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一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瑜遮國_一。於_二瑜遮那講堂_一。說_二 五部大論_一。補處薩埵。位居_二
十地_一。是則如來在世親聞所傳。非空非有中道妙理。於_二
諸敎中_一。寔爲_二明鏡_一。如_二瑜伽論_一者。卷軸百卷。諸敎悉判。
故名_二廣釋諸經論_一。次有_二無著菩薩_一。位居_二初地_一。繼_二于慈
尊_一。廣傳_二此宗_一。慈氏敎文。咸加_二委解_一。釋尊所說。廣造_二論
釋_一。次九百年時。有_二世親菩薩_一。《割書:無著|弟也》四善根中。明得薩埵。
承_二于無著菩薩_一。廣傳_二此宗_一。依_二慈氏論_一。盛施_二論釋_一。初學_二
小乘_一。造_二 五百部論_一。 一代敎文。皆悉通達。
次有_二護法菩薩_一。深解_二世親論_一。遠弘_二慈氏敎_一。賢劫一佛 ̄ト
告_二-明空中_一。外道邪執。閉_レ口而如_レ瘂。異部小乘。卷_レ舌而
同_レ訥。故西天外道小乘。竝稱云。大乘唯有_二此人_一《割書:云云》。
次有_二戒賢論師_一。傳法大將。當時絶_レ倫。法相法門咸傳。一
代敎義皆解。此五大論師。倶是天竺傳法匠矣。 次大唐
初運。有_二玄奘三藏_一。遠渉_二流沙_一。賖往_二 天竺_一。遂謁_二戒賢論
師_一。廣傳_二此宗_一。戒賢論師。待_二 三藏_一良久。卽五部大論。十
支論等。凡法相法門。無_レ遺皆傳。遂還_二震旦_一。盛弘_二此宗_一。
三千門徒。七十達者。四人上足。一朝歸仰。四海朝宗。自
【下段】
餘諸經律論。翻傳極多。是大唐法相始祖。天竺相承第
六也。次有_二窺基法師_一。是三藏上足。智解絶_レ倫。繼_二于三
藏_一。廣傳_二此宗_一。斯迺百本疏主。十地應迹。盛德出萃。擧_レ
世歸仰。號_二慈恩大師_一。次有_二淄洲慧沼大師_一。繼_二于慈恩大
師_一。盛敷_二此宗_一。次有_二樸揚智周大師_一。稟_二于淄洲大師_一。廣
傳_二此宗_一。此竝大唐國相承次第也。 至_三于流_二-傳日本_一者。
總有_二 三傳_一。一日本智通。智達二人。稟_二玄奘三藏_一。 二新
羅智鳳禪師。承_二玄奘三藏_一。始傳_二日本義淵僧正_一。弘_二相宗
於維摩堂_一。 三日本玄昉僧正入唐。受_二-學樸揚大師_一。還授_二
善珠僧正_一。自_レ爾已來。次第相承。滿寺修學。于今不_レ絶。
竝是龍象之衆徒。智辨之鋒寔利。咸是師子盛德。決擇
之音極猛。和國一宇。盛敷_二法相_一。何宗及_レ之乎。三國相
承。一無_レ墜矣。 問。此宗立_二幾時敎_一。攝_二 一代敎_一。 答。立_二
三時敎_一。攝_二 一代敎_一。是則解深密經 ̄ノ誠說分明故也。一者
有敎。佛初時中。爲_下發_二-趣彼聲聞乘_一者_上。破_二外道實我之
執_一。明_二我空法有之旨_一。諸部小乘。皆此敎攝。旦此約_二有
義_一。餘皆可_レ攝故。二者空敎。於_二第二時_一。爲_下發_二-趣大乘_一者_上。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一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明_二諸法皆空之旨_一。以破_二前實法之執_一。 三者中道敎。第三
時中。說_二非空非有之旨_一。以破_二前偏有偏空之執_一。然則初
時唯約_二依他_一說_レ有。第二時唯約_二我執_一說_レ空。未_二是三性
三無性顯了之說_一。故前二時名爲_二未了_一。諍論安足處所。
第三時中。具說_二 三性三無性_一。遍計所執故非_レ有。依他起
性故非_レ無。是則非空非有中道妙理。元 ̄ヨリ離_二 二邊_一。直入_二
正路_一。 一代之中尤甚深。八萬之間特微妙。華嚴。深密。金
光明。法華。涅槃等諸深大乘。皆此中攝。諸部般若。皆
第二時攝。諸部小乘。竝初時攝。 問。此三時者。爲_二年
月次第_一。爲_二義類次第_一。 答。學者異義不_レ同。或云_二年月
三時_一《割書:云云》。或云_二義類三時_一《割書:云云》。或義類年月兼帶三時
《割書:云云》。 問。第三時中。中道者。但約_二 三性_一而立歟。頗有_二
一法中_一。而明_二 中道_一乎。 答。此有_二 二義_一。一云_二 三性對望中
道_一。《割書:云云》。二云_二 一法中道_一。《割書:云云》。然多是三性對望中道而已。
亦可_二 一法中道_一。《割書:云云》。 問。第二時中。云何說空。 答。
此有_二 二義_一。 一云約_二遍計所執_一。密意而說_二皆空_一《割書:云云》。一云
約_二 三無性_一而說_レ空《割書:云云》。 問。此宗立_二幾許乘_一。 答。此
【下段】
宗 ̄ハ敎中立_二 三乘五性_一。
其五性者。一定性聲聞。二定性縁覺。三定性菩薩。四不
定種性。五無性有情。
定性二乘。隨_二自乘果_一。竝無餘入寂。菩薩種性。二利行滿。
證_二大菩提_一。無性有情。法爾無_レ有_二無漏種子_一。唯有_二有漏
種子_一。若昇進生_二 人天之中_一。以_レ之爲_レ 上。 問。入寂二乘。
有_二還生_一乎。 答。無_レ此。入_二無餘_一者。灰身滅智。諸識皆
滅。何有_二還生_一。不定性人。必廻心向大。都無_二入寂_一。廻心
之時。入_二 十信初心_一。初住入_二僧祇位_一。乃至成佛。衆生之
機。法爾有_二此五種差別_一。故佛隨_二此一一機根_一。授_二彼相應
之法_一。故必成_二 五乘_一。謂無性有情。是人天乘。三乘定性。
以爲_二 三乘_一。不定種性。隨_レ應通_レ 三。故有_二 五乘_一。若唯就_二出
世_一。卽立_二 三乘_一矣。普爲乘名。寔由_レ玆焉。 問。彼法華等。
旣說_二 一乘_一。故定性二乘。皆可_二成佛_一。何強立_二 五性_一乎。
答。彼法華等。是密意說。且約_二不定性_一。而說_二 一乘_一。非_レ謂_二
五性倶成佛_一也。縱言_二 一切_一。是小分一切。無始法爾五性
差別。不_レ可_レ改故。 問。三乘修行得果之相如何。 答。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一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聲聞三生六十劫而證_二應果_一。縁覺四生百劫而證_二其果_一。菩
薩經_二 三僧祇_一。得_二大覺果_一。 問。就_二菩薩位_一。總立_二幾種_一。
答。因果合論 ̄スレハ總立_二 四十一位_一。謂十住。十行。十廻向。
十地。佛果也。若開_二等覺_一。四十二位。然法雲地攝。又開_二
十信_一者。五十一位《割書:考【□で囲む】位下一|本有也字》然以_二 十信_一攝_二于初住_一。故慈
恩大師。唯立_二 四十一位_一也。若西明法師。具立_二 五十二位_一
《割書:云云》。此四十一位。束爲_二 五位_一。 一資糧位。是地前三十心。
二加行位。第十廻向之後。開_二 四善根_一。以爲_二見道加行方
便_一。三通達位。是初地入心見道位也。四修習位。從_二初地
住心_一。乃至十地是也。五究竟位謂佛果。是此名_二 五位修
行_一也。 問。三乘之人。斷_二何等障_一。 答。二乘之人。唯
斷_二煩惱障_一。
菩薩大乘。具斷_二 二障_一。 二障者。一煩惱障。二所知障。二
障各有_レ 二。謂分別。倶生。菩薩地前。伏_二分別二障現行_一。
初地斷_二彼二障種子_一。二地已上乃至十地。地地漸斷_二倶
生所知障_一。至_二第十地_一。斷_二倶生煩惱障種子_一。 二障習氣。二
地已上。如_レ應漸斷。登_二佛果_一時。一時斷盡。 問。三祇之
【下段】
間。各經_二何位_一。 答。三賢四善根。竝初僧祇。初地至_二 七
地_一。是第二僧祇。八九十地。是第三僧祇。過_二 三祇_一已。卽
證_二佛果_一。菩薩四十一位。束爲_二 四依_一。地前是初依。供_二-養
五恆沙佛_一。初地至_二 六地_一。是第二依。供_二-養六恆沙佛_一。 七
八九地。爲_二第三依_一。供_二-養七恆沙佛_一。第十地是第四依。供_二-
養八恆沙佛_一。 三祇之間。合供_二-養二十六恆沙佛_一。此三祇
間。萬行竝修。六度圓足。
地前修_二相唯識_一。地上顯_二性唯識_一。 問。此宗立_二幾法數_一攝_二
諸法_一。 答。立_二於百法_一。攝_二諸法_一盡。 問其百法者何。
答。束爲_二 五位_一。
一心王有_二 八種_一。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
是爲_二 八識_一。 二心所有法。有_二 五十一_一。合爲_二 六位_一。一遍行
五 ̄トハ。作意。觸。受。想。思 ̄ト。二別境五 ̄トハ欲。勝解。念。定。
惠 ̄トナリ。三善十一者。信。精進。慙愧。無貪。無瞋。無癡。輕
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トナリ。四煩惱有_レ 六。貪。瞋。癡。慢。
疑。惡見。惡見開_レ 五。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
見 ̄トナリ。五隨煩惱二十 ̄トハ忿。恨。覆。惱。慳。嫉。誑。謟。害。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一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憍。無慙。無愧。掉擧。湣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
不正知 ̄トナリ。六不定有_レ 四。悔。睡眠。尋。伺。六位合有_二 五
十一_一也。
三色法有_二 十一_一。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及法
處所攝色 ̄トナリ。此有_二 五種_一。極略。極逈。受生引。定所生。遍
計所起色。此竝法處所攝色也。
四心不相應行法 ̄ノ二十四種 ̄トハ。得。命根。衆同分。異生
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事。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
無常。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性。不
和合性也。《割書:考【考:□で囲む】一本|無也字》五無爲法有_レ 六。虛空。擇滅。非擇滅。
不動。想受滅。眞如 ̄トナリ。是百法。一切諸法。略不_レ過_レ之。
問。蘊處界三科。攝_二色身等法_一。與_二今百法_一。其義如何。
答。百法之中。心王。心所及以色法。束爲_二 五蘊_一。色蘊
是色法。受想二蘊。卽是心所。識蘊是八識心王也。自
餘心所等。竝行蘊攝也。蘊不_レ攝_二無爲_一矣。其十二處。
色廣心略。准_レ蘊可_レ知。其十八界。色心 ̄ヲ廣說。亦攝_二
無爲_一。此宗本意。只明_二唯識_一。一切諸法。皆是唯識。都
【下段】
無_三 一法而在_二心外_一。故慈恩大師云。有_二心外 ̄ニ法_一。輪_二-
廻生死_一。覺_二-知 ̄スレハ 一心_一。生死永棄。《割書:已|上》然諸法差別 ̄スレハ
皆唯識所變。離_レ識無_二別法_一。一切境界。皆歸_二心識_一。總
明_二此義_一。有_二 五重唯識_一。一遣虛存實識。遣_二遍計所執是
虛_一。存_二依地圓成是實_一故。二捨濫留純識。依地内境濫_レ
外。故捨_レ此唯名_レ識。三攝末歸本識。攝_二見相二分末_一。歸_二
自體分本_一故。四隱劣顯勝識。隱_二劣心所_一。顯_二勝心王_一故。
五遣相證性識。遣_二依他事相_一。證_二唯識理性_一故。前四相唯
識。第五爲_二性唯識_一。此心之用。總有_二 四分_一。一相分。二見
分。三自證分。四證自證分也。分量決云。心用分限。四
種差別。故名_二 四分 ̄ト_一《割書:已|上》然四師異說 ̄アリ。一安慧菩薩唯
立_二於一分_一。是自證分也。二難陀菩薩立_二於二分_一。是相見
分也。三陳那菩薩立_二於三分_一。相分。見分及自證分也。四
護法菩薩立_二於四分_一。卽前 ̄ニ列《割書:スルガ如シ》。今則護法盡理之
說。故立_二 四分_一。相貌差別 ̄シテ。爲_二心所縁_一。故云_二相分_一。能縁_二
前境_一。故云_二見分_一。能縁_二見分_一。故名_二自證分_一。能縁_二自體分_一。
故名_二證自證分_一也。此四之中。相分唯是所縁。無_二縁慮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二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義_一。其後三分。通_二能所縁_一。是則八識心王心所。各有_二 四
分_一。八識雖_二體各一_一。論_レ用卽有_二 四分_一。是故八識有_二 四
分_一也。此宗明_二眞妄義_一。總立_二 三性_一。 一遍計所執性。是當
情現相。此亦分_レ 三。能遍計。所遍計。遍計所執 ̄トナリ。前二
依他攝。遍計所執。是當情現相。於_レ無謂_レ有。虛妄執著。
二依他起性。四縁所生諸法。因縁和合有故。三圓成實
性。諸法理性。具_二於圓滿。成就。眞實三義_一故也。此三性
中。所執是妄有。依他卽假有。圓成是眞有 ̄ナリ。遍計所執。
旣是妄執。依他 ̄ト圓成 ̄トハ卽妙眞。三性互別。不_二相亂通_一。
然依他事法。與_二圓成理性_一。非一非異 ̄ナリ。相不_レ離_レ體。體
不_レ離_レ相。三十頌 ̄ニ說_二 三性_一偈云。由_二彼彼遍計_一。遍_二-計種
種物_一。此遍計所執。自性無_二所有_一。依他起自性。分別縁。
所_レ生。圓成實於_レ彼。常遠_二-離前_一性。故此與_二依他_一。非_レ異
非_二不異_一。如_二無常等性_一。非_二不_レ見_レ此彼_一。《割書:已|上》對_二此三性_一。明_二
三無性_一。卽翻_二遍計。依他。圓成_一。如_レ次顯_二相。生。勝義三
無性_一矣。故三十頌云。卽依_二此三性_一。立_二彼三無性_一。故佛
密意說。一切法無_レ性。初卽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後由_レ
【下段】
遠_二-離前所執我法_一性《割書:已|上》如_二 上三性_一。亦不_レ離_レ識。彼三無
性。依_二 三性_一立故。唯識論云。應_レ知。三性亦不_レ離_レ識。《割書:已|上》
又云。卽依_二此前所說三性_一。立_二彼後 ̄ニ說 ̄ク三種無性_一《割書:已|上》諸
位修行。皆觀_二唯識_一。佛果所證。但證_二唯識_一。故萬行自_二唯
識_一而起。萬德依_二唯識_一而感。此宗轉_二於八識_一。而成_二 四智_一。
其四智者。一者大圓境智。二者平等性智。三者妙觀察智。
四者成所作智也。入_二初地_一時。轉_二 六七二識_一。而得_二妙觀
平等二智_一。至_二佛果_一時。轉_二 五八識_一。而得_二圓鏡成事二智_一。
此時四智圓滿。二轉妙果朗然。其所證理。有_二 四涅槃_一。一
本來自性淸淨涅槃。二有餘涅槃。三無餘涅槃。四無住
處涅槃也。初一凡夫亦具。中二聲聞縁覺竝得。唯佛果
如來 ̄ノミ。具_二此四種_一。
此四總束名_二淸淨法界_一。加_二前四智_一。以爲_二 五法_一。 五法三身
相攝 ̄スルニ。唯識論有_二 二師解_一。其初師意。淸淨法界 ̄ト。大圓
鏡智 ̄トヲ以爲_二法身_一。平等。妙觀 ̄ヲ以爲_二報身_一。成所作智 ̄ヲ以
爲_二化身_一。第二師意 ̄ロ。【ロ衍ヵ】淸淨法界是自性身。四智上相。是
自受用。平等性智所現之身 ̄ハ他受用 ̄ナリ。成所作智所現之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二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身。是變化身 ̄ナリ。妙觀察智 ̄ハ。是說法斷疑智也。此宗正
義。是第二師 ̄ヲ指南 ̄トス。當_レ知。五位修行運運窮盡。二障
使習蕩蕩斷滅。三祇廣劫。萬善成滿。攝_二-在一念_一。佛果速
疾 ̄ナリ。有漏八識。轉得_二 四智_一。 二轉妙果。三身圓滿。寂寂
而澄。照照而朗 ̄カナリ。
加之五乘普攝化。三乘各至極。一乗方便。三乘眞實。正
體智前。眞理寂然。後得智中。衆生 ̄ヲ普化 ̄ス。依詮談旨。
三性三無懸_レ鏡矣。廢詮談旨。四句百非息_レ慮矣。性相決
判。無_レ如_二此宗_一。義理極成。何敎及 ̄ハン_レ此。自證三身月圓 ̄ニ。
化他五乘光朗 ̄ナリ。自證化他。甚深廣大 ̄ナリ。上乘所旨。義
理圓足 ̄ス。法相宗旨。大槪如_レ此。
   三論宗
問。何故名_二 三論宗_一乎。 答。以_二 三部論_一。爲_二本所憑_一。故
名_二 三論宗_一。 問。其三部者何 ̄ソヤ。答。一 ̄ニハ中論四卷。龍
樹菩薩造。二 ̄ニハ百論二卷。提婆菩薩造。三 ̄ニ十二門論一
卷。龍樹菩薩造。是名_二 三論_一。然若加_二智論百卷_一。卽爲_二 四
論_一。亦是龍樹菩薩造。此四論中。三論是通申論。通申_二大
【下段】
小諸敎_一故。智論卽別申論。別釋_二大品般若_一故。智論若具
譯_レ之。可_二是千卷_一。羅什三藏。減_二於九倍_一。取_レ簡翻成_二百卷_一。
就_二 三論中_一。中論正破_二小乘_一。兼破_二外道等_一。顯_二大乘義_一。百
論正破_二外道_一。傍破_二自餘_一。顯_二大乘義_一。十二門論竝破_二小
乘。外道_一。正顯_二大乘深義_一。三論所明。不_レ過_二 二諦_一。凡此宗
大意。破邪顯正二門爲_レ軌。論雖_レ有_二 三義_一。唯二轍 ̄ナリ。破
邪則下救_二沈淪_一。顯正則上引_二大法_一。振領提綱。唯此二轍。
頗成_二大宗_一。 問。其破邪者何等耶。 答。總破_二 一切有所
得見_一。略而明_レ之。不_レ出_二 四見_一。一破_二外道實我之邪見_一。二
破_二毘曇實有之《割書:考【□で囲む】一本|無之字》執見_一。三折_二成實遍空之情見_一。四摧_二
有所得大乘見解_一。内外盡破。大小徧折。啻有所得 ̄ハ通皆
遣破。故無_レ不_レ被_レ破。莫_レ不_レ被_レ責。此謂_二此宗破邪義_一也。
問。其顯正者。顯_二何等正_一。 答。破邪之外。無_二別顯正_一。
破邪已盡 ̄キハ無_レ有_二所得_一。所得旣無 ̄レハ言慮無_レ寄。然對_二破
邪_一故。亦有_二顯正_一。一源不_レ窮。則戲論不_レ滅。毫理不_レ盡。
則至道不_レ顯。無_二源不_一_レ窮故。戲論斯滅。無_二理不_一_レ盡。故玄
道是通。寄_レ言談_レ正。莫_レ不_二顯明_一。 問。若爾其顯正之義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二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如何。 答。至道是玄極。言論不_レ及。言有則返_レ愚。語無
則非_レ智。善吉所_レ呵。身子被_レ責。非_レ有非_レ無。非_二亦有亦
無_一。非_二非有非無_一。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湛湛無_レ寄。寥寥
絶_レ據。不_レ知何以而銘。强名_二顯正_一矣也。 問。言語俱絶。
有無俱遣。卽是空義。何關_二顯正_一。 答。旣遣_二有無_一。何住_二
於空_一。佛道大體。寔無_レ寄者乎。有無俱絶故。無_二有所得_一。
顯正之旨。窮_二于此_一矣。 問。旣遣_二有無_一。若爾縁生諸法。
云何得_レ立。 答。縁生諸法是假有。假有卽無所得矣。二
諦所以而立。四中依_レ之而成。以_二俗諦_一故。不_レ動_二眞際_一。建二-
立諸法_一。以_二眞諦_一故。不_レ壞_二假名_一。而說_二實相_一。故空宛然而
有。有宛然而空。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ノ旨在_レ玆矣。二諦唯
是敎文。不_レ關_二境理_一。以_レ寄_レ縁故有_二 二諦_一。以_二理實_一故泯_二
二諦_一。有是空之有故。言 ̄ヘトモ_レ有非_レ有。空是有空故。言 ̄ヘトモ_レ
空非_レ空。非有故卽_レ有談_レ空。非空故卽_レ空說_レ有。諸佛說
法常依二諦 ̄トハ卽其義也。
此宗所_レ顯。卽此無得正觀而已。故古人云。八不妙理之
風。拂_二妄想戲論之塵_一。無得正觀之月。浮_二 一實中道之水_一
【下段】
《割書:已|上》以_二無得_一故。假名諸法。法爾森羅。准_レ 上可_レ知。 問。此
宗如何 ̄ンカ談_二成佛果_一。 答。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六道衆
生。本自寂滅。無_レ迷亦無_レ悟。豈論_二成不成_一乎。故此宗迷
悟本無。湛然寂滅。然假名門中。論_二於迷悟成不成_一耳。
由_二此義_一故。成佛有_レ遲有_レ速。由_三根有_二利鈍_一故也。一念成
覺是短 ̄ナリ。三祇成佛卽長 ̄ナリ。
一念不_レ礙_二 三祇_一。 三祇不_レ妨_二 一念_一。一念卽三祇。三祇卽
一念。如_三 一夕眠夢_二百年事_一。百年之《割書:考【□で囲む】一本|無之字》事還 ̄テ故 ̄トノ一
夕也。經_二 三祇_一故。萬行積成。在_二 一念_一故。佛果速疾 ̄ナリ。
問。三祇積行者。經_二幾次位_一。 答。三祇 ̄トハ菩薩經_二 五十
一位_一。然後至_二佛果_一故。此宗立_二 五十二位_一也。 故此宗
意。覺體本有。迷故有_二生死_一。返_レ迷還_レ源。但拂_二客塵_一時。
本有覺體。宛爾而顯。此名爲_二始覺佛_一。當_レ知對_レ迷故立_レ
悟。對_レ悟有_レ迷。悟發則無_レ迷。無_レ迷故何悟。無_レ迷無_レ悟。
迷悟本無。本來寂滅 ̄ナリ。迷悟染淨。是假名施設。無得正
觀。卽妙極_二至道_一也。 問。其八不者何。 答。不生。不滅。
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 ̄ナリ。遣_二 八迷_一故。說_二此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二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八不_一。此卽今宗所顯理也。此宗釋_二 一切法_一。有_二 四種釋義_一。
一依名釋義。二因縁釋義。三見道釋義。四無方釋義。一
切法門。以_レ此可_レ釋。亦立_二 四重二諦_一。
一 ̄ニ有 ̄ヲ爲_二俗諦_一。空 ̄ヲ爲_二眞諦_一。 二 ̄ニ有空 ̄ヲ爲_レ俗。非空非有 ̄ヲ
爲_レ眞。三空有非空非有 ̄ヲ爲_レ俗。非非有非非空 ̄ヲ爲_二眞諦_一。
四以_レ前爲_レ俗。非非不有非非不空 ̄ヲ爲_レ眞。斯迺破_二外道。
毘曇。有所得大乘等_一故也。 問。此宗。立_二幾許敎_一。攝_二
諸敎_一乎。 答。立_二 二藏。三轉法輪_一。攝_二 一代敎_一。 二藏者。
一聲聞藏。是小乘敎。二菩薩藏。是大乘敎。大小二敎。此
中攝盡。此依_二智論_一。三轉法輪者。一根本法輪。華嚴是也。
二枝末法輪。阿含已後。齊_二法華_一來。竝是也。三攝末歸
本法輪。法華經是 ̄ナリ。一代諸經。一切攝盡。此出_二法華經_一
矣。大小二乘。顯理同一 ̄ナレトモ隨_レ機故散異 ̄ス。諸大乘經顯
道無二 ̄ナレトモ對_レ縁故有_レ別。判_二諸大乘經_一。各立_二等勝劣三_一。
判_二 一切敎_一。敢無_二偏解_一。 問。此宗以_レ誰爲_二祖師_一乎。 答。
祖師血脈。三國相承。師師繼_レ踵。此宗寔明 ̄ナリ。初以_二大聖
文珠師利菩薩_一爲_二高祖_一。次馬鳴菩薩以爲_二次祖_一。次龍樹
【下段】
菩薩妙弘_二此宗_一。龍樹授_二龍智菩薩及提婆菩薩_一。此二大論
師竝_レ肩施_レ化。龍智授_二于淸辨菩薩_一。淸辨授_二智光論師_一。
智光授_二師子光菩薩_一。彼提婆菩薩。智解甚深。辨才絶_レ
倫。大破_二外道_一。盛弘_二佛敎_一。論師此宗 ̄ヲ。授_二羅睺羅菩
薩_一。羅睺羅授_二沙車王子_一。王子授_二羅什三藏_一。羅什三藏。
姚秦之世。來_二-至震旦_一。大翻_二經論_一。專傳_二此宗_一。四論卽是
什師所翻 ̄ナリ。翻譯之美。古今流_レ譽。深智之才。三國《割書:天竺龜|茲震旦》
所_レ尊。門徒繞仰。如_三衆星圍_二白月_一。朝代歸示 ̄スルコト。似_三衆
流會_二大海_一。生。肇。融。叡。竝_レ肩相承。影。觀。恆。濟。同_レ志
美贊。遂使_三曇濟大師。繼_レ踵弘傳。以授_二道朗大師_一。道朗
授_二于僧詮大師_一。僧詮授_二于法朗大師_一。法朗授_二于嘉祥大
師_一。嘉祥大師。本胡國人也。幼隨_レ父來_二漢地_一。從_二法朗大
師_一。受_二-學三論_一。寔是法門綱領。拔_二-出古今_一。威德巍巍 ̄トシテ
現_二象王之威_一。智辨明明。奪_二日月之照_一。製作繁多。廣施_二
部帙_一。三論。法華。竝爲_二心府_一。大小兩乘。悉窮_二玄底_一。 三
論甚盛 ̄ナルコト 專在_二此師_一。諸祖之中。特定_二太祖_一。解釋盡理。
不_レ可_レ如_レ之。遂以_二 三論_一。授_二高麗慧灌僧正_一。僧正來_二日本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二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廣傳_二此宗_一。慧灌授_二福亮僧正_一。福亮授_二智藏僧正_一。智藏竝
授_二道慈律師。賴光律師_一矣。道慈授_二善議大徳_一。善議授_二
勤操僧正_一。勤操_二安澄大徳_一。如_レ是相承。于今不_レ絶。明
師挺出。互弘_二大義_一明哉。三國傳承不_レ墜故。義淨三藏云。
天竺有_二 二宗_一。瑜伽與_二 中論_一《割書:云云》。敎理甚深。何宗及_レ此。普
幾道邏有_レ言。四河派流。同出_二無熱_一。七宗分_レ鑣。俱出_二 三
論_一。當_レ知。諸宗是三論之末。三論是諸宗之本。豈有_下不_レ
入_二龍樹心府_一之宗_上乎矣。諸宗悉崇爲_二太祖_一者乎。
   天台宗
問。何故名_二 天台宗_一。 答。從_レ山爲_レ名。此宗從_二彼山_一而起
故也。 問。此宗何敎爲_二所憑_一乎。 答。以_二法華_一爲_二所依
本經_一。以判_二 一代諸敎_一。然判敎綱網。諸義咸引。故伊人法
師義例云。一家敎門。所用義旨。以_二法華_一爲_二宗骨_一。以_二智論_一
爲_二指南_一。以_二大經_一爲_二扶疏_一。以_二大品_一爲_二觀法_一。引_二諸經_一以
增_レ信。引_二諸論_一以助成。觀心爲_レ經。諸法爲_レ緯。織_二-成部帙_一
不_二與_レ他同_一。《割書:已|上》 問。此宗以_レ誰爲_二祖師_一乎。 答。以_二 天台
智者大師_一。爲_二宗師_一矣。然慧文禪師。依_二智論_一立_二 一心三
【下段】
觀_一。以授_二南岳慧思禪師_一。慧思禪師。靈山聽_二法華_一。憶在_二當
時_一。行_二法華三昧_一。位登_二 六根淨_一。智論三智一心中得之
文。中論三諦偈。妙領_二心府_一。深發_二定慧_一。三昧成就。觀
解圓明 ̄ナリ。遂授_二 天台智者大師_一。智者大師。亦昔於_二靈山_一。
同聽_二法華_一。花謁_二於南岳大師_一之時。妙得_二憶識_一。修_二法華三
昧_一。位居_二 五品_一。建_二 一家大宗_一。身具_二 十德_一。慧文。南岳。唯
提_二義綱_一。至_二于天台大師_一。廣立_二敎時_一。具判_二 一代_一。此宗盛
興。啻在_二此祖_一。次有_二章安大師_一。承_二 天台大師_一。廣傳_二此宗_一。
天台唯散說。章安悉結集。以成_二 一宗之《割書:考【□で囲む】一本|無之字》典籍_一。以
作_二 一家之綱目_一。次智威大師承_二章安大師_一。廣傳_二此宗_一。智
威 ̄ハ授_二慧威大師_一。慧威授_二玄朗大師_一。玄朗授_二妙樂大師_一。妙
樂大師。廣解_二祖文_一。竝製_二記章_一。天台止觀 ̄ト玄義 ̄ト文句 ̄トニ
如_レ應作_二輔行 ̄ト釋籤 ̄ト疏記 ̄トヲ_一。諸家記章。不_レ及_二今師_一。自
餘祖文。無_レ不_二解判_一。故古今特依承。諸方歸爲_二所憑_一。妙
得_二祖意_一。唯今家記。頗符_二大宗_一。義通法師。智禮法師。淨
覺法師等。皆承_二此後_一。妙樂大師。授_二法 ̄ヲ道邃和尚_一。則法
門靈府也。行滿。道邏及智雲等。皆稟_二妙樂_一。竝_レ肩行化。互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二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爲_二龍象_一。爰日本傳敎大師。渡_二大唐國_一。謁_二道邃和尚_一。廣
傳_二此宗_一。寫瓶無_レ遺。傳寫此盡。遂還_二日本_一。弘_二之 ̄ヲ叡岳_一。義
眞和尚。慈覺大師。智證大師。如_レ是祖師先德。互相承流
傳。于_レ今不_レ絶。日本一國。無_二處不_一レ弘。異國諸洲。傳聞
盛學。雖_二時末法_一。人之歸仰。無_レ過_二此宗_一。貴哉大矣。 問
此宗。立_二幾時敎_一。判_二 一代敎_一。又明_二何法門_一乎。 答。一宗
大義。敎觀二門 ̄ナリ。言_二敎門_一者。義解養_レ神。佛道圓開故。
言_二觀門_一者。觀行進登。證覺妙發故。其敎門者。四敎。五
味。一乘十如是等也。其觀門者。十二因縁。二諦。四種三
昧。三惑義等也。判_二 一代敎_一。約_レ敎有_二 四敎_一。約_レ時有_二 五時_一。
四敎之中。亦有_二 二種_一。 一化法四敎。是釋義之綱目也。二
化儀四敎。卽判敎之大綱也。兩種四敎。合爲_二 八敎_一。 問。
且化法四敎者何。 答。一。三藏敎。一切小乘。此敎中
攝 ̄ナリ。二通敎。諸大乘中。通被_二 三乘_一。此敎分齊 ̄ナリ。三別
敎。諸大乘中。不_二與_レ小共_一。獨被_二菩薩_一。卽此敎攝 ̄ナリ。四圓
敎。諸大乘中。圓融相卽無礙法門。卽此敎攝 ̄ナリ。初三藏
敎者。小乘敎中。諸部分_レ流。然取_レ要唯四。一有門小乘。
【下段】
卽毘曇是。二空門小乘。是成實論。三亦有亦空門。謂毘
《割書:考【□で囲む】毘一本作|昆次下亦同》勒論。四非有非空。是迦旃經 ̄ナリ。彼毘勒論及迦
旃經。未_レ傳_二震旦_一。具就_二有門毘曇所說_一。而明_レ之者。
此敎之中。明_二 三乘修行得果之相_一。先聲聞乘。有_二 七賢七
聖_一。其七賢者。一五停心。二別想念處。三總想念處。此三
是外凡順解脫分位也。四燸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
一法。此四是内凡順決擇分位也。其七聖者。一隨信行。
二隨法行。三信解。四見得。五身證。六時解脫。七不時
解脫 ̄ナリ。初二竝見道。鈍根者名_二隨信行_一。利根者名_二隨法
行_一。鈍根者入_二修道_一名_二信解_一。利根者入_二修道_一名_二見得_一。此
信解見得二人。得_二滅盡定_一還名_二身證_一。鈍根人得_二羅漢果_一
名_二時解脫_一。利根人得_二羅漢果_一。名_二不時解脫_一。雖_レ有_二 七聖_一。
唯是四果聲聞 ̄ナリ。得果極速三生。極遲六十劫。卽得_レ證
也。其縁覺乘。卽有_二 二種_一。 一部行獨覺。二麟喩獨覺部
行出_二佛世_一故。部類衆多 ̄ナリ。麟喩唯獨一故。不_レ知_二佛
世_一。極速四生。極遲百劫。彼得_レ果也。菩薩經_二 三僧祇_一。亦
逕_二百劫_一。然後菩提樹下成佛。三乘俱斷_二見思惑_一矣。三乘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二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所觀。互各不_レ同。聲聞觀_二 四諦_一。縁覺觀_二 十二因縁_一。菩薩
修_二 六度_一。
三乘得果。竝入_二無餘_一灰身滅智。此敎。明_二生滅四諦。十
二因縁。六度。二諦等法_一。是界内事敎也。二通敎者。此有_二
四門_一。多明_二空門_一。此敎明_二 三乘共十地_一。其十地者。一乾
慧地。是外凡位。二性地。是内凡位。三八人地。四見地。
斷_二 三界見惑_一。是初果也。五薄地。卽一來果。六離欲地。
是不還果。七已辨地。是羅漢果。聲聞從_レ初至_レ此。乃至
無餘灰斷 ̄ス。八支佛地。除_二習氣_一入_二空觀_一。縁覺至_レ此證_レ
果入寂。九菩薩地。是出假位。菩薩至_レ此動逾_二塵劫_一。出
假利生。道觀雙流。十佛地。菩薩最後身。斷_二餘殘習_一。七
寶樹下。天衣爲_レ座成道。乃至入寂。此敎。明_二無生四諦。
十二因縁。二諦等法_一。此界内理敎也。三別敎者。亦有_二 四
門_一。多用_二亦有亦空門_一。此敎明_二 五十二位_一。一十信。是外凡
位。從_レ假入_レ空。二十住。是習種性位。初住斷_二 三界見惑_一
次之六住。斷_二 三界修惑_一。後三住。除_二前惑習氣竝塵沙惑_一
此位空觀成就。傍習_二假中_一。三十行。性種性位。正習_二假
【下段】
觀_一。傍習_二 中觀_一。破_二塵沙惑_一。四十廻向。是道種性。修_二 中道
觀_一。伏_二無明_一也。此住行向。是内凡位。五十地。聖種性。六
等覺。上二竝破_二無明_一。分證_二 中道_一。名_二分聖位_一。七妙覺。是
極聖位。破_三無明證_二佛果_一也。卽七寳爲_レ座成道矣。此敎明_二
無量四諦。十二因縁等_一。此界外事敎也。此宗明_レ障。總立_二
三惑_一。一見思惑。二塵沙惑。三無明惑。見思是界内惑故。
藏通二敎三乘所斷。塵沙無明是界外惑故。別圓二敎所
斷也。五十二位具伏_二-斷此三惑_一。圓敎六卽亦爾。四圓敎者。
亦有_二 四門_一。多約_二非有非空門_一。此敎立_二 六卽位_一。一理卽。一
切衆生一念心。卽如來藏理。此心卽具_二 三諦妙理_一。不可思
儀。是名_二理卽_一。二名字卽。聞_二 上所說一實菩提_一。於_二名字中_一。
通達解了。知_二 一切法皆是佛法_一。是爲_二名字卽_一。三觀行卽。
是五品位。十信具足。十法成乘觀也。讀誦經典。更加_二說
法_一。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修_二此等行_一故。名_二 五品位_一。是外
凡位也。四相似卽。是六根淸淨 ̄ニシテ鐡輪十信位也。初信
斷_二 三界見惑_一。次六信斷_二 三界思惑【一点句点脱ヵ】後三品斷_二習氣竝界
外塵沙_一。伏_二無明惑_一。是内凡位也。五分眞卽。是十住。十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二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十廻向。十地。等覺也。於_二 四十一位中_一。各斷_二 一品無明_一。
各顯_二 一分中道之理_一。竝八相成道。而度_二衆生_一。普門示現
而益_二機根_一。名爲_二分聖位_一也。六究竟卽。等覺一轉入_二于
妙覺_一。佛果圓滿斷證窮極。此敎明_二無作四諦。十二因縁
等_一。 問。四敎所談佛果。三身之中何乎。 答。藏通二
敎是應身。於_レ 中藏敎劣應身。通敎勝應身也。別敎他受
用身。圓敎自受用身。理智冥合。融通無礙。三身卽一如
來也。 問。四敎之佛。居_二何等土_一乎。 答。此宗。立_二 四種
佛土_一。一同居土。凡聖雜居故。藏敎所談劣應身佛。居_二
此土中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一同居穢土。如_二娑婆等_一。二同居淨
土。如_二安養等_一。二方便有餘土。在_二 三界外_一。唯三乘人。離_二
三界身_一。住_二彼淨土_一。通敎所談。勝應身佛。卽居_二此土_一。三
實報土。別敎十地。圓敎十住已上菩薩。斷_二無明惑_一。顯_二
中道理_一。住_二於彼土_一。若據_二敎主_一。別敎所_レ明他受用身。四
寂光土。唯佛實身。住_二彼淨土_一。機根離絶。佛佛境界。卽
是四德波羅蜜。周遍寂照。理智冥合。法身所住 ̄ナリ。四敎
佛居_二如_レ此四土_一也。以_二此四敎_一。判_二如來一代大小諸敎_一。
【下段】
莫_レ不_二窮盡_一。化法四敎大槪如_レ此。次化儀四敎者。一頓敎
如_二華嚴經_一。二漸敎。阿含。方等。般若之三時也。三不定
敎。機解不_レ同。同聽異聞。聞_レ大解_レ小。聞_レ小解_レ大等。然
互相知。名_二不定敎_一。 四秘密敎。一會之說。對_レ機異說。或
說_レ小之座 ̄ニ說_二 一實法_一。或說_レ大之座 ̄ニ。而說_二餘法_一。然互
不_二相知_一。故名_二祕密敎_一。是總名_二化儀四敎_一也。當_レ知。化儀
所說。不_レ出_二化法_一。化法說儀。不_レ過_二化儀_一。故立_二 八敎_一。以
爲_二判解_一。卽大綱網目 ̄ナリ。
其五時者。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化儀次第。
一代說敎。不_レ過_二此五_一。名爲_二 五味_一。此宗百界千如。三千
世間。一念之中頓具。不縱不横。建_二-立二諦_一。總有_二 七重_一。
四種三昧 ̄ヲ爲_二行方法_一。 一心三觀具足圓滿。相卽自在。無
礙圓融。卽_レ凡見_レ佛。卽_レ佛現_レ凡。三千在_レ理。同名_二無明_一。
三千果成。咸稱_二常樂_一。今法華妙旨。寔在_レ玆矣。諸敎之
中。此敎最長 ̄ナリ。諸宗之中爲_二深奧_一。超八極圓。厥旨深高。
速疾大果又妙矣。
   華嚴宗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二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何故名_二華嚴宗_一。 答。以_二華嚴經_一。爲_二其所憑_一。故云_レ爾
也。 問。華嚴總有_二幾經_一乎【。脱】 答。若委論_レ之。有_二 十類別_一。
然今取_レ要言。只有_二 三本_一。上本華嚴。十三千大千世界微
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二中本華嚴。四十九萬八
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此二本經。攝_二-在龍宮_一。不_レ傳_二閻
浮_一。三下本華嚴。十萬偈。三十八品。此傳_二閻浮_一。五印盛
弘。此云_二 三本華嚴_一也。下本經十萬頌内。傳_二-譯震旦_一。經_二
於三譯_一。東晉朝代。覺賢三藏。翻成_二 六十卷_一。得_二彼梵本_一。
三萬六千偈。次大唐朝。喜覺三藏。翻成_二 八十卷_一。得_二彼
梵本_一。 四萬五千偈。後大唐朝。般若三藏。貞元年中。翻
成_二 四十卷_一。唯是八法界一品也。 問。此宗。以_レ誰爲_二祖
師_一乎。 答。香象大師。以爲_二高祖_一。然具言_レ之。立_二於七祖_一。
第一馬鳴菩薩。第二龍樹菩薩。第三震旦元祖杜順禪師。
是文殊應迹。居_二終南山_一。製_二華嚴法界觀。五敎止觀。十
玄章等_一。流_二-通此宗_一。諡號_二帝心尊者_一。第四智儼禪師。承_二
杜順師_一。盛弘_二此宗_一。製作多多。居_二雲華寺_一。號_二雲華尊者_一。
第五香象大師。稟_二智儼禪《割書:考【□で囲む】禪一|本作大》師_一。廣敷_二華嚴_一。一朝國師。
【下段】
四海重寶。講 ̄スレハ_レ經感_二 天雨花_一。開_レ義口出_二 五光_一。大唐則
天皇后。諡號_二賢首菩薩_一。經論解釋。製造極多。大經本疏。
餘經別章。諸論義記。一宗總義。解釋無_レ遺。義理盡述。
凡華嚴甚盛 ̄ナルハ啻在_二此祖_一。第六淸凉大師。承_二香象大
師。【一点脱】弘_二華嚴敎_一。智解深廣。兼_二-通諸宗_一。以_二此圓宗_一。爲_二其心
府_一。製_二大疏演義鈔及自餘章疏_一。其數多多。一朝歸宗。以
爲_二國師_一。 十誓堅固。終身不_レ懈。居_二淸凉山_一。諡號_二華嚴菩
薩_一。第七宗密禪師。承_二淸凉大師_一。盛弘_二華嚴_一。兼_二-通諸宗_一。
製作甚多。居_二圭峰草堂寺_一。諡號_二定慧禪師_一。此之七祖。淨
源法師奉_レ勅記_レ之。若據_二震旦_一。杜順已下。唯立_二 五祖_一。
日本所_レ翫。特仰_二 四祖_一。杜順。智儼。香象。淸凉 ̄ナリ。流_二-
轉 ̄スルニハ日本_一。道■【瑢ヵ】律師爲_二其始祖_一。律師稟_二香象大師_一。律
師授_二良辨僧正_一。自_レ爾已來。至_レ今繼_レ跡。血脈相承。敢不_二
中絶_一。 問。此宗。立_二幾宗敎_一。攝_二 一代法門_一乎。 答。立_二
五敎二宗_一。攝_二 一代法門_一。其五敎者。一小乘敎。二大乘始
敎。三大乘終敎。四頓敎。五圓敎也。初小乘敎者。如來
出世。爲_下說_二 一乘_一開_中-化衆生_上故。菩提樹下說_二本敎一乘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二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高山先受_レ光而獲_二大益_一。日輪初耀照而覺_二群機_一。然小志
衆生。不_レ堪_レ聞_二深法_一。故如來於_二 一乘中_一。分_二-別三乘_一。漸誘_二
淺機_一。以令_レ趣_二大道_一。此中小乘敎。是如來權法之施設。暫
授_二羊鹿_一。以誘_二小志_一。假設_二化城_一。而息_二勞窮_一。故所說義理
隨_二機淺近_一。所_レ詣果證。唯存_二狹劣_一。如_レ此誘攝。漸令_レ趣_二
大乘_一故也。 問。此經中所_レ說義理。其相如何。 答。所
說義理。衆多無量。且擧_二 一二_一。謂言_二法相_一則七十五數。爲
無爲之相歷然。談_二法源_一。則六識三毒。染不染之義宛爾。
四果證入。只存_二入寂_一。三祇進趣。專在_二 五分_一。外道邪見
之幢。如_レ塵而碎。分段見思之員。如_レ雲而晴。然未_レ盡_二法
源_一。故諍論極多。二十部黨類。卽此敎相貌也。次大乘始
敎者。此敎旣出_二小乘_一。始入_二大乘_一。故少雖_レ影_二-似小敎_一。多
談_二直進深義_一。三祇修行。趣_二極證之大果_一。二空顯證。高
出_二偏小之情_一。百法鏡《割書:ノ如ク》 明 ̄ニシテ。決擇分明。故諍論斯止。
法苑卽平 ̄カナリ。四智心品。自用之月明 ̄カニ。三身妙果。斷證
之光 ̄リ圓 ̄カナリ。八識建立。法相廣張 ̄リ。二諦法門。重重深奧。
二障伏斷。衆惑如_レ氷消。六度修行。自他竝運 ̄フ。妙理冲
【下段】
遠。寔非_二小乘所_一_レ闚。大義深玄。逈超_二羊鹿權車_一。然眞如無
知。縁起之途未_レ通。事理不卽 ̄ニシテ相融之門未_レ開。故五
性分_レ機。出世有_二成不成_一。二乘有_レ差。佛果立_二趣不趣_一。是
有性無性之隔別。定性不定之差異也。故此敎無性。不_レ
出_二生死_一。定性都無_二廻心_一。卽此敎意也。退雖_レ出_二大衆上
座之黨_一。進未_レ及_二隨縁皆成之談_一。始敎之名。寔由_レ此矣。
次終敎者。此敎諸相融卽。入_二不二之定門_一。眞如隨縁。榮_二
森羅之法苑_一。故如來藏海。通_二 八識_一而如_二氷水_一。有性無性
唱_二皆成_二【一点ヵ】而虛空《割書:ノ如》。依他無性。卽是圓成。衆生煩惱。卽是
涅槃 ̄ナリ。第一義空。該_二眞妄_一而寥寥。生住異滅。離_二 三昧_一
而絶絶。是卽大乘深義。方此中盡。法義建立。旣此敎 ̄ニ
窮 ̄マル。然未_レ談_二事事無礙_一。未_レ明_二主伴具足_一。又泯絶之門未_レ
絶。昇進之相立_レ位。是故猶名爲_二漸敎_一也。次頓敎者。此敎 ̄ハ
一念不生卽名爲_レ佛。法相差異都亡泯。眞性之妙理直顯
現。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皆是絶言 ̄ナリ。五法
三自性俱空亡。八識二無我雙呵遣。階位悉泯。佛不都絶。
然未_レ知_二森焉 ̄タル諸法皆毘盧果德。浩然 ̄タル衆相俱是佛海。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三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妙相_一。故尚號_二淺敎_一也。後圓敎者。此敎明_二事事無礙_一。窮_二
諸法之體相_一。談_二主伴無盡_一。彰_二果相圓備_一。故十玄縁起。融_二
諸法_一而卽入。六相圓融。通_二衆相_一而無礙 ̄ナリ。一卽多而。無_レ
隔。多卽一而圓通。攝_二 九世_一以入_二刹那_一。舒_二 一念_一而該_二永
劫_一。 三生證果。還彰_二本成_一。十信道圓。沒_二-同果海_一。行布之
施設。備經_二多劫_一。圓融妙義。現身證_レ果。行布不_レ礙_二圓融_一。
圓融不_レ妨_二行布_一。故得_二 一切相卽相融_一。此是敎意也。如來
所說。一代敎文。淺深雖_レ區。不_レ出_二此五_一。寔判_二諸法_一而無_レ
遣。攝_二法門_一而莫_レ餘。
此之五中。初一 ̄ハ小乘。後一 ̄ハ一乘。中三竝三乘敎 ̄ナリ。始
終二敎是漸。合爲_二漸頓二敎_一。漸中分_二始終_一。故成_レ 三也。
此五總束以爲_二 一大善巧_一。廣大法綱。攝法分齊。圓敎備
足 ̄セリ。四法界中。收攝窮盡故。凡一代最長。諸宗玄底。莫_レ
如_二此圓敎_一。唯此敎 ̄ノミ窮極 ̄セリ。華嚴如_二須彌_一。諸敎似_二群
山_一。諸敎皆會_二華嚴大海_一。三乘竝出_二今經廣苑 ̄ヨリ_一。故此敎
名爲_二根本法輪_一。圓極自在敎也。次十宗者。上之五敎。約_レ
宗分_レ之。不_レ過_二 十宗_一。 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無宗。三法
【下段】
無去來宗。四現通假實宗。五俗妄眞實宗。六諸法但名宗。
已上宗。竝小乘敎中開_レ之。七一切皆空宗。八眞德不空宗。
是終敎。九相想俱絶宗。是頓敎也。十圓明具德宗是圓敎
也。問。五敎行位。其相如何。 答。小乘敎中。行位分齊。全
同_二小論_一。大乘始敎。亦明_二 二乘位_一。其菩薩乘。立_二 五十一
位_一。以_二其十信_一。立爲_レ位故。此據_二直進機_一也。或立三乘共
十地等。此據_二廻心機_一也。終敎 ̄ハ一切衆生皆成_二佛道_一。立_二
四十一位_一。以_二其十信_一。不_レ爲_レ位故。等覺一位 ̄ハ開合之
異 ̄アリ。頓敎 ̄ハ泯絶無寄。本不_レ立_レ位。圓敎有_レ 二。一同敎一
乘。全同_二終敎_一。 二別敎一乘。全別_二 三乘_一。與_レ彼不_レ同故。此
有_二 二門_一。一次第行布門。因果次第進修證入故。二圓融
相攝門。因果融攝無礙卽入故。以_二行布_一故。經_二不可說不
可說微塵數劫_一。以_二圓融_一故。一念速疾 ̄ニ證_二佛果_一也。此敎
立_二 三生成佛_一。見聞。解行。證入是也。 圓敎義理。四法界
中。一切攝盡。無_レ有_レ餘矣。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
無礙法界。四事事無礙法界也。 問。此宗佛之身土。立_二
幾種_一乎。 答。五敎不同。 且圓敎中。土立_二 三類_一。皆是華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三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藏莊嚴世界。淨穢融卽一多無礙 ̄ナリ。佛有_二 十身_一。衆生身。國
土身。業報身。聲聞身等。一切諸法。無_レ非_二佛體_一。萬德莊嚴。
包摂無窮故。言_レ斷則一斷一切斷。言_レ證則一成一切成。
十身具足。毘盧遮那最初顯_二-開無盡玄宗_一。 一切諸法。此中
皆盡。爲_二淺近機_一。漸漸分流。乃至法華會三歸一。遂令_レ悟_二-
入華嚴一乘_一。 一代化儀。唯舒_二此經_一。終窮攝歸。唯入_二此經_一。
舒 ̄フレハ則一代八萬森羅交絡。卷 ̄ケハ則九會妙說深廣該
攝。大方廣佛華嚴經 ̄トハ理智冥合。題名 ̄ニ已 ̄ニ 顯 ̄ル。華嚴海
會善財童子。一生 ̄ニ證入。後會寔明。欲_レ得_二速疾大果_一。無_レ
過_二此經_一。敎理甚深。何宗及_レ此。十玄縁起花鮮矣。六相
圓融月朗矣。衆經上首。諸宗尊主。洋洋矣。蕩蕩矣。不_レ可_二
得稱_一者。唯此經宗而已。
   眞言宗
問。何故名_二眞言宗_一。 答。此以_二大日經。蘚悉地經等祕密
眞言經_一。爲_二其所憑_一。故云_レ爾也。 問。此宗誰人而傳_二-弘
於之_一乎。 答。如來滅後七百年時。龍猛菩薩。開_二南天鐵
塔_一。遇_二金剛薩埵_一。受職灌頂。然後廣流_二-轉之_一。金剛薩埵。親
【下段】
承_二大日如來_一。大日如來。是敎主也。龍猛菩薩。授_二之 ̄ヲ龍
智菩薩_一。自_レ爾已來。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一行禪師。
不空三藏。慧果和尚。互各繼_レ跡。血脈流轉。 至_二于日域
之流轉_一者。弘法大師。渡_二於海波_一。謁_二慧果阿闍梨_一。廣傳_二
此宗_一。遂還_二日本_一。盛開_二此宗_一。自_レ爾已來。日本一國。花洛
田舍。無_レ不_二《割書:スト云ヿ》受學_一。至_レ今不_レ絶。凡此敎盛_二于日域_一。偏
是弘法大師力也。大師是大權應迹。盛德絶倫。行業無_レ
雙。顯密諸宗無_レ遺。兼_二-通大小三藏_一。皆悉窮盡。讓法感
通。威驗才藝。豈有_下及_二大師_一之人_上乎。寔照_二千古_一明燈。
耀_二來後_一之日月也。遂於_二高野山_一入定《割書:シ玉フ》。人天歸敬。八
部尊重。内證外用。不可思議矣。 問。此宗立_二幾敎_一乎。
答。立_二 十住心_一。攝_二大小顯密等諸敎_一。窮盡無_レ遺。 問。其十
住心者何。 答。一異生羝羊心。二愚童持齊心。三嬰童無
畏心。四唯蘊無我心。五㧞業因種心。六他緣大乘心。七覺
心不生心。八一道無爲心。九極無自性心。十祕密莊嚴
心。是_二名十住心_一。初三住心。是世間乘。於_レ 中第一是三
惡道。第二是人乘。第三是天乘。後七住心。是出世間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右横下】
三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乘 ̄ナリ。於_レ 中第四聲聞。第五緣覺乘。總是小乘 ̄ナリ。後五大
乘 ̄ナリ。他緣 ̄ト覺心 ̄トハ是三乘敎。一道 ̄ト極無 ̄トハ卽一乘敎 ̄ナリ。
第十是金剛乘敎 ̄ナリ。最尊最極之實敎也。九種住心。皆
是權乘。竝是因位 ̄ナリ。第十住心。獨是實果 ̄ナリ。大日如來 ̄ハ。
心王覺體。塵數諸聖 ̄ハ。心數眷屬。五智所成 ̄ナリ。依正二
報 ̄ハ。本有金剛界。自在大三摩耶。現覺諸法。本初不生。
大菩提心。不壞金剛。光明心殿。《割書:是依|報也》三十七尊九會曼
荼。十三大會。四重曼荼。重重帝網。塵刹聖衆。《割書:是正|報也》依正
無盡。自在圓滿。高超_二諸宗_一而聳聳。廣包_二衆典_一廓廓。然
則顯乘大果。未_レ 上_二此堂_一。出世小聖。豈得_レ入_レ室乎。是以
四大乘宗。以_二空寂_一而謂_二實理_一。九果情執。覆_二心域_一而未_二
開顯_一。唯此密敎 ̄ノ明見_二實理_一。深入_二心域_一。密嚴華藏。塵數
諸尊。森羅而住。一切衆生。萬德妙用。歷然而具。故一切
衆生。皆是毘盧遮那也。一切諸相。悉是覺王境 ̄ナリ。此
宗 ̄ハ建_二-立六大_一。總明_二佛體_一。四種曼荼 ̄ハ此上相貌。三密相
應 ̄スレハ卽其業用 ̄ナリ。六大之中。前五大者是理。第六識大
卽智 ̄ナリ。理智之上。各有_二相用_一。四曼三密。所_二-以 ̄ナリ建立_一。智
【下段】
卽金剛界。理是胎藏界。是名_二兩界兩部大日_一。所以而成_二
六大_一。卽大日如來 ̄ナリ。一切諸法。不_レ離_二 六大_一。 六大法性。周_二-
遍諸法_一。故一切諸法。無_レ非_二《割書:スト云コト》大日_一。大日如來。周_二-遍
法界_一。當_レ知。兩部者。是大日如來理智之德也。理智無
量 ̄ナリ。故胎藏有_二 四重聖衆_一。智德無量故。金剛界有_二 三十
七尊_一。兩部不二 ̄ニシテ爲_二理智冥合_一。此宗 ̄ハ佛立_二 四身_一。自性。
受用。變化。等流。是名_二 四種法身_一。 五方五智。以成_二 四身_一。
卽身成佛。大覺卽證。毘盧覺王。登_レ之方極。卽_レ事而眞。
森然諸相。宛爾諸法。皆是眞如 ̄ナリ。顯敎是釋迦說。密敎卽
大日說。是故二敎說主。炳然差別。
若得_二實義_一。卽二佛無二。離_二此釋迦_一。別無_二大日_一。故十住
階級。捨_レ劣得_レ勝。皆是遮情之分齊。十心諸法。平等怛
然。卽是表德之義門。常差別門。常平等門。不二而二。二
而不二。表德故一塵不_レ棄皆毘盧妙德 ̄ナリ。遮情通_二顯乘_一。
表德局_二密乘_一故。此敎意。一切諸法。皆是大日 ̄ナリ。眞如
卽我身。佛法卽吾體也。四重祕釋。重重深妙。三密業用。
密密祕奧。若離_二此敎_一。永無_二成佛之路_一。求_レ出_二含生_一。豈_レ不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八宗綱要下
【枠外左横下】
三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信行_一。眞言祕敎。大槪如_レ此。
   禪宗《割書:竝》淨土宗
夫諸宗義理。冲邈難_レ測。今渧_二 一毛_一。以霑_二初心_一。日本所
傳。自_レ昔已來。共許所_レ翫。唯此八宗 ̄ナリ。然八宗外。禪宗
及淨土敎。盛而弘通。
彼禪宗者。佛法玄底甚深微妙。本來無_二 一物_一。本無_二煩惱_一。
元是菩提。達磨西來。不_レ立_二文字_一。直指_二 人心_一。見性成
佛 ̄セシム。不_レ同_二餘宗森 ̄タル萬法相違法義、重重扣_一_レ論。天竺
二十八祖。以_レ心傳_レ心。彼第二十八祖達磨大師。梁世傳_二
之 ̄ヲ漢地_一。乃至六祖次第相承 ̄ス。然五祖之下。南北二宗始
分。六祖南宗末。漸分_二 五家_一。道璿律師承_二北宗之禪_一。傳_二
之日本_一。傳敎大師自_二大唐國_一。傳_二於此宗_一。名_二佛心宗_一。近
來名德。亦自_二宋朝_一而傳_レ之矣。日本諸處盛以弘傳。
又淨土宗敎。日域廣行。凡此敎意。具縛凡夫。欣_二-樂淨土_一。
以_二所修業_一。往_二-生淨土_一。西方淨土。縁深_二于此土_一。念佛修
行。劣機特爲_レ易。生_二淨土_一後。乃至成佛。汎而言_レ之。一切
諸行。廻_二-向淨土_一。名_二淨土門_一。修_二-行萬行_一。期_二 ̄スルヲ於此 ̄ニ
【下段】
成 ̄スルヲ_一名_二聖道門_一。諸敎諸宗。皆是聖道。欣_二-求往生_一是淨
土門 ̄ナリ。源出_二於起信論_一。繼在_二龍樹論敎_一。天親菩薩。菩
提留支。曇鸞。道綽。善導。壞感等。乃至_二日域_一。咸作_二解
釋_一。競而弘通。日本近代已來。此敎特盛 ̄ナリ。若加_二此二
宗_一。卽成_二 十宗_一。然常途所因。其啻八宗而已。以前所_レ列
諸宗次第。非_二是淺深次第_一。唯隨_レ言列爾。列_レ何可_レ得。
故且如_レ 上列_レ之耳。人身聖敎難_レ受難_レ値。適得_二受値_一。豈
得_二默止_一乎。仍擧_二管見_一。以結_二來縁_一。微功不 ̄ンハ_レ朽必證_二
菩提_一矣。

八宗綱要下
 文永五年戊辰正月二十九日於_二豫州圓明寺西谷_一記_レ
 之予一宗敎儀尚非_レ所_レ軌餘宗敎觀一 ̄トシテ無_レ所_レ知唯
 擧_二名目_一聊述_二管見【一点句点脱ヵ】仍錯謬極多正義全闕諸有_二識見_一
 者質_レ之
             華嚴宗沙門凝然《割書:生年|廿九》

一 諸宗教理同異釈一巻

【題字】内典塵露章一巻
【右頁上段】
日。智慶等。_一。敬日 ̄ハ洛陽播_レ化。智慶 ̄ハ關東弘_レ敎。東山慈
信稟_二于敬日_一。慶公下有_二慶願_一。次信敎。能念等 ̄ナリ。證空門
下。有_二證入。證惠。淨音。隆信等_一。證入下有_二觀日。觀明。
修觀等_一。聖光門下有_二然阿_一焉。長西門下。有_二覺心。阿彌
陀。道敎。上衍。證忍等_一。源空門葉如_レ是依學。自外諸悳。
出雲路住心上人。《割書:天台|學者》生馬良遍法印。《割書:法|相》木幡眞空上人。
《割書:三論|眞言》知足院悟阿上人。《割書:律井|法相》此等未_二必源空門人_一。竝翫_二淨
敎_一。成_二_-辨二利_一。淨土敎行。華夷都鄙依學極多。皆是源空
上人弘通之力也。淨土敎義。梗槪如_レ是。
夫敎門過_二恆沙_一義理通_二法界_一。十大千塵之頌。七日窮_レ玄。
一須彌聚之筆。一年罄_レ幽。況乎過未無量之劫 ̄ヲヤ。何況
重重帝網之説 ̄ヲヤ。三乘一乘旨異 ̄ナレトモ眞性理同。一性五性
事別 ̄トモ實體如等。涅槃門廣。攝_二衆生於同性_一。實相道大。安_二
諸物於等玄_一。一宗尚嗜_二未聞_一。況於_二諸宗義_一乎。但下_二佛種
於身田_一。植_一覺根於意地_一。乞願聳_二覺山_一。露湛_二佛海_一而已。

内典塵露章一巻
【内典塵露章 終】

【左頁上段】
諸宗敎理異同釋序

竊以。心海湛然兮。雖_レ湛_二本淨之水_一。妄風飄颻兮。忽飄動
之波。徒轉_二生滅之海_一。未_レ歸_二眞如之都_一。若非_二大聖之指
南_一者。何悟_二無始之迷方_一矣。因_レ玆鑒_二機根於萬品_一。彰_二敎
理於千殊_一。自_下鹿苑轉_二 四諦一濯_中我有之塵_上。至_下鷲嶺吐_二 一
實_一授_中開示之蓮_上。或去_二依他之假相_一。求_二圓成之實性_一。或不_レ
壊_二諸法之假名_一。而表_二法性之眞理_一。一心三觀之智。達_二毘
盧之身土 ̄ヲ於一念凡心_一。十玄六相之理。證_二遮那之相海 ̄ヲ
於十信幽玄_一。如 ̄シ夫雙圓海之中 ̄ニハ嫌_二十如十玄之水_一。重
如殿之間 ̄ニハ翫_二法然法爾之月_一。羊鹿車隔_レ境。二諦八不
無_レ談者歟。權實同雖_二表德之談_一。顯密盍_レ察_二遮情之旨_一
乎。我師戒珠融朗兮。恵燈照_レ物矣。廣捜_二 二宗之理窟_一。良
判_二 五家之敎門_一。于_レ是予雖_レ怖_二賢覽_一。憖綴_二 一章_一云_レ爾。
【左頁下段】
諸宗敎理同異釋

東山醍醐寺沙門賴瑜

眞言問答云。問。修_二眞言敎_一所_レ證理。與_一レ修_二-行顯敎_一所_レ
得理_上者。爲_レ有_二勝劣_一耶。答。於_二究竟眞實理_一。雖_レ無_二優
劣_一。但敎門力致_二遲速_一耳。又約_二 一往分齊_一。非_レ無_二淺深異_一
《割書:云々》。蓋聞聖敎萬差 ̄ナレトモ不_レ出_二顯密_一。敎理千殊 ̄ナレトモ亦攝_二
同異_一。且初就_レ敎辨_二同異_一者。大分別有_二 五宗差別_一。所謂
大乘四宗 ̄ニハ各立_二敎相_一。諍論擧_二旗鼓_一。自他成_二鉾楯_一。然今
眞言宗 ̄ニハ察_二 四家_一判_二淺深_一。顯_二此自宗_一爲_二究竟_一也。 問。
諸宗各各立敎之方如何。 答。法相宗依_二深密。瑜伽等_一。
立_二 三時敎_一。故唯識疏云。佛初成道 ̄ノトキ仙人鹿苑 ̄ニシテ轉_二 四
諦輪_一。説_二阿笈摩_一。除_二我有 ̄ノ執_一。令_下少根等漸登_中聖位_上。次
於_二鷲嶺_一。説_二諸法空_一。所謂摩訶般若等 ̄ニ。令_下二 中根品_一捨_レ
小赴_一レ【上?】大。於_二第三時_一。演_二了義敎_一。解深密等説。一切法唯
有_二識等_一。心外無_レ法。初破_二有執_一非_レ無_二内識_一。遣執皆空。離_二
有無邊正_一處_二 中道一取意。三論宗依_二法華。智度_一立_二 二藏

【二頁上段】
敎。三法輪_一也。二藏敎者。嘉祥法華玄論云。今依_二大乘
經論_一。詳_二其得失_一。釋論云。佛法有_二 二種。一者大乘藏。二
小乘三藏《割書:乃至》。故知。但應_レ有_レ 二。不_レ應《割書:キ | レ》立_レ 三也《割書:文》。三法
輪者。如_二法華遊意云_一。欲_レ說_二 三種法輪_一。故說_二此經_一。一根
本法輪。二枝末法輪。三攝末歸本法輪。謂佛初成道華
嚴之會。純爲_二菩薩_一開_二 一因一果法門_一。謂根本之敎也。但
薄福鈍根之 流(トモガラ)。不_レ堪_レ聞_二 一因一果_一故。於_二 一佛乘_一分別
說_レ 三。謂枝未之敎也。四十餘年_二【三?】說_二 三乘之敎_一。陶_二練其
心_一。至_二今法華_一。得_下會_二被三乘_一歸_中於一道_上。即攝末歸本敎
也《割書:云云》。天台宗依_二法華。涅槃等_一。立_二五時八敎_一也。五時
者。玄義第十云。初成佛《割書:ニ》寂滅道場《割書:ニシテ》說_二圓頓敎_一。譬如_二
從_レ牛先出_一_レ乳。次頓後作_二老比丘_一。說_二 三藏敎_一。如_二從_レ乳出_一_レ
酪。三藏後說_二方等_一。如_三從_レ酪出_二 生蘇_一。方等後次說_二般
若_一。譬_三生蘇出_二熟蘇_一。般若後次說_二法華_一。從_二熟蘇_一轉出_二醍
醐_一。爲_二第五時敎_一也《割書:略抄》。八敎者。智證釋云。言_二八敎_一
者。
一頓敎。二漸敎。三不定敎。四秘密敎。五小乘三藏敎。六
大乘通敎。七大乘別敎。八大乘圓敎也《割書:文》。又。云五時約_レ

【二頁下段】
竪明_二說敎之次第_一。藏等四敎。約_レ橫判_二機理之淺深_一。頓等
四敎。竝該_二横竪_一也。又五時就_レ部得_レ名。藏等四敎。就_レ敎
得_レ名。頓等四敎。並通_二部敎_一也《割書:云云》。 次華嚴宗依_二華嚴
楞伽經等_一。立_二五敎。十宗_一也。故香象五敎章分敎開宗門
云。初就_レ法分_レ敎。敎類有_レ五。後以_レ理開_レ宗。宗乃有_レ十。
初門者。聖敎萬差。要唯有_レ五。一小乘敎。二大乘。《割書:□【国構えに考】乘下|恐脱始》
《割書:敎二|字》三終敎。四頓敎。五圓敎。二以_レ理標_レ宗。宗乃有_レ十。
一我法俱有宗。此有_レ 二。一人天乘。二小乘中犢子部等。
二法有我無宗。謂薩波多等。三法《割書:□【国構えに考】法下恐|脱無字》去來宗。謂大
衆部等。四現通假實宗。謂說假部等。五俗妄真實宗。謂
出世部等。六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七一切皆空宗。謂
大乘始敎。如_二般若等_一。八眞德不空宗。謂終敎。諸經說_二
一切法唯是眞如。如來藏實德_一故。九相想俱絕宗。如_三頓
敎中絕言之敎。顯_二絕言之理_一等。十圓明具德宗。謂如_二別
敎一乘_一。主伴具足。無盡自在。所_レ顯法門是也《割書:略抄》。 探
玄記第一云。以_レ義分_二敎類_一有_レ五。初小乘可_レ知。二始敎
者。以_二深密經第二。第三時敎_一。惣爲_二 一敎_一。此既未_レ盡_二大

【三頁上段】
乘法理_一。是故立爲_二大乘始終_一。三終敎者。盡_二大乘至極之
說_一。立爲_二終敎_一。然上二敎俱名_二漸敎_一。四頓敎者。但一念
不生即名爲_レ佛故。立爲_レ頓。五圓者。依_二普賢法界帝網重
重主伴具足_一故。名_二圓敎_一 《割書:略抄》。 次眞言宗依_二大日經菩
提心論等_一。立_二 二敎十住心_一也。二敎者。大師二敎論云。佛
有_二 三身_一。敎則二種。應化開說。名曰_二顯敎_一。法佛談話。謂_二
之密藏_一。《割書:文》。十住心者。寶鑰云。如來明說《割書:云ヘリ》_レ此。十種入_二
金場_一。第一異生羝羊心。第二愚童持齋心。第三嬰童無
畏心。第四唯蘊無我心。第五拔業因種心。第六他緣大乘
心。第七覺心不生心。第八如實一道心。第九極無自性
心。第十秘密莊嚴心《割書:略抄》。此等諸敎中顯敎諸乘《割書:ニハ》談_二 三
大遠劫_一。眞言明_二即身成佛_一。或顯中三乘遠劫。一乘頓成。
謂頓中有_二顯密_一故。故云_二但敎門力致遲速耳_一。已上五宗
立敎不同也。又雖_レ言_下 三乘別_レ岐顯敎密敎殊_レ途。破邪顯
正之義。權實是同。出迷證覺之旨。顯密豈異《割書:ナラン》乎。
後就_二諸宗究竟理_一。亦依_二橫竪二門_一。應_レ作_二同異二義_一。若
依_二 二敎對辨意_一者。諸敎絕離。皆密藏本分故。故大師釋

【三頁下段】
云。華嚴地論《割書:ニハ》明_二果性不可說_一。法華止觀《割書:ニハ》述_二秘敎不
能傳_一。空論《割書:ニハ》則第一義中無_二言說_一。有宗則顯_二眞諦廢詮
談旨_一。上自_二應化說_一。下至_二論章疏_一。韞_二自證_一而不_レ說。隨_二他
病_一而垂_レ訓《割書:云云》。故知。能絕離之言敎。四宗有_二《割書:トモ》遠近_一。所
絕離之理性。五家無_二差別_一。故云_二於究竟眞實理無優劣
等_一也。又嘉祥大師釋云。諸大乘經顯_レ道無_レ異《割書:云云》。 道
宣律師釋云。大小二乘。理無_二分隔_一《割書:云云》。淄州大師釋云。
如來說敎。解_二 一眞如平等_一。利_レ生無_レ差故《割書:云云》。此等章疏。
又明_二理無淺深義_一。知而相讓《割書:ハ》秘而傳_レ顯《割書:云云》。蓋此謂歟。
若依_二住心淺深義_一者。五宗所證眞理。非_レ無_二淺深_一故。云_二 一
往分齊非_一_レ無_二淺深_一也。
初法相宗意。有爲諸法實性《割書:ヲ》云_二無爲眞理_一也。所謂性相
永異。事理全別。故眞理非_二諸法_一是性故。諸法非_二眞理_一是
相故。依_レ之唯識章立_二五重唯識_一 中。第五重遣相證性唯
識。遣_二依他諸法假相_一。證_二圓成眞理實性_一也。故釋云。事
爲_二相用_一遣而不_レ取。理爲_二性體_一。應_二求作_一_レ證《割書:文》。又眞理雖_レ
非_二諸法_一。而遍_二諸法_一故。云_二然諸法上各自有理_一也。又雖_レ

【四頁上段】
遍_二諸法_一故。有爲無爲全別也。故大師釋_二他緣心_一云。性相
別論。唯識遮境《割書:云云》。此意矣。
次三論家意。色空不二故。諸法外無_二眞理_一。眞理外無_二諸
法_一。故嘉祥大乘玄《割書:ノ》二智義云。眞故無_レ有。雖_レ無而有。即
是不_レ動_二眞際_一而建_二立諸法_一俗故無_レ無。雖_レ有而無。即是
不_レ壞_二假名_一而說_二實相_一《割書:乃至》以_二眞際宛然諸法_一故。不_レ滞_二
於無_一。諸法宛然實相。即不_レ累_二於有_一。不_レ累_二於有_一故不_レ常。
不_レ滯_二於無_一故非_レ斷。即中道也《割書:文》。斯則眞俗無礙。明_二實
相_一也。大師敍_二此宗心_一云。色不_レ異_レ空。建_二諸法_一宛然空。色
不_レ異_レ色。泯_二諸相_一而宛然有。是故色即空。空即色《割書:文》。疏又
釋_二覺心_一云。不_レ滯_二有無_一。心無_二罣礙_一《割書:文》。二文意同_二嘉祥釋_一
也。故知。此覺心乘意。諸法空即眞理故。事理不二。而異_二
性相別論之義_一也。  問。二諦義云。二諦唯是敎門。不_レ關_二
境理_一《割書:文》。大師釋云。眞俗兩諦。得_二敎理於絕中_一。《割書:文》。何今
眞俗云_レ理乎。 答。二諦義明_二四重二諦_一畢。次文云。問。前
三皆是世諦。不三爲_二眞諦_一。 答。如_レ此若爾理與_レ敎何異。
答。自有二諦爲_レ敎。不二爲_レ理。皆是轉側適緣。無_レ所_レ妨

【四頁下段】
也《割書:云云》。實範上人解云。上云_二此三敎門不三爲_一_レ理故。有_二
初問答_一也。次問意。上既云_二 二諦唯是敎門不_一_レ關_二境理_一。然
今不三理爲_二第四重眞諦_一。眞理入_二 二諦_一。敎理無_二《割書:ト》差別_一
問也。答意自有二諦爲_レ敎。不二爲_レ理。斯指_二 上二諦唯敎
不_一_レ關_二境理_一也。而言_二不二爲_一_レ理者。顯_レ不_二 三諦_一也。故云_二不
三_一。又云_二不二_一也。自有二諦爲_レ敎。其中究極眞理爲_レ理。
即上第四重也。故知。理入_二 二諦_一。又 在(オク)_二諦外_一。二義俱是
逗_二適機緣_一。無_レ所_二妨礙_一云也。轉者竪也。俗眞理三有_レ次
故。側者横也。眞諦即理無_レ次故。此皆稱_レ機耳《割書:云云》。珍海
已講云。眞俗相望。以_レ俗爲_レ敎。以_レ眞爲_レ理。如_下敎示_二凡夫
執_レ有聖人解_一_レ空。所化衆生聞_レ之捨_レ有入_レ空。所入空法。即
是理也。次說_レ 二爲_レ俗。不二爲_レ眞。聞_レ之入_二不二理_一。還
以_レ空爲_レ敎。如_レ是展轉以_レ理轉名_レ敎。最後言亡慮絕《割書:ノ》眞
諦中。對緣施設之義邊爲_レ敎。所入正法起然之境爲_レ理
也《割書:云云》。准知。今二智義釋。又雖_レ云_二有爲俗。無爲眞_一。其終
不有不無云_二 中道_一故。故知。今又轉側適緣。眞爲_レ理。中爲_レ
理歟。又義。法相家以_二依圓_一爲_レ有故。圓成眞理又有也。

【五頁上段】
三論宗以_二諸空_一爲_レ理。故大師此兩宗《割書:ヲ》云_二空論有宗_一也。
又法相空爲門故入於眞性者。依_二遍計空_一而入_二圓成眞
理_一故。理即非_レ空也。三論《割書:ハ》諸法空即眞理故。故知。二宗眞
理。是有空爲_二淺深_一耳。或又法相諸法實性云_レ理。三論《割書:ハ》
諸法實相即理。故智論云。離_二有爲_一則無_二無爲_一。有爲法實
相。即是無爲。無爲相者。即非_二有爲_一。但爲_二衆生顚倒_一故。
而分別說。有爲相者。生住異滅。無爲相者。不生不滅。不
住不異《割書:云云》。此釋以_二法相《割書:ノ》性相別論_一。而似_レ屬_二顚倒_一歟。但
無爲相者。有爲性云_二無爲相_一。即有爲性故。
次天台宗意。明_二 三諦不思議之妙理_一也。故止觀云。此三
諦理。不可思議。無_二決定性_一《割書:文》。謂表_二圓融三諦_一故。云_レ不
思議_一。遮_二隔歷三諦_一故。云_二無決定性_一也。當_レ知。即_レ 一而
三。不_レ可_レ作_二 一思議_一。又即_レ 三而一。不_レ可_レ作_二 三思議_一。又
能三能一。非三非一《割書:ナレハ》不_レ可_レ作_二定空假中三法思議_一。故
天台釋云。約_レ如明《割書:サハ》_レ空一空一切空。點_レ如明《割書:サハ》_レ相一假
一切假。就_レ是論_レ 中一中一切中。非_二 一二三_一而一二三。不_レ
縱不_レ横名_二實相_一《割書:文》。故知。此不思議三諦云_二妙理_一。又云_二

【五頁下段】
實相_一也。彼相宗且依_二《割書:レハ》常無常門_一。遍計《割書:ト》依他《割書:トヲ》爲_二俗
諦_一。廢詮一實理《割書:ヲ》云_二眞諦_一。三論家《割書:ニハ》若依_二 三諦門_一。二諦
爲_レ敎。中道爲_レ理。今宗不_レ然。三諦皆不思議妙理故。事
事諸法。本《割書:ヨリ》眞如妙理。故止觀云。圓頓者。初緣_二實相_一。造_レ
境即中。無_レ不_二眞實_一。一色一香無_レ非_二 中道_一《割書:文》。又金錍論
云。一家所立不思議。於_二 一念中_一。具_二 三千_一《割書:文》。安然云。百
界千如。名爲_二諸法實相_一。即三世諸佛所證境界。一色一
香無_レ非_二 中道_一《割書:文》。此又一念三千世界互具之理。云_二不思
議_一也。三千者。十界互具成_二百界_一。百界各具_二十如_一。成_二千
如_一。千如各具_二 三世間_一成_二 三千世間_一也。此三千即不思議
三諦。故弘決五云。即此假法即空中二諦。二無二也。心性
不動。假立_二 中名_一。亡_二泯三千_一。假_二立空稱_一。雖_レ亡而存假_二立假
號_一 《割書:云云》。此宗證_二知三千三諦_一。具_二 一心不思議之理_一云_レ佛
也。弘決云。當_レ知身土一念三千故。成道時稱_二此本理_一。一
心一念遍_二於法界_一《割書:文》。大師釋云。一念心中。即具_二 三諦_一。
以_レ此爲_レ妙《割書:文》。 又授決集上云。一心具_二十法界_一。十法界
是一心。心爲_二芥子_一。十界如_レ山。隨緣不變故不_二增减_一。不

【六頁上段】
變隨緣故現_二大小_一。我輩若會_二如_レ此妙理_一。自從名字能解
脱。以_レ山納_レ芥。況後後位無_レ可_レ難乎《割書:云云》。又依_二此釋_一。一
念《割書:ト》三千《割書:トハ》約_二隨緣《割書:ト》不變_一也。故金錍論云。萬法是眞如。
由_二不變_一故。眞如是萬法。由_二隨緣_一故《割書:文》。釋籤云。俗即百
千如。眞即同_二居一念_一《割書:文》。故知。不變故一念。萬法是眞
如故。即眞諦也。隨緣故三千。眞如是萬法故。即俗諦也。
問。若然與_二前覺心乘眞俗二諦義_一何異乎。  答。覺心乘
雖_レ明_二眞俗之旨_一。未_二必隨緣眞如義_一歟。本宗釋義中。無_二
眞如隨緣之言_一。故彼相宗《割書:ニハ》雖_レ明_二眞俗不異_一。全非_二隨緣
眞如_一。故唯識論云。此識若無_レ便無_二《割書:ヘシ》俗諦_一。無_二俗諦_一故眞
諦亦無。眞俗相依而建立故《割書:文》。此識者。識性即眞理也。彼
以_二相依義_一云_二不異_一。故眞俗不離云_二不二_一也。此諸法性
空即眞理故。非_二相依義_一也。然眞如不_レ作_二諸法_一故。非_二隨緣
義_一。故智論云。有爲法《割書:ノ》實相。即是無爲。無爲相者。即非_二
有爲_一《割書:文》。故又異_二眞如是萬法由隨緣之說_一耳。又三宗同
雖_レ明_二理智不二義_一。其意異《割書:ナリ》。何者。唯識論中。雖_レ云_下智
與_二眞知_一平等平等_一。智是有爲。理是無爲故。實非_二平等_一。故

【六頁下段】
慈恩釋_二佛智_一云。佛受用身。既墮_二法數_一。生者即滅。是一
向記《割書:文》。大乘玄云。豈有_二實相之境_一。異_二般若觀_一耶。故境
智不二《割書:文》。又義疏釋_二佛智_一云。報佛壽量。有始有終。既無
終《割書:ノ》義雖_レ勝_二相宗_一。有始說還同_レ被故。何同_二天台無始無
終《割書:ノ》理智_一。故天台釋云。境既無量無邊。常住不滅。智亦如_レ
是。函大《割書:ナレハ》蓋大《割書:文》。相宗等方底覆_二圓蓋_一。寧 如(シカンヤ)_二天台函
蓋相稱_一矣。今眞俗不二義。准可_レ知耳。或又縱雖_レ許_二隨緣
眞如_一。異_二此宗之談_一。故指要云。凡言_二諸法即理_一者。今用
即體《割書:ナルヲ》方可_レ言_レ即。全體之用《割書:ヲ》方名_二不二_一。他宗明_三 一理
隨緣《割書:シテ》作_二差別法_一。差別是無明之相。淳一《割書:ハ》是眞如之相。
隨緣時有_二差別_一。不隨緣時。無_二差別_一。故知。一性與_二無明_一。
合方有_二差別_一。正是合義。非_二體不二_一。以_下除_二無明_一無_中差
別_上故。故今家明_三 三千之體隨緣起_二 三千之用_一。不隨緣時。
三千宛然故。差別法與_レ體不二。以_下除_二無明_一有_中差別_上《割書:文》。
既云_二不隨緣時三千宛然_一。覺心乘《割書:ハ》眞際位一理平等。未_レ
見_二諸法別_一故。兩宗眞理。寧非_レ有_二淺深_一乎。
次華嚴宗意。六相圓融。十玄無礙。是因分法門。全非_二果

【七頁上段】
分不可說理_一。既圓融無礙外。更指_二果性不可說理_一。爲_二十
佛自境界_一。此豈同以_二 三諦圓融妙理_一爲_レ極乎。五敎章釋_二
因陀網境界門_一云。此上諸義。體相自在。隱映互現。重重
無盡。故於_二 一微塵中_一。各示_二那由他無數億諸佛_一。於_レ 中而
說_レ法。於_二 一微塵中_一。現_二無量佛國須彌金剛圍世間_一。不_二
迫迮_一。於_二 一微塵中_一。現_下有_二 三惡道天人阿修羅_一各各受_中業
報_上。此三偈即三世間也《割書:乃至》又云。如一微塵所_二示現_一 一切
微塵。亦如_レ是《割書:乃至》此等竝是實義。非_二變化成_一。此是如理
智中。如量境界也。其餘變化等。皆不_レ入_二此例_一。何以故。
此竝是法性實悳法爾如_レ是也。非_二諸分別情謂境界_一。但
可_二去_レ情思_一_レ之《割書:文》。此又法性實悳《割書:トメ》一塵中容_二無邊身土_一
也。觀《割書:ハ》夫十界互具六相圓融。是無礙之義雖_レ同。所存之
趣終《割書:ニ》别《割書:ナリ》。彼性具爲_レ惡故。指要云。他宗極圓。云_二性起_一
不_レ云_二性具_一。又不_レ談_二性具百界_一。但論_二變造諸法_一《割書:云云》。此
事具爲_レ宗。故探玄立_二十重唯識_一 中。以_二融事相入全事相
即等_一。判_二約圓約中別敎故_一也。凡一多無礙義。兩宗無_レ別
故。天台又不_レ遮_三塵具_二 三千_一。釋中多云_二 一念三千_一。本經

【七頁下段】
無_レ文歟。華嚴《割書:ハ》本經中心塵俱得。經中或云_二心造_一。或云_二
一塵中_一。故。故知。華嚴事融。出_二乎如來之誠說_一。天台性
具。起_二於祖師之釋義_一。寧無_二淺深_一乎。況復彼《割書:ニハ》多云_レ心。此
多云_レ塵。色心相望。塵猶事義勝矣。但天台以_二華嚴性
起_一。降_二 一理隨緣_一。而慢_二性具_一。華嚴以_二天台隨緣_一。目而憍_二
稱性_一。皆以末學諍論。互建_二本宗釋義_一。須_レ俟_二密藏之決判_一。
何者天台意。一心即三千故。云_二隨緣_一。非_三眞如作_二諸法_一
也。三千即一心故。云_二不變_一。非_三諸法歸_二眞如_一也。天台釋
云_二橫即不可竪則不可_一此意矣。又智體修懺要旨云。諸法
即一心。一心即諸法。非_三 一心生_二諸法_一。非_三 一心含_二諸法_一。
非_レ前非_レ後。無_レ所無_レ能。雖_レ作_二諸法_一。性相本空。雖_レ即_二 一
心_一。聖凡宛爾《割書:文》。指要釋如_二先引_一。斯即專遮_二 一理隨緣之
義_一。更成_二隨緣不變之旨_一。何亂_二 三乘緣起_一矣。又華嚴意。事
事即入《割書:ハ》法性實德。法爾如_レ是。故云_二性起_一。全非_二從_レ性起
之義_一。故香象釋_二性起_一云。以_二不起_一而起《割書:文》。若爾何云_二 一
理隨緣之義_一乎。又言_レ論_二變造諸法_一者。我於_二諸法_一。論_二事
事即入_一爾。但與_レ汝異。何者。汝釋云。性中三千爲_レ體。修

【八頁上段】
起三千爲_レ用《割書:云云》。既修起三千是但用。未_レ見_三緣起諸法性
起德_一。我於_二 三乘一相緣起諸法_一。更談_二事事即入無盡緣
起_一。此豈同_二修起三千但用_一乎。故華嚴問答云。三乘緣起。
緣集《割書:レハ》有。緣散《割書:レハ》無。一乘緣起不_レ爾。緣合不_レ有。緣散
非_レ無《割書:文》。又汝破_二他師理事分對一心云_レ理。三千云_レ事。雖_レ
云_下應知理具三千事用三千各有_二惣別_一。性具三千終理。又
云。又復應_レ知。若事若理。皆以_二事中一念_一爲_レ惣。以_二衆生
在_レ事未_一_レ悟_レ理故。以_下依_二陰心_一顯_中妙理_上故《割書:文》。此又若事中
一念。非_二全_レ理之事_一。那攝_二事三千_一。若云_三但事一念攝_二 三
千_一不可。事事相礙法故。故古師云_二眞諦應_レ知等_一。非_下即_二
事心_一談_中眞心義_上歟。又釋云。由_二 一性_一立_二理事三千_一故。故
兩重三千。同居_二 一念_一也《割書:文》。既云_二 一性無性_一。設雖_二事中一
念_一。須_二以_レ理爲_一_レ本。文。況妙樂釋明鏡。故釋云。眞即同居_二
一念_一。俗則百界千如《割書:文》。眞俗二諦。相望分明也。應_レ知。性
具約_レ理。性起約_レ事。故兩宗差降。性起猶勝。何況果性不
可說 乎。所以彼宗以_二圓融三諦_一。云_二初住分得唯佛究
盡_一。故止觀云。從_二初住_一去。三締玄微。唯智所照。乃至唯

【八頁下段】
佛與佛乃能究盡《割書:畧抄》。然華嚴以_二事事即入_一。云_二因人所了_上。
未_レ關_二果佛_一。故釋云。普賢因人所了。名_二因分_一。遮那果人
所下《割書:□【国構えに考】下|恐解》名_二果分_一。故分齊云_二十佛境界。普賢境界_一。既以_二
天台果佛所證_一。而爲_二華嚴因人所了_一。更舉_二果分之理_一。是
豈非_三 二乘果佛之理有_二勝劣_一哉。 問。大師住心論云。華
嚴大意。厚_レ始要_レ終。明_二眞如法界不守自性隨緣之義_一
《割書:云云》。此乃以_二華嚴_一。判_二 一理隨緣之義_一。蔽_二己 膗(ウミ)【月篇に崔】脚_一。發_二他 腫(ハレ)
足_一。蓋此謂歟。若爾密藏決判。疑殆猶殘。是非未_レ決如
何。 答。今不守自性隨緣義者。無自性之謂也。然極無
自性稱。法身自立。《割書:經云。極無自|性心生文。》龍猛承《割書:テ》 恢(ヒロム)《割書:論云。又深知_二|一切法無自性_一》
《割書:文》。若爾何爲_二大師自由釋義_一矣。良以《割書:レハ》佛華所說事事
即入。於_二是一心緣起攝_一。而未_レ入_二性佛性然位_一。依_レ之清涼
釋《割書:ニハ》諸法圓融舉_二十因_一之中。有_二唯心現故之因_一。又香象
釋《割書:ニハ》指_二 一多無礙_一。云_二十玄緣起_一。又云_二無盡緣起_一。又云_二
隨緣約因辨敎義_一。指_二此等緣起_一。云_二眞如法界不守自性
隨緣之義_一。未_二必一理隨緣之義_一也。或望_二果海性德。六大
三密。無盡莊嚴緣起_一。若華嚴無盡緣起。若天台一心即三

【九頁上段】
千隨緣。皆從_二果海_一起《割書:ル》因分法門故。云_二眞如緣起_一也。故
釋論云。八種本法。從_二因緣_一起《割書:文》。五敎章云。法界緣起乃
自在無窮《割書:文》。或又對_二 三密無盡緣起_一。彼於一心緣起故。
屬_二 一理隨緣_一歟。居_レ高降_レ低。其理可_レ然。在_レ分凌_レ勝。其
咎難_レ免耳。若爾佛華下_二法華_一。何爲_レ過。謂彼《割書:ハ》同乘同劫。
此《割書:ハ》顯密天地。不_レ可_レ爲_レ例耳。
次眞言宗意。明_二性德輪圓之妙理_一。顯_二無盡莊嚴之本具_一
也。所謂本有六大是理。法然四曼即事也。或六大中。五
大是理。識大即智也。或六大四曼是理。五智三密即智
也。或皆理也。皆智也。理理無邊也。智智無數也。如_レ是
六大四曼等。皆是於_二顯家寂滅絕離一心無相極理_一。自性
法身。以_二如義_一所_レ說本具輪圓之德故。永異_二諸宗之理_一耳。
諸敎絕離。密藏本分者。即此意矣。故寶鑰云。眞言密敎
法身說。秘密金剛最勝眞。五相五智法界體。四曼四邱
此心陳《割書:文》 《割書:私云。法界體者。本有六大也。故即身|義云。故佛說_二六大_一。爲_二法界體性_一文》又雜問答云。此
敎意。明_二 無盡莊嚴藏本具_一故。證_二心實際_一時。萬德莊儼
自具《割書:文》。誠夫遮情霧情。大虚湛寂。表德光現《割書:シテ》三辰歷

【九頁下段】
然耳。顯密理。淺深蓋以如_レ此矣。 問。性具三千。是天台
之奧義。全同_二性德輪圓_一。圓融十玄。亦華嚴之幽旨。何
異_二六大無礙_一。依_レ之指要云。圓家明_レ性。既非_二但理_一。乃具_二
三千之性_一也《割書:云云》。又云。使_二 三千色心相相宛然_一《割書:云云》。斯則
一心位。三千宛爾而具。寧非_二無盡本具_一。華嚴又立_二事事
無礙。理理無礙之義_一。是非_二理理無邊。智智無數謂_一。若爾
何定_二遮表之階級_一。判_二理性之淺深_一乎。 答。凡敎淺深。是
可_レ依_二佛優劣_一。法身應化之說。無_二勝劣_一乎。理淺深亦可_レ
任_二敎遮表_一。一心三密之理。無_二階級_一乎。觀夫本有六大。報
化二身。秘而不_レ談。性然四曼。理智兩佛。知而能説。謂
性處性相。同_二攝相歸性_一。是故秘藏記云。顯敎《割書:ノ》相常住
者。攝相歸性稱_二常住_一。譬如_二水波風息時波即水_一也。密敎
談_二性之處性相_一故。性相宛然而本有。譬如_二日月光明性
相不離本有_一也《割書:取意》。良以。天台性具雖_二甚深_一。猶全修在
性故。云_二 三千宛然_一。華嚴性起雖_二希有_一。全_レ理之事故。云_二
事事無礙_一。是故指要《割書:ノ》修性不二門云。修謂修持。造作即
變造三千。性謂本有不改。即理具三千。今示_二全性起修_一。

【十頁上段】
則諸行無作。全修在性則一念圓成。是則修外無_レ性。性
外無_レ修。互泯互融。故稱_二不二_一《割書:文》。又云。一一行業。因果
自他雖_レ假_二修成_一。全是性德三千顯現故。云_レ全性成修_一也。
又雖_二全性起修_一。而未_三嘗少虧_二性德_一。以_二常不_一_レ改故。而未_三
始暫闕_二修德_一。以_二常變造_一故。然若知_三修性各論_二 三千_一。則
諸義皆顯《割書:云云》。探玄記事融相攝門云。亦有_二 二義_一。 一相在。
二相是。初中先一在_二 一切中_一。謂如_二 一敎法_一。不_レ礙_二存事_一。
全是眞理。眞理遍_二餘一切事中_一同_レ理。敎事亦如_レ理遍。
是故一切法中。常有_二此一_一。二一切在_二 一中_一。謂無分限理。
既不_レ改_レ性。而全是事。是故一事攝_レ理。無_レ不_二皆盡_一。餘事
如_レ理。在_二 一事中_一。以_三理無_二際限_一故。不_レ可_レ分故。隨_二 一事
處_一。皆全攝也。是故一中常有_二 一切_一。若具通說有_二四句_一。初
一在_二 一中_一。謂別_二說一切差別事中。一一各有_二彼一法_一故。
二一在_二 一切中_一。謂通說_二 一切悉有_一_レ 一故。三一切在_二 一中_一。
謂別說_三 一中攝_二 一切_一故。一切在_二 一切中_一。謂通說_三 一切悉
有_二 一切_一故。二相是者。先一即是一切。謂如_二 一敎事_一。既
全是眞理。眞理即爲_二 一切事_一故。是故此一即是一切。一

【十頁下段】
切即一。翻_レ 上應_レ知。通亦四句。准_レ前思_レ之。良以。全_レ理
之事。與_二全_レ事之理_一。非一非異。由_二非一門_一故。得_二相在_一
也。由_二非異門_一故。得_二相是_一也。深思可_レ見。《割書:略抄皆引經爲_レ|證。繁放略_レ之》私
按。相在相是。十重唯識中。如_レ次第八九融事相入。全事
相即也。相在相入約_レ用。相即相是就_レ體也。當_レ知。前修
性不二。約_レ竪論_レ即。此事事無礙。就_レ橫明_レ即。何者。不二
即義。雖_レ當_二相是_一。無礙法是事理故云_レ竪。謂一心是理。
三千是事。斯乃事理無礙攝也。又新師意。一心通_二事理_一。
三千亙_二體用_一。雖_レ然此又以_二修起三千用_一。即_二性中三千體_一
故。於是竪攝。謂事事邊。雖_レ同_二相是_一。體用義異_レ此歟。心
事理亦爾。又言_二彼彼三千互遍亦爾_一者。雖_レ同_二橫即_一。是
約_二惣別相對_一。猶似_レ竪矣。故指要云。若論_二諸法_一互攝。隨
舉_二 一法_一。皆得_レ爲_レ惣《割書:文》。然今事事無礙。於_二汝三千諸法_一。
橫一多相望作_二四句_一。或但約_レ用明_二相在_一謂融事相入是
也。或但就_レ體明_二相是_一。謂全事相即是也。非_三但有_二横竪勝
劣_一。相入相即。第八第九唯識也。更有_二第十帝網無礙_一
乎。然此等皆望_二眞言_一。攝相歸性。非_二性相歷然義_一。天台

【十一頁上段】
既云_二修性不二_一。非_レ所_レ諍歟。況文句釋_二是法住法位世間
相常住文_一云。衆生正覺。一如無二。悉不_レ出_レ如。皆如法
爲_レ位也《割書:乃至》以_レ如爲_レ位。亦以_レ如爲《割書:レハ》_レ相。位相常住《割書:文》。疏
記云。位據_二理性_一。決不_レ可_レ改。相約_二隨緣_一。有_二染淨《割書:文》。本
書釋義明鏡。又華嚴出_二事融所因_一。云_下全_レ理之事。與_二全_レ
事之理_一非_レ異等_上。是又雖_レ云_二事事無礙_一。相在相是。如_レ次
事理非一非異爲_レ因。即人同非_レ歸_レ理。是故探玄釋_二相入_一。
云_二以_レ理成_レ事事亦鎔融_一。釋_二相即_一云_二依理之事事無别體_一。
此又攝相歸性攝也。又理理無礙。是本宗無_レ文。設許《割書:トモ》
從_レ事云_二理理_一。全事之理故。全非_レ同_二秘宗理理無邊之義_一。
若華嚴。若天台。理是一性。故探玄云。理既無_二此彼之
異_一《割書:文》。妙樂釋云。一性無性《割書:文》。若爾何濫_二性相歷然之義_一。
水波月光之譬。可_レ悉_レ之。良以。六代圓明之月。放_二四曼
之光_一。諸法隨緣之波。歸_二 一心之水_一。明文日《割書:ノ如ニ》耀。疑氷
盍_レ解。 問。性相歷然《割書:ト》攝相歸性《割書:トノ》淺深。義勢宜_レ然。但
妙樂釋云。一念心中。已有_二理性三密相海_一。一塵報色。同
在_二本理毗盧遮那_一《割書:七不|二門》又清涼釋云。十方諸佛。皆我本

【十一頁下段】
師。海印頓現。且惣持敎中。亦說_二 三十七尊_一。皆是昆盧遮
那一佛所現。然此三十七尊。各有_二種子_一。皆是本師智用《割書:ヨリ》
流出《割書:セリ》。與_二今經中海印頓現_一。大意同也。《割書:演義|抄》又般若經及
瓔珞經等說_二六大_一。此等皆顯家章疏。本經明_二 三密。四曼。
六大_一。若爾何顯乘貶_二攝相歸性_一。密宗褒_二性相歷然_一。況復
即身成佛譬_二帝網_一而言_二六大無礙四曼不離_一。若事理共各
各別別。無_二《割書:ンハ》平等義_一。云何成_二無礙_一耶。 答。六大。四曼。
是密宗規模之說。五智。三密。即顯乘絕離之法。故大師
釋云。法佛三密。曼荼四身。四種言語《割書:モ》不_レ及。九種心識
不_レ緣《割書:云云》。況理理無邊。智智無數之說乎。大日經云。以_二
心無量_一故。知_二身無量_一。知_二身無量_一故。知_二智無量_一等《割書:云云》。
唐阿闍梨頌云。法然具_二足薩婆若_一。心數心王過_二刹塵_一。各
具_二五智無際智_一等《割書:云云》。大師吽字義云。同一名_レ如。多故
如如。理理無數。智智無邊。恆沙非_レ喩。刹塵猶少。兩足
雖_レ多。竝是一水。燈炎非_レ一。冥然同體。互相涉入《割書:シテ》帝
珠錠光《割書:ノ如シ》。重重難思各具_二五智_一。多而不異。不異而多。
故名_二 一如_一。一非_レ 一一。無數爲_レ 一。如非_レ如常。同同相似。

【十二頁上段】
不_レ說_二此理_一。即是隨轉。地墨四身。山毫三密本《割書:ヨリ》圓滿。凝
然不變《割書:文》。既云_二不說此理即是隨轉_一。定知。密乘不共之
談也。所以華嚴云_二理無彼此異_一。天台云_二 一如無二_一。彼《割書:ハ》
他受應化隨轉之說故爾。此法身如義內證之談故。理智
俱無量也。所謂恆沙智智。刹塵理理。多非_レ多多。同同相
似。一非_レ 一一。無數爲_レ一。故理事各有_二差平二義_一。涉入
無礙。顯家《割書:ハ》理平事差故。事事無礙。又全理之事故圓融。
理理無礙又爾。故香象釋云。唯約_二《割書:レハ》理性_一即唯一味《割書:ニシテ》
不_レ可_二即入_一。唯約_二《割書:レハ》事相_一即(マヽ)其即相礙。不_レ可_二即入_一。今則
事理融通《割書:シテ》具_二此無礙_一《割書:文》。今謂不_レ爾。性相歷然。事理各
各具_二差平二義_一故。全事之事。事事圓融。全理之理。理理
無礙。又事理互涉入。此云_二六大無礙等_一也。或又顯敎諸
乘極理。是眞宗別事所生。理事猶非_二敵對_一。何況密理乎。
故住心論云。諸顯敎《割書:ニハ》皆以_二眞如_一。爲_二諸法體性_一。 佛華。法
華等。亦以_二此眞如_一爲_二至極理_一。今此眞言法敎。以_二吽字_一
爲_二 一切眞如等所依_一。眞如則所生之法。眞言則能生之法
《割書:文》。又聖人釋云。顯理《割書:ハ》所生末。密事《割書:ハ》能生源《割書:文》。依_二此等

【十二頁下段】
釋_一。顯密理差別。非_二同日之論_一歟。但妙樂之釋者。既云_二
理性三密相海_一。指_二事三業_一。云_二 三密_一。全修在性故。云_二理
性三密_一。非_二法佛三密_一也。上文云。於_二化他門_一。事分_二 三密_一。
隨_二順物理_一。得_レ名不同《割書:云云》。若法身關_二 三密_一可_レ許_二色相說
法_一。既云_二於化他門_一。下云_二現身說法_一。不_レ許_二法身說法_一。又
指要釋云。而說必定《割書:テ》應《割書:ナリ》。法定無_レ說。若相即者。法全
是應《割書:ナレハ》無說即說《割書:ナリ》。應全是法《割書:ナレハ》說即無說《割書:文》。妙樂疏
記云。法定不_レ說。報通_二 二義_一。應化定《割書:テ》說《割書:ク》若其相即《割書:スレハ》
俱說俱不_レ說《割書:文》。智證釋云。法定不_レ說。報通_二 二義_一。應化
定說。此約_二別敎_一。若相即門《割書:乃至》俱說俱不_二說法_一《割書:文》。安然
釋云。此亦即三身明《割書:ニハ》只以_二他受變化說法_一。而爲_二法身
自受說法_一。亦以_二法身自受不說_一。而爲_二他受變化不說_一《割書:文》。
故知。天台一家意。師資相承。皆不_レ許_二法身色說_一也。圓
敎相即三身俱說者。法即_レ應故云_レ說。非_レ同_二秘宗法身說
法_一耳。故知。理性三密者。全修在性義也。又理具三千即
此意《割書:ナリ》。然以_二智禮性具三千相相宛然_一。若同_二密家性相
歷然_一。則如_レ我可_レ許_二法身色說_一。既不_レ爾。故指要云。非_二離

【十三頁上段】
應之法_一故。經云_二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等_一《割書:云云》。說法
文。如_二前引_一。華嚴稱性亦爾。故香象大師釋云。此理法
身《割書:ハ》與_二諸觀智_一爲_二所開覺_一故。經云_二法身說法_一。授與義故
《割書:文》。然我家《割書:ニハ》三身各別。法身具_二 三密_一。誰混_二即三身并所
開覺之義_一。又不_レ可_レ言_レ同_二别敎隔歷三身_一。彼法身無_二色說_一
故。報化無常故。或云。相即三身。是迹門意。若依_二本門_一。
三身何異_レ密故大疏釋。釋_二大日如來_一云。今此本地身者。
妙法蓮華最深秘處也。故壽量品云_二常在靈鷲山《割書:乃至》而衆
見燒盡_一。即此瑜加宗之意耳《割書:文》。又智證顯密二宗本地三
身釋云。迹門意。開權顯實之時。跨節三身。超_二於八敎_一。
一大圓佛也。故妙樂大師釋云。若法華已前三佛離明。隔_二
偏小_一故。來至_二此經_一。從_レ劣辦_レ勝。即_レ 三而一《割書:已|上》  本門意。
拂迹顯本之時。本極三佛。毘盧遮那《割書:ト》一《割書:ニ乄【シテ】》無_レ異也。發迹
顯本之前。法報二身非_レ應。開迹顯本《割書:ヲ》了《割書:スレハ》本迹各有_二
三身_一。故妙樂大師釋云。若未_レ開法報非_レ迹。若顯本已。本
迹各三。《割書:已上|略抄》既疏中以_二本地三身_一。同_二華臺具體_一。智證以_二
即三身_一。判爲_二迹門_一。若爾何隱_二本地三身_一。但對_二迹門三身_一。

【十三頁下段】
顯_二秘宗勝能_一乎。 答。疏家或約_二開會之意_一。或以_二深秘之
義_一。以_二顯經論_一。而成_二密義_一也。所謂以_二般若經等_一。證_二 一生
成佛等義_一。豈般若又與_二今經_一全同焉。智證大師釋。又即
彼釋中約_二敎理_一。判_二顯密優劣_一故。更不_レ及_二苦勞_一歟。故彼
釋云。法華本佛。是理秘密。非_二事秘密_一。眞言敎事理俱密
之佛也。其顯密二敎差別也。《割書:略抄。此約_二能|詮_一示_二顯密異_一》。文云。本門三
身者。法身如來者。如如境。報身如來者如如智。合_レ時
即_レ實而權。以_三即_レ實而權之智湛然能應_二 一切_一故。名_二應
身如來_一也。天台大師釋。能成即報身。所成即法身。法報
合故。能三世利_二益衆生_一《割書:已|上》次秘密三身體者。胎藏曼荼
羅。是三部諸尊也。其三部者。即是四重圓極三重即三
身也。《割書:略抄。此約_二所詮_一|辨_二深浅_一也。》此又本地三身中。法身是所成如如
境。無色無形理。秘密佛也。寧同_三 中台大日具_二 三密_一矣。況
復於_二理秘密_一。猶有_二勝劣_一也。次清涼釋者。彼師眞言流布
後。作_二華嚴抄_一故。引_二經軌_一爲_レ證歟。引憑深意未_レ詳。若
彼本師者。盧遮那佛歟。若爾何從_二報身智用_一。流_二出法身_一
乎。大本華嚴經云。圓圓海德諸佛《割書:ハ》勝《割書:タリ》。其一切佛。不_レ

【八海含蔵一巻の1コマ目の右頁につづく】

一 本朝諸宗要集五巻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十宗畧記
【枠外右横下】
二四
【この頁空白】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妙哉。古之馬鳴大士者。起信本論。釋摩訶衍末論。述_二于
之_一兮。時哉。今之義觀法師。亦大道本論。宗要末論。述_二
于之_一。嗚呼以_二於古_一。而欲_レ令_レ知_二於今_一而已。爾序。
 旹
  寶永三曆《割書:丙|戌》中秋
                    洛東逸人

【下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華嚴部  一華嚴宗
        二禪宗

     ┌一性空二┬一本性宗者 華嚴宗也。
○空宗門八┼二㊁  └二見性宗者 禪宗也。
     └三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_二 一切法_一。眞諦者。泯_二
一切法_一。俗諦者。立_二 一切法_一。擧_レ 一卽三。非_二前後_一也。含生
本具。非_二造作之所得_一也。悲夫。祕藏不_レ顯。蓋三惑之所
覆也。故無明翳_二乎法性_一。塵沙障_二乎化導_一。見思阻_二乎空寂_一。
然玆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於_レ是大覺慈尊。喟然歎曰。
眞如界内。絶_二生佛之假名_一。平等慧中。無_二自他之形相_一。但
以_二衆生妄想_一。不_二自證得_一。莫_二之能返_一也。由_レ是。立_二乎三觀_一。
破_二乎三惑_一。證_二乎三智_一。成_二乎三德_一。空觀宗者。破_二見思惑_一。
證_二 一切智_一。成_二般若德_一。假觀宗者。破_二塵沙惑_一。證_二道種智_一。
成_二解脫德_一。中觀宗者。破_二無明惑_一。證_二 一切種智_一。成_二法身
德_一。然玆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_二各別_一也。非_二異時_一也。天
然之理。具_二諸法_一故。然此三諦之宗。性德之自爾。迷_二玆
三諦之宗旨_一。轉成_二 三惑_一。惑破籍_二乎三觀之風智_一。敎觀成
則卽證_二於三智之宗旨_一。三智則卽開_二乎三德之異門_一。妙
哉。從_レ因至_レ果。非_二漸修_一也。說_レ之次第。理非_二次第_一。大綱
【下段】
如_レ此。網目可_レ尋矣。可_レ驚之法皇音永絶。而鷲峰山暮嵐
獨吟。可_レ照慈尊月未_レ出。而鷄頭城曉空猶遙。生_二佛前佛
後之中間_一。無_二出離解脫之因緣_一。住_二粟散扶桑之小國_一。闕_二
上求下化之修行_一。雖_レ爾。宋元迨明。台敎曁法相三論之
義學已失_二 中華_一。況至_二今淸朝_一。禪敎屢盛。而講_レ經者。專主_二
禪意_一論_レ之矣。假饒雖_二入唐渡天_一。難_レ解_二敎相疑條_一乎。敎
黌之興_二-盛於吾本朝_一。雖_二 中華之大德_一。有_二未_レ明_レ之者_一。如_二
佛祖統紀。及唐決疑集所_一_レ載。嗚呼八相成道之昔。獨雖_レ
漏_二如來之出世_一。三千餘季之今。僅得_レ聞慈父遺誡_一。寶聚
之山際。不_レ望自入也。貧匱之家中。不_レ取後悔乎。難_レ受
易_レ移人身。難_レ値希得_二佛法_一。當_下 以_二何行業_一。爲_中 今生思出_上。
默_二-止於此_一者。盍_レ失_二大利_一哉。況一入_二惡趣_一已。曠劫爲_レ難_レ
出。設亦受_二 人身_一。値_二佛法_一最難。早抛_二萬事_一。當_レ勵_二 一心_一。
實非_二此度_一者。始而企何時哉。然則始_レ自_二今日_一。盡_二未來
際_一。苟以_二我身命_一。恭抛_二佛法僧_一。以求_二佛道_一。以利_二有情_一。因_レ
之或結_二草菴於山林寂漠之霞_一。暫爲_二今生遊宴之栖_一。或
捧_二 一鉢於聚落憒閙之煙_一。永萠_二 一佛淨土之緣_一所以。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光同塵之本願結緣始其何。所謂道心是也。世間淺近益。
皆爲_二此方便_一也。仰願三寶神祇。哀_二-愍愚意_一。令_レ發_二道心_一。一
要若成就。萬事皆可_レ足而已。於_レ是佛陀勸_二我等_一。八萬四
千法門。寧又非_二彼岸直至之指南_一乎。去來別_二-離無常恩
愛_一。而不退聖衆爲_レ友。不_レ忘_二堅固之契約_一。而盡未來際
爲_レ限。恆爲_二親友_一。互助_二佛道_一。鎭爲_二法器_一。同營_二善事_一。諸
宗門戸敲_レ之。集_二於宗要_一 三。一者空宗。二者假宗。三者中
宗。金錍云。天台大師。是余師也。三諦三觀。所承法也。
所以以_二 五時八敎_一。判_二-釋本朝諸宗聖敎_一。罄無_レ不_レ盡。言_二
五時_一者。一華嚴時。二鹿苑時。謂說_二 四阿含_一。三方等時。
謂說_二維摩。思益。楞伽。楞嚴三昧。金光明。勝鬘等經_一。四
般若時。謂說_二摩訶般若。光讚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
等。諸般若經_一。五法華涅槃時。是爲_二 五時_一。亦名_二 五味_一。言_二
八敎_一者。頓。漸。祕密。不定。藏。通。別。圓。是名_二 八敎_一。頓
等四敎是化儀。如_二世藥方_一。藏等四敎名_二化法_一。如_レ辨_二藥味_一。
如_レ是等義。散_二-在廣文_一。今依_二大本_一。略録_二綱要_一。
   天竺論師興起事
【下段】
凡如來滅後。一百年後。摩訶提婆。謂此云_二大天_一。出_二-世於
鷄園_一。興_二諍論_一。阿育大王。敬_二大天_一信_二有敎_一。五百羅漢。見_レ
之悲擊_レ目不_レ言。泝_二恆河_一去。育王大悔吐_レ血一斗。然尚
五竺學侶。煽習_二有敎_一。滅後三百年。謂或五百年。或六百
年。或八百年。龍樹菩薩出世。述_二空義_一破_二有敎_一。如來滅
後八百年。龍猛門人提婆菩薩。爲_レ彼現_二神足_一。弘_二-宣空義_一。
謂三論宗根元。八百年後。龍猛菩薩。依_二文珠敎_一。以_二芥子
七粒_一。開_二南天竺鐵塔_一。値_二金剛薩埵菩薩_一。傳_二眞言敎_一。又
九百年中。慈氏菩薩。趣_下阿僧伽謂此云_二無著_一講_上。夜分降_二
中印度_一。說_二瑜伽。莊嚴。中邊論等_一。演_二 中道_一。無著菩薩。位
居_二初地_一。造_二攝大乘論_一。世親菩薩。位隣_二極喜_一。造_二同釋論_一。
幷造_二唯識頌_一。謂法相根元。一千一百年中。護法菩薩出
現。此菩薩賢劫一佛也。造_二唯識釋論_一。授_二玄鑒居士_一。《割書:云云》。
   天竺佛法。漢土來事
有日記云。過_二正法一千年_一。入_二像法_一。經_二 十二年_一。後漢謂凡
十三主。第三明帝治。永平七年甲子。謂當_二日本垂仁天
王。九十三年_一也。帝夢。丈六金人放_レ光王宮來。《割書:云云》。後朝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公卿諠議相_二此夢_一。有云。天竺佛出世說_レ經。彼敎可_レ來_二漢
土_一御夢也。《割書:云云》。卽遣_二 中將蔡愔秦。博士王遵等。一十八
人_一。往_二 天竺_一尋_二佛法_一。爾時値_二摩騰迦葉。竺法蘭_一。謂中天
竺沙門也。二人沙門。卽聖敎負_二白馬_一。隨_二漢使_一來。但三
年間。佛法與_二道士敎_一諍論。不_二翻譯_一無_二弘通_一。而沙門所
持釋尊御舍利。現_二威德_一登_二虛空_一。放_レ光說_レ法。因沙門佛
法貴令_二稱揚_一。《割書:云云》。永平十年。立_レ寺號_二白馬寺_一。於_二此寺_一翻
譯弘通。爾時所_レ渡經。四十二章經小乘也。十住斷結經
大乘也。《割書:云云》。
   佛法來_二日本_一事
有日記云。天竺佛法渡_二漢土_一後。經_二 四百八十餘年_一。我朝
人王第三十欽明天王治。第十三年甲申。百濟國聖明王
所。善光寺如來像。竝經敎渡_二日本_一焉。又自_二高麗國_一。僧尼
漸來。仍佛法日本來事。如來滅後一千五百餘年也。抑上
宮太子。誅_二守屋之逆臣_一。是爲_レ弘_二佛法_一。表_二捨邪歸正_一者
也。
   諸宗不同事
【下段】
於_レ佛立_レ宗者。大日釋迦二佛。卽顯密兩宗也。次菩薩人
師等宗起。一代經一邊一邊得。立_二種種宗_一也。又付_二 一代
敎_一。南三北七異義有_レ之。玄文第十委擧_レ之。往_レ彼見。但大
論_レ之。八宗。九宗。十宗。乃至十六宗。不同在_レ之。八宗
者。倶舍宗。成實宗。律宗。謂已上三家小乘。法相宗。三
論宗。華嚴宗。眞言宗。天台宗。謂已上五家大乘。先八宗
加_二禪宗_一爲_二 九宗_一。加_二淨土宗_一可_レ爲_二 十宗_一歟。乃至加_二於大
念佛宗。時宗。一向宗。日蓮宗。雜宗。涅槃宗_一。而都合十六
宗。未宗門者。只是獨一法界妙理也。十六俱共終如究焉。
不二敎觀豈不_レ 一。於_レ何在_二乎勝劣_一焉。龍樹大師智論云。
佛法大海。以_レ信得_レ入矣。然則勝劣者。唯在_二於信不信_一。
不_レ爾則十六宗。俱違_二背于祖師之釋_一歟。嗚呼佛之三輪。
非_二 下凡心思口議_一也。泛示_三隨_レ機不_二定局_一也。故開_二於宗
門_一。於_レ此密。於_レ彼顯。大矣哉。大矣哉。宗門是非_二將來次
第_一。而爲_二未來末學_一。以_二於五時八敎_一。欲_二于當_レ之謂_一焉。所
以當_レ門。則令_レ安_レ見也。
   華嚴宗下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尋云。華嚴宗者如何。義云。華嚴宗者。謂性空宗也。性空
有_レ 二。一者本性宗。則卽華嚴宗也。二者見性宗。則卽禪
宗也。且華嚴宗者。夫天竺普賢。文殊。馬鳴。龍樹。堅慧
論師等。專弘_二此經_一。就_レ 中天親菩薩。造_二 十地論_一弘_二-通之_一。
然而此宗所依。華嚴經。十地論也。尋云。震旦弘通者
如何。 答。東晉代覺賢三藏。譯_二華嚴經_一弘_レ之。大唐代。實
叉難陀此云_二喜覺_一。重譯_二具本_一廣弘_レ之。但此兩人末流相。
不_レ聞_レ之。可_レ尋_レ之。爰敷燠杜順帝心尊者。隋代講_レ經弘_レ
之。時人文殊大聖化身歟。《割書:云云》。其後至相寺智儼尊者。西
寺法藏。謂大周代。淸涼山澄觀。圭峯宗密定慧尊者。次
第傳_レ之。又禪門寺華嚴和尚。立_二此宗_一。仍名_二華嚴宗_一事。
且依_二所弘經名_一。且約_二能弘華嚴和尚名_一也。籤十云。言_二 七
處八會_一者。是舊經五十卷。或六十卷成。晉義熙十四年。
北天竺佛度跋羅三藏。此翻_二覺賢_一。於_二揚州司空寺_一譯。
後有_二大唐三藏_一。證聖元年來至。與_二于闐實叉難陀_一。此云_二
喜覺_一。於_二愛敬寺_一譯。八十卷成。但龍宮三本。上本十三
世界微塵數品。中本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下本十萬偈
【下段】
四十八品。今但有_二 三十九品_一。則經猶未_レ盡。舊經七處八
會。新譯更加_二普光明殿一會_一矣。 尋云探玄記一云。西
域相傳。龍樹菩薩。往_二龍宮_一。見_二大不思議解脱經_一。有_二 三
本_一。上本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頌。四天下微塵數品矣。
如何。 答。此相違補注會云。或總略歟。或品字悞歟。仍
唐本云。十三世界微塵數偈矣。有抄云。當時將來世流
布本。下本經也。付_二此譯_一 四本。一北天竺三藏佛陀跋陀
羅。譯_二梵本三萬六千頌_一成_二 六十卷_一者是也。二于闐國實
叉難陀。幷譯_二舊文_一。兼補_二諸闕_一。總翻_二 四萬五千頌_一。合成_二
八十卷_一者是也。第二第三譯可_レ尋_レ之。私謂第二香象所
譯六十華嚴。第三澄觀所譯八十華嚴歟。又云。晉覺賢三
藏譯_二此經_一時。靑衣童子二人。出_二池中_一。毎日致_二香華供
養_一。于闐三藏。譯_二此經_一時。五更之曉。香水雨降_レ空。苑中
忽生_二百葉蓮華_一。《割書:云云》。 尋云。西寺法藏大周代也。《割書:云云》
而法藏法師。唐則天皇后代人也。如何 答。實爾也。
唐第四主。則天皇后。聖曆二年巳【己】亥。十月八日。弘福寺
法藏奉_レ詔。講_二華嚴經_一。至_二于世界品_一。講堂及寺地震動。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不思議瑞相也。仍王臣歸_レ之。華嚴宗自_レ此興。則天皇后
治十六年。改_二唐名_一名_二大周_一。仍華嚴宗此大周代興也。但
則天薨御後唐第五主。改_二大周_一如_レ本名_二唐代_一。仍今大周
法藏者。唐與_レ宋中間五代中大周非也。唐書本紀第四
云。哉初元年九月。改爲_二周天_一。則天治也。開元四年。改
爲_二則天皇后_一。《割書:云云》。 尋云。華嚴疏者如何。 答。淸涼寺
澄觀。新八十華嚴翻譯。自造_レ疏。華嚴大疏是也。又付_二大
疏_一。自造_二末文_一。演義抄是也。香象大師。付_二 六十華嚴_一造_レ釋。
探玄記二十五卷。五敎章三卷也。《割書:云云》。 尋云。日本傳來
者如何。 答。人王第四十六代。孝謙天皇治六年。勝寶
六年甲午年。東大寺朗辨僧正。奉_レ勅入唐。奉_レ値_二唐廬山
慧遠法師_一。傳_二此宗_一。慧遠者。法藏弟子也。《割書:云云》。有日記云。
新羅僧審祥禪師。謂住_二大安寺_一。天平十二年庚辰。十月
八日。依_二朗辨僧正請_一。於_二東大寺金鐘道場_一。謂號_二羂索
堂_一。講_二華嚴經_一。朗辨僧正。實忠和尚。等定大僧都。正進律
師。長歳和尚。道雄僧都。基海良緖律師。光智大僧都等。
次第相續傳_レ之。光智大僧都。於_二東大寺内_一。立_二尊勝院_一。爲_二
【下段】
宗本處_一。《割書:云云》。 尋云。宗敎者如何。 答。立_二 五敎_一。一漸敎。
謂攝_二阿含等諸小乘_一。二大乘始敎。謂攝_二深密等諸大乘
經。幷瑜伽。唯識。諸大乘論_一。三大乘終敎。謂攝_二涅槃經等_一。
四大乘頓敎。謂無_二別部經_一。諸大乘中所_レ說。以_二卽心是佛。
無有次位文_一。爲_二頓經_一。謂禪法是也。五大乘圓敎。謂攝_二華
嚴法華_一。分爲_レ 二。謂一別敎。攝_二華嚴本會_一。二圓敎。攝_二華嚴
未會及法華_一。華嚴綱要云。依_二於賢者_一。總攝_二諸敎_一。略有_二 五
門_一。一愚法小乘敎。唯明_二 人空_一。自求_二出離_一。是則半字大
小懸殊。二大乘始敎。謂說_二 五性定分_一。三乘未_レ盡_二理源_一。
故名爲_レ始。三大乘終敎。唯說_二 一乘_一。無_レ有_二 二乘盡理之
談_一。故名_二終敎_一。四頓敎。一念不生卽名爲_レ佛。不_下依_二行位_一
漸次而脩_上。故思益云。得_二諸法正性_一者。不_レ從_二 一地_一。至_二於
一地_一。可_レ離_二毀相泯心_一。心生卽妄。不生卽佛。亦無_レ佛無_二
不佛_一。無_レ生無_二不生_一。如_二淨明鏡_一。住顯不二等。則其類也。
五圓敎。一位卽一切位。一脩一切脩。十信滿心卽攝_二 五
位_一。頓成_二正覺_一。普賢法界。帝網重重故。名爲_レ圓矣。 尋
云。宗旨者如何。 答。事事無礙爲_二宗旨_一也。眞言天台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等。約_二事理不二_一。談_二無礙相卽_一。不_レ能_二事獨相卽_一。吾家華
嚴意。九世相入云。三世九世事法。現前相卽。初後無礙
也。抑唐則天皇后代。香象大師。應_二則天請_一。於_二師子殿_一。講_二
華嚴經_一。彼殿有_二金師子_一。此師子爲_レ譬。五敎。十玄。六相釋
出。金師子章云。香象大師釋也。 尋云。金師子章十門
者如何。 答。十住心論九云。金師子章云。釋_二此金師子
一章_一。略作_二 十門_一分別。一明_二縁起_一。二辨_二色空_一。三佛三性。
四顯_二無相_一。五說_二無生_一。六論_二 五敎_一。七勤_二 十玄_一。八括_二 六相_一。九
成_二菩提_一。十入_二涅槃_一矣。 尋云。十門中第七十玄者如何。
 答。十住心論九云。七勤十玄者。一此金與_二師子_一。同時
成立。圓滿具足。名_二同時具足相應門_一。第二金與_二師子_一。相
容成立。一多無礙。於_レ 中理事諸相。各各不同。或一或多。
各住_二自位_一。名_二 一多相容不同門_一。第三若看_二師子_一。卽唯師
子無_レ金。卽金隱師子顯。若看_レ金卽唯金無_二師子_一。卽金顯
師子隱。若兩處看。卽俱顯俱隱。隱卽祕密。顯卽名_二顯著_一。
故名_二祕密隱顯俱成門_一。第四卽此師子根本耳支節一一
毛處。各各金收_二師子_一。一一能所師子。同時頓入_二莖毛中_一。
【下段】
一一莖毛中。各各皆有_二無邊重重無盡_一。無盡如_二帝網天珠_一。
名_二因陀羅網境界門_一。第五此師子眼。收_二師子_一盡。卽一切
純是眼。若耳收_二師子_一盡。卽一切純是耳。若諸相同時相
收。悉皆具足。卽一一皆純皆雜。又一一皆是圓滿藏故。
受_二諸藏純雜具德門_一。第六師子諸根一一毛頭。皆各金
收_二師子_一盡。一一皆徹徧。師子耳卽眼。眼卽鼻。自在成
立。無_二障礙_一故。故名_二諸法相卽自在門_一。第七此師子或隱
或顯。若一若多。定純定雜。有_レ力無_レ力。卽_レ此卽_レ彼。主伴
光輝。理事齋現。皆盡 ̄ク相容。不礙安立。微細定辨故。名_二
微細相容安立門_一。第八此師子是有爲法。念念生滅。刹
那無間進爲_二 三際_一。爲_二過去現在未來_一。此三際各有_二過去
現在未來_一。總三三位。以立_二 九世_一。卽更束爲_二 一數法門_一。雖_二
復九世十世_一。各各有_二融隔不同_一。相由成立。通融無礙。相
同爲_二 一念_一。故名_二 十世隔法異成門_一。第九卽此師子與_レ金。
或隱或顯。或一或多。無_レ有_二自性_一。由_レ心廻轉。說_レ事說_レ理。
有_レ成有_レ立。故名_二唯心廻轉善成門_一。第十說_二此師子用_一。表_二
無明宅_一。此金體具彰。眞性二事合說。況阿賴耶識。金生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正解_一。名爲_二宅事顯法生解門_一矣。尋云。華嚴宗抄云。十
玄者。一同時具足相應門《割書:金與_二師子_一|同時成立。》二廣狹自在無礙門。
《割書:須彌芥子|相入如。》三一多相容不同門《割書:金與_二師子_一目|容一多無礙。》四諸法相卽自在
門。五祕密隱顯俱成門。《割書:見_二金方_一師子隱|見_二師子方_一金隱。》六微細相容安立
門。七因陀羅網境界門。八宅《割書:考【但し で囲んでいる】宅恐|託歟》事顯法生解門。九十
世隔法異成門。十主伴圓滿具德門。《割書:云云》。相違如何。華嚴
經疏序云。一十身曆然而相作。六位不_レ亂更收。二廣大
卽入_二於無間_一。塵毛色細而無_レ外。三炳然現猶_レ得_二芲瓶_一。四
具足同時。方_二之海滴_一。五一多無礙。如_二虛空之千光_一。六隱
顯俱成。似_二譯空之片月轉_一。七重重交映。若_二帝網之垂珠_一。
八念念圓融頓多夢夢_レ經_レ年。九法門重疊。若_三空起_二長空_一。
十萬行芲披法華開_二綿上_一矣。請學者。十住心論。華嚴疏
相違事。如_二善財_一可_レ決_二明師_一。《割書:云云》。 尋云。四種法界者如
何。 答。綱要云。法界無邊。略有_二其四_一。一事法界。謂色
因果心。萬像曆然。卽以_二縁起_一。分而爲_二其相_一。二理法界。色
卽是空。空相亦絶。卽以_二無相_一。而爲_二其相_一。三事理無礙法
界。色卽是空。空卽是色。事理交徹。卽以_二互融相_一成_二隱
【下段】
相_一。顯_二自在_一而爲_二其相_一。四事事無礙法界。以_レ性融_レ相。相
如_二性融_一。卽_二 一多涉入_一交映。重重而爲_二其相_一矣。 尋
云。付_二第五圓敎_一。立_二別敎一乘。同敎一乘_一者。如何。 答。
別敎者。非_二 天台所立第三別敎_一。報身居_二報土_一。對_二 地住已
上菩薩_一。說_二圓融不思議法門_一。二乘劣機。更不_レ可_レ及_レ之。
是故名_二別敎_一也。先照高山華嚴。厚殖善根正機也。是別
敎義也。依_レ之。五敎章云。此別敎一乘。別_二於彼三乘_一矣。
同敎者。上同_二別敎_一。明_二圓融義_一故也。下同_二 三乘_一。欲_レ令_二 二
乘_一成佛_上【上点衍ヵ】故也。是則法華開三顯一是也。澄觀釋云。卽大
同_二 天台_一。但加_二頓敎_一矣。 尋云。華嚴法華同異者如何。
答。華嚴名_二稱性本敎_一。三世常住。圓滿頓敎。是本敎也。
法華名_二逐機末敎_一。法華逐_二 二乘劣機_一令_二得脱_一。但其功令_レ
歸_二華嚴_一也。依_レ之能入法華。所入華嚴釋。譬國王高位。自
下_レ手不_レ至_二合戰_一。臣下等侍武士等。能降_二-伏强敵_一如也。
然其功終令_レ歸_二大將_一也。仍法華諸法歸_二實相一理_一說。此
實相卽華嚴也。於一佛乘云華嚴也。是此開方便門云迄。
法華得分也。示眞實相重華嚴也。仍法華實相能入門也。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依_レ之。淸涼釋云。所入一乘卽是華嚴矣。香象釋云。謂諸
二乘。以_二根鈍_一故。要先廻_二-入共敎大乘_一。捨二乘名_一。得_二菩
薩稱_一。然後方入_二此普賢法_一矣。又一切衆生成佛。皆依_二華
嚴_一也。離_二華嚴_一成佛事無_レ之。依_レ之。淸涼師釋云。離_二此
普法_一。更無_三餘路得_二成佛_一故矣。但諸經論中。明_二衆生成
佛相_一事。只是能引分也。終歸_二華嚴根本_一也。《割書:云云》。 尋云。
性起縁起不同者如何。 答。釋云。性起唯淨法。縁起通_二
染淨_一矣。唯眞如法性。起成_二諸法_一處性起云也。性海無_レ
風。金波自湧云是也。縁起者。眞妄和合起諸法也。《割書:云云》。
尋云。性起者。果分體歟。 答。性起云。性起法門沙汰
事。尚因分可說法門内也。果分者。總不_レ出_二言說_一也。
尋云。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者如何。 答。十地論云。
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矣。但華嚴經。加_二 四菩薩_一令_レ說_レ
之。非_二佛說_一故。果分不可說云歟覺。僧祇品。隨好品佛說。
非_二果分可說相_一也。十地論云。我但說_二 一分_一矣。是因分
一分也。五敎章云。問若不_レ說_二果分_一。何不思議品等。說_二
【下段】
果分_一耶問 ̄フテ。答_レ之時 ̄ニ。取_二此果分_一。令_レ成_二因行_一故。形
對_二因人_一故此釋矣。意。因人聞_レ果。可_レ成_二因行_一。故且說_レ
之也。形對_二因人_一者。普賢文殊等。加令_レ說_レ之云事也。非_二
不思議果_一云事也。 尋云。華嚴明_二性具_一耶。 答。四明釋
云。性起云不_レ云_二性具【一点脱ヵ】。《割書:云云》。眞如法性理。萬法縁起談。彼
理内性。具_二諸法_一云事不_レ云也。 難云。若爾者。三論宗眞
如隨縁。有_二何不同_一耶。 答。三論眞如萬法徧明。眞如成_二
萬法_一不_レ云也。華嚴性起。法性萬法出生云也。是此隨縁
眞如相分明也。不_レ云_二性具_一方。華嚴劣也。天台勝也。四明
智禮釋云。他家不_レ明_二修性_一。若以_二眞如一理_一名_レ性。隨縁
差別爲_レ修。故知。他宗極圓祇云_二性起_一。不_レ云_二性具_一。不_レ
談_二性具百界_一。但論_二變造諸法_一。何名_二無作_一耶矣。 尋云。
華嚴五重法義者如何。 答。一者一心門。二者二門。謂
眞如門。生滅門。三者覺不覺。謂生滅之内 ̄ノ法性無明。四
者三細。謂第八識。五者六麤。謂六識。 尋云。天台一念。
三千。華嚴事事無礙。同異者如何。 答。華嚴師意。彼宗
人。華嚴十十無盡法門無_二齊限_一。天台限_二 一念三千_一。故有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一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齊限_一劣也。《割書:云云》。天台意。十十無盡法門。性起分非_二性具_一。
是此不_レ可_レ及_二 三千互具法門_一。其上天台云。彼彼三千互
徧亦爾矣。實三千者。非_レ取_二數量_一。三千者法界異名也。言_二
法界_一者。須_レ云_二 十界_一。《割書:云云》。華嚴之祖師。欲_レ勝_二於事事無
礙_一。台家之祖師。欲_レ勝_二於一念三千_一。互欲_レ建_二-立於宗門_一
故。於_レ此性起。於_レ彼性具。大矣哉兩祖師。於_レ法得_二最自
在_一。住_二首楞嚴_一。能建_二大義_一。親靈山聽衆。廣學_二内外經書_一。
通_二-達大小敎門_一故。和光同塵之本願結縁始。其何毒醉
迷亂之我等。無_レ便_二于樹_一レ藥。但兩祖師。念_二我受苦_一徹_二骨
髄_一。恆欲_二利益_一。猶如_二 一子_一。其利益何事乎。所謂道心是
也。世間淺近益。皆爲_二此方便_一也。夫獨一法界。於_レ何在_二
乎勝劣_一焉。龍樹智論云。佛法大海。以_レ信得_レ入矣。然則
勝劣者。在_二於信不信_一。不_レ爾則兩宗俱共。違_二背于祖師之
釋_一歟。
   禪宗下
尋云。華嚴五敎事。付_レ之。禪法敎外別傳談。何第四頓敎。
攝_二禪門_一耶。旣云_レ敎。何無敎宗門可_レ云耶。 答。彼宗無
【下段】
敎者。只是晴證。誤無敎云也。達磨心印。又敎云意有_レ之。
故亦號_二佛心宗_一。夫達磨和尚。南天竺。大波羅國。香思大
王。第三王子也。發_二菩提心_一出家。東來_二震旦_一。初在_レ梁。武
帝信_レ之。後移_レ魏。梁三魏六年合九年。端座面壁。所_レ得
心印。是名_二敎外別傳法_一。二祖慧可。來_二雪峰_一求_レ法。七日
七夜不_レ眗_レ目。慧可雪付_レ頸。敢不_レ傷_レ之。七日七夜後。折_二
一臂_一投_二師前_一。其時師授_レ法。卽得_レ法畢。達磨付法偈云。
吾本來_二玆土_一。傳_レ法救_二迷情_一。一華開_二 五葉_一。結_レ菓自然成
矣。二祖慧可得解偈云。本來縁有_レ 地。因_レ 地種華生。本
來無_レ有_レ種。華亦不_レ能_レ生矣。二祖元是癩人也。得法畢
一臂複_レ本。通身相好具足。抑初祖造_二 三部論_一。謂破相論。
悟性論。血脈論也。悟性論云。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敎外
別傳。不立文字矣。 尋云。敎外別傳依經者如何。 答。
楞伽經云。我從_二得道夜_一。至_二涅槃夜_一。不_レ說_二 一字_一矣。大梵
天王問佛決疑經云。佛告_二大迦葉_一言。吾有_二正法眼藏。涅
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解脫法門_一。付_二-屬摩訶迦葉_一。汝當_下
諦聽_中吾偈_上。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_二無法_一時。法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一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法何曾法矣。是則佛於_二靈山會上_一。捧_二 一枝蓮華_一示_二 四衆_一。
四衆不_レ知_レ之。迦葉破顏微笑。領_二-解佛旨_一。是故。此時以_二
心一法_一付_二迦葉_一畢。以心傳心是也。《割書:云云》。 尋云。禪法有_二
三機_一者如何。 答。上根向上機也。向上一路。先聖不_レ
傳。《割書:云云》。不_レ落_二義味_一。不_レ見_二思量_一。本來本是機也。《割書:云云》。中根
以_二公案_一得法。公案者。唐土習。在家出家。應_レ勅歩行人。
皆付_二勅案_一也。庭前柏樹枝。狗子無佛性云。公案一句肝
銘。勅案付人何軍陣等中行。人如_レ不_レ指_レ手。妄念不_二引
落_一形也。但付_二公案機_一。又重重不同可_レ有_レ之。下根佛說
經論。所_レ說禪定。開悟者是也。仍上中二根。名_二祖師禪_一。達
磨所行心印故也。下根名_二如來禪_一。例如_二 天台依經立行_一。
《割書:云云》 尋云。向上有_レ機耶。 答。先聖不_レ傳。《割書:云云》。所彼機
不_レ可_レ有_レ之歟。但東福寺聖一和尚。向上有_レ機。《割書:云云》云。建仁
寺葉上。向上無_レ機。《割書:云云》。可_レ尋_レ之。彼聖一坊。唐土佛感
《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感恐|鑑歟》禪師弟子也。佛感《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感恐|鑑歟》有_二 三人得者_一。唐土二人。
日本一人。今聖一和尚是也。夫相承傳來。
大覺世尊─○《割書:二十|四》師子尊者─《割書:二十|五》婆舍斯多─《割書:二十|六》不如
【下段】
密多─《割書:二十|七》般若多羅─《割書:二十|八》菩提達磨─《割書:二|祖》北齊慧可─《割書:三|祖》
鑒智僧璨─《割書:四|祖》雙峰山道信─《割書:五|祖》黄梅
山弘忍┐
┌──┘
├神秀《割書:北宗 |元祖》─唐大通華嚴寺普寂─大光福寺道璿┐
│┌───────────────────┘
│└大日本國大安寺行表和尚
└《割書: 六| 祖》大鑒慧能《割書:南宗|元祖》┐
┌───────┘
├南岳懷讓《割書:洪洲宗|元祖》┐  ┌黄檗《割書:希|運》臨濟義玄《割書:臨濟宗|根元》
│┌─────┘ ┌┤   ┌慧寂《割書:潙仰宗|元祖》
│└馬祖《割書:道|一》─百丈《割書:懷|海》┘└潙山《割書:靈|祐》┤
├荷澤神會《割書:荷澤宗|元祖》       └光像《割書:私云宗|派不_レ見》
├靑原山行思┐ ┌《割書:私云此間雖_レ有_二弘道藥 |山宗派_一不_レ見故除_レ之》─惟儼─曇晟┐
└永嘉眞覺 │ │┌───────────┘
 ┌────┘┌┤└《割書:洞|山》良价《割書:曹|山》本寂《割書:曹洞宗|根元》
 └希遷───┘└道悟―崇信《割書:德|山》―宣鑒《割書:雪|峰》義存《割書:雲|門》┐
┌─────────────────────┘
└文偃《割書:雲門宗|根元》玄沙《割書:宗|一》桂探《割書:淸|凉》文益禪師《割書:號_二大法眼禪師_一|法眼宗根元。》
禪法五流者。一牛頭宗《割書:出_レ自_二 四祖下_一|法融爲_レ始。》二北宗。《割書:出_レ自_二 五祖下|神秀_一爲_レ始》
三南宗。《割書:出_レ自_二 五祖下【一点脱ヵ】|慧能爲_レ始。》四荷澤宗。《割書:出_レ自_二 六祖下|神會_一爲_レ始》五洪洲宗。《割書:南|丘》
《割書:懷讓爲_レ|始。》南宗下分_二 五葉_一。 一臨濟宗。二潙仰宗。三曹洞宗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一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四雲門宗。五法眼宗。義云。山家大師。於_二我朝_一者。稟_二禪
法於大安寺行表和尚_一。又稟_二道璿_一。入唐後。對_二禪林寺儵
然禪師_一受_レ之。達磨付法 ̄ノ牛頭山法門等。傳_レ之安_二叡山_一。
《割書:云云》。又有鈔。於_二大唐_一。値_二神秀_一。稟_二禪法_一。《割書:云云》。可_レ尋_レ之。何
北宗法流也。《割書:云云》。又日本鷲峯《割書:由|良》覺心禪師。入宋謁_二黄龍
無門禪師_一。又東福寺圓爾和尚。入宋遇_二徑山無隼《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隼|恐準》和
尚_一。《割書:師|範》傳_二此法_一畢。是皆臨濟宗餘流也。又建仁寺榮西。入
宋謁_二東林《割書:虛室[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室|恐菴歟]》懷敏_一。《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敏恐|敞歟》傳_二此法_一畢。次越前國。永
平寺開山。佛法禪師。入宋稟_二-承曹洞宗_一。歸朝後立_二永平
寺_一安_二-置之_一。于_レ今門流相續。《割書:云云》。 尋云。慈覺禪法受學
者如何。 答。入唐時。値_二俗人_一傳_二此宗_一。姓䔥名仲慶。《割書:云云》。
赤山大明神。於_二唐土_一禪法守護神也。大師隨從。日本來
給。則西坂本赤山傍立_二禪院_一。《割書:云云》。恐本朝禪院最初歟。覺
大師傳記云。下_レ舶登_二當洲赤山法華院_一。送_二-過冬月_一。明年
《割書:開成|五年》春。大師祈_二-願海會諸尊當處山神_一。必施_二冥助_一。令_レ遂_二
本願_一。若適歸_二本國_一。當_レ建_二-立禪院_一。弘_二-傳法門_一。資_二-益山神_一。
此山盛傳_二禪法_一。故發_二此願_一矣。七佛偈者。禪經出。《割書:云云》。
【下段】
毗婆尸佛頌曰。
 身從_二無相中_一受_レ生。 猶如_三幻出_二諸形像_一。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_二所住_一。 矣
尸棄佛頌曰。
 起_二諸善業_一本是幻。 造_二諸惡業_一亦是幻。
 身如_二聚沫_一心如_レ風。 幻出無根無_二實性_一。 矣
毗舍浮佛頌曰。
 假借_二 四大_一以爲_レ身。 心本無性因_レ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_レ幻起亦滅。 矣
拘留孫佛頌曰。
 見_二身無實_一是佛見。 了_二心如幻_一是佛了。
 了_二得身心本性空_一。 斯人與_レ佛何殊別。 矣
𤘽那含佛頌曰。
 佛不_レ見身知_二是佛_一。 若實有_レ知別無_レ佛。
 智者能知_二罪性空_一。 坦然不_レ懼_二於生死_一。 矣
迦葉佛頌曰。
 一切衆生性淸淨。 從_レ本無生無_レ可_レ滅。
 卽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_二罪福_一。 矣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一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釋迦佛頌曰。
 幻化無因亦無生。  皆卽自然見如_レ是。
 諸法無_レ非_二自他生_一。 幻化無生無_レ所_レ畏。 矣
摩訶迦葉偈曰。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_二非法_一。
 何於_二 一法中_一。 有_レ法有_二不法_一。 矣
阿難偈曰。
 本來附有_レ法。 附了言_二無法_一。
 各各旣自除。  除了無_二無法_一。 矣
菩提達磨偈曰。
 吾本來_二玆土_一。 傳_レ法救_二迷情_一。
 一華開_二 五葉_一。 結菓自然成。 矣
尋云。禪法所立。理致機關二門者如何。 答。理致向上
宗風也。機關利_二萬機_一。《割書:云云》。但神智云。宗門立_二理致機關
二門_一。敎_二-化機縁_一。其理致者。但是般若所說。畢竟皆空。
不_レ同_二 天台一念三千三諦之觀_一。其機關者。提_二-撕公案_一。而
守_レ之。提_二公案_一有_二 二義_一。一云致_三心識分別而守_二公案_一。 二
【下段】
云於_レ公而生_二疑心_一。若念起擧_二公案_一。而疑_二公案_一。何故是
公案。而是佛法大體兮。國請寺百録。天台相釋時。又與_二
禪衆_一則。一百餘僧。請_二智者大師_一矣。二祖慧可大師。禪
僧一百餘人談話。請_二智者_一。於_二禪法_一決_レ之。《割書:云云》。貴哉。慧
可老和尚。無我三昧。看看無_二 一字_一。莫_レ言_二不說_一。道風吹。
非_二 下凡心思口議_一也。泛示_三隨_レ機不_二定局_一也。 尋云。天
台禪法同異者如何。 答。宗敎有_二不同_一事勿論也。自_レ元
各別宗故也。立行不同。光《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光恐|廣歟》燈録云。天台說_二止觀_一
時。達磨現_二空中_一問云。汝何數_二文字_一。不_レ談_二實理_一。天台答
云。汝愚不_レ知_二文字性離_一矣。觀門内證。不_レ明_二兩宗深致_一
暗以難_二評判_一事也。傳燈録云。達磨大師敎外別傳之昔。
正是智者禪師一心三觀。一心三觀。一心三觀。《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一心三觀|四字恐衍》
正是達磨大師敎外別傳。而有_二同異_一。智者以_レ敎示_レ之。達
磨以禪示_レ之。其理不二也矣。然則於_レ何在_二乎勝劣_一焉。龍
樹智論云。佛法大海。以_レ信得《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得智|作能》入矣。然則。勝劣者
在_二於信不信_一。不_レ爾則俱共違_二背于祖師釋_一歟。又華嚴五
敎。第四列_二禪法頓敎_一。華嚴下列_レ之。《割書:云云》。其時第一頓敎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一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者。所謂第一頓敎下。依_レ章顯示。文爲_レ 二。初明_二 五時五
味及化儀四敎_一 二。初正明文爲_レ 三。初四時化儀二。初正
示四。初頓敎文_レ 三。初標。二指_レ經。三解釋。今八敎之
始。故云_二第一_一。卽華嚴經也。從_二部時味等_一。得_二名爲_一_レ頓。所
謂如來初成_二正覺_一。在_二寂滅道場_一。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
宿世根熟天龍八部。一時圍繞。如_二雲籠_一_レ月。爾時如來。現_二
盧舍那身_一。說_二圓滿修多羅_一。故言_二頓敎_一。若約_レ機約_レ敎。未_レ
免_二兼權_一。所謂若約機下。點_二-示化儀頓中具_二化法_一。文爲_レ
二。初約_二機敎_一。總辨_二兼權_一。言_二機敎_一者。所說敎法。雖_二然
廣大_一。猶有_二敎道未融者_一也。所化之機。雖_二是大士_一。猶有_二
歷別不圓者_一也。今止觀宗。豈欲_レ貶(ヘン)_二-挫普賢普眼三無差
別初住圓融者_一乎。但據_二歷別未融_一。判_二兼權_一耳。謂初發心
時。便成正覺等文。爲_二圓機_一說_二圓敎_一。所謂謂初下。雙示_二-
能所_一文爲_レ 二。初示_二能兼之圓_一。初發心者。初住位中。開_二
發本性三因_一。成_二 三身_一也。故正因發成_二法身_一也。縁因發成_二應身_一也。是八相果。非_二妙覺_一也。
具如_二 下辨_一。言_二等文_一者。略如_二向引三無差等_一。如_レ此等文。
【下段】
卽是爲_二圓機_一說_二圓法_一也。文句記。云_二華嚴起信彰灼明文
八相成道_一。故知初住破_二無明惑_一。成_二 八相果_一。名爲_二分證_一。
其唯天台。非_レ關_レ他矣。處處說_二行布次第_一。則爲_二權機_一說_二
別敎_一。所謂處處下。示_二所兼之別_一。言_二處處_一者。總指_二華嚴_一。
其中處處。又亦可_レ云_二 七處_一故也。言_二行布_一者。行謂行列。
布謂布措。布置陳列。次第之義耳。此則爲_二權機_一說_二別
敎_一也。應_レ知。經意兼含。義難_二定判_一。始從_二住前_一。至_二登住_一
來。全是圓義。從_二第二住_一。至_二第七住_一。文相次第。又似_二別
義_一。於_二 七住中_一。又辨_二相卽_一。至_二行向地_一。又是差別次第之
義。又一一位。皆有_二普賢行布二門_一。故知。兼用圓接_レ別
也。若乃善財。於_二諸知識_一。但解_二 一法_一。未_レ解_二餘法_一。此定
屬_二別敎_一。若不_レ爾者。何有_下【三点ヵ】圓人只知_二 一法_一。不_レ解_二餘法_一耶。
淸凉觀師。謂_下 天台宗判_レ兼_二別敎_一。失_中華嚴意_上。乃自立_レ義
云。行布卽是圓融之行布。善財參_二諸知識_一。但解_二 一法_一。
謂_二之謙已推勝_一。又以_二諸知識_一。對_二當位次_一。復以_二華嚴_一。判
爲_二頓頓_一。仍以_二華嚴是菩薩請_一。超_二-勝法華_一。而卻全用_下 天
台判_二敎相_一文。及三觀三德。一念三千。性善性惡等_上。况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一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復賢首。圭峰。長水等。所立義旨。各自不同。師資撰述。
何其然哉。如欲_レ比_二-校上來是非_一。具如_二大部補注中說_一。或
不_レ辨者。則吾祖大訓。日就_二衰微_一矣。學者思_レ之。 問。本
性宗次。而見性宗來。不審所何。 答。本性宗。與_二見性
宗_一。說_レ之次第。理非_二次第_一。能照_二本有之性_一。言語亦非_二言
語_一。能忘_二逆順之修_一。本性亦非_二本性_一。如_レ是則豈非_レ無_レ外_二
乎三諦_一耶。一性無性。是名爲_レ空。非_二直空_一必卽_二假中_一豈
非_レ不_レ離_二空假中_一也。故云耳。空卽是心。假是色。非_レ色
非_レ空名曰_レ 中。色心絶處。中體現。於_二 一一法_一體皆具。誠
如_二所問_一。指_レ經是頓也。化儀之頓。其唯華嚴。故專指_レ之。
若見性宗之依經。由_レ依_二於圓覺等諸大乘經_一。云_二頓敎_一者。
乃是化法圓頓之頓。又是別敎但中之頓。是故不_レ同_三化
儀中頓指_二華嚴_一也。雖_レ爾。性具故。且今從_二部時味等_一。得_二
名爲_一_レ頓。所以者所 何(ナンゾ)。本性宗。與_二見性宗_一。非_レ 一故開_二於宗
門_一。於_二性具_一非_レ異故今合。然而非_レ 一非_レ異。爲_下以_二 一異_一
體_上。猶尚更照_二於一異_一。則卽是等圓宗。謂妙玄曰。三諦圓
融妙法也矣。華嚴經中云。譬如_三日出先照_二高山_一。謂第一
【下段】
時涅槃云。譬如_二從_レ牛出_一_レ乳。此從_レ佛出_二 十二部經_一。謂一
乳味。法華信解品云。卽遣_二傍人_一。急追將還。窮子驚愕。
稱_レ怨大喚等。此領_二何義_一。 答。諸聲聞在_レ座。如_レ聾若_レ瘂
等是也。所謂華嚴初分。永無_二聲聞_一。若至_二後分_一。則有_二聲
聞_一。雖_レ有_二在座_一。如_レ聾若_レ瘂。不_レ入_二其手_一。非_二其境界_一故。
《割書:云云》。亦復金剛經云。若以_レ色見_レ我。以_二音聲_一求_レ我。是人
行_二邪道_一。不_レ能_レ見_二如來_一。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矣。又云。
三世之心。皆不可得矣。依_二圓覺經。楞伽經等說_一。不_レ要_二
誦呪讀經等_一。偏專_二工夫思惟_一。不_レ抱_二言語敎門_一。是等頓
敎。略明_二本性宗見性宗之旨_一竟。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一《割書: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一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一倶舍宗
    阿含部  二成實宗
         三律宗

      ┌一 實有四諦宗者。 倶舍宗也。
     ┌┼二 見空得道宗者。 成實宗也。
 擇滅空三┘└三 防非止惡宗者。 三┐
       ┌──────────┘
       │┌一 唯律宗也。
       └┼二 兼律宗也。
        └三 摩訶衍律宗也。

【下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倶舍宗下
尋云。倶舍宗者如何。 答。倶舍宗者。擇滅空宗也。謂擇
滅空三。一實有四諦宗。倶舍宗也。二見空得道宗。成實
宗也。三防非止惡宗三。或唯律宗也。或兼律宗也。或摩
訶衍律宗。且倶舍宗者。義云。此宗震旦將來。玄奘三藏渡
天時。瑜伽唯識。幷倶舍論習_レ之將來。日本傳來。人王第
三十六代。皇極天皇治七年。大化四年戊午年。正月七
日。智通。智達二人沙門。奉_レ勅乘_二新羅國船_一入唐。値_二玄
奘_一。受_二無性義。幷倶舍宗_一將來。 尋云或抄云。此宗法
相玄肪僧正將來。《割書:云云》。如何。 答。有鈔云。我朝第四十
四代。元正天王治九年。養老七年癸亥年。南都玄肪僧
正入唐。八年在唐。聖武天王治七年。天平二年庚申年。
五千餘卷一切經論將來。《割書:云云》。此五千梵篋中。倶舍論可_レ
有_レ之故。玄肪將來云非_二相違_一。延曆十三年官符云。倶舍
付_二法相宗_一。《割書:云云》。 尋云此宗弘_二何事_一耶。 答。三藏敎有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左横下】
一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門。修因感果相談也。世親菩薩。造_二倶舍論三十卷_一也。而
述_二薩婆多有部義_一。傍明_二經部義_一也。唐玄奘譯_レ之。令_二弘
通_一。三藏門人。光師。寶師。各作_レ釋同弘_レ之。神泰。圓睴
師。又作_レ疏弘_レ之。世流布頌疏。圓睴法師釋也。後學多分
用_二頌疏_一。爲_二倶舍論_一。頌疏者略辯。倶舍論頌釋疏。全部
三十四卷審。諦往_レ破見。大方婆沙論。正理論。顯宗論等。
皆此宗依憑也。抑當時東大寺。園城寺。專學_レ之。又山門
傍學_レ之。《割書:云云》。但小乘宗故。一代判敎無_レ之。略頌曰。婆沙
二百論三十。正理顯宗八四十。光寶十五神泰五。疏六
《割書:圓睴|頌疏》慧《割書:慧|睴》㝹《割書:㝹|倫》各三卷。矣。
   成實宗下
尋云。論主誰人耶。又二十部中。申_二何義_一耶。又大乘論
云事有_レ之耶。 答。如來滅後九百年。呵【訶】梨跋摩菩薩。
《割書:此云_二師子鎧_一|亦云_二法尚_一》出世。先初小乘論師也。後歸_二大乘_一。昔小執
愧慚時。造_二成實論_一。以_二小乘_一爲_二大方便_一義申。此論十六
卷。或二十卷。二百六品有_レ之。梁朝爲_二大乘論_一。至_二陳隋
代_一。天台嘉祥等。評_二判之_一小乘目録載給。此論通敎體空
【下段】
觀相似事多_レ之。三假浮虛幻乾闥婆城等是也。然是盜
大乘意會也。四敎義云。二十七賢聖。具出_二成論_一。但事相
繁多。廣說_二摩訶衍義_一矣。涅槃暹記。釋_二成實論_一云。此約_二
分通大乘_一以說矣。自餘疑在_レ 下。《割書:云云》。玄一云。呵【訶】梨跋摩。
亦用_二初審四悉壇_一。造_二成實論_一。通_二 三藏見空得道意_一也矣。
要決云。呵【訶】梨跋摩。秦言_二師子鎧_一。佛涅槃後。九百年中於。
在_二 中天竺_一。考_二迦旃延_一。斥_二其偏謬_一。除_レ繁委_レ未莫_レ存。歸_レ
本造_二成實論_一。崇_二-附三藏_一。暫目云。我今正欲_レ論_二 三藏中
實義_一。實義者卽空義也。 問。若爾彼論。廣明_二幻夢_一。亦
明_二乾闥婆城喩_一。 答。此有_二深意_一。師子論師。初習_二小乘_一。
自謂_二理僞_一。後時廣宗_二大乘_一。考(カンカヘ)_二-覈(アキラム)迦旃延_一。斥_二其偏謬_一。欲_下
釋_二小乘空義_一。以爲_二方便_一。誘_中-引小根_上。天竺諸國。多宗_二小
乘_一不_レ信_レ大故。且依_二小乘空_一。遂入_二大乘_一。爲_二梯橙_一故。密
示_二其意_一故也矣。開元録四云。成實論二十卷。或二十七
卷。或十六。或十四。成實論者。佛滅後九百年間。訶梨
跋摩。此云_二師子鎧_一之所造也。訶梨跋摩。本是薩婆多部。
鳩摩羅陀弟子。慨言所譯。近在_二名相_一。 問。成實之宗。正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一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依_二何義_一。 答。有人云。雖_レ斥_二-排譬宗_一。正用_二曇無德部_一。有
人言。偏斥_二毘曇義_一。專用_二譬喩_一。眞諦三藏言。經用_二部義_一
也矣。要集五云。此成實論。本是數論弟。後於_二經部_一出
家。造_二成實論_一。破_二有體唯有相_一故矣。舊俱含序云。成論
依_二經部_一矣。大乘法相硏神章卷第三云。《割書:元興寺沙|門護命述》成實宗。
此論一部二十六卷。有_二 二百二品_一也。 問。此論者。二十
部中。何部所攝耶。 答。諸師多有_レ義。然經部攝云。是
正義也。 問。若然經部建_二種子_一。此論中有耶。 答。此論
可_レ言_二建立種子_一。 問。論文中有耶。 答。論第二卷四諦
品云。入滅者雖_レ無_二現識_一。而得_二有識_一。第一卷云。生死相
續中。常隨_二衆生_一故。名爲_二使等_一。以_二此等文_一。是有_二種子_一。
問。若以_二此文_一立_二種子_一者。何故有_二師說_一云。此論多聞
攝。其多聞不_レ立_二種子_一耶。 答。多聞部攝。不正義也矣。
尋云。震旦將來者如何。 答。東晉第六哀帝治元年。
隆和元年壬戊年。天竺龜玆國。羅什三藏。自_二西天_一。七十
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經論將來。其中成論有_レ之。弘始十
一年。爲_二生肇融叡四人弟子_一。三論及成論授畢。 尋云。
【下段】
日本傳來者如何。 答。推古天皇御宇。聖德元年。奉_レ勅
道昭。道慈二人沙門入唐。値_二玄奘三藏_一。其中道慈。受_二
成論_一將來。又此宗。大唐僧叡。龍光。光宅。慧影。日本百
濟道藏法師等弘_二-通之_一。抑延歷十三年官符云。成實論。
付_二 三論宗_一。《割書:云云》。說_二 二十七賢聖_一。明_二 三假浮虛觀門_一。以_二
平等空_一。爲_二所詮_一。《割書:云云》。
   律宗下
凡如來所說。大毘尼藏。天竺優婆梨尊者。一夏九旬間。
八十度登_二高座_一誦_レ之。是名_二 八十誦律_一也。天竺毬多三
藏。傳_二此律_一。然三藏有_二 五人弟子_一。各各宣_二 一義_一。五部律
是也。 尋云。震旦將來者如何。 答。如來滅後。一千三百
五十一年。後秦安帝治八年。弘治六年甲辰年。罽賓國沙
門。弗若多羅。秦云_二功德華_一。 十誦律五十八卷譯出。同十
年戊申年。佛陀耶舍。秦云_二覺名_一 四分律六十卷譯出。《割書:云云》。
又有日記。曇摩迦羅三藏。四分律傳_二震旦_一也。南山周法
師。道桓。省躬。會《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會恐|慧歟》正。法寶。元表。守言。元月。《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月|恐解》法
榮。處恆。擇梧。《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梧一|作悟》允堪。擇其。元照《割書:大智律|師事也》─《割書:┌─智夾|└─道標─┘》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左横下】
一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惟一。法政。法久。妙蓮。行居《割書:當_二日本弘長文永|曆_一。弘_二-通律法_一《割書:云云》》如_レ此相
承。《割書:云云》。泉涌寺俊芿法師。建曆順德院御宇。傳法歸朝
畢。抑受_二元照法師義_一。立_二圓宗戒法_一。依_二曇無德部四分律_一。
而開_二-會之_一。立_二大乘戒_一。我等長夜。持_二佛淨戒_一。《割書:云云》。始以_二
別受_一傳_レ之。近來依_二通受門_一亦弘_レ之。《割書:云云》。仍南北所立義
門。聊有_二不同_一歟。南都雖_レ用_二大智律師釋_一。專依_二瑜伽唯
識_一成_二其義_一。北京依_二 天台等所立_一。殊立_二圓宗法門_一。《割書:云云》。聊
入門不同歟。又南都付_二古迹_一談_二梵網_一。北京付_二義記_一談_二
梵網_一。意樂分明哉。又南山所立。大立_二化制二敎_一。攝_二敎
法_一。立_二有空圓三宗_一。成_二戒體_一。化制中以_二制敎_一爲_レ本。三宗
中以_二圓宗_一成_レ體。薫_二本藏識_一。成_二善種子_一。《割書:云云》。 尋云。律
三大部者如何。 答。一戒疏八卷。《割書:南山|釋》記八卷《割書:大智律|師釋》釋_二
二百五十戒相貌_一也。是止持疏也。本經戒經一卷也。說
時從_二得道夜_一。至_二泥洹夕_一說_レ之也。二業疏八卷。《割書:南山|釋》記八
卷。《割書:大智律|師釋》釋_二羯磨相貌_一。是作_二持疏_一也。本經羯磨經三卷
也。佛說_二百二十條羯磨相_一也。三行事疏十二卷。《割書:南山|釋》立_二
三十篇_一。上中下各四卷。合十二卷也。又記《割書:大智|律師》一卷。或
【下段】
二卷。或三卷。本不同也。又行事鈔。依_二 四律五論_一。本七
卷七卷抄云也。今十二卷也。四律者。四分律。十誦律。僧
祇律。五分律也。五論者。一毘尼母論。二《割書:依十|誦》摩得勒伽論。
三善見論。四薩婆多論。五明王論也。弘四云。復有_二多伽
心《割書:雜心|事也》見母等論_一矣 尋云。五部律者如何 答。《割書:如|常》但經
文釋義。多不同有_レ之。籤四云。言_二 五部_一者。彌沙塞。曇無
德。迦葉遺。婆鹿富羅。薩婆多矣。大集經。犢子部。《割書:云云》。涅
槃道暹云。婆麤富羅。此翻_二犢子_一矣。○五部律者。《割書:弘決一。|大集經》
《割書:輔一。私志記|一。同_レ之。》
 ┌一 曇無德部《割書:此云_二法密_一。亦名_二法|藏部_一。《割書:云云》。法名_二 四分_一。》
 ├二 薩婆多部《割書:此云_二 一切有_一。|法名_二 十誦_一。》
 ├三 彌沙塞部《割書:此云_二不著有無|觀_一。法名_二 五分_一。》
 ├四 《割書:東|五》婆麤富羅部《割書:此云_二犢子部_一。亦云_二|化恒部_一。律本未_レ來。》
 ├五 《割書:東|四》迦葉遺部《割書:此云_二重空觀_一。又云_二飮光部_一。法|名解脱。此■戒本相。同_二 五分_一。》
 ├一 彌沙塞部《割書:涅槃疏十二輔 |住四。同_レ之。》 靑色
 ├二 曇無德部《割書:遺■三昧經。輔|住十四。同_レ之。》 赤色
 ├三 迦葉遺部     木蘭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二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四 娑婆陀部    白色
 └五 僧祇律《割書:以_二僧祇部_一。爲_二|根本部_一。云云》 黄色
大集經二十云。我涅槃後。有_二諸弟子_一。受_二-持如來隱
法藏_一。
以覆_レ法故。名_二曇摩毱多_一。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_二持十二
部經書_一。說_二外典_一。凡所_二問難_一悉答對。是名_二薩婆多_一。我涅槃
後。我諸弟子。書寫讀誦。說_二無有我及以受_一者。轉_二諸煩
惱_一。猶如_二死屍_一。是名爲_二迦葉遺部_一。我涅槃後。我諸弟子。
不_レ作_二 地相乃識相_一。是故名爲_二彌沙塞部_一。我涅槃後。我諸
弟子。皆說_二有我_一。不_レ說_二空相_一。猶如_二小兒_一。是故名。爲_二婆鹿
富羅_一。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廣博徧覽_二 五部經典_一。是故名
爲_二摩訶僧祇_一。五部雖_二各別異_一。而不_レ妨_二諸佛法界_一矣。
尋云。天台宗相承律法者如何 答。山家大師云。正依_二法
華_一。傍依_二梵網_一矣。源自_二多寶塔中相承_一事起。南岳。天台。
乃至道邃和尚。《割書:云云》。爰日本桓武天皇治。延曆二十四年
乙酉。傳敎大師。傳_二本朝_一畢。抑在唐相承爲_レ體者。内證佛
法譜云。大唐貞元二十一年。當_二日本延曆二十四年_一。春三
月二日。初夜亥時。於_二台洲臨海縣。龍興寺西廂極樂院_一。
【下段】
奉_レ請_二道邃和尚_一。最澄。義眞等。與_二大唐沙門二十七人_一。俱
受_二圓敎菩薩戒_一矣。歸朝後。弘仁九年戊戌春始。作_二 四
條式_一。定_二大乘戒法法則_一。奏_二-聞嵯峨天皇_一。同十三年。六月
四日。大師遷化畢。過_二 一七日_一後。六月十一日。任_二大師
遺言_一。光定大師爲_二使節_一。經_二奏聞_一之處。卽下_二宣旨_一。始被_レ
許_レ之。卽以_二大師第一弟子。前入唐沙門。義眞和尚_一。爲_二
第一戒和尚_一。被_下始行_中 天台律法_上畢。相續繼_レ踵者也。但中
古以來。儀則似_レ廢。爰文永弘安比。黒谷慧尋上人。再_二-興
大乘戒法法門_一。其後傳信和尚。後二條院御宇。嘉元三
年乙巳。卜_二-居於黒谷_一。如_二 十二廻之籠山_一。再_二-興此戒儀_一。
又慧鎭上人。同御宇。德治元年丙午。同於_二彼谷_一始_二 一十
二年籠居_一。興_二此戒法_一。《割書:云云》。仍新院御宇。延慶三年庚戌
四月。於_二本院神藏寺_一。集_レ疏談_二戒法_一。《割書:云云》。有抄云。一家
戒法。相承有_二 三相_一。 一道瑢禪師註梵網。是依_二 天台_一注_レ之。
章安大師孫第《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第恐|弟歟》《割書:云云》。二法進僧都註梵網。是依_二 天台_一
注_レ之。三道邃相承圓頓戒。《割書:云云》。山家釋云。荷_二 三種文_一。安_二
一山_一矣。可_レ思_レ之。其時第二漸敎者。謂此下三時三味。總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左横下】
二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名爲_レ漸。次爲_二 三乘根性。於_レ頓無_一_レ益故。不_レ動_二寂場_一。而
游_二鹿苑_一。脫_二舍那珍御之服_一。著_二丈六弊垢之衣_一。示_下從_二兜
率_一降下。託_二磨耶胎_一。住_レ胎出_レ胎。納_レ妃生_レ子。出家苦行。六
年已後。木菩提樹下。以_レ草爲_レ座。成_中劣應身_上。初在_二鹿苑_一。
先爲_二 五人_一。說_二 四諦十二因縁事六度等敎_一。若約_レ時。則日
照_二幽谷_一。謂第二時。若約_レ味。則從_レ乳出約_レ酥。此從_二 十二部
經_一。出_二 九部修多羅_一。謂二酪味。信解品云。而以_二方便_一。密遣_下
二人謂聲聞縁覺。形色憔悴。無_二威徳_一者_上。汝可_三詣_レ彼徐語_二
窮子_一。雇_レ汝除(ハラハシメン)_レ糞(アクタヲ)。此領_二何義_一。 答。次_二頓之後_一。說_二 三藏敎_一。
二十年中。常令_レ除_レ糞卽破_二見思煩惱_一等義也。自下明_二
化法四敎_一。第一三藏敎者。一修多羅藏。謂四阿含等經。
二阿毘曇藏。謂倶舍。婆沙等論。三毘尼藏。謂五部律。此
之三藏名通_二大小_一。今取_二小乘三藏_一也。大智度論云。迦旃
延子。自以_二總明利根_一。於_二婆沙中_一。明_二 三藏義_一不_レ讀_二衍經_一。
非_二大菩薩_一。又法華云。貪_二-著小乘_一 三藏學者。依_二此等文_一故。
大師稱_二小乘_一。爲_二 三藏敎_一。此有_二 三乘根性_一。初聲聞人。依_二
生滅四諦敎_一。言_二 四諦_一者。一苦諦。二十五有依正二報是。
【下段】
言_二 二十五有_一者。四洲。四惡趣。六欲。幷梵天。四禪。四空
處。無想。五那含。謂四洲四趣成_レ 八。六欲天幷梵王天成_二
十五_一。四禪四空處成_二 二十三_一。無想天及那含天成_二 二十
五_一。別則二十五有。總則六道生死。一地獄道。梵語捺洛
迦。又語_二泥黎_一。此翻_二苦具_一。而言_二 地獄_一者。此處在_二 地之下_一。
故言_二 地獄_一。謂八寒八熱等大獄。各有_二眷屬_一。其類無數。其
中受_レ苦者。隨_二其作業_一。各有_二輕重_一。經_二劫數_一等。其最重處。
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經_レ劫無量。作_二 上品五逆十惡_一
者。感_二此道身_一。 二畜生道。亦云_二傍正_一。此道徧在_二諸處_一。披
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
呑啖。受_レ苦。無_レ窮。愚癡貪欲。作_二 中品五逆十惡_一者。感_二
此道身_一。 三餓鬼道。梵語_二闍利哆_一。此道亦徧_二諸趣_一。有_二福
德_一者。作_二山林塚廟神_一。無_二福德_一者。居_二不淨處_一。不_レ得_二飮
食_一。常受_二鞭打_一。塡_レ河塞_レ海。受_レ苦無量。謟誑心意。作_二 下
品五逆十惡_一。感_二此道身_一。 四阿修羅道。此飜_二無洒又無端
正又無天_一。或在_二海岸海底_一。宮殿嚴餝。常好_二闘戰_一。怕怖
無_レ極。在_レ因之時。懷_二猜忌心_一。雖_レ行_二 五常_一。欲_レ勝_レ他故。作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二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下品十善_一。感_二此道身_一。 五人道。四洲不同。謂東弗婆提。
謂壽五百歳。南閻浮提。謂壽一百歳。西衢耶尼。謂壽二
百五十歳。北鬱單越。謂壽一千歳。命無_二 中夭_一。聖人不_レ出_二
其中_一。卽八難之一。皆苦樂相間。在_レ因之時。行_二 五常五
戒_一。五常者仁義禮智信。五戒者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
語。不飮酒。行_二 中品十善_一。感_二此道身_一。六天道。二十八天
不同。謂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初欲界六
天者。一四天王天。謂居_二須彌山半腹_一。 二忉利天。謂居_二須
彌山頂_一。自_レ有_二 三十三天_一已上二天。單修_二 上品十善_一。得_レ
生_二其中_一。 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
天。謂已上四天空居。修_二 上品十善_一。兼坐_二未到定_一。得_レ生_二其
中_一。次色界十八天。分爲_二 四禪_一。初禪三天。謂梵衆。梵輔。
大梵。二禪三天。謂少光。無量光。光音。三禪三天。謂少
淨。無量淨。徧淨。四禪九天。謂無雲。福生。廣果。已上
三天。凡夫住處。修_二 上品十善_一。坐禪者得_レ生_二其中_一。無想
天外道所居。無煩。無執。善見。善現。色究竟。已上五天。
第三果居處。上之九天。離_二欲麤散_一。未_レ出_二色籠_一。故名_二色
【下段】
界_一。坐得_二禪定_一故得_二禪名_一。 三無色界四天。謂空處。識處。
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已上四天。只有_二 四陰_一。而無_二色蘊_一
故得_レ名也。上來所_レ釋。從_二 地獄_一至_二非非想天_一。雖_二然苦樂
不同_一。未_レ免_二生而復死。死已還生_一。故名_二生死_一。此是實有苦
諦。二集諦者。卽見思惑。又云_二見修_一。又云_二 四住_一。又云_二染
汙無知_一。又云_二取相惑_一。又云_二枝末無明_一。又云_二通惑_一。又云_二
界内惑_一。雖_二名不同_一。但見思耳。初釋_二見惑_一。有_二 八十八使_一。
所謂。一身見。二邊見。三見取。四戒取。五邪見。謂已上利
使 ̄ナリ。六貪。七瞋。八癡。九慢。十疑。謂已上鈍使 ̄ナリ。此
十使歷_二 三界四諦下_一。增減不同。成_二 八十八_一。謂欲界苦十
使具足。集滅各七使。除_二身見。邊見。戒取_一。道諦八使。除_二
身見邊見_一。 四諦下。合爲_二 三十二_一。上二界四諦下。餘皆如_二
欲界_一。只於_二毎_レ諦下_一。除_二瞋使_一故。一界各有_二 二十八_一。 二界
合爲_二 五十六_一。幷_二前三十二_一。合爲_二 八十八使_一也。二明_二思
惑_一者。有_二 八十一品_一。謂三界分爲_二 九地_一。欲界合爲_二 一地_一。
四禪四定爲_レ 八。共爲_二 九地_一。欲界一地中。有_二 九品貪瞋癡
慢_一。言_二 九品_一者。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左横下】
二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下中。下下。上八地各有_二 九品_一。除_二瞋使_一故。成_二 八十一_一也。
上來見思不同。總是藏敎實有集諦。三滅諦者。滅_二前苦
集_一。顯_二偏眞理_一。因_レ滅會_レ眞。滅非_二眞諦_一。四道諦者。略則戒
定慧。廣則三十七道品。此三十七合爲_二 七科_一。一四念處。
一觀_二身不淨_一。謂色蘊。二觀_二受是苦_一。謂受蘊。三觀_二心無
常_一。謂識蘊。四觀_二法無我_一。謂想行蘊。二四正勤。一未生惡
令_レ不_レ生。二已生惡令_レ滅。三未生善令_レ生。四已生善令_二
增長_一。三四如意足。謂欲。念。進。慧。四五根。謂信。進。念。
定。慧。五五力。謂同_二 上根名_一。六七覺支。謂念。擇。進。喜。
輕安。定。捨。七八正道。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精
進。正定。正念。正命。已上七科。卽是藏敎生滅道諦。然
如_二前所_レ列四諦名數_一。通_二 下三敎_一。但是隨_二敎廣狹勝劣_一。生
滅無生無量無作不同耳。故向_レ 下名數更不_二再列_一。然四
諦之中。分_二世出世_一。前二諦爲_二世間因果_一。謂苦果。集因。後
二諦爲_二出世間因果_一。謂滅果。道因。 問。何故世出世前_レ
果。後_レ因耶。 答。聲聞根鈍。知_レ苦斷_レ集。慕_レ果修_レ因。是
故然也。略明_二藏敎修行人之與_一_レ位初明_二聲聞位_一分_レ 二。
【下段】
初凡。二聖。凡又二。外凡内凡。釋_二外凡_一 中自分_レ 三。初五
停心。一多貪衆生不淨觀。二多瞋衆生慈悲觀。三多散
衆生數息觀。四愚癡衆生因縁觀。五多障衆生念佛觀。二
別相念處。謂如_二前四念處_一是。二總相念處。一觀_二身不淨_一。
受心法皆不淨。乃至觀_二法無我_一。身受心亦無我。中間例
知。謂已上三科名_二外凡_一。亦名_二資糧位_一。 二明_二内凡_一者有_レ
四。謂煗。頂。忍。世第一。謂此四位爲_二内凡_一。亦名_二加行位_一。
又名_二 四善根位_一。上來内凡外凡。總名_二凡位_一。亦名_二 七方便
位_一。次明_二聖位_一亦分_レ 三。一見道。謂初果。二修道。謂二三
果。三無學道。謂四果。一須陀洹。此飜_二預流_一。此位斷_二 三
界八十八使見惑_一。見_二眞諦_一故。名爲_二見道_一。又名_二聖位_一。 二
斯陀含。此云_二 一來_一。此位斷_二欲界九品思_一 中。斷_二前六品_一
盡。後三品猶在。故更一來。三阿那含。此云_二不來_一。此位
斷_二欲殘思_一盡。進斷_二 上八地思_一。四阿羅漢。此云_二無學_一。又
云_二無生_一。又云_二殺賊_一。又云_二應供_一。此位斷_二見思_一俱盡。子縛
已斷。果縛猶在。名_二有餘涅槃_一。若灰身滅智。名_二無餘涅
槃_一。又名_二孤調解脱_一。略明_二聲聞位_一竟。次明_二縁覺_一。亦名_二獨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二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覺_一。値_二佛出世_一。稟_二 十二因縁敎_一。所謂一無明。謂煩惱障煩
惱道。二行。謂業障業道。此二支屬_二過去_一。三識。謂託_レ胎
一分氣息。四名色。謂名是心。色是質。五六入。謂六根成_二
此胎中_一。六觸。謂出胎。七受。謂領_二-納前境好惡等事_一。從_レ識
至_レ受。名_二現在五果_一。八愛。謂愛_レ色。男女金銀錢物等事。
九取。謂凡見_二 一切境_一。皆生_二取著心_一。此二未來因。皆屬_二
煩惱_一。如_二過去無明_一。十有。謂業已成就。是未來因屬_二業
道_一。如_二過去行_一。十一生。謂未來受生事。十二老死。此是所
滅之境。與_二前四諦_一開合之異耳。云何開合。謂無明行愛
取有。此之五支。合爲_二集諦_一。餘七支爲_二苦諦_一也。旣名異
義同。何故重說。爲_二機宜不同_一故。縁覺之人。先觀_二集諦_一。所
謂無明縁_レ行。行縁_レ識。乃至生縁_二老死_一。此則生起。若滅
觀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因_下觀_二 十二因
縁_一覺_中眞諦理_上故。言_二縁覺_一。言_二獨覺_一者。出_二無佛世_一。獨宿_二孤
峰_一。觀_二物變易_一。自覺_二無生_一。故名_二獨覺_一。兩名不同。行位無_レ
別。此人斷_二 三界見思_一。與_二聞聞_一同。更侵_二習氣_一。故居_二聲聞
上_一。次明_二菩薩位_一者。從_二初發心_一。縁_二 四諦境_一。發_二 四弘願_一。修_二
【下段】
六度行_一。 一未_レ度者令_レ度。卽衆生無邊誓願度。此縁_二苦諦
境_一。 二未_レ解者令_レ解。卽煩惱無盡誓願斷。此縁_二集諦境_一。三
未_レ安者令_レ安。卽法門無量誓願學。此縁_二道諦境_一。四未_レ
得_二涅槃_一者。令_レ得_二涅槃_一。卽佛道無上誓願成。此縁_二滅諦
境_一。旣已發心。須_二行行塡_一_レ願。於_二 三阿僧祇_一。劫修_二 六度行_一。
百劫種_二相好_一。言_二 三阿謂無。僧祇謂數。劫謂時_一者。且約_下
釋迦修_二菩薩道_一時_上。論_二分限_一者。從_二古釋迦_一。至_二尸棄佛_一。値_二
七萬五千佛_一。名_二初阿僧祇_一。從_レ此常離_二女身及四惡趣_一。常
修_二 六度_一。然自不_レ知_レ當_二作佛_一。若望_二聲聞位_一。卽五停心總
別念處。謂外凡。次從_二尸棄佛_一。至_二然燈佛_一。値_二 七萬六千
佛_一。名_二第二阿僧祇_一。此時用_二 七莖蓮華_一供養。布_レ髮掩_レ泥。
得_下受_二記莂_一號_中釋迦文_上。爾時自知_二作佛_一。口未_レ能_レ說。若望_二
聲聞位_一。卽煗位。次從_二然燈佛_一。至_二毘婆尸佛_一。値_二 七萬七
千佛_一。名_二第三阿僧祇滿_一。此時自知。亦向_レ 人說_三必當_二作
佛_一。自他不_レ疑。若望_二聲聞位_一。卽頂位。經_二如許時_一。修_二 六度_一
竟。更住_二百劫_一。種_二相好因_一。修_二百福_一成_二 一相_一。福義多途。難_レ
可_二定判_一。有(アル人ノ)云。大千盲人。治差爲_二 一福_一等。修_二-行六度_一。各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二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_二滿時_一。如_下尸毘王代_レ鴿檀滿。普明王捨_レ國尸滿。羼提仙
人。爲_二歌利王_一。割截無_レ恨忍滿。大施太子抒_レ海。幷七日翹_レ
足。讚_二弗沙佛_一進滿。尚闍黎 鵲巢(カサヽギスクフハ)_二頂上_一禪滿。劬嬪大
臣。分_二閻浮提七分_一。息_レ諍智滿_上。望_二初聲聞位_一。是下忍位。
次入_二補處_一生_二兜率_一。託_レ胎出_レ胎。出家降魔。安坐不_レ動。爲_二
中忍位_一。次一刹那。入_二 上忍位_一。次一刹那。入_二世第一位_一。
發_二眞無漏_一。三十四心頓斷_二見思習氣_一。坐_二木菩提樹下_一。生
草爲_レ座。成_二劣應丈六身佛_一。受_二梵王請_一。三轉_二法輪_一。度_二 三
根性_一。住世八十年。現_二老比丘相_一。薪盡火滅。入_二無餘涅
槃_一者。卽三藏佛果也。上來所_レ釋。三人修行證果。雖_二則
不同_一。然同斷_二見思_一。同出_二 三界_一。同證_二偏眞_一。只行_二 三百由
旬_一入_二化城_一耳。略明_二小空宗之旨_一竟。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二《割書:終》》
【下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一眞言宗
   方等部  二行者宗
        三法相宗

      ┌一 本空宗者 眞言宗也。
 ㊂摩訶空三┼二 雜空宗者 行者宗也。
      └三 法空宗者 法相宗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二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眞言宗下
尋云。眞言宗者如何。 答。眞言宗者。摩訶空宗也。謂摩
訶空三。一本空宗。眞言宗也。二雜空宗。行者宗也。三法
空宗。法相宗。且眞言宗者。義云。如來滅後。六百餘歳。
龍猛菩薩。往_二南天竺_一。加_二-持芥子七粒_一。鐵塔 戸(トホリヲ)打開。親値_二
金剛薩埵_一。所_二傳受_一法門也。依經大日如來。於_二 三世常
住法界宮_一。所_レ說三部祕經也。謂大日経。金剛頂經。蘇悉
地經是也。唐朝將來事。如來滅後。一千六百六十餘年。
唐玄宗皇帝代。當_二開元四年_一。中天竺三藏善無畏。翻_二-譯
大日經七卷_一。同八年。南天竺金剛智三藏。將_二-來金剛頂
經三卷_一。于時玄宗皇帝貴_レ之。於_二長安城_一。令_レ弘_二-通之_一也。
又胎藏界曼荼羅 ̄ハ善無畏將來。金剛界曼荼羅。金剛智將
來也。我朝將來事。東寺山門之眞言。相傳不同。先東寺
眞言。桓武天皇御宇。延曆二十三年。大安寺空海和尚。
受_レ勅入唐。値_二靑龍寺慧果和尚_一。胎金兩部大法。幷供養
【下段】
壇具等相傳。在唐五年。大同二年。八月歸朝。同十月。嵯
峨天皇奉_レ授_二灌頂_一也。次山門眞言者。同御宇。傳敎大師。
與_二弘法大師_一同船。奉_レ勅入唐。大唐貞元二十一年。四月
十一日。天竺善無畏三藏。第三弟子。奉_レ値_二龍興寺順曉和
尚_一。受_二 五部灌頂_一歸朝後。於_二高雄神宮寺_一。行_二灌頂_一。奉_レ授_二
平城天皇_一。是山門流眞言也。又仁明天皇御宇。承和五
年。六月十三日。慈覺大師。奉_レ勅入唐。先値_二長安大興善
寺。翻經院政元阿闍黎_一。受_二金剛界大敎。五瓶灌頂_一。次從_二
靑龍等義眞阿闍黎_一。受_二胎藏界灌頂_一。受_二眞言印契。幷祕
密法要。蘇悉地大法等_一畢。又從_二法全阿闍黎_一。習_二胎藏界
義軌_一。受_二-學眞言_一畢。同十三年歸朝。是專山門流眞言本
基也。又文徳天皇御宇。仁壽三年。智證大師入唐。値_二 天
竺那蘭陀寺。般若多羅三藏_一。梵字悉曇等習。從_二法全和
尚。慧輪等_一。受_二-學兩部曼陀羅祕旨_一。淸和天皇御宇。貞觀
元年歸朝。《割書:云云》。所傳聖敎。一千卷也。軈淸和天皇。奉_レ授_二
胎藏界灌頂_一畢。是智證流眞言。又三井寺流名也。夫嵯峨
天皇御宇。空海和尚。弘_二眞言卽身成佛旨_一。諸宗不_レ信_二-伏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四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二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之_一。於_二禁中_一有_二宗論_一。其時於_二淸凉殿南面_一。向_二南方_一。結_二智
拳印_一。南門放_レ光。成_二金色大日_一。諸宗歸_レ之。謂三論道昌。法
相源仁。華嚴道雄。天台圓澄。其時聽衆也。兮東寺之大
師。立_二 二敎十住心論_一。接_二諸宗_一也。二敎者。勝劣二敎也。
二敎對辯。判_二勝劣_一意也。倶舍劣。成實勝。乃至華嚴天台
相望。華嚴勝。法華劣。眞言天台對論。天台劣。眞言勝也。
例如_下法華昔。於_二波羅奈_一轉_二 四諦法輪_一。今復轉_二最妙_一。云_中
無上大法輪_上。次十住心論者。初自_二異生羝羊心_一。終至_二極
無自性心_一。 九種心接_二世間出世一切敎法_一。第十祕密莊嚴
心。接_二-得彼眞言_一。顯_二諸敎超過_一也。又大日經十住心品。
說_二 三劫十地法門_一。今接_二 十住心論_一也。其十住心者。一異
生羝羊心。三惡四趣。及外道等也。二愚童持齋心者。人
中五戒也。三嬰童無畏心者。天上十善戒也。已上三心。
接_二世間善悪諸法_一也。四唯蘊無我心者。聲聞四諦也。五
拔業因種心者。縁覺十二因縁也。此二接_二初僧祇_一。六他
縁大乘心。接_二法相大乘_一也。七覺心不生心者。三論八不
中道也。此二權大乘也。接_二第二僧祇_一。謂上四三乘敎分
【下段】
也。八一道無爲心者。接_二 天台法華宗_一。九極無自性心。接_二
華嚴頓大法門_一。此二實大乘。一佛乘法體也。接_二第三僧
祇_一。第十祕密莊嚴心者。金剛一乘。三密奧旨也。以_レ之爲_二
十住_一。仍眞言諸宗超過奧藏也。《割書:云云》。唯小乘初劫。權大乘
第二劫。實大乘第三劫。眞言十地也。又祕密經云。若於_二
顯敎修行_一者。久經_二 三大無數劫_一矣。十住心論云。九種住
心無_二自性_一。轉源轉妙皆是用。眞言密敎法身說。祕密金
剛最勝心矣。兮山門之大師。顯密雖_レ異。大道無_レ違故。於_二
一山_一弘_二兩宗_一矣。顯密同義成。異朝諸師說此義也。前唐
院金剛頂經疏云。敎有_二 二種_一。 一顯示敎。諸三乘敎是也。
二祕密敎。是有_二 二種_一。 一唯理祕密敎。華嚴。大品。維摩。
法華。涅槃等是也。二事理俱密。眞言敎是也矣。唯理祕
密時。雖_レ同_二眞言天台_一。事理俱密方。勝_二眞言_一。山王院大
師。雖_レ成_二顯密同義_一。正意勝_二 天台觀門_一義門成。是此彼釋
曰。南岳天台一心三觀理。源出_二阿字本空理_一。無畏不空
三密同體敎。冥助_二圓頓一實旨_一矣。此釋。眞言阿字能生。
天台一心三觀所生見。又被_レ助_二圓頓一實之旨_一云文點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二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_レ之。然則眞言助行。一心三觀正行見。仍眞言調心方便
故。不_レ可_レ及_二 天台三千三觀觀法_一矣。 尋云。如_二 十住心_一
者。法華自_二華嚴_一劣也。可_レ得_レ意歟。 義云。山家釋云。新
來眞言。忘_二筆授相承_一。舊到華嚴。失_二影響規模_一矣。東寺
之大師。欲_レ勝_二於密法_一。山門之大師。欲_レ勝_二於顯法_一。互欲_レ
建_二-立於宗門_一故。於_レ此密。於_レ彼顯。大矣哉兩大師。於_レ法
得_二最自在_一。住_二首楞嚴_一。能建_二大義_一。親靈山聽衆。廣學_二内
外經書_一。通_二-達大小敎門_一故。和光同塵之本願結縁始。其
何毒醉迷亂之我等。無_レ便_二于授_一_レ藥。但兩大師。念_二我受苦_一
徹_二骨髄_一。恆欲_二利益_一猶如_二 一子_一。其利益何事乎。所謂道
心是也。世間淺近益。皆爲_二此方便_一也。 問。和光同塵等
者以何。天台曰。和光同塵結縁之始。八相成道利物之
終矣。涅槃經云。是人爲_レ欲_レ調_二-伏如_レ是諸比丘_一故。與共(トモニ)而
和_レ光不_レ同_二其塵_一矣。又老子曰。和_レ光同_二其塵_一。希逸注曰。
光而不_レ露。故曰_レ和_二其光_一。無_レ塵而不_二自潔_一。故曰_レ同_二其塵_一。
《割書:已|上。》所詮隱_二内證三身之月光_一。更_二於五濁塵垓世_一。而隨_二
機熟有情心_一。謂_二和光同塵_一也。故八萬四千法。以_二逆順_一以
【下段】
皆方便門。夫本妙之阿字。則無言說故。所_レ謂楞伽曰。一
字不說。然則於_レ何在_二乎勝劣_一焉。龍猛智論云。佛法大海。
以_レ信得_レ入矣。然則勝劣者。在_二於信不信_一。不_レ爾則兩宗俱
共違_二-背于祖師之釋_一。【。衍ヵ】歟。請細細然。其時第三祕密敎者。
所謂祕密敎文分_レ 三。初標。二釋。三結。宗旨宗敎欲_レ謂_レ
之。宗敎兩部界會。三部。五部。三劫。十地。十六大聖等
以。接_二顯密諸敎_一也。又立_二 四重祕釋_一。謂淺略。深祕。祕中
深祕。祕祕中深祕也。是又四重阿字也。一梵王說_二阿字_一
者。淺略也。劫初大梵天王下。始出_二-生言語_一。謂三十五體
文。十二摩多。都合四十七言也。二大日說_二阿字_一者。深祕
也。一佛出世成道。轉_二大小法輪_一。皆是不_レ出_二阿字一理_一。佛
卽大日應化佛身也。三阿字說_二阿字_一者。祕中深祕。能說
敎主。所說法門。不_レ出_二阿字_一。本不生一理。人法不二義
也。四眞如理智。說_二阿字_一者。祕祕中深祕也。謂風聲水
音。有情非情。依報正報。皆出_二音聲_一。眞如言說。阿字說法
也。仍談_二眞如言語_一故。云_二眞言宗_一也。天台言說一心三
觀此意也。龍猛中觀論云。因縁所生法。謂自身總體。我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四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二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說卽是空。謂離分自空。亦名爲假名。謂和合生有。亦是
中道義。謂有空不二。《割書:云云》。大日經疏三云。有盡_二其源底_一。空
則畢竟平等。中卽常住不生。《割書:云云》。若聲若字若念。其初起
處。卽是阿生也。此生皆因縁生生。離分無_二自性_一。卽是空
也。有空共存_二 一阿_一。卽是中道也。夫夢生者有也。眠之因
縁盡醒是空也。有空共不_レ出_二於夢之一_一。則中道也。一念。
之夢中三義。是可念之阿字也。又廣論靑靑翌竹。欝欝黄
花。皆有_二有空不生三義_一。則可見之阿字門也。颯颯松風。
丁丁伐木。盡有_二 三義_一。可聞之阿字門也。魚母念_レ子。狗子
怨_レ塊未_二曾非_一_レ離_二可念之阿字門_一乎哉。大日經云。六大無
礙常瑜伽矣。萬法皆具_二 地水火風空識六大_一也。大日六
大。衆生六大。全無_レ 二。皆是法界六大也。鬼畜人天。皆
是大日云此意也。是未_レ運_二修行_一。不_レ凝_二觀念_一。只未聞非
法當位。論_二成佛_一故。理具云也。亦次加持成佛者。諸大乘
經中。明_二萬行諸波羅蜜修行_一。積功累德。至_二菩提彼岸_一。加
持成佛云也。指_二修行_一名_二加持_一也。亦次顯得成佛者。菩提
心論三摩地菩提心同_レ之。謂手結_二印契_一。口誦_二明呪_一。意凝_二
【下段】
入我我入觀念_一。大日三密。行者三業。開_二 一體不二_一。父母
所生肉身。遮那遍照覺位極。顯得成佛云也。此重諸宗
分絶故。於_二諸敎中_一闕而不書云也。又依_二釋摩訶衍論_一。天
台九識上。立_二 十識十一識_一也。九識者。眼。耳。鼻。舌。身。意
等六識上。第七識阿陀那識第八識阿黎耶識。第九識菴
摩羅識也。此上以_二 一切一心識_一。爲_二第十_一。以_二 一心一心識_一。
立_二第十一_一也。但立_二 十識十一識_一。不_レ出_二 天台九識_一也。眞
如不變。名_二 一切一心識_一。法性隨縁。稱_二 一心一心識_一也。是
卽止觀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義門同_レ之。十識十一
識云。空海又安然所立也。大日經義釋云。凡說_二眞性敎_一。
皆名_二眞言_一。故法華等諸大乘經。皆名_二眞言祕密敎_一矣。宗
旨事理俱密。卽身成佛也。然則眞言宗。與_二 天台宗_一。非_下於_二
事理_一而一_上。故開_二於宗旨_一。非_下於_二性具_一異_上。故今合。阿字本
不生焉。爲_下於_二事理_一體_上。猶尚更照_二於事理_一。則卽是等皆圓
宗。如_二前四時中_一。如來三輪不思議故。或爲_二此人_一說_レ頓。或
爲_二彼人_一說_レ漸。彼此互不_二相知_一。能令_レ得_レ益。所謂如前下
釋。言_二如前四時_一者。謂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四時。只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是頓漸故也。祕密亦是頓漸而已。故指_二 四時_一以明_レ之也。
三輪者。身口意三也。輪有_二 二義_一。 一轉義。二摧碾義。佛身
現_レ通。佛口說_レ法。佛意照_レ機。莫_レ非_レ摧_二-碾衆生惑累_一。如_二
王輪寶能壞能安_一。 三輪亦爾。能壞_二煩惱_一。能安_二玅性_一。玄義
中明。身輪示_二藥珠二身_一。藥喩_二可畏破惡之形_一。珠喩_二可愛
生善之狀_一。口輪示_二毒天二鼓_一。毒喩_レ說_二破惡法_一。天喩_レ說_二生
善法_一。心輪示_二隨自他意_一。隨自如_レ珠如_レ 天隨他如_レ藥如_レ毒。
不思議者。佛之三輪。非_二 下凡心思口議_一也。或爲此人等
者。泛示_三隨_レ機不_二定局_一也。玄義中云。此座說_レ頓。十方說_レ
漸。說_二不定_一。頓座不_レ聞_二 十方_一。 十方不_レ聞_二頓座_一。或十方說_レ
頓。說_二不定_一。此座說_レ漸。或爲_二 一人_一說_レ頓。或爲_二多人_一說_レ漸。
說_二不定_一。或爲_二 一人_一說_レ漸。或爲_二多人_一說_レ頓。或一座默。十
方說。十方默。一座說。俱默俱說。各不_二相知_一。互爲_二顯密_一。
於_レ此是顯。於_レ彼是密。大矣哉。如來於_レ法得_二最自在_一。在_二
首楞嚴_一。能建_二大義_一。爲_レ若此_レ也。發(ハツ)_二-揮(キ)此義_一。始_レ自_二 天台_一。
他宗往往竊爲_二己見_一。悲夫。今文。但云_二頓漸_一。闕_二不定等_一。
學者知_レ之 問。佛之三輪。靡_レ所_レ不_レ鑑。宜_レ漸說_レ漸。宜_レ
【下段】
頓說_レ頓。何因縁故。卻爲_下衆生說_レ漸得_レ頓。說_レ頓得_上レ漸。將
非_下瀆_二-亂衆生_一者_上乎。 答。機縁旣多。宜樂亦異。是故如
來随_レ所_二敎化_一。宜_レ頓說_レ頓。宜_レ漸說_レ漸。宜_二頓說中而得_一_レ
漸等。今詳。於_二頓說中_一得_二漸益_一者。非_レ無_二所以_一。諒是過去。
於_二頓說中_一。有_二漸種子_一。漸種旣熟。所以聖人。爲說_二頓法_一。而
此衆生。於_二頓說中_一。卻得_二漸益_一。於_レ頓得_レ漸旣然。於_レ漸得_二
頓及以不定_一亦爾。豈徒然哉。良有_レ以也。故言_二祕密敎_一。所
以身密。口密。意密。三密密密之祕傳。密家之眞言流者。
總十二流。往_レ彼而尋。山門之眞言流者四流。往_レ彼而尋。
寺門之眞言流者唯一流。往_レ彼而尋。略明_二本空宗之旨_一
竟。
   行者宗下
役小角者。賀茂役公氏。今之高賀茂者也。和州葛木上郡。
茆原村人。少敏悟博學。兼御_二佛乘_一。年三十二。棄_レ家入_二
葛木山_一。居_二巖窟_一者。三十餘歳。藤葛爲_レ衣。松果充_レ食。持_二
孔雀明王呪_一。駕_二 五色雲_一。優_二遊仙府_一。軀_二逐鬼神_一。以爲_二使
令_一日域靈區。修歷殆徧。一日告_二山神_一曰。自_二葛木嶺_一蹊_二金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四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三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峯山_一。其間危嶮。雖_二苦行者_一。猶或艱。汝等架_二石橋_一通_二行
路_一。衆神受_レ命。夜夜運_二嵓石_一督_二營搆_一。小角呵_レ神曰。何不_二
早成_一。對曰。葛城峰一言主神。其形甚醜。難_二晝役_一待_レ夜
出。以_レ故遲耳。小角 促(ウナカス)_二 一言主【_一脱か】。一言主。不_レ肯(ウケガハ)。小角怒。
呪縛繋_二之深谷_一。 一言主託_二宮人_一曰。我是管_二逆冠_一之神
也。 窹(ヒソカニ)見_二役小角_一。濳 窺(ウカヽフ)_二國家_一。不_二急 治(ヲサメ)_一殆乎危。官人以
聞。文武帝下_レ勒。召_二小角_一。小角騰_レ空飛去。不_レ得_二追捕_一。官
吏設_二計略_一。收_二其母_一。小角不_レ得_レ已。自來就_レ因。便配_二豆洲
大島_一。居三年。晝守禁而居。夜必登_二富士山_一。行道踏_レ海
而走猶_レ行_レ陸。其疾飛鳥不_レ可_レ及也。 黎明(アクルコロホヒニ)歸_レ島。大寶
元年放_レ廻。近_二京師_一凌_レ虛飛去。小角嘗在_二攝洲(ツノクニ)箕面(ミノヲノ)山_一。
山有_レ瀧。小角夢。入_二瀧口_一謁_二龍樹大士_一。覺後搆_二伽藍_一。自_レ
此號_二箕面寺_一。爲_二樹龍淨刹_一。世曰。小角自坐_二草座_一。載_二母
於鉢_一。泛_レ海入_レ唐。讚曰。道德全者。鬼神不_二得而窺_一矣。役
君神異。可_レ謂_二不_レ測者_一焉。然遭_二神誣_一。受_二竄譴_一。豈呪力
有_二未_レ充之處_一。與古記曰。道昭師在_レ唐時。五百群虎。共
來作禮。一虎人 語曰(コトハシテ)。新羅山中。衆虎之所_レ伏也。願師趣_レ
【下段】
山。導_二我暴獰_一。昭默受_レ請。乃至_レ彼講_二法華_一。群虎 側聽(ソハタチキク)。其
中有_二和語者_一。進曰。我是日本國役小角也。 昭愕然問
曰。何在_レ此。對曰。本國神曲謟。是以我遁去化_二異類_一耳。然
或又有_レ往矣。亦可_三以爲_二善應無方之一端_一矣。而此事年
代少乖故。我不_レ系(カケ)本章_一。疑又役之放 逐(チク)。古史或有_レ誤乎。
方今攀_二大峰之 嶮(ケハシキ)巇_一。撥(ハラフ)_二葛嶺之深 邃(スイヲ)_一者。皆祖_二述于役_一。
夫行者宗有_レ 二。一者本山。則卽天台宗是也。二者當山。
則卽眞言宗是也。 尋云。依經者如何。 答。孔雀明王
經是也。所以所何。謂行有_二 二種_一。 一身行。二心行。子之
所_レ論者身行也。予之所_レ修者心行也。當_二 八苦之寒風_一。臥_二
罪障之積雪_一。仰_二阿字之大空_一。見_二大日之光照_一。淨_二菩提心_一。
觀慧相應。念念增進。豈非_二心行之微趣_一乎 尋云。宗旨
如何。 答。仁王般若經曰。七難卽滅。七福卽生矣。不_下
以_二形服_一而易_上_レ懷也。嗚呼役之化迹。盛乎哉。其時第四不
定敎者。謂第四不定敎文分_レ 二。初正明三。初標。二釋。三
結。二雙結_三祕密不定。具_二化法四敎_一。 二總結_二化儀四敎_一。
亦由_二前四味中_一。佛以_二 一音_一演_二-說法_一。衆生隨_レ類各得_レ解。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則如來不思議力。能令_下衆生於_二漸說中_一得_二頓益_一得_二頓
說中_一得_中漸益_上。所謂亦下釋。祕密言_二 四時_一。不定言_二 四味_一。
文互現耳。妙玄中說。雖_二高山頓說_一。不_レ動_二寂場_一。而游_二鹿
苑_一。雖_レ說_二 四諦生滅_一。而不_レ妨_二不生不滅_一。雖_下爲_二菩薩_一說_中佛
境界_上。而有_二 二乘智斷_一。雖_二 五人證果_一。而不_レ妨_二諸天悟_一_レ大。
當_レ知。卽_レ頓而漸。卽_レ漸而頓。至矣哉。頓漸互通。耳根聲塵
佛事旣爾。五根五塵施化亦然。故有佛土。瞪視顯_レ法現_レ
相。揚_レ眉。動目。微笑。嚬申。聲欬。憶念。動搖。以_二如_レ是等_一
而悟_レ道也。然雖_レ如_レ此。亦皆不_レ出_二頓漸等法_一。無_レ非_二聖人
之敎化_一也。亦次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所謂不_レ照_二本
有一性_一。莫_レ忘_二逆順二修_一。是故先示_二 三諦_一。而後談_二惑觀等_一。
問。何令_レ忘耶 答。論云。除_二諸法實相_一。餘皆名_二魔事_一。今
云_レ忘者。不_三復妄見_二別法_一耳。若其然者。得_レ非_二性德之行_一
乎。請思_レ之。中諦者統_二 一切法_一。眞諦者泯_二 一切法_一。俗諦
者立_二 一切法_一。擧_レ 一卽三。非_二前後_一也。所謂融然無_レ外。故
云_レ統。淨然無_レ相。故云_レ泯。森然無_レ混。故云_レ立。擧_レ 一卽
三可_二自知_一。含生本具。非_二造作之所得_一也。所謂生諦相卽。
【下段】
無_レ有_二能具所具之別_一。故天台云。多_レ所_二含容_一。而無_二積聚_一。 
問。前言_二 天然_一。此言_二非造_一。後言_二自爾_一。非_二重沓_一耶。 答。
天然約_レ諦而語。非造就_レ生而說。後文更復言_二自爾_一者。爲_レ
明_二不變而變_一故耳。祖言無_レ所_レ苟。何重沓之有。悲夫。祕藏
不_レ顯。蓋三惑之所覆也。所謂煩惱。業。苦。不竝不列。是
爲_二不顯之祕密藏_一。所覆之言。宜_二善得_一_レ意。故無明翳_二乎法
性_一。塵沙障_二乎化導_一。見思阻_二乎空寂_一。所謂惑爲_二法界_一。豈
有_二敵對_一。淨用永不_レ顯故。故云_二翳障阻_一耳。然玆三惑。乃
體上之虛妄也。所謂惑是修惡。體是性惡。以_レ性奪_レ修。故
云_二虛妄_一。以_二虛妄_一故。爲_二我熊照之智_一。以_二虛妄_一故。爲_二我
所忘之境_一。此中奇趣。難_レ言矣哉。於_レ是大覺慈尊。喟然
歎曰。眞如界内。絶_二生佛之假名_一。平等慧中。無_二自他之形
相_一。但以_二衆生妄想_一。不_二自證得_一。莫_二之能返_一也。所謂界與_レ
慧者。所證之眞證。名_二究竟之照_一。名與_レ相者。所斷之妄
斷。名_二究竟之妄_一。照_レ性忘_レ修。義之如_レ返。衆生不_レ爾。得_レ
不_レ歎乎。由_レ是立_二乎三觀_一。破_二乎三惑_一。證_二乎三智_一。成_二乎
三德_一。所謂能照_二性惡_一。立_二 三觀_一也。能忘_二修惡_一。破_二 三惑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四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三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也。能照_二性善_一。證_二 三智_一也。能忘_二修善_一。成_二 三德_一也。豈非_三
所謂忘_二 二修_一哉。空觀者破_二見思惑_一。證_二 一切智_一。成_二般若
德_一。假觀者破_二塵沙惑_一。證_二道修智_一。成_二解脱德_一。 中觀者破_二
無明惑_一。證_二 一切種智_一。成_二法身德_一。然玆三惑。三觀。三智
三德。非_二各別_一也。非_二異時_一也。天然之理。具_二諸法_一故。所
謂上文合擧。此文分示。俱似_レ約_レ豎。意唯在_レ横。故云_下 非_二
各別_一等_上。言_二諸法_一者。卽三千也。有_二何一法不_一_レ備。然此三
諦。性之自爾。迷_二玆三諦_一。轉成_二 三惑_一。惑破藉_二乎三觀_一。觀
成證_二乎三智_一。智成成_二乎三德_一。從_レ因至_レ果。非_二漸修_一也。所
謂初七句中。具_二-含逆順二修_一。應_レ知。就_レ豎而說。後二句
者。顯_二-示豎中有_一_レ横。故云_レ非_二漸修_一也。 問。佛亦有_二所破_一
答。破與_レ不_レ破。各見_二敎文_一。今通_二横四於究竟_一者。由_下言_二
無明力大佛智能斷_一。又言_三同體見思尚至_二等覺_一。正破屬_二
於觀_一。破已爲_上レ智也。說_レ之次第。理非_二次第_一。所謂縦是横
四說必次第。況富_二於慈_一。更宣_二豎五_一。然亦須_レ知。能照_二本
有之性_一。言語亦非_二言語_一。能忘_二逆順之修_一。 四三亦非_二 四三_一。
如_レ是則豈非_レ無_レ外_二乎三諦_一耶。若然者。豈非_二不可思議
【下段】
境_一耶。審_レ之審_レ之。豈得_下執_二 一端_一。而局_中於通_上道耶。亦復
佛以一音等者。文出_二維摩經中_一。 一音之言。有_レ大有_レ小。小
乘一音。如_二毘曇云_一。 一音者梵音也。佛爲_二 四王_一。作_二聖
語_一說_二 四諦_一。 二解二不_レ解。佛又作_二毘陀羅語_一說。一解一
不_レ解。佛又作_二梨車語_一說。四王俱解。所_二以然_一者。爲_レ欲_レ
滿_二足諸天心_一故。二天王作_二如_レ是念_一。佛若爲_レ我。作_二聖語_一
說。我則能解。一天王作_二如_レ是念_一。佛若爲_レ我。作_二毘陀語_一
說。我則能解。一天王作_二如_レ是念_一。佛若爲_レ我。作_二梨車語_一
說。我則能解。故隨_二其念_一。而爲說_レ之。悉皆得_レ解。毘陀語
者。伊禰彌禰蹹被陀蹹被彼。梨車語者。摩奢兜奢僧奢摩
薩婆多毘羅緻。此卽四諦也。大乘一音。如_二起信云_一。圓音
一演。異類等解。又當分一音。卽施權也。跨節一音。卽開
權也。今旣頓漸不定一音。該_二乎大小_一。未_レ至_二法華_一。則非_二
跨節_一也。如_レ是得益不同。故言_二不定敎_一也。然祕密不定二
敎。敎下義理。只是藏通別圓。化儀四敎齊_レ此。略明_二雜空
宗之旨_一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法相宗下
如來滅後。一百年後。摩訶提婆菩薩出世。爲_二阿育大王_一。
說_二諸法實有法_一。可_レ謂_二此宗根元_一歟。其後阿僧伽。謂此云_二
無著_一。論師出世。夜登_二都率天_一。傳_二彌勒法_一。晝降_二 天竺阿瑜
闍國_一。於_二重閣講堂_一。爲_レ衆說法。瑜伽論百卷是也。其後
無著。世親。戒賢等次第。爰世親菩薩。造_二唯識三十頌_一。護
法。靑辨等十大論師。各造_二 十卷釋論_一。合百卷也。玄奘三
藏渡天時。申_二戒賢論師_一。末代學者。不_レ可_二學得_一云。略爲_二
十卷_一也。於_レ 中九大論師義。爲_二不正義_一。護法義爲_二正義_一。
唯識論十卷云是也。 尋云。震旦傳來者。如何。 答。如
來滅後。一千五百七十九年。唐太宗皇帝治三年。貞觀三
年巳【己の誤】丑八月。唐玄奘三藏。生年二十九歳入_二 天竺_一。同六
年壬辰。至_二 中天竺大那爛寺_一。奉_レ値_二戒賢論師_一。謂生年一
百四。習_二瑜伽唯識_一。竝學_二倶舍論_一。同十九年乙巳。歸_二唐
土_一。抑戒賢論師。親奉_レ受_二彌勒菩薩_一。兼承_二無著世親_一。又
値_二護法論師_一。傳_二此法_一也。次玄奘弘_二此法_一時。有_二 三千人
弟子_一。其中有_二 七十人 長者(ナレルヒト)_一。其中又有_二 四人達者_一。謂昉法
【下段】
師。尚法師。光法師。基法師也。其中以_二基法師_一。爲_二寫瓶
弟子_一。慈恩大師是也。此師所立。名_二法相宗_一也。《割書:云云》。 尋
云。日本將來者如何。 答。日本傳來。前後有_レ 四一。孝徳
天皇御宇。道昭和尚入唐。値_二玄奘_一傳_二此法_一將來。二 人王
第三十六代。皇極天皇治七年。大化四年戊午。正月七
日。沙門智通。智達二人。奉_レ勅乘_二新羅國船_一入唐。奉_レ値_二
玄奘_一。受_二法相宗。竝倶舍宗_一將來。《割書:云云》。又有日記。智通。
智達。齊明天皇御宇。入唐云。三天武天皇治九年。朱鳥
五年庚辰。玄奘弟子。新羅國智鳳法師。一切律論傳來。
同御宇白鳳十四年甲戌。於_二川原寺_一。始書_二 一切律論_一。日
本義淵僧正。傳_二此法_一。我朝朗辨僧正等。義淵弟子也。又
有日記。智鳳。智鸞。智雄三師。文武天皇御宇。大寶三
年癸卯。入唐謁_二撲揚大師_一。謂智周傳_二此宗_一義淵受_二鳳鸞
二師_一。玄昉。行基。義淵弟子也。四第四十四代。元正天
皇治九年。養老七年癸亥。南都玄昉僧正入唐。在唐八
年。第四十五代。聖武天皇治七年。天平一年康午【二年庚午の誤】。五千
餘卷一切經論傳來。《割書:云云》。又有日記云。玄昉法師。元正天
【左頁】
【上段】
皇御宇。靈龜二年丙辰。入唐遇_二撲揚大師_一。學法經_二 二十
年_一。聖武御宇。天平七年乙亥。七月歸朝弘法。《割書:云云》。仍相
違可_レ明_レ之。《割書:云云》。抑當時於_二興福寺_一。相續次第。義淵僧正
下。有_二宣敎大法師_一。自_レ其以來。賢璟。明福。延賓。空晴。眞
義。林懷。主恩。永超。洪秀。覺晴。義俊。覺憲。貞慶等《割書:解脫|上人》
等次第相續。 尋云。所依經論者如何。 答。依_二 六經十一
部論_一也。六經者。一華嚴經。二解深密經。三如來出現功
德莊嚴經。四阿毘達磨經。五楞伽經。六厚嚴經也。十一論
者。一瑜伽論。二顯揚論。三壯嚴論。四集量論。五攝大乘
論。六十地論。七分別瑜伽論。八觀諸緣論。九唯識論。十
辨中菩薩論。十一入正理論也。但阿毘達磨。厚嚴二經。
未度經也。故當時加_二法華。𣵀槃_一。爲_二 六經_一也。 尋云。此
等經論中。取分以_レ何爲_二正證_一耶。 答。殊以_二深密經_一爲_二本
源_一。彼經明_二有空中三時敎_一故也。又以_二瑜伽論_一。爲_二憑據_一。
以_二唯識論_一爲_レ宗。中道爲_レ相。五重唯識爲_レ境。《割書:云云》 尋云。
宗敎者如何。 答。立_二 三時敎_一。攝_二 一代_一。初時敎。名_二有相
敎_一。說_二 人空法有相_一。阿含等諸部小乘經等攝_レ之。第二時
【下段】
敎。名_二無相敎_一。立_二 人法俱空相_一。攝_二諸部般若經_一也。第
三時敎。名_二非有非空中道敎_一。立_二 人法非空非有相_一也。攝_二
華嚴。深密。思益。法華。𣵀槃等_一。抑立_二 三時敎_一事。解深密
經中。勝義生菩薩。領_二-解一代_一相也。《割書:云云》 尋云。次位者
如何。 答。唯識論。立_二 五位_一攝_二 三阿僧祇_一。一資糧位者。大
乘順解脫分也。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位也。二加行
位。大乘順決擇分也。是第十廻向後心也。已上二位。爲_二
初僧祇位_一也。三通達位。諸菩薩斷見位也。是初歡喜地
也。第二僧祇劫也。四修習位。諸菩薩修道位也。是從_二第
二離垢地_一。至_二第十法雲地_一也。五究竟位。卽無上正等菩
提位也。是第三僧祇劫也。《割書:云云》。此宗意法華等。須臾聞之
卽得究竟說。爲_レ勸_二怯弱機_一方便也。餘經中。經_二塵劫_一成佛
云。爲_二懈慢機_一方便也。實說一切衆生。必經_二 三僧祇_一成
佛也。起信論云。以_二 一切菩薩_一。皆經_二 三阿僧祇劫_一矣。 問。
於_二何位_一立_二 四善根_一耶。 答。一家《割書:天|台》別敎。於_二 地前三十心。
立_二 四善根_一也。謂十住燸十行頂也。忍有_二 三忍_一 下中同_レ頂
對_二 十行_一。上忍同_二世第一_一對_二 十向_一也。記七云。豈_レ有_二大乘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廻向_一。而齊_二小乘上忍等_一矣。是依_二婆沙一說_一也。又舊譯攝
論。其相見。依_レ之舊譯攝論十一云。願樂行人有_二 四種_一。謂
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爲_二菩薩_一。聖道有_二 四種方便_一。故有_二
四人_一。如_下須陀洹道前。有_中 四種方便_上矣。但唯識論意。於_二
十廻向中_一。開_二 四善根_一也。抑十廻向中開_レ之歟。將第十廻
向外立_レ之歟。一箇疑也。此事異義有_レ之。山王院釋云。以_二
四加行_一。爲_二近資糧_一。此在_二向後初地之前_一。故名_二 地前_一。非_下
指_二 三十心_一。爲_中 地前_上也。是慈恩釋意也。十廻向外立_レ之
也。又入道章云。前二十九心全。第三十少分。而屬_二資糧_一。
三十心少分。屬_二後加行_一矣。是第十向後心立_レ之也。山王
院釋云。別中四十心。爲_二外内凡_一。 十地等妙。爲_二分極聖_一。
四十心中。十信爲_二外凡_一。住行向爲_二内凡_一。地等分聖。後一
極聖。彼此共呼_二内凡位_一爲_二 四善根_一。此瓔珞等諸大乘經
所_レ說也。近首楞嚴經。及唯識論。於_二 十廻向後心_一。立_二 四
加行位_一。名_二同初敎_一也。三十頌二十七行云。現前立_二少物_一。
謂是唯識止性。以_二有所得_一故。非_二實住唯識_一。記家以_二 三十
心_一。爲_二遠資糧_一。以_二 四加行_一。爲_二近資糧_一。此在_二向後初地之
【下段】
前_一。故名_二 地前_一。非_下【レ点ヵ】指_二 三十心_一爲_二 地前_一也。又名_二 三十心_一。
爲_二順決擇分位_一也。諸師多云。開_二第十廻向_一。出_二 四加行
位_一。此經論隨_レ宜。開合不定。合爲_二 三十心_一。開爲_二 四加行
位_一。何謂非_二佛意_一。 四悉檀說。本如_レ是耳。今宗就_レ合。以_二
三十心_一。爲_二 四加行_一。釋出如_二玄文_一矣。有抄云。論正義。十
向外立_二 四善根_一。不正義意。第十向内立_レ之。《割書:云云》。 尋云。
宗旨者如何。 答。凝然常住。不作諸法云。不_レ明_二眞如
縁起_一也。所以眞如玅理。堅密物。散壞成_二諸法_一事無_レ之。
是此華嚴天台等。明_二隨縁眞如_一難_レ之也。謂旣隨縁云。依_二
妄法縁_一。 九界妄法成、其體更非_二眞如_一。堅密不_レ成_二餘法_一
也。仍不_レ徧_二諸法_一眞如。惡得_レ意隨縁眞如談歟。《割書:云云》。又
彼宗立_二 五性各別義_一擧_二永不成佛一類_一事。不_レ明_二眞如縁
起_一故也。若夫無性定性。自_二眞如_一縁起。還可_レ歸_二眞如_一故。
不成佛不_レ可_レ云。又唯識論云。四智品所依常故。無_二斷
盡_一故。亦說爲_レ常。非_二自性常_一。從_レ縁生故矣。四智獨無常
也。此智依_二-止眞如_一時。眞如被_レ引常住云也。是此境智各
別宗云此意也。所謂宗旨正意。眞如不_レ徧_二萬法_一。不_レ作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三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諸法_一云也。 尋云。五性各別者如何。 答。楞伽經云。一
者聲聞乘性。二者辟支佛乘性。三者如來乘性。四者不
定乘性。五者無性證法矣。瑜伽論云。一者菩薩種性。二
者獨覺種性。三者聲聞種性。四者不定種性。五者無種
性矣。是法爾五性云。無始以來。法爾天然。五種性相分
云也。依_レ之佛地論云。由_二法爾_一故。無始時來。有_二 五種性_一。
矣。但楞伽瑜伽二說相違。然論云_二菩薩性_一。經云_二如來性_一。
其心同_レ之歟。 尋云。天台意如何。可_レ得_レ心耶。 答。守
護章下中云。其法爾種子。西方論師都不_レ許。唐國疏師
亦不_レ許。一切經中。無_二所說_一故矣。又云。建_二-立畢竟無性_一。
彼瑜伽所_レ出。毗曇薩婆多等許。約_二聲聞地決擇小義_一。彼
三乘敎未_レ說。小乘帶_レ小說_レ大。其瑜伽中。多有_二小乘義_一
矣。 尋云。師資相承者如何。 答。法相宗。大覺世尊。
彌勒。無著等次第。餘宗二十三附法次第。師子尊者。被_レ
害_二檀彌羅王_一。附法旣絶畢。爰法相一宗。釋尊佛法。悉
附_二-屬彌勒_一。彌勒。無著相承。不_レ可_レ似_二餘家_一。甚深附法。是
此三國附法無_二斷絶_一宗。獨我宗也。《割書:云云》。 難云。十大論
【下段】
師中。護法義爲_二正義_一。然自_二護法論師_一。至_二戒賢_一。其中間
時節久。是故面授附法少斷絶。如何。 答。護法正義。九
人不正義。堅次第時。前後流轉。何相承可_二斷絶_一耶。其
上玄奘渡天。自_二 天竺_一相承。三國不斷宗云事。無_二子細_一
歟。尋云。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者如何。 答。五法
者。名。相。分別。正智。如如也。楞伽經見。一名者諸法
名也。二相者諸法相也。三分別者諸法差別也。四正智
者。從縁生智慧也。五如如者。諸法所依眞如理也。《割書:云云》。
次三自性者。一反《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反恐|遍歟》計所執性。謂五法中。名相分別
也。是卽本無今有妄念也。二依佗起性。是第八識。自性分
別。從縁生正智也。三圓成實性。是萬法所依。無分別如
如眞如也。五法中第五是也。《割書:云云》。次八識者。六識名相
分別反《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反恐|遍歟》計所執性也。七八識正智也。但如如非_二識
性_一。性所依故。非_二 八識所攝_一。《割書:云云》。次二無我者。人無我謂
生空。法無我謂法空。《割書:云云》。決三云。況復五法。及三自性。
八識二無我。全是別義矣。 尋云。斷惑者如何。 答。唯
識論。煩惱所知二障。各立_二分別俱生_一。又分別俱生。現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五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種子習氣三有_レ之。《割書:云云》。凡小乘倶舍等。煩惱限_二現行_一。不_レ
明_二種子習氣_一。大乘意。現行上有_二種子_一。雖_レ斷_二種子_一。尚有_二
習氣_一云斷_レ之。《割書:云云》唯識論十云。煩惱障中。見所斷種。於_二
極喜地見道始_一斷。彼障現起。地前已伏。修所斷種。金剛
喩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彼障現起。地前漸伏。初地已
上。能頓伏盡。所知障中。見所斷種。於_二極喜地見道初_一
斷。彼障現起。地前已伏。修所斷種。於_二 十地中_一漸次斷
滅。金剛喩定現在前時。方永斷盡。彼障現起。地前漸伏
乃至十地。方永伏盡矣。記二云。然依_二 五性宗中_一。以_二見
疑無明等種子_一。爲_二無明住地_一。今意不_レ爾。五住爲_二 二死作
因_一。望_二唯識等_一。但加_二種子_一爲_レ異耳矣。請學者。相宗與_二台
宗_一異說。於_レ前於_レ後。細細然。
  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圖揭下段
凡法相意。現行皆云_レ伏。種子皆名_レ斷也。現行名_レ斷事
無_レ之。先自_二初住_一。至_二第十向_一。煩惱所知二障。分別起現
行伏。至_二初地_一 二分別起種子斷也。煩惱俱生起現行。於_二
初地_一皆伏也。種子七地爲_二利生_一留也。留_二煩惱障_一。助_レ願
【下段】
 ┌我執新譯 ┌迷理惑 ┌現行《割書:地前|已伏》
┌煩惱障──┬分別三──┼種子《割書:見道無|間道斷》
│└人執舊譯│└見惑  └習氣《割書:見道解|脫道斷》
│┌────┘
││     ┌前六識俱生┐┌現行《割書:地前漸伏。初|地已上頓伏。》
││     │     └┼種子《割書:金剛無|間道斷。》
││┌迷事惑 │    ┌─┘
│└俱生二──┤    └習氣《割書:地地漸斷。無間道永斷|義也。解脫道斷正義也。》
│ └修惑  │
│      │      ┌現行《割書:初地已上漸伏。|第七地永伏。》
│      └第七識俱生─┼種子《割書:金剛無|間道斷。》
│             └習氣《割書:無間道斷|解脫道斷。》

│             ┌現行《割書:初地漸伏。|八地永伏。》
│      ┌前六識俱生─┼種子《割書:地地漸斷。|金剛永斷。》
│      └───┐  └習氣《割書:金剛無|間斷。》
│┌法執 ┌分別《割書:如|前》○ │
└所知障─┤     │
     └俱生二──┤
       ┌───┘  ┌現行《割書:地地惑伏。惑起。金|剛加行道永斷。》
       └第七識俱生─┼種子《割書:金剛無|間道斷。》
              └習氣《割書:無間道斷。|解脫道斷。》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三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受_レ生矣。八地已上。任運徧滿。利_二衆生_一故。留_二煩惱_一故_一。【一点衍ヵ】不_二
沙汰_一也。而煩惱障俱生起種子。金剛喩定皆斷。十地間
斷事不_レ云也。又所知障俱生起現行。地地漸伏。種子地
地漸斷。其故初地俱生現行。於_二 地前_一伏。俱生種子。於_二
初地_一斷。二地俱生現行初地伏。種子二地斷也。又玅覺
障所知障俱生現行。十地伏。種子金剛喩定斷也。《割書:云云》。
尋云。所知障漸斷意如何。 答。煩惱俱生。爲_二利生_一故。
留也。不_レ斷_二所知障_一者。暗_二所知境_一故。漸伏漸斷也。又斷_二
種子_一。現行自被_レ斷故。以前伏云。種子斷時現行斷不_レ云
也。又法相反《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反恐|遍歟》計云_レ捨。煩惱云_レ斷也。輔行記。引_二唯
識_一云。此二法《割書:所知障分|別俱生》執細故難_レ斷。後十地中。數數修
習。勝法空觀。方能除滅矣。又云。此二《割書:煩惱障分|別俱生》麤故易_レ
斷。入_二初地_一。時。觀_二 一切法法空眞如_一。卽能除滅矣。 尋
云。斷_二 二障_一。得_二何等果_一耶。 答。慈恩唯識疏云。由_レ轉_二
煩惱_一。得_二大涅槃_一。轉_二所知障_一。證_二無上覺_一矣。二轉依者是
也。依者依也。起云事也。 尋云。天台宗意。彼法相敎
觀。四敎中何分齊。可_二得意_一耶。 答。記一云。他釋但有_二
【下段】
自覺等三_一。旣無_二 四敎_一。各具_二 三義_一。如何分_二-別大小敎主_一。
與而言_レ之。不_レ出_二 二敎_一矣。輔云。不_レ出_二 二敎_一者。他人釋。
佛亦云_レ斷_二習氣_一。故屬_二通佛_一也。若奪而言_レ之。只得_二 三藏
佛_一耳矣。是藏通分齊釋。又妙樂一處釋云。唯識等文。但
明_二別義_一矣。但五大院。名別義通分釋兮。法相宗意。三
乘眞實。一乘方便如_レ常焉。其時明_二方等部_一。淨名等經。彈_レ
偏析_レ小。歎_レ大褒_レ圓。四敎俱說藏爲_二半字敎_一。通別圓爲_二
滿字敎_一。對_レ半說_レ滿。故言_二對敎_一。若約_レ時則食時。謂第三
時。若約_レ味。則從_レ酥出_二生酥_一。此從_二 九部_一出_二方等_一。謂三
生酥味。信解品云。過_レ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_レ難。然
其所止猶在_二本處_一。此領_二何義_一。 答。三藏之後。次說_二方
等_一。已得_二道果_一。心相體信。聞_レ罵不_レ瞋。内懷_二慚愧_一。心漸
淳淑。不輕品云。得大勢以_二何因縁_一。名_二常不輕_一。是比丘
凡有_レ所_レ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
歎。而作_二是言_一。我深敬_二汝等_一。不_二敢輕慢_一。所以者何。汝等
皆行_二菩薩道_一。當_レ得_レ作_レ佛。而是比丘。不_三專讀_二-誦經典_一。但
行_二禮拜_一。乃至遠見_二 四衆_一。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_二是言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五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四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我不_三敢輕_二於汝等_一。汝等皆當_二作佛_一。故四衆之中。有_下生_二
嗔恚_一心不淨_上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_二何所_一來。
自言_二我不_一_レ輕_レ汝。而與_二我等_一授_レ記。當_レ得_二作佛_一。我等不_レ
用_二如_レ是虛妄授記_一。如_レ此經_二-歷多年_一。常被_二罵詈_一。不_レ生_二瞋
恚_一。常作_二是言_一。汝當_二作佛_一。說_二是語_一時。衆人或以_二杖木瓦
石_一。而打_二-擲之_一。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_三敢輕_二於汝
等_一。汝等皆當_二作佛_一。以_三其常作_二是語_一故。增上慢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_レ之爲_二常不輕_一。是此明_二通敎_一者。
通_二前藏敎_一。通_二後別圓_一。故名_二通敎_一。 中論問曰。阿毗曇人
言。諸法從_二 四緣_一生。云何言_二不生_一。何謂_二 四緣_一。因緣次第
緣。緣緣增上緣。四緣生_二諸法_一。更無_二第五緣_一。 一切所有
緣。皆攝_二-在四緣_一。以_二是四緣_一。萬物得_レ生。因緣名_二 一切有
爲法_一。次第緣除_二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心數法_一。餘過去
現在心心數法。緣緣增上緣一切法 ̄ナリ。又從_二當敎_一得_レ名。
謂三人同以_二無言說道_一。體_レ色入_レ空。故名_二通敎_一。解曰。又
從下就_二當敎_一釋。通者同也。所謂聲聞緣覺菩薩三人。同
以_二無言說道_一。體_レ色入_レ空。言說在_レ事。無言是理。 問曰。
【下段】
以何言說者在_二乎事_一。無言者是理乎。 答曰。言說者在_二
於六道之事_一。無言者是眞空之理也。道卽觀智。達_二事卽
理_一。卽理之道無生道也。以_二此之道_一。體_二-解六凡諸法色心_一。
如_レ幻如_レ化。幻有之俗。但有_二名字_一。 問曰。如何幻有之
俗者。但有_二乎名字_一。 答曰。幻有之俗者。則卽相空故。所
以但有_二名字_一謂_レ之耳。止觀五十四云。名字不_レ在_二内外中
間常自有等_一。所以卽空。幻有卽空眞諦也。卽此三人通同
之義。約_二所證同_一故。前文云_二通前藏_一也。約_二敎有_一_レ異故。今
又就_二無言說道體色空_一也。復次。須_レ知敎理智斷。行位因
果。此八皆通_二 三乘之人_一。何者同稟_二無生_一敎通也。同緣_二卽
色是空_一理通也。諸法不生。般若不生智通也。須陀洹若
智若斷。是無生忍斷通也。皆乘_二摩訶衍_一行通也。同行_二 十
地_一位通也。同學_二般若_一因通也。同到_二薩婆若_一果通也。亦
次中論曰。汝先說_レ有_二生住滅相_一。故有_二有爲_一。以_レ有_二有爲_一。
故有_二無爲_一。今以_レ理推求。三相不可得。云何得_レ有_二有爲_一。
如_三先說_二無_レ有無_レ相法_一。有爲法無故。何得_レ有_二無爲_一。無爲
相名_二不生不住不滅_一。止_二有爲相_一故_一。【一点衍ヵ】名_二無爲相_一。無爲自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四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無_二別相_一。因_二是三相_一。有_二無爲相_一。如_下火爲_二熱相_一。地爲_二堅
相_一。水爲_中冷相_上。無爲則不_レ然。 問曰。若是生住滅畢竟無
者。云何論中得_レ說_二名字_一。 答曰。如_レ幻亦如_レ夢。如_二乾闥
婆城_一。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_レ是。生住滅相。無_レ有_二決定_一。
凡人貪著。謂有_二決定_一。諸賢聖憐愍。欲_レ止_二其顚倒_一。還以_二
其所著名字_一。爲_レ說_二語言_一。雖_レ同其心則異。如_レ是說_二生住
滅相_一。不_レ應_レ有_レ難_レ如_二幻化所作_一。不_レ應_レ責_二其所由_一。不_レ應_三
於_レ 中有_二憂喜想_一。但應眼見而已。如_二夢中所_一_レ見。不_レ應_レ求_レ
實。如_二乾闥婆城日出時現_一。而無_レ有_レ實。但假爲_二名字_一。不_レ
久則滅。生住滅亦如_レ是。凡夫分別爲_レ有。智者推求則不
可得。所以佛說_二大乘諸法_一。若有色無色。有形無形。有漏
無漏。有爲無爲等諸法相。入_二於法性_一。 一切皆空。無_レ相
無_レ緣。譬如_三衆流入_レ海。同爲_二 一味_一。實法可_レ信。隨宜所說。
不_レ可_レ爲_レ實。是故無_二緣緣增上緣者_一。若略廣因緣中無_レ果
云。何言_下果從_二因緣_一出_上。依_二大品經_一。乾慧等十地。卽是此
敎位次也。一乾慧地。未_レ有_二理水_一。故得_二其名_一。卽外凡位。
與_二藏敎五停心。總別等三位_一齊。二性地。相似得_二法性水_一。
【下段】
伏_二見思惑_一。卽内凡位。與_二藏敎四善根_一齊。三八人地。四
見地。此二位入_二無間三昧_一。斷_二 三界八十八使見_一盡。發_二
眞無漏_一。見_二眞諦理_一。與_二藏敎初果_一齊。五薄地。斷_二欲界九
品思前六品_一。與_二藏敎二果_一齊。六離欲地。斷_二欲界九品思_一
盡。與_二藏敎三果_一齊。七已辨地。斷_二 三界見思惑_一盡。但斷_二
正使_一。不_レ能_レ侵_レ習。如_二燒_レ木成_一_レ炭。與_二藏敎四果_一齊。聲聞位
齊_レ此。八辟支佛地。更侵_二習氣_一。如_二燒_レ炭成_一_レ灰。九菩薩
地。正使斷盡與_二 二乘_一同。扶_レ習潤_レ生。道觀雙流。游戲神
通。淨_二佛國土_一。所謂菩薩地。見思已亡名_二正使盡_一。此約_二
自行_一。故同_二 二乘_一。若欲_レ利_レ他。則須_レ扶_レ習。扶謂扶持。習
卽見思之氣分也。潤謂潤益。生卽分段之形生也。所謂
扶_二-持見思之氣分_一。而潤益故受_レ生焉。良以_三通敎不_レ明_二 中
道應本_一。何能稱_レ物 施爲(シサ)。是故菩薩。雖_レ斷_二正使_一。不_レ專_二證
空_一。慈悲愍_レ物。欲_レ濟_二含生_一。其如_二見思_一。先已斷訖。更無_三
惑業而致_二受生_一。所以扶_二-持正使氣分_一。作_二利生本_一。仍須_下
先時故留_二餘習_一。方可_中扶持_上。更加_二帶空之心。及以四弘之
願_一。潤_二-生三界_一。利_二-樂有情_一。當_二此之時_一。深觀_二 二諦_一。進斷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五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四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習氣色心無知_一。塵沙劣慧旣亦斷_レ之。法眼種智於_レ是明
矣。應_レ知。習氣不_レ能_レ潤_レ生。今此但是故留而已。又復扶_レ
習。唯在_二通敎_一。言_二道觀_一者。道謂化導。觀卽空觀。帶_レ空
出_レ假。此二俱行。故曰_二雙流_一。出_レ假化_レ物。游_二諸世間_一。譬
如_二兒戲_一。故云_二游戲_一。 大論中問。神通所作。何名_二游
戲_一。 答。猶如_二幻師種種變現_一。菩薩亦爾。是故名_レ戲。
又三三昧中空爲_レ 上。諸餘行法皆名爲_レ 下。下如_二兒
戲_一。 問。菩薩但當_レ出_二-生三昧_一。何須_二游戲_一。 答。菩薩
心已出_二-生三昧_一。欣樂出入。亦名_二游戲_一。神名_二 天心_一。通
名_二慧性_一。 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_二神通_一。因中說_レ果
名_二淨佛土_一。若諸衆生。見心熾盛。慳貪蔽重。菩薩化_レ之。
令_下生_二正見_一無_レ所_中吝惜_上。願成佛時。國土淸淨。一切正見。
能捨衆生。來_二-至其國_一。是名_三因中淨_二果佛土_一。此一旣然。破
戒。嗔恚。懈怠。散亂。愚癡等蔽。亦皆準說。淨名記云。三
藏敎中。無_二淨土敎_一。但以_二煩惱_一。潤_レ業而生。故於_二穢土_一成
佛無_レ爽(タカアフ)。有_二 六度行_一。無_二淨土敎_一。敎無行缺。終無_二成佛_一。
無_二淨土因_一。無行之佛。有_レ敎無_レ 人。六度之行。有_レ因無_レ果。
【下段】
行旣無_レ果。反成_二無行_一。通人亦云_レ修_二淨土行_一。若任_二當敎_一。
雖_レ有_二其文_一。乃寄_下利人堪_二被接_一者_上。通敎菩薩。有_二淨土行_一。
知_二 十方佛_一。 二乘道理不_レ合_レ知_レ之。自鄙不_レ發。永不_レ求故。
菩薩雖_レ知。佛猶永滅。永滅乃與_二取_レ土義_一乖。故知此佛無_レ
人有_レ敎。敎旣權施。不_レ稱_二因行_一。故於_二權敎_一。不_レ須_二苦窮(ネンコロニ)_一。
準_三支佛見_二百佛世界_一。亦合_三-應知_レ有_二 十方佛_一。唯恐見_レ處
不_レ知_レ有_レ佛。又只一界唯一佛化。知亦無_レ妨。故二十部。
亦有_下許_レ知_二 十方佛_一者_上。此亦宜_レ爲_二大敎梯漸_一。故二乘人。
亦知亦不_レ知。通敎菩薩。修_二淨土因_一。若依_二跨節_一。是則淨
土義通_二諸敎_一。故有_二 四土横竪攝_一_レ物。由_三攝_レ生時有_二 五差_一
故。所謂人天及四敎也。十佛地。機緣若熟。以_二 一念相應
慧_一。頓斷_二殘習_一。坐_二 七寶菩提樹下_一。以_二 天衣_一爲_レ座。現_二帶劣
勝應身_一成佛。所謂十佛地分_レ 三。初成佛。案_下玅玄中共位
菩薩別立_二忍名_一。第十佛地成佛之相_上。誓扶_二餘習_一。生_二閻浮
提_一。 八相成道。前之五相。與_二 三藏_一同。唯成佛相。於_二道樹下_一。
得_下 一念相應慧。與_二無生諦理_一相應_上。斷_二煩惱習_一。名爲_レ佛
也。故此一念相應之慧。不_レ可_レ謂_二之三十四心_一。應_レ知。只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四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是空慧念耳。斷殘習者。以_下菩薩時斷_二正使_一竟。留_中餘氣
分_上故。今但斷_二殘習_一成佛。殘卽正使之餘氣也。準_二大論中_一。
金。銀。瑠璃。車渠。頗黎。赤珠。碼碯。是名_二 七寶_一。木樹是
劣。七寶是勝。表_三通敎法。勝_二-過三藏_一。 天衣化生。表_二 一切
法皆如幻_一。故與_二 三藏佛_一。所證是同。名_二現帶劣_一。本通敎
佛所現身量。十里百億。放光巍巍。異_二於三藏丈六一里_一。
故云_二勝應_一。或云但空名爲_二帶劣_一。不空中道名爲_二勝應_一。以_三
通敎有_二合身義_一故。華嚴成道。其唯別圓。鹿苑所_レ明。三
藏丈六。兩處初成。不_レ云_二通佛_一。方等般若。乃論_二 八相_一。故
知聖應隨_二-順物機_一。若云_二祕密_一。 二處不_レ無。爲_二 三乘根性_一。
轉_二無生四諦法輪_一。緣盡入滅。正習俱除。如_二炭灰俱盡_一。經
云。三獸度_レ河。謂象馬兎。諭_二斷惑不同_一故。又經云。諸法
實相。三乘皆得。亦不_レ名_レ佛。卽此敎也。此敎三乘。因同
果異。證果雖_レ異。同斷_二見思_一。同出_二分段_一。同證_二偏眞_一。然於_二
菩薩中_一有_二 二種_一。謂利鈍。鈍則但見_二偏空_一。不_レ見_二不空_一。止
成_二當敎果頭佛_一。行因雖_レ殊。果與_二藏敎_一齊。故言_二通前_一。若利
根菩薩。非_二但見_一_レ空。兼見_二不空_一。不空卽中道。分_二 二種_一。謂
【下段】
但不但。若見_二但中_一。別敎來接。若見_二不但中_一。圓敎來接。故
言_二通後_一。所謂若利下。釋_二通後_一 二。初正釋。非但見空。先
暫同_レ鈍。兼見不空。後彰_二於利_一。 一人先後不同。故云_二非
但兼見_一。旣云_二不空_一。正當_二 中道_一。 中道卽是別圓所詮。別
詮_二但中_一。不_レ具_二諸法_一。如_二雲外月_一。似_二出_レ水華_一。圓詮_二不但_一。
卽具_二 二邊_一。然一家明_二 中道_一復二。一離_二斷常_一。屬_二前二敎_一。
二約_二佛性_一。爲_二後二敎_一。敎權故但。理實名_レ 中。斯是別敎
佛性之中。圓敎稱_レ實。寂而常照。一切無_レ非_二遮那中道_一。雖_二
但不但_一。皆名_二利根_一。通後別圓。其義如_レ是。 問。四敎釋_レ
義。罄無_レ不_レ盡。何須_三更明_二受接之說_一【。脱ヵ】 答。豈聞_三受接非_二
四敎_一乎。是故須_レ知。初後咸同。故云_二 四敎_一。始終殊異。故
云_二受接_一。 三接雖_レ分。大乘攝盡。何須_レ難_二於更明_一_レ接耶。故
大品經。八地聞中九地修中。如_レ此說者。非_レ通非_レ別。通
敎始終不_レ觀_二常住_一。別人初地已證_二 中道_一。豈可_二 八地方聞_一_レ
中耶。故須_三約_レ接以銷_二此文_一。經從_二 下根_一云_二 八九地_一。準_レ義
合_レ有_二 中上二根_一。是故卽有_二 三根受接_一。仍分_二 三種_一。謂圓接
通。圓接別。別接通也。所_レ云接者。中道接_レ眞。如_二金接_一_レ鍮。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五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四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二物相接。是故云耳。從_二 下根_一者。爲欲_レ示_二於眞内中_一故。
故待_二證空_一方爲點示。令_三深觀_レ空卽見_二不空_一。 中上二根。亦
見_レ眞已。方示_二 中空_一。但由_二 中上_一。眞空旣淺。是故說敎多
附_二 下根_一 問。接義爲_レ在_二法華之前_一。亦通_二法華_一 答。五
時皆有。何須_レ定_レ之。然則須_レ知。交際之接。在_二法華前_一。名
會之接。在_二於法華_一。鹿苑密論。涅槃追說。是故五時通皆
有_レ接 問。接唯菩薩。亦通_二 二乘_一 答。法華前接則唯菩
薩。密通_二 二乘_一。法華中接。非_二但二乘_一。亦兼_二菩薩_一。故法華
中接_二 三乘_一者。皆約_二顯露_一。法華已前接_二於菩薩_一。復亦如_レ
是 問。受接被接。此二何別 答。一往分_レ之。受接約_レ機。
被接約_レ應。究而論_レ之。亦何隔別。 問。接獨機然。在_レ應
亦爾 答。感應道交。不_レ可_レ偏矣。 問。接已爲_レ在_二通第
十地_一。爲_レ居_二別圓初地初住_一。 答。從_レ舊從_レ本。是第十通。
從_レ敎從_レ證。在_二於地住_一。略如_二向說_一。廣在_二諸文_一 問。何位
受接。進入_二何位_一 答。受接人三根不同。若上根三地四
地被接。中根之人五地六地。下根之人七地八地。所接之
敎。眞似不同。若似位被接。別十廻向。圓十信位。若眞位
【下段】
受接。別 ̄ノ初地。圓初住。 問。此藏通二敎。同是三乘。同
斷_二 四住_一。止出_二 三界_一。同證_二偏眞_一。同行_二 三百由旬_一同入_二化
城_一。何故分_レ 二。 答。誠如_二所問_一。然同而不同。所證雖_レ同。
大小巧拙永異。此之二敎。是界内敎。藏是界内小拙。不_レ
通_二於大_一故小。折_レ色入_レ空故拙。此敎三人。雖_三當敎内有_二
上中下異_一。望_二通三人_一。則一槩鈍根。故須_二拆破_一也。通敎
則界内大巧。大謂大乘初門故。巧謂體_レ色入_レ空故。雖_二當
敎中三人上中下異_一。若望_二藏敎_一。則一槩爲_レ利。 問。敎旣
大乘。何故有_二 二乘之人_一 答。朱雀門中。何妨_二庶民之出
入_一。故人雖_レ有_レ小。敎定是大。大乘兼_レ小。漸引入_レ實。豈不_レ
巧。故般若方等部内。共般若等卽此敎也。略明_二摩訶空
宗之旨_一竟。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終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四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一 淨土宗
    般若部  二 遊行宗
         三 一向宗

       ┌一 本假宗者 淨土宗也
 ○假宗門三─┼二 遊假宗者 遊行宗也
       └三 新假宗者 一向宗也

【下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淨土宗下
尋云。淨土宗者如何 答。淨土宗者。假宗也。謂假宗三。
一本假宗。淨土宗也。二遊假宗。遊行宗也。三新假宗。一
向宗。且淨土宗者。義云。天竺馬鳴。龍樹。乃至護法。靑辨
等。皆歸_二此敎_一。《割書:云云》。 尋云。震旦弘通者如何。 答。廬山
慧遠禪師。開_二淨土敎門_一。《割書:云云》。又震旦有_二 五祖_一。菩提流支。
傳_二-譯淨土論_一。《割書: 一》。曇鸞大師。東魏代遇_二流支_一傳_二觀經_一。 《割書:二》
道綽禪師。《割書:三》。善導和尚。《割書:四》。懷感禪師。《割書:五》。少康等。次第相
承。仍曇鸞以下爲_二 五祖_一。加_二流支_一爲_二 六祖_一。《割書:云云》。又唐太宗
代。慈重法師。大智律師等。同興_二此宗_一。《割書:云云》。 尋云。日本
傳來者如何 答。不_レ知_二其初_一。《割書:云云》。慈覺大師。渡唐時。値_二
法道和尚_一。引聲阿彌陀經。念佛三昧相傳歸朝給。赤山
大明神。於_二唐土_一念佛守護神也。覺大師隨身來給。四明
西坂本安_二-置之_一。《割書:云云》。次天台山西塔。北谷内黒谷源空上
人。謂法然自開_二大經藏_一。興_二淨土敎門_一。 一向專修弘通是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四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盛也。門下。幸西謂成覺。一念義元祖。隆寛謂長樂寺多
念義元祖。證空謂善慧。西山 ̄ナリ。長西謂九品寺諸行本
願義元祖。聖光謂鎭西義元祖。有 ̄リ_レ之。門徒數千萬。上
足此五人也。又高野明徧僧都。出雲路明禪法印等。皆
行_レ之。加_レ之出雲路住心上人。謂天台學者。生馬良徧《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徧|恐遍》
法印。謂法相。木幡眞空上人。謂三論眞言。知足院悟阿
上人。謂律宗法相。是等雖_レ非_二黒谷門徒_一。皆是淨土修行
人也。又禪林寺永觀。作_二往生講式_一。慧心先德。制_二往生
要集_一。欣求淨土先賢也。賀古敎信上人。謂號_二阿彌陀丸_一。
十念成就人也。此人草菴。穿_二西壁_一。直爲_レ拜_二生身之來迎_一
歟。 尋云。依經者如何。 答。淨土三部經。竝淨土論也。
三部經者。雙卷經二卷。觀無量壽經一卷。小阿彌陀經
一卷。淨土論天親造。《割書:云云》。見_二觀經文_一。阿闍世太子。依_二達
多敎_一。父頻婆娑羅王。七重室内令_二制極_一。欲_二戟殺_一。后韋提
希夫人。以_二蘇蜜_一和麨塗_レ身。諸瓔珞中。盛_二蒲桃漿_一。密與_二
大王_一令_レ食_レ之。三七日不_レ死。太子聞_レ之。生_レ瞋欲_レ殺_レ母。
爾時月光耆婆大臣。語_二太子_一云。聞_二毗陀論經說_一。劫初已
【下段】
來。惡王殺_レ父。一萬八千人也。未_二曾有_一_レ殺_レ母人。
斷_二刹利種_一。不_レ成_二王位_一。《割書:云云》。爾時太子不_レ殺_レ母。《割書:云云》但
母深宮閉令_レ住。《割書:云云》。母向_二耆山_一禮_レ佛。佛宮中影向。眉間
光變成_二金臺_一。臺上現_二 十方淨土_一。夫人見_レ之望_二極樂_一。爾時
佛往生極樂相示給。是三部經由來也。 尋云。宗敎宗旨
者如何。 答。宗敎立_二聖道淨土二門_一。八宗聖道門。難行
自力得道。《割書:云云》。吾宗淨土門。易行他力往生。《割書:云云》。十念成
就 ̄シテ。三尊 ̄ノ來迎爲_二宗旨_一也。夫華嚴天台等。雖_レ逗_二 上根
一機_一。於_二 下劣根機_一。徒不_レ取_レ證。像法有_二敎行_一無_レ證。末法
有_レ敎無_二行證_一。《割書:云云》。爰念佛一門。末代相應易行。本願難
思妙宗也。依_レ之小阿彌陀經。六萬恆沙諸佛。現_二長廣舌
相_一證明。懷感禪師釋云。末法萬年。餘經悉滅。彌陀一敎。
利物偏存矣。何況八萬諸聖敎。皆是阿彌陀佛矣。 問。彌
陀三身中何耶。 答。往生要集云。 問。阿彌陀佛極樂淨
土。是何身土耶。 答。天台云。是應身同居土。遠法師云。
是應身應土。綽法師云。是報佛報土。古舊等相傳。皆云_二
化土化身_一。此爲_二大失_一。依_二大乘同性經_一。云。淨土中成佛者。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四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悉是報身。穢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又彼經云。阿彌陀
如來。蓮華開敷星王如來。龍王如來。寶德如來。等諸如
來。淸淨佛刹現得道者。如_レ是一切。皆是報身佛也。何者。
如來化身。由_レ如_二今日踊歩健如來。魔恐怖如來等_一矣。義
云。九品往生人。皆住前未證位人也。其上惡人往生。曾
非_二報土_一。度_レ之佛又可_二應身_一。又以_二觀音_一爲_二補處_一。豈非_二應
身傳附相_一耶。 答。他宗中不_レ許_下凡夫乘_二他力_一入_中報土_上。
故。最可_レ云_レ爾也。判_下凡夫乘_二他力_一。直入_中報土_上事者。淨土
宗意也。此宗中。全以不_レ立_二横竪不同_一。何以_二他宗意_一。難_二
自宗義_一。由_二機淺深_一。判_二土高下_一。與_下由_二自他二力_一判_中土報
化_上。於_二其會通_一。互雖_二鉾楯_一。至_二經論誠文_一者。一向以_二極
樂_一說_二報土_一乎。全無_下屬_二化淨土_一明文_上。可_レ思_レ之。《割書:云云》。
尋云。雙卷經。五時中何耶。 答。淨土人師釋云。法華涅
槃二處中間矣。但天台心。方等部經云也。旣闍王惡逆時
分也。法華已前聞。又頻婆娑羅王。得_二那含果_一見。兼含經。
又彈呵相有_レ之矣。今敎觀不二故。觀_レ非_レ空_二空門_一。則出_二
于假門_一故。於_二假宗_一爲_二根元_一。且欲_レ當_下於_二般若部_一之_上也。
【下段】
所以者所何。所謂本願故。 尋云。極樂世界。有_二幾樂_一
耶。 答。住【往】生要集。欣求淨土下。擧_二 十種樂_一。 一聖衆來
迎樂。二蓮華初開樂。三身相神通樂。四五妙境界樂。五
快樂不退樂。六引攝結緣樂。七聖衆俱會樂。八見佛聞
法樂。九隨心供佛樂。十增進佛道樂矣。 尋云。彌陀穢
土有_二成道_一耶。 答。又云。大論云。阿彌陀佛。亦有_二嚴淨不
嚴淨土_一。如_二釋迦牟尼_一。 問。何土是耶。 答。極樂世界。即
是淨土。然其穢土。未_レ知_二何處_一。但道綽等諸師。以_二鼓音
聲經所說國土_一。爲_二彼穢土_一。如_二彼經云_一。阿彌陀佛。與_二聲
聞_一俱。其國號曰_二淸泰_一。聖王所住。其城縱廣。十千由旬。
於_レ 中充_二-滿刹利之種_一。阿彌陀如來應正徧知父。名_二月上
轉輪聖王_一。其母名_二殊勝妙顏_一。子名_二月明_一。奉事弟子名_二無
垢稱_一。智慧第一弟子。名曰_二攬光_一。神足精勤。名曰_二大化_一。
爾時魔王名曰_二無勝_一。有_二 ̄リ提婆達多_一。名曰_二寂靜_一。彌陀佛
與_二大比丘六萬人_一俱矣。娑婆極樂中間。有_二懈慢世界_一。西
方往生人。多墮_二懈慢界_一事。菩薩處胎經云。西方去_二此炎
浮提_一。十二億那由佗。有_二懈慢界_一。國土快樂。衆生欲_レ生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四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阿彌陀佛國_一者。皆深著_二懈慢國土_一。不_レ能_三前進生_二阿彌陀
佛國_一。 億千萬衆。時有_二 一人_一。能生_二阿彌陀佛國_一矣。慧心
會_レ之云。專行者直往_二-生極楽_一。雜行者生_二懈慢_一歟。《割書:云云》。謂
取意。 尋云。九品徃生者如何。 答。觀經十六想觀者。
一日想觀。觀經云。見_二日欲_レ沒狀_一。如_レ懸_レ鼓。旣見_レ日已。閉_レ
目開_レ目。皆令_二明了_一。是爲_二日想_一。名曰_二初觀_一矣。二水想觀。
三地想觀。四樹想觀。五八功徳池水想觀。六總觀想。七華
座觀。八像想觀。九徧觀一切色身想。十觀_二觀世音菩薩眞
實色身想_一。 十一觀_二大勢至色身想_一。 十二普觀想。十三雑
觀想。《割書:云云》。十四五六三觀。各分_二 三品_一。爲_二 九品往生_一也。上
品上生者。謂上輩生想。名_二第十四觀_一。經云。上品上生者。
若有_二衆生_一。願_レ生_二彼國_一者。發_二 三種心_一。卽便往生。何等爲_レ
三。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廻向發願心。具_二 三心_一
者。必生_二彼國_一。復有_二 三種衆生_一。當_レ得_二往生_一。何等爲_レ 三。
一者慈心不殺。具_二諸戒行_一。 二者讀_二-誦大乘方等經典_一。 三
者修_二-行六念_一。廻向發願。願_レ生_二彼國_一。如_二彈指頃_一。往_二-生彼
國_一。生_二彼國_一已。見_二佛色身衆相具足_一。見_二諸菩薩色相具
【下段】
足_一。光明寶林。演_二-說妙法_一。聞已卽悟_二無生法忍_一。經_二須臾
間_一。歷_二-事諸佛_一。徧_二 十方界_一。於_二諸佛前。次第授記。還_二-_一到本
國_一。得_二無量百千施羅尼門_一矣。上品中生者。經云。上品中
生者。不_四必受_二-持讀_三-誦方等經典_一。善解_二義趣_一。於_二第一義_一。
心不_二驚動_一。深信_二因果_一。不_レ謗_二大乘_一。以_二此功徳_一。廻向願_下求
生_中極樂國_上。如_二 一念頃_一。卽生_二彼國七寶池中_一。此紫金臺。如_二
大寶華經_レ宿則開_一矣。上品下生者。經云。上品下品【生】者。亦
信_二因果_一。不_レ謗_二大乘_一。但發_二無上道心_一。以_二此功德_一。廻向願_下
求生_中極樂國_上。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_レ見_レ
佛矣。中品上生者。謂中輩生想。名_二第十五觀_一。經云。中品
上生者。若有_二衆生_一。受_二-持五戒_一。持_二 八戒齋_一。修_二-行諸戒_一不_レ
造_二 五逆_一。無_二衆過患_一。以_二此善根_一。廻向願_三-求生_二於西方極
樂世界_一。蓮華尋開。當_二華敷時_一。聞_二衆音聲_一。讃_二-歎四諦_一。應_レ
時卽得_二阿羅漢道_一。 三明六通。具_二 八解脫_一矣。中品中生者。
經云。中品中生者。若有_二衆生_一。若一日一夜。受_二-持八戒
齋_一。若一日一夜。持_二沙彌戒_一。若一日一夜。持_二具足戒_一。威
議無_レ缺。以_二此功徳_一。廻向願求。經_二於七日_一。蓮華乃敷。聞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四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法歡喜。得_二須陀洹_一。經_二半劫_一已。成_二阿羅漢_一矣。中品下生
者。經云。中品下生者。若有_二善男子善女人_一。孝_二-養父母_一。
行_二世仁慈_一。此人命欲_レ終時。經_二 七日_一遇_二觀世音及大勢
至_一。聞_レ法歡喜。經_二 一小劫_一。成_二阿羅漢_一矣。下品上生者。謂
下輩生想。名_二第十六觀_一。經云。下品上生者。或有_二衆生_一。
作_二衆惡業_一。雖_レ不_レ誹_二-謗方等經典_一。如_レ此愚人。多造_二衆惡_一。
無_レ有_二慚愧_一。命欲_レ終時。遇_二善知識_一。爲讚_二大乘十二部經
首題名字_一。以_レ聞_二如是諸經名_一故。除_二-却千劫極重惡業_一。智
者復敎。合掌叉_レ手。稱_二南無阿彌陀佛_一。稱_二佛名_一故。除_二 五
十億劫生死之罪_一。生_二寶池中_一。經_二 七七日_一。蓮華之敷。當_二華
敷時_一。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放_二大光明_一。住_二其人
前_一。爲說_二甚深十二部經_一。聞已信解。發_二無上道心_一。經_二 十
小劫_一。具_二 百法明門_一。得_レ入_二初地_一矣。下品中生者。經云。下
品中生者。或有_二衆生_一。毀_二-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_一。如_レ此愚
人。偸_二僧祇物_一。盜_二現前僧物_一。不淨說法。無_レ有_二慚愧_一。以_二諸
惡業_一。而自莊嚴。如_レ此罪人。以_二惡業_一故。應_レ墮_二 地獄_一。命
欲_レ終時。地獄衆火。一時俱至遇_二善知識_一。以_二大慈悲_一。爲
【下段】
說_二阿彌陀佛十力威德_一。廣說_二彼佛光明神力_一。亦讚_二戒定
慧解脫解脫知見_一。此人聞已。除_二 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經_二
於六劫_一。蓮華之敷矣。下品下生者。經云。下品下生者。或
有_二衆生_一。作_二不善業。五逆十惡_一。具_二諸不善_一。如_レ此愚人。以_二
悪業_一故。應_レ墮_二惡道_一。善友告言。汝若不_レ能_レ念者。應_レ稱_二
無量壽佛_一。如_レ是至心。令_二_レ聲不_一_レ絶。具_二-足十念_一。稱_二南無阿
彌陀佛_一。稱_二佛名_一故。於_二念念中_一。除_二 八十億劫生死之罪_一。
命終之時。見_二金蓮華_一。猶如_三日輪住_二其人前_一。如_二 一念頃_一。
卽得_レ往_二-生極樂世界_一。於_二蓮華中_一。滿_二 十二大劫_一。蓮華方
開矣。 尋云。何必勸_二稱名_一耶。 答。五劫思惟名號。功徳
具足故也。余洛東以_レ推_二-扣于無得上人庵室之戸_一。問_二於
宗要_一。上人答曰。嗚呼汝法器。余八旬有餘枯木。唯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矣。依_レ之案_レ之。善導和尚。極_二淨
土底_一。悟_二-得念佛源_一之時。往生行只念佛一行也。悟得給
事。雙觀經文。一向專念。彌陀佛名云顯。阿彌陀經。爲_レ令_レ
離_二難_レ離生死_一。南無阿彌陀佛云一法說給。觀經定散三
福行。各別種種區雖_レ說_レ之。未來流通阿難付屬之時。以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五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彌陀名號_一付_二-屬之_一。聖敎常習。爲_二未熟機_一。諸法各別明_レ
之時。至機熟萬法捨。只一法也。 亦問。一心不亂稱名
者如何。 答。牡丹花下睡猫。心全體在_二于蝶_一。 亦問。往
生根元者如何。 答。三心具足。謂至誠心。深心。於_二淨
家_一可_レ尋_レ之。一義云。一歸_二此敎門_一。名_二至誠心_一。相續同異
不_レ忘。名_二深心_一也。廻向者。生死海間善業。今皆廻向也。
尋云。觀經三福往生者如何。 答。經云。欲_レ生_二彼國_一者。
當_レ修_二 三福_一。 一者孝_二-養父母_一。奉_二-事師長_一。慈心不_レ殺。修_二
十善業_一。 二者受_二-持三歸_一。具_二-足衆戒_一。不_レ犯_二威儀_一。 三者
發_二菩提心_一。深信_二因果_一。讀_二-誦大乘_一。勸_二-進行者_一。如_レ此三事。
名爲_二淨業_一矣。 尋云。雙卷經三輩者如何。 答。經云。其
有_二至心_一。願_レ生_二彼國_一。凡有_二 三輩_一。其上輩者。捨_レ家棄_レ欲。
而作_二沙門_一。發_二菩提心_一。 一向專心_二無量壽佛_一。修_二諸功徳_一。
願_レ生_二彼國_一。其中輩者。雖_レ不_レ能_レ行_二-作沙門大修功徳_一。當_下
發_二無上菩提心_一。 一向專_中-念無量壽佛_上。其下輩者。假使
不_レ能_レ作_二諸功徳_一。當_下發_二無二菩提之心_一。 一向專_レ意。乃至
十念。念_二無量壽佛_一。願_上_レ生_二其國_一矣。 尋云。天台念佛。與_二
【下段】
淨宗念佛_一。爲_レ同乎爲_レ異乎。 答。淨土門一向他力念佛
也。天台心自_レ元自他不二也。生佛一如也。非_レ自非他。自
他不二上。已【己ヵ】心彌陀本願。淨穢不二上。唯心淨土往詣
望也。凡摩訶止觀。常行三昧下。附文元意二彌陀可_レ有_レ
之。附文時。意論止觀者念西方阿彌陀佛等。《割書:云云》。元意時
三諦三觀。自受用彌陀。歩歩聲聲。念念三業彌陀也。《割書:云云》。
尋云。善導家所_レ談。己心彌陀。不同如何。 答。彼己心
有_二彌陀_一云己心。彌陀各別也。一家意。己心卽彌陀。彌陀
卽己心。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割書:云云》。可_レ思_レ之。抑煩
惱卽菩提彌陀。業卽解脫彌陀。苦道卽法身彌陀。最可_レ
明_レ之。覺大師十界彌陀釋。《割書:云云》。嗚呼互欲_レ建_二-立於宗門_一
故。於_レ此他力。於_レ彼自力。或自他不二。大矣哉。兩大師。
於_レ法得_二最自在_一。住_二首楞嚴_一。能建_二大義_一。親靈山聽衆。廣
學_二内外經書_一。通_二-達大小敎門_一故。和光同塵之本願結緣
始。善導大師。乃至。圓光大師。天台大師。乃至。慈覺大師
自他俱共。無相之五根五力。以_二於譬喩_一欲_レ説_レ之。離_二於
右手_一。則而莫_二左手之假名_一。離_二於左手_一。則而莫_二右手之假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五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名_一。左右手者。謂兼對如_レ此。離_二於自力_一。則而莫_二他力之
假名_一。離_二於他力_一。則莫_二自力之假名_一。焉。自他力者謂兼
對。自力他力非_レ 一。故開_二於宗門_一。非_下於_二性具_一異_上故今合。
於_二 一異_一爲_レ體。而照_二於一異_一。則是等皆圓宗獨一法界。則
卽法界身。法界身則卽獨一法界。然則於_レ何在_二乎勝劣_一。
龍樹智論云。佛法大海。以_レ信得_レ入矣。勝劣者唯有_二於信
不信_一。不_レ爾則兩宗俱共。違_二-背于祖師之釋_一歟。 尋云。五
逆謗法往生者如何。 答【。】一算也。無量壽經下云。夫一念
往生者。諸有_二衆生_一。聞_二其名號_一。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
心廻向。願_レ生_二彼國_一。卽得_二往生_一。住_二不退轉_一。唯除_三 五逆誹_二-
謗正法_一矣。同上云。夫第十八願。十念往生者。設我得_レ
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_レ生_二我國_一。乃至十念。若不_レ生
者。不_レ取_二正覺_一。唯除_二 五逆誹謗正法_一矣。私云。觀經。下品
下生人。五逆十惡。具_二諸不善_一 人也。大本不生。《割書:云云》。相
違最難_レ會歟。淨土人師。凡十五家異義有_レ之。天台觀經
疏。以_二 二義_一會給。疏云。此經明_レ觀故說_二得生_一矣。慧心釋
云。今試加_レ釋。餘處徧顯_二往生種類_一。本願唯擧_二定生之人_一。
【下段】
故云_二不生不取正覺_一。餘人十念。定得_二往生_一。逆者一念。定
不_レ能_レ生。逆十餘一皆是不定故。願唯擧_二餘人十念_一。餘處
兼取_二逆十餘一_一。此義未_レ決。別應_レ思_レ擇。 問。逆者十念
何故不定。 答。由_二宿善有無_一。念力別故。又臨終尋常念
時別故矣。略明_二本假宗之旨_一竟。
   遊行宗下
厥以至理無名。而呼_レ名以顯_レ理。眞如離念。而卽_レ念以通
如焉。若其無念念。無生而生。則事理具足。性相融通。卽
事而眞。而說_二實相_一。將_レ言_二此謂_一乎。況我彌陀。以_レ名攝_二衆
生_一。以_レ念達_二無相_一。蓋是佛願難思之深益。事理縱横之極
談者乎。彼云_下不_レ假_二工夫_一開_二覺藏_一。不蹈_二心地_一登_中靈臺_上。
誠哉。此語以足_二肝心_一。凡六八弘誓者。凡聖通入之津船
也。六字名號者。尊卑到岸之風勢也。因_レ茲五逆十惡之
重罪。稱念預_二來迎_一。 五障三從之女質。懸_レ憑頎_二蓮臺_一。諸
佛金言衆典鏡開。須_三懇照鑒撥_二心頭塵_一。若信行者。猶如_二
人中芬陀利_一。若疑慮者。猶如_二無眼無耳人_一。盍_レ怖_下衆虻憑_二
自卑翅_一。不_レ附_二鳳翼_一。則蒼天九空大難_上。宜_レ辨_下雖_二千引巨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五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石_一。置_二大航船中_一。則大海萬里惟易_上。今飾_二佛願一乘之舟_一。
而浮_二生死九界之瀆_一。普運_二-載正乘衆機_一。悉度_二-脫九品寶
處_一。令_下此迷心之群類_一。【一点衍】證_中彼法性之常樂_上。實是他力不共
靈德。終窮究竟之妙旨者乎。云爾。爰有_二 一徧上人者_一。姓
源。豫州人也。《割書:河州七郎|通廣子息》出家最初。字名_二隨緣_一。入_二宗門_一後。
改號_二如佛_一。又稱_二智眞_一。卽圓光大師四大之門人。西山善
慧三世之弟孫也。深觀_二生死輪回_一兮。求_二菩提之覺路_一。廣
闚_二權實諸宗_一兮。辨_二出離之要路_一。然則禪定之星。現_二發
心天_一。尸羅之月。晶_二修行地_一。智慧光明。速照_二迷妄之闇_一。
慈悲蓮鮮。急淨_二罪障之垢_一。倩測_二内證_一。匪_二直也人_一。獨歩
絶倫之譽。不_レ可_二得稱_一者乎。就_レ 中。曉_二弘願深奧_一。而歸_二他
力佗攝之道_一。憑_二易行本誓_一。而閣_二自策自勵之行_一。强惡_二小
乘已調之心_一。懃發_二大乘利他之願_一。然間。祈_二濟度方便於
日本之靈社_一。决_二所願成不於水尾之神明_一。是以宇佐明神
者。利民方法授。以_二 六字名號之持念_一。熊野權現者。濟生
能引受。以_二 六十萬人之生札_一。於_レ是上人。信_二靈驗_一仰_二神
宣_一。 一省_レ禮勸_二念佛_一。徧隨_レ方弘_二名號_一。因_レ旃若男若女。隨_レ
【下段】
敎受_レ化者。一一難_レ陳。或僧或尼。合_レ掌結_レ緣者。重重易_レ
辨。當_レ知。凡夫引接之誓願。末世相應之念佛。於_二此時_一
彌盛者乎。然則利生道普。而滿_二大八洲(オホヤシマ)中津國(ナカツクニノ)内_一。猶如_二
草木之 靡(ナビクナ)_一_レ風。濟度海廣。而流(ツタハリ)_二豊葦原(トヨアシハラ)秋津島之(アキツシマノ)外_一。尚_二似
星宿之仰_一_レ光。叛(ソムク)_レ之 彙(タクヒハ)稀_二於鱗角_一。信_レ之倫 鬱(シゲシ)_二於龍鱗_一。嗟呼
神感有_レ憑。佛應無_レ疑。彼月氏如來。引_レ機示_レ道。直指_二西
方安養_一。此日域尊神。叶_レ時撫_レ民。敎_レ念_二彌陀名號_一。佛神
同體大悲。共開_二安樂之要路_一。本迹一致大慈。同顯_二彌陀
之名號_一。眞信_二俉(カノ)訓_一者。便昇_二常樂之 臺(ウテナニ)_一。迷疑_二伊致(コノムネヲ)_一者。尚(ヒサシク)
溺_二苦海之浪_一。宜_二商量_一宜_二商量_一。抑札文云。南無阿彌陀。【。衍ヵ】
佛。《割書:决定往生|六十萬人。》付_二此札文_一。人多不審。謂但六十萬人往生。
自餘人不_レ可_二往生_一耶。是全不_レ爾。今於_二此事_一。正有_二深意_一。
謂注_二 四句文首字於六十萬人_一。更非_三局云_二往生人於六十
萬人_一。然云_二神感_一。亦_二勝利_一。故於_二札面_一。具書_二 四句_一。融_二-
通功德_一。令_下持_レ札人。圓_二-滿萬行_一。决_中-定往生_上。例如_下【レ点ヵ】引_二戒
脈_一。令_中_レ【下点ヵ】人持_中戒德_上。戒體實相。名號實相。戒號雖_レ異。法
體是同。應_レ知。又札文字六八。卽四十八願所表也。又號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五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一徧上人_一之名乘。源依_二彼文_一歟。亙_二前三句_一。有_二 一徧兩
字_一。第四句人中。上上合卽一徧上人也。況五種嘉譽中。
人中上上人。可_レ思_レ之。聖頌文曰。
  六字名號一徧法。   十界依正一徧體。
  萬行離念一徧證。   人中上上妙好華。
頌吟 調(シラヘ)高。音韻叵_レ和。聖慮境界。非慮_二凡所_一_レ測。今恐以_二淨
土人綱佗力歸賾_一。試作_二推解_一。彼論家一法句。圓_二滿事理_一。
今一徧法。亦以如_レ此。萬法雖_レ多。所詮不_レ出_二事理性相。
隨緣不變。眞俗二體_一。卽此一徧兩字是也。名號是呼_二萬
法_一。能詮總名也。一徧法卽所詮萬法。名號一徧。言異意
同。以_二名詮自性_一。名體不二故。卽云何一徧兩字。卽萬法
也。所謂一理。徧事。一性徧相。一卽眞體。一心一如。徧是
俗體。六凡四聖等也。應_レ知。又於_二此四句文_一。前三句。明_二
所念法_一。卽名號實相法也。後一句。嘆_二能念人_一。卽念佛行
者稱美也。六字名號一徧法者。六字名號。是萬法總名。一
徧法卽名號。所具萬法。謂一卽理。徧卽事故。性相眞俗
二諦諸法是也。云何名號卽萬法總名也。所謂法藏因位
【下段】
昔時。修_二-行萬善萬行_一。攝_二-在名號中_一。彌陀成佛時。彼因中
萬行。卽顯_二 十劫正覺佛體_一。佛體所顯萬法。名體不離故。
悉備_二 六字名號_一。故唱_二 六字_一。卽行_二萬法_一。由_二此呼召趣_一。其自
體故。應_レ知。空師云。萬善妙體。卽_二名號六字_一。恆沙功徳。
備_二口稱一行_一矣。又云。弘願一稱者。萬行之宗致也。果號
三字者。衆徳根源也矣。經云。其有_レ得_レ聞_二彼佛名號_一。歡
喜踊躍。乃至一念。當_レ知。此人爲_レ得_二大利_一。卽是具_二-足無
上功徳_一矣。恩師云。諸佛願行。成_二此果名_一。但能念_レ號。具
包_二衆德_一。故成_二大善_一。不_レ廢_二往生_一矣。故云_二 六字名號一徧
法_一也。十界依正一徧體者。十界者。地獄。餓鬼。畜生。修
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也。依正者。依依報。卽十
界所居國土。正正報。卽十界能居衆生也。一徧體者。一
是理性。卽所具眞如。徧是事法。卽隨緣眞如。隨緣不變。
併名號具德法體也。云何十界依正。卽名號具德法體也。
所謂佛本於_二因位時_一。修_二-顯凡聖不二。依正一體眞如_一。而
攝_二-在名號_一。以讓(ユツリ)_二-與(アタフ)衆生_一。衆生稱念。則不二一體故。名_二
阿彌陀佛_一。言_二 人法_一者。卽依報正報。彌陀實智。一法句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五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前。卽淨土穢土。器界生界。倂彌陀所具。名號法體。故
云_二 十界依正一徧體_一也。萬行離念一徧證者。名號卽萬行。
離念實相行也。以_二名號中。事理具足。萬行圓滿_一故。云何
名號卽萬行離念行也。所謂法藏因地。以_二無想離念心_一。
修_二-行眞如實相。萬行離念_一。而攝_二-在名號_一。 十劫成_レ覺。實
相備_レ體。名詮自性故。衆生稱念。自證_二-得萬行離念_一。於_二 一
徧名號_一。經說_二彌陀修行心_一。云_二其心寂靜心無所著_一矣。是
其無相離念相也。所以名號卽萬行離念行。離念是無念。
無念卽無相。無相卽實相。實相卽名號。故以_二名號_一。名_二萬
行離念行_一。亦名_二諸法實相_一。諸法實相。萬行離念。言異意
同。 問。彼經說_二名號_一。云_二諸法實相除滅罪法_二【一点】乎。 答。
大論云。以_二佛名號_一。爲_二實相法_一矣。鸞師云。此十念者。依_二
善知識方便安慰_一。聞_二實相法_一。生。矣。名號實相。蘆花明
月。見生無生。不脫殻龍證者。《割書:云云》。今唱_二名號_一當體。卽萬
行離念證位。是云_二萬行離念一徧證_一也。人中上上妙好
華者。此句嘆_二名號修行人_一。人中上上言。通_二 人及華_一。妙好
華者。梵云_二芬陀利華_一。是蓮華也。經云。若念佛者。當知。
【下段】
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矣。疏云。念佛三昧功能超絶。實非_三
雜全得_レ爲_二比類_一。《割書:乃至》。故引_二芬陀利_一爲_レ喩。言_二芬陀利_一者。
名_二 人中好華_一。若念佛者。卽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
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爾者可_レ云。於_二念佛
行_一。不_レ可_レ有_二對行_一。於_二念佛人_一。不_レ可_レ有_二過人_一。於_二念佛宗_一。
不_レ可_レ有_二並_レ肩宗_一。佛旣以_二彼華_一譬_二此法_一。知諸宗超過極
談。誰懷_レ疑乎。開題云。昔毘瑠璃王。害_二釋女_一。大迦葉。從_二
阿耨達池_一。取_二芬陀利華_一。褁(ツヽミ)_二 八功徳水_一。灑(ソヽクニ)_二之諸女_一。身心安
樂。命終生_レ 天矣。今念佛芬陀利人。身心快樂。上品往生。
阿彌陀佛國。《割書:云云》。又付_二第三句_一。向約_二名號法體_一。明_二萬行
離念之相_一。今若於_二念佛行者當位_一。云_二萬行離念之行相_一
者。今名號修行人。於_二 一心處_一。不_レ墮_二得意_一。不_レ墮_二滋味_一。不_レ
墮_二佛見_一。不_レ墮_二法見_一。不_レ墮_二知解_一。不_レ墮_二理會_一。不_レ顧_二有無_一
打成一片。只南無阿彌陀佛之聲計。而任_二只有_一。唱_中-居名
號_一當體。卽是萬行離念之行相也。《割書:云云》。但言_下或云_二無念_一。
云_二實相_一。是皆墮_二心地_一。悉墮_二知解_一語。何云_中離念_上者。是
不_レ然。今且付_二彼頌文_一。學人遁作_二試解_一之時。如_レ是云_レ之。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五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更非_レ云_下 一切念佛行者。作_二此解_一。知_二此意_一。修_中-行之_上。元來
陀力門修行。何苟勞_二自力知解_一乎。今念佛行者。全於_二心
地_一。不_レ附_二把柄(ハヘイヲ)_一。不_レ副_二按排(アンハイ)_一。倂 剝(ハク)_二盡悟解_一。悉𨁝【足+孛】_二跳心地_一。旣
是踰_二自力知解悟解之垺_一。他力格外之宗風也。何云_レ墮_二
心地知解_一乎。若知_二心地_一。還是迷也。若 綺(イロヘハ)_二心地_一。還是妄
也。莫_レ認(トトムルコト)_二心地_一。莫_レ認_二心地_一。釋論云。一心一念生縛。不_レ生
而爲_二其行_一矣。機情悟解 ̄ノ自力聖道門。尚以如_レ此。何況
單直仰信。他力淨土門乎。若此無念。約_二彼聖道自力修
行_一之時。轉_二惡愛邪我六七_一。超_二 八識所起想念_一。至_二 九識徧
照内證_一。寂證同時。法界洞朗心。現前之時。卽契_二-當無念
本心_一。心若無念時。離_二惡愛偏頗是非得失念_一。故云_二離念_一。
是云_二佛果無念_一。亦云_二眞如無念_一。亦云_二 天地未分心_一。或云_一【二点】
父母未生已前心_一。亦云_二當初一心_一也。然我等以_二自力_一。欲_レ
脩_二-顯之_一。識颺神飛。心如_二猿猴_一。是非易_レ發。無念難_レ成。若
欲_二以_レ心息_一_レ妄。妄彌增迷彌起。未_三曾可_二心地發明_一乎。今
此淨土門修行不_レ然。自_レ本佗力難思修行故。佛本哀_下迷
妄衆生。自難_上レ及_二心地覺悟_一。搆_二事理縱横之 操(アヤツリヲ)_一。回_二相卽
【下段】
無相之巧_一。立_二萬行離念之名號_一。與_二但著有相之衆生_一。依_レ
之名號修行人。不_レ知而行_二實相_一。不_レ解而修_二無相_一。不_レ知
而叶_二無念_一。不覺而達_二眞如_一。故首楞嚴經《割書:勢至|章》云。不_レ假_二方
便_一得_二 ̄ルハ心開_一。卽念佛三昧。證_二無生忍_一矣。一家釋云。未_レ
借_二思量一念功_一。不覺轉_二-入眞如門_一矣。又云。無心領納。
自然知矣。五會讚云。然念佛三昧。是眞無上深妙門。豈
同_下離_レ念求_二無念_一。離_レ生求_二於無生_一。離_レ相求_二法身_一離_レ文
求_中解脫_上乎。又云。成佛不_レ勞_二諸善業_一。到_レ彼自然成_二正覺_一
矣。當_レ知。本願難思之祕術。佗力不共之益故。唱
_二名號_一
願_二往生_一 人。一人不_レ漏。皆悉遂_二安養往生素懷_一。十卽十
生。百卽百生之得益。源在_二本願名號之勝利_一。是故八幡
熊野。各顯_二本地弘誓_一。殊以_二名號_一。勸_二安樂往生_一。如_下彼云_中【三点ヵ】
因中萬行功納_二 六字_一。果號一稱益施_中 十方_上。兼而顯_二此神
本地。彌陀因位非願_一者也。禮讚云。然彌陀世尊。本發_二
深重誓願_一。以_二光明名號_一。攝_二-化十方_一矣。本地垂迹。函蓋
相應。感涙銘_レ肝。神妙神妙。當_レ知。彌陀名號之中。有_二如_レ
是等廣大利益。多善福德。種種萬法_一。故淨土本緣經云。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七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五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一念彌陀佛。卽滅無量罪矣。不_レ論_二不淨_一。不_レ論_二心亂_一。但
念_二彌陀_一。卽得_二往生_一。是以善人惡人。持戒破戒。一念預_二
來迎_一。十念遂_二往生_一。大利名號。無上功德。敎主釋尊。我
見是利金言。恆沙諸佛。廣長舌相證誠。誰不_レ修_レ之。誰
不_レ行_レ之乎。抑今本地彌陀名號。往生願成就之文。垂迹
權現念佛勸化。御納受之札。宇佐明神 ̄ノ六字名號。南
文字之點。一徧上人決定往生。六十萬之勸。佛神聖慮。
誓約無_レ違。本迹雖_レ異。利益同心。出離生死。頓證菩提有_レ
賴乎。首楞嚴經。《割書:勢至|章》云。我本因地等。《割書:云云》。東大寺思圓
上人。夢定記云。一徧本地身。大勢至菩薩。化_二-度衆生_一故。
來_二此界_一 四度。一度善導。二度空也。三度法然。四度一徧。
《割書:云云》。實知。兩神示現。全是彌陀如來說法也。一徧勸化。倂
亦勢至直說也。同體大悲。内鑒冷然也。凡夫引接。順
風任_レ帆乎。最可_レ仰。最可_レ仰。然則憑尚可_レ憑者。彌陀難
思本誓也。信尚可_レ信者。上人遊行化導也。云_レ神云_レ佛。慈
悲是平等也。云_レ本云_レ迹。願力不_レ虛。名號利生有_レ實。往生
成佛無_レ疑者也。 尋云。上人發願。入寂者如何 答。建治
【下段】
二年丙子。三月二十五日。於_二大熊野證誠殿_一。受_二神託_一。始_二
此願_一也。正應二年已【己】丑。八月二十三日。於_二攝州兵庫嶋_一
入滅。五十一也。化導十四年也。
   一向宗下
建仁元年十月。月輪禪定殿下【関白太政大臣九条兼実、法名円照】。往_二黒谷菴室_一。而更 推(ヲシ)_二-扣(タヽキ)
於竹戸_一。源空【法然】對面。時殿下問曰。師兼子旣三百有餘。其
中某甲圓照。在家焉。夫出家 ̄ノ念佛。與_二在家念佛_一。爲_レ 一
乎。爲_レ異乎。源空答曰。阿彌陀佛本願。以_二極惡是下_一。以爲_二
本意_一也。豈在_二乎替_一。大師釋云。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矣
殿下紅顏微笑。無_下於_二本願_一差別_上。則師唯願。智慧第一。
一生不犯出家。直改爲_二在家_一。而於_二末代凡夫狐疑_一。欲_レ破_レ
之。源空和尚。少不_レ痛。至哉善信房【親鸞】。自_二今日_一。殿下奉_レ從_レ
仰善信聞_レ之。大驚怖雙眼浮_レ泪(ナミダ)以_二衣袖_一蓋面。以_レ 上_二於
身_一仰_二于天_一。手足下以扣_二于地_一。咨嗟音聲。震_二于乾坤_一。余
九歳。始慈鎭和尚爲_二弟子_一也。而後二十九歳。此禪室來。
今三十八歳。從_二母胎_一出兮。未_レ有_二曾禁戒於犯_一焉。聖人【法然】
言。汝六角堂 ̄ニ。一七日參籠。觀音示現任焉。卽過_二 一七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七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五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日_一。而詣_二黒谷_一。先拜_二聖人_一。聖人曰。止止。不_レ可_レ說。余自得。
自筆書_レ之。其後汝說。吾欲_レ聞_レ之。其時親鸞曰。
  行者宿報設如_レ犯。  我成_二玉女_一身被_レ犯。
  一生之間能莊嚴。  臨終引導生_二極樂_一。
如_レ合_二符節_一。聖人與_二親鸞_一。互一字不_レ違。衆人所謂希有
也。《割書:云云》。嗚呼。大悲圓通尊。應_下以_二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
婦女身_一。得度_上者。卽現_二婦女身_一。而爲說_レ法。應_下以_二童男童
女身_一得度_上者。卽現_二童男童女身_一。而爲說_レ法。所以者所何。
所謂和光同塵之本願結緣始。其何毒醉迷亂之我等。無_レ
便_二于授_レ藥_一。但菩薩念_二我受苦_一。徹_二骨髓_一。恆欲_二利益_一。猶如_二
一子_一。其利益何事乎。所謂道心是也。世間淺近益。皆爲_二
此方便_一也。親鸞不_レ及_レ力。禪定殿下共倶。五條西洞院移。
其夜殿下第七息女。爲_二内室_一兮。過_二 三日_一。親鸞聖人。與_二
内室_一共。詣_二于黒谷禪坊_一。源空聖人。内室有_二對面_一。子細
無坊守也。《割書:云云》。 尋云。宗敎宗旨者如何。 答。夫宗敎等
者。法藏比丘。五劫思惟故。於_二煩惱具足我等_一。早哉十劫
以前御助故。於_二往生成佛_一。無_レ疑決定焉。今欲_レ報_二于阿
【下段】
彌陀之恩施_一耳。唯南無阿彌陀佛。一向一心焉。今 倩(ツラ〳〵)思
連。則雙眼無_レ乾。而同俱隨喜。落涙盈_レ袂。而從啓_二南無
阿彌陀佛之寶號_一。於_二此契約_一者。今生卽終焉之暮爲_レ際。
未來又證覺之朝爲_レ期。而我等若違_二此旨_一。聊(イサヽカ)有_下生_二退屈_一。
拘(カヽハツテ)_二少事_一。怠_中宗要_上 者。豈能言_レ專_二此趣_一哉。可_レ勵_二彼心_一。猶
强不_レ隨_二此語_一者。永失_二本願宗風之本意_一。不_レ遂_二成佛_一。伏
乞阿彌陀如來知見證明。仍所_レ結如_レ右。南無阿彌陀佛。
其時說_二般若_一。轉敎付財。融通洶汰。此諸部般若中。不_レ說_二
藏敎_一。帶_二通別二_一。正說_二圓敎_一。約_レ時則禺中時。謂第四時。
約_レ味則從_二生酥_一。出_二熟酥_一。此從_二方等之後_一。出_二摩訶般若_一。
謂四熟酥味。信解品云。是時長者。有_レ疾自知_二將死不_一_レ久。
語_二窮子_一言。我今多有_二金銀珍寶_一。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
應取與。此領_二何義_一。 答。方等之後。次說_二般若_一。般若觀
慧。卽是家業。空生身子。受_レ勅轉敎。卽是領知等也。已
上三味。對_二華嚴頓敎_一。總名爲_レ漸。亦次不思議假。非_二偏
假_一。此假本具一切法。謂不思議假者。何本具一切法也。
一切法者。何理具三千也。荊渓云。一家觀門。永異_二諸說_一。

【右頁】
【上段】
該_二-攝十方三世。若凡若聖。一切因果_一者。良由_レ觀_レ具。具即
是假。假卽空中。是知。観_二此妙假_一。卽是一心三觀。虎溪
一心三觀之頌。亦以_二妙假_一。爲_二所觀境_一。深究_二觀門_一。玆焉
可_レ見。不空之言。顯_二空亦假_一。圓滿之言。示_二 中亦假_一豈非_三
一假一切假故無_レ空。無_二 中而不_一レ假耶。四明云。擧_二 一假
觀_一。中空亦假。三觀皆有_二立法義_一故。應_レ知。不空與_二圓滿_一
者。俱卽所謂立法義焉。三非所_レ簡。竝皆別敎。何以知_レ
之。以_下簡_二次第_一。顯_二不次第_一。正是一家之常途_上也。是故四
門之初門。卽是不可思議假。初門卽三。三卽一。非_レ一
非_レ 三。亦非_レ 四。謂承_レ 上而頌_二有門_一。初門卽有門也。 問。
初門卽三。其義如何。 答。境名爲_レ假。假卽有門。觀名爲_レ
空。空卽空門。雙遮雙照。名_レ之爲_レ 中。雙遮卽雙非門。雙
照卽雙亦門。豈非_二初門卽三_一也哉。 問。非一等者。復何
謂耶。答。卽_レ 三之一。與_レ對_レ 三殊。是一是三。亦是四乎。
例如_下法華超_二於八敎_一。非_レ 一復非_上レ 八矣。有門旣爾。餘三亦
然。知_レ之。一二三四指_二 一月_一。四點似_レ別唯一空。謂月喩_二
三千_一。以_二所指_一故。空喩_二有門_一。以_二能通_一故。四番指點。名

【下段】
爲_二 四點_一。以喩_二 一門乃至四門_一。意云。諸門所_レ顯。無_レ非_二 三
千_一。以_三 三千外無_二別法_一故。諸門似_レ別。無_レ非_二有門_一。以_三有
門外無_二餘乘_一故。故法華云。唯有_二 一乘法_一。無_レ 二亦無_レ 三。
可_レ不_レ信乎。 問。旣言餘三亦然。餘三何非_二餘乘_一。 答。天
台有_レ云。一假一切假。無_二空中而不_一レ假。例_レ此合_レ云。一有
一切有無_二餘三而不_一レ有。若其然者。有_二何相妨_一。門門一一
爲_二法界_一。攝_二 一切法_一皆無_レ餘。謂法說喩陳。其旣彰_二 三千
有門義_一已。雖_レ然猶是妙解之所_レ知。而非_二妙行之所_一レ攝。
是故用_二此二句_一。以示_二妙行之功_一。一一爲_二法界_一者。以_三能
觀_二理具_一也。攝_レ法皆無_レ餘者。以_二理能攝_一レ事也。法界乃是
無_レ外之稱。亦名_二 中道_一。中道乃是絕待之義。亦名_二 三千_一。
此之三千。有_レ理有_レ事。事理俱皆名_二 一切法_一。依_レ義定_レ名。
可_二以免_一レ失。明知。在_二此中_一者祇是事造三千。故荆溪云。
今欲_レ修_レ觀。但觀_二理具_一。俱破俱立。俱是法界。任運攝_二-得
權實所現_一。四明書中。釋_二此文_一云。只觀_二理具三千俱空假
中_一故。事用所造。自然皆空假中。故云_三任運攝_二-得權實所
現_一。豈非_三釋得令_二義易_一見。 問。中道亦對_二 二邊_一。何爲_二絕

【左頁】
【上段】
待之義 ̄ト_一。 答。二邊亡處。受_二 中道稱_一謂_レ對_レ邊者。依_レ情
故耳。 若爾何以_二圓滿_一。爲_二立法義 ̄ト_一。 答。圓滿爲_二立法_一
者。約_レ照故也。中道爲_二絕待_一者。約_レ遮故也。彼此俱有_レ所_レ
約。何事復疑_レ之耶。不_下以_二妙假有門_一觀_上。誰知_二法界具足
法_一。聞思修證無_レ不_レ妙。心能觀_二此體具_一故。謂初二句。約_レ
不_レ觀而說。後二句約_二能觀_一而宣。觀與_レ不_レ觀雖_レ殊。顯_二有
門功_一者一。言_二妙假有門_一者。妙假卽三千也。言_二法界具
足法_一者。謂_二本具一切法_一也。言_二聞思修證_一者。謂_二 中間四
位_一也。言_二體具_一者。卽理具也。若祇觀_レ心不_レ觀_レ具。則於_二
一觀_一分_二 二家_一。一家觀門異_二諸説_一。諸説雖_レ異。觀自一。彼
迷_三 一心具_二諸法_一。墮_二-在通別次第中_一次第而生。次第斷。豈
知_二 十界本來一。三千本一亦如_レ是。【以上一点不在】皆非_三世數可_二分別_一。謂
荆溪云。理性雖_レ具。若不_レ觀_レ之。但言_レ觀_レ心。則不_レ稱_レ理。
小乘何甞不_レ觀_レ心耶。但迷_二 一心_一具_二諸法_一耳。此蓋續_二前
所_レ引假卽空中_一文也。彼此合看。可_三以曉_二-了斯之文句有_一レ
所_レ本焉。言_二 一觀_一者。以_三 一等觀_二 一心_一也。言_二 二家_一者。謂_三
一家與_二諸家_一也。約_二昧_レ具邊不_一レ殊故。云_二觀自一_一也。約_二生

【下段】
與_レ斷次第_一故。云_二通別等_一也。十界同居_二 一念_一故。云_二本來_一【一点衍ヵ】
一_一也。三千非_二頭數法_一。故云_二皆非等_一也。 問。次第生斷。
其相如何。 答。諸家不_レ解_二修善修惡當體。卽是性善性
惡_一故。謂_二細麤次第而空。亦復麤細次第而斷_一。夫如_レ是。則
無_レ非_下所謂出_二於佛界三千_一。入_中於九界三千_上。以_レ是之故。不_レ
能_レ信_二-得參差九界三千。卽是佛界三千_一。豈非_下於_二 一佛乘_一。
虧_二 十因緣_一故_上。旣能信得。不_レ妨_二歡然_一。 若爾。經論所_レ說。
不_レ足_レ信耶。 答。不_レ信卽是魔屬。不_レ昧名爲_二圓人_一。應_レ知。
圓人初心。深達_二敎證二道_一。敎道之說。證道之談。終至_二法
華_一。皆歸_二 一實_一。故𣵀槃中。闍王歎云。麤言及軟語。皆歸_二
第一義_一。雖_レ然。今約_二證道_一。而宣勿_下執_二敎道_一而難 ̄スルヿ_上。若爾。
如_二似位中麤惑先落_一。亦是敎道一途說耶。 答。不_レ然。以_二
觀益明修惡彌融_一。染用麤者。不_二復現起_一。是故說爲_二麤惑
先落_一。修卽性故。如_二向所_一レ論。若實次第而落。何名_二體上
虛妄_一。如_二圓斷然_一。偏斷亦然。故荆溪云。法旣本妙。麤由_二
物情_一。四明亦云。衆生謂_レ異。聖意無_レ偏。學者此敎明_二界
外獨菩薩法_一。敎理智斷。行位因果。別_二前二敎_一。別_二後圓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七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六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敎_一。故名_レ別也。涅槃云。四諦因緣。有_二無量相_一。非_二聲聞緣覺
所知_一。諸大乘經。廣明_三菩薩歷劫修行。行位次第。互不_二
相攝_一。此竝別敎之相也。華嚴明_下 十住十行十廻向爲_レ賢。
十地爲_レ聖。妙覺爲_上_レ佛。瓔珞明_二 五十二位_一。金光明但出_二
十地佛果_一。勝天王明_二 十地_一。涅樂明_二 五行_一。如_レ是諸經。增
減不同者。界外菩薩隨_レ機利益。豈得_二定說_一。然位次周足。
莫_レ過_二瓔珞經_一。故今依_レ彼。略明_二菩薩歷位斷證之相_一。以_二
五十二位_一。束爲_二 七科_一。謂信住行向堂等妙。又合_レ 七爲_レ 二。
初凡。二聖。就_レ凡又二。信爲_二外凡_一。住行向爲_二内凡_一。亦名
爲_レ賢。約_レ聖亦二。十地等覺爲_レ内。妙覺爲_レ果。大分如_レ此。
自下細釋。初言_二 十信_一者。一信。二念。三精進。四慧。五
定。六不退。七廻向。八護法。九戒。十願。此十位伏_二 三界
見思煩惱_一。故名_二伏忍位_一。謂外凡與_二藏敎七賢位。通敎乾
慧性地_一齊。次明_二 十住_一者。一發心住。謂斷_二 三界見惑_一盡。
與_二藏敎初果。通敎八人見地_一齊。二治地。三修行。四生
貴。五具足方便。六正心。七不退。謂已上六住。斷_二 三界
思惑_一盡。得_二位不退_一。與_二藏通敎二佛_一齊。八童眞。九法王子。
【下段】
十灌頂。謂已上三住。斷_二界内塵沙_一。伏_二界外塵沙_一。前二
不_レ知_二名目_一。亦名_二習(シツ)種性_一。用_二從假入空觀_一。見_二眞諦理_一。開_二
慧眼_一成_二 一切智_一。行_二 三百由旬_一。次明_二 十行_一者。一歡喜。二
饒益。三無違逆。四無屈撓。五無癡亂。六善現。七無著。八
難得。九善法。十眞實。謂斷_二界外塵沙惑_一。亦云_二性種性_一。用_二
從空入假觀_一。見_二俗諦_一。開_二法眼_一成_二道種智_一。次明_二 十廻向_一
者。一救護衆生離衆生相。二不壞。三等一切諸佛。四至
一切處。五無盡功德藏。六入一切平等善根。七等隨順
一切衆生。八眞如相。九無縛無著解脫。十入法界無量。
謂伏_二無明_一習_二 中觀_一。亦名_二道種性_一。行_二 四百由旬_一。居_二方便
有餘土_一。謂已上三十位爲_二 三賢_一。亦名_二内凡_一。從_二 八住_一至_レ
此。爲_二行不退位_一。次明_二 十地_一者。一歡喜。謂從_レ此用_二 中
道觀_一破_二 一分無明_一。顯_二 一分三德_一。乃至等覺。俱名_二聖種
性_一。此是見道位。又無功用位。百界作佛。八相成道。利_二-
益衆生_一。行_二 五百由旬_一。初入_二實報無障閡土_一。初入_二寶所_一。 二
離垢地。三發光地。四燄慧地。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
難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謂已上九地。地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七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地各斷_二 一品無明_一。證_二 一分中道_一。更斷_二 一品_一。入_二等覺位_一。
亦名_二金剛心_一。亦名_二 一生補處_一。亦名_二有上士_一。更破_二 一品
無明_一。入_二妙覺位_一。坐_二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
王座_一。現_二圓滿報身_一。爲_二鈍根菩薩衆_一。轉_二無量四諦法輪_一。
卽此佛也。有經論說。七地已前。名_二有功用道_一。八地已上
名_二無功用道_一。妙覺位但破_二 一品無用_一者。總是約_二敎道_一說。
有處說。初地斷_レ見。從_二 二地_一至_二 六地_一斷_レ思。與_二羅漢_一齊
者。此乃借_二別敎位名_一。名_二通敎位_一耳。有云。三賢十聖住_二
果報_一。唯佛一人居_二淨土_一。此借_二別敎名_一。明_二圓敎位_一也。如_レ
此流類甚衆。須_下細知_中當敎斷證之位。至_二何位_一斷_二何惑_一。
證_中何理_上。往判_二諸敎諸位_一。無_レ不_二通達_一。略明_二假宗之旨_一竟。【中点が2個有】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終
【下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三論宗
         日蓮宗
    法華部  大念佛宗
         天台宗
         涅槃宗

      ├─一 八不中宗者 三論宗也。
      │ 二 新中宗者  日蓮宗也。
 ○中宗門五┤ 三 融通中宗者 大念佛宗也。
      │ 四 不二中宗者 天台宗也。
      ├─五 佛性常住宗者 涅槃宗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七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六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三論宗下
尋云。三論宗者如何。 答。三論宗者中宗也。謂中宗五。
一八不中宗者。三論宗也。二新中宗者。日蓮宗也。三融
通中宗者。大念佛宗也。四不二中宗者。天台宗也。五佛
性常住宗者。涅槃宗。且三論宗者。如來滅後。龍樹菩薩
出世。宣_二諸法皆空旨_一。又靑辨菩薩出世。同宣_二此旨_一。此宗
根源也。仍天竺。馬鳴。龍樹。提婆。羅睺等弘宣。以_二 三部
論_一。爲_二依憑_一故。名_二 三論宗_一也。一中論。《割書:四卷龍|樹造》二百論。《割書:二|卷》
《割書:提|婆》_二【二点衍ヵ】三十二問論《割書:一卷|龍樹》 尋云。自_二 天竺_一震旦將來者如何
答。龜(キウ)玆國羅什三藏。年始十六。先屬_二沙車王子_一稟學。
《割書:佛滅一千二百|八十五年《割書:云云》》其後更遊_二 五竺_一。久學還_二龜玆_一。如來滅後。一
千三百九年。東晉第六代。哀帝治元年。隆和元年壬戌
年。羅什從_二西天_一。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經論將來。哀
帝貴_レ之。於_二長安城_一。經論令_二譯出_一。《割書:云云》。有日記云。什公
齡六十三。東晉第九主孝武世來_二涼州_一。其後經_二 十九年_一。
【下段】
到_二姚秦之朝_一乃弘。始三年齡八十一譯_二經論_一。而門從三
千人。達者七十八宿也。殊有_二 四人上足_一。謂僧叡。僧肇。道
融。道生也。弘始十一年。爲_二 四子_一。授_二龍樹所造中論。十
二問《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問|恐門》論。幷提婆所造百論_一。又傳_二成實論_一畢。道生大
師。曇濟大師。道朗。僧詮。法朗大師。《割書:興皇|寺》吉藏大師。《割書:嘉祥|寺》
等。次第相傳。又道融。僧詮。吉藏相傳云。爰嘉祥大師。
造_二 三論疏_一。幷製_二-作法華疏_一。此門下智凱。智命。智實。寂
師。慧遠等有_レ之。各學_レ之。 尋云。日本傳來者如來。 答。
我朝佛法來事。人王第三十五代。推古天皇治六年戊午。
高麗國僧慧悲。百濟國僧慧聰。日本來入。時聖德太子。
崇_レ之立_二元興寺_一。令_二安住_一。以_二慧慈_一仰_二師匠_一。學_二佛法_一給。
此慧慈。値_二吉藏_一習_二此宗_一云。抑西天佛法。渡_二漢土_一後。經_二
三百年_一。佛法至_二百濟_一。經_二 一年_一後日本來。其後經_二 四十三
年_一。孝德天皇御宇乙酉。天下大旱魃。高麗慧悲。奉_レ勅講_二
三論法門_一。忽降_二耳雨_一。卽時任_二僧正_一。居_二元興寺_一。弘_二-通此
宗_一。其後福亮僧正。智藏僧正。次第傳_レ之。又智藏下。道
慈律師。智光。禮光有_レ之。又人王第三十五代。推古天皇治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七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三十三年。聖德元年乙酉。奉_レ勅道昭。道慈二人。入唐値_二
玄奘_一。傳_二此宗_一。大方雖_レ學_二 六宗_一。以_二 三論_一爲_レ本。善識《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識|恐議》
勤操僧正。安澄寺同受_二道慈_一。《割書:云云》。是等皆住_二大安寺_一。又
智光下。有_二靈叡法師_一。其後藥寶。願曉。聖寶等傳_レ之。聖
寶僧正。殊於_二東大寺_一弘_レ之。卽立_二東南院_一。爲_二宗本處_一。永
觀律師。明徧僧都等。皆是此宗名學者也。《割書:云云》。尋云。宗
敎者如何 答。立_二 二藏三轉法輪_一。二藏者。一聲聞藏。攝_二
諸部小乘_一。 二菩薩藏。攝_二諸部大乘_一。《割書:云云》。三轉法輪者。一
根本法輪《割書:攝_二華|嚴_一》二枝未法輪。《割書:阿含|方等》三攝末歸本法輪。《割書:法|華》
《割書:涅槃|《割書:云云》。》吾宗於_二般若上_一立_レ之。《割書:云云》。尋云。宗旨者如何。 答。
諸法不著爲_二宗旨_一也。是此立_二 八不中道_一。破_二諸宗邪執_一。後
別不_レ立_二我義_一也。破_レ執處宗旨也。又別立_二自義_一。取捨可_レ
落故。還非_二佛法正意_一。取又執情也。破不_レ可_レ取云也。依_レ
之嘉祥釋云。一切言語。皆是假故。一切言語。皆是假名
矣。又云。言而無_レ當。破而不_レ取矣。又云横破_二 八迷_一。竪窮_二
五句_一矣。八迷者。八不事也。五句者。一生。二不生。三亦
生亦不生。四非生非不生。五非非生非非不生也。《割書:云云》。
【下段】
尋云。八不中道者如何 答。止六云。横門者。如_二 中論八
不_一。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一
論明_二 八門_一。諸經論則無量矣。決六云。論第一歸敬序云。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能
說是因緣。善滅_二諸戲論_一。我稽首禮佛。諸法中第一矣。又
云。本業瓔珞下卷。大經大論第六。明_レ破_二諸法_一。竝列_二 八
不_一。與_二 中論_一同矣。 尋云。破而不_レ取事。經論見耶。 答。
淨名經云。善哉善哉。不二法門。善哉善哉。不二法體矣。
文殊問_二淨名疾_一。淨名默然。此默然文殊善哉善哉稱歎。
釋摩訶衍論云。如言說_レ如。《割書:淨|名》如耳聽_レ如。文殊矣。尋云。
此宗意一代說敎。八宗敎法。如何可_二得心_一耶。 答。轉勢
說法用一門云也。意眞實法體無_二言語_一。衆生利益時。且
設_二敎法_一也。法相三乘眞實。一乘方便。天台三乘方便。一
乘眞實。皆爲_二 一機_一。用_二 一門_一意也。但諸宗用_二 一門名相_一。
皆眞實思。是最悞也。適化一門邊一分也。我宗非三非
一爲_レ本。別不_レ取_レ體也。《割書:云云》。 尋云。不_レ立_二 一法_一爲_レ宗。
《割書:云云》。何用_二 三論_一耶。 答。實事我宗不_レ立_レ宗也。且適化用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七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六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一門時。立_レ宗也。此旨申論故。且爲_二依憑_一計也。 尋云。法
相三論勝劣者如何。 答。昔以_二法相_一爲_レ 上。但應和宗論
時。法相眞如不_レ徧_二諸法_一云。三論眞如徧_二諸法_一。《割書:云云》。仍
以_二 三論_一被_レ置_二法相上_一畢。 尋云。三論明_二眞如緣起_一歟。
答。眞如全體。成_二諸法_一不_レ云。然理無所存法。徧_二諸法_一談
故。一分似_二眞如緣起_一歟。但眞如性具法。成_二諸法_一不_レ云。
又緣起萬法。全體眞如不_レ云。只是眞如無礙法故。徧_二諸
法_一云計也。然能徧所徧各別。一體相卽不_レ云也。樂天言
云。無心水隨_二器方圓_一。《割書:云云》。三論意。水性無_二所存_一。入_二方
器_一成_二方水_一。入_二圓器_一成_二圓水_一也。是此水方圓器。體一不_レ
云也。天台意。水自_レ元方圓性有_レ之。水器自_レ元體一也云
也。 尋云。眞如體徧_二諸法_一歟。將性徧歟。 答。性徧也。
非_二體徧_一。仍五大院。三論別敎四門中空門分釋。若爾者。
豈眞如體徧可_レ云耶。 尋云。三論宗 ̄ハ三乘敎歟。一乘敎
歟。 答。法華譬喩品取。三車四車諍有_レ之。法相三論。羊
鹿牛三車也。大車者三車中牛車也。《割書:云云》。華嚴天台。依_二
三車方便_一。得_二 一實大車_一故。前後合爲_二 四車_一也。天台意
【下段】
大車能開。三車所開也。所開三乘會。爲_二 一實大車_一云故。
一乘敎也。三論一乘三乘用。一門方不_レ捨_レ之。是此尚三
乘脇狹意有_レ之故。三乘敎也。《割書:云云》。又嘉祥釋。八證六文
云事有_レ之。謂法華經中。三車見文。八處有_レ之。是八證
也。四車見文。六處有_レ之。是六文也。所謂三車方其義親
云也。 尋云。三論宗四種釋者如何 答。一依_レ名釋。謂
有有無無。其任得_レ心也。二因緣釋者。有必依_レ無。無必
依_レ有立云也。三顯道釋者。法華云。是法不_レ可_レ示_二言辭
相_一。寂滅矣。嘉祥釋云。無名相中强說_二名相_一。因_二此名相_一。
悟_二無名相_一矣。又云。名無_二得_レ物之功_一。物無_二應_レ名之實_一矣。
四無方釋者。嘉祥釋云。達_二無礙道_一。有_二無方用_一矣。卽於_二
一物_一。有_二萬物用_一。《割書:云云》。故中宗初門。
   日蓮宗下
釋蓮師。安房州。長狹郡。小湊人。貫名重忠之子也。母淸
原氏。恆仰_二朝㬢【朝の陽光】_一念誦。夢_二日光映_一_レ胷。而娠。當_二本朝八十
五代帝。後堀河院御宇。貞應元年壬午。二月十六日_一誕
焉。當_二 八十六代四條院御宇。天福元年癸巳。五月十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七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日_一。 十二歳。同國郡内。登_二淸澄寺_一。師事_二道善房_一。號_二藥王
麿_一。當_二同帝延應元年己亥。十月八日_一。十八歳薙染【出家する】。名是
性。字蓮長。後自改_二日蓮_一。學_二眞言於道善房_一兮。祈_二智慧
於虛空藏像_一。 三七日夢_乙 六十有餘耆宿【学徳の勝れた老人】。右手擎_下如_二明星_一
大寶珠_上。授_レ吾_甲 。自後聞_レ 一知_レ 十。或云。夢_下當堂後門。老
僧來。取_二本尊所持寶珠_一。與_二爾(ナンジカ)所祈之智慧。【一点脱ヵ】不_二言訖_一。投_レ玉
逕通_レ胷入_中左袂_上。其後志_二遊學_一。而擔_二簦(カサヲ)於千里_一。欲_二修練_一
而負_二笈於諸藍_一。先於鎌倉_一。學_二淨土宗_一。又回_二諸國_一習_二律
宗_一。次學_二禪宗_一。其後北嶺園城。學窻聚_レ螢。南都高野。
文室映_レ雪。以_二 三餘_一兮學_二群經_一。歷_二 一紀_一兮闚_二諸宗_一焉。雖_下
歳月積_レ功强_レ疑。日夜勵_レ力潭_レ思_上 。猶以疑氷難_レ消。朦霧
未_レ散。故入_二于經藏_一。檢_二-閱諸經論_一。立_二不惜身命之誓願_一。
三十二歳。八十八代。後深草院御宇。自_二建長五年癸丑。 
三月二十二日夜_一。 一七日。入_二室内_一不_レ出。同二十八日。
向_二朝日_一合掌。嗚呼四十餘年。未顯眞實矣。始自唱_二南無
妙法蓮華經七字_一。是卽宗旨建立之發軫。經王流布之濫
觴也。 尋云。宗旨者如何。 答。爾時世尊。欲_三重宣_二此義_一
【下段】
而說_レ偈言。
 自_二我得_一_レ佛來。 所_レ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常說_レ法敎_二化。 無數億衆生_一。
 令_レ入_二於佛道_一。 爾來無量劫。 爲_レ度_二衆生_一故。
 方便現_二涅槃_一。 而實不_二滅度_一。 常住_レ此說_レ法。
 我常住_二於此_一。 以_二諸神通力_一。 令_下_二顚倒衆生_一。
 雖_レ近而不_上レ見。 衆見_二我滅度_一。 廣供_二-養舍利_一。
 咸皆懷_二戀慕_一。 而生_二渴仰心_一。 衆生旣信伏。
 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_レ見_レ佛。 不_三自惜_二身命_一。
 時我及衆僧。 俱出_二靈鷲山_一。 我時語_二衆生_一。
 常在_レ此不_レ滅。 以_二方便力_一故。 現_レ有_二滅不滅_一。
 餘國有_二衆生。 恭敬信樂者_一。 我復於_二彼中_一。
 爲說_二無上法_一。 汝等不_レ聞_レ此。 但謂_二我滅度_一。
 我見_二諸衆生_一。 沒_二-在於苦海_一。 故不_二爲現_レ身_一。
 令_三其生_二渴仰_一。 因_二其心戀慕_一。 乃出然說_レ法。
 神通力如_レ是。 於_二阿僧祇劫_一。 常在_二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_一。 衆生見_二劫盡。 大火所_一_レ燒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六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我此土安穏。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闍。
種種寶莊嚴。 實樹多_二華果_一。 衆生所_二遊樂_一。
諸天擊_二 天鼓_一。 常作_二衆伎樂_一。 雨_二曼陀羅華_一。
散_二佛及大衆_一。 我淨土不_レ毀。 而衆見_二燒盡_一。
憂怖諸苦惱。 如_レ是悉充滿。 是諸罪衆生。
以_二惡業因緣_一。 過_二阿僧祇劫_一。 不_レ聞_二 三寶名_一。
諸有_下修_二功德_一。 柔和質直_上者。 則皆見_二我身。
在_レ此而說_一_レ法。 或時爲_二此衆_一。 說_二佛壽無量_一。
久乃見_レ佛者。 爲說_二佛難_一_レ値。 我智力如_レ是。
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 久修_レ業所_レ得。
汝等有智者。 勿_二於_レ此生_レ疑_一。 當_三斷_レ令_二永盡_一。
佛語實不_レ虛。 如_下醫善方便。爲_レ治_二狂子_一故。
實在而言_レ死。 無_レ能說_中虛妄_上。 我亦爲_二世父_一。
救_二諸苦患_一者。 爲_二凡夫顚倒_一。 實在而言_レ滅。
以_二常見_レ我_一故。 而生_二憍恣心_一。 放逸著_二 五欲_一。
墮_二於惡道中_一。 我常知_二衆生。 行_レ道不_一レ行_レ道。
隨_二應所_一レ可_レ度。 爲說_二種種法_一。 每自作_二是心_一。

【下段】
 以_レ何令_下_二衆生_一。 得_中入_二無上道_一。 速成_中就佛身_上。
爾時大會。聞_三佛說_二壽命劫數長遠如_一_レ是。無量無邊阿僧
祇衆生。得_二大饒益_一。若復有_レ 人。以_二 七寶_一。滿_二 三千大千世
界_一。供_二-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_一。是人所得功德。
不_レ如_下受_二-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_一。其福最多_上。宿王華。
譬如_三 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爲_二第一_一。此法華經。
亦復如_レ是。於_二諸如來所說經中_一。最爲_二深大_一。又如_三土山。
黒山。小鐡圍山。大鐡圍山。及十寶山衆山之中。須彌山
爲_二第一_一。此法華經。亦復如_レ是。於_二諸經中_一。最爲_二其上_一。又
如_三衆星之中。月天子。最爲_二第一_一。此法華經。亦復如_レ是。
於_二千萬億種諸經法中_一。最爲_二照明_一。又如_三日天子能除_二諸
闇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能破_二 一切不善之闇_一。又如_三諸小王中。
轉輪聖王。最爲_二第一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於_二衆經中_一。最爲_二
其尊_一。又如_下帝釋於_二 三十三天中_一王_上。此經亦復如_レ是。諸
經中王。亦如_二大梵天王一切衆生之父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
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_二菩提心_一者之父。又如_三 一切凡夫
人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爲_二第一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經亦復如_レ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
諸經法中。最爲_二第一_一。有_三能受_二-持是經典_一者。亦復如_レ是。
於_二 一切衆生中_一。亦爲_二第一_一。 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爲_二
第一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於_下_二 一切諸經法中_一。最爲_二第一_一。如_三
佛爲_二諸法王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諸經中王。宿王華。此經
能救_二 一切衆生_一者。此經能令_二 一切衆生_一。離_中諸苦惱_上。此
經能大饒_二-益一切衆生_一。充_二-滿其願_一。如_三淸涼池能滿_二 一切
諸渴乏者_一。如_二寒者得_一_レ火。如_二裸者得_一_レ衣。如_二商人得_一_レ主。如_二
子得_一_レ母。如_二渡得_一_レ船。如_二病得_一_レ醫。如_二暗得_レ燈_一。如_二貧得_一_レ寶。
如_二民得_一_レ王。如_二賈客得_一_レ海。如_二炬除_一_レ暗。此法華經。亦復
如_レ是。能令_下_二衆生_一。離_二 一切苦一切病痛_一。能解_中 一切生死之
縛_上兮。同年。自_二房州_二【一点ヵ】移_二于鎌倉名越松葉谷_一。栖_二草庵_一。毎
日入_二于名越山中_一。高聲唱_二妙法首題_一。當_二弘長元年辛酉。
五月十二日_一。四十歲。謫_二於豆州伊東浦_一。諸餘弟子。皆不_二
相伴_一。唯日朗一人隨從等異迹甚多。不_レ遑_二備載_一往_二蓮家_一
而尋。今略焉。當_二文永十一年甲戌。五月十二日_一。欲_レ入_二
山林_一。出_二鎌倉_一入_二于甲斐國。波木井卿_一。六月十七日。初
【下段】
結_二草庵於身延山_一兮。交_二聲於解脫之床_一。幽谷汲_レ水而擔_二
眞性月_一。深山拾_レ薪而負_二孫康雪_一。夕窓風寒忍辱爲_レ衣。曉
爐煙 繊(ホソクシテ)法喜爲_レ食。終日一乘論談之語聞_二山中_一。所止之
處。緇白成_レ市。施利如_レ雲。見_レ形聞_レ聲之輩。皆作_二遭_レ佛
想_一。山棲九年。齡六十一。晝夜讀_二-誦妙法華經_一。相_二-同靈
鷲山_一。朝暮講_二談止觀_一。不_レ異_二台嶺_一。焉。弘安五年壬午。九
月八日。出_二身延澤_一。 十八日入_二于武藏國。荏原郡池上_一。十
月八日。上足定_二于六人_一。所謂日昭。日朗。日興。日向。日
頂。日持矣。十三日辰尅。誦_二方便品_一。頭北面西而寂滅。年
歲六十有一。
  歸命頂禮日蓮師。 妙法注雨潤十方。
  上行餘風吹來際。 一味寂光共成佛。
   大念佛宗下
釋良忍。尾洲富田人也。登_二叡山_一聞_二台敎於良賀_一。稟_二密
灌于永意_一。承德之始。隱棲_二大原山_一。創_二來迎院_一。夷_二基趾_一
作_二結界法_一。鬼魅相語曰。師之法力。雖_レ驅_二逐我等_一。法末
之時。我等當_二又歸止_一。時忍親聞焉。待賢皇后宮人。有_下問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六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道於忍_一者_上。常常來_レ院。一日未_レ通_レ謁。先憇_二殿陛_一。自思言。
我是婦人。屢入_二精藍_一。惡少之者。恐貽_二疑謗_一。不_レ利_二吾師_一
我雖_二慕_レ道切_一。不_二亦來_一矣。忍在_二殿内_一。開_レ扉告曰。姉之
先思又無_レ妨。只願固_二志於此_一。不_二亦美_一乎。宮人自_レ玆。思_二
忍之不_一_レ凡。就而薙染。法名法性。忍修_二 八字文殊法_一。庭
上大石。變爲_二師子_一。廻旋哮吼。一日異人來謁言曰。師盍_レ
唱_二融通念佛_一乎。忍曰何謂。對曰。廻_二我所_一_レ唱。融_二-會衆
人_一。衆人之唱。又通_二于我_一。是融通念佛也。其功踰_二獨稱_一。
不_レ可_二勝計_一。何以故。衆生無邊故。師願以_二此事_一。勸_二-誘四
海_一。我又廣唱_二 天神地祇_一耳。忍曰。公誰乎。對曰。鞍馬寺
毗沙門天也。語已不_レ見。忍自_レ此常唱_二融通念佛_一。又作_レ
疏。博勸_二 四衆_一。天仁二年。來迎院成。忍於_二此地_一唱_二顯密_一。
又闢_二聲明梵唄_一。天承二年。二月一日。丑年六十一。忍建_二
一宇_一。度_二大藏經律論_一。名曰_二如來藏_一。所_レ持彌陀經。時時
放_レ光。其徒收_レ之置_二藏中_一。讚曰。妙_二于萬物_一。陰陽不_レ側。
是世書之所謂神也。吾敎受_二佛勅_一護_二我法_一。然未_レ聞_下演_二-出
眞理_一之。如_二山王天王_一之精微_上矣。此方多言。有_二應化之
【下段】
神_一。恐其然乎。又是二子。精修之感發也。或曰融通之說
有_レ據乎。余曰。般若有_二隨喜一品_一。龍勝菩薩。剖_二-祈於智
度中_一。化人之言。相似同矣。大論七云。經念無量佛土。諸
佛三昧。常現在前。論無量佛土。名_二 十方諸佛土_一。念佛三
昧。名_下 十方三世諸佛。常以_二心眼_一。見如_中現在前_上。 問曰。
云何爲_二念佛三昧_一。 答曰。念佛三昧有_二 二種_一。 一者聲聞
法中。於_二 一佛身_一。心眼見滿_二 十方_一。 二者菩薩道。於_二無量
佛土中_一。念_二 三世十方諸佛_一。以_レ是故。言_二念無量佛土。諸
佛三昧。常現在前_一。 問曰。如_二菩薩三昧_一。種種無量。何
以故。讚_二是菩薩念佛三昧常現在前_一。 答曰。是菩薩念_レ
佛故。得_レ入_二佛道中_一。以_レ是故。念佛三昧。常現在前。夫淨
家一向他力念佛也。良師心自_レ元自佗不二也。生佛一如
也。非_レ自非_レ佗。自他不二上。己心彌陀本願。淨穢不二上。
唯心淨土往詣望也。凡摩訶止觀。常行三昧下。附文元
意二彌陀可_レ有_レ之。附文時意論止觀者。念西方阿
彌陀佛等《割書:云云》。 元意時。三諦三觀自受用彌陀。歩
歩聲聲。念念三業彌陀也。《割書:云云》。 尋云。善導家所_レ談己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心彌陀。不同如何。 答。彼己心有_二彌陀_一云。己心彌
陀各別也。良家意己心卽彌陀。彌陀卽己心。只心是一切
法。一切法是心。《割書:云云》。可_レ思_レ之。抑煩惱卽菩提彌陀。業卽
解脫彌陀。苦道卽法身彌陀。最可_レ明_レ之。覺大師。十界
彌陀釋。《割書:云云》。亦次不_下以_二南無阿彌陀佛_一。唱唱而觀_上。誰知_二
法界具足法_一。聞思修證無_レ不_レ妙。心能觀_二此體具_一故。若秪
觀_レ心不_レ觀_レ具。則於_二 一觀_一分_二 二家_一。 一家觀門異_二諸說_一。諸
說雖_レ異。觀自一。彼迷_三 一心具_二諸法_一。堕_二-在通別次第中_一。
次第而生。次第斷。豈知_二 十界本來一_一。三千本一亦如_レ是。
皆非_三世數可_二分別_一。妙境元無_二空假中_一。而亦不_レ離_二空假中_一。
空卽是阿。假是彌。非_レ阿非_レ彌名曰_レ陀。色心絶處中體
現。於_二 一一法_一體皆具。凡夫心具卽佛具。取著不_レ圓則不_レ
具。唯一具字顯_二今宗_一。入_二此融通宗_一者甚希有。具有_二能具
所具之別_一。能具卽是一念。所具卽是三千。所具之中。又
有_二能所_一。所通卽是三千。能通卽是有門。然此能通所通。
竝名_二不思議假_一。豈非_三兩重能所。在_二 一具字中_一哉。是知。
多門天判其功踰_二獨稱_一。不_レ可_二勝計_一。良忍釋又作_レ疏博勸_二
【下段】
四衆_一。以_二彌顯_一由_レ有_下抗_二-析百家_一之功_上。雖_レ然。二師妙解。亦
隱_二於時_一。希有之言。有_レ所_レ歸矣。嗚呼廻_二我所_一_レ唱融_二-會衆
人_一。衆人之唱。又通_二于我_一。是融通念佛也。天來本尊血脈
等今略焉。往_二良家_一求兮。《割書:某甲》義觀。自_二于今_一。多聞天與_二
良師_一。俱供廣倡_二法界_一耳。
   天台宗下
尋云。天台宗者如何。 義云。此宗隋代。天台大師弘法
宗故。從_二大師名_一。天台宗云也。或法華宗。或止觀宗。或
圓宗。 尋云。只直不_レ云_二 天台宗_一。何加_二圓字_一。題_二 天台圓
宗_一耶。 義云。爲_レ顯_二此宗振舞_一也。其故四敎義一云。萬法
圓備故名爲圓釋。圓者不闕爲義判。三千萬法。行者一心
一念圓備。無_二闕減_一圓云也。今此宗意。只心是一切法。一
切法是心釋。三千一念圓備。一心法界遍照。一多自在。
心性本分談故。圓宗名也。 尋云。三千一念姿如何。 義
云。三千萬法雖_二事廣_一。不_レ出_二 十界十如性相_一也。然一處釋
曰。圓融十界。居_二 一念_一微妙也。妙法十如。卽_二 一心_一難_レ解
也矣。 如_レ此十界十如。行者一念圓備。阿鼻依正。全處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極聖自身_一。毘盧身士。不_レ逾_二凡下一念_一。生佛不二。凡聖一
如。三千一念云也。 問。此宗釋尊已來。傳法如何。 答。
先付法藏經次第可_レ知也。大覺世尊。《割書:一。》迦葉。《割書:二。》阿難。三《割書:三。》
商那和修。《割書:四。》毱多。《割書:五。》提迦多。《割書:六。》彌遮迦。《割書:七。》佛陀難提。
《割書:八。》佛陀密多。《割書:九。》脇比丘。《割書:十。》富那奢。《割書:十|一。》馬鳴。《割書:十|二。》毘羅。《割書:十|三。》
龍樹。《割書:十|四。》提婆。《割書:十|五。》羅睺。《割書:十|六。》僧伽難陀。《割書:十|七。》僧伽耶奢。《割書:十|八。》
鳩摩羅駄。《割書:十|九。》闍耶那。《割書:二|十。》盤駄。《割書:二十|一。》摩奴羅。《割書:二十|二。》鶴勒夜
那。《割書:二十|三。》師子尊者。義云。除_二釋尊_一 二十三人也。第二十三
師子尊者。檀彌羅王云惡王被_レ害故。因_レ玆血脈相傳絶
畢。爰震旦北齊。慧文禪師云人有。吾河准獨歩。呼_レ誰爲_レ
師。若得_レ經佛爲_レ師。若得_レ論菩薩爲_レ師。入_二大經藏_一。燒_レ
香散_レ華。後_レ手取_レ之。釋尊第十三代。龍樹菩薩所造。中
觀論取。卽開讀_レ之。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爲假
名。亦是中道義 ̄ノ文。一心三觀開覺。以_二此法_一。附_二南岳慧
思大師_一。南岳附_二 天台智者大師_一。其後章安大師。智威大
師。慧威大師。玄朗大師。湛然大師次第。湛然者謂妙樂。
妙樂大師弟子。道邃。道暹。智度。行滿四人上足有_レ之。
【下段】
《割書:云云》。是震旦傳來相也。又龍樹 ̄ヨリ。天竺須利蘇摩耶菩薩。
鳩摩羅什次第。是此雙林寺傳大士。講_二羅什所譯法華。大
智度論_一。自然開悟而以_レ法附_二南岳大師_一。其後天台。章安
等相承。其外直受天台血脈次第有_レ之。《割書:云云》。 尋云。慧文
禪師中論相承。傳大士法華智論相承。共經卷相承。非_二知
識相承_一。若爾者。師師面授口決相承斷絶。應可_レ謂_レ之歟
如何。 答。實如_二所間_一。餘宗如_レ此難也。但雖_レ依_二經卷_一。已
得_二現體_一。證_二師師一體内證_一也。何況直授_二南岳_一。直授天台
相承。師師相承不_レ可_二斷絶_一。然而日本傳來。桓武天皇御
于。延曆二十三年。最澄和尚。奉_レ勅生年三十八歳入唐。
奉_レ値_二台州道邃和尚。幷行滿大師_一。學_二 天台敎觀_一給。山家
大師釋云。所得敎迹二百餘卷。所決法門七百有餘。是
皆割_二煩惱陳_一。金剛之觀智。越_二生死之野_一。牢强目足也矣。
延歷二十四年乙酉。當_二大唐貞元二十一年_一。秋歸朝。同
十二月二十六日。以_二所持聖敎傳法錄_一。令_レ進_二-覽天皇_一畢。
同時所_レ傳密教上顯畢。山家大師偈云。
 延曆二十三。 遂乘_二第二船_一。 得_レ到_二大唐國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同年秋九月 二十六日中。 到_二台州廓下。
 道邃座主所_一。 猶同日晡時。 到_二於龍興寺_一。
 頂_二-禮邃大師_一。 同年冬十月。 月生第七日。
 到_二佛隴之莊_一。 頂_二-禮滿大師_一。 以_二第十二日_一。
 登_二佛隴道場_一。 五月十九日。 改乘_二第一船_一。
 同年秋七月。 朔戊辰四日。 復命平安宮。
 先帝悅_二求法_一。 書_二-寫新敎迹_一。 凡八百餘卷。
 永納_二 七大寺_一。 以爲_二鎭國基_一。 爲_二敷揚流布_一。 
 卽集_二 六學生_一。 令_レ講_二 四敎義_一。 又聞_二法華文_一。《割書:矣》。
義云。山家總四宗兼學也。天台。眞言。圓戒。達磨法也。
《割書:云云》。又承和五年戊午。六月十三日。奉_レ勅慈覺大師。圓
載。圓行。常曉。瑟運。宗叡等六人。同時入唐。値_二禮泉寺宗
穎僧正_一。傳_二 天台法門_一。又値_二 五臺山慧遠禪師_一。傳_二 一心三
觀_一。値_二福林寺良諝和尚。受_二 天台佛法_一給。覺大師傳記
云。入_二 五臺山_一。有_二慧遠和尚。玄鑒和尚_一。余於_二 一夏中_一。隨
逐而被_レ授_二 一心三觀妙義_一。寫_二-得天台敎釋等三十七卷_一。
於_二 天台大師第八弟子。禮泉寺宗穎所_一。研_二-習止觀之徹
【下段】
旨_一。矣。經_二 九年_一。同十三年丙寅歸朝。《割書:云云》。密宗相傳如_レ 上。
《割書:云云》。又文德天皇治四年。仁壽三年癸酉。八月九日。智證
大師。奉_レ勅生年四十四歳入唐。値_二 天台山林和尚。竝越
州福林寺良諝和尚_一。受_二 天台敎法_一。淸和天皇治二年。貞
觀元年己卯。歸朝畢。所持聖敎一千餘卷也。其外密宗傳
來有_レ之。上書_レ之畢。 尋云。宗敎者如何。 答。四敎五時
敎相是也。諸宗皆攝_レ之。《割書:云云》。 尋云。宗旨者如何。 答。
一心三觀。一念三千是也。但他宗皆宗旨宗敎別立_レ之。一
家意敎觀一如宗體也。決一云。是故三觀總攝_二 四敎_一矣。
四敎義一云。 問。四敎從_レ何起。 答。從_二 三觀_一起。 問。三
觀復因_レ何而起。 答。三觀還因_二 四敎_一而起矣。 尋云。依
經者如何。 答。以_二法華_一爲_二依經_一也。該_二於一代_一。文體正
意。唯歸_二 二經_一。 一依_二法華本迹顯實_一。 二依_二涅槃扶律說
常_一矣。但一家疏釋。以_二 三大部_一爲_レ本。玄義釋_二首題五字_一。
文句於_二文文句句_一釋_レ之。止觀十章大意五略經大意也。
嗚呼四十餘年。未顯眞實。妙哉。其時說_二法華_一。開_二前頓漸_一。
會_二-入非頓非漸_一。故言_二開權顯實_一。又言_二廢權立實_一。又言_二會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三歸一_一。言_二權實_一者。名通_二今昔_一。義意不同。謂法華已前。權
實不_レ同。大小相隔。如_二華嚴時_一。 一權一實。謂圓實別權。各
不_二相卽_一。大不_レ納_レ小故。小雖_レ在_レ座。如_レ聾若_レ瘂。是故所說
法門。雖_二廣大圓滿_一。攝_レ機不_レ盡。不_レ暢_二如來出世本懷_一。所
以者何。初頓部有_二 一麤謂別敎一妙謂圓敎_一。 一妙則與_二
法華_一無二無別。若是一麤。須_下待_二法華開會廢了_一。方始稱_上レ
妙。次鹿苑但麤無_レ妙。謂藏敎。次方等三麤。謂藏通別。一
妙謂圓敎。次般若二麤謂通別。一妙謂圓敎。來_二-至會上_一。總
開_二-會廢_三前四味麤_一。令_レ成_二 一乘妙_一。諸味圓敎。更不_レ須_レ開。
本自圓融。不_レ待_レ開也。但是部内兼但對帶。故不_レ及_二法華
淳一無雜_一。獨得_二妙名_一。良有_二所以_一也。故文云。十方佛土中。
唯有_二 一乘法_一。無_レ 二亦無_レ 三。謂敎一。正直捨_二方便_一。但說_二無
上道_一。謂行一。但爲_二菩薩_一。不_レ爲_二小乘_一。謂人一。世間相常住。
謂理一。時人未_レ得_二法華妙旨_一。但見_三部内有_二 三車窮子。化
城等譬_一。乃謂_レ不_レ及_二餘經_一。蓋不_レ知_下重擧_二前四時權_一。獨顯_二
大車_一。但付_二家業_一。唯至_中寶所_上。故致_二誹謗之咎_一也。約_レ時則
日輪當_レ午。罄無_二側影_一。謂第五時。約_レ味則從_二熟酥_一出_二醍
【下段】
醐_一。此從_二摩訶般若_一出_二法華_一。謂五醍醐味。信解品云。聚_二-
曾親族_一。卽自宣言。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吾所有。皆是
子有。付_二-與家業_一。窮子歡喜。得_二未曾有_一。此領_二何義_一。 答。卽
般若之後。次說_二法華_一。先已領_二-知庫藏諸物_一。臨_二命終時_一。直
付_二家業_一而已。譬_下前轉敎皆知_二法門_一。說_二法華_一時。開_二-示悟_三-
入佛之知見_一。授記作佛而已_一。亦次眞空不空非_二但空_一。圓中
圓滿非_二但中_一妙境元無_二空假中_一。而亦不_レ離_二空假中_一。謂理
具三千同一性故。呼_レ之以爲_二唯一實相_一。豈非_三元無_二空假
中_一也。一性無性。是名爲_レ空。空非_二直空_一。必卽_二假中_一。豈非_レ
不_レ離_二空假中_一也。故云耳。空卽是心。假是色。非_レ色非_レ空。
名曰_レ 中。色心絶處。中體現。於_二 一一法_一。體皆具。謂空卽心
者。以_レ觀歸_二 四陰_一也。假是色者。以_レ境歸_二色陰_一也。故荊溪
云。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而隨_レ妄轉。不_レ覺不_レ知。
今旣聞_レ名。知_二陰卽是_一。卽_二 四陰心_一。而能成_レ觀。中體現者。
由_二雙遮_一而現也。體皆具者。約_二雙照_一而言也。 問。指_二何等
法_一。爲_二 一一法_一。 答。指_二所_レ言色心_一也。心雖_レ空。色雖_レ假。至_レ
論_二能具_一。莫_レ不_レ歸_レ 中。故四明云。遮乃遮_レ情。照則照_レ性。邊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情已泯。二諦皆中。中旣不_レ偏。是故空假名含_二 一切_一。學者
思_レ之。凡夫心具卽佛具。取著不_レ圓則不_レ具。謂同名_二無明_一。
咸稱_二常樂_一。只一非生非佛三千。故云_二凡具卽佛具_一也。取
著等義。出_下於止觀禪定境中。簡_二-示能具一念_一之文_上。彼云。
言_二 一念_一者。不_レ同_下世人取_二-著一異定相_一 一念_上。記云。此據_二
初心習_レ觀之人_一。恐_下濫託_二於妄情境_一觀_上。是故應_三須簡_二-示
入門_一。若據_レ理論。無_三妄非_二法界_一。亦何隔_二於取著妄情_一。由_レ
是而知。言_レ不_レ具者。約_レ不_レ能_レ識_二 三千_一而言。具如_二義例
隨釋中解_一。唯一具字顯_二今宗_一。入_二此宗者甚希有。謂具有_二
能具所具之別_一。能具卽是一念。所具卽是三千。所具之
中。又有_二能所_一。所通卽是三千。能通卽是有門。然此能通
所通。竝名_二不思議假_一。豈非_三兩重能所在_二 一具字中_一哉。
是知。荊溪判爲_二唯圓_一。四明釋以_二彌顯_一。由_レ有_下抗_二析百家_一
之功_上。雖_レ然。二師妙解。亦隱_二於時_一。希有之言。有_レ所_レ歸矣。
圓名_二圓妙圓滿。圓足圓頓。故名_二圓敎_一也。所謂圓伏。圓
信。圓斷。圓行。圓位。圓自在莊嚴。圓建立衆生。諸大乘經
論。說_二佛境界_一。不_レ共_二 三乘位次_一。總屬_二此敎_一也。法華中開
【下段】
示悟入四字。對_二圓敎住行向地_一。此四十位。華嚴云。初發
心時。便成_二正覺_一所有慧身。不_二由_レ他悟_一。淸淨妙法身。湛
然應_二 一切_一。■【此ヵ】明_二圓四十二位_一。維摩經云。薝蔔林中。不_レ嗅_二
餘香_一。入_二此室_一者。唯聞_二諸佛功徳之香_一。又云。入_二不二法
門_一。般若明_二最上乘_一。涅槃明_二 一心五行_一。又經云。有_レ 人入_二
大海_一浴。已用_二 一切諸河之水_一。又婆伽羅龍。澍_二車軸雨_一。
唯大海能受。餘地不_レ堪。又檮_二萬種香_一爲_レ丸。若燒_二 一塵_一。
具_二-足衆氣_一。如_レ是等類。竝屬_二圓敎_一。今且依_二法華瓔珞_一。略
明_二位次_一有_レ 八。十五品弟子位。謂外凡。出_二法華經_一。二十
信位。謂内凡。三十住位。謂聖初。四十行。五十廻向。六
十地。七等覺。謂是因位末。八妙覺。謂是果位也。初五品
位者。一隨喜品經云。若聞_二是經_一。而不_二毀訾_一。起_二隨喜心_一。
問。隨_二-喜何法_一。 答。妙法。妙法者卽是心也。妙心體具。如_二
如意珠_一。心佛及衆生。是三無_二差別_一。此心卽空卽假卽中。
常境無相。常智無緣。無緣而緣。無_レ非_二 三觀_一。無相而相。三
諦宛然。初心知_レ此。慶_レ己慶_レ 人。故名_二隨喜_一。内以_二 三觀_一。觀_二
三諦境_一。應_三可_レ見_二大道止觀_一。審諦今略。外以_二 五悔_一。勤加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精進_一。助_二-成理解_一。言_二 五悔_一者有_レ 二。一理。二事。理懺者。若
欲_二懺悔_一者。端坐念_二實相_一。衆罪如_二霜露_一。慧日能消除。卽此
義也。言_二事懺_一者。晝夜六時。三業淸淨。對_二於尊像_一。披_二-
陳過罪_一。無始已來。至_二于今身_一。凡所_二造作_一。殺父。殺母。殺
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邪淫。偸盜。妄語。綺語。兩
舌。惡口。貪。瞋。癡等如_レ是五逆。十惡。及餘一切。隨_レ意
發露。更不_二覆藏_一。畢_レ故不_レ造_レ新。若如_レ是。則外障漸除。内
觀增明。如_三須流舟更加_二㯭棹_一。豈不_三速疾到_二於所止_一。修_二
圓行_一者。亦復如_レ是。正觀_二圓理_一。事行相助。豈不_三速至_二妙
覺彼岸_一。莫_下見_二此說_一便謂_中漸行_上。謂_三圓頓無_二如_レ是行_一。謬之
甚矣。何處天然彌勒。自然釋迦。若纔聞_下生死卽涅槃。煩
惱卽菩提。卽心是佛。不_レ動使到。不_レ加_二修習_一。便成_中正覺_上
者。十方世界。盡是淨土。觸向對面。無_レ非_二覺者_一。今雖_二然
卽佛_一。此是理卽。亦是素法身。無_二其莊嚴_一。何關_二修證_一者
也。我等愚輩。纔聞_二卽空_一。便廢_二修行_一。不_レ知_二卽之所由_一。鼠
喞鳥空。廣在_二經論_一。尋_レ之思_レ之。二勸請者。勸_二-請十方諸
如來_一。留_レ身久住。濟_二含識_一。 三隨喜者。隨_三-喜稱_二-讚諸善根_一。
【下段】
四廻向者。所有稱讚善。盡廻_二-向菩提_一。 五發願者。若無_二發
心_一。萬事不_レ成。故須_三發心以導_二前四_一。是爲_二 五悔_一。下去諸
位。直至_二等覺_一。總用_二 五悔_一。更不_二再出_一。例_レ此可_レ知。二讀
誦品者。經云。何況讀誦受持之者。謂内以_二圓觀_一。更加_二
讀誦_一。如_二膏助_一_レ火。三說法品者。經云。若有_下受持讀誦。爲_二
佗人_一說_上。内解轉勝。導_二-利前人_一。化功歸_レ己。心倍_二-勝前_一。 四
兼行六度。經云。況復有_レ 人。能持_二是經_一。兼行_二布施等_一。福
德力故。倍_二-增觀心_一。 五正行六度者。經云。若人讀誦。爲_二
佗人_一說。復能持_レ戒等。謂自行化佗。事理具足。觀心無_レ
關。轉勝_二於前_一。不_レ可_二比喩_一。此五品位。圓伏_二 五住煩惱_一。外
凡位也。與_二別十信位_一同。次進_二 六根淸淨位_一。卽是十信。
初信斷_二見惑_一顯_二眞理_一。與_二藏敎初果。通敎八人見地。別敎
初住_一齊。證位不退也。次從_二 二信_一至_二 七信_一。斷_二思惑_一盡。與_二
藏通二佛。別敎七住_一齊。三界苦集斷盡無_レ餘故。仁王云。
十善菩薩。發_二大心_一長別_二 三界苦輸海_一。解曰。十善者。各
具_二 十善_一也。若別十信卽伏。而不_レ斷故。定屬_二圓信_一。然圓
人本期。不_レ斷_二見思塵沙_一。意在_下入_レ住斷_二無明_一見_中佛性_上。然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譬加_下冶_レ鐡麤垢先去。非_二本所期_一。意在_レ成_レ器。器未_レ成時。
自然先落。雖_レ見_二先去_一。其人無_中 一念欣心_上。所以者何。未_レ
遂_二所期_一故。圓敎行人亦復如_レ是。雖_レ非_二本所望_一。自然先
落。永喜大師云。同除_二 四住_一。此處爲_レ齊。若伏_二無明_一。三藏
則劣。卽此位也。解曰。四住者只是見思。謂見爲_レ 一。名_二
見一切處住地_一。思惑分_レ 三。一欲愛住地。欲界九品思。二
色愛住地。色界四地。各九品思。三無色愛住地。無色界
四地。各九品思。此之四住。三藏佛與_二 六根淸淨人_一同斷。
故言_二同除四住_一。言_二若伏無明三藏則劣_一者。無明卽界外
障中道之別惑。三藏敎止論_二界内通惑_一。無明名字。尚不_レ
能_レ知。況復伏斷。故言_二 三藏則劣_一也。次從_二 八信_一至_二 十信_一。
斷_二界内外塵沙惑_一盡。假觀現前。見_二俗諦理_一。開_二法眼_一。成_二
道種智_一。行_二 四百由旬_一。與_二別敎八九十住。及行向位_一齊。
行不退也。次入_二初住_一斷_二 一品無明_一。證_二 一分三德_一。謂解
脫。般若。法身。此之三德。不縱不横。如_二世伊三點_一。若_二 天
主三目_一。現_二身百界_一。八相成道。廣濟_二群生_一。華嚴經云。初
發心時。便成_二正覺_一。所有慧身。不_二由_レ佗悟_一。淸淨妙法身。
【下段】
湛然應_二 一切_一。解曰。初發心者。初住名也。便成正覺者。
成_二 八相佛_一也。是分證果。卽此敎眞因。謂_レ成_二妙覺_一。謬之
甚矣。若如_レ是者。二住已去諸位徒施。若言_二重說_一者。佛
有_二煩重之咎_一。雖_丙有_下位位各攝_二諸位_一之言_上。又云_乙發心究竟
二不_甲_レ別。須_下知_二攝之所由_一。細識_中不二之旨_上。龍女便成_二正
覺_一。諸聲聞人。受_二當來成佛記莂_一。皆是此位成佛之相。慧
身卽般若德。了因性開發。妙法身卽法身德。正因性開
發。應一切卽解脫德。卽緣因性開發。如_レ此三身。發_二-得
本有_一。故言_二不由佗悟_一。中觀現前開_二佛眼_一。成_二 一切種智_一。
行_二 五百由旬_一到_二寶所_一。初居_二實報無障關土_一。念不退位。次
從_二 二住_一至_二 十住_一。各斷_二 一品無明_一。增_二 一分中道_一。與_二別敎
十地_一齊。次入_二初行_一斷_二 一品無明_一。與_二別敎等覺_一齊。次入_二
二行_一。與_二別敎妙覺_一齊。從_二 三行_一已去。別敎之人。尚不_レ知_二
名字_一。何況伏斷。以_三別敎但破_二 十二品無明_一故。故以_二我
家之眞因_一。爲_二汝家之極果_一。只緣_二敎彌權位彌高。敎彌實
位彌下_一。譬如_二邊方未_レ靜借_レ職則高。定_レ爵論_レ勲其位實
下_一。故權敎雖_レ稱_二妙覺_一。但是實敎中第二行也。次從_二 三行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九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已去至_二 十地_一。各斷_二 一品無明_一。增_二 一分中道_一。卽斷_二 四十
品惑_一也。更破_二 一品無明_一。入_二等覺位_一。此是一生補處。進
破_二 一品微細無明_一。入_二妙覺位_一。永別_二無明父母_一。究竟登_二
𣵀槃山頂_一。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_二大𣵀槃_一。
以_二虛空_一爲_レ座。成_二淸淨法身_一。居_二常寂光土_一。卽圓敎佛相
也。然圓敎位次。若不_下以_二 六卽_一判_上レ之。則多濫_二 上聖_一。故
須_二 六卽判_一_レ位。謂一切衆生。皆有_二佛性_一。有佛無佛。性相
常住。又云。一色一香。無_レ非_二 中道_一等言。總是理卽。次從_二
善知識_一。及從_二經卷_一。聞_二-見此言_一。爲_二名字卽_一。依_レ敎修行。
爲_二觀行卽_一。謂五品位。相似解發。爲_二相似卽_一。謂十信分
破分見。爲_二分證卽_一。謂從_二初住_一。至_二等覺_一。智斷圓滿。爲_二
究竟卽_一。謂妙覺位。約_二修行位次_一。從_レ淺至_レ深。故名爲_レ 六。
約_二所顯理體_一。位位不二。故名爲_レ卽。是故深識_二 六字_一。不_レ
生_二 上慢_一。委明_二卽字_一。不_レ生_二自屈_一。可_レ歸可_レ依。思_レ之擇_レ之。
略明_二 中宗之旨_一竟。
   𣵀槃宗下
𣵀槃宗者。本朝往昔在_レ之。《割書:云云》。雖_レ爾。今禁止 ̄ス。於_二國法_一
【下段】
尚恐。故不_レ書_レ焉。或 ̄ニ曰 ̄ク。𣵀槃宗之寺院。竝僧俗等。悉
改_二于天台宗_一。故今圓宗附焉。其時說_二大𣵀槃_一者。有_二 二義_一。
一爲_二未熟者_一。更說_二 四敎_一。具談_二佛性_一。令_下具_二眞常_一。入_中大
𣵀槃_上。 故名_二捃拾敎_一。所謂一爲下。別釋_二部敎_一爲_レ 二。初捃_二-
拾殘機_一。謂捃居運切。亦拾也。言_二未熟_一者。於_二法華中_一。
未_レ能_二開悟_一。但是結縁。故至_二𣵀槃_一。更說_二 四敎_一。皆悉知_レ常。
而悟_レ道也。故𣵀槃四。名爲_二追說_一。良以_下法華顯_二眞實相_一。
已廢_二方便_一。今爲_二未熟_一追說_上レ前耳。言_二佛性_一者。一切衆生。
皆有_二果人之性_一也。佛性不變。卽眞常矣。法華似_三秋成_二
大穫_一。𣵀槃如_レ捃_二-拾餘殘_一耳。 問。法華開顯。無_レ不_二成佛_一
何有_二未熟五千起去人天被移_一。 答。法界衆生。未_レ益者
衆。何但五千。今雖_レ未_レ悟。後必解脫。一開之後。無_レ所_二間
然_一。豈將_二殘黨_一。以疑_二大陳_一。應_レ知。五千是增上慢。雖_レ不_三
廣聞_二開三顯一_一。已聞_レ略竟。雖_レ非_二當機_一。亦預_二結緣_一。雖_レ
未_二現悟_一。亦於_二𣵀槃及以滅後_一。而信_二 一乘_一。人自多途。法
華常頓。不_レ可_下見_二於未熟餘殘_一。便妨_中法華開顯_上者也。二
爲_下末代鈍根。於_二佛法中_一。起_二斷滅見_一。夭_二-傷慧命_一。亡_中-失法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九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身_上。說_二 三種權_一。扶_二 一圓實_一。故名_二扶律談常敎_一。所謂留逗
末代。如來滅後。名爲_二末代_一。不_レ悟_二圓常_一。名爲_二鈍根_一。遂
於_二佛法_一。棄_二-捨毘尼_一。 謂_三如來定入_二滅度_一。名_二斷滅見_一。乘
戒旣緩。諸惡莊嚴。慧命法身。夭傷亡失。如來預鑑。故
演_二𣵀槃_一。施_二-設三敎之權_一。扶_二-助一乘之實_一。廣明_二持戒_一。委
示_二眞常_一。正助相須。乘戒俱急。法身嚴顯。慧命昭然。扶_レ
律談_レ常。其益大矣。夭者中死也。 問。慧命法身。常住
不滅。何故文云_二亡失夭傷_一。 答。法體何失。但由_三衆生
無_二聞思修_一。所以流_二-轉衆苦煩惱_一。故知。得失在_二衆生_一耳。
非_レ約_レ法也。法身旣失。報應可_レ知。三身不_レ顯。三障熾然。
準_二 四念處_一。明_二贖命敎_一。乃是贖_二於藏通之命_一。別圓自有_二常
住之命_一。故非_レ所_レ論。當_レ知。念處約_二眞中_一說。今文扶律約_二
偏圓_一言。又荊溪云。以_レ在_二穢土_一。須_レ說_二贖命_一。爲_二捃拾_一故。
扶_レ律說_レ常。令_二久住_一故。兼_レ權明_レ實。故𣵀槃顯_二扶律說
常_一。是贖_二衆生法身慧命_一之大寶也。佛化旣以_二𣵀槃_一贖_レ
命。末代凡流。大乘語者。捨而不_レ用豈非_レ逆耶。然若論_二
時味_一。與_二法華_一同。論_二其部内_一。純雜小異。故文云。從_二摩
【下段】
訶般若_一。出_二大𣵀槃_一。前法華合_二此經_一。爲_二第五時_一也。
問。此經具_二 四敎_一。與_三前方等部具說_二 四敎_一。爲_レ同爲_レ異。
答。名同義異。方等中四。圓則初後俱知_レ常。別則初不_レ
知後方知。藏通則初後俱不_レ知。𣵀樂中四。初後俱知。
問。將_二 五味_一。對_二 五時敎_一。其意如何。 答。有_レ 二。一者但
取_二相生次第_一。所謂牛譬_二於佛_一。 五味譬_レ敎。乳從_レ牛出。酪
從_レ乳生。二酥醍醐次第不_レ亂。故譬_二 五時相生次第_一。所謂
故譬下結。言_二相生_一者。大𣵀槃經第十三云。佛告_二住無垢
藏王菩薩_一。譬如_下從_レ牛出_レ乳。從_レ乳出_レ酪。從_レ酪出_二生酥_一。從_二
生酥_一出_二熟酥_一。從_二熟酥_一出_二醍醐_一。醍醐最上_上。 佛亦如_レ是。從_レ
佛出_二 十二部經_一。從_二 十二部經_一出_二修多羅_一。從_二修多羅_一出_二
方等經_一。從_二方等經_一出_二般若波羅_一。從_二般若波羅_一出_二大𣵀
槃_一。天台所立。五味相生文在_レ斯矣。故前文。以_レ乳對_二華嚴_一。
乃至醍醐對_二法華等_一。但約_二相生_一不_レ論_二濃淡_一。若論_二濃淡_一
則華嚴大敎。其味成_レ淡。鹿苑小法。其味卻濃。有_二此不_一_レ便。
取_二相生_一耳。二者取_二其濃淡_一。此則取_二 一番下劣根性_一。謂所_レ
言取者。於_二𣵀槃相生之文_一約_レ義。亦可_三取喩_二濃淡_一。言_二 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九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番_一者。卽下根也。言_二 下劣_一者。不_レ發_二大心_一。但求_二小果_一也。
天親呼爲_二 下劣小乘_一。衆香稱爲_二貪所樂法_一。所謂二乘根
性。在_二華嚴座_一。不_レ信不_レ解。不_レ變_二凡情_一。故譬_二其乳_一。次至_二
鹿苑_一。聞_二 三藏敎_一。 二乘根性。依_レ敎修行。轉_レ凡成_レ聖。故
譬_二轉_レ乳成_一_レ酪。次至_二方等_一聞_二彈斥_一。聲聞慕_レ大耻_レ小得_二通
敎益_一。如_三轉_レ酪成_二生酥_一。次至_二般若_一奉_レ勅轉敎。心漸通泰。
得_二別敎益_一。如_下轉_二生酥_一成_中熟酥_上。次至_二法華_一。聞_二 三周說
法_一。得記作佛。如_下轉_二熟酥_一成_中醐【醍ヵ】醐_上。此約_三最鈍根具經_二 五
味_一。其次者。或經_二 二三四_一。其上達根性。初味得_レ入_二法界
實相_一。何必須_レ待_二法華開會_一。上來已錄_二 五味五時_一。化儀四
敎。化法四敎_一。大綱如_レ此。所謂上來下結。然上所_レ錄。五
味五時。但是當分。猶復未_レ明_下 五時互通_二初後_一之相_上。案_二
玅玄_一云。若華嚴頓乳。別但在_レ初。通則至_レ後。無量義云。
次說_二般若歷劫修行。華嚴海空_一。法華會入。像法決疑云。
今日座中無央數衆。或見_三如來入_二𣵀槃_一。或見_二住世一劫_一。
或見_下丈六小身。大身報身。法身同_二虛空_一等_上。如_下日初出
先照_二高山_一。日若垂_レ没。亦應_レ餘_中-輝峻嶺_上。故蓮華藏世界
【下段】
海。通至_二𣵀槃之後_一。況前敎耶。若鹿苑酪敎。別在_二第二_一。
通亦至_レ後。如_下迦留陀夷於_二法華中_一。面得_二授記_一。後因_三非
時而入_二聚落_一。爲_二俗打殺_一。埋_二馬糞中_一。後從_レ糞出便入_中滅
度_上。文在_二𣵀槃_一。當_レ知。酪敎亦至_二於後_一。若方等敎。別在_二
第三_一。通亦至_レ後。方等陀羅尼云。先於_二王城_一。授_二聲聞記_一。
今於_二舍衛_一。授_二聲聞記_一。故方等敎亦至_二於後_一。若般若敎。
別在_二第四_一。通亦至_レ後。從_二得道夜_一。至_二泥洹夜_一。常說_二般若_一。
故般若敎。亦至_二於後_一。若𣵀槃敎。別在_二第五_一。通亦至_レ初。
從_二初發心_一。常觀_二𣵀槃_一行_レ道。故知。𣵀槃通亦至_レ初。若法
華敎。就_二顯露邊_一。不_レ見_レ在_レ初。若約_二祕密_一。何往不_レ通。故
身子云。我昔從_レ佛聞_二如_レ是法_一。故知。法華密亦無_レ初。請
學者於_二諸經論_一勘考。略明_二結宗之旨_一竟。然依_二 上四敎_一。
修行時。各有_二方便正修_一。謂二十五方便。十乘觀法。若敎
敎各明。其文稍煩。義意雖_レ異。名數不_レ別。故今總明。可_二
以_レ意知_一。言_二 二十五方便_一者。束爲_二 五科_一。 一具五緣。二呵
五欲。三棄五蓋。四調五事。五行五法。初明_二 五緣_一者。一
持戒淸淨。如_二經中說_一。依_二-因此戒_一。得_レ生_二諸禪定。及滅苦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九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智慧_一。是故比丘應_レ持_二淨戒_一。有_二在家出家。大小乘不同_一。
二衣食具足。衣有_レ 三。一者如_二雪山大士_一。隨_二所得衣_一。蔽_レ
形卽足。不_レ游_二 人間_一。堪忍力成故。二者如_二迦葉等_一。集_二糞
掃衣_一。及但三衣。不_レ畜_二餘長_一。 三者多寒國土。如來亦許_三
三衣之外。畜_二 百一衆具_一。食亦有_レ 三。一上根大士。深山絶_レ
世。菜根草果。隨_レ得資_レ身。二常乞食。三檀越送食。僧中淨
食。三閑居靜處。不_レ作_二衆事_一名_レ閑。無_二憒閙_一處名_レ靜。處
有_レ 三。例_二衣食_一可_レ知。四息諸緣務。息_二生活_一。息_二 人事_一。息_二
工巧技術_一等。五近_二善知識_一有_レ 三。一外護善知識。二同
行善知識。二敎授善知識。第二呵五欲。一呵_レ色。謂男女
形貌端嚴。脩目高眉。丹唇皓齒。及世間寶物。玄黄朱紫。
種種妙色等。二呵_レ聲。謂絲竹環珮之聲。及男女歌詠聲
等。三呵_レ香。謂男女身香。及世間飮食香等。四呵_レ味。謂
種種飮食。肴膳美味等。五呵_レ觸。謂男女身分。柔輭細
滑。寒時體溫。熱時體凉。及諸好觸等。第三棄五蓋。謂
貪欲。䐜恚。睡眠。掉悔。疑。第四調五事。謂調_レ心不_レ沈
不_レ浮。調_レ身不_レ緩不_レ急。調_レ息不_レ澁不_レ滑。調_レ眠不_レ節不_レ
【下段】
恣。調_レ食不_レ飢不_レ飽。第五行五法。一欲欲_レ離_二世間一切
妄想顚倒_一。欲_レ得_二 一切諸禪定智慧門_一故。二精進。堅持_二
禁戒_一。棄_二於五蓋_一。初中後夜。勤行精進故。三念。念_二世間
欺誑可_レ輕可_レ賤。禪定智慧可_レ重可_一_レ貴。四巧慧。籌_二-量世
間樂。禪定智慧樂。得失輕重等_一。 五一心。念慧分明。明
見_二世間可_レ患可_一_レ惡。善識_二禪定智慧功徳。可_レ尊可_一_レ貴。此
二十五法。爲_二 四敎前方便_一。故應_二須具足_一。若無_二此方
便_一者。世間禪定。尚不_レ可_レ得。豈況出世妙理乎。然前
明_レ敎。旣漸頓不同。方便亦異。依_二何敎_一修行。臨_レ時審量
耳。次明_二正修十乘觀法_一。亦四敎名同義異。今且明_二圓
敎_一。餘敎例_レ此。一觀不思議境。謂觀_二 一念心_一。具足無_レ
滅_二 三千性相。百界千如_一。卽_二此之境_一。卽空卽假卽中。更
不_二前後_一。廣大圓滿。横竪自在。故法華經云。其車高廣。
謂上根正觀_二此境_一。 二眞正發菩提心。謂依_二妙境_一。發_二無作
四弘誓願_一。憫_レ己憫_レ佗。上求下化。故經云。又於_二其上_一。張_二-
設 幰(ケン)蓋_一。 三善巧安心止觀。謂體_二前妙理_一。常恆寂然名爲_レ
定。寂而常照名爲_レ慧。故經云。安_二-置丹枕_一。謂車内枕。四

【最終頁を顕揚正法復古集二巻の1頁目から転記】
【上段】
破法偏。謂以_二 三觀_一。破_二 三惑_一。三觀一心。無_二惑不_一レ破。故
經云。其疾如_レ風。五識通塞。謂苦集十二因緣。六蔽塵沙
無明爲_レ塞。道滅滅_二因緣_一智。六度一心三觀爲_レ通。若通
須_レ護。有_レ塞須_レ破。於通起_レ塞。能破如_二所破_一。節節撿挍。
名_二識通塞_一。經云。安_二-置丹枕_一。謂車外枕。六道品調適。謂
無作道品。一一調停。隨_レ宜而入。經云。有_二大白牛_一等。謂
已上五中根。七對治助開。謂若正道多_レ障。圓理不_レ開。須_レ
修_二事助_一。謂五停心。及六度等。經云。又多_二僕從_一。謂此下
爲_二 下根一。八知位次。謂修行之人。免_二增上慢_一故。九能安
忍。謂於_二逆順_一。安然不_レ動。策_二-進五品_一。而入_二 六根_一。十無法
愛。謂莫_レ著_二 十信相似之道_一。須_レ入_二初住眞實之理_一。經云。
乘_二是寶乘_一。游_二於四方_一。謂游_二 四十位_一。直至_二道場_一。謂玅覺
位。謹案_二台敎廣本_一。以_二於五時八敎_一。以抄_二-錄本朝諸宗_一。
略知如_レ此。若委明_レ之者。請看_二法華玄義十卷_一。委判_二 十方
三世諸佛說法儀式_一。猶如_二明鏡_一及淨名玄義中四卷。全
判_二敎相_一。自_二-從此_一 下。略_レ明_二諸家判敎儀式_一耳。旹寶永二。
乙酉曆初秋。於_二洛陽_一集_レ之砌。京師之藥林。道昧妙味。
【下段】
俱共分_二於食_一而施。亦復筆墨等與。
   嗚呼臨_レ欲_レ閣_レ筆。得_レ頌更書。
絕待天眞在_二 一家_一。因知念海浩無_レ涯。區區宗門終如究。
不二敎觀豈不_レ 一。智是十乘情十境。空爲_二不空_一假非_レ假。
若人深達_二妙中意_一。何怪寂照陞_二光華_一。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終

一 内典塵露章一巻

内典塵露章
              東大寺沙門 凝然 述
夫教山高大雖_レ仰難_レ昇。法海広濬。雖_レ度難_レ越。樹生林鬱
是義山之形。 澐(ナミ)騰魚遊。乃理海之徳。教満_二十二部_一。分以_二
大小之衢_一。法越_二八十千_一。統以_二相性之 畝(ウネヲ)_一薀_二結西天_一。成_二四
依之所解_一。伝_二訳東土_一。為_二蔵之所通_一。随_レ教立_レ宗。並古
今之洪規。依_レ義開_レ門。皆聖賢之良則。印度仏法大小並
行。至_二于其衍門_一者。義浄三蔵有_レ言。所_レ云大乗無_レ過_二 二
種。一則中観。二乃瑜伽《割書:已|上》。此拠_二性相大途_一為_レ言。顕密化
制。非_レ無_二戸牖_一洎(ヲヨンテ)_二東夏仏法_一者。迦竺為_レ始。法天為_レ後。其
間所伝所立。十有三宗。各諍_二蘭菊_一。互奪_二金玉_一。斯迺大小
開_レ路。化制分_レ旨。空有論_レ彊。性相定_レ矩。顕密陳_レ相。教観
明_レ体。浄穢異_レ域。三一諍_レ騎。至_二大日本国_一者。弘_二通仏法_一。
由来尚矣。八宗分_レ鑣(クツハミヲ)。三蔵殊_レ蹄(ヒツメヲ)。此亦大小化制之異。
顕密性相之別而已。一一宗教。義理難_レ尽。今挙_二精要_一。塵
露有_レ同。随_レ宗各拾_二微塵_一。就_レ門倶滴_二繊露_一云_レ爾。

   倶舎宗
夫倶舎宗者。斯乃阿毘達磨之教。簡択決断之法也。窮_二性
相之可_一レ談。罄_二義理之可_一レ成。諸法実有為_レ宗。人無我理為_レ
極。類相位待。顕_二四説之嘉誉_一。【以下、出来る限り本文使用の漢字のまま翻刻しています】知斷證修。示_二 三道之祥瑞_一。
七十五法。簡_二爲無爲之相_一。九十八使。定_二惑隨眠之 貌(チヲ)_一。無
漏智火。燒_二煩惱之薪_一。有爲果光。破_二業縛之闇_一。六識縱
横《割書:ニシテ》備_二自在之德_一。三科任放。具_二殊特之能_一。四十六種。居_二
心所有之窟_一。一十四法。住_二非色心之窠_一。根境無表。莊_二色
法之臺_一。擇非擇滅。造_二無爲之宮_一。四善根之林。榮_二十六行
相之枝_一。四證淨之峰。峙_二十五心見之岩_一。三十七品。是入
聖之階陛。四十八行。亦證果之門路。信法二行。彰_二利鈍
之殊_一。慧俱二脱。陳_二機情之異_一。向果四級。獲_二內行於一心_一。
三明六通。窮_二實德於單意_一。三十四心。證_二佛果_一之由漸。十
八不共。異_二餘聖_一之別德。向果位多《割書:レトモ》應供是極《割書:也》。三乘道
異《割書:レトモ》寂滅即同。俱舍論中。具明_二法義_一。然此一論意致有_レ由。
顯述_二有宗之義_一。密朋_二經部之理_一。良以世親論主。事無_二偏
黨_一。意隨_二優長_一。取捨在_レ茲故也。凡此論宗一部九千頌。譯




【二頁上段】
成_二 三十卷_一。雖_レ有_二顯密_一。正述_二有宗_一。具攝_二婆沙妙義_一。隨括_二
六足幽旨_一。四含契經。盡_二被義門_一。二持毘奈。窮_二其理路_一。玄
奘三藏。唐朝重譯。光寶二師。敷演絕_レ倫。秦暉兩英。宣
通有_レ功。至_レ弘_二通日域_一者。初傳之緣。無_レ所_二記錄_一。然與_二法
相宗_一。同時《割書:ニ》傳度《割書:セリ》。彼宗學者。兼帶習_レ之。故延曆十三
年官符《割書:ニ》 稱(イハク)。俱舍付_二法相宗_一《割書:云云。》雖_レ有_二兼帶_一。學者別多。
雖_下學通_二諸處_一各翫_中芬郁_上。而東大一寺。依學甚昌。絕倫之
哲。多在_二此寺_一。拔群之匠。皆出_二今砌_一。古來繼續。敢無_二廢
替_一。中比有_二四英_一。覺澄。貞禪。義海。乘信。各立_二義鋒_一。互叩_二
金石_一。近比有_二兩哲_一。良忠。聖禪。但積_二蛍雪_一。王鏡奪_レ光。當
代有_二 二英_一。快圓。定春而已。此亦智海濬濬。竝爲_二秀逸_一。圖
公位在_二擬講_一。堕_二無常_一焉。春公階昇_二法印_一。久保_二惠命_一。門
林鬱茂。數數繁多。白餘碩德數非_レ 一《割書:ニ》焉。俱舍義旨。應露
如_レ此。
成實宗
夫成實宗者。如來滅後九百年中。有_二訶梨跋摩_一。是薩婆多
宗鳩摩羅陀弟子也 慨(ナケイテ)_下師所解近在_中名相_上。徒_二 轍(アトヲ)僧祇_一。大小

【二頁下段】
兼學。鑽_二仰九經_一。澄_二汰五部_一。再卷_二邪霧_一。重舒_二慧日_一。遂造_二
此論_一。大陳_二妙義_一。一十六卷《割書:或二|十巻》二百二品四諦建_レ章。
五聚明_レ義。四含妙理。蘊在_二此論之中_一。三藏實義。積 居(ヲケリ)_二今
典之內_一。人法二空。是理實義色。香味觸乃事實義。然則
二十七賢聖。有學。無學相分。三十七道品。因人果人同
修。泯_二 三諦_一而歸_二 一滅_一。遣_二諸有_一而入_二 一無_一。二空之月。朗_二
于義天_一。雙翳之雲。睛_二于理虛_一。四應成_二四大_一。同_二雨衆之所
談_一。四大生_二五根_一。契_二毗曇之所説_一。拂_二 三心妄念_一。見_二 一性
之體_一。卷_二十相計著_一。顯_二 二諦之相_一。五方便之門。泯_二 二心之
諸執_一。四現忍之路。觀_二 三世之五陰_一。一時見諦之室。智燈
光明。多心入理之床。覺風息 濡(ヤハラカ)。無相之峰。榮_二假有之林_一。
法空之谷。流_二絕言之水_一。盡無生之果。拂_二法執之塵_一。灰身
滅之證。叩_二涅槃之窓_一。所說入_レ玄。覺_二是大乘之極_一。所解居_レ
幽。疑_二即上衍之妙_一。三大法師。梁朝立_二全大之稱_一。天台。嘉
祥。陳隋成_二唯小之義_一。譯在_二弘始_一。羅什即其人。講始_二姚
秦_一。僧叡是彼匠。自_レ爾已來。一天皆鑽仰。四海咸朝宗。講通
相繼。敷演互昌。龍光。光宅義照_二九霄_一。白馬。開善悟導_二 三

【三頁上段】
江_一。震旦惠。影。遺_二妙疏於後昆_一。百濟道藏留_二要釋於來
葉_一。諸餘英哲。著撰非_レ 一。弘_二傳日域_一。無_レ所_二具錄_一。三論諸
師。兼學通_レ旨。乃延曆十三年官符《割書:ニ》稱《割書:ク》。成實論《割書:ヲハ》付_二 三
論宗_一 《割書:云云》。昔於_二元興寺_一。大弘_二此宗_一。後遷_二東大寺_一。連續習
翫。近來學者。翫_二 三論_一者。無_レ不_二兼通_一。即其謂也。當代英
匠。定春等碩。俱舎飛_レ名。三論流_レ譽。因明窮_レ旨。兼研_二成
實_一。通包之能。敢無_二對者_一。成實宗旨。要略如_レ此。
   律宗
夫戒律宗者。防非止惡之敎。修善成悳之法也。三學初基。
定慧由_レ此生長。五乘元 址(シ)《割書:ナリ》。報果爲_レ此感成。建_二興佛法_一
專藉_二毗尼之力_一。住_二持遺敎_一啻在_二尸羅之功_一。身口之□。觸_二。
戒力_一而忽喪。意地之塵。中_二凉風_一而早散。止作淨戒為_レ宗。
行悳果證爲_レ趣。戒行繁廣《割書:トモ》精要有_レ 二。一止持戒。二作
持戒。禁防制御。事成_二止門_一。構造策修。法在_二作門_一。單持隻
犯之園。莊飾非_レ 一。雙持雙犯之林。枝條是多。敎行雙持。
制_二身口_一之綱格。心用雙持。攝_二意業_一之軌範。曇無德部爲_二
所依之本_一。四分律藏爲_二所通之源_一。分通_二大乘_一。遙超_二有部_一。

【三頁下段】
意致卓朗。易_レ入_二圓宗_一。道宣律師爲_二其高祖_一。判敎攝法。
建_二立一城_一。一代典籍。判爲_二 二敎_一。化敎惣攝_二經論_一。行敎唯
歸_二律藏_一。又陳_二述戒體_一惣立_二 三宗_一。有宗則毗曇諸論。空宗
則四分成實。圓敎則大乘極典。終窮常住。祖師意致。敎
弘_二四分_一。宗在_二圓敎_一。法華。涅槃。攝大乘等。所受戒法。歸_二入
圓宗_一。熏_二本識藏_一。成_二善種子_一。是故戒體萬行本源。三聚圓
成。三身圓《割書:ニ》感《割書:ス》。斯乃南山之峰《割書:ニ》受隨風濡《割書:カニ》。西湖之里《割書:ニ》。
戒律月明《割書:ナリ》。圓宗之門。立_二 三聚之車_一。唯識之池。浮_二四位
之船_一。二百五十禁戒。盛_二 三佛果_一。三千八萬威儀。牽_二四悳
體_一。聳聳《割書:タル》調伏之德。滿_二戒瓶_一而不_レ破。巍巍尸羅之威。戴_二
律冠_一而無_レ及。一戒三智之嵐。掃_二於二障之境塵_一。三學兩
持之 蕚(ハナフサ)。開_二于五根之心池_一。五篇七聚。自和_二大海一味_一。三
聚十重。即顯_二高山三德_一。寔是諸佛出世之元意。衆生成
佛之直路。斷惑證理之本源。濟物利生之妙則。唯此戒
律《割書:ノミ》頗罄_二旨歸_一者也。昔姚秦傳_二大律_一。元魏講_二本藏_一。其後
祖祖相承。燈燈互照。如來是開法導師。迦葉乃傳持初首。
乃至掘多五師任持。掘多之下。橫有_二五師_一。是五部之首。

【四頁上段】
諸宗之源也。曇無尊者《割書:ハ》四分律主《割書:ナリ》。曇摩迦羅傳_二之漢
地_一。法聰是三祖。道覆爲_二第四_一。次慧光。次道雲。次道洪。次
智首。次道宣。名_二之九祖_一。至_二終南道宣_一者。秉持第一《割書:ナリ》。弘
演甚昌。著撰非_レ 一。舉_レ世行用。次有_二周師_一。次有_二道恆_一。次
省躬。次會正。法寶。元表。守言。無外。法榮。處恆。擇格。尤
堪。擇其。元照。自_二南山_一至_二照公_一。經_二十五代_一。弘通甚繁。元
照律師。多釋_二祖文_一。元照門下。有_二智交。道標兩德_一。惟一即
承_二 二師_一。次法政。次法久。次妙蓮。次行居。自_二照公_一 下乃經_二
六代_一。自_二南山_一取_レ之。成_二 二十一世_一。行居律師。當_二于日本弘
長。交永之暦_一。住_二持寺院_一。弘_二通律法_一。震旦戒律。弘通如_レ是。
至_二日域戒律_一者。,昔天平勝寶六年甲午。鑒眞和向越_レ海來
朝。建_レ壇授_レ戒。律法行_レ世。左京於_二東大寺_一。立_二戒壇院_一。開_二
唐禪院_一。右京建_二招提寺_一。大弘_二毗尼_一。自_レ爾己來。律法大敷。
戒壇《割書:ト》唐禪《割書:トヲハ》付_二與法進大僧都_一。師資相承。傳_二持戒法_一。
唐招提寺《割書:ヲハ》付_二如實少僧都。寶載。義静等_一。彼彼律匠。各
生_二門輩_一。互窮_二學業_一。如寶弟子有_二豐安僧正_一。安公之下。有_二
道淨律師等_一。乃至後代相承不_レ絕。鳥羽天皇御宇。實範

【四頁下段】
大德。作_二戒壇式_一。更興_二律法_一也。順德天皇御字。笠置貞慶
上人。重興_二律藏_一。戒如大德。承_レ之講敷。學侶相競。律燈
非_レ 一。乃覺盛。圓睛。叡尊。覺澄。繼尊。禪慧等也。四條天皇
御字。嘉禎二年丙申。覺盛。圓睛。叡尊等四人。祈_二請好相_一。
自誓受戒。即菩薩三聚通受之法也。戒行法則。如說修行。
此時再興。舉_レ世投_レ之。厥後乘心。良逼。眞空。聖守。圓照。
證玄等。竝稟_二覺盛和上_一焉。忍性。唯心。寂尊。惣持。盛遍。
信空等《割書:ハ》皆叡尊律師之門人也。禪惠大德。稟_二戒《割書:ヲ》圓睛_一。後
重受_二于覺盛上人_一焉。當代律德。忍空。眞照等。乃圓照上
人門侶也。招提眞性等。是證玄大德入室也。順悳應天皇御
字。俊芿法師。越_レ海入唐。傳_レ律歸朝。北洛東山開_二泉涌寺_一。
講_二數律藏_一。定舜闍梨。繼踵開講。學侶多般。各達_二戒宗_一。
乃智鏡。思允《割書:元承|俊芿》道元。淨因也。智鏡入宋。大傳_二風芳_一。覺
阿承_二律《割書:ヲ》智鏡《割書:ト》淨因《割書:トノ》兩德_一。司_二泉涌寺_一。昌興_二律藏_一。眞照
入宋謁_二妙蓮《割書:ト》行居_一《割書:トニ》。受_レ戒諮_レ律。歸朝之後。移_二住泉涌
寺_一。隨_二于思允_一。問_レ律習_レ法。忍空。眞照。隨_二于淨因_一。習_二學律
部_一。日本律宗。弘傳如_レ是。

【五頁上段】
法相宗
夫法相宗者。大乘滿字之敎。中道甚深之法也。循環研覈。
爲_二了義之極_一。決擇分明。是諸法之上。六經十一部論爲_二
所依_一。三性三無性爲_二所明_一。解深密經。特爲_二本源_一。瑜伽大
論。專爲_二憑據_一。唯識爲_レ宗。中道爲_レ相。識有_二五重_一。是所觀
之境。體出_二四階_一。乃能解之規。四重諦之下。運_二不念之念_一。
四分心之上。綠_二非境之境_一。外境本無之虛。心天是清《割書:メリ》。
內識森羅之林。覺園即鬱。攝_レ機有_二五性_一。授_レ敎立_二 三乘_一。無
漏之種。分_二具不具之異_一。出世現行。有_二生不生之別_一。加之
定性二乘。永絕_二 三佛之果_一。菩薩種性。直昇_二四悳之位_一。一
乘是密意之施設。三衍即眞實之了談《割書:ナリ》。三乘趣_レ果。有_二五
重之級_一。一實到_レ佛。分_二六階之差_一。四弘誓願是所發之心。
三大僧祇爲_二所經之劫_一。五重三性策_二觀解於自行_一。三檀四
攝。勇_二善巧於利濟_一。練磨驚覺之鞭。進_二欲退將轉之馬_一。尋
思如實之風。掃_二所取能取之塵_一。眞見之火。直觸_二眞理之
膚_一。相見之水。遙現_二相分之影_一。踏_二十地之梯_一。運_二十度之步_一。
卷_二十障之霧_一。顯_二十如之月_一。萬行已滿。昇_二正覺之山_一。二利

【五頁下段】
已成。入_二涅槃之宮_一。法身自用之體。窮_二實際於自證_一。化用
變化之德。盡_二應用於他利_一。十八圓滿之相。飾_二深密之珍
殿_一。二十一德之體。啓_二佛地嘉會_一。四智心品之大海。揚_二無
竭之洪浪_一。三身圓德之高山。扇_二靡窮之清嵐_一。寔是法義深
奧之宗。理致幽邃之敎者也。彌勒菩薩佛世親聞。滅後九
百降下說_レ之。無著大士。繼_レ踵宣揚。世親論主。踏_レ跡弘敷。
護法菩薩。傳持開演。戒賢論師。流通不_レ絕。餘諸論師。傳
持甚多。至_二震旦_一國中弘_二傳法相_一者。玄奘三藏。遠往_二即度_一。
遇_二戒賢論師_一。受_二學法相_一。東西往還。十七箇年。耳目見聞。
百三十國。遂還_二唐朝_一。昌弘_二此宗_一。門徒三千。達者七十。眆。
尚。光。基。上足四英。入室一般唯推_二基公_一。基師之門。有_二潛
州慧沼_一。沼公之下。有_二撲揚智周。潞府義忠_一。大唐法相如_レ
此相承。横堅弘通。後代甚昌。然則輸闍那堂之靈光。遙照_二
沙界_一。那蘭陀寺之芬芳。久傳_二塵刹_一。源潔流遠《割書:キハ》是阿輸闍
國之餘潤。根深枝 茂(アツキ)《割書:ハ》亦大慈恩寺之遺棄者也。至_二于大
日本國弘通事_一者。傳_二之此國_一惣經_二四代_一。初則孝德天皇
御宇。道照和向。往_レ唐稟_二于玄奘三藏_一。歸朝弘_レ之。次則齊

【六頁上段】
明天皇御字。智通。智達。往_レ唐承_二于三藏_一。還即弘_レ之。三
則文武天皇御宇。大寶三年癸卯。新羅智鳳。智鸞。智雄
三師。入唐乃承_二撲楊大師_一。還即弘_レ之。四則元正天皇御
字。靈龜二年丙辰。玄眆法師。入唐承_二之撲楊大師_レ。在唐
學法。經_二 二十年_一。至_二聖武天皇御字。天平七年乙亥七月_一
歸朝。大弘_二所傳_一。四代連綿。各傳_二宗敎_一。一味和通。無_レ有_二
別異_一。而智鳳門葉。經_レ世甚昌。鳳鸞二師。俱授_二法于義淵
僧正_一。淵公有_二八人高足_一。乃玄眆僧正。行基菩薩。宣敎大
法師。良敏大僧都。行達大僧都。隆尊律師。良辨僧正。定
。照大德也。道慈亦就學。然入_二 三論宗_一。此等諸德。各生_二門
葉_一。俱開_二義理_一橫竪弘演。且宣敎下。有_二賢璟大僧都_一。璟
授_二明福少僧都_一。次延賓已講。次空睛僧都。次眞義僧正。
《割書:晴公四人|高足之一》次林懷大僧都。次主恩大德。次永超僧都。次湛秀
已講。次覺睛大僧都。次菩提院藏俊贈僧正。俊公隨_二諸
德_一。普窮_二義門_一矣。次覺憲僧正。憲公授_二于貞慶上人_一。
《割書:本是|已講》慶公學秀_二千古_一。悳光_二萬代_一。門輩列_レ林。聽徒成_レ市。獨_二
步二明_一唯是而已。慶上人下。有_二圓玄大僧正。覺逼權僧

【六頁下段】
正。璋圓大僧都。良算法師等_一。圓玄門下有_二經圓法印。專
英法印。《割書:兼承_二|經圓_一》圓兼法印等_一。圓實大僧正。承_二于經圓_一。專英
下有_二實懷僧正。公信法印等_一。圓憲下有_二宗懷僧正_一。覺遍
下有_二良遍法印。貞弘律師。緣圓大法師等_一。良遍下有_二賢
恩已講_一。《割書:兼稟_二|覺遍_一》恩下有_二尋賢大法師。猷賢法師等_一。貞弘下
有_二實寬法印。行寬法印。憲弘法師。英禪僧都。《割書:亦稟_二専|英。英玄_一》範
憲法印。《割書:亦稟_二|緣圓_一》等_一。緣圓下有_二訓實大法師。緣憲法師。幸繼
法師《割書:亦承_二|幸憲_一》等_一。璋圓下有_二堯憲律師。寬專法師等_一。良算下
有_二實算大僧都_一。綠圓亦承_二良算_一。法相一宗。上古已來。學
者極多。不_レ可_二具錄_一。且舉_二少分_一。示_二相承事_一。自外近來積學
之者。勝詮僧都。敎允律師。順高大僧都。良盛僧正。英玄
大法師。定眞大法師。《割書:承_二于|勝詮_一。》玄雅僧正。《割書:稟_二于|定眞_一。》承範法印。《割書:敎允|弟子》
良繼法印。《割書:順高|弟子》源範得業《割書:承_二于良|盛。定眞_一。》辨玄僧都。《割書:英玄|弟子》靜兼僧
都。兼範得業。《割書:承_二于|英禪_一。》奘實得業。《割書:辨玄|弟子》如_レ是等哲群出其昌。
後菩提山大僧正尊信。《割書:稟_二于圓|憲。専英_一。》大乘院大僧正慈信。《割書:稟于|宗懐。》
《割書:訓實。|奘實。》師資傳_レ芳。研精絕倫。竝是三國血脈之貫首。一天
秉御之長者也。法相大乘梗概如_レ是。

【七頁上段】
三論宗
夫三論宗者。無依無得之敎。中道正觀之法也。盡_二邪謬之
可_一_レ破。窮_二正道之可_一_レ顯。法無_二邪正_一。無_レ可_二破顯_一。無_二破顯_一
故。無_レ有_二所住_一有_二邪謬_一故。有_レ可_二破遣_一。對_二破邪_一故。有_二其
顯正_一。然則四見邪道。執著之雲寔厚。三玄外宗。妄情之霧
是深。偏計之小乘。徒留_二安意之窟_一。有相之大人。虛住_二寄
心之宅_一。有_レ執皆遣《割書:ル》。無相之風是涼。無_レ著俱收《割書:ルト》。無方之
月即朗。邪開_二四宗_一。所破之相皆盡。正分_二 二門_一。所顯之法
斯窮。體正是言思道斷之睛天。用正即綠生假有之星象。
眞際無_レ動。建_二諸法_一而宛然。假名豈《割書:ニ》壞《割書:ンヤ》。說_二實相_一而寂爾。
一念成覺深宮。三身果滿。三祇積行之長路。六度因圓。元
來是佛床上《割書:ニ》六趣衆生皆昇《割書:ル》。本自寂滅窓內《割書:ニ》一切有情
咸《割書:ナ》入《割書:ル》。有非_レ有故。有自_レ元無_二所有_一。空非_レ空故。空從_レ本
無_二所空_一。諸法實相。言亡慮絕。泯_二 一切門_一。終歸_二 一相_一。一
相亦無。此無無_レ寄。不_レ知何《割書:ニトカ》名《割書:ン》。强名_二無得_一。有_レ著既皆
遣。遣而無_レ所_レ遣。若無_二所住_一。一言即見。若有_二所著_一。隨_レ著
遣_レ之。四句所以而呵。百非由_レ此而而《割書:□【国構えに考】面|恐桁》遣。四句百非

【七頁下段】
皆亡。此亡亦隨泯亡。然後不生之園。開_二森然之華_一。無依
之林。榮_二歷焉之樹_一。八不正觀之峯《割書:ニ》無念理明《割書:カニ》。四中任
放之原《割書:ニシテ》作用事 鬱(サカリナリ)。四種釋義。照_二萬法_一之靈玉。三種方
言。見_二 二諦_一之神鏡。二藏構太。攝_二釋尊八萬之法財_一。三輪
巧麗。安_二善逝五千之敎珍_一。文殊大聖。是在世之親聞。馬
鳴。龍樹。乃懸許之妙記。提婆論師。摧_二外道於王庭_一。羅睺
大士。導_二品物於人都_一。三論東傳。弘_二之龜茲_一。沙車王子。鑽
仰化_レ世。于時羅什年始十六。稟_二法《割書:ヲ》王子_一。通_二達幽旨_一。此
時佛滅後一千二百八十五年也。什公更遊_二五天_一。久習_二諸
敎_一。還_二來龜茲_一。大弘_二所傳_一。齡至_二六十三_一。東晉第九主孝武
帝之世。來在_二涼州_一。厥後經_二十九年_一。即到_二姚秦之朝_一。乃弘
始三年齡八十一也。其後翻_二傅三論_一。宣_二譯諸敎_一。門徒三
千。達者七十八宿。竝_レ肩敷_二揚三論_一。道生大師即其之一《割書:ナリ》。
生公之下。有_二曇濟大師_一。次道朗。次僧詮。次興皇寺法朗
大師。次嘉祥寺吉藏大師竝慧均僧正也。嘉祥大師製_二 三
論疏_一。釋_二諸經論_一。三論義門。一宗敎章。建立周備。次斷整
具。遐方仰爲_二宗家_一。終古崇爲_二高祖_一。法朗大師訓_二生二十

【八頁上段】
五哲_一。藏公其之一《割書:ナリ》。藏公下有_二五英_一。乃智凱。知命。智實。
寂師。慧遠也。大唐後代。弘_二敷三論_一。竝是嘉祥門葉而已。
至_二日本三論_一者。由來向矣。昔推古天皇御宇。高麗惠觀
僧正。入唐承_二宗嘉祥大師_一。即傳_二此國_一。在_二元興寺_一《割書:本元|興寺》至 _二
孝德天皇御宇_一。即請_二慧觀_一。令_レ講_二 三論_一。觀公授_二于福亮僧
正_一。亮公授_二于智藏僧正_一。藏公入唐重傳_二 三論_一。歸朝弘通。
藏下有_二道慈律師。智光。禮光等_一。道慈入唐。廣學_二六宗_一。三
論爲_レ本。歸朝之後。建_二大安寺_一。大弘_二論宗_一。是故三論即有_二
三傳_一。日域佛法。最初傳_二 三論_一。次傳_二法相_一。次弘_二華嚴_一。次
傳_二禪宗_一。次傳_二律宗_一。次傳_二天台_一。最後傳_二眞言敎_一。善議。勤
操。安澄寺諸德。皆大安寺即道慈門葉也。智光。體光。住_二
元興寺_一。弘_二通三論_一。智光下有_二靈叡_一。次藥寶。次願曉律師。
曉公授_二于聖寶僧正_一。寶公弘_二之東大寺_一。即立_二東南院_一。爲_二
三論宗永代本處_一。遐世繼續《割書:シテ》任持不_レ絕。故司_二彼院務_一之
人。乃爲_二 三論貫首_一。即聖寶僧正。延敒僧都。觀理權大僧
都。法綠律師。澄心僧都。齊慶律師。有慶僧都。慶信法印。
覺樹僧都。惠珍僧都。聖慶得業。道慶得業。勝賢僧正。《割書:唯密|宗也》

【八頁下段】
定範法印。道快僧正。聖實權僧正。聖兼大僧正。聖忠大僧
正。如_レ是相繼經_二十八代_一。院務次第。成_二師資儀_一。若依_二受
法_一。事有_レ不_レ爾。《割書:法圓〔□【国構えに考】圓恐綠。澄心。俱承_二|觀理_一。勝賢不_レ稟。先師_一等□。》聖寶下有_二延敒_一。
次觀理。次澄心。法綠。澄心下有_二有慶_一。次慶信。顯眞。眞公
下有_二永觀律師_一。慶信下有_二覺樹。圓快等_一。樹公下有_二珍海
已講。重譽上人。觀嚴大法師等_一。珍海下有_二敏覺法印。次
明逼僧都。次慧敏。貞敏僧都_一。貞敏下有_二貞乘僧都。貞禪
大僧都。貞玄律師等_一。貞禪下有_二聖基僧正。道寶僧正。快
慧得業等_一。圓快下有_二理眞律師。樹朗已講等_一。理眞下有_二
賴慧法印。定範法印。道慶得業。秀慧擬講。重喜律師等_一。
秀慧下有_二覺澄阿闍梨。信禪已講等_一。重喜下有_二義海得
業。乘信僧都。樹慶得業等_一。乘信下有_二定親僧正。定兼律
師等_一。定親下有_二定濟僧正_一。《割書:兼承|乘信》樹慶下有_二道快僧正。智
舜法師等_一。舜公下有_二快圓已講。定春法印。良秀律師等_一。
道快已後師資相承。即如_二院務次第_一。亦隨_二餘人_一。受_二學宗
旨_一。聖兼承_二于快圓_一。聖忠亦爾。亦承_二定春等_一。三論學者。古
來極多。列_二其少分_一。顯_二弘傳相_一。三論精髓。取_レ要如_レ是。

【九頁上段】
天台宗
夫天台宗者。圓融無二之敎。開顯唯一之法也。判_二八萬
敎_一有_二四敎之門_一。精_二五千典_一以_二五時之節_一。四敎開_二兩途_一。
盡_二化儀化法之相_一。五味分_二 二番_一。窮_二前後始終之事_一。光照_二
高山_一。彰_二融不融之法_一。雨潤_二大地_一。示_二但不但之化_一。方等
嘉會。普施_二四敎之寶_一。般若妙場。唯與_二後三之珍_一。頓漸化
儀。是四味之調熟。純圓開顯。乃醍醐之上藥。藏通兩敎。三
乘竝_レ駕而運。別圓二門。六位列_レ乘而行。次第觀之空。懸_二
雲外之月_一。圓融諦之天。見_二普照之光_一。十如實相之峰。性
相之風大扇。三諦相即之谷。空假之水清流。一心三觀
之智火。早盡_二 三惑之薪_一。一念三千之理海。高騰_二十界之
浪_一。三十七品助道之宅。修習事廣。四十二重中道之宮。
見證理靜。三身即一。顯_二正報之大果_一。四土不二。陳_二依
報之妙域_一。方便之敎。立_二 三車於門外_一。眞實之義。授_二 一
牛於露地_一。三乘五乘。皆到_二大覺之寶都_一。七便九界。悉入_二
圓融之靈宮_一。超_二爾前之八敎_一。靈山獨秀。和_二常樂之一味_一。
堅林亦麗《割書:ハシ》。十妙開_二本迹_一。俱鈘_二大事因緣_一。三觀分_二融隔_一。

【九頁下段】
摠彰_二別圓之差異_一。十法成乘之船。度_二初隨喜之者_一。一重
金剛之騎《割書:モノ》導_二最後品之人_一。常寂光土《割書:ハ》是娑婆之內。冥
合法身豈態化之外《割書:ンヤ》。性具妙如之園中。萬象本《割書:ヨリ》備《割書:レリ》。
修悳顯現之林間。千門新《割書:ニ》生《割書:セリ》。不變常住之 栖(スミカ)。物我元
一。緣起恆爾之家。構作是萬。開示悟入。通_二住行向地之
路_一。止觀明靜。莊_二空假中道之室_一。如來藏之玉。在_二 三惑□
之裏_一。觀行即之鏡。浮_二五品人之影_一。初住閣內。斷無明之
力早顯。妙覺臺上。證中道之德已窮。初後不亂之地。構_二
六重之樓觀_一。生佛無異之庭。栽_二 一融之樹草_一。平等圓滿
之道。無_レ過_二此敎_一。甚深究竟之宗。豈有_二 加者(ヘル)_一乎。昔北齊
尊者開_二一乘門_一。修_二習法華三昧之法_一。陳朝南獄禪師。稟_レ
風毗_二贊佛乘_一。傅_レ光獲_二得根淨_一。陳。隋二代天台大師修_二證
五品_一。具_二是十德_一。樂說靡_レ窮。演暢無盡。四敎五時廣播_二
芳芬_一。百界千如大彰_二祥瑞_一。天台授_二之章安_一。安公下有_二智
威_一。次惠威。次玄朗。次荆谿湛然尊者。記述廣施。通演甚
昌。荆谿之下。有_二道邃。道暹。智度。行滿。元皓等_一。橫竪
弘傳《割書:シテ》燈燈甚多。行滿下有_二廣修_一。次物外。次梁元琇。次

【十頁上段】
周清疎。次宋義寂。次四明義通。次四明知禮尊者。次廣
智。次神智。如_レ是等血脈相承。于_レ今不_レ絕。至_二日本國天
台宗_一者。昔天平勝寶六年甲申。大唐鑒眞和尚。與_二戒律
宗_一同時傳_レ之。而講敷未_レ廣。徒送_二年序_一。延曆季載。傳敎
大師越_レ海入唐。隨_二道邃。行滿_一受_二學此宗_一。大傳_二章疏_一。歸
朝弘_レ之。比叡靈峰。廣敷_二宗敎_一。入唐已前。隨_二鑒眞所傳_一。
講_二敷部文_一。弘演有_レ功。況入唐之後。大布_二四海_一。傳敎門下
有_二義眞。圓澄。光定。慈覺大師等_一。慈覺門下有_二慧亮和
尚_一。亮公下有_二常濟阿闍梨_一。濟公下有_二承哲。惟尚二德_一。二
公門下有_二理仙_一。仙公授_二慈慧《割書:良|源》僧正_一。慈慧門下有_二源信
僧都。覺運僧正_一。山門宗義。只是兩門《割書:也》。乃惠心檀那兩
流也。源信門下。有_二覺超僧都_一。次勝範座主。次長敎阿闍
梨。次忠尋座主。次 相生(スキウノ)皇覺。次範源法印。次俊範法印。
次靜明法印。經海僧正也。覺運門下有_二逼救僧都_一。次清
朝法橋。次隆範阿闍梨。次澄豪律師。次永辨法印。智海
法印。長耀法印等《割書:ナリ》。永辨門下有_二證眞法印_一。次聖覺法
印。宗源法印。降澄律師等。猷豪法印。承詮法印。俱承_二

【十頁下段】
隆澄_一也。雲快僧正。信承法印。宗澄法印。經承法印。竝
受_二于宗源_一也。智海門人。有_二明禪法印_一。次顯愉法印。次
經海僧正。海本承_二明禪_一也。公豪僧正承_二于明禪_一。豪授_二之
實禪大僧都_一。近代碩德。永辨。智海而已。長耀門人。有_二顯
眞僧正。靜嚴法印_一。顯眞下有_二仁快大僧都。圓能法印。聖
覺明禪等_一。顯愉亦隨_二禪公_一受_二於此流_一。愉公下亦有_二經海_一
也。圓能下有_二智圓法印。證圓闍梨_一焉。智圓亦稟_二證圓_一。
宗源承_二于仁快_一。源下有_二雲快_一。快下有_二經承。顯雲。承詮。宗
澄法印。憲源法印_一也。顯雲僧正亦承_二于承詮_一。焉。學者極
多。不_レ能_二具列_一 上古慈覺。智證。中古惠心。檀那。下古永
辨。智海。次靜嚴《割書:竹林|房》證眞《割書:寶地|房》近則智圓。信承。經海。靜
明。猷豪。承詮等也。山門天台弘通如_レ此。彼園城寺是智
證門人。名_二之寺門天台_一。其相傳者。智證大師承_二于義眞
座主_一。智證《割書:圓|珍》門下有_二增命僧正_一。次鴻譽內供。次運昭
內供。次千觀內供。次慶祚阿闍梨。次明尊大僧正。次
智圓闍梨。次元範。次範守。次良明闍梨。次圓憲闍
梨。次良慶法眼。次長舜法眼。次明元法橋。祐曉律

【十一頁上段】
師。次實伊僧正也。明元下有_二審基僧都_一。次仙眞闍
梨。次俊幸竪者等也。寺門天台雖_レ有_二數流_一。一流相
承取_レ要如_レ是。天台一宗。都鄙廣傳。延曆。園城。是其
本處而已。
   華嚴宗
夫華嚴宗者。毗盧遮那之靈府。普賢菩薩之秘旨也。寂
寥虛曠。泯_二名相於荃歸之表_一。冲精幽漠。絕_二形言於視聽
之外_一。 五田天(ホクハルカニ)隔_二窺窬_一。六通遠離_二測度_一。果分之都。佛佛豊_二
平等之證_一。正覺之邦。聖聖圓_二自在之智_一。非_二敎誘之所_一_レ得。
匪_二根宜之攸_一_レ測。絕絕離離《割書:タリ》。不_レ可_二得而稱_一。然因人機
發則現_二嘉會之應_一。圓士根熟則示_二運啓之化_一。普賢彰_二受
敎之首_一。文殊作_二領旨之主_一。故海印炳焉《割書:トシテ》浮_二森羅之影_一。
高山鬱鬱榮_二無盡之林_一。二七之朝。創開_二最極之政_一。三十
之夕。正播_二精奇之務_一。七處九會。遍法界而廣說。三十九
品。經_二虛空_一而大演。盡_二十方_一而不_レ極。包_二 二世_一而靡_レ休。
敎主則十身具足之果人。聽徒則六位圓備之因士。括_二體
用於三種之世間_一。貫_二業德於衆妙之階級_一。能詮是廣大通

【十一頁下段】
方之文。入_二微塵_一寥寥《割書:タリ》。所詮乃鎔融相即之旨。住_二織毛_一
廓廓《割書:タリ》。性起隨緣之法。滿_二于森然之空_一。無性似有之事。
鬱_二于炳焉之地_一。言語泯絕無_二彼此之門_一。形名虛玄。混_二大
小之相_一。緣起無性。不_レ礙_二如理之體_一。無性緣起。無_レ妨_二恆
沙之相_一。法性融通。成_二纖塵包遍之德_一。緣起相由。顯_二 一
毫攝通之業_一。萬法同時《割書:ニシテ》應_二 一法之門_一。千差涉入《割書:シテ》窮_二 微
密之 戶(トホソヲ)_一。一即_レ多而不_レ森。多即_レ 一而弗_レ單。微細安立之
家。萬象炳然而現。秘密隱顯之室。諸相歷焉而立。帝網
重重。互影之相無_レ盡。主伴圓圓。相具之義整足。三際十
世遍攝無_レ窮。八方諸刹普包靡_レ遺。一座同時具_二四法界_一。
諸法皆有。其相亦爾。舉一全收之義。本無_二孤法_一。立此盡
彼之事。諸門圓滿。衆生一心。本具_二此相_一。佛果體德。被
此無_レ別。心佛衆生。三無差別。圓融相印。無礙自在。十
身整備。三大滿足。本來自爾。遍攝周盡《割書:セリ》。法界理實。綠
起因果爲_レ宗。十玄六相。無礙圓融爲_レ義。三生成佛。天超_二
餘敎之表_一。十佛滿覺。遠出_二衆典之外_一。前身《割書:ニ》見聞《割書:シテ》成_二金
剛之種_一。現報《割書:ニ》解行《割書:シテ》圓_二賢聖之位_一。四勝身之春花。薫_二匂

【十二頁上段】
於勝義之天_一。一生報之秋月。浮_二影於果性之海_一。五周因
果之說。攝_二萬有於七字之內_一。六位行證之談盡_二諸門於
九會之中_一。道成之樹。榮_二六度之大枝_一。逝多之林。結_二十佛
之覺果_一。普光法堂。運_二信足於種智之路_一。寶莊嚴殿。極_二勝
頂於圓滿之空_一。天子喰_レ豉。窮_二十地之位_一。善財詢_レ友。盡_二六
重之階_一。文殊妙智之門。導_二萬行於寶所_一。普賢深理之堂。
證_二 一如於心性_一。一乘妙益。頓圓難_レ測。別敎普周。盡極在_レ
兹。華嚴宗旨。精要如_レ是。十佛覺滿。陳_二自證於道樹_一。一
乘緣熟。獲_二解益於法界_一。普賢文殊。恣_二加說於法會_一。馬鳴。
龍樹。任_二弘通於懸記_一。堅惠論師。造_二雅釋於六會_一。天親
菩薩。製_二妙論於十地_一。至_三傳_二譯震旦_一者。東晉之世。覺賢
三藏創譯_二本經_一。大行_二于世_一。大唐之代。實叉難陀重翻_二具
本_一。廣利_二於物_一。昔隋代燉杜順帝心尊者。講_レ經弘_レ法。大
布_二 一乗_一。即文殊之化身也。至相寺智儼尊者。繼_レ踵弘_レ揚。
魏國西寺法藏賢首菩薩。研覈精詳。廣滿_二四海_一。清涼山
澄觀華嚴菩薩。依用鑽仰。高張_二敎網_一。圭峰宗密定惠尊
者。稟承奉持。騰_二化一天_一。後代諸師。投_二華嚴_一者。無_レ不_下

【十二頁下段】
皆從_二此蹤_一弘持_上。然則五敎林廣。榮_二八萬之大樹_一。十宗園
大。鬱_二五千之瑞菓_一。或開_二 三重觀_一勸機。或緣_二六相義_一獲_レ
證。四種法界。開_二心塵_一見_レ之。十重敎體。舉_二念慮_一顯_レ之。
六義因門。親辨_二自體_一。十玄緣起。圓_二攝法界_一。果性海上。息_二
廻旋往復之浪_一。因緣山中。開_二大樹上草之華_一。海印三昧。
現_二萬象於一念_一。如來性起。示_二十門於一塵_一。華嚴何處《割書:ソ》
全_二己體_一在_レ近。法界何物《割書:ソ》指_二纖塵_一不_レ遠。震旦華嚴講敷
流通。橫竪相繼血脈無_レ絕。至_二日本華嚴_一者。昔聖武天皇
御宇。天平十二年庚辰十月八日。良辨僧正。請_三大安寺
新羅大德審祥禪師。於_二金鐘道場_一。《割書:東大寺|羂索堂》講_二華嚴經_一。厭
後諸德相繼。講敷不_レ絕。審祥禪師。是講法之始祖。良辨
僧正。乃興宗之本願。俱學解深廣。精詳究盡也。良辨之
下。有_二實忠和尚_一。次等定大僧都。次正進律師。次長歲和
尚。次道雄僧都。次基海大德。次良緒律師。次光智大僧
都。東大寺者。惣弘_二諸宗_一。華嚴爲_レ本。满寺皆爾。本願僧
正。意致爾故。光智建_二尊勝院_一。別爲_二華嚴本處_一。故司_二院
務_一之人。即宗之貫首也。光智下有_二松橋已講_一。次延幸律

【十三頁上段】
師。次深幸法橋。次定暹大法師。次隆助法橋。次辨曉法
印。曉公紹_二隆一宗_一。建_二興二諦_一。次道性法印。次良禎僧
正。《割書:此據_二院務次第_一若據_二。|受學_一。道澄光曉有_レ功。》次宗性僧正。《割書:受_二學亦是|道澄。光曉_一。》性公解秀_二
千古_一。學照_二萬代_一。華嚴。因明。俱舍。究_レ賾。相宗。空論。性
宗罄_レ奥。次宗顯法印。次公曉大法師。《割書:受法即是|宗性僧正》此是嫡嫡
相承次第。隆助下有_二慶俊法師_一。探玄本記《割書:ニ》作_レ鈔舉_レ疑。辨
曉從_レ之學_レ法。辨曉門下有_二尊玄僧都。敎寬擬講_一。尊玄下
有_二聖禪僧都_一。禪公俱舍究_レ賾。因明通_レ旨。圓宗盡_レ奥。遐
世規矩《割書:ナリ》。禪公隨_二高山喜海_一。練_二磨宗敎_一。敎寬下有_二尊詮
得業。延眞得業_一。其下有_二承性大法師_一。性公下有_二良忠大
法師_一。忠公學明_二俱舍_一。與_二聖禪_一竝_レ肩金玉競_レ光。蘭菊爭_レ
色。通_二達圓宗_一。建_二立義途_一。宗性之下有_二實弘法師_一。研_二究
宗義_一。兼隨_二喜海_一。學_二習法義_一。俱舍解義亦盡_二幽旨_一。光智
門下有_二觀眞律師_一。次觀圓已講。次延快已講。次勝暹已
講。次良覺大法師。次景雅法橋。雅公下有_二聖詮法眼_一。近
代北洛西山高山寺高辨上人。隨_二景雅_一學_二華嚴_一。隨_二聖詮_一
習_二俱舍_一。辨公講_二法《割書:ヲ》本寺_一。弘_二宗《割書:ヲ》高山_一。內行得_レ證。外業播_レ

【十三頁下段】
德。厥時天下《割書:ニ》貞慶。高辨。南北二京。各獨步耳。聖詮下
有_二藏圓僧都_一。通_二達圓宗_一。俱舍得_レ旨。法華究_レ義弘_二光宅
疏_一。高辨下有_二喜海。道澄。定恩。靈典。圓辨。隆詮。長辨。
高信。顯晉。淨辨。證定。了辨等_一。道澄住_二東大寺_一。自餘諸
德。或居_二高山_一。或住_二神護_一。各弘_二所宗_一。喜海下有_二静海。辨
清等_一。又定恩。靈典等。皆兼聽_二喜海講_一。静海下有_二照辨。
順辨等_一。永辨初聽_二喜海講_一。後承_二静海_一矣。辨清下有_二經辨
等_一。高信下有_二辨深。順高等_一。辨深下有_二弘辨_一。《割書:高信已下|丹州弘_レ宗》高
辨已後。大分_二 一燈_一。如_レ是橫竪弘通傳敷。古來義學橫竪
甚多。今舉_二精要_一。陳_二弘通相_一而已。
  眞言宗
夫眞言宗者。最極秘密之敎。究竟深奧之乘也。體性玄
漠。超_二思議之表_一。相用微妙。出_二測量之外_一。聲聞。緣覺。遠
絕_二見聞_一。十地。等覺。天隔_二窺窬_一。顯乘極果。猶未_レ入_レ室。
諸敎幽致。豈得_レ昇_レ堂。最上秘秘《割書:タリ》。極尊密密。然則六大
周遍。泯_二情非情之異_一。四曼貫括。亡_二捨不捨之別_一。兩部分_レ
堺。彰_二靡窮之德_一。三密殊_レ畝。恣_二無限之用_一。金剛之臺。耀_二

【十四頁上段】
惠光_一而朗朗。胎藏之都。孕_二悲水_一而潤潤。三十七尊。捧_二
智印於心城_一。四重聖衆。榮_二理華於身苑_一。九會曼荼之
體。包_二諸法_一而不_レ遺。十三大院之相。攝_二群乘_一而無_レ外。皆
是毘盧遮那之全身。竝乃大日遍照之即體。如實知心。罄_二
無始之邊_一。我覺不生。窮_二本初之際_一。三妄雲睛《割書:テ》華藏之天
彌(イヨイヨ)高《割書:ク》。五智光照《割書:シテ》密嚴之 郷(サト)太《割書:タ》明《割書:ナリ》。敎主則兩部不二
之尊。 作(タリ)_二萬德正覺之王_一。法門則三密極一之上。 爲(タリ)_二諸敎
冲玄之首_一。理身自用。豊_二內證於深密之宮_一。變化等流。顯_二
外用於雄宏之門_一。生身證覺。感_二悉地於現報之中_一。即座
發悟。極_二果位於剎那之間_一。心續生之路。建_二亭舍_一而蘇息。
金剛宮之內。出_二寶財_一而受用。衆生本有之曼。徒沈_二我
執之泥_一。嬰童始發之善心。僅至人天之階。唯蘊無我之
車。致_二運載於三界之外_一。拔業因種之城。作_二止息於二滅
之裏_一。他緣大乘之月。落_二五乘之水_一。覺心不生之風。拂_二八
妄之塵_一。一道無爲之里。遮照之計洋洋《割書:タリ》。極無自性之
域。融即之政《割書:コト》巍巍《割書:タリ》。此等皆是遮情之門。不_レ入_二自寶
表德之殿_一。若見_二自心_一萬法非_レ他。若開_二《割書:レハ》內庫_一衆象我

【十四頁下段】
有《割書:ナリ》。故秘密莊嚴之奧堂《割書:ニハ》。積_二本有之諸寶_一。最上妙飾之
重閣。滿_二元來之衆珍_一。横平等之門。竝_二十界_一而無方。竪
差別之戶。 精(ツマヘテ)_二千級_一而有_レ在。現智一對。騰_二羽翼於法界
之蒼天_一。空有二隻運_二輻輪於華藏之坦地_一。自證之智海。湛_二
本性深濬之水_一。化他之悲山。鬱_二善巧救濟之林_一。正法輪身。
與_二隨機攝化之益_一。敎令輪者。播_二大降魔怨之威_一。心王大
日如來之體。心數刹塵諸聖之相。括_二囊萬差_一而歸_二 一揆_一。
包_二貫千殊_一而泯_二 二途_一。因位別德。是四維之士。果滿異相。
乃四方之覺。因門成滿。果位圓備。統_レ之以_二 中臺_一。仰_レ之
以_二最頂_一。名_二之毘盧遮那_一。號_二之萬德覺王_一。大三法羯逼_二
通諸法_一。身語意密収_二攝一切_一。色心依正。皆眞言之妙。有
情非情。悉密法之奥。至_二眞實之寶所_一。窮_二上位之靈居_一。唯
此乘敎《割書:ノミ》罄_二其幽致_一。密宗大綱。精髓如_レ此。金剛乘敎。大
日如來之所說。金剛薩埵之所傳《割書:ナリ》。龍猛菩薩。稟_レ此弘持。
龍智大士。習_レ此演敷。至_レ傳_二大唐國_一者。開元四年丙辰。
善無畏三藏始屆_二長安_一。翻_二傳密敎_一。弘_二之遠近_一。無畏即承_二
龍智大士_一。次開元八年庚申。金剛智三藏。始入_二唐朝_一。弘_二

【十五頁上段】
通密敎_一。剛智亦稟_二龍智菩薩_一。不空三藏。亦隨來_レ唐。剛智
滅後。亦往_二南天_一。承_二于龍智_一。歸朝弘通。一行禪師。隨_二善
無畏_一。傳_二受密敎_一。亦承_二于金剛智三藏_一也。不空門下。有_二
惠果大師_一。受學傳持。大播_二芳譽_一。大唐眞言。橫竪弘演。
燈燈相照。不_レ能_二具陳_一。至_二日本眞言_一者。昔桓武天皇御
宇。延曆二十三年甲申。弘法大師越_レ海入唐。隨_二青龍寺
惠果阿闍梨_一。受_二學密敎_一。大同元年丙戌歸朝。厥後大興_二
眞言_一。廣敷_二密乘_一。門輩數多。皆弘_二密敎_一。乃實惠。眞雅。眞
濟。杲磷等。眞雅僧正。授_二之源仁僧都_一。次聖寶僧正。次
觀賢僧正。次淳祐內供。次元杲僧都。次仁海僧正。次成
尊僧都。次義範僧都。次勝覺權僧正。次定海大僧正。次
元海僧都。次實運僧都。次勝賢僧正。次成賢僧正。次憲
深僧正。次定濟僧正等。如_レ是相承也。然眞言敎。日域所_レ
弘。門流極多。燈炎非_レ 一。古來諸悳。有_二異傳_一故。義途
有_レ別。立_二門輩_一故。昔傳_二此敎_一。惣有_二八家_一。一叡山傳敎大
師。往_二大唐國_一。隨_二順曉阿闍梨_一。傳_二受密敎_一。歸朝弘_レ之。二
高野弘法大師。上來所_レ陳。三叡山圓仁慈覺大師。承和

【十五頁下段】
五年戊午。往_レ唐遇_二全雅。元政。義眞。法全等_一。傳_二受眞
言_一。四靈巖圓行和尚。承和五年入唐。遇_二青龍寺義眞阿
闍梨_一。習_二學眞言_一。五安祥惠運和尚。承和九年壬戌。入唐
承_二傳義眞_一。六小栗栖常曉和尚。承和五年渡唐。隨_二文璨阿
闍梨_一。傳_二受眞言_一。七叡山圓珍智證大師。仁壽三年癸西。
渡_レ唐隨_二法全阿闍梨_一。習_二學眞言_一。八圓覺宗叡和尚。貞觀
四年壬午入唐。遇_二玄慶和尚。法全阿闍梨_一。習_二學密敎_一。雖_レ
有_二八家_一。不_レ過_二 二門_一。五家是東寺。三家即天台也。圓行
是杲購弟子。惠運即眞雅弟子。宗叡是眞紹弟子。《割書:紹公承_二|于眞雅_一。》
等。皆是弘法大師門葉《割書:ナリ》。弘法所傳。惣名東寺眞言。叡
岳所傳。惣名_二天台眞言_一。天台三家。後代昌弘《割書:ルハ》啻是慈
覺智證兩流而已。慈覺所傳。永弘_二叡岳_一。智證所傳。即移_二
園城_一。延曆。園城所_レ弘眞言。各分_二小徑_一。門流非_レ一。恐_レ繁
不_レ陳。東寺眞言。源仁之下惣分_二 二流_一。聖寶是小野流之
源。益信乃廣澤流之源也。小野流中。成尊之下亦分_二 二
流_一。義範是醍醐流。範後即勸修寺。醍醐寺中。勝覺之下。
聖賢是金剛王院。賢覺是理性院。勝覺即根本。名_二之三

【十六頁上段】
寶院_一。定海元海等。相承而來。如_二前具列_一。廣澤之流。後
代亦昌。寬平法皇。受_二法于益信僧正_一。法皇御流。有_二寬
空僧正_一。次寛朝僧正。次濟信。次性信。次寬助。次覺法。
次覺性。次守覺。次道法。次道助。次法助等。多是王子。
法親王焉。如_レ是嫡嫡傳持而來。廣澤眞言。横竪弘演。其
人亦多。法皇御流。一味洞明《割書:ナリ》。而隨_二緣宐_一。横分_二諸流_一。乃
成就院。華藏院。忍辱山。常喜院。《割書:亦名_二觀|音院_一。》保壽院等也。
喜多院。即是御流。汪洋冲玄。淳源均平《割書:ナリ》。眞言敎法。建立
巧妙《割書:ナリ》。一城之内。萬法究盡《割書:セル》唯是高野大師東寺眞言
而已。
上來所陳。八宗如_レ是。日本佛法。大小顯密。性相化制。
自_レ昔所_レ弘此數而已。斯乃或應_二公請_一。或致_二決擇_一。或勵_二
其學業_一。或整_二彼行儀_一。傳法之師。奉 詔蒙 _レ宣弘_二敷天
下_一。流_二演海內_一。如_レ是傳通者。自_レ古已來。只有_二八宗_一。以
爲_二規矩_一。非_二此例_一者。事義非_レ無。即是禪宗淨土二門。雖_レ
非_二八宗之例_一。而亦所立多端。今即編列各陳_二梗概_一彼此
惣合成_二十宗_一焉。然禪法一門。普天平年中。已傳_二此國_一。二

【十六頁下段】
三代後。不_レ聞_二弘傳_一。中古一括入唐習_レ禪。自耀_二炎光_一。不_レ
及_二弘通_一。近世諸德。多傳_二禪法_一。或自_レ宋來朝。或從_レ此往
還。諸方歸投。演流甚昌。淨土敎門。通在_二諸宗_一。諸宗各
兼未_レ_二爲別宗_一。近世源空上人。立爲_二 一宗_一。勘_二 一流師承_一。
爲_二 一槨指南_一。從_レ爾已來。天下皆行。典籍敏繁廣。講學其昌。
禪宗
夫禪之爲_レ法也。其旨大矣哉。欲_レ言難_レ陳。欲_レ思叵_レ測。不_レ
可_下是寄_二形色_一而示_上。豈可_二翰墨之所_一_レ錄哉。縱有_下述_レ宗是强
陳_上也。見_レ月廢_レ指。得_レ意忘_レ言。不_レ得_レ已者。亦古賢道《割書:ナリ》。
法體冲邈。可_レ謂自心精妙幽漠。玄寥奧邃。萬法虛寂。諸
物非_レ有。妄念元無。塵境本絕。絕無之心。靈知不_レ昧。不
昧之體。即清淨心。心本自知。不_レ籍_二緣由_一。元無_二煩惱_一。
即是眞無。本是菩提。即是眞知。生佛絕離。惑智泯亡。非_二
待對之門_一。出_二往復之路_一。泯絕亦泯。其處幽賾。當_レ知。離_二
眞妄_一之眞。是眞實眞。絕_二生佛_一之佛。即眞實佛。以_レ心傳_レ
心。非_二簡牘之所_一_レ錄。以_レ知見_レ知。非_二筌蹄之所_一_レ表。直指
人心。見性成佛。是故不_レ立_二文字名句_一。不_レ同_二餘宗義門

【十七頁上段】
森羅_一。理性炳焉頓顯。事用繁爾廣施。任放自在。嘗無_レ所_レ
寄。大師釋尊。以_二此妙心_一。傳_二大迦葉_一。以爲_二始祖_一。次阿難。
次商那和須。次優婆毱多。次提多迦。次彌遮迦。次婆須密。
次佛陀難提。次佛馱密多。次脇尊者。次富那耶闍。次馬
鳴。次迦毘摩羅。次龍樹。次迦那提婆。次羅喉羅多。次僧
伽難提。次伽耶舍多。次鳩摩羅多。次闍夜多。次婆修盤
頭。次摩拏羅。次鶴勒那。次師子《割書:已上付宝藏|傳二十四祖》二十五婆舍
斯多。二十六不如密多。二十七般若多羅。二十八菩提
達磨。此是天竺次第相承。達磨大師。梁朝《割書:ニ》來東。即是
震旦禪法始祖。次慧可。次僧璨。次道信。五弘忍。忍下
有_二神秀。慧能二悳_一。能禪師南方《割書:ニ》弘禪。名南宗禪。秀禪
師對_レ彼名_二北宗禪_一。南北二禪。此時始分。神秀下有_二普寂_一。
寂公下有_二道璿_一。璿公日本天平八年丙子。傳_二禪日本_一。住_二
大安寺_一。後住_二吉野比蘇寺_一。璿公授_二于行表_一。表公授_二之于
傳敎大師_一。如_レ是而來。後代叡山不_レ聞_二弘通_一。南宗惠能下。
有_二南嶽懷讓。荷澤神會。清原山行思等_一。讓之下有_二馬祖
道一_一。次百丈懷海。次黃檗希運及潙山靈祐等。祐下有_二

【十七頁下段】
仰山惠寂_一。此師所立名_二湯仰宗_一。此下有_二南塔光潒等_一。次
第傳敷。希運授_二于臨濟義玄_一。玄公已後。名_二之臨濟宗_一。玄
下有_二興化存獎_一。次南院惠顒。次風穴延照。次首山省念。
次汾陽善昭。次石霜楚圓。次楊岐方會。次白雲守端。次
五祖法演_一。次圜悟克勤禪師及開福道寧等。寧公下有_二
大潙善果_一。次大洪祖證。次萬壽師觀。次護國佛眼禪師。
次鷲峰覺心禪師也。《割書:由良|開山》覺心往_レ唐。遇_二佛眼_一傳_レ法。歸朝
弘_レ之。國悟勤下有_二虎丘紹隆禪師_一。次應庵曇華。次密庵
咸傑。次破庵祖先。次徑山師範。《割書:道號|無準》日本圓爾。入_レ宋
值_二無準禪師_一。稟_レ法歸朝。開_二東福寺_一。大弘_二所傳《割書:ヲ》清原山_一。
行思禪師下。有_二石頭希遷_一。次弘道。次惟儼及天皇寺道
悟等。儼公授_二法《割書:ヲ》曇晟_一。晟下有_二洞山良价_一。价下有_二曹山
本寂_一。自_レ此已後。名_二曹洞宗_一。道悟下有_二崇信_一。次宣鑒。次
義存。次雲門文偃幷玄沙宗一也。文偃所_レ弘。名_二雲門宗_一。
宗一下有_二桂琮_一。次清涼院文益禪師。此師所立名_二法眼
宗_一。《割書:人名_二大法|眼禪師_一故》益下有_二高麗惠炬國師等_一。南宗禪法。後代
如_レ是。五家分派。互立_二門輩_一。故傳法正宗記第七云。正宗

【十八頁上段】
至_二大鑒_一。其傳既廣。而學者遂各務_二其師之說_一。天下於_レ是
異焉。競自爲_レ家。故有并仰《割書:ト》云者。有_二曹洞《割書:ト》云_一者。有_二臨
濟《割書:ト》云者。有_二雲門《割書:ト》云者_一。有_二法眼《割書:ト》云者_一。若_レ此不_レ可_二悉
數_一。而雲門。臨濟。法眼三家之徒。於_レ今尤盛。潙仰已熄。
而曹洞者。僅存綿綿然《割書:タリ》。猶_三大旱之引_二孤泉_一。然其盛衰
者。豈法有_二强弱_一也。蓋後世相承。得_レ人與_レ不_レ得_レ人耳。書
不_レ云乎。苟非_二其人_一道不_二虚行_一《割書:已|上》。此中潙仰。臨濟二家。
是南嶽門人。餘之三家。即清原門流也。惠能法子。荷澤
神會。門葉廣榮。後代流演。會下有_二無名并智如等_一。無名
之下《割書:ニ》有_二清涼澄觀大師等_一。智如下有_二唯忠_一。次逐州道圓。
次圭峰宗密。禪師等。南北二禪。震旦古來橫竪流通。不_レ
可_二勝計_一。北宗中古不_レ聞_二流行_一。後代基昌。唯南禪耳。至_二
日本禪宗_一者。北宗昔傳。南宗禪法。 近比(チカコヨ)榮西圓爾等傳。
大行_二世間_一。廣流_二遐邇_一。唐朝禪法。略分_二五宗_一。一牛頭
宗。從_二四祖下_一傍出。法融爲_レ始。二北宗。從_二五祖下_一
傍出。神秀爲_レ始。三南宗。對_レ北宗故。能禪師爲_二始
初_一。四荷澤宗。神會爲_レ始。五洪州宗。南嶽懷讓爲_レ始。

【十八頁下段】
此五宗禪。出_二圭峰拾遺問_一。又同師圓覺疏抄中。舉_二禪
師見解_一。惣有_二七家_一。一北宗禪。二智詵禪師見解。元出_二
五祖之下_一。三老安和尚宗旨。亦在_二五祖之下_一。四懷讓禪
師宗旨。五牛頭宗。六南山念佛門禪宗。元出_二五祖之
下_一。七荷澤宗。與_二前五宗_一。同異有無《割書:アリ》。禪門《割書:ノ》宗旨。元是
一味。隨_レ解《割書:ニ》託_レ緣如_レ是有_レ異。然其離_レ念無_レ物。指體見妙
一相無_レ別。禪宗梗概。要略如_レ是。
   淨土宗
夫淨土宗者。速出生死之要門。直入不退之眞戶也。清昇
玄遠。無_二憂惱之名_一。洞朗光顯。離_二癡惑之性_一。土則嚴淨
奇麗。出_二 三界之道_一。佛則高妙尊特。飾_二萬悳之體_一。衆生
入者。具_二自然之通明_一。含靈生者。備_二任運之妙相_一。依正之
奇。建立有_レ由。往生之術。興起豈虐《割書:ンヤ》。六八願王《割書:ノ》彌陀
如來。運_二大悲之車_一。迎_二五濁之蒼生_一。浮_二宏誓之船_一。度_二六
趣之合靈_一。一代敎主釋迦善逝。施_二救濟之慈_一。勉_二具轉之
朦心_一。垂_二矜愍之恩_一。授_二最上之敎行_一。可_レ謂_二出離六道之
法。往生淨土之宗_一是也。此乃符_二彌陀之願_一。同立_二厭欣之

【十九頁上段】
門_一。合_二諸佛之意_一。俱開_二無生之路_一。敎主發遣願王來迎。彼
此相成《割書:シテ》離得圓備《割書:セリ》。然佛敎門有_二 二種_一。一娑婆得道
敎觀。二往生淨土敎觀。前是聖道難行之宗。後乃淨土
易行之法。淨土敎觀。互_二通十方_一。各隨_二所生_一。生_二彼國_一故。
偏指_二《割書:コトハ》一方_一《割書:ヲ》令_二專一_一故。專《割書:ヲ》念_二《割書:ハ》彌陀_一緣純熟故。是
故諸敎多讚_二彌陀_一。欣_二往生_一者。所依有_レ據。然則十聲一
稱。速滅_二生死之罪障_一。六方恆沙。深作_二決定之證明_一。名
號則攝_二萬悳於三字_一。利益則超_二六道於一念_一。得_二往生_一
已《割書:メレハ》 彼土他土。受樂獲益。不可思議《割書:ナリ》。見佛聞法《割書:シテ》登_二
賢聖之級《割書:ニ》_一。救生利物作_二隨應之化_一。光明寶林。恆出_二妙
法之音_一。色物金池。大播_二視聽之益_一。諸佛集會。塞_二虚空
之中_一。補處充滿。預_二同友之座_一。觸_レ事昇進。託_レ相趣入。十
萬億土。設_二供養於清旦_一。塵數世界。垂_二濟度於晡時_一。百千
惣持之力。諸佛授記之事。念念《割書:ニ》”增上《割書:シ》。新新添_レ益。不_レ
歷_二多劫_一。頓入_二四智之果《割書:ニ》_一。無_レ經_二勞苦_一。直至_二 三身之極_一。
無相湛然。隨類應同《割書:ス》。居_二不住之道_一。處_二莫二之宅_一。盡_二未
來際_一。無方自在《割書:ナリ》。淨土宗旨。始終如_レ是。淨土所依。三經

【十九頁下段】
一論《割書:アリ》所謂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淨土論
是也。無量壽經廣明_二彌陀願行果利_一。觀經具說_二定散二
善修行得果_一。彌陀經專陳_二依正念唱往生佛證_一。往生論
中。取_二 三經意_一。惣明_二五念因果利益_一。淨土一門。所有行
果。此等經論。皆悉攝盡。淨土經論。傳_二譯震旦_一。依_レ敎立_レ
宗。依_レ宗獲_レ證。最初開_二淨敎_一者。乃廬山惠遠。蓮社行人。
連續不_レ絕。東魏之世。曇鸞大師。遇_二菩提流支_一。傳_二受觀
經_一。自行化他。專依_二淨敎_一。菩提流支。中天竺人。譯_二淨土
論_一。廣行_二于世_一。道綽禪師。慕_二鸞舊蹤_一。專弘_二净土_一。建_二興
念佛_一。善導即承_二道綽_一。善導之下。懷感法師。次立_二少康_一。
爲_二第五祖_一。淨敎先德。勘_二高僧傳_一。立_二此五祖_一。爲_二所依人
若加_二菩提流支_一。即成_二六祖_一。至_二後代_一者。大宋之代。慈雲
法師。大智律師。建_二興念佛_一。成_二辨二利_一。大日本國淨土敎
行。諸宗學者随_レ應依學。近世已來。淨敎甚昌。源空大德
建_二興此敎_一。道俗男女。無_レ不_レ從_レ化。源空門下。有_二幸西《割書:一念|之義》
隆寬《割書:長樂寺是|多念之義》證空《割書:西|山》聖光《割書:鎭|西》長西《割書:九品|寺》等_一。俱承_二 源空_一。各
弘_二淨敎_一。幸西下有_二善性。勤信等_一。隆寬律師門下。有_二敬

【最終頁を諸宗教理同異釈一巻の1コマ目右頁より転記】
日。智慶等。_一。敬日 ̄ハ洛陽播_レ化。智慶 ̄ハ關東弘_レ敎。東山慈
信稟_二于敬日_一。慶公下有_二慶願_一。次信敎。能念等 ̄ナリ。證空門
下。有_二證入。證惠。淨音。隆信等_一。證入下有_二觀日。觀明。
修觀等_一。聖光門下有_二然阿_一焉。長西門下。有_二覺心。阿彌
陀。道敎。上衍。證忍等_一。源空門葉如_レ是依學。自外諸悳。
出雲路住心上人。《割書:天台|學者》生馬良遍法印。《割書:法|相》木幡眞空上人。
《割書:三論|眞言》知足院悟阿上人。《割書:律井|法相》此等未_二必源空門人_一。竝翫_二淨
敎_一。成_二_-辨二利_一。淨土敎行。華夷都鄙依學極多。皆是源空
上人弘通之力也。淨土敎義。梗槪如_レ是。
夫敎門過_二恆沙_一義理通_二法界_一。十大千塵之頌。七日窮_レ玄。
一須彌聚之筆。一年罄_レ幽。況乎過未無量之劫 ̄ヲヤ。何況
重重帝網之説 ̄ヲヤ。三乘一乘旨異 ̄ナレトモ眞性理同。一性五性
事別 ̄トモ實體如等。涅槃門廣。攝_二衆生於同性_一。實相道大。安_二
諸物於等玄_一。一宗尚嗜_二未聞_一。況於_二諸宗義_一乎。但下_二佛種
於身田_一。植_一覺根於意地_一。乞願聳_二覺山_一。露湛_二佛海_一而已。

内典塵露章一巻

一 諸教要義略弁一巻

【右頁:顯揚正法復古集二卷の最終頁】
【上段】
人矣。寂。薄行菲德。濫登_二近圓_一。忝稱_二南山之裔_一。寧無_下覆_二
公倲_一之過_上乎。至_レ老倍懷_二慚懼_一而已。今但爲_レ慨_下乎今
宗之弘通。轉□【盭=U+76EDの異体か】_二于祖意_一之甚_上。忘_二其謭劣_一。聊陳_二所懷_一。以
告_二諸同志_一耳。莫_三以_二僭越_一而咎_レ予矣。辨_二南山宗_一訖。
 南山宗致最難_二辨了_一。應_下須細尋_二-繹於疏鈔之旨_一。且熟_中-
 讀披_二-玩於淨心誡觀_一。而韋編三絶_上矣。不者則。必錯認_下
 南山所_二痛斥_一之贋律儀_上。以爲_二持律_一。傲傲然濫_二-膺他恭
 敬供養_一。其過無_レ所_レ不_レ至。豈可_レ不_二洪歎_一哉。
上來所_レ叙六宗者。竝究_二至理_一。而能適_二-會時機_一。實乃照_二季
世_一之光明幢矣。若泛論_二法界等流之敎法_一則。一切大小權
實法門。竝皆七善具足。同一甘露之妙法曼荼羅也。但由_三
時運之與_二機感_一。而隆_二-替于時_一而已。若依_二此正法敎_一。而如
說修行者。必定應_下-當除_二 二重障_一離_二 二生死_一。證_中-得圓滿轉
依_上矣。上來顯理分敎門訖。

顯揚正法復古集第二尾
【下段】
  [一本奥書云]
  寶歷九歲十一月八日 拝寫  弟子 僧照
 [版本跋文云]
 佛道去聖遼邈矣。祖道陵夷異見競起。茫茫昧昧難辨
 東西。非有達者起而顯正之。則雖聰且敏者。不失方幾
 希。學佛者之害孰大焉。此編也顯人所未顯。揚人所未
 揚。霧海之南針。夜途之北斗。可謂古道再復于今矣。豈
 可不歡喜踊躍乎。此書有前後二本。一撰于西京長時。
 一述于東都長泉。前本者。有所忌諱。未盡蘊奥。後本
 者。開顯直說無餘蘊矣。今刊者從前《割書:考【四角囲み字】前|恐後》本。讀者莫聽
 氷焉。余福緣淺薄不獲親炙律師。遺憾不已因刻諸梓。
 微攄嗟悼云爾。戊午春。如如居士高嘉謹識。

  寛政九戊午歲九月
      江戸日本橋通本石町十軒店書肆 西邦宗七梓

【顯揚正法復古集二卷 終】


【一頁上段】
諸敎要義略辨

  天台宗
四敎ノ中。藏敎ニハ。聲聞緣覺菩薩ノ三乘ヲ立テ。聲聞
乗中ニ。位ヲ判スルニハ。有門空門ノ二家ヲワカチ。有
門ハ。粗ホ婆沙ノヲモムキニヨルニ。七賢七聖ト立ツ。
七賢七聖ノ圖ハ。四敎儀集註中《割書:二十|帋》ニ出タリ。同《割書:二十|一帋》
已下。有門ノ位ヲ明セリ。空門ハ。成賞ニ依テ。二十七
資聖ヲ明セリ。
 寂曰。二十七賢聖ハ。婆沙正理ニモ。成實論ニモ。 瑜
 伽論家ニモ。ミナ立ルナリ。タヾソノ名ノ次。少シ異
 ナリ。四敎集註ノ圖ノ二十七賢聖ハ。コレ有門ノ所
 用也。成實空門ノ所用ハ。コレト少シ異レリ。
 成實論第一ニ出タリ。二十七賢聖ハ。中阿含経第三
 十。玄義釋籤四之二《割書:丗二|帋》止観第六記。大論二十二《割書:十二|帋》
 義林章上本初。大乘義章等ニ出タリ。台ノ末師。二
 十七賢聖ヲ。偏ニ空門ノ説トスルハ非ナリ

【一頁下段】
集註中《割書:五十|六帋》 已下。緣覺ヲ明セリ。緣覺ハ少シ利ニシテ。
十二因緣ヲ觀シテサトリ。或飛花釧動等ヲ見聞シテ
サトル也。同《割書:六十|三帋》 已下。菩薩ヲ明セリ。位ハ四階ニ立ツ。
初發心ヨリ三僧祇ノ間ダ。四諦境ヲ緣ジ。四弘誓願ヲ
發シ。六度ヲ行ズ。是レ一階ナリ。コノ三僧祇ヲ。聲聞
ノ位ニ擬シ當ルコト。四敎儀ノ如シ。次ニ百劫修相好。
コレ第二階ナリ。次ニ兜率天ニ生ズ。コレ第三階ナリ。
次ニ王宮二ムマレ。出家成道シ玉フ。コレ第四階ナリ。
四階成佛ハ。智論四《割書:七|帋》大乘義章十《割書:四|帋》文句私記一《割書:廿七| 帋》
等ニ出タリ。
斷惑ハ。聲聞ハ次第證ナレバ。三賢四善根ノアヒダ。伏
惑ノ義ハアレドモ。斷ズルコトナシ。見道十五心ノ間
ダニ。頓ニ三界ノ見惑八十八使ヲ斷ズ《割書:八忍七智ニ八十八|使ヲ斷スルコト某》
《割書:註中卅|七丁》須陀洹ヨリ斯陀含マデニ。欲界九品ノ思惑ノ中
ノ前六品ヲ斷ズ。斯陀含ヨリ阿那含マデ。欲界下三品
ノ思惑ヲ斷ダズルナリ《割書:□【国構えに考】ナリ下一本有阿耶含ヨリ阿羅漢マデニ|上二界七十二品ノ思惑ヲ斷ズルナリ二十》
《割書:七|字》非想ノ第九品ノ思惑ツクル位ニ。阿羅漢トナルナ

【二頁上段】
リ。超越ハ。婆沙倶舍二明スハ。凡夫ノ時ニ。欲界六品
ノ惑ヲ。有漏ノ六行觀ニ斷ジタルモノナレバ。見道ニ
イル位ニ。初果ヲコエテ。斯陀含果トナル。モシ凡位
ニ。欲界九品ノ思惑ヲツクス人ナレバ。入見道ノ時。第
三果トナルナリ。タトヒ無所有處ノ九品ノ思惑ヲ。凡
位ニ斷ジタル者ニテモ。入見道ニ。第三果阿那含トナ
ルナリ。有漏ノ六行觀ニテハ。非想ノ惑ヲ斷ズルコト
アタハズ。故ニ超テ第四果ニナルモノナシ。婆沙俱舎
ノ超越ハ明白ナリ。台家ニハ。次斷超斷ヲ分テ。超斷
ノ中。本斷超。小超。大超。大大超ノ四ツ分ツ。集註中《割書:三十|九帋》
ニ圖アリ。コノ四ノ中ニ。本斷超ガ 《割書:□【国構えに考】ガ下一本有婆沙等ノ|超越ニアタル小超大超》
《割書:大大八ハ|十八字》婆沙倶舎等ニハナキナリ。大大超ハ佛ヲサス。
寂曰。台家ノ末師少シ違亂シアリ。四敎集註ノ講錄
ニ辨ズルガ如シ。緣覺ニハ二類アリ。部行ト麟角トナ
リ。部行ハ。婆沙家ノ正說ナレバ。頂位已去轉ズルコ
トナケレドモ。聲聞ノ極七返有。家家。一間等ノ。無佛
也《割書:□【国構えに考】也一本作|世ニ二字》三界ノ惑ツキテ。阿羅漢トナルヲ。ミナ部

【二頁下段】
行獨覺ニ屬ス。麟角ハ。凡位ヨリ。獨覺姓サダマリテ。百
劫ノ間ダ慈ヲ斷ゼズ。百劫ノ後チ一座百二十心。三
界ノ見思ミナ斷ジテ。辟支佛果ヲ得ルナリ。緣覺ノ事
智論十八《割書:五|帋》 大乗義章十七末 《割書:二十|六帋》俱舎十二。同二十二。
瑜伽倫記八上《割書:四十|六丁》玄義私記四末《割書:十|帋》文句私記四本《割書:卅二|帋》
等ニ明セリ。 寂曰。倶舎婆沙ト大乘家ト。甚ダ一準シ
ガタシ。後學混雑スルコトアリ。菩薩ハ。三祇百劫。兜
率乃至金剛座ニ至ルマデ。無漏智ヲ修セズ。サキニ阿
羅羅迦羅羅等ノ仙人ニ遇テ。六行觀ヲ以テ。下ハ地ノ
惑ヲ斷ズ。金剛座ニ坐シテ。三十四心ニ。惑ヲ斷ジ盡
ス。三十四心トハ。八忍八智ニ。見惑ヲ斷ジ。九無間九
解脱ニ。非想ノ九品ノ惑ヲ斷ズルナリ。三十四心斷結
成道ハ。婆沙百五十三《割書:十一|帋》倶舎論五《割書:五|帋》云云。佛モ見思
ノ惑ヲ斷ジ。無明ヲ證スルコトハ。二乗ト異ナシ。タ
ダ菩薩ハ。大根姓ユへ。三祇百劫ニ六度ヲ修シ。百劫
ニ相好ヲ修スルユヘニ。衆生ヲ濟度シ。相好福智等マ
サルノミト。コレ三藏敎三乘位次斷惑也。

【三頁上段】
通敎ハ。三乘共ノ十地ヲ立ツ。四敎儀集註下 《割書:一|帋》ニ圖ア
リ。聲聞ナレバ。乾慧地乃至已辨地ナリ。乾慧地ハ。外
凡ナリ。性地ハ。內凡ナリ。伏惑ノ義ナリ。八人地ハ。見
道ナリ。見惑コノ位ニツク。見地ハ。初果須陀洹ナリ。
薄地ハ。第二果ニアタル。欲界上六品ノ惑盡タリ。離
欲地ハ。第三果阿那含ニアタル。欲界九品ノ思惑盡也。
乃至上二界七十二品ノ思惑ミナ盡。已辨地トス。コレ
阿羅漢ナリ。緣覺ハ。乾慧乃至支佛地ナリ。辨地ニテ。
三界ノ見思ハツキタレドモ。ナヲ支佛地菩薩地ニテ。
麤細ノ習氣ヲ斷ジテ。佛果トナルナリ。サキノ三藏敎
ニハ。三乗ノ斷惑。ミナ見思ヲ斷ズルノミ。差別ナシト
立ツ。今ノ通敎ニハ。習氣ヲ斷ズルハ。斷ゼザルト。斷
ズル中ニモ。火ノ木ヲ焼テ。炭ニスルト。灰ニスルト。
灰モナクナルトノ異アルガ如ク。三乗少ノ差別アリ
ト立ツ。敎高ケレバ。少シ宛法門ノ立テ方カワル。判敎
ノ妙ノ理ナリ。コノ三乗共ノ十地ハ。大論四十九ニ出
タリ。玄義私記四ノ末《割書:廿|帋》ニ明セリ。然バ菩薩モ。乾慧

【三頁下段】
性地ニハ斷惑ナシ。八人地ニ見惑ヲ斷ジ。見地已上ニ
思惑ヲ斷ズルナリ。別接通圓接通アリテ。利根ノ者ハ
格外ニ別圓ニアルモノアリ。集註下《割書:十|帋》明セリ。極利根
ノモノハ。乾慧初焰トテ。乾慧地ニテ惑ヲ斷ズルモア
リ。コレハ格外ノ利根也。
別敎ハ。獨菩薩法ニシテ。二乗道ヲ明サズ。菩薩ノ位
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ヲタテヽ。
十信位ニハ。断惑ノ義ナシ。十住ノ初住ニ見惑ヲ斷ジ。
二住ヨリ六住《割書:□【国構えに考】一本傍註有集|註作七住五字》マデ。思惑ヲ斷ジ盡シ。第七
八九十住ニ界內ノ塵沙ヲ斷シ。十行ニ界外ノ塵沙ヲ
斷ジ。十回向ニ界外ノ無明ヲ伏シ。初地已上ニ無明ヲ
斷ズ。塵沙無明ハ。小乗ニテハ。不染汚無知トイヒ。或
ハ習氣ト云ヒ。唯識宗ナドニハ。所知障《割書:舊ニハ智礙|ト云フコト》ト云
ナリ。所知障ノ中ニ。事ニ迷フ方ヲ塵沙ト云。理ニ迷フ
方ヲ無明ト云ナリ。四敎集註下《割書:十二|帋》已下。別故ヲ明セ
リ。十信ノ內十信心ヲ修シ。初住ノ位ニ空ニ入リ。十
行ハ假ニ出デ。十向ニハ相似ノ中ヲ修シ。初地已上眞

【四頁上段】
ノ中道ヲ證ス。
圓敎ハ。初ヨリ即空假中ト觀ジテ。中道ヲ修ス。名字
即ノ位ニ。コレヲ解シ。觀行即ノ位ニ。コレヲ觀ジテ。定
ト相應ス。相似即十信ニ。相似ノ證アリ。初信ニ見惑
ヲ斷ジ。六信マデニ思惑ツキ。七信ヨリ十信マデニ。界
內外ノ惑ノゾキ。十住已上四十二位ニ。無明ヲ斷ジ。中
道ヲ證ス。別敎ノ十地。圓敎ノ十住ト相應スルナリ。
 寂曰。瑜伽唯識家ノ所立ハ。下ニ出スベシ。瑜伽家ノ
 所立ハ大抵別敎ノ所立ニ似テ少シ異ナリ。凡ソ大
 乗經論所說ノ菩薩階級斷惑等ハ。瑜伽家マタハ天
 台家ノ別敎所談ニ似タリ。シカレドモ一定シガタ
 シ。同敎ノ談ハ。甚ダ甚深ノ理カラ建立スルナリ。
四敎ノ判位。ミナ大道理カラ立テタルナリ。アナガチ
コレヲ定規トシテ。一切經論ノ説ヲ牽合スベキニ非
ズ。近代天台ノ判敎ヲ以テ。無理ニ經論ヲ會釋スルハ
非ナリ。經論ニハイロイロノ說アリ。中ニ一定シガタ
キコトアリ。台四敎ノ判ハ。甚ダ甚深大道理ヨリ立テ

【四頁下段】
ラレタルコトニテ。實ニ尊ムベキナリ。コレニテ諸敎
ノ大理ヲ明ムルヲ善トス。コノ四敎ノ判ニテ。一一文
相マデヲ。牽合會釋スルハヨロシカラズ。
藏敎ノ菩薩ド佛トハ。眞ノ菩薩ノ因果ニハアラズ。果
後ノ方便ニハ。藏敎所談ノ樣ノ菩薩モアルベケレド
モ。實ノ菩薩行ハ。婆沙所說ノ様ニハナキナリト智論
ニ判釋セリ。佛ハ。勿論娑沙所說ハ。應化身ニテ。眞實ノ
佛ニハ非ズ。故ニ果頭一人ト云ナリ。藏敎所說ノ佛ハ。
王宮所生ノ釋迦如來八相成道ノ佛ナリ。通敎《割書:□【国構えに考】通敎ノ|下一本有》
《割書:通敎者入法空則一切法泯滅但一空寂其内或時現方便土|且勝應身顯焉是含中故耳或時唯空□通敎當分也四十字》 ノ菩薩モ。
實ノ菩薩ノ行ヲ菩薩モ。實ノ菩薩ノ行ヲトカズ。佛果
ハ勝應身ニテ。七實菩提樹下ニ。天衣ヲ鋪テ成佛スト
云へリ。コレマタ三賢四善根ノ菩薩ノ爲ニ應ズル應
身ニテ。眞實ノ佛果ニ非ズ。別敎ハ。十信十住十行十向
十地ト。具ニ菩薩ノ四十二位ヲ説ク。コレ實ニ菩薩道
ナリ。然レドモ果位イマダ眞實ニイタラズ。十地菩薩
ノ爲ニ。蓮華臺上報身ヲ示ス。コレ別敎ノ佛ニアタル。

【五頁上段】
初地ノ菩薩ニ應ズルハ。百葉臺上ニ成佛シ。二地ノ應
化ハ。千葉ト地地倍増ス。一葉スナハチ一ノ三千大千
世界也。圓敎ノ四十二位ハ。理ノ極ヲ說テ。圓融無礙ノ
四十二位也。故ニ成佛ガ眞實ナリ。眞實ト云ハ。スナハ
チ法身自受報身ナリ。然トイヘドモ。佛ノ方ニ。色ニ
別別ニ四佛アルニ非ズ。一佛成道スレバ。法自受用身
ガ佛ノ自境界ナリ。十地ノ菩薩ノ爲ニハ。他受身ヲ現
ジ。三賢四善根ノ為ニハ。勝應身ヲ示シ。十信已下ノ
凡夫及ビ二乗ノ機ノ為ニハ。劣應身ヲ示スナリ。然ハ
一佛ノ上ニ。コノ四敎ソナワル。シカルニソノ四身四
土ガ。藏通別圓敎限ノ佛果ニアタル。コレ不思議ノ妙
理ナリ。台数ハ。大道理ヨリ判スルノ妙手。コレヲ云テ
見ルベキナリ。大道理ト云ハ。一心三諦ナリ。三諦ハ空
假中ナリ。藏通二敎ハ空ヲ明シ。別敎ハ假ヲ明シ。圓敎
ハ中ヲ明スナリ。ソノ中。藏敎ハ析空ナリ。通敎ハ體
空ナリ。別敎ハ假ヲ明スニ當レドモ。十住ニ空ニ入リ。
十回向ニハ中道ヲ學スルユエニ。別敎ノ學人ハ。自ラ

【五頁下段】
三觀次《割書:□【国構えに考】觀次|恐諦三》觀次第ニ修シ入ルナリ。圓敎ノ人ハ。常
ニ即空假中ト。圓融ノ三諦ヲテラストモ。アルトキハ
空ヲ觀ジ。假ヲ觀ジテ方便トスルコトアリ。
 寂曰今時天台ヲ學ブモノ。ミダリニ圓融三諦ヲ談
 ジテ。少シデモ次第ニワタレバ。ハヤ別敎ジヤナド
 ヒギシ云フハ。愚癡ノイタリナリ。圓融ノ三諦ハ。眞
 實ハタダ佛ノミシルノ境界ナリ。天台大師トイヘ
 ドモ。ナヲ闇夜ニ物ヲミルノクライナリ。況ヤ今時
 ノ學者ヲヤ。然バ眞實ノ解行ヲモトムルモノナラ
 バ。圓人タリトモ。マヅ諸法ノ實ナルト。諸法ノ如幻
 如化ナルトヲ觀ジテ。方便トスルカヨシ。三種止觀
 ノ中。漸次止觀ガ。全クソノヲモムキナリ。
已上天台宗ノ要略
  華嚴宗
華厳家ハ。五敎ヲ立ツ。小乘敎ハ。婆沙ノ説ナリ。始敎
ハ。大抵三論法相二家ノヲモムキナリ。三論家ハ。大抵
智論等ノヲモムキニテ。菩薩ノ位階斷惑等ハ。三乗共

【六頁上段】
十地ノ菩薩ト同ジ。マタ四十二位ヲタツルコトモア
リ。瑜伽論家五姓差別ヲタテ。阿頼耶識ヲ諸法依持ト
シ。菩薩行位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コノ四十位ヲ勝
解行地ト名テ。タダ三賢位ニ煩悩ヲ伏スルノミ。斷ズ
ルコトナシ。故ニ三《割書:□【国構えに考】三下一|本有賢字》トイヘドモ。ナヲ地獄ニ
堕スルコトモアリ。初地ニイル位ニ。分別起ノ煩悩障
所知障ヲ離レ。分別起ノ我法ヲ斷ズルナリ。故ニ三惡
道ニ堕スルコトナシ。初地已上ニハ。俱生ノ所知ヲ地
地ニ斷ジ。倶生煩悩障ハ。現行ヲ伏ス。金剛喩定ニテ。
極微細ノ所知障ト。倶生ノ煩悩ノ種子トヲ。一時頓斷
シテ。佛果ニ入ル也。五敎斷惑ノ分齊ハ。寂所製ノ衍秘
抄ノ末ニ。科圖ヲイタシテ辨白ス。
終敎ノ菩薩ハ。十信ヲ未入位トシ。三賢十地ヲ入位
トス。初住已上ヲ位不退トス。初住巳上ハ悪道ニ堕セ
ズ。瓔珞ノ六住退ニハ。種種異論アリ。止觀三之三《割書:七十|二帋》
文句讀敎記五《割書:十一|帋》文句私記五 《割書:卅|帋》ニ明セリ。斷惑ハ五
敎章科圖ニイタシヌ。

【六頁下段】
頓敎ハ一切行位不可得也。言ニヨセテ云へバ。楞伽思
益等ノ所説コレナリ。斷惑マタ不可得ナリ。
圓敎ハ。位ニ寄スレバ。十信滿成佛。四十位等妙二覺。
融攝無礙ナリ。圓敎ノ信滿ト云ガ。通途ノ八地上ニ當
ルナリ。コレハ敎彌高ケレバ。位ヒ彌卑ノ分齊ナリ。
五敎モ。大道理ヨリ立テタル判ナリ。大道理ト云フハ。
大衆ノ本體ハ《割書:□【国構えに考】ハ下一本有如來|ノ藏心ナリ七字》如来藏心。一切衆生具ス
レドモ。隠レテアラワレズ。何ニヨリテ隠ルトナレバ。
煩悩所知ノ二障ニヲワルユヘナリ。ソノ煩悩所知ノ
二障ハ。我法二執ヨリオコル。我法二執ハ。空理ヲ達
セザルヨリオコル。空ニ二アリ。人空法空ナリ。小乘
敎。人空ヲ詮スル敎ナリ。始敎ハ。法空ヲ詮スル敎也。
二空スデニ明カニナレバ。如來藏心アラワルルナリ。
如來藏心アラワレテ。ナヲ細ノ煩悩所知障ヲ離レ得
ズ。治道ヲ以テ。細惑ヲ遣ル分齊ヲ。終敎ト云ナリ。惑
ノ現行永ク絶テ。離言絶想ノ境ニイルヲ。頓敎ト云ナ
リ。コノ位ヲ過テ。唯智ノ境界。佛トハ地已上ノ菩薩所

【七頁上段】
知所行ノ道ヲ。圓敎ト云ナリ。然バ本格ナレバ。マヅ
人空ヲ證シ。次ニ法空ヲ悟リテノチ。如來藏敎ニイル
ベキナリ。然ルニ末世ハ。入機怯堕ニテ。進ミガタキユ
ヘニ。二空所顯ノ眞理ナル登地已上ノ境界ナル終頓
圓ナドヲ弘メテ。衆生ノ機ヲ引キタツルナリ。他方ノ
浄土ナドニハ。直ニ終頓圓ノ機アルナリ。閻浮提ハ。五
濁增時ナルユヘニ。本格ナレバ人空カライルベキ也。
ソレユへ佛在世正法五百歲ニイタルマデハ。四阿含
ノ敎。四諦無我ノ理ノミ。ヲシエ玉へルトミエタリ。今
ノ世ハ。随分高キ大キナル敎ナラネバ。利益シガタキ
ナレバ。圓頓ヲ學ブハ殊勝ナレドモ。四阿含四律ナド
ヲ。小乗ナリトテ。イヤシムハ。大愚癡ナリ。何者佛在
世正法五百。スデニ四阿含ト。八十誦律ト。六足發智ナ
ドニテ。大乗ヲ表テニ出サズ。大乗ハ。聖聖密傳シ玉
ヘルトミエタリ。豈ニ四含等ヲイヤシマンヤ。近來圓
頓夸リテ。終頓モナヲ卑下ナリト云テ。トリステル樣
ニナリタルハ。甚シキ謬リナリ。天台ノ四敎。華嚴ノ

【七頁下段】
五敎。大日經ノ十住心ナド。ミナ衆生ノ本心ノ煩悩所
知ノ二障ヲ離レ出デヽ。菩薩行願成就スルヲモムキ
ヲ判ズルナリ。圓ヲ以テ偏ヲ廢シ大ヲ以テ小ヲ廢ス
ルハ。大ナル非ナリ。大キナル罪業トナルベキナリ。
然ハ今ノ世ハ。大小偏圓ミナ不可思議ノ敎ナリトシ
リテ。大乗圓頓ナドヲ。正法正師ヲエラビテ。学シ講ズ
ルカ宜シカルベキカ。
  律宗
律ハ。佛滅後優波離尊者八十度ニ。如來所制ノ律ヲ誦
出シ玉ヘルヲ。八十誦律ト云ナリ。佛滅百年ノ後。付法
藏ノ祖師優婆掬多ト云阿羅漢アリ。コノ祖ノ弟子五
人ヨリ。律ヲ五ツヽニワカレタリ。昔シハ。ソラニ覺テ
誦スルノミナリ。ソレユへ五人ノ誦出ガ異ニナリタ
ルナリ。五部律本ハ。佛滅三百年後ニ。サダマルトミ
エタリ。五律ノ中。今ハ四律ワタレリ。四分五分十誦僧
祇ナリ。
解脱律ハワタラズ。五論ト云ハ。善見論。薩婆多論。摩

【八頁上段】
得勒伽論。毘尼母論。明了論ナリ。コノ四律五論ハ。比
丘比丘尼成本ト。説戒。結界。安居。自恣。衣鉢。藥等ノ樣
ノ。比丘ノ羯磨行事ヲノセタル計ナルエヘ。三乘ノ階
級断惑等ノ様ノ事。一向ナキナリ。南山行事抄ハ。上巻
ハ。初二卷ハ十門トテ大綱ナリ。ソノ次ハ。比丘ノ羯
磨ヲ明スヲムネトス。集僧。結界。受戒。説戒。自恣。安居
等ナリ。中巻ハ。比丘戒本二百五十戒ヲ明シ。戒ノ法
體行相ヲ明シ。懺法ヲ明シ。持犯ノ分齊ヲ明ス等ナリ。
下卷ハ。二衣。四藥。頭陀。赴請等ノ事。尼法沙□等ナリ。
南山ハ。大小通學ノ心ニテ。大乘菩薩法ハ。大抵瑜伽
等ノヲモムキナリ。大乘學者モ。初ハ小乘ヲ學シ。五停
心觀成就之上ニ大乘ヲ修スベシ。モシ從小向大ノ機
ナラバ。小乘見道乃至阿羅漢ヨリ。大ニイルベシトナ
リ。南山大師ノ實心ハ。甚ダ大乘夸ヲキラヒ玉ヒ。從小
向大ヲ本格トシ玉へリ。後ノ世ノ律僧ハ。霊芝ノ心ヲ
ウケテ。大乘ヲ浮慕シテ小ヲキラフハ。大ニ南山大師
ノ心ニソムキタルナリ。南山ハ。甚ダ妙ニ佛敎ノ《割書:□【国構えに考】ノ|下一》

【八頁下段】
《割書:本作心ヲ|二字》得玉へリ。惜ヒカナ後ノ世。南山ノ意ヲトリ
失フ事《割書:□【国構えに考】事下|恐ヲ脱》 南山ノ宗敎ハ。ココニツクシガタシ。南
山ハ。唯識ニ依リタマヘドモ。新譯家慈恩ノ心トハ各
別ナリ。南山ハ。唯識ト起信等ノ如來藏緣起ヲ。一同ニ
判談シ玉へリ。シルベシ。南山ノ意ナレバ。大乘ナレバ
勝鬘經佛藏經等ヲ。如來藏緣起ノ法ヲ信得スル上ニ。
律ニヨリテ。十具等ノ戒ヲ清浄ニ受持シテ。戒律ヲ五
夏ノ間ニ學ビ得テ。ヤガテ定テ修シ。五停心ノ随一モ
成就シテノチ。モシ大機ナラバ。大乗ヲ學ブベシ。大機
ト云ハ。三乘一乗ノ妙理ニ通達シ。五欲ナドハ。一タビ
ソノ過失ヲキキテハ。二念ト心ヲトドメヌ樣ノモノ。
又三僧祇劫。モロ〳〵ノ大苦ヲウクトモ。衆生ヲアワ
レミ。大菩提ヲ求ムルタメニハ。一念モタユミナキ機
ヲ。大機トハ云ナリ。モシ二諦中道ノ妙理ニ。各別ノ妙
ノ解モナク。世間ノ妄境界ノ名聞利養五欲等ノ上ニ。
心ノウツリヤスキモノナレバ。ナベテ小機ナルモノナ
ラバ。或ハ聲聞ノ見道ニモ入リ。無學ニナルマデモ。四

【九頁上段】
念處ニテ。四眞諦ノ道ヲ成就シテ。而〆後チ大乘道ニ
ヲモムクカ。或ハ彌陀佛ヲ稱ルコト十萬遍ナドニテ。
生ヲ浄土ニ求ムルカ。兎角下機ノ大乘夸ルハ。大ニ廢
道ノモトナリト制シ玉ヒ。マタ持律ノ上ニテ。定慧ヲ
修セヌヲ大ニキラヒ玉ヘリ。又持律ノ上ニ。重キ戒行
ヲカキテ。瑣瑣ノ威儀ニ心ヲヨセ。外殊勝ラシク。持戒
トミエテ。內ニ穢行ヲ抱クモノヲ。內染外浄誑佛ノ徒
ト。大ニキラヒタマヘリ。然ルニ後ノ世ノ持律家ハ。靈
芝ノ意ヲ受テ。小ヲ廢シテ大ヲ偏執シ。持律門ガ主ト
ナリテ。定慧ノ二門ハ甚ダ薄クナリ行ハ。甚ダ南山ノ
意ニアラズ。霊芝ハ。南山ト大ニヲモムキカワレドモ。
内外清浄ノ大賢ニテ。內染外浄ハ深クキラヘリ。後代
ハ。漸漸風儀變ジテ。靈芝ニモ辜負スルコト多シ。霊芝
ハ。天台敎信仰ニテ。台判ヲ用ル心モアリ。浄土ヲ信
仰シテ。アツク修セラレタリ。律宗ノコトハ。凝然師ノ
雲雨抄ニ略述セリ。マタ律宗綱要ト云モノアリ。コレ
ハ委シクノセラレタリ。然レドモ少少紕繆スルコト

【九頁下段】
モアリ。
  楞嚴經摘要
此經ハ。阿難尊者行乞ノ席ニ。摩鄧迦女ニアヒ玉フニ。
彼女戀著シテ。家ニ歸テ母ニ告グ。彼母先梵天ノ呪ニ
テ。阿難ヲ引ヨセ。スデニ戒體ヲヤブラムトス。文殊ノ
呪力ニヨリ。ソノ難ヲ免レ。摩鄧迦女トトモニ佛前ニ
イタル。佛タメニコノ經ヲ説玉フノ緣ナリ。然ルニコ
ノ本緣ハ。摩鄧伽經トイフ單譯ノ經ニ。具イデタリ。
コノ楞嚴經ハコレニ寄セテ。首楞嚴三味ノ經ヲアラ
ワスナリ。然ルニ經ノ正說分ノ科判。慧振長水浄覺資
中藕益溫陵等。ヤヤ不同アリ。陶舘振公。二分八段トセ
リ。
〇序分可知
  第一酬問正認分五也
   正説分二分
 一酬問正説分五

【最後段の線のつなぎは省略】

【十頁上段】
  一顯如來藏心—註經一上《割書:二十八》至四下《割書:五》
  二明修行方便—同四下《割書:五》
  三辨離魔業行—同六下《割書:十二》至第七《割書:三十》
  四示地位階差—同七下《割書:三十》至八中《割書:五》
  五出聖敎名殊—同八中《割書:五》至同《割書:七》
 二再陳請益分三
  一辨趣生同異—同八中《割書:七》至九上《割書:十五》
  二陳禪那境界—同九上《割書:十六》至十下《割書:十一》
  三頓漸修證—同十下《割書:十一》至卷盡
〇一顯如來藏心
佛ケ阿難ニ發心因緣ヲ問テ。七處ニ心ノ所在徵ム。一
破在内。二破在外。三潛《割書:□【国構えに考】潛上一|本有破》根。四破見內。五破隨合。
六破中間。七破無著。次一下《割書:十|帋》阿難啓請シ。同《割書:十二|帋》已
下。生死ト菩提涅槃トノ根源ヲシメシ玉へリ。生死ハ。
虛妄分別ヨリ起リテ。所有ナキコト龜毛兔角ニ同ジ。
菩提涅槃ハ。本妙圓妙眞心ナリ。佛五輪指ノ光明ニ就
テ。妄心分別ハ。前塵ノ影事ナルコトヲ明シ。△次第
二卷初ヨリ。波斯匿王ニ對シテ。色心ハ刹那刹那ニ謝

【十頁下段】
滅スレドモ。心性ハ不生不滅ナルコトヲ示シ。同二上
《割書:七|帋》ヨリ。如來ノ母陀羅。臂ヲノベテ。手ノ正ト倒トヲ
以テ。性ノ倒正ヲ以テ。性ニ乖クモノハ。前塵分別ノ影
車ニ依テ起ルモノ。大海ヲ一浮漚ノ如シ。次ニ指月明
譬ヲ示シ。次主客ノ義ニ寄セテハ。還辨見ヲ明シ。虚妄
分別ハ。前塵サレバ。還ル心性ハ。還ル處ナキコトヲ
示シ玉へリ。同《割書:十六|帋》已下。重テ體用ニ約シテ明ス。衆生
妄倒ノユヘニ。六塵ニ轉ゼラレテ。見性ヲシラズ。如來
ハコノ性ヲ覺シテ。大自在ヲ得ル心ナリ。マタ祇陀林
ニ坐シテ。ミル所ノ境界ニ就テ示玉へリ。同《割書:廿六|帋》ヨリ文
殊請聞シ。如來會通シタマフ。同二之下初。阿難請問。
因緣緣《割書:□【国構えに考】緣恐|桁》自然ノ義ヲ問フ。佛ヶ初ニ自然ヲ破シ。次
ニ因緣ヲ破シ玉フ。
 寂曰。因緣ハ佛ノ正法ナリ。何ゾ破スルヤ。答フ。因
 緣ハ佛道ノ正説ナレドモ。破相ノ空理。マタハ頓敎
 ノ玄緣ヲ以テ。直ニ性ヲ示ストキハ破スルナリ。中
 論等ニモ。破因緣品アリ。然レドモ因緣ハ。佛道ノ

【十一頁上段】
 大事ナルエ【ユの誤りカ】ヘニ。苟モ假諦ニ渉ルトキハ。必ズ因緣
 ノ義ヲ以テ要領トス。因緣ヲ破スルハ。外道ノ邪因
 無因ヲ破スルトハ。意趣大ニコトナリ。故二次下
 《割書:四二|帋》第一義ニ非ズトノ玉へリ。然レバ今文ハ。第一
 義絶待ノ法門ユへニ。因緣ヲ破シ玉ヘルナリ。
次《割書:九|帋》阿難和合不和合ノ相ヲ請問シ。佛二種顚倒分別
ノ見妄ヲ説キ玉フ。一者衆生別業妄見。二者衆生同分
妄見。ヒロク二妄見ヲ説キ玉ヘリ。次《割書:十八|帋》已下三科。
七大。一切法ニ約シテ。一切妄見ノ諸法。幻ノ如ク化
ノ如ク。當處ニ生ジ。隨處ニ滅盡ス。ソノ性ハ妙覺明
體ナリ。同《割書:二十|帋》已下。五陰スナハチ如來藏ナルコトヲ
明シ玉フ。△第三初ヨリ。十二人スナハチ如來藏性ナ
ルコトヲ明玉フ。次 《割書:十五|帋》已下。十八界本如來藏ナルコ
トヲ說キ玉フ。次第三ノ下初ヨリ。七大如來藏性ナル
コトヲ明ス。地水火風空根識ヲ七大トス。同《割書:十七|帋》已下。
阿難及ビ諸ノ大衆。身心蕩然。各々心ロ十方ニ徧ズル
コトヲ知リ。云云。於_二如來前_一說_レ偈讃_レ佛。妙湛想持不

【十一頁下段】
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ナリ。
△第四上初。富樓那請問。世間一切根塵陰入界等。ミ
ナ如來藏ニシテ。清浄本然ナラバ云《割書:□【国構えに考】云一本有何忽ニ由|河大地諸ノ有爲相ヲ生》
《割書:シテ次第ニ還流|シテ二十三字》 終ヲマタ始マルヤ。佛。 富樓那及ビ諸ノ會
中ノ漏盡阿羅漢ニ告玉ク。如來今日無勝義ヲ宜テ。汝
會中ノ定性ノ聲聞及諸ノ一切ノイマダ二空ヲ得ザル
回心阿羅漢ヲシテ。一乗寂滅場地。眞ノ阿練若正修行
處ヲ得セシメン。云云。覺明ノ義ヲ説キ玉へリ。次《割書:十一|帋》
巳【已では】下。廣ク三相展轉生由ヲ說ク。初メニ因相ヲ立ツ。次
《割書:八|帋》已下果相ヲ辨ズ。果相ノ中ニ三ツ。一ニ世界相續。二
衆生相績 《割書:十二|帋》三業果相續《割書:十三|帋》次ニ結答。次滿慈難ズ
ラク。本覺明心ユヘナリ。有爲相ヲ生セバ。如來マタ
有爲習漏《割書:□【国構えに考】漏下一本有ヲ|生ズルヤ五字》 佛答。云云。同《割書:十七|帋》滿慈問。如來
答。同《割書:十五|帋》義ニ約シテ《割書:□【国構えに考】 テド一本 廣釋 境界ヲ明シ如来|藏四句ヲ絶シ□□ヲ□シテ二十二字》 シ
カモ一切法ニ即ス。次《割書:廿四|帋》 已下。富樓那ノイ爲ニ。演若達
多鏡ヲミテ。狂走スル臂ヲトキ玉フ。又衣裏ノ玉ノ臂
ヲ説キ玉へリ。

【十二頁上段】
第四之下初。阿難問。如來答。緣起ノ義ヲ明シ玉へリ。同
《割書:四|帋》 摩登伽女得道。
○二明修行方便
第四之下《割書:六|帋》阿難ミヅカラヲ。旅泊ノ人二喩へ。佛ノ如
來藏體ヲ示シ玉フヲ。天王ノ華屋ヲ賜與スル二喩へ
テ。請問ス理之門。佛ケニ義決ヲ説キ玉フ。一ニ因果
同異門。謂ク生滅ノ心ヲ以テ。佛乘ヲモトムベカラズ
云云。五濁相ヲ説。二ニ《割書:□【国構えに考】ニ一本有根塵結解門流變三壘|ヲ説玉ヘリ流變三壘ノ圖二十字》大藏
法數十六《割書:廿一|帋》 ニ出タリ。次《割書:十三|帋》 ニ六根各千二百ノ功
徳アリ。然ルニ云云ノユヘニ。眼鼻身ハ。タヾ八百ナル
ト。次《割書:十六|帋》 十方ノ如來十八界ニ於テ修行スル事ヲトキ
玉ヘリ。初メニ六根ニ於テ流ヲ逆スコトヲ説ク。六根
湛ヲ黏メ。光リヲ發スルユへ。元眞ヲ失ス。云云。根ナ
クシテ見聞覺知スル事ヲ說ク。諸根黏ヲ離レバ。身心
世界化シテ無上菩提トナル。次《割書:廿三|帋》阿難請問。如來答。
使羅睺羅擊鐘。云云。聞性ヲ示玉フ。
△第五上初。難解結同體疑。如來摩頂。普佛世界六種震

【十二頁下段】
動。光明佛ノ頂ニ灌ク。云云。結コレ六根ナリ。解モマタ
六根ナリ。世尊說偈。眞性有爲空。云云《割書:妙偈|ナリ》次《割書:九|帋》阿難
六解一亡_レ疑。如來答綰_二劫波羅中_一。云云。次《割書:十三|帋》阿難問。
如來答。次《割書:十五|帋》阿難大衆請問。如來各二十五圓通ヲ示
シ玉フ。憍陳如等五比丘。於_二音聲_一得道。次《割書:十七|帋》優波尼
沙陀於_二色相_一得道。香嚴童子於_レ香得道。藥王藥上分_二別
味因_一開悟。跋陀婆羅於_二觸因_一得道。
摩訶迦葉及金色光比丘尼法因得道。
△第五之下初。阿那律旋_レ見得道。周利槃特迦返_レ怠循_レ
空得道。憍梵波提還_レ味旋_レ知得道。畢陵迦婆蹉覺_レ觸
遺_レ身得道。須菩提旋_レ法歸_レ無得道。舍利弗心見_二發光_一。光
極知見得道。普賢菩薩心聞發得道。孫陀羅難陀觀_レ息
得道。富樓那法音得道。優婆離持_レ律得道。大目犍連因_レ
敎通悟。獲_レ悟入_レ道。因_レ悟得道。烏芻瑟壁觀_レ觸得道。持
地菩薩諦觀_二身心世界平等_一得道。月光童子觀_レ水得道。
瑠璃光童子觀風得道。虚空藏菩薩觀_二虚空無邊_一 入_二三
摩地_一。彌勒菩薩觀_二唯識_一入_二無生忍_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

【十三頁上段】
通。
△第六之上初。觀世音菩薩耳聞圓通同《割書:三|紙》已下說_二 三十
二應_一。次《割書:十|紙》已下說_二十四種施無畏功德_一。次《割書:十二|紙》說_二四不
思議無作妙德_一。世尊放光。云云。大衆得_二金剛三昧_一。十方
虛空成_二七寶色_一。次《割書:十七|紙》文殊二勅シテ二十五圓通ヲ揀
バシム。文殊說_レ偈對_レ佛至_二第六之下_一《割書:十|紙》同《割書:十一|紙》得益性比
丘尼得_二無學_一。十恆河沙得_二法眼淨_一。無量衆生發_二菩提心_一。
〇三辦離魔業行
第六之下《割書:十三|紙》阿難請_二問攝_レ心入_レ定離_二魔事_一。 佛答。汝常
聞_二我毘奈耶_一宣_二說修行三決定義_一。所謂攝_レ心爲_レ戒。因_レ戒
生_レ定。因_レ定發_レ慧。名_二 三無漏學_一。戒明_レ斷_二媱盜殺妄_一。同《割書:十九|紙》
身臂等ヲ燒クヲ歎シ玉フ。
△第七養初說_二他力離_一_レ魔。道場方法。同《割書:八|紙》宣_二說大佛頂
神呪_一。同《割書:十|紙》已下敍_二呪功能_一。
〇四示地位階差
第七《割書:三十|紙》阿難請問。佛答。說_二 二種顚倒_一。一者衆生顚倒。
二者世界顚倒。此二不_レ生。即如來眞三摩地也。先明_二衆

【十三頁下段】
生顚倒_一。次《割書:卅四|紙》明_二世界顚倒_一。出_二十二類衆生_一。謂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
有想。非無想。
△第八上初明_二 三漸次_一  斷五辛
  一修習除其助因       斷_二婬殺_一持_二四波羅夷《割書:比丘》八波
  二眞修刳其正性       羅夷_一 《割書:比丘|尼》云云
  三增進違其現業        六根旋復身心清淨
コノ漸修ヨリ所_レ發ノ行ニ隨テ。聖位ヲ安立ス。乾慧
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割書:十八|紙》
第八之下初。十地等覺《割書:三|紙》妙覺《割書:四|紙》已上五十五位ヲ因位
トシ。等妙二覺ヲ果トス。合シテ五十七位ナリ。
〇出聖敎名殊。第八之中《割書:六|紙》
△第八《割書:六|紙》文殊請_二問經名_一。 佛答說_二五名_一。
〇再《割書:□【国構えに考】再上一|本有二》陳請益分中。初辨_二趣生同異_一。
第八之中《割書:七|紙》阿難請問。 舉_二寶蓮香比丘尼緣_一。《割書:云云。》佛答
玉フニ。情悲ノ多少ヲ以テ。六道ノ因果ヲ分別ス。同《割書:十四|紙》
已下。十習因ヲ明ス。
  

【十四頁上段】
△第八之下初。六交報ヲ明ス。同紙《割書:七|紙》十類ノ鬼ヲ明
ス。
同《割書:九|紙》 十類ノ畜ヲ說ク。同《割書:十三|紙》人道ノ十類ヲ明ス。同《割書:十四|紙》
十仙ヲ明ス。同《割書:十六|紙》欲天ヲ明天。
△第九之上初。色界ヲ明ス。同《割書:十|紙》無色界ヲ明ス。同《割書:十四|紙》
修羅ヲ明ス。已上七趣トス。誡_二殺盜媱_一。
〇二陳禪那境界
九上《割書:十七|紙》辨_二魔事_一。佛告。十二類生本覺妙明心。與_二十方
佛_一。無二無別。虛空生_二汝心內_一。如_二片雲_一點_一大清裏_一。一人
發_レ眞歸_レ元。十方空銷殞。同《割書:廿|紙》已下。降_二五陰魔_一。初破_二色
陰_一。
△第九之下初。破_二受陰_一。同《割書:九|紙》破_二想陰_一。
△第十之上初。破_二行陰_一。同《割書:十六|紙》破_二識陰_一。
△第十之下初。明_二現境十種_一。同《割書:九|紙》明_二頓悟_一。
〇三頓漸修證
第十之下《割書:十二|紙》五陰ノ本五妄想ヲ明ス。理則頓悟。乘_レ悟
□銷ス事非_二頓除_一。因_二次第_一盡《割書:十七|紙》

【十四頁下段】
■三流通分。第十下《割書:十八|紙》【表記を白四角を■とした】
  唯識宗
唯識家。心所ハ五十一トタテ。心ト心所ト別體アリ
トス。五十一ノ心所ハ。遍行ノ五。別境ノ五。善ノ十
一。根本煩悩ノ六。隨煩悩ノ二十。不定ノ四ナリ。コノ
五十一ノ行相ハ。唯識ノ第六。及述記ニ委クイダセ
リ。百法明門論ニ百法ヲ說ケリ。百法問答抄處々ア
ヤマリアレドモ。大途ヲシルニハ要ナリ。唯識ハ有
爲無爲九十六法明ヲ明セリ。有爲ハ五陰ナリ。無爲ハ
六無爲ナリ。有爲ノ中ニ。色ノ十一ノ中。五根五境ハ
實ナリ。無表ハ假ナリ。心王八ハ實ナリ。心所五十一
ノ中ニハ。實モアリ。假モアリ不相應二十四ハ全ク假
ナリ。婆沙家ノ一切實有ト立ルト同ジカラズ。無爲ハ
眞如ハ實ナリ。擇滅。非擇滅。虚空。不動。想。受。滅等ハ。
眞如ノ上ニ假立スル名ナリ。法相宗ハ。第八識ヲ諸法
ノ依止トス。一切善惡無記ノ心心所三十起ニハ。第八
識ニ熏ズ《割書:極劣無記|ハ熏セス》ル故。起ルトキハ。第八識ノ種子ヨ

【十五頁上段】
リヲコル。善心善業ヲ熏習スレバ。善起ノ異熟ヲ感ズ。
惡心惡業ヲ熏ズレバ。惡趣ニ生ズ。然ルニ一切法ハ。三
性ヲ出デズ。三性ハ偏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ナリ。圓成實ハ眞如ナリ。或ルトキハ。無漏ノ心心所
ヲ攝シテ圓成實トス。依他起ハ有爲ノ色心ナリ。偏計
所執ハ凡夫ノ名ト相トニ轉ゼラレテ。ワレアリトヲ
モイ。法アリトヲモウヲ云ナリ。例セバ。色法ハ四塵
四大ヨリ外ニ。別ノモノナキヲ。アルヒハ花トヲモヒ
月トヲモヒ。瓶トヲモヒ。林トヲモフ等ナリ。實ノ五
塵四大ハ。離言ノモノニテ。名ト相トハナキモノナ
リ。イワンヤ根本ハ。ワガ識ナリ。シカルヲ凡夫ハイロ
イロニ名ヲ取リ相ヲトリテ。虚妄分別スルヲ。偏計所
執トイフナリ。コノ偏計ノ我法二執ヨリ。煩悩所知ノ
二障ヲコル。煩悩ノ中ニ。分別起アリ倶生起アリ。分別
起ヲ断ズレバ。初地ニイリ。永ク惡趣ニオチズ。倶生起
ハ。現行ヲ地上ニ伏シテ。種子ハ金剛斷ニテ斷ジ
畢レバ。大涅槃ヲ證ス。所知障ハ。菩提ヲ障ユ。初地已上

【十五頁下段】
地前ニ別斷シテ。金剛ニ極微細ノ所知障ヲ斷ジテ。四
智菩提ヲ證ス。然レバ依他ノ色心。唯識所現ナリト
達スレバ。ツヰニ圓成實ヲ證ス。依他ノ色心。離言ノ法
體ニ迷ヒテ。我法ヲ執スレバ。偏計所執虚妄顚倒トナ
ルナリ
 寂曰。慈恩家ノ判スル所巧ナリトイヘドモ。賢首五
 敎章中卷三性同異義ノ精妙ナルニハ及バズ。
三性ノ實義知ラント欲セバ。敎章ノ三性章ヲ熟讀ス
ベシ。
コノ三性ヲ信解シテ。菩提心ヲ起スヲ。種性位ト名ク。
コノ種姓地ニテ。善根ヤヽ熟スレバ。勝解行地ニ入
ル。勝解行地ハ。十信十行十回向ナリ。十回向終。煗頂
忍世第一法アリ。《割書:十住已去ヲ勝解行|地トスルノ説アリ》コノ四加行ヲ過テ後。
初地ニ入ルナリ。十信ヲ外凡トシ。三賢四善根ヲ內凡
トシ。十地ヲ聖位トス。種姓地。勝解行住。十地。最極如
來住。コレヲ十三住ト云ナリ。行位次第ハ。瑜伽菩
薩地《割書:三十五|巻已下》唯識第九卷已下ニ見タリ。

【十六頁上段】
          漸伏・・・資糧位
       現行
    分別    賴伏盡・・加行位
       種習 斷・・・・初地見道
          漸伏・・・地前
煩惱障
       現行 頓伏盡・・地上或時故意行
    俱生    永不現行・八地上
       習  除・・・・地地
       種  斷・・・・金剛定時
    分別 同分別起煩惱伏斷
          漸伏・・・地前
          總説
              永伏盡・・地上
所知障    現行
              六識・・・伏盡・八地
          別説
    俱生        七識・・・伏・・金剛加行
       種習 六識・・斷・・地地
          七識・・斷・・金剛定時
 コレハ義林章唯識章ノ心ナリ。コレハ大綱ナリ。斷
 障章ニハ。コノ趣キヲ委ク釋セリ。科圖《割書:寂所|撰》上《割書:十七|紙》
 ニ出ス。
  毘婆沙宗


【十六頁下段】
婆沙五百論師ニハ。イロ〳〵ノ異計アリ。心所ノ所立
一準ナラズ。四大論師ノ中ニモ。覺天ハ全無家ニテ。心
所ハ心王ノ上ニ假立スルモノニテ假ナリ。初發ヲ心
トイヒ。次ヲ作意ト云ヒ。次ヲ觸ト云。苦楽捨ヲ覺ス
ル位ヲ受ト云ナリ。男女等ノ想ヲナス位ヲ想ト云ヒ。
所作ニオヨブヲ思ト云フ等ナリ。一識ノ轉變スルナ
リト。法救論師モ。心所ノ中ニ假實ヲワカタレタリ。
タヾ世友論師ハ。四十六心所ノ中。多クハ實ナリ。少
分假ナルアリ。倶舎光說ニ出スガ如シ。婆沙十六。倶舍
第四。光實頌疏各第四卷。《割書:云云。》婆沙ハ三世實有ナルユ
へ。心心所相應ハ。一刹那一刹那一聚ヲタツル故。有
隨眠心無隨眠心本來別ナリ。凡夫ハ無漏イマダオコ
ラヌユヘニ。善心ナンパ。二十二心所倶起シ。善ノ惡
作ハ。廿三心所俱起ス。不善ハ或二十。或ハ二十ト相應
シ。有覆ハ十八心品俱起シ。無覆無記心ハ。十二心所倶
起スル等ナリ。四眞諦ヲ觀ジテ。資糧位加行位進趣
スレバ。入見道ニ。無漏心相應ノ心心所ハジメテ起ル

【十七頁上段】
ナリ見所斷ノ惑ハ。三乘ノ見道ニダンズ。修所斷ノ惑
ハ。聲聞ナレパ。初果ョリ二果マデニ。欲界九品ノ中
ノ上六品ヲ斷ジ。二果ヨリ第三果マデニ。欲界九品ノ
修惑三十盡ク第三果ヨリ第四果マデニ。上二界ノ惑
ヲミナ斷ズ。然ルニ凡夫ノ時。六行有漏觀ニテ。欲界
六品ヲ斷ジタルモノナレバ。入見道ノ時。直ニ第二果
ニ進ムナリ。モシ凡位ニ。欲ノ思惑ミナ斷ジタルモノ
ガ見道ニイレバ。直ニ第三果ヲ得ルナリ。タトヒ無所
有ノ處マデノ惑ヲ。凡位ニ斷ジタルモノモ。佛道ヲ修
シ見道ニイレバ第三果ナリ。凡夫ハ非想地ノ惑ヲ斷
ズルコトハナラヌユヘニ。直ニ第四果ニナルト云フ
コトナシ。獨覺ハ。部行。聲聞ノ極七返有。家家。一間等
ノ無佛ノ世ニ覺スルヲ。獨覺ニ攝スル也。麟角ハ百劫
等ニ修行シテ。最後百二十心ニ見修ノ惑ヲ盡スナリ。
菩薩ハサキノ天台家ノ三藏ノ菩薩ト粗同ジ。婆沙所
説ト。智論ニ婆沙ノ菩薩ヲ明ストハ。少シ異アリ。
婆沙宗ニテハ。外道ノ六行觀モ。見修五部合斷スルコ

【十七頁下段】
トヲユルス。タヾ非想ノ惑バカリ斷ズル事アタハズ。
何故ナレバ。上地靜妙離。下地麤苦障ト觀ズルヲ。六
行觀ト云フ。然ルニ非想ハ。上地ナキユへニ。觀ジテ
厭フコトナキユヘナリ。法相宗ハ。外道ノ有漏觀。總
ジテ佛者ノ有漏加行道モ。有漏デハ。惑ヲ伏スルノミ
ナリ。斷ズルコトハナラズト立ルナリ
倶合ハ。大抵婆沙ノ趣ニ同ズ。タヾ三世ノ假實。又色
心ノ建立。緣起ノ施設等ニ。スコシ經部ノ計ヲ□シキ
スル所アリ。然レドモ。寂ヒソカニ思フ。世親論主ハ。
大乘ヲ久ク潟仰シ玉ヒ。經部ノ計ヲ以テ。先ヅ有部ノ
執情ヲユルメテ後チ。大乘ニ入リ玉ヒ。大乘ヲ弘宣シ
玉ヘリ。然バ俱舎ハ。大乘弘通ノ弄引ナルベシ。慈恩師
ノ。孤明ヲ倶舎ニクラマシト云ヘルハ。實ニ卓見ナリ。
光實【寶?】等ノ。經部ニ朋フトノミ見ラレタルハ。甚ダヨロ
シカラズ。
  附錄
起信論ハ。分別發趣道相ヨリ。信成就發心。懈行發心。
 

【十八頁上段】
證發心ト三種ヲ分チ。信成就發心ハ。コレ十信ナリ。解
行發心ハ。十住已上ナリ。證發心ハ初地上ナリ。分別發
趣道相ハ。上機ノ爲ニシ。修行信心分ハ。下根ノ爲ニス。
修行發心分ノ中。マタ上中下アリ。義記ニ辨ズルガ如
シ。起信論旨ハ。大抵終敎ニテ。全ク賢首家ノ終敎ト
モ。全同セヌコトモアリ。指要抄ハ十不二門ヲ釋スル
ノミ。格別行位斷惑ノ辨ナシ。タトヒ少シソノ義ニ及
ブモ。四敎儀集註ト異ナルコトナシ。十不二門ハ荊溪
大師。玄義ノ迹門ノヲワリニ。略シテ不二ノ觀法ヲ示
シ。玄義ノ妙解ヲシテ。觀修ノ道ニ進マシメント要ス
ルノミ。故ニ色心自佗浄穢等ノ十二於テ。圓融不二ノ
妙理ヲアラワサレタリ。

【十九頁】
 大正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印刷
 大正三年十二月廿五日發行    (非製品)

           佛書刊行會編纂
         右代表者 《割書:會  長|文學博士》 南 條 文 雄
         發行者    草 村 松 雄
                 東京市小石川區林町二十一番地
         印刷者    齋 藤 章 達
                 東京市日本橋區兜町二番地
         印刷所    東京印刷株式會社
                 東京市日本橋區兜町二番地
         發行所     佛書刊行會
                 東京市小石川區林町二十一番地

【十九頁枠外左下】
                        (植木製本所製本)

【枠のみ 文章なし】

【図書シールのみ】
353

10

目次

【左枠外】
目次
【タイトル】
諸宗要義集目次
【本文】
一東大寺六宗未決義       《割書:自 一頁|至 六頁》
一八宗綱要二卷    凝 然撰 《割書:自 七頁|至四〇頁》
一内典十宗秀句一卷  凝 然撰 《割書:自四一頁|至四八頁》
一内典塵露章一卷   凝 然撰 《割書:自四九頁|至六八頁》
一諸宗敎理同異釋一卷 賴 瑜撰 《割書:自六九頁|至八二頁》
一八海含藏一卷    師 鍊撰 《割書:自八三頁|至八六頁》

【続きを東大寺六宗未決義のコマ1の右頁より転記】
一歩船鈔二卷     存 覺撰 《割書:自八七頁|至一一二頁》
一初學題額集三卷   良 山撰 《割書:自一一三頁|至二一八頁》
一四宗要文纂補三卷  《割書:日朝撰|英園纂補》   《割書:自二一九頁|至二九〇頁》
一十宗略記一卷    眞 迢撰 《割書:自二九一頁|至三一四頁》
一本朝諸宗要集五卷  義 觀撰 《割書:自三一五頁|至三九四頁》
一顯揚正法復古集二卷 普 寂撰 《割書:自三九五頁|至四六六頁》
一諸敎要義略辨一卷  普 寂撰 《割書:自四六七頁|至四八四頁》

一 初学題額集三巻

初学題額集上 幷序

          期浄国沙門良山集
静以《割書:□序|事》法性自爾圓海。萬象一如而言断。真如常住卓
處。諸法雙亡兮心滅焉。高高寂寂。更無_二凡聖形_一。湛湛廣
廣。曾盡_二迷悟情_一。然月氏佛陀。説_二性海無礙_一。法法自在。
震旦僧伽。述_二当位即妙_一。事事実相。十界性相。併莫_レ不_二
一曼荼羅會場_一。雖_レ然。凡夫昏盲不_レ識_二諦中道_一。不_レ明_二
八識所現_一。起_二自他念_一。受_二転倒生_一。因_レ玆。諸佛番番出世。
挑_二法燈_一照_二迷衢_一。器雖_レ区各得_二其益_一。爾上根勇猛。而得
脱速。下機怯弱兮取悟遅。此彌陀覚王。獨発_二済凡願_一。導_二
難度者_一。教主随自意在_レ此哉。今我元祖空上人者。摩訶
那鉢菩薩化現。而誕_二應日域_一。仮作_二凡身_一。示_レ有_二塵垢_一。外
尋_二自身出離法_一。内求_二衆生解脱術_一。總開_二千函秘蔵金典_一。
窺_二釈尊密意深法_一。別深_二八帖霊相玉章_一。契_二善導慇懃勧
化_一。或述雑_二詞花於諸山長者_一。讃授_二心珠乎一州窮子_一。是
併導師冥授之功哉。尚又下_二露点於楮面_一洽_二末葉_一。其中

【下段】
有_二 一軸_一。號_二浄土初学鈔_一。雖_二枚紙少_一。義廣面牽_二八萬蔵
綱紀_一。意深兮張_二十三就宗羅網_一。歎有_レ餘哉。或余 閲(ケミスルニ)_レ之。雖_二。
解知不_一レ臻(イタラ)。志在_二遺弟_一故。忘_二他嘲_一。僅記_レ所_二勘得_一。名_二初
学題額集_一。録為_二 上中下_一。分為_二本末六巻_一。上巻三国縁起。
幷浄家題名。中巻華厳。法華。三論。法相。地論。摂論題
名。下巻圓戒。真言。成実。俱舎。戒律。宗門題名焉。問。
成劫相何。 答。成劫相者。三災《割書:火水|風》壊劫後。唯有_二虚空_一。
無_レ有_二世界_一。経_二 二十劫_一已。諸有情業増上力故。下際微
風発。是時諸天。見_二微風起_一唱言。此劫欲_レ成。如_レ是展転。
其風盛猶若_二金剛_一。以為_二風輪_一。堪_レ持_二世界_一。次光音天《割書:二禅|天也》
下_二金蔵雲_一《割書:雲色|如_レ金》注_レ雨。遍_二満風輪上三千界内_一。其雨一渧
如_二車軸_一。如_レ是水輪。深八洛叉。八洛叉水上餘水厚三億
二萬。凝結成_二金輪_一《割書:是成_二水|金二輪_一》 次金輪更注_二大雨_一。其深至_二欲
界頂_一。又大風吹_二此水_一。次第従_レ上。成_二天宮乃至四天下山
河大地等_一也。水上清者。初成_二天宮_一。上是最勝下漸劣。如_レ
是 従(ヨリ)_二 上六天_一。乃至須彌七金山等。次第成已。次昏濁水。
成_二餘山河。大地等_一。《割書:已上|劫章》 問。有情世間成相何。 答。有

【二頁上段】
情世間成相者。器界成已。二禅梵王。下_二生初禅_一。獨住一
増滅劫。見_二 下界成_一已。次方作_二是念_一。我無_二梵子_一。作_二是
念_一時。有_二極光浄天_一。来_二生初禅_一。梵王言因_二我念_一而来。梵
子亦云。我因_二王念_一而至。如_レ是従_レ 上次第皆成。《割書:已上劫章。|器世間一》
《割書:劫成。有情世|間十九劫成。》 問。何名_二住劫_一。 答。劫初時。此洲人壽無
量。至_二住劫初_一壽方漸減。従_二無量_一減至_二 十歳_一。【|】名_二住一小
劫_一。此後有_二 十八劫_一。最後第二十劫。唯有_レ増無_レ減。此名_二
住劫_一。増無_レ過_二 八萬_一。減唯極_二 十年_一。 問。劫初時人身量。
幷壽量何。 答。劫初時人長。千尺二千尺。形色端厳。身
帯_二光明_一。飛空自在。壽命無量者。指_二 八萬四千歳_一。 問。
彼時人。何以為_レ食。 答。劫章云。所食地肥地味地餅香
味具足 資(タスク)_二 諸人_一《割書:已上地肥等者。地膏。其味如_二甘|露_一。其色如_二乳蜜_一。能凝者餅也。》 問。此等人
身相等減相何。 答。時有_二 一人_一。 躭(フケリ)_レ 味 齅(カキ)_レ 香。起_レ愛取 嘗(ナメテ)
便食。餘人隨学競取食_レ之。爾時初名_二受段食_一故。身漸堅
重。身光隠没。黒闇便生。日月衆星従玆出現。人漸貪地
味_一故。地味便隠没。従_レ此以後。地皮餅生。競取食時。地
餅復隠。時復林藤菓生。躭食。菓復隠。復有_二自然香稲_一。

【二頁下段】
不_レ種自生。衆共取_レ之以充_二所食_一。《割書:唯有_二□米_一|祥白無_レ皮。》所食麤故。生_二
大小便_一。仍人生_二男女二根_一。宿習力故。相視作_二非理作意_一。
欲貪鬼魅。惑_二乱身心_一。遂行_二非梵行_一。時有_二 一人_一。取_二香稲_一。
貯(タクハエ)_二 擬(キス)後食_一。餘人隨学。漸多停貯。多収無_レ厭。《割書:初朝生暮|菓。人多貯故。》
《割書:後不_レ爾。漸減|日数過生。》爾時分_レ田定_レ疆(サカヒヲ)。時諸人聚議。衆内立_二 一有
徳之人_一。名為_二田主_一。各以所_レ収之物六分之一_一。以貢_二田
主_一。以_二 一人_一為_レ主。以_二政法_一治_レ之。佛本行集経云。此賢
劫初。地建立已。有_二 一最尊富貴転輪王種_一。名曰_二田主王_一。
田主有_二 一子_一。名_二真実_一。為_二転輪王_一。王_二 四天下_一。真実王千子
内。有_二長子_一名_二意賢_一。意賢王千子内。有_二長子_一名_二自用_一。自
用王千子内。有_二 一長子_一。名_二智者_一。智者王之千子内。最初
長子名_二頂生_一。紹_二父位_一。乃至難勝王子名_二葇草_一。葇草王子
名_二大葇草_一。大葇草王。世世相承。子子孫孫苗裔合有_二一
百八王_一。彼百八最後大葇草王無_レ有_レ子。即作_二是念_一。我今
無_レ児。誰当_レ継_二我王種_一。我今断_二諸王種_一。後生_二此念_一。我今
若不_二出家修道_一。即断_二一切賢聖種_一。思惟已以_二王位_一付_レ
諸_二大臣_一。剃_二除鬢髪_一。服_二出家衣_一已。持戒精進。成就四禅_一

【三頁上段】
具_二足五通_一。得_レ成_二王仙_一。壽命極長。年至_二衰老_一。雖_二後柱杖(タスケツエナリト)_一。
不_レ能_二遠行_一。時彼王仙諸弟子等。欲_下往_二東西_一覍_中飲食_上。取_二
好 軟(ヤワラカナル)草_一安置。 籠裏(コノヴチニ)用盛_二王仙_一。懸_二樹枝上_一。以_レ何故。畏_二
諸蟲獣来觸_二王仙_一故。時諸弟子乞食去。有_二 一獦師_一。遥見_二
王仙謂是白鳥_一即射_レ之。彼王仙被_レ射已。有_レ雨_二滴血_一。出
墮_二於地_一即便命終。爾時彼地有_二雨滴血_一。即生_二 二 甘蔗(カンジヤク)_一。以
高大。時至甘蔗熟日 灸(アブレテ)開 割(サケテ)。其一甘蔗出_二 一童子_一。更一
甘蔗出_二 一童女_一。端正無比。時諸弟子。及諸大臣。往_二至
彼林_一。迎_二 二童子_一。時遂入_レ宮。童子名_二善生_一。後甘蔗生。亦
名_二甘蔗種_一。其童女名_二善賢_一。復名_二水波_一。時諸大臣。以_二彼
童子_一即立為_レ王。其善賢女為_二王第一之妃_一。時甘蔗王有_二
第二妃_一。生_二於四子_一。一名_二炬面_一。二名_二金色_一。三名_二象衆_一。四
名_二別成_一。其善賢妃唯生_二 一子_一。名為_二長壽_一。端正無比。時
甘蔗王三子没。後唯有_二 一子_一。名_二尼𤘽【牛扁に句】羅_一。《割書:此言_二|別成_一》為_レ王。住_二
迦毘羅城_一。治_二化人民_一。尼𤘽【牛扁に句】羅王。生_二於一子_一。名曰_二𤘽【牛扁に句】盧_一。
其拘【牛扁に句の誤りか】盧王生_二 一子_一。名_二瞿𤘽【牛扁に句】盧_一。其瞿𤘽【牛扁に句】盧王。有_二 一子_一。名_二
師子頬_一。師子頬王生_二 四子_一。第一名_二閻頭檀王_一。《割書:此云_二 |浄飯_一》第二

【三頁下段】
名_二輸𤘽【牛扁に句】盧檀那_一。《割書:此云_二|自飯_一》第三名_二途盧檀那_一。《割書:此云_二|斛飯_一》第四名_二阿
彌都檀那_一。《割書:此云_二甘|露飯_一》有_二 一女_一名_二甘露味_一。第一浄飯王次_二継
王位_一。還在_二父城_一。治_二化人民_一。王有_二 二子_一。一悉達。二難陀。
第二白飯王有_二 二子_一。一跋提。二婆婆。第三斛飯王有_二 二
子_一。一提婆達多。二阿難。第四甘露飯王有_二 二子_一。一摩訶
男。二阿泥留豆。第五甘露味女有_二 一子_一。名_二施婆羅_一《割書:巳|上》悉
達太子十九。二月八日。踰_二都城_一捨_二国位_一。行四百八十
里。至_二阿那摩国_一。於_二檀特由_一出家。六年苦行。三十而摩
竭提国。菩提樹下。金剛座上。二月八日。成_二等正覚_一。
《割書:南閻浮提中天竺|有_二摩竭提国_一。》此寂滅道場。三七箇日間。対金剛幛。金剛
蔵。法慧。功徳林之四菩提_一。加_二説華厳_一。次経_二 五十七日_一。
赴_二梵王請_一。於_二波羅奈国鹿野園_一。対_二 五比丘等_一。十二年間。
説_二 四阿含_一。次王舎城鷲峯山。《割書:七|會》逝多林給孤獨園。《割書:七|會》他
化自在宮摩尼宝蔵殿。《割書:一|會》王舎城竹林園中白露池側。《割書:一|會》
対_二大乗根性機_一。三十年間。説_二般若経_一。次霊山《割書:二|會》虚空《割書:一|會》
対_二大乗調熟機_一。八箇年説_二法華経_一。《割書:佛年四十二年初|説_二法華経_一也》王舎城。
釈尊四十二。対_二韋提等_一。説_二浄土経等_一。𤘽【牛扁に句】尸那国。城跋

【四頁上段】
提河。沙羅雙樹 下(モトニシテ)。一日一夜間。説_二涅槃経_一。佛五十年化
縁尽。御年八十。二月十五日夜半。沙羅雙樹下。入_二涅槃_一。
矣。佛滅後。摩訶迦葉等一千餘羅漢坐列。阿難登_二高座_一。
正唱_二佛所説_一。餘九百餘羅漢染_レ筆。阿難一唱言写_二多羅
葉_一。自_レ其次第相続。迦葉等二十餘聖者相伝。正法千年
間。天竺流布。 問。釈尊出家之相何。 答。釈迦譜引_二
普曜経_一云。以_レ劒自剃_レ髪。而作_二是言_一。今落_二鬢髪_一。願共_二 一
切_一。除_二断煩悩。及以習障_一。《割書:巳|上》五分律云。菩薩隨縁之示
現。不_レ可_二定量_一。 問。釈迦佛菩薩。何時学_レ藝乎。 答。依_二
普曜経_一。太子七歳。到_二於学堂_一。有_二博士_一名_二毗奢密多_一
《割書:此云_二|還友_一。》見_二菩薩威_一。迷悶 躃(タホル)_レ 地。都率天子。名曰_二清浄_一。牽手
令_レ起。菩薩問_レ師云。有_二 六十四書_一。汝欲_レ教_レ何。師聞_二未
聞_一喜捨_レ慢。即歎_二菩薩無比徳_一。《割書:巳|上》西域記云。七歳之後。
漸授_二 五明_一。大論云。一曰声明釋_レ話訓_レ字。詮_レ 目流別(ナヲナカレヲ)。二
曰工巧明。技術機関。陰陽歴数。三曰医方明。禁呪閑邪。
薬石針艾。四曰因明。考_二定正邪_一。 研(ケン)_二覈(カウ)真偽_一。五曰圓明。
究_二暢五乗因果妙理_一。《割書:巳|上》補註名_二之内五明_一。外五明者。前

【四頁下段】
三同_レ内。四呪術明。五符明也。《割書:巳|上》助宣記云。外五明者。前
四名同_レ内。五符印明也。《割書:巳|上》 問。外道法所立何。 答。慧
睴云。成劫中有_二外道_一出世。梵云_二劫毘羅_一。此云_二黄赤色_一。
以_二頭髪眉面色皆黄赤_一故。時人號為_二黄赤仙人_一。古云_二迦
毘毗仙人_一訛也。其後弟子。十八部中上首者。名_二筏里沙_一
此名_レ雨。雨際生故。其雨徒党名為_二雨衆_一。梵云_二 倌奢薩怛(クワンシヤサタ)
羅_一。此云_二数論_一。謂以_レ智数数 度(ハカツ)_二諸法_一。従_レ数起_レ論。論能生_レ
数。故名_二数論_一。造論者及学人。名_二数論師_一。論造_二 二十五
諦法_一。亦名_二金七十論_一。《割書:金耳国王。外道與_二 七十斤|金_一。褒美故。名_二金七十論_一》即是数論
也。論有_二 二十五諦_一。一者我。以_レ思為_レ体。欲_レ受_二外境_一。三
徳便変。《割書:三徳者。勇。塵。暗之三也。|我思_二勝境_一時。勇塵暗変起》二自性。古云_二冥性_一。未_レ
成_二大等_一名_二自性_一。三将_レ成_二大等_一。名_二勝将勝_一。異_レ旧故。自
性別名即三徳。梵云_二薩埵刺闍答摩_一。薩埵此云_二有情。及
勇健義_一。今取_二勇健義_一。次刺闍。此云_レ微。亦云_二塵坌_一。取_二塵
義_一。後答摩。此云_二闇鈍_一。鈍闇自性。正名_二勇塵闇_一。言_二至徳
者_一。如_二論言_一。名_二染麤黒_一。今為_二赤黒_一。旧名_二喜憂闇_一。亦名_二
貪嗔癡_一。旧云_二苦楽捨_一。由_二此三徳是生死因_一。神我本性解

【五頁上段】
脱。我思_二勝境_一。三德即變。我為_レ境纏縛。不_レ得_二解脱_一。後
厭_二欲境_一修_レ道。我不_レ思境。自性不_レ變。我離_二境縛_一。即得_二
解脱_一也。《割書:外道前八萬劫之外為_レ|冥 冥性如_二我臣佐_一也。》我為_二 二十五諦_一也。三德從_二
自性_一生_レ大。我思_二外境_一。三德體故。四從_レ大生_レ覺。八萬劫
內。有_レ所_二覺知_一故。八萬劫前不_レ覺為_二冥性_一。五從_レ覺生_二 五
遺量_一即色聲香味觸。即是能造。六以_二 五遺量_一。生_二 五大_一。
即所造法。七從_二 五大_一生_二 十一根_一。眼。耳。鼻。舌。身。大小
便。兩手足。語具。心平等。即內心也。二十三諦。皆是轉
變無常。色能造_レ火。火還_レ赤。色能成_レ眼。眼能見_レ色。聲
能造_レ空。空有_レ聲。聲成_二耳根_一。耳根能聞_レ聲。香能造_レ 地。
地多_レ香故。地成_レ鼻。鼻能取_レ香故。味造_レ水。水多_レ味。水
能成_レ舌。舌能嘗_レ味。觸能造_レ風。故風能成_レ身。身能覺_レ觸。
五塵共生_二 五大_一。五大共成_二 五作業根_一。五作業根。肉舌手
足大便小便及心平等根。我若受_二用外境_一。即從_レ前生_レ後。
我若不_レ受_二用外境_一。即從_レ後却入_二冥性_一。四句分別。一有_二
能變化_一。即名_二冥諦_一。二有_二從他變_一。即十一根。三有_二能變
化亦從_レ他變_一即覺。五遺量五大。四不_二能變化_一。不_二從_レ他

【五頁下段】
變_一。即神我是。造_二 二十五諦論_一了作_二大石_一。方圓如_二 一張
床_一。告_二門人_一日。有_レ 人問_二汝二十五諦_一。不_レ得_レ答者。即書_二
問石上_一。後至_二 天親菩薩弟子。陳那菩薩_一。即 問。汝所
立我。為_二作者_一為_二受者_一。 答言_二受者_一。又 問。為_レ常為_二無
常_一。即欲_レ言_レ常。不_レ答_二受境_一。若言_二無常_一。我義不_レ成。 答
言。常比量故。破_二汝我義是有法應_二無常_一。《割書:宗|法》因云。以_レ受_二
外境_一故。同喻云。如_二受蘊_一。住主_二數日_一。答義不_レ得。石即
流_レ汗 震肌(フロルホヘテ)破散。《割書:巳|上》成劫之末。有_二外道_一出。名_二吠世史(ベイセイシ) 迦(カ)奢(シヤ)
薩恆(サタ)羅_一。舊云_二 衍(エン)世師_一。此云_二勝論_一。即造_二 六句論_一。勝_二前數
論_一。或勝_レ 人故名_二勝論_一。亦名_二唱路迦_一。此云_二鴗(クル)【丘扁か】鶹(ト)_一。舊云_二憂
樓迦_一訛也。謂身形醜 惡(ヲ)。驚_二他產婦_一死。因_レ此畫藏夜出
求_二食於場糠中_一。因人云_二食米齋仙人_一。造_二 六句論_一。一梵云_二
陀羅標_一。此云_二主諦_一。即實句義。以_二 九法_一為_レ體。地。水。火。
風。空。時。方。我。及意。是常。世界成即聚不_レ增。壞即散
為_二極微_一故不_レ減。與_二 二十四法_一。為_二所依_一。二梵云_二求那_一。此
云_二依諦_一。是德句義。以_二 二十四法_一為_レ體。頌曰。色味香觸
與數量。一異合離彼此覺。苦樂欲嗔勤《割書:□【国構えに考】勤一|作動》勇重。海洞

【六頁上段】
行法及作聲。此別配_二前九法_一。六句論說。三梵云_二羯磨_一。此
云_二即作諦_一。是業句義。五法為_レ體。取捨屈伸行。離_二實德_一
外。別有_二 五法_一。令_二實德作_レ業_一。四梵云_二 三摩若_一。此云_二總相
諦_一。是大有句義。十句論名_二總同句義_一。即前實德業。不_レ能_二
自有_一。由_レ別有_二 一大有_一有_レ之。五梵云_二毗尸沙諦_一。此云_二別
相諦_一。是同異句義。十句論名_二俱句分別句_一。離_二實德業_一。外
有_二別自性_一。人與_レ人同。別有_二同法_一。令_レ同_二人與_レ畜_一異。別
有_二異法_一。令_レ異_二實德業三_一。各有_二總別之同異_一。六梵云_二 三
摩夜諦_一。此云_二無障礙諦_一。是和合句義。能令_三實等不_二相
離_一。或此論如_四 【左付きの四】父母令_三能生_二其子_一。地水和合。能生_二萬物_一。
造_二 六句論_一成_レ要。得_二 一人傳受_一。須_レ具_二 七德_一。一生中同。二
上種姓。三寂滅因。四身相同。五聰明辨捷。六性行柔和。
七具_二大悲心_一。後劫減位。波羅底斯國。有_二波羅門_一。名_二摩
納婆_一。此云_二儒童_一。儒童有_レ子。名_二般遮尸奇_一。此云_二 五頂_一頭
有_二 五角_一。髮有_二 五旋_一。七德雖_レ具。根熟稍遲。為_レ染_二妻妃_一。
卒難_二化導_一。後同遊戲。與_レ妻競_レ花。由_レ此相厭。即却念言。
性目仙人在_二於何處_一。仙人得_レ通。應_レ時而至。迎至_二住處_一。

【六頁下段】
為說_二 六句論_一矣。後末代十八部中上首。名_二戰米建底(センマイケンテイ)_一。此
云_二慧月_一。 造_二十句論_一。開_二同異句_一為_レ 二。更加_二有能無能俱
分三句_一也。《割書:已上俱舍抄也。热月十句者。一實句。二德句。三業句。|四大有句。五俱句。六分別句 七有能句。八無能句 九》
《割書:俱分句。十|無説句也 》總外道有_二本源之三師。支流之六師_一。本源之三
師者。一迦毗羅。《割書:計_二因中|有_レ果_一》 二 漚樓(ウル)僧伽。《割書:計_二因中|無_レ果_一》三勒沙婆。
《割書:計_二因中亦有_レ|果亦無_一_レ果。》 支流六師各有_二 三種法_一。一富蘭那迦葉。《割書:計_二不|生不》
《割書:滅_一。持_二 三種法_一。一得_二 一切智法_一。解心明利。通_二 一切法_一。名_二 一切智外|道_一。二得_二神通法_一。發_二得五通_一。停_二恆河_一在_レ耳。名_二神通外通_一。三得_二韋》
《割書:陀法_一。世間文字等。悉能|解知者。名_二韋陀外道_一。》 二 末伽(マメ)梨拘(ク)賖梨(シヤリ)子 《割書:計_下衆生之苦樂。無_レ|有_二因綠_一。白然而爾_上。》
《割書:三種法|如_レ前。》 三 删闍(センシヤ)夜毗羅抵子。《割書:計_下衆生時熟得_レ道。必經_二劫數_一。|任運自蓋_中苦際_上。三種法如_レ前。》 四
阿耆多翅金銀婆羅。《割書:計_二非因_一。三|種法如_レ前。》 五迦羅鳩駄迦旃延。《割書:計_二諸|法亦》
《割書:有亦無_一。三 |種法如前。》 六尼犍陀若提子。《割書:計_二業所作不_レ可_レ|改_一。 三種法如_レ前。》 釋摩迦衍論
鈔。《割書:慈|行》云。四宗外道者。一數論師。執_下有性與_二諸法_一 一_下。《割書:即|當_二》
《割書:有|句_一。》 二勝論師。孰_下有等性。與_二諸法_一不一_上。《割書:當_二非|有句_一。》 三無慚外
道。執_下有等性。與_二諸法_一亦一亦異_上。四邪命外道。執_下有等
性。與_二諸法_一非一非異_上。《割書:已上取意引_二|廣百論_一。》 問。外道所期極果
何。 答。秘藏寶鑰云。上生_二非想_一。下住_二仙宮_一。身量四萬
由旬。壽命八萬劫。厭_二 下界_一如_二瘡擦_一 ̄ヲ。見_二人間_一如_二蜉蝣_一。光

【七頁上段】
明蔽_一【添字は二の誤り?】日月_一。福報超_二輪王_一。《割書:已|上》 問。以_二何行相_一。得_二此報_一。
答。寶鑰云。諸外道等。亦立_二 三寶三學等名_一。梵天等為_二
覺寶_一。四吠陀論等為_二法寶_一。傳授修行者。為_二僧寶_一。十善等
為_レ戒。四禪那即定。此定由_二 六行_一而得。問。諸外道。同
修_二 三學_一。生_二彼二界_一。證_二空三昧_一。言亡慮絕。何由不_レ得_下。
斷_二煩惱_一。證_中涅槃_上。答。觀著_二 二邊_一。定帶_二 二見_一故。問。
同觀_二非有非無_一。何墮_二 二邊二見_一乎。 繫(答也)_二屬他主_一不_レ知_二因
綠中道_一故。 因(問也)緣中道其意云何。 觀(答也)_二因緣有_一故。不_レ墮_二 斷
邊_一。觀_二自性空_一故。不_レ墮_二常見_一。觀_二有空即法界_一。則得_二 中
道正觀_一。由_二此中道正觀_一故。早得_二涅槃_一。外道邪見人。不_レ
知_二此義_一。是故不_レ得_二真圓寂_一。《割書:巳|上》此等外道無始時。相_二承
佛法_一。違_二失佛法之本旨_一故。見解僻見故。非因計因執_二天
等_一。 震旦興法者。弘決引_二清淨法行經_一云。月光菩薩。彼
稱_二顏回_一。《割書:孔子|弟子》光淨菩薩稱_二仲尼_一。《割書:孔|子》迦葉菩薩。彼稱_二老子_一。
《割書:巳|上》法苑珠林云。周時老子者。姓季名耳。字伯陽。其母威_二
大流星_一而有懷。經_二 八十一歲_一乃生。生時割_二其母左腋_一出。
出而白首故。謂_二之老子_一。《割書:巳|上》老子經云。虛無自然道。吾不_レ

【七頁下段】
知_二其名_一故。字_レ之日_レ道。《割書:乃|至》一氣道者。萬物之奥。《割書:奥蔵也。|道為_二萬》
《割書:物之蔵_一。無_レ|所_レ不_レ容。》玄德 深矣(フカシカナ)遠矣。《割書:玄德之人。深不_レ可_レ測。|遠不_レ可_レ極妙巳上。》周易鉤命
訣云。天地未分之前。謂_二之一氣_一。於中轉有_二 五運_一。《割書:運謂運|數。謂_二。》
《割書:□改易_一。|取_二易義_一。》謂太易。太初。大始。大素。大極。氣象未_レ分。謂_二之
太易_一。《割書:此是一氣正取_二|最初極本_一》元氣始 萠(キザス)。謂_二之太初_一。氣形之 端(アラハルヽ)。謂_二之
太始_一。氣形變有_レ質。謂_二之太素_一。質形已具。謂_二之太極_一。轉
變五故名_二 五運_一。《割書:從_二太易_一轉成_レ四。|兼_レ本五運。巳上。》纂要云。五氣運通為_二天
地之二靈_一。天地形别謂_二之二儀_一《割書:巳|上》圓覺鈔。引_二周易_一云。天
是定體之名。乾是體用之稱。《割書:即體|之用》天以_レ乾為_レ用。故運行
不_レ息。應化無窮。此天之自然之理。故聖人當_下法(ノツトツテ)_二此自
然_一。而施_中人事_上。亦當_二應_レ物成_レ務_一。云 為(ヨツテ)_レ不_レ已。終日乾乾。
無_二時懈怠_一。是以因_二天象_一。以教_二人事_一矣。文言云。《割書:孔子周|易末。》乾
始能以_二美利_一利_二天下_一。不_レ言_レ所_レ利。大矣哉。《割書:巳|上》乾有_二 四
德_一。謂元亨利貞也。文言云。元者善之長也。莊子云。天之
元德。始生_二萬物_一。善之大者。莫_レ大_レ施_レ生。如_二父母之恩最
重_一。良由_三能生_二此身_一故。故 辜(ツム)_二其恩_一不_レ報者。五刑之屬三
千。而罪莫_レ大_二於不孝_一。若報者。孝順之福亦世大。故古

【八頁上段】
來至孝。皆德感_レ天動_レ地。即知。能生_二人命_一。世之上上善
故。佛教云。造_二千箇佛圖_一。不_レ如_レ活_二 一人命_一。然萬物雖_三
各有_二所生之處_一。展轉推窮。至_二於最初_一。是乾陽為_二始生之
本_一故。乾於_レ此得_二名為_レ元_一。即知。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
之會也。天能通_二暢萬物_一。使_二_レ之會聚_一。故云_レ爾也。利者善
之和也。天能利_二益庶品_一。各得_二其宜而和同_一也。貞者事之
幹也。天能以_二 中正之氣_一。成_二就萬物_一。各得_二幹濟_一。莊氏之
意。以_二是四句_一明_二天德_一。元是物始。於_レ時配_レ春。亨是通_二暢
於_レ時_一配_レ夏。利為_二和義_一。於_レ時配_レ秋。秋既物成。各合_二其
宜_一。貞為_二幹濟_一。於_レ時配_レ冬。物成收_レ藏。事皆幹了。於_二五
行之氣_一。唯 少(カケタリ)_二於土_一。土則王_二 四氣_一。四氣運行。非_レ土不_レ載
故也。四氣即四時矣。《割書:已|上》人叶_二此四德_一。儀正為_レ德。又云。
君子行_二此四德_一者。元仁。亨禮。利義。貞信。為四德_一不_レ
論_レ智者。行_二此四事_一。竝須_レ智故。《割書:乾者總也。元|享等別也。》次坤德者。正
具_二元亨利之德_一。兼具_二貞之德_一也。繫辭云。乾知_二。太始_一。坤
作_二成物_一。乾以_レ易知。坤以_レ簡能《割書:天地之道。不_レ勞而善始。|不_レ勞而善成。故曰_二易簡_一。》易_レ
知。簡則易_レ 從(シタカヒ)。易_レ知則有_レ親。易_レ從則有_レ功。《割書:順_二萬物之情_一。|故曰_二有_レ親_一。》

【八頁下段】
《割書:親通_二天下之志_一。|故曰_レ有_レ功。》有_レ親則可_レ久。有_レ功則可_レ大。《割書:有_二易簡之徳_一。則能 | 成_二可_レ久可_レ大之》。
《割書:功_一。| 》可_レ久則賢人之德。可_レ大則賢人之業。《割書:天地易簡 。萬物各|載_二其形_一。聖人□_レ》
《割書:為_二群方_一。各遂_二其業_一。德業既成。則|入_二於形器_一。故以_二賢人_一目_二其徳業_一。》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割書:天下|之理。》
《割書:莫_レ不_下由_二易簡_一。而各得_レ順_中 其|分位_上也。已上圓覺□鈔。》孔子自然道。注千字文云。有_レ人
問_二顏回_一曰。汝之夫子道德多少如何也。回答。我夫子道
德。如_下人湯_二於大海_一飲_レ水。水足而去。亦不_レ可_レ測_中量海水
深淺。升斗多少之數_上。我量_二夫子道藝_一亦然。《割書:已|上》又云。人
須_三恆懼_二 五常_一。在_レ天為_二五星_一。在_レ地為_二五嶽_一。在_レ人為_二 五
常_一也。五星者東方才星。南方 熒惑(ケイコク)星西方太白星星。北
辰星。中央鎮西。此為_二五星_一。在_レ地為_二 五嶽_一者。東嶽泰山。
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此為_二 五嶽_一
在_レ人為_二 五常_一者。仁義禮智信是也。問曰。何名為_レ仁。
答。好_レ生惡_レ殺名_レ仁。敵而無_レ怨名_レ義。敬_レ 上愛_レ 下名
禮。怨親示等。善惡俱齊名_レ智。言無_二反覆_一名_レ信。能行_レ此
者至立_レ道。《割書:已|上》次道士法者。法雖_二周易_一。人異作法異也。法
違_レ宗。人術作為_レ先。周易意。乾者卦之名。其卦者□【二の三回重ね】。繫
辭云。乾知_二太始。坤作_二成物_一。《割書:已|上》周易辭云。卦者掛也。言

【九頁上段】
懸_二掛物_一。以示_二於人_一。故謂_二之卦_一。但二畫之體。雖_レ象_二陰陽
之氣_一。未_レ成_二萬物之象_一。不_レ得_レ成_レ卦。必三畫。以象_二 三才_一。
寫_二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_一。方謂_二之卦_一。故繫辭云。八卦
成_レ列。象在_二其中_一是也,。但初有_二 三畫_一。於_二萬物_一變通未_レ畫
故。更有_レ之而有_下備_二萬物_一之形象_上。窮_二天地之能事_一故。六
畫成_レ卦。《割書:已|上》此封一長為_二陽畫_一。二短為_二陰_一也。纂要云。
陽氣輕清上浮為_レ天。陰氣重濁下凝為_レ地。融和之氣為_レ
人。謂_二之三才_一。人者盤古君。龍首人身。呼為_二風雨_一。吠為_二
雷電_一。開_レ眼 明(ヒル)。閉_レ眼 夜(ヨル)。死後有_二開闢_一。左目為_レ日。右目
為_レ月。毛髮為_二草木_一。骨節為_二山林_一。小腸為_レ江。大腸為_レ海。
血為_二灌瀆_一。《割書:已上|取意》此宗盤古王為_二根本_一。而思_二量諸法_一。思_二度
天下_一。以_二 八卦與_二算術_一。正計_二日月星宿_一。新定_二天下之吉
凶_一。現_二 十八變等_一。纂要云。天地元氣之所生也。天謂_二之
乾_一。地謂_二之坤_一。天圓而色 玄(クロシ)。地方而色黃也。《割書:已|上》元氣成_二天
地_一。天地云_二 二儀_一。以_二天地人_一云_二 三才_一。地盤古君。
〇混天圖云。首君盤古。《割書:治_二天下_一 九|萬八千年。》天皇氏《割書:十二類。兄弟十二|人。治天一萬八千》
《割書:歳。| 》地皇氏。《割書:十一頭。兄弟十一人。|治天五萬四千歳。》人皇氏。《割書:九頭。兄弟九人。治|天四萬五千六百歳。》

【九頁下段】
五龍氏。《割書:兄弟五人。此一人。異本凡合九百三十七萬 |三千六百歲。 私云 已下少少加_二別書_一 。》攝提(セツテイ)氏。《割書:治_レ天|六十》
《割書:四萬九千|五百歳。》合 熊(ヨン)氏。《割書:治_レ天六萬|三千歳。》 連遙氏。《割書:治_レ天三萬|三千歳。》敍命氏。《割書:治天四|萬歳。》 有(ユウ)
巢(サ )氏。《割書:治天百|餘歳。》 燧(スー)人氏。《割書:治天三萬|六千歳。》伏羲氏。女媧乃至帝堯。《割書:已上|女媧》
《割書:氏下有_二十四帝_一。謂女媧氏。共工氏。大庭氏。栢星氏。中央氏。粟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渾沌氏。旻英氏、生襄氏。葛□氏。翻建氏。無懷式。》
《割書:此十四皆襲_二伏羲名_一。異書葛天 |氏次加_二陰康氏_一為_二 十五帝_一。 》又暦代互見圖曰 《割書:皇宋馬仲虎作大國|王代記。至_二皇宋》
《割書:末_一此書|略抄也》 大昊伏羲氏《割書:風姓。木德。都_二大昊之墟_一。亦日_二包義氏_一之王_二 |天下_一也。仰則觀_二象於天_一。俯則觀_二法於地_一。觀_二 》
《割書:鳥獸之文_一。於_レ是始畫_二 八卦_一。造_二書契_一。以代_二結縄之政_一。由_レ是|文籍生焉。教_レ民為_二網苦_一。以_レ佃以_レ教教_レ民。在位百一十年。》炎帝
神農氏。《割書:姜姓。火德都_レ魯。始教_レ民播_二種五殼_一。後斷_レ木為_レ相操_レ木|為_レ耒。以教_二天下_一。日中為_レ市。在位百四十年。臨魅承明直》
《割書:釐哀偷共八代。合五百二十年。末|代侵_二 十凌諸侯_一。諸侯成歸_二於軒轅_一。》黄帝有熊氏。《割書:公孫姓。名軒轅士 |德。都_二軒轅之丘_一。》
《割書:黄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割_レ木為_レ舟。剡_レ木為_レ|楫。服_レ牛乘_レ馬。重門擊_レ拆□待_二暴客_一。断_レ木為_レ杵。掘_レ地為_レ曰。弦_レ》
《割書:木為_レ弧。剡_レ木。為_レ矢。以_二威天下_一。|上棟下字以待_二風雨_一。在位一百年。》少昊金天氏。《割書:名□字靑陽。黄|帝之子。金德。》
《割書:都_二曲阜_一。鳳凰適 故起_二於 |官_一為_二鳥官_一。在位八十四年。》顓頊(センキヨ)高陽氏。《割書:姬姓。黄帝孫。水德。都_二 |帝丘_一養_レ材以任_レ地。載_レ》
《割書:時以象_レ天。在|位七十八年。》帝嚳高辛氏。《割書:黃帝曾孫。木。都_レ亳。生而神礙。自|言_二其名_一。普旋_二利物_一。聰明順天_二之義_一。》
《割書:時以象天。|位七十八年。》帝嚳高辛氏。《割書:黄帝曾尊。木□。都亳。生而神靈。自|言_二其名_一。普旋_二利物_一。聰明順_二天之義_一。》
《割書:仁而威_二天下_一。眼曆出月迎送。|明_二鬼□敬事_一。在山七十一年。》帝堯陶唐氏。《割書:伊□【示す扁に阝】姓名放動。帝嚳之|火徳。都_二平陽_一。其》
《割書:仁如_レ天。其智如_レ神。富田不_レ驕。費□能降。伯夷典_レ禮。夔龍典_レ樂。|舜時有_レ任趍_二視四時_一。天下服_二其言_一。在位九十八年。起_二甲辰_一止_レ辛也。》
帝舜有虞氏。《割書:姚姓。名重化。顓頊五代孫、□叟之子。母曰_二握登。|見_二大蛇_一感生_レ舜。土德 都_二蒲坂_一。幸友聞_二於四方_一。》
《割書:受_二天命_一。依_二于二女_一。命_二三十二臣_一。率_二堯舊職_一巡_二守四海_一。五採一始。|在位五十年。舜生三十。徴庸三十。在位起_二戊申_一止_二丁酉_一。有試三十。》

【十頁上段】
《割書:攝位三十八年。服_レ喪三年。其一在_二 三十|年之□_一。為_二天子_一 五十年。凡壽百十二歳。》
〇十四代。《割書:此下。平出正統天子。下 |處諸侯。或同位國王。》
〇夏代。《割書:起_二戊戌_一。|止_二巳酉_一。》都_二平陽_一。以_二建寅月_一。為_二歲首_一。
帝禹。《割書:姒姓。名文命。金|德。在位十五年。》帝仲康。《割書:在位|三年。》帝相。《割書:為_レ羿(ゲイ)所_レ逐。羿|自立二年。復為_二》
《割書:寒浞_一所_レ殺。 浞立十年。|少康之_レ殺。共四十年。》少康。《割書:在位四|十九年。》帝 槐(クハイ)。《割書:在位十|六年。》帝 芒(バウ)。《割書:在位|八年。》
帝泄。《割書:在位六|十年。》不降。《割書:在位六十|三年。》帝 扃(ケイ)。《割書:在位|十年。》帝 厪(キン)。《割書:在位|七年。》孔甲。《割書:在|位》
《割書:三十|一年。》帝 皐(カウ)。【皐は少し違うか】《割書:在位十|一年。》 帝發。《割書:在位|十年。》履(リキ)癸。《割書:號曰_レ桀。成湯放_二于南巢_一。|夏氏遂滅。在位五十二年。》
右十四主。合四百三十二年。而天下歸_レ商。
〇商初云_レ殷。《割書:起_二庚戌_一。|止_二戊寅_一。》都_レ亳(ハク)。以_二建丑_一為_二歲首_一。
帝成湯。《割書:子姓。水徳。|在□十三年。》外丙。《割書:在位|二年。》仲壬。《割書:在位|四年。》大甲。《割書:又曰_二太|宗_一。在位》
《割書:三十|三年。》沃(ヲノ)丁。《割書:在位三|十三年。》大庚。《割書:在位二|十五年。》小甲。《割書:十七|年。》雍已(ヨウキ)。《割書:十二|年。》大
戊。《割書:又曰_二中宗_一。亳在_二祥柔殻_一。共生_二于朝_一。一暮|大拱。帝修_レ徳。祥柔枯。在位十七年。》仲丁。《割書:一|年。》外壬。 《割書:十五|年。》
河亶甲。《割書:九|年。》祖乙。《割書:十九|年。》祖帝。《割書:十六|年。》沃甲。
《割書:二十|五年。》祖丁。《割書:二十|三年。》
南庚《割書:二十|九年。》陽甲。《割書:十七|年。》盤庚。《割書:改_レ殷曰_レ商。|在位十八年。》 小辛。《割書:二十|一年。》小乙。
《割書:二十|年。》武丁。《割書:又曰_二高宗_一。夜夢得_二聖人_一。名曰_レ說。|於_二傳岩之中_一。以為_レ相。五十九年。》祖庚《割書:七|年。》祖甲《割書:十|六》
《割書:年。|》廩辛《割書:六|年。》庚丁。《割書:二十|一年。》武乙。《割書:四|年。》太丁。《割書:三|年》。乙。《割書:三十|七年。》辛。
《割書:三乙小子也。乙長子曰_二微子啓_一。以_二母賤_一不得_レ嗣也。正|后子謂_二紂帝_一。在位三十三年。狎_二侮五常_一。武王伐_レ之。》

【十頁下段】
右商三十主。合六百二十九年。而天下歸_レ周。
〇周代。《割書:起_二己卯_一。|終_二乙巳_一》都_レ鎬。建子月為_二年首_一。《割書:從_二武王_一。至_二幽王_一。|居_二西周_一。從_二平王_一。》
《割書:至_二定王_一。居_二東周_一。考|王以下。復□_二西周_一。》
武王發。《割書:姫姓。木德。伐_レ紂後革_レ商受_レ命。偃_レ武修_レ文。歸_二馬于花|山之陽_一。放_二牛于桃林之野_一。示_二弗服_一。私云謚_二父昌_一曰_二文王_一 》
《割書:也。在位|六年。》成王誦。《割書:四十|七年。》康王釗。《割書:二十|六年。》照王瑕。《割書:四十|二年。》 穆王
滿。《割書:五十|五年。》共王緊尼。《割書:十二|年。》懿王囏【革扁に喜】。《割書:二十|五年。》孝王辟方。《割書:十五|年。》夷
王變。《割書:十六|年。》厲王胡。《割書:好利_二暴虐_一。國人畔_二襲王_一。王出_二命於□召穣二|公_一。行_レ政。號曰_二共和王_一。死_二於□_一。在年三十》
《割書:七|年。》共和。《割書:召公。私云攝|政十四年。》宣王靜。《割書:召穣二公輔_レ|之。四十六年。》幽王宮涅。《割書:娶_二申|女_一為_レ》
《割書:后。又得_二褒姒_一生_二伯服_一。|犬戎攻_レ王蓬殺。十一年。》平王宜臼。《割書:五十|一年。》桓王林。《割書:二十|三年。》莊王
佗。《割書:十五|年。》僖土胡齋。《割書:五|年。》惠王閬。《割書:二十|五年。》襄王郑。《割書:二十三年 十|六年晉文公重》
《割書:耳|立。》項王臣。《割書:六|年。》□【匚に干】王班。《割書:六|年。》。定王瑜。《割書:二十|一年。》簡王夷。《割書:十四|年。》 靈
王泄心。《割書:簡王之子。生|髭二十一年。》景王貴。《割書:二十|五年。》敬王丐。《割書:四十三年也。二十|九年魯西狩獲_レ麟。》
《割書:春秋於_レ|此終。》元王仁。《割書:八|年。》貞定王介。《割書:二十|八年。》考王嵬。《割書:在位十五年 初|貞定王。立_二長子》
《割書:去疾_一為_二哀王_一。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_二哀王_一自立。是|為_二思王_一。思王立五月。其弟嵬殺_二思王_一自立。是考王也。》
右周幷哀思。共三十六主。合八百六十七年。而天下併_二
於秦_一 。
〇十二諸侯

【十一頁上段】
▲魯周公日。《割書:姬姓。武王弟。起_二己卯_一止_二辛亥_一。周公不_レ就_レ魯。|伯禽代就。武王元年封_レ且。伯的七世至_二獻公_一。年》
《割書:不_レ可_レ考。獻|公子直公。》直公。孝公。惠公。隱公。桓公。莊公。閔公。
釐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割書:西狩獲_レ|麟。孔子》
《割書:卒。當_二惠敬王|四十一年也_一。》元公。穆公。共公。康公。景公。平公。緍公。
項公。《割書:當_二周赧王_一為_二家人_一。魯|祀遂絶。楚考烈王滅。》 右卅四君。八百七十二年。
楚考烈王滅_レ之。
▲齊太公。《割書:東海上人也。本姓姜氏。後日_レ呂。武王元年封_レ齊。起_二|己卯_一終_二壬寅_一。自_二太公_一 七世至_二獻公_一。獻公子武公也。》
《割書:不_レ勘_二本紀_一|故不_レ載。》武公。厲公。文公。成公。莊公。僖公。襄公。
齊君。桓公。公子。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項公。靈公。
莊公。景公。晏孺子。悼公。簡公。平公。宣公。康公。
右卅一君。合七百四十四年。齊田氏滅_レ之。
▲晋唐叔處。《割書:姬姓。武王子。成王弗也。武王崩。成王立。封_二弟虞。|於叔唐_一。是成王元年也。起_二 乙酉_一終_二 乙己_一。自_レ叔》
《割書:五世而至_二厲候_一。|厲候子靖候。》靖侯。僖侯。獻候。穆侯。磅侯。文侯。昭
侯。孝侯。鄂侯。小子侯。晉侯。武侯。獻侯。惠侯。懷公
文公。襄公。靈公。成公。景公。厲公。悼公。平公。昭公。
項公。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靖公。 右
三十八君。合七百四十一年。而韓趙魏共滅_レ之。

【十一頁下段】
▲秦非子。《割書:蠃姓。非子好_レ馬。及善養。周孝王召使_レ主馬。孝王|分_レ土為_二附庸_一。後曰_二秦蠃_一。秦蠃三世至_二公伯_一。年不_レ 》
《割書:可_レ考。公伯|之子秦仲也。》秦仲。莊公。襄公。文公。寧公。出公。武公。德
公。宣公。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
公悼公。厲共公。躁公。懷公。靈公。簡公。惠公。出公。
獻公。孝公。 右三十君。合五百六十三年。事入_二戰
國_一。
▲楚熊繹。《割書:芋姓。周成王時。舉_二文武勞_一故封_レ楚。成王元年。起_二|乙酉終_二已卯_一。白_レ繹九世至_二熊延_一年不_レ可_レ考。延之 》
《割書:子熊|勇也。》熊男。熊嚴。熊霜。熊徇。熊鄂。若敖。霄敖。蚡冒。武
王。文王。杜敖。成王。穆王。莊王。共王。康王。陝敖。靈
王。平王。昭王。惠王。簡王。聲王。右三十二君。合七百
十五年入_二戰國_一。
▲宋微子。《割書:子姓。紂之庶兄也。周成王。乃命_二微子開_一。代_二商後_一|奉_二其先祠_一。起_二 乙酉_一終乙亥。此間七世。而厲公之子僖》
《割書:公|也。》僖公。惠公。戴公。武公。宣公。穆公。殤公。莊公。閔
公。新君。桓公。襄公。成公。昭公。《割書:杵|舊。》文公。共公。平公。
元公。景公。昭公。《割書:特。|》悼公。休公。辟公。宋公。右三十
二君。合八百三十一年。齊楚魏共滅_レ之。而三_二分其地_一。
▲衛康叔。《割書:姫姓。周武王討_レ紂。封_二紂子武庚_一。奉_二其先祠_一。武王令_二|其弟管叔蔡叔傅相_一。二相與_二武庚_一欲_レ攻_レ成。周公旦冡》

【十二頁上段】
《割書:宰令_レ殺_二武庚_一。殺_二管叔于商_一。因_二蔡郭鄰_一。衛國封_二庚叔_一。成王元|年封。起_二乙酉_一終_二壬辰_一。此間八世頃侯。項侯之子僖侯也。》 僖
侯。武公。莊公。楊桓公。衛君。《割書:州|吁。》宣公。惠公。衛君。 《割書:黔|年。》
懿公。戴公。文公。成公。穆公。定公。獻公。殤公。襄公。
靈公。出公莊公。《割書:蒯|聵。》衛君。《割書:起| 》悼公。敬公。昭公。懷公。
愼公。聲公。成侯。平侯。嗣君。懷君。元君。衛君。《割書: |角》 右
四十一君。合九百八年。而秦二世滅_レ之。
▲陳胡公。《割書:嬀姓虞舜之後也。昔舜為_二庶人_一時。妻_二堯二女_一居_二嬀|汭_一後以為_レ姓桀崩。商均為_レ封_二國夏_一時。或先。或續。》
《割書:周武封求_二桀後_一。紂之陳奉_二帝桀_一。起_二 已卯_一終| 癸亥。此間五世愼公。愼公之子幽公 也。》 幽公。僖公。武公。
夷公。平公。文公。桓公。周公。厲公。利公。莊公。宣公。穆公。
共公。靈公。成公。哀公。惠公。懷公。閔公。 右二十四
君合六百四十五年而楚惠王滅之
▲蔡叔度。《割書:姫姓。武王弟。殺_二武庚與管叔_一。遷_二癸叔郭鄰_一。叔郭鄰而|死。其子曰_レ胡。馴_レ善周公聞為_二魯□士_一成王復封_レ蔡。》
《割書:起 己卯終_二甲午_一。此間五 |世而厲侯次武候也。》 武候。夷候。僖候。共候。戴候。宣
侯。桓侯。哀侯。穆侯。莊侯。文侯。景侯。靈侯。平侯。悼
侯。昭侯。成侯。聲侯。元侯。齊侯。 右二十五君合六
百七十六年而楚惠王滅_レ之
▲曹叔振鐸。《割書:姬姓。武王弟。武王克_レ紂封_レ曹。武王元年立。起_二|已卯_一終_二甲寅_一。此間五世而孝伯。孝伯之子夷伯也。》

【十二頁下段】
夷伯。幽伯。戴伯。惠伯。穆公。桓公。莊公。僖公。昭公。
共公。文公。宣公。成公。武公。平公。悼公。聲公。隱公。
靖公。曹伯。 右二十五君。合六百三十六年。而宋景
公滅_レ之。
▲鄭桓公。《割書:姬姓。周厲王。于。 宣王廿|二年封_レ之。起_二 二未_一終丙午。》武公。荘公。昭公。厲
公。子亶。鄭子。文公。穆公。靈公。襄公。悼公。成公。僖
公。簡公。定公。獻公。聲公。哀公。共公。函公。繻公。康
公。 右廿三君。合四百三十一年。韓哀侯滅_レ之
▲燕召公。《割書:姬姓。周武王滅_レ紂封_レ之。成王時為_二 三公_一。鄉邑有_二棠。|樹_一其下侯伯庶人無_二失職_一。後人思_二召公_一。不_三敢伐_二甘》
《割書:棠_一。遂歌_レ之。起_二 已卯_一終_二 戊|午_一。此間九世。而惠侯也。》惠侯。僖侯。項侯。哀候。鄭侯。
穆侯。宣侯。桓侯。莊公。襄公。桓公。宣公。昭公。武公。
文公。懿公。惠公。悼公。共公。平公。簡公。獻公。孝公。
成公。閔公。僖公。桓公。文公。 右三十七君。合七百
九十年。事入_二戰國_一。
▲呉周章。《割書:姬姓。仲雍四代孫也。大伯弟也。武王討紂後。求_二太|伯仲雍之後_一。得_二周章_一。時君_レ吳。因封_レ之。起_二 己卯_一》
《割書:終_二成辰_一。此間十三世。而 |去齊 去齊之子壽夢也。》王《割書:壽|夢。》王《割書:諸|樊》王《割書:餘|奈。》王《割書:僚。| 》王《割書:□|□【广に尸】。》
王《割書:夫|差。》

【十三頁上段】
右二十君。六百五十年。越王勾踐滅_レ之。《割書:是十二|候外也。》
  〇七國
▲秦惠文王。《割書:孝公之子。以_二周顯王卅二年_一立。至_二顯王|四十四年_一初稱_レ王 起_二 甲申_一終_二 甲寅_一。》武王。昭
王。孝文王。莊襄王。右五君合。九十一年事入_二始皇
紀_一。
▲魏文候。《割書:畢姓。武畢封_二畢公高於畢_一。其後絕。或在_二夷狄_一。其苗 |裔畢萬事_二晉獻公_一。獻公。 伐_レ魏封_レ萬。次桓侯。文侯。》
《割書:武|侯。》武侯。惠王。襄王。昭王。安僖王。景閔王。王假。 右
八君。合二百七十九年當_二秦始皇二十年_一。始皇滅_レ
之。
▲趙烈侯。《割書:周穆王。賜_二造父趙城_一。由_レ此為_二趙氏_一韓康子魏相子共 |滅_二智伯_一分_二其地_一。後烈侯為_二諸侯_一。起_二戊寅_一終_二己 》
《割書:卯_一。周顯王四十六年。|諸侯皆稱王也。》武侯。敬侯。成侯。肅侯。武靈王。惠文
王。孝威王。悼襄王。幽穆王。代王。 右十一君合百八
十二年。當_二秦始皇_一。始皇滅_レ之。
▲韓景候。《割書:韓□事_レ普封_二韓 遂康子與_二趙襄子魏桓子_一共伐_二|□伯_一。分_二其□_一後為_二□候_二。起_二戌寅_一終_二辛未_一。》 烈
候。文侯。哀侯。懿侯。昭侯。宣惠王。襄王。僖王。桓惠
王。王安。 右十一君。合百七十四年。秦始皇滅_レ之。
▲齊太公和。《割書:相_二齊宣公_一。及康公立。淫酒 太公遷_二康海上_一。周|安十六年許_レ之。為_二諸侯_一。起_二 乙未_一終_二庚辰_一 。》 桓

【十三頁下段】
公。威王。宣王。閔王。襄王。王建。 右七君。合百六十六
年。始皇滅_レ之。
▲楚将王。《割書:聲王之子。因安王元年|立。起_二 庚辰_一終_二戊寅_一。》 肅王。宣王。威王。懷王。
項襄王。考烈王。幽王。右九君。合百七年。始皇滅 之。
▲燕易王。《割書:文公之子。周□王時|立。起_二 己丑_一終_二 己卯_一。》 王噲。昭王。惠王。武成王。
孝王。王喜。 右七君。合百十一年。始皇滅_レ之。
〇秦始皇。《割書:水德。都_二雍荘_一。襄之子。以_二 十月_一為|正_一在位三十七年。起乙_二卯_一終_二 午_一。》二世皇帝。《割書:承相|趙高》
《割書:以_二天下_一盗益熾。恐_二 二世誅_一_レ已。|乃弒_二帝於望夷宮_一。在位三年也。》 子嬰。《割書:二世之兄之扶蘇之子。趙高立_レ|之。沛公入_二武關_一。子嬰奉_二天》
《割書:子符璽_一降_二沛公_一。在位四十|六日。居月餘。頃籍殺_レ之。》右三主。合四十年。天下歸_二于漢_一
〇西漢高祖。《割書:劉姓。火徳。沛豐邑中陽里人。都_二長安_一。以_二亥月_一為_レ |正。滅_二西楚頃籍燕王_一。天下歸_二于漢_一 在位十二年。起_二》
《割書:乙未_一終|戊辰。》 惠帝。《割書:在位|七年。》 高后。《割書:呂姓。惠帝后。無_レ子。□_二後宮美人子_一。|名_レ之為_二太子_一。万惠帝崩。太子立。年幼》
《割書:太后臨_レ制。小帝自知 非_二向后子_一。|出_二死言_一后幽セラル。在位八年。》 太宗文帝。《割書:高祖次子。在|位二十三年》 景帝。《割書:十|六》
《割書:年| 》 世宗武帝。《割書:始建_二年號_一。建元。元光。元朔。元符。元鼎。元|封大初 天漢。大始。征和 後元 通五十四年。》 照帝
《割書:始元。元鳳。元|平。通十三年。》 昌邑王。《割書:即位二十七|日 □光□。》中宗宣帝。《割書:本始。地節 元康。|神爵。五鳳 甘露。》
《割書:黃龍。通二|十五年。》 元帝。《割書:初元。永光。建|昭。通十六年》 成帝。《割書:建始。河平。陽朔。鸿嘉。|元始。元延。綏和 通□十》
《割書:六|年。》 哀帝。《割書:建平。|通六年。》 平帝。《割書:元始。|五年。》 孺子嬰。《割書:王莽酖_二平帝_一。立_レ嬰|莽稱_二假皇帝_一。葬建 》

【十四頁上段】
《割書:國以_レ嬰為_二定安公_一。|居攝 初始通三年。》 右十四主。合二百十四年。
 ▲新室王莽。《割書:元城人。成帝舅。王曼之子。初封_二新都侯_一。後進_二 |封安漢公_一。建_レ國。天風地皇。是年更始立稱_レ王。通》
 《割書:十五年也。起_二 |已已_一終_二癸未_一。》
 ▲更始玄。《割書:字聖公。景帝七代孫。王莽未_レ起_二兵於宛_一。諸將食懦而|立_レ之。遷_二都長安_一起_二莽末_一終_二光武初_一。在位三年起_二》
 《割書:癸未終_二| 乙酉_一。》
 ▲劉盆子。《割書:莽末樊宗起_二兵於莒_一。密州皆□_二其眉_一。謂_二之赤眉兵 _一。|以_二盆子_一為_二天子_一。至_二光武建武三年_一降。在位六年。》
 《割書:起_二癸未_一| 終_二丁亥_一。》
〇東漢光武帝。《割書:字文叔。長沙帝王六代孫。都_二洛陽_一。梁王永。盧芳。|公孫述。淮南王李憲。彭龍。張步。皆稱_レ王。建武 》
《割書:三十一年。中元二。通三十|三年。起_二 乙酉_一終_二己亥_一。》顯宗明帝。《割書:永平十|八年。》 肅宗宣帝。《割書:建初八。|元和三。》
《割書:帝和二。通|十三年。》 和帝。《割書:永元十六。元興|一。通十七年。》 殤帝。《割書:延平|一。》 安帝。《割書:永初七。元初|六。永寧一。建》
《割書:光一。延光四。|通十九年。》 北郷候。《割書:濟北王子。安帝南巡崩_二於葉閭【?】_一。|后立為_レ帝。在位二百七十二日。》  順帝。《割書:永|建》
《割書:六。陽嘉四。永和六。漢安|一。建康一。通十九年。》 沖帝。《割書:永嘉|一》 質帝。《割書:本初|一。》 桓帝。《割書:建和三。|和平一。》
《割書:元嘉二。永興二。永嘉三。延|喜九。永康一。通二十一年。》 靈帝。《割書:建寧四。憙平六。光和六。|中平六。通二十一年。》  獻帝。
《割書:初平四。興平二。建 |安二十四。通三十年 。》 右十四主。合百九十五年。而禪_二于魏_一。
天下三分。
〇三國 《割書:私云。魏蜀吳智正帝。而如_二鼎足_一。|蜀吳非_二覆王_一。但非_二南朝列_一。故不_二平出_一也。》
〇魏高祖文帝。《割書:曹姓。漢丞相參之後。受_レ禪都_レ鄴。在|位七年。起_二庚子_一終_二 甲申_一。黄初七年。》 烈祖明

【十四頁下段】
帝。《割書:在位十三。太和六。|青龍四。景初三。》 厲王。《割書:在位十四年。正|始九。嘉平五》 高貴郷王。《割書:在位|六》
《割書: 年。正元|二。甘露四》 元帝。《割書:景元四。咸熙|一。在位五年。》 右五主。合四十五年。而禪_二
位于晉_一。
 ▲蜀昭烈帝。《割書:都_二成都_一。起_二辛丑_一終_二癸|未_一帝武二。在位二年。》 安樂惠帝。《割書:建興十五。|延熙二十。》
 《割書:景燿五。炎興一。|在位四十一。》 右二主。合四十三年。而降_二於魏_一。
 ▲吳太祖權。《割書:孫姓都_二武昌_一。太祖元年。黄武七。黃龍三。嘉禾六。|赤鳥十三。太元一。起_二辛丑_一終_二康子_一。在位三十一》
 《割書:年。|》 候官侯。《割書:健興二。五鳳一。|太平二。在位六。》 景帝。《割書:永安六。|在位六。》 歸命侯。《割書:元興一。|甘露一。》
 《割書: 寶鼎三。建衡三。鳳凰三。天冊|一。天璽一。天紀四。在位十七。》 右四主。合六十年。而降_二 於晉_一。
〇西晉世祖武帝。《割書:同馬姓。文帝之子。受_二魏禪_一都_二洛陽_一。起_二 乙酉_一|終_二 丙子_一。秦始十。威寧五。太康十。在位二十五。》
惠帝。《割書:在位十七年太熙一。元康改_二永平_一元。|永康一。永寧一。永興二。光凞二。》 懷帝。《割書:永嘉六。|在位六。》 愍帝。《割書:建|興》
《割書:四。在|位四。》 右四主合五十二年。而中宗即_二位於建康_一。《割書:號|曰_二》
《割書:東|晋_一。》
〇東晉中宗元帝。《割書:在位六。建武一。大興四。|永昌一。起_二丁丑_一終_二 乙未_一。》  蕭宗明帝。《割書:太寧|三。》
顯宗成帝。《割書:成和九。威康|入。在位十七。》 康帝。《割書:建元|二。》 穆帝。《割書:永和十二。升平|五。在位十八。》 哀
帝。《割書:隆和一。典寧|三。在位三。》 海西公。《割書:大和|五。》 簡文帝。《割書:威安|二。》 武帝。《割書:寧康三。大|元二十一。》
《割書:在位二|十四年。》 安帝。《割書:隆安五。元興三。義熙|十四。在二十二年。》  恭帝。《割書:元熙|一。》 右十一主。

【十五頁上段】
合百三年。而禪_二位于宋_一
〇晉宋僧偽十六國。《割書:僭者不_レ受_レ禪。諸侯自|稱_レ王也。亦云_二僭偽_一》
 ▲前涼張。據_二涼州_一。《割書:寔建興茂。駁重花。祚和平。玄觀建興。天|鍚右八主。總七十四年。前秦符堅滅_レ之。起_二癸亥_一 》
 《割書:終_二 丙|子_一。》
 ▲蜀李特。《割書:據_二成都_一號_レ成。至_レ壽改為_レ漢。建初。雄建興。晏平。|玉衡。期玉恒。壽漢興。勢大和。右五主 四十五年。晋》
 《割書:遣桓温滅_レ之。起_二|癸亥_一終_二丁未_一。》
 ▲前燕慕亭。《割書:據_レ鄴。皝雋。元璽。光壽。暐【扁は月】建熙。右四主。總 |六十八年、前秦符□滅_レ之。起_二癸亥_一終_二庚午_一。》
 ▲漢劉淵。《割書:據_二平陽_一。元凞□鳳河瑞 聰光興 嘉午。建元 □【糸扁に粦】嘉 。|□光初 右三主。摠二十六年。後趙石勒滅_レ之勸起_二》
 《割書:甲子_一終_二|己丑_一。》
 ▲後趙石勤。《割書:據襄國。太和。弘延熙。虎建武。太寧。世鑒。祇|永寧。右六主摠三十三年。魏冉閔滅_レ之。起_二己卯_一》
 《割書:終_二辛|亥_一。》
 ▲魏冉閔。《割書:不_レ在_二 十六國數_一。後趙石虎養孫。曾姓也。石氏殺_二石|鑿_一。而僭位稱_レ魏。永興。前燕慕容雋滅_レ之。在位三》
 《割書:年。起_二庚戊_一|終_二壬子_一。》
 ▲前秦符洪。 《割書:據_二長安_一。健皇始。生壽光。堅永興。甘露。建元。|丕大安。登太初。崇延初右。七主。摠四十九年。》
 《割書:後秦姚興滅_レ之。|起_二庚戌_一終_二 甲午_一。》
 ▲後秦姚萇。《割書:據_二長安_一。白雀。建初。興皇初。弘始。泓水和。右三|主。摠三十四年。晉□劉□【示扁に容】滅_レ之。起_二 甲申_一終_二 丁已_一。》
 ▲西秦乞伏。 《割書:據_二金城_一。建□。乾歸太初。更始。熾盤。永康。建弘。|□〔□【国構に考】□恐幕歟]末永弘。右四主摠主十七年。大夏》

【十五頁下段】
 《割書:赫連定滅_レ之。起_二|乙酉_一終_二辛未_一》
 ▲後凉呂光。《割書:據_二姑藏_一。大〔□【国構に考】大恐天歟〕安。嘉麟。龍飛。簒咸寧。|隆神鼎。古三主總十八年。後秦姚興滅_レ之。起_二 丙 》
 《割書:戎_一終_二|癸卯_一。》
 ▲後燕慕容垂。《割書:據_二 中山_一。建興。寶永康。盛建平。長樂。煕光始。|高雲正始 右五主巢總二十六年。馬跋滅_レ之。起_二癸》
 《割書:未_一終_二|戊申_一。》
 ▲南凉禿髮。《割書:據_二推廣武_一。大初利。鹿孤建和。□【人扁に辱】 擅弘昌。嘉平。|右三主。總十八年。西秦乞伏熾盤滅_レ之。起_二了西_一 》
 《割書:終_二 甲|寅_一。》
 ▲北凉叚□。《割書:據_二張夜_一。神璽。天璽。沮渠蒙遜胡人改元永安。太|始。承玄。義和。□□承和。右三主總四十三年。》
 《割書:後魏世祖滅_レ之起_二|丁酉_一終_二 己卯_一。》
 ▲南燕慕容。《割書:據_二廣固_一。建平。起太上。右二主。總十|二年 晉劉□【示扁に容】滅_レ之。起_二 戊戌_一終_二庚戌_一
。》
 ▲西凉李暠。《割書:據_二姑臧_一。建初。歆嘉興。向水建。興_二起庚子_一終_二辛|酉_一。右三主。摠二十二年。北凉沮渠蒙遜滅_レ之。 》
 ▲大夏赫車。《割書:據_二方續萬城_一。龍昇。鳳翔。昌武。眞興。昌承光。|定勝光。右三主總二十五年。後魏世滅_レ之。起_二 丁》
 《割書:未_一終_二|辛未_一。》
 ▲北燕憑跋。《割書:據_二昌黎_一。今高麗。太平。弘太興。右二主總|二十八年。後魏世祖滅_レ之。起_二 己酉_一終_二 丙子_一。》
〇南朝四代
〇宋。《割書:亦號_二|劉宋_一。》武帝裕。《割書:劉姓。受_二晉禪_一都_二建康_一。永初三。|在位三年。起_二 庚申_一終_二戊午_一。》 營陽王。《割書:景平|一。》
文帝太祖。《割書:元嘉三|十年。》 孝武帝世祖。《割書:孝建三。|大明三。》 前廢帝。《割書:景和三。先|為_二永光_一。後》

【十六頁上段】
《割書:改_二|景和_一。》 明帝。《割書:泰始七。泰豫|一。在位八年。》 蒼梧王。《割書:元徽|四。》順帝。《割書:昇明|三。》 右八主。
合五十八年。而禪_二位于齊_一。
〇齊高帝道成。《割書:蕭聖姓。受_二宋禪_一都_二建康。建元四。|起_二 巳未_一終_二辛巳_一 在位四年。》
武帝。《割書:永明。|十一。》 鬱林王。《割書:隆昌元。永明內。| 別非_二年數_一也。》 海陵王。《割書:延興元。|永明內也。》明
帝。《割書:建武四。|永泰一。》 東昏侯。《割書:永元|二。》 和帝。《割書:中興|一。》 右七主。合二十三年。
而禪_二位于梁_一。
〇梁武帝。《割書:蕭姓。與_レ齊同出。受_二齊禪_一都_二建康_一天監十八。普通七。|大通二。中大通六。大同十一。中大同一。大清三。在位 》
《割書:四十八年。起_二壬午_一終_二 丙子_一。私云有說曰。|曰。深愛_二佛法_一。捨_レ身成_二大同寺奴_一。》 簡文帝。《割書:大寶|二。》 元帝。《割書:承聖|三。》
敬帝。《割書:紹泰一。|太平一。》  右四主。合五十五年。而禪位_二于陳_一。
〇陳武帝。《割書:陳姓。受_二梁禪_一。都_二建康_一。永|定三。起_二 丁丑_一終_二 巳酉_一。》 文帝。《割書:天嘉六。天康|一。在位七年。》 臨海
王。《割書:文帝之子。在位二年。|大后。廢_レ之。光大二。》 宣帝。《割書:太建|十四。》 後王。《割書:至徳四。禎明|三。在位七年。》 右
五主。合三十三年。而為_レ隋所_レ滅。
〇北朝六代。
 ▲後魏道武帝。《割書:拓跋氏。水德。都_二平城_一。在位二十三年。登國|十 皇始二。天與六 天□五 起_二 丙戊 _一終_二 甲》
 《割書:寅_一。|》 明元帝。《割書:永興五 神□二。泰|常八.
 在位十五年。》 太武帝。《割書:始光四。神□四。延|和三。大延五。太平》
 《割書: 眞君十一。正平|二。在位二十八。》 文成帝。《割書:在位十四。興安二。興|光一。大安五。初平六。》 獻文帝。《割書:在|位》
 《割書:二。天安一。|皇興一。》 孝文帝。《割書:延興五。承明一。太和|二十三。在位二十九。》 宣武帝。《割書:在位十六。|景明四。正》

【十六頁下段】
 《割書:始四。永平|四。延昌四。》 孝明帝。《割書:熙平二。神龜二。正光|五。孝昌三 在位十二》 孝莊帝。《割書:永安|二。》東海
 王。《割書:建明|一》 安定王。《割書:中興|一。》 孝武帝。《割書:永熙|三。》 右十二主。合百四
 十九年。而分為_二東西魏_一。
 ▲東魏孝靜帝。《割書:清河王之子。據_二洛城_一。後遷_レ都。在位十六年。|孝武帝丞相。與_二 百□_一立_レ之 天平四元象一。興》
 《割書:和四。|武定一》 右一主。十六年。而禪_二位于北齊_一。
 ▲西魏文帝。《割書:孝文帝之孫。孝武臣宇文泰立_レ之。都_二長安_一。在位十 |七年。大統十七。起_二 乙卯_一終_二 丙子_一。 私云 後魏》
 《割書:孝武帝依_二無禮_一兩臣争互|立_レ帝。為_二東西魏_一也。》 廢帝欽。 《割書:在位一年。不_二改|元_一。宇文泰廢_レ之。》 恭帝。《割書:不_二改 |元_一在》
 《割書:位三年。宇|文泰立_レ之》 右三主。合二十二年。而禪_二 千後周_一。
 ▲後梁宣帝。《割書:昭明太于第三子。都_二江陵_一。初岳陽王|遂稱_レ帝。大定七。起_二 乙亥_一終_二 丁未_一。》 明帝。 《割書:天保|二十》
 《割書:四。|》 梁公。《割書:廣運|二。》 右三主。合三十二年。為_レ隋滅。
 ▲北齊文宣帝。《割書:高姓受_二。東魏禪_一都_レ鄴。夫|保十。起_二 庚午_一
 終_二 丁酉_一。》 廢帝殷。 《割書:改_二元乾|明_一。未_レ幾》
 《割書:常山王廢|而殺_レ之。》 孝昭帝。 《割書:皇建|一。》 武成帝。《割書:大寧一。|河清一。》 溫公。《割書:天統五。武平|六。隆化一。》 幼
 主。《割書:承光|一。》 右六主。合二十八年。而為_二後周_一所_レ滅。
 ▲後周孝閔帝。《割書:宇文泰第三子也。泰姓。受_二西魏襌_一都_二長|安_一。即位年崩。世宗元。起_二 丁丑_一 終_二 庚子_一。》 明
 帝。《割書:不_二改元_一 二|年武成二》 武帝。《割書:保□五 天和六。建徳六。|宣政一。在位十七年》 宣帝。《割書:改元大成。|未_レ幾禪_二》
 《割書:位于|太子_一。》 静帝。《割書:太象|二。》  右五主合二十四年。而禪_二于隋_一 。
〇隨文帝堅。《割書:楊姓。弘農人。受_二後周禪_一。火徳。是年滅_二後梁與陣_一。天|下歸_レ一。都_二長安_一。起_二 辛丑_一終_二 戊寅_一。開皇二十。仁》

【十七頁上段】
《割書:壽四。在|位廿四。》 煬帝。《割書:大業。|十二。》恭帝。《割書:義寧|一。》 越王。《割書:皇泰|一。》 右四主。合三
十八年。而禪_二于唐_一。
〇唐高祖淵。《割書:李姓。受_二隋禪_一。土德。都_二長安_一。|起_二 戊寅_一終_二 丙寅_一。武德九。在位九。》 太宗。《割書:貞觀二|十三。》 高 
宗。《割書:永徽六。顯慶七。龍朔三。麟德二。乾封二。總章二。威亨四。|上元二。儀鳳三。□露一。永隆一。開耀一。在位三十四。》 則天
后曌。《割書:高宗后。武氏。在三十一年。光宅又云_二嗣聖_一。又云_二文明一_一。垂|拱四。永昌一。天授二。又_二載初_一。長壽二。又云_二如意_一。延載》
《割書:一。天册萬歲一。又云證聖萬歲_一。通天一。萬歲登|封_一。神功一。聖曆二。久視一。長安四。又云_二大足_一。》 中宗。《割書:在位五|年。神龍 》
《割書:二。景|龍三。》 睿宗。《割書:在位二年。景雲二。|先天一。重茂矯立殤帝。》 玄宗。 《割書:在位四十三年。開元二十|九。天寶十四年時。安祿》
《割書:山發レ兵|及_二范陽_一。》 肅宗。《割書:在位十年。至德二。乾元二。元年祿山陥_二京帥_一。僭稱_二雄|武皇帝_一國號_レ燕。改元聖武二年。安慶緒弑_二父祿山。》
《割書:襲僞_レ位開元天威。史思明稱_二燕王_一。誘_二慶緒_一殺後稱_二應天皇|帝_一又史朝義殺_二思明_一僞_レ位。又段子障據僞_二綿州僞_一反稱_二梁王_一。》 代宗。
《割書:慶徳二。永泰二。大|歴十四。在位十七年。》 德宗。《割書:在位二十六年。建中四。典元一。貞元二|十一。建中三年。朱滔稱_二大冀王_一。田悦》
《割書:稱_二魏王_一。王武侯稱_二趙王_一。李納稱_二齊王_一。四年李希烈反僭_二帝|位_一。國號_レ楚改_二元武成_一。又朱泚犯_二奉天_一。稱_二大秦皇帝_一。國號_レ秦。》順宗。
《割書:永貞|一。》 憲宗。 《割書:元和|十五。》 穆宗。《割書:長慶|四。》 敬宗。《割書:寶歴|二。》 文宗。《割書:大化九、開成 |五。在位十四。》
武宗。《割書:在位六年。會昌六。五年惡_二僧尼_一。耗_二□天下_一。少留_レ寺僧不_レ過_二|三十人_一。餘皆_レ俗。田產入_レ官。材以葺_二公解驛舍_一葺。銅像鑄_レ錢》
《割書:也。|》 宣宗。《割書:大中|十三。》 懿宗。《割書:威通|十四。》 僖宗。《割書:在位十五。乾符六。廣明一。|中和四。光啓三。文徳一。》昭
宗。《割書:在位十六。龍紀一。大順二。景福| 二。乾寧四。光化三。天復三。天祐一》 照宣帝。 《割書:不_二改元_一一。只|稱_二天祐_一。》
右唐竝殤帝。《割書:睿宗一之次。》共二十二主。合百八十九年禪_二于梁_一。
《割書:起_二 戊寅_一|終_二寅_一。》

【十七頁下段】
〇五代。《割書:又云_二 五代橫_一。唐代末 |有_二異代五_一。合為_二唐代_一。》
〇梁 《割書:太祖朱姓。受_二唐禪_一都_レ汴。後遷_二洛統_一。開|平四。乾化二。起_二 丁卯_一終_二癸未_一。在位六。》 庶人友珪。《割書:太祖|第二》
《割書:子。殺_レ父代立。改_二元鳳曆_一。未_レ幾|末帝即位。貶為_二庶人_一。即乾化三年。》 末帝瑱。 《割書: 乾化第三年即位。不_二改|元_一又一年。眞明六。龍》
《割書: 德三。在 |位十一年。》
右三主。合十七年。而唐莊宗滅_レ之。
〇唐莊宗。《割書:本姓朱耶。起_二癸未_一| 終_二 乙未_一同光三。》 明宗。 《割書:在位八。天成|四。長興四。》 閔帝。《割書:改_二元|熙順_一。》
《割書:未_レ幾。潞王從珂。|廢_レ帝。改_二元清泰_一。》 廢帝從珂。《割書:清泰|二。》
右四主。合十三年。晉高祖滅_レ之。
〇晉高祖。《割書:石姓。金徳。都_レ汴。大福七。|起_二 丙申_一終_二 丙午_一。在位七。》 出帝。《割書:在位四。稱天|福一。開運三。》 右
二主。合十一年。出帝北遷。而漢起_二于晉陽_一。
〇漢高祖暠。《割書:劉姓。火徳。都_レ汴。起_二 丁未_一終_二庚戌_一。在位二。初即|位不_二改元_一。稱_レ晉。高祖十二年。次年改_二乾祐_一。稱天 》《割書:福一。乾|祐一。》 隱帝。《割書:不_二改元_一。仍稱_二|乾祐_一。乾祐二。》
右二主。合四年。而歸于周_一。
〇周太祖威。《割書:郭姓。受_二漢禪_一。木徳。都_レ汴。在位四。|起_二 辛亥_一終_二 己未_一。廣順三。顯徳一。》 世宗。《割書:顯德|五。》
恭帝。 《割書:即位百餘日。|遜_二位干皇宋_一。》 右三主。合九年。天下歸_レ宋。
〇五代僭偽十國。《割書:五代間。悟者有_二|十國_一。稱_レ王。》
 ▲蜀王建。《割書:據_二成都_一。武成永平通正天溪天一衍乾德咸| 康右二主。合三十五年。莊宗滅_レ之。》

【十八頁上段】
 ▲呉楊行密。《割書:據_二淮南_一。渥。隆演。武義。浦順。義乾。眞太。| 和天祚。右四主。四十六年。遜_二位於南唐_一 》
 ▲閩王審知。《割書:據_二福建_一。延翰麟龍啓永和昶通文曦永隆延 |政大德右六主。合五十五年。南唐滅_レ之。》
 ▲呉越錢銀。《割書:據_二兩浙_一穿正元瓘弘佐弘倧俶約 |國。右五主。合八十四年國滅。》
 ▲楚馬殷。《割書:據_二湖南_一俶。希右。希萼。希崇。劉言。王|達。 右六五 合五十六年。南唐滅_レ之》 
 ▲南漢劉隠。《割書:據_二廣南_一。襲乾亨白龍大有。玢光天張遇賢永樂|晟乾和。鋹大寶。右六主。合六十七年國滅。》
 ▲南平高季興。《割書:據_二荊南_一。從誨。保融。保勗。 □|冲。右五主。合五十七年国滅。》
 ▲後蜀孟知祥。《割書:據_二兩浙_一。明德昶廣政。右 |二主。合四十一年國滅。》
 ▲南唐李旻。《割書:據_二金陵_一。昇元。景。保大交泰 |煜。右三主。合三十九年國滅 。》
 ▲北漢劉旻。《割書:據_二太原府_一。乾祐鈞天會擬恩□ |元廣運。右四主。合廿九年國滅。》
〇皇宋。 《割書:亦云_二|太宋_一》 太祖皇帝。《割書:建隆三。建徳五。開寶八。起_二|庚申_一終_二 乙亥_一。通十六年。》 太宗。《割書:在|位》
《割書:二十二年。太平興國八。雍熙|四。端拱二。淳化五。至道二。》 眞宗。《割書:在位十五年。成平六。景德四。|大中祥符九。大僖五。乾興一。》 仁 
宗。《割書:天聖九一明道二。景祐四。寶元二。康定一。慶|暦八。皇祐五。至和二。喜祐八。通四十一年。》 神宗。《割書:在位十八|年。熙寧》
《割書:二元□|八。》 哲宗。 《割書:在位十五年。元祐八。| 紹聖四。元符三。》 徽宗。《割書:在位二十五年。建中靖国|一。崇寧五。大觀四。政》
《割書:和八。重和|改_二宣和_一七。》 欽宗。 《割書:靖康|一。》 高宗。 《割書:在位二十六年。建炎|四。紹興二十六。》 孝宗。 《割書:在位二|十七年。》
《割書:隆興二。乾道|九。淳熙十六。》 光宗。《割書:紹熙五|年。》 寧宗。 《割書:在位 三十年。慶元六。嘉泰|四。開僖三。嘉定十七。》今上
皇帝。《割書:寶慶三。紹定六。端平三。嘉熙口。已上私云。自_二 上三皇_一。至_二|今嘉熙_一。互見圖略抄也 。今上皇帝者。理家王也。嘉熙四。淳祐》
《割書:十二。寶祐六。開慶一。|景定五。通四十年。》 幼帝。 《割書:徳祐|一。》

【十八頁下段】
右十四主。合二百六十二年國滅。
『此下末弟追加。依_二和漢合圖_一』。《割書:□【国構に考】□下以下『』中良山原|著無元和年中後人所加 》
〇大元端宗。《割書:在位十|九年。》 成宗。 《割書:貞元二。大德|十。通十二。》 武宗。 《割書:至天|四。》 仁宗。《割書:皇慶|二。》
《割書:延祐七。|通九年。》 英宗。 《割書:至治|三。》 泰宗。 《割書:泰定四。天歴|二。至順三。》 順帝。 《割書:先統二。至元六。|至正四。通十二年。》
右七主。合九十一年而終。
〇大明太祖。《割書:洪武三|十五。》 太宗。《割書:永楽二|十二。》 昭帝。《割書:洪熙|一。》 宣宗。 《割書:宣徳十|年。》 英
宗。《割書:正統十|四。》 景帝。《割書:景泰|七。》  英宗。《割書:上皇復位。|天順八。》 憲宗。《割書:成化二|十三。》 孝宗。《割書:弘|治》
《割書:十|八。》 武宗。 《割書:正徳十|六。》 今上皇帝。 《割書:喜靖四十五。隆慶六。萬曆四十三。私|云萬曆四十三。當_二日本元和元年_一。』 》
日本國者 《割書:日本|事》 天神七代。地神五代。次人王也。其中書記
云。昔天地開闢之初。天地之中。《割書:中者|摠本》 有_二一物_一。狀如_二葦牙_一。
便化為_レ神。號_レ之為_二 國常立尊(クニトコタチノ )_一。次 國狹(クニサ)槌尊。次 豐斟渟(トヨクンヌノ)
尊。《割書:皆男|神也》 三代器界未_二成滿_一。但空中有_レ物。《割書:如_二蘆|貝_一》 是世始也。 《割書:此義順_二|俱舎_一》 其後 泥土(ウヒチニノ)□【者の下に火】尊 《割書:男。|》  沙土為(スヒチニノ)尊。《割書:女。|》  大戶道(オオトノミチノ)尊。《割書:男。|》  大苫(オオトマ)
邊(ヘノ)尊。 《割書:女。| 》。 面足(オモタルノ)尊。《割書:男。|》  惶根(カシコ子ノ)尊。 《割書:女。|》 六代三代。始雖_レ有男女
形_一無_二其儀式_一。亦不_レ知_二御隱處_一也。 伊弉諾(イサナギノ)尊。 《割書:男。|》  伊弉册(イサナミノ)
尊。《割書:女。|》此二神。 天浮階上(アマノウキハシノ)。相語言。是下豈無_レ國哉。 天御(アマノミ)
鉾(ホコ)指下搜。有_二其鉾中物_一。《割書:物者|口傳》 鉾 志多多利湖(シタタリコ)凝堅(リカタマツテ)。成 嶋

【十九頁上段】
成_レ國。成_二山川草木_一即陰。二神此地界下□成_二陰陽_一。如_レ
是成_二大八島國_一。世中豈無_レ主哉。生_二 一女三男_一。所_レ謂日
神。月神。比留子。素盞烏尊是也。其後淡路國宮作。露
霜久送。地神五代始。天照太神。日神是也。今伊勢大神
宮御坐。此即我朝根源也。故世中所有衆生。皆此御末。
此大八島。 美豆德(ミツホノ)國。高山末短山 伊惠利(イエリ)。雨御影日御
影成出天增人等。我 皇孫御國(スメラキノマコノミコ)知食。
〇神武天皇。《割書:辛卯治三|十四年。》 綏靖 《割書:元年庚辰治|三十三年》 安寧。 《割書:癸丑三十|八年。》 懿
德。 《割書:辛卯治三|十四年。》 孝昭。 《割書:丙寅八十|三年。》 孝安。 《割書:己丑百二|十年。》 孝靈。 《割書:辛未七十|六年。》 孝
元。 《割書:丁亥五十|七年。》 開化。 《割書:甲申六|十年。》  崇神  《割書:甲申六十|八年。》 垂仁。 《割書:壬辰五十|九年。》 景
行。 《割書:辛未六|十年。》 成務。 《割書:|》辛妹六十仲哀。 《割書:壬申九|年。》 神功皇后。《割書:辛巳六|十九年。》 應
神。 《割書:庚寅四十|一年。》 仁德。 《割書:癸酉八十|七年。》 履中。 《割書:庚子六|年。》 反正。 《割書:丙午六|年。》 允恭。 
《割書:壬子四十|二年。》  安康。 《割書:甲午三|年。》 雄略。 《割書:丁酉二十|三年。》 清寧 《割書:庚申五|年。》 顯宗。 《割書:乙丑|三年。》 
仁賢 《割書:戊辰十|一年。》 武烈 《割書:己卯八|年。》 繼體。《割書:丁亥十|七年。》 安閑。 《割書:甲寅二|年。》 宣化 。 《割書:丙|辰》
《割書:四十|年。》 欽明。 《割書:庚申三十|二年。》 敏達。 《割書:壬辰十|四年。》 用明。 《割書:丙午二|年。》 崇峻。《割書:戊申|五年。》 推
古。 《割書:癸丑三十|六年。》 舒明。 《割書:己丑十|三年。》 皇極。 《割書:壬寅三|年。》 孝德。 《割書:乙己十|年。》 齊明。 《割書:乙|卯》
《割書:七|年。》 天智。 《割書:壬成十|年。》 天武。 《割書:壬申十|五年。》持統。 《割書:丁亥十|年。》 文武。 《割書:丁酉十|一年。》 元明。

【十九頁下段】
《割書:戊申|七年。》 元正。 《割書:乙卯十|年。》 聖武。 《割書:甲子二十|御年。》 孝謙。 《割書:己丑十|年。》 大坎。 《割書:己亥六|年。》 稱
德。 《割書:乙巳五|年。》 光仁。 《割書:庚戌十|一年。》 桓武。 《割書:壬戌二十|四年。》 平城。 《割書:丙戌四|年。》 嵯峨。 《割書:庚|寅》
《割書:十六|年。》 淳和。 《割書:甲辰十|年。》 仁明。 《割書:甲寅十|七年。》 文德。 《割書:辛未八|年。》 清和。 《割書:己卯十|八年。》 陽
成。 《割書:丁酉八|年。》 光孝。 《割書:乙巳三|年。》 宇多。 《割書:戊申十|年。》 醍醐。 《割書:戊午三十|三年。》 朱雀。 《割書:辛|卯》
《割書:十六|年。》 村上。 《割書:丁未二十|一年。》 冷泉院。 《割書:戊辰二|年。》 圓融院。 《割書:庚午十|五年。》 花山院。 《割書:乙|酉》
《割書:二|年。》 一條院。 《割書:丁亥二十|八年。》 三條院。 《割書:壬子五|年。》 後一條院。 《割書:丁巳廿|年。》 後朱
雀院。 《割書:丁丑十|一年。》 後冷泉院。 《割書:丙戌三十|三年。》 後三條院。 《割書:己酉三|年。》白河院。
《割書:癸丑十|三年。》 堀川院。 《割書:丁卯二十|一年。》 鳥羽院。 《割書:戊子十|五年。》 讚岐院。 《割書:甲辰十|六年。》 近衛
院。 《割書:庚申十|四年。》 後白河院。 《割書:丙子二|年。》 二條院。 《割書:己卯六|年。》六條。《割書:丙戌十|》 高
倉院。 《割書:己丑十|二年。》 安德。 《割書:辛丑二|年。》 廣瀨。 《割書:|甲辰十|四年。》 土御門院。 《割書:己未十|一年。》 順
德院。 《割書:庚午十|一年。》 新院。 《割書:辛未十|年。》 後堀河院。 《割書:辛巳十|年。》 四條院 《割書:壬辰十|年。》
一院。 《割書:壬寅三|年。》 新院。 《割書:丙午十|三年。》

淨土初學抄者。淨謂清淨義。淨土論云。一法句。攝_二 二種 「
清淨義_一。應知。《割書:巳|上》 註云。今將_レ別_二清淨_一。出_二 二種_一。故言_二應
知_一。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襲生世間清淨。器
世間清淨者。向說_二 十七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_一。是名_二器

【二十頁上段】
世間清淨_一。 《割書:已上|依報》 衆生世間清淨者。如_二向說_一。八種佛功德
成就。四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是名_二衆生世間清淨_一。 《割書:已上|正報》 
大論云。一乗清淨無量壽世界。《割書:已|上》 土者。大經所說二百
一十億諸佛之土是也。故云_二淨土_一。初學者。學道之人。必
十五始入_二學堂_一。故云_二初學_一。亦云_二始學_一。 因問。聖道淨
土名目何。  答。清淨覺經云。聞說淨土法門。《割書:已|上》 華嚴經
第七會云。我當_下於_二普廣明殿_一。說_中淨土法門_上。《割書:已|上》  莊嚴論
云。為_二大人志幹機_一。說_二聖道一種_一。為_二漸悟容預機_一。說_二净
土法門。《割書:已|上》 觀經云。當_レ得_レ見_二彼清淨國土_一。《割書:已|上》 淨土論云。淨
土果報。離_二 二種機嫌過_一。應_レ知。一者體。二者名。體有_二 三
種_一。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不具人。無_二此三過_一
故。《割書:已|上》 此宗三經一論為_二所依_一。俱舉_二大意_一。先大經大意者。
《割書:□【国構に頭】大經|大意事》 彌陀四十八願也。序分義云。此明_下彌陀本國四十
八願。願願皆發_二增上勝因_一。依_レ因_二於勝行_一。依_レ行威_二於
勝果_一。依_レ果威_二勝報_一。依_レ報威_二成極樂_一。依_レ樂顯_二通悲化_一。依_二
於悲化_一。顯_中開智慧之門_上。然悲心無盡。智亦無窮。悲智雙
行。即廣開_二甘露_一。因_レ茲法潤普攝_二群生_一。《割書:已|上》 群生者五乘也。

【二十頁下段】
五乘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也。故玄義云。正由_レ託_二
佛願_一。致_下使_二 五乘_一齊人_上。《割書:已|上》 於_二 六八願_一。初十一及十五。六。
十八。九。二十。廿一。廿七。三十三。四。五。三十七。八。
九 《割書:攝凡|願》 第十四。 《割書:二乗所|託願》 第二十二已下。 《割書:多菩薩|所託願》 也。 問。菩
薩等往生何。  答。大經下云。彌勒菩薩。白_レ佛言。世尊
於_二此世界_一。有_二幾所不退菩薩_一。生_二彼佛國_一。佛告_二彌勒_一。於_二
此世界_一。有_二 六十七億不退菩薩_一。往_二生彼_一。一一菩薩。已
曾供_二養無數諸佛_一。次如_二彌勒_一。諾小行菩薩。及修_二習少功
德_一者。不可_二稱計_一。皆當_二往生_一。佛告_二彌勒_一。不_下但我刹諸
菩薩等往_中生彼國_上。他方佛土。亦復如_レ是。其第一佛。名
日_二遠照_一。被有_二 百八十億菩薩_一。皆當_二往生_一。其第二佛。名
日_二寶藏_一。其第三佛。名曰_二無量音_一。其第四佛。名曰_二甘露_一。
其第五佛。名曰_二龍勝_一。其第六佛。名曰_二勝力_一。其第七佛。
名日_二師子_一。其第八佛。名曰_二離垢光_一。其第九佛。名日_二德
首_一。其第十佛。名曰_二妙德山_一。其第十一佛。名曰_二人王_一。其
第十二佛。名曰_二無上花_一。《割書:有_二無數菩薩_一。不退轉。智慧勇猛。供_二養|諸佛_一。於_二 七日中_一。能攝_二取百千億劫大士 》
《割書:堅固之法_一|皆往生。 》 其第十三佛。名曰_二無畏_一。不_二但此十四佛國中。諸

【二十一頁上段】
菩薩等。當_二往生_一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
如_レ是。甚多無數。我但說_下 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_二
彼國_一者_上。晝夜一劫。尚未_レ能_レ竟。我今為_レ汝略說_レ之耳。
《割書:已上往生諸|菩薩略抄》 問。此十四佛國等菩薩。往_二生極樂_一意何。
答。自行成就。增_二進佛道_一。淨_二佛國土_一。教_二化衆生_一。利他圓
滿故也。故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願我臨_下欲_二命終_一時_上。盡
除_二 一切諸障礙_一面見_二彼佛阿彌陀_一。即得_レ往_二生安樂剎_一。我
既往_二生彼國_一已。現前成_二就此大願_一。一切圓滿盡無_レ餘。利_二
樂一切衆生界_一。彼佛衆會咸清淨。我時於_二勝蓮華_一生。親
觀_二如來無量光_一。現前授_二我菩薩記_一。蒙_二彼如來授記_一。已。化
身無數百俱胝。智慧廣大遍_二 十方_一。普利_二 一切衆生界_一。乃
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如_レ是一切無盡時。我
願究竟恆無_レ盡。《割書:文殊願亦|如_レ是。》 大經下。應_レ時無量壽佛。授_二菩薩
記_一言。十方來正士。吾悉知_二被顧_一。志_二求嚴淨土_一。受_レ決當_二
作佛_一。通_二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_一。專求_二淨佛土_一。必成_二如_レ
是刹_一。諸佛告_二菩薩_一。令_レ觀(マミへ)_二安養佛_一。聞_レ法樂受_レ行。疾得_二清
淨處_一。至_二彼嚴淨國_一。便速得_二神通_一。必於_二無量尊_一。受_レ記成_二

【二十一頁下段】
等覺_一。《割書:已|上》 諸大菩薩。往生極樂大意若_レ斯矣。人天二乗。准_レ
之應_レ知。
次觀經大意 《割書:□【国構に頭】觀經|大意事》 雖_レ說_二定散之諸善_一。本意以_二阿彌陀佛_一
而為_レ事。故玄義云。人法竝彰故。名_二阿彌陀佛_一竝。流通釋
云。上來。雖_レ說_二定散兩門之益_一。望_二佛本願_一。意在_二衆生一
向專稱_二彌陀佛名_一。《割書:已|上》 因。問。人法差別例證何。 答。
華嚴宗。普賢為_レ人。一乘果分為_レ法。五教章云。一乘教
義分齊。開為_二 二門_一。一別教。二同教。初中亦二。一是性
海果分。當_二是不可說義_一。何以故。不_二與_レ教相應_一故。即十
佛自境界也。故地論云,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者是也。
二是緣起因分。即普賢境界也。此二無二。全體遍收。其
猶_レ波水_一。《割書:已|上》天台宗。以_二觀音_一為_一人。以妙法為法。故觀
音玄云。此品之內。不_レ云_二妙法_一。故知《割書:リヌ。|》觀音妙法體同
《割書:已|上》 真言宗。以_二普賢_一為_レ人。以_二秘密瑜伽_一為_レ法。故菩提心
論云。何能證_二無上菩提_一。當_レ知。法爾應_レ住_二普賢大菩提
心_一。一切衆生本有薩埵。為_二貪瞋癡煩惱之所縛_一_レ故。諸佛
大悲。以_二善巧智_一。說_二此甚深秘密瑜伽_一。令_下修行者。於_二內


【二十二頁上段】
心中_一。觀_二日月輪_一。《割書:已|上》三論宗。文殊人。八不中道法。法相
宗。彌勒人。三無自性法也。人法之名目。光明大師所立
也。密宗名_二法門主_一。 問。今宗以_二彌陀果人_一。為_レ法門主_一。
諸宗以_二菩薩等因人_一。為_二法門主_一之意何。  答。解_レ經經本
意自顯。解_二 一代經_一。諸宗意。行者內證自心即佛故。因人
自分進。昇進道果人類故。今真宗意。彌陀果人應用垂
下。誘_二引五乘_一故。他力別願故。
後彌陀經大意《割書:|》 十惡五逆衆生。以_二 一日 七日之稱
名_一。直入_二無漏無生之報土_一。開_二無生悟_一。教主但讃_二歎彌陀
別願不思議名號_一。時六方諸佛證誠。經云。東方亦有_二阿
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_レ是
等恒河沙數諸佛_一。南方有_二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
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_レ是等恆河沙數諸佛_一。西方
有_二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
相佛。淨光佛。如_レ是等恆河沙數諸佛_一。北方有_二焰肩佛。最
勝音佛。難爼佛。日生佛。網明佛。如_レ是等河沙數諸佛_一。
下方有_二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磨佛。法幢佛。持法

【二十二頁下段】
佛。如_レ是等恆沙數諸佛_一。上方有_二梵音佛。宿 《割書:音|秀》 王佛。香
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
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_レ是等恆河沙數
諸佛_一。各於_二其國_一。出_二廣長舌相_一。遍覆_二 三千大千世界_一。說_二
誠實言_一。汝等衆生。當_レ信_下是稱_二讚不可思議功德_一。一切諸
佛所_二護念_一經_上。《割書:已上稱讃經説_二|十方諸佛_一。》 問。說誠實言者。此事不審。
法華云。一大事因緣故。出_二現於世_一。 《割書:已|上》一大事者。無相甚
深諸法。實相一理也。故多寶佛涌出證誠。今經所說法。
有相彌陀名號。所期往生極樂。何諸佛證誠哉。  答。法
華尤甚深也。多寶佛之證誠。實丁寧也。仰可_レ信。但今證
誠異_二於他_一。至_二所說法_一。凡慮之所_レ不_レ及也。有相無相在_二
機情_一。而非_レ關_二法體_一。實相一理者。能化向_二機根_一立_レ名。法
體本自不_レ落_二 一名字_一。以_二萬物_一而為_レ名攝_二萬機_一。但可_レ仰_二
信佛言_一。經云。舍利弗當_レ知。我於_二 五濁惡世_一。行_二此難事_一。
得_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為_二 一切世間_一。說_二此難信之法_一。
是為_二甚深_一。《割書:已|上》 行此難事者。釋尊出世成道。因_二彌陀法_一故。
念佛鏡。引_二月燈三昧經_一云。本師自說。我行_二此念阿彌陀

【二十三頁上段】
佛難事_一。得_二無上菩提_一。月燈三昧經云。十方三世。一切過
去未來。及現作佛。皆學_二念佛_一。速證_二無上菩提_一。《割書:已|上》 世世番。
番諸佛。皆學_二念彌陀佛_一故。悲華經五百大願第一云。我
未來世。於_二濁惡世中_一。宣_二說阿彌陀經_一。若不_レ爾者。不_レ取_二
正覺_一。《割書:已|上》 此文合_二阿彌陀經_一。釋尊本懷。至在_二 彌陀_一故。諸
經所說出世本懷唯一世。今經云_二釋尊本願_一。云_二諸佛三
世修學_一。可_レ為_二世世本懷_一。故一代八萬會座中。無_レ超_二此
經證誠_一。故十因云。鷲拳妙法。多寶一佛證誠。王城金典。
四方四佛俱說。所所道場。不_レ似_二今舌相證誠盛_一。問。證
誠權教有_レ之耶。 答。不_レ爾。 問。何故無哉。  答。實
無_二速離生死_一故。  問。大集經說_二 三乘斷證_一時。有_二諸佛
證誠_一何。 答。大集非_レ證_二誠所說法甚深_一。且證_二 三乘分別
說。不_レ違_二過去諸佛說_一也。或又至極大乘法故。有_二此證
誠_一。一論者 《割書:□【国構に頭】浄土論|大意事》 三經通申論也。立_二 五念門_一。一禮
拜。二讚歎。三作願。四觀察。觀察三。一觀_二世界相_一。二
自利利他。三入一法句。 《割書:此即諸教所讃|理具觀道也。》 五回向矣。沙門源空
錄者。本地大勢至菩薩也。委如_二本傳_一。 問。本抄順_二餘章_一

【二十三頁下段】
者。可_レ舉_二淨家所依經釋_一。如何無哉。 答。三經一論是也。
所引要集文粗顯_レ之。故不_二別舉_一若委舉_レ之者。《割書:□【国構に頭】浄土|教事》
無量壽經二卷。 《割書:庸僧鎧譯|》    觀無量壽經一卷。 《割書:畺良耶舎|譯。》
阿彌陀經一卷。 《割書:羅什譯。|》    淨土論一卷。 《割書:天□菩薩造|流支三蔵譯。》
十二。 《割書:龍樹菩薩□。|禪那崛多三蔵譯。》      麒麟聖財論四卷。 《割書:流支|造。》 
淨土論註二卷。 《割書:曇鸞造。|》      略論安樂土義一卷。 《割書:曇鸞|造。》
安 集二卷。 《割書:道綽造。|》     觀經疏四卷。《割書:善導造。|》
法事讚二卷。《割書:善導。|》       觀念法門一卷。 《割書:善導。|》
般舟讚一卷。《割書:善導。|》       禮讚一卷。 《割書:善導。|》。
臨終要決。 《割書:善導。|》       群疑論七卷。《割書:懷感。|》
五會法事讚一卷。 《割書:法照。|》    大聖竹林寺記。《割書:法昭。|已上唐國。》
往生要集三卷。《割書:慧心。|》      往生十因一卷。 《割書:永觀。|》
選擇集本末。 《割書:源空。|》      淨土初學抄一卷。 《割書:源|空。》
三經私記各一卷。 《割書:源|空。》      布薩戒儀
金剛寶戒章。           語燈錄七卷。 《割書:源空。|假字書。》
語燈錄拾遗一卷。 《割書:源空。|假字書。》   彌陀本願義疏一卷。《割書:源空。|》
念佛往生者。云云者。總指_二 五念門_一也。諸行往生者雜行。

【二十四頁上段】
五部章疏者。法花三大部。竝維摩疏。涅槃疏也。玄義六
云。能持_二此經_一故。生_二安樂土_一。處_二蓮花中_一。不_下為_二貪欲_一所_レ
惱。亦是離_二 十惱亂_一。《割書:已|上》 文句八云。無量壽觀云。處_二華臺_一
人。久者為_二胎生_一。實非_二胎生_一也。《割書:已上例|證引_レ之》  止觀二云。步步
聲念念唯在阿彌陀佛。《割書:已|上》  維摩疏云。無量壽國。果報殊
勝。無_下可_二比喻_一者_上。《割書:乃至。|》 犯_二重罪_一者。臨終懺悔念佛。業障
即轉往生。《割書:已|上》 涅槃疏未_レ勘矣。上足基師者。玄奘有_二 四
人上足弟子_一。謂肪。生。光。基。委如_二高僧傳_一。阿彌陀儀軌
者。阿彌陀儀軌云。彌陀有_二別義_一。深秘。秘中秘秘也。知_二了
種子密號_一。即身可_レ證_二善 《割書:□【国構に考】善恐|菩歟》提。彌陀如來之名。亦曰_二
觀自在尊_一。亦此佛密號。曰_二妙法蓮華經_一也。淨妙國土。云_二
阿彌陀佛_一。五濁刹云_二觀自在尊_一。淨穢隔雖_レ異。引接方便
無_二障礙_一。今此彌陀如來。 吉里久(キリク)字為_二種子_一。合_二賀羅伊惡
四字_一。 而成_二 一字_一。賀字三因佛性具足。正了綠之三佛《割書:ハ|》法
蜜報應之三身可_レ成之理示。此中羅字。具_二足三義_一。離塵。
清淨。波羅蜜。塵即六塵也。雖_レ不_レ厭_レ之。心性即本來清淨。
至_二大涅槃岸_一。吉里 背有(セナカ)_二伊點_一。三德秘藏。大涅槃不

【二十四頁下段】
横。自在之三身。如來之種子也。伊字之點側置_二 二點_一。一
大涅槃義。一方便神通義也。凡彌陀如來之因位。萬行
諸波羅蜜。乃至十方諸佛之應數三昧陀羅尼門。吉里句
一字具足。萬法無_二闕減_一。己界佛界及魔界。其身備_二斯字_一。
極樂界莊嚴。水鳥樹林羅網等。晝夜恆時說法。偏由_二此
字加持力_一也。法華二十八品之。甚深難解之功德。此字
中具。一心萬法無_二差別_一。若人唱_二此字_一一口。七難九橫消
滅。四重五逆除却。臨命終暮。往_二生上品蓮臺_一《割書:已|上》若無阿
彌栗多之句者。此 請(シラケタル)_二不空三藏之儀軌_一也。縱誦_二吉里字_一。
不_レ誦_二阿彌栗多之句_一者。都不_二驗徵_一也。問。誦_二阿彌栗多
之句_一者。如_二當宗之益_一。而可_二速疾_一哉何。答。不_レ爾。被上
上根機。以_二 上上方便_一。《割書:如_レ儀軌本經。書 本尊|供物燈明次第如法。》 深致_二觀念_一。而
誦_二陀羅尼_一。斷_二煩惱_一之處得益。大師云。毗盧遮那經云。如_レ
實知_二自心_一。是即入_二陀羅尼觀門_一也。如實知自心者。其意
云何。阿字本不生故。知_二自心本不生_一。是言_レ知_二自心_一矣。
阿字本不生故。何云_二如實知自心_一。言_二如實_一者。指_二本不生
之理_一云_レ實。此本不生理。為_二自心性_一故。本不生者。心性

【二十五頁上段】
都無故。云_二本不生_一歟。為當(ハタ)雖_レ有_二心性_一。而無_二變易_一故。云 本
不生_一歟。心性非_レ云_二都無_一。自性清淨無_二改轉_一故。云_二本
不生_一。如_二虛空性非有非無_一。此心亦爾。《割書:已|上》大日經疏云。顯
教断_二麤妄執。細妄執。極細妄執_一。密教斷_二微細妄執_一《割書:已|上》此
下根機。唯請_二救護_一。口稱_二南無阿彌陀佛_一。不_レ斷_二煩惱_一。直
入_二無漏無生之報土_一。忽得_二涅槃分_一。更以不_レ同。甘露之句
者。正智院道範云。口稱_二本尊名_一以為_二口密_一。一切舉動。
無_レ非_二契印_一。況懇重相。一切語言。無_レ非_二真言_一。況_二佛名_一
心。依_二尊號義趣_一。以為_二心密_一。其義趣者。佛號三字。既是
真言。若據_二句義_一。是甘露義。彼佛自能離_二於一切惑障熱毒_一。
證_二於一切涅槃清涼_一。亦能令_二彼念持衆生。如_レ我無_レ異_一。是
名_二甘露_一。《割書:已上秘密念佛集。釋_二阿陀三字_一。從_二口稱_一至_二|既是眞言_一。釋_二 三字。從_二若據_一 下釋□【梵字】字_一也。》問。淨家三
國相承行儀次第何。答。今釋_二 三國相承_一者。《割書:□【国構に頭】三國|傳來事》一天
竺者。且佛在世之時。阿難行_二禮拜_一。大經云。佛告_二阿難_一。
汝起更整_二衣服_一。西面合掌。禮_二無量壽佛_一。十方國土諸佛
如來。常共稱_二揚讚_二歎彼佛無著無礙_一。於_レ是阿難起整_二衣
服_一。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體投_レ地。禮_二無量壽佛_一白言。

【二十五頁下段】
世尊願見_二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大衆_一。說_二是語_一
已。即時無量壽佛。放_二大光明_一。普照_二 一切諸佛世界_一。金
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諸有。皆同一色。《割書:已|上》韋
提觀_二《割書:スルコト|》極樂_一。觀經云。佛告_二韋提希_一。汝及衆生。應當_下
專_レ心繫_二念一處_一。想_中於西方_上。《割書:乃至。|》時韋提希。見_二無量壽
佛_一已。接_レ足作_レ禮。白_レ佛言。世尊我今因_二佛力_一故。得_レ見_二
無量壽佛。及二菩薩_一《割書:已|上》跋陀和菩薩。行_二稱名行_一。般舟三
味經。阿彌陀佛。告_二跋陀和菩薩_一言。欲_二來生_一者。當_レ念_二我
名_一。莫_レ有_二休息_一。即得_二來生_一。《割書:已|上》阿難為_二禮拜正行之本_一。韋
提為_二觀察正行之本_一。跋陀和為_二稱名正行之本_一矣。三部
經皆以_二稱名正行_一。面面付_二屬流_二通彌勒阿難舍利弗_一。佛
滅後七百年。南天竺國。龍樹菩薩出世。結_二 十二禮頌_一。行_二
禮拜願_二極樂_一。 問。龍樹為_二天台眞言三論祖師_一。何必願_二
極樂_一。 答。十二禮文顯著也。何成_レ疑。就_レ 中。楞伽經未來
記之的文云。《割書:□【国構に頭】龍樹|諗文事》 我乘內證智。妄覺非_二境界_一。如來滅度
後。誰持為_レ我說。如來滅後。未來當_レ有_レ人。大慧汝諦聽。
有_レ人持_二我法_一。於_二南天國中_一。有_二大德比丘_一。名_二龍樹菩薩_一。

【二十六頁上段】
能破_二有無見_一。為_レ人說_二 我乘大乘無上法_一。證_二得歡喜地_一。
往_二生安樂國_一。《割書:已|上》此楞伽經。報身說故。我乘內證智者。同_二
大經五智_一。妄覺非境界者。今五智非_二等覺十地之境界_一。
乃至非_二思議言說之境_一。故說_二不思議不可稱智_一。如來乃
至我說者。如來自問。如來滅度已下。如來自答。答中於
南天國已下。龍樹未來記也。此中能破有無見者。同_二今經
不可稱智_一。曇鸞釋_二不可稱智_一云。不可稱智者。言佛智絕_二
稱謂_一。非_二相形待_一。何以言_レ之。法若是有。必有_二知_レ有之
智_一。法若是無者。亦應_レ有_二知_レ無之智_一。諸法離_二有無_一。故佛
冥_二諸法_一。則智絕_二相待_一。《割書:已|上》以_レ智取_レ佛。不_レ曰_レ知_レ佛。以_二不
知_一取_レ佛。亦非_レ知_レ佛。以_二非知非不知_一取_レ佛。亦非_レ知_レ佛。
以_二非非知非非不知_一取_レ佛。亦非_レ知_レ佛。佛智離_二四句_一。綠_レ
之者心行滅。指_レ之者言語斷。 《割書:已上。吾等凡夫。急。|往_二生極楽_一。可知之。》 大乘無
上法者。同_二今經彌勒付屬之。為得大利無上功德_一。證_二得
歡喜地_一。往_二生安樂國_一者。同_二今經六十有七億。不退諸菩
薩。皆當往生_一。問。就_二此文料簡_一。難_レ破_二疑關_一。高野大師二
教論。始從_二我来內證智_一。終至_二大乘無上法_一。引_レ之云。我


【二十六頁下段】
乘內證智者。是即示_二真言秘藏_一。如來明_レ記《割書:已|上》諸宗皆依_二
用之_一故。或云我乘內證智者。我宗一心三觀。慧文禪師。
依_二釋論三智實在一心中得之文_一。立_二 一心三觀_一故。或云
我乘內證智者。我宗八不中道也。龍樹本意。宗_二 三論法_一。
或云我乘內證智者。我宗圓成實妙理也。楞伽經我宗依
經故何。答。釋尊出世成道。偏依_二念阿彌陀佛三昧_一。故。般
舟三昧經云。三世諸佛。依_二念阿彌陀佛三昧_一。成_二等正覺_一。
《割書:已|上》故知。內證念佛三昧也。本自彌陀三味廣故。開_二此三
昧_一。說_二 一代八萬_一。故大經同本異譯清淨覺經云。十方三世
佛。一切諸菩薩。八萬諸聖教。皆是阿彌陀《割書:已|上》機機區。而
為_レ有_二性相各別之情_一者_上。且開_二彌勒內證_一。說_二楞伽深密等_一。
明_二 四分三性_一。圓成實而廢_レ情。依_二玄奘慈恩等_一宗_レ之。為_下
有_二 一異去來之情_一者_上。開_二文殊內證_一。說_二諸部般若經等_一。
明_二畢竟皆空之妙理_一。融_二情於八不_一。仍_二羅什吉藏_一宗_レ之。
為_下有_二事理一圓之情_一者_上。開_二觀音之內證_一。說_二法華涅槃等_一。
明_二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等_一。慧聞《割書:□【国構に考】聞恐|文歟》南岳天台等。
解_二 一心三觀之妙因_一。於_二無作三身之妙果_一。圓融融_二於情_一。

【二十七頁上段】
以_レ此宗_レ之。為_下有_二顯開大乘不信之情_一者_上。開_二普賢之內證
於妙法_一。密說_二大日金剛頂經等_一。令_二大乘立_一レ信。依_二龍猛
一行慧果等_一宗_レ之。此等法門主菩薩衆。皆是極樂久住
也。此等菩薩。皆以_二念彌陀三昧_一。而為_二內證_一。為_二助化之
力_一。趣_二衆生利益_一也。故楞伽經云。十方佛剎中。所有法報
身及變化。菩薩比丘衆。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割書:已|上》非 _二
啻菩薩_一。諸佛等。皆以_二彌陀三昧_一。為_二內證因_一故。觀佛經
云。佛告_二阿難_一。我與_二賢劫諸大菩薩_一。因_二是念佛三昧力_一故。
得_二 一切智_一。威神自在如_レ是。十方無量諸佛。皆由_二此法_一。
成_二 三菩提_一。《割書:已|上》故知顯密諸經。皆開_二彌陀三昧_一也。但冀停_二。
情執_一。明勘_二顯密諸經_一。静察_二佛智_一矣。 問。此一一料簡。
實荒量也。何以_二 一兩文_一。塞_下事不_二穩便_一諸典_上乎。所引文
趣_二一機一緣_一所說。何 關(アツカラン)_二諸因諸證諸機_一。釋尊成道。云_レ
依_二念佛三昧_一者。違_二守護國界經_一。經云。爾時釋迦牟尼佛。
言_二秘密主_一。我於_二無量無數劫中_一。修_二習如是波羅蜜多 _一。
至_二最後身_一。六年苦行。不_下得_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成_二大
毗盧遮那_一。坐_中道場_上。時無量化佛。猶如_二油麻_一。遍_二滿虛空_一。諸

【二十七頁下段】
佛同聲。而告_レ我言。善男子。云何而求_二成等正覺_一。我白_レ
佛言。我是凡夫。未_レ知_二求處_一。唯願慈悲。為_レ我解脱。是時
佛同告_レ我言。善男子諦聽。當_二為_レ汝說_一。汝今宜應_下當於 _二
鼻端_一想_二月輪_一。於_二月輪中_一。作_中唵字觀_上。作_二是觀_一已。於_二後
夜分_一。得_レ成_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善男子。十方世界如
恆沙三世諸佛。不_下於_二月輪_一。作_二唵字觀_一。得_中成佛_上者。無_レ有 _二
是處_一。何以故。唵字即是一切法門。亦是八萬四千法門
寶炬關鎖。唵字則是毗盧遮那之眞身。唵字即是一切陀
羅尼母。從_レ此能生_二 一切如來_一。從_二如來_一生_二 一切菩薩_一。從_二
菩薩_一生_二 一切衆生_一《割書:已|上》。開_二彌陀三昧_一。說 _二 一代八萬_一者。違_二
一代超過。多寶證誠。純圓一實之妙經_一。為_レ誘_二引一代之
通機_一。開_二 一乘_一說_二 三乘_一。經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
衆生諸根鈍。著_レ樂癡所_レ盲。如_レ斯之等類。云何而可_レ度
《割書:乃至。|》若但讚_二佛乘_一。衆生沒_二在苦_一。不_レ能_レ信_二是法_一。破法不信
故。墜_二於三惡道_一。我寧不_二說法_一。疾入_二於涅槃_一《割書:乃至。|》尋_二念過
去佛所行方便力_一。我今所_二得道_一。亦應_レ說_二 三乘_一。作_二是思惟_一
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_二論我_一。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

【二十八頁上段】
《割書:乃至。|》為_二諸生類_一。分別說_二 三乘_一。《割書:已|上》彌陀三味為_二內證_一。
以赴_二衆生利益_一者。違_二諸聖圓通之首楞嚴經_一。經七卷說_二
楞嚴呪_一畢云。是佛頂光聚。 悉怛(シツタ)多般怛羅(タハタラ)。《割書:此六字梵語。此 |翻_二白傘蓋_一。即指_二》
《割書:蔵|心_一。》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_二生十方一切諸佛_一。十方如來。
因_二此呪心_一。得_レ成_二無上正遍知覺_一。十方如來。執_二此呪心_一。
降_二伏諸魔_一。制_二諸外道_一。十方如來。乘_二此呪心_一。坐_二寶蓮花_一。
應_二微塵國_一。十方如來。含_二此呪心_一。於_二微塵國_一。轉_二大法輪_一。
十方如來。持_二此呪心_一。能於_二 十方_一。摩頂授記。自果未_レ成。
亦於_二 十方_一。蒙_二佛授記_一。十方如來。依_二此呪心_一。能於_二 十方_一。
抜_二濟群苦_一。《割書:已|上》此等文。面面皆可_レ成_二 一代教之根本。佛成
道之因。衆生利益之乘_一何。 答。本自所_レ答。任_二經文_一。
所_レ歸彌陀超_二諸佛_一。大經云。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
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割書:已|上》但至_二 一機一緣難_一者最尊
第一彌陀所_レ發本願。豈赴_二 一機_一。捨_二衆機_一乎。既五乘濟入
本願也。以_二此本願所成佛內證_一。為_二諸佛之內證_一。赴_二衆機_一
故。被_レ恃_二 一切衆生_一。普資_二盆萬人_一。是攝_二彌陀他力本願
用_一。十方三世諸佛。始成正覺。非_レ進_二我果_一。唯偏為_二利益

【二十八頁下段】
衆生_一也。《割書:可_二他力本願彌|陀内讃為_一_レ縁。》守護國界經。為_レ誘_二引秘密之一機_一。
佛可_レ讚_二唵字之德_一。何對_下 三世諸佛。為_二成覺法_一。彌陀三
味_上法花經。為開_二會鹿關證果之聲聞情_一說之。何對_二 十
方三世佛諸菩薩。八萬教同含藏文_一哉。楞嚴經。顯_二如來
藏心_一。為_レ示_二衆生_一說也。下機難_レ得_二如來藏_一故。以_二楞嚴呪
祈請令_レ得_レ之說也。何對_下從_二極樂_一出。十方法身。報身。應
身。菩薩。聲聞等。趣_二利益衆生_一之經文_上哉。非_二密此經_一。月
燈三昧經:觀佛三昧經等。亦明鏡也。何致疑他力不思
議妙門。佛智果海。仰可_レ信。國界。法花。楞嚴等經實皆
顯_二我等心性一理_一。說_二唵字。一乘實相。如來藏心_一。於_二此
等說_一者。設說_二唵自性天真之果海_一。皆普賢文殊觀音等內
證釋_レ之。難_レ及_二彌陀果海內證_一。師弟異故。因果別故。此
皆自力門所談也。《割書:八萬教。開_二關陀三昧_一者。一切行可_二本願_一|乎。不_レ而。面面內證。改_二色味_一。示_二衆生_一故。》尋
云。今為_二諸佛之內證_一。念彌陀三昧之體《割書:ハ|》何物哉。答。佛
智所證豈不_二前云_一。非_二等覺十地境界_一。波絕_二情意_一。但仰_二
教主釋尊說_一。釋尊說_二彌陀外用功德_一言_一【?】。無量壽佛。光明
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_レ能_レ盡《割書:已|上》外用之功德

【二十九頁上段】
既如_レ此。何況內證哉。 問。十方三世諸佛。最初出生之
極樂之體何。 答。第一義諦之實報土也。淨土論云。彼無
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稱讚經云。假使經_二。
於百千俱胝那由他劫_一。以_二其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舌_一。
一一舌上。出_二無量聲_一。讚_二其功德_一。亦亦不_レ能_レ盡。是故名
為_二極樂世界_一。《割書:已|上》疑云。第一義諦法性土。何同云_二報土_一。又
法身法性土。報身報土。應身化土定_レ之。何一處出生哉。
答。三身三土各別。娑婆應化一說也。界外果海之說會
不_レ爾歟。 《割書:已上抑_二諸宗情_一解|以解_二楞伽經文_一耳。》佛滅後九百年。北天竺天親菩
薩出世。結_二 二十四行頌_一。修_二 五念門_一。願_二極樂_一。龍樹。天親。
俱造_二 千部論_一。終期_二淨土_一矣。
二震旦國者。內典錄曰。《割書:□【国構に頭】流支|三蔵事》梁武帝世。北天竺《割書:乾陀|會國》三
藏法師。菩提流支。魏言_二道希_一。從_二魏永平二年_一。《割書:北朝後魏第|七主宣武帝》
《割書:時。|》至_二天平年_一。《割書:同北朝束魏高□孝|靜帝時也。當_二元年_一。》其間凡歷_二 二十五年_一。在_二
洛都及鄙_一譯。李廓錄稱。三藏房內。經論本。可_レ有_二萬夾_一。
所_二翻譯筆受_一草本。滿_二 一屋問_一。《割書:已|上》續高僧傳六《割書:義解|篇》曰。曇
鸞逢_二 中國《割書:天竺|也》三藏菩提流支_一。流支以_二觀經_一授_レ之曰。此

【二十九頁下段】
大仙方。依_レ之修行。當_レ得_レ解_二脱生死_一。鸞尋頂受。《割書:已上|略抄》瑞
應傳。《割書:知_二 下|所引_一。》譯_二天親淨土論_一。正授_レ鸞。或製_二立宗論四卷_一。
詳_二聖淨二門_一故。今號_二宗祖三藏_一。如_二今抄_一者。本地論宗
也。彼宗有_二南北兩家_一。今師北地祖矣。遂歸_二淨土_一故。立宗
論曰。今此淨土宗。約_二 三法輪_一。立_二 二藏教_一。恕攝_二 一代_一。《割書:云云|》
又云。稱名一乘多善根《割書:ナリ。|》一念十念佛來迎。《割書:已|上》瑞應傳
云。齊朝曇鸞法師。家近_二 五臺_一。 洞(ホカラカニ)明_二諸教_一。因得_二此土仙
經十卷_一。欲_下訪_二陶隱居_一學_中仙術_上。後逢_二 三藏菩提流支_一。問
曰。佛法中。有_二長生不死法_一。勝_二此土仙經_一否。三藏睡_レ地
驚曰。此方何處。有_二長生不死法_一。縱得_二延壽_一。年盡須_レ墮
即將_二無量壽觀經_一。授_二與鸞_一曰。此大仙方。依而行_レ之。長
得_二解悦_一。永離_二生死_一。鸞便須_レ火逐焚_二仙經_一。忽於_二半夜_一。見_二
一梵僧入_一房。語_レ鸞曰。我是龍樹菩薩。便說_レ偈已。落葉不_レ
可_レ 更_二附(カヘリツク)枝_一。未_レ束栗不_レ可_二倉中求_一。白駒過_レ隙。不可_二暫駐_一。
已去者叵_レ反。未來未_レ可_レ追。現在今何在。白駒難_レ可_レ廻(カヘル)。
法師乃知_二壽終_一。集_二弟子三百餘人_一。自執_二香爐_一。面向_レ西。教_二
誠門徒_一。勸崇_二西方_一。以_二日初出時_一。齊_レ聲念佛。即便壽終。

【三十頁上段】
寺西五里。有_二 一尼寺_一。聞_二空中音樂。西來東去_一。須臾又
聞_二東來西去_一。《割書:已|上》龍樹偶誦_二無常迅速_一。白駒者譬_二壽於駒_一
歟。龍樹示知_二往生極樂_一。鸞法師聞_二此偈_一。即遂_二往生_一故。又
迦才淨土論云。沙門曇鸞法師者。竝州汶水人也。魏末高
齊初猶在。神高遠。三國知聞。洞曉_二衆經_一。獨_二步人外_一。梁
國天子蕭王。恆向_レ北禮_二曇鸞 薩_一。註_二解天親往生論_一。載
成_二兩卷_一。法師撰_二集無量壽經奉讚七言偈。百九十五行
并問答一卷_一。流行於世_一。勸_二道俗等_一。決_二定往生_一。得_レ見_二諸
佛_一。恆請_二龍樹菩薩臨終開悟_一。誠如_二所願。此方報盡牛宵
之內。現_二聖僧像_一。忽來入_レ室云。我是龍樹菩薩。便為說_レ
偈曰。《割書:已上偈|如前》新修傳云。《割書:□【国構えに頭】道綽|事》釋道綽。并州人也。棄_レ家已
來。歷_二訪名師_一。後聞_二瓉禪師理行兼著_一。畢_レ志事之。尋憇_二
石壁玄忠寺_一。寺即後鸞魏慧法師舊止《割書:□【国構えに考】止|恐趾》也。鸞於_二其寺_一。
久 蘊(アツム)_二淨業_一。至_二其亡日_一。 疊有(シキリニ)_二祥異_一。郡人奇_レ之。捃_二摭其事_一。
刻_二之於石_一。綽讀_二其文_一彌深信。講_二涅槃經_一 二十四遍。每歎_二
鸞法師智德高遠_一。尚拾_二講說_一。修_二淨土業_一。已得_二往生_一。況我
小子。所解何足_二為_レ多而恃_レ此為_一_レ德。即捨_二講說_一。修_二净土

【三十頁下段】
行_一。一向專念_二阿彌陀佛_一。日別七萬返為_レ限。禮拜供養。相
續無間。為_レ開_二悟有緣_一。每講_二觀經_一 二百遍。示_誨道俗_一。七
歲已上。念_二阿彌陀佛_一。教用_二小豆_一為_レ數。上者念得_二 九十
石_一。中者五十石。下者三十石。《割書:已|上》善導類聚傅云《割書:□【国構えに頭】善|導事》近有_二
山僧善導者_一。阿彌陀佛化身《割書:西方|略傳》幼投_二密州明勝法師_一。《割書:三|論》
《割書:宗|人。》出家誦_二法花維摩兩經_一。《割書:新修|傳》時周_二遊寰宇_一。求_二訪道津_一。
見_二西方變相_一。《割書:曼荼|羅也》款曰。何當_下託_二質蓮臺_一。栖_中神淨土_上。於_レ
是投_二大藏經_一。誓云。仰願我得_二有緣經_一。信_レ手探_レ之。得_二觀
經_一。便喜誦習。云。修_二餘行業_一。迁僻難_レ成。唯此觀門。定
超_二生死_一。貞觀。《割書:唐第三主|太宗年號》中。初聞_二綽禪師晉陽開闡_一。欲_下不_レ
遠_二 千里_一。從而問_レ津_上。時逢_二玄冬首_一。風飄_二落葉_一。填_二滿深坑_一。
遂 挈(トツテ)_二瓶鉢_一。入_レ中安坐。一心念佛。不_レ覺已 度(ワタル)_二數日_一。乃聞_二
空中聲_一曰。可_レ得_二前行_一。所在遊履。無_二復罣礙_一。逐出_レ坑進_レ
程。至_二綽禪師_一。展_二會夙心。《割書:前所|念》綽公即授_二與觀經_一。導披_レ
卷詳_レ之。比來所_レ覩之《割書:云_二初所_レ見|曼荼羅_一》宛在_レ目。入_レ定七日不_レ起。
綽歎_二其深諧_一。《割書:導念|想》因請令_二入定_一。語_レ導曰。綽恐不_二往生_一。
願師入_レ定為_二佛得否_一。導入_レ定。見_二佛百餘尺_一。問《割書:問_二定|中佛_一》曰。

【三十一頁上段】
道綽現念佛。不_レ知得_二往生_一否。又問。何年月得_レ生。答
曰。伐_レ樹 連(シキリ)下_レ斧。還_レ家莫_レ辭_レ苦。又令_レ綽懺悔_二 三罪_一。綽公
静思_二往咎_一。皆曰不_レ虛。於_レ是洗心悔謝說而見。導即日師
罪滅。無_レ問_二貴賤_一。屠沽輩亦擊悟。《割書:浄土往生傳。西|方略傳略抄。》在_二西明寺
內_一。與_二金剛法師_一。《割書:攝論|宗人》量念佛勝劣_一。昇_二高座_一發願云。准_二
諸經_一。念佛一法。一日七日。一念十念。定生_二淨土_一。此
是眞實。不_レ誑_二衆生_一。此堂中二像皆放_レ光。若念佛法。惡
不_レ生_二淨土_一。遣_三善導隨_二大地獄_一。遂將_二如意杖_一指_レ像。像皆
放_レ光。《割書:念佛|鏡》有信人。見_二和尚念佛佛從_レ口出_一。一聲有_二 一道
光明_一。從_二其口_一出。或十聲。萬聲。光亦爾。《割書:浄土往生傳。|西方略傳。》有_三
暫申_二禮請_一。聞說_二少法_一。或得_レ預_二道場_一。親承_二教訓_一。或曾不_二
見聞_一。披_二尋教義_一。或展轉授_二淨土法門_一。諸州僧尼士女。或
投_二身高石_一。或委_二深泉_一。或自堕_二高枝_一。焚_レ身供養。《割書:此供養有_二|二意_一。遠》
《割書:報_二仏恩_一。|□謝_レ導。》略聞_二 四遠_一《割書:四|方》向_二百餘人_一。《割書:新修往|生傳》每自責曰。釋迦尚
分衛。善導何人。端居索_二供養_一。乃至沙彌。并不_レ受_レ禮。所
見塔廟。無_レ不_二修葺_一。《割書:瑞應|傳》入_レ堂則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_二
力竭_一不_レ休。乃至寒冷流_レ汗。三十餘年無_二別寢處_一。不_二暫

【三十一頁下段】
睡眠_一。除_二洗浴_一外曾不_レ脱_レ衣。般舟《割書:入|定》行道。禮佛方等。《割書:懺悔|歟》
以為_二己任_一。護_二持戒品_一。纖毫不_レ犯。曾不_二舉_レ目視_二女人_一。一
切名利無_二心起念_一。綺詞戲笑。亦未_二之有_一。所行之處。淨。
身供養《割書:人多|供_レ導。》飲食衣服《割書:ノ|》四事《割書:衣服臥具|飲食湯薬》豊。皆不_二自入_一。竝
將回施。好食送_二大厨_一《割書:庫|裡》供_二養徒衆_一。唯食_二麤惡_一。讒得_レ支_レ
身。諸有_二嚫施_一。將寫_二阿彌陀經_一 十萬餘卷。所_レ畫淨土變相
三百餘堵。《割書:與_レ補同|幅義。》 然燈續明。歲常不絕_レ 三衣瓶鉢。不_レ使_二人
持洗_一。《割書:新修傳|略抄。》導謂_レ人日。此身可_レ厭。諸苦逼迫。情偽變易。
無_二暫休息_一。乃登_二所居寺前柳樹_一。西向願曰。願佛威神。驟
以接_レ我。觀音勢至。亦來助_レ我。令_下我此心。不_レ失_二正念_一。不_レ
起_二驚怖_一。於_二彌陀法中_一。以不_レ生_中退墮_上願畢。於_二其樹上_一投_レ
身自絕。時京師土大夫歸信。收_二其骨_一葬。高宗皇帝。《割書:唐第|三主》
知_一其念佛口出_二光明_一。又知_二捨報之時。精至如_一_レ此。賜_二寺
額_一為_二光明_一焉。《割書:新修|傳》辛巳永隆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善導
和上亡。《割書:年代|録》一云。春秋六十有九。身體柔軟。容色如_レ常。
永隆二年三月十四日入滅。《割書:新修|傳》吾將_二往生_一。可_レ住三兩夕
而已。忽然微疾。掩_レ室怡然長逝。《割書:新修傳二|十六□師》已上類聚傳。

【三十二頁上段】
源空會_二入滅相違_一曰。權者入滅。隨_レ機不同。《割書:已|上》瑞應傳
云。《割書:□【国構えに考】懐感|禅師事》感法師_二。《割書:高僧傳云。不_レ|知_二何許人_一也。》居_二長安千福寺_一。博通_二經
典_一不_レ信_二念佛_一。問_二善導和尚_一曰。念佛之事在_二何門_上。答曰。
若能專念佛。當_二自有_一_レ證。又問。頗見_レ佛否。師曰。佛言何
可_レ疑哉。遂三七曰入_二道場_一。未_レ有_二其應_一。自恨_二罪深_一。欲_二絕_レ
食畢_一_レ命。師止而不_レ許。三年専志。遂得_レ見_二佛金色玉毫_一。
證_二得三味_一。乃自造_二往生決疑論七卷_一。臨終佛迎。合掌向_レ
佛卒。《割書:已|上》樂邦文類云。《割書:□【国構えに頭】法照|禅師事》法照者。唐代宗。《割書:第九|主。》大歷四
年。於_二衡州湖東寺_一。啓_二 五會念佛_一。道場感_三 五色祥雲覆_二
其寺_一。雲中有_二樓閣_一。賭_二阿彌陀佛二菩薩_一。復_二於道場外_一。
遇_二 一老人_一。指見_二文殊_一。因往_二 五臺_一。大聖現_二竹林寺_一。照
入_二寺之講堂_一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為_レ衆說法。照
作_レ禮問曰。末代凡夫。智識淺劣。未審修_二何法門_一。文
殊曰。諸修行門。無_レ如_二念佛_一。我於_二過去_一。因_二念佛_一 故
得_二 一切種智_一。照又問。當_二云何念_一。文殊曰。此世界西。
有_二阿彌陀_一。願力難思。汝當_三繫_レ念令_レ無_二間斷_一。命
終決定往生。說已。為_レ照摩頂而退。乃至德宗。遂勒迎入_レ

【三十二頁下段】
內。教_二宮人念佛_一。亦代宗時為_二國師_一。亦云_二法照大師_一。
即善導後身也。《割書:已|上》龍舒淨土文云。少康貞元初。至_二洛下
白馬寺_一。見_二殿中文字累放_二光明_一。探_二取之_一。乃善導西方
化導文也。康曰。若於_二淨土_一有_レ緣。當_レ使_三此文再發_二光明_一。
言未_レ已。光乃閃爍。遂至_二長安善導影堂_一。大陳_二燕獻_一。導
於_二空中_一曰。汝依_二吾事_一。利_二益有情_一。則汝之功。同生_二安養_一。
又逢_二一僧_一。語曰。汝欲_レ化_レ人。當_レ往_二新定_一。言訖而隱。《割書:辛定今|□州也》
至_レ被人無_二識者_一。康乃乞錢誘_二小兒_一。與_レ之約曰。阿彌陀
佛。是汝本師。能念一聲。與_二汝一錢_一。小兒務得_二其錢_一。隨
亦念_レ之。後經_二月餘_一。俟_レ錢者多。康乃曰。可_レ念_二 十聲_一與_二
一錢_一。如_レ是一年。無_二長少貴賤_一。念佛之人。盈_二於道路_一。凡
見_レ康者。則稱_二阿彌陀佛_一。後於_二烏龍山_一。建_二淨土道場。築_二
壇三級_一聚_レ人。午夜行道。康昇_レ座。令_二人面西_一。康先唱_二阿
彌陀佛_一。次架和_レ之。康唱時。衆見_下 一佛從_二其口_一出_上。連_二唱
十聲_一。則有_二十佛_一。若_二貫珠_一焉。臨終放_レ光數道。掩然而逝。
世稱_二後善導_一。《割書:康霜雲仙都人也。樂邦文頌【?】云。立社之號。以_二遠公_一為_二|始祖_一。自_二師歸寂_一。抵_二今大宋慶元五年己未_一。凡八百九》
《割書:年矣。中間繼_二此道_一者。乃有_二 五師。曰善導。法照。少康。省常。宗□。是五|師。異世同_レ轍。省常大宋人。住_二錢唐_一修_二淨業。宗□者。大宋元祐中。住_二》

【三十三頁上段】
《割書:眞州長盧寺_一。勸_二念佛_一。是禪宗也。|已上。五人世云_二 五大法師_一。》 三日本者《割書:鎮西宗要聽書云。念佛日|本四度興盛也。一番聖武》
《割書:帝御字。行基弘_二念佛_一間。成_二 一階僧正_一興盛也。農夫田歌歌_二念佛_一。二番|延喜帝御時。空也上人弘_レ之。三番花山帝御時。源信僧都。造_二三帖往生》
《割書:要集_一弘_レ之。四番隠岐院御|時。法然上人造選擇集弘_レ之》行基菩薩傳云。《割書:□【国構えに頭】行基|菩薩事》泉州人。天智
七年生。生胞衣褁纏。母忌_レ之懸_二之樹枝_一。經_レ宿往見。出_レ胞
能言。 收育(ヤシナフ)。童遊讚_二佛乘_一。村兒捨_二牛馬_一。從者數百人。其主
覔_二兒牛馬_一。到_二基所_一。聞_二其說_一。感泣忘_レ歸。說誨間牛馬散_二
諸所_一。基上_二高所_一呼。應_レ聲來。十五出家。橋河畔堤不日成。
基歸_二故里_一。里人捕_レ魚宴_二池邊_一。年少戲薦_レ基。基喫須臾
吐_レ池。為_二小魚_一去。有時度_二沙彌_一。勅禁圄。在_レ獄遊_二里閭_一赦_レ
之。有_二智光法師_一。云_二朝廷賞_レ基棄_一_レ我嫉隱_レ山。一夕俄死。十
日蘇。語_二諸弟獄中基受生所我受苦_一畢。行謝_レ基作_レ禮矣。
此師又興_二念佛_一。往_二生極樂_一。萬民風靡唱_二佛名_一。本地文殊
菩薩。初會華嚴發願往生。今又本迹不_レ替。歸_二本願念佛_一。
是萬行基本故歟矣。空也傳云《割書:□【国構えに頭】空也|上人事》光勝沙彌時稱_二空
也_一。多為_レ濟。無_レ水地多穿_レ井。俗名_二彌陀井_一。曠野每_レ逢_二
遺骸_一。 捃(ヒロツテ)_二 一處_一念_二彌陀號_一。灌_レ油燒。天慶元年_一。《割書:醍醐|時》入_二王
城_一。於_二市鄽唱_二彌陀_一化_レ人。人呼_二市上人_一。後創_二 六波羅蜜

【三十三頁下段】
寺_一。或逢_二松尾明神_一與_レ衣。或老鍛工禮_レ也云。曰暮道遠。
如_二生死_一何。教云。只專_二念彌陀_一。工辭還。中路逢_レ賊。工
潛念_二彌陀_一。賊見_レ工云_二空也上人_一捨去。奧羽二州夷地。負_二
像經_一往說法。二州多化。終著_二净衣_一。執_二香爐_一端坐。語_二門
人_一云。無量聖衆來迎。語已氣絕。香氣音樂響_レ天。《割書:世云。|不_レ知_二》
《割書:何許人。或云|延喜帝子。》法華驗記云《割書:□【国構えに頭】慧心|僧都事》源信僧都。本是大和州。葛
木下郡人《割書:已|上》道心堅固。讀_二誦法花經_一。了_二深義_一。顯密二
教得_二其源底_一。 迄(イタツテ)_二壯年時_一。背_二名利_一。山門閉_レ跡。深望_二極樂_一。「
誰量_二所期_一矣。撰_二往生要集_一。為_二極樂指南_一。其時夢。觀音
微笑。授_二與金蓮花_一。昆沙門捧_レ蓋。大唐皇帝。降_二宣旨_一。建_二
廟堂_一。安_二影像。及往生要集_一。授_二大師號_一。《割書:諡_二圓通大師_一。|聞_二度度唐人傳_一。》僧
都迄_二春秋七十六_一。以_二寬仁元年。《割書:後一|條時》六月十曰寅時_一。永
遷化。當_二此時_一。天奏_二妙音樂_一。又香風頻吹。奇妙香氣滿_二虛
空_一。草木枝葉。似_二萎衰形_一。向_二西方_一傾低。《割書:已|上》永觀傳云《割書:□【国構えに頭】永|觀事》永
觀《割書:但馬守國學孫。木工|助藤原敦隆子。》十二歲出家。東大寺受戒。本學_二 三論_一。
兼習_二唯識因明_一矣。生年十八歲已後。歸_二念佛門_一。作_二往
生十因一卷_一。所_レ行_レ世。自每曰稱名一萬遍。後增六萬。每

【三十四頁上段】
日三時。彌陀供養法無_レ懈。一期之間。百萬遍三百度。《割書:乃|至》
白河院承保二年《割書:乙|卯》四十二歲後。住_二禪林寺_一。一向念佛_一 。
堀河院承德三年《割書:乙|卯》六十七任_二律師_一。僅經_二 一宿_一 辭_二退之_一。
次年補_二東大寺別當_一。鳥羽院天承元年《割書:庚|寅》腰有_二少痛_一。至_二。
二年春_一。起居不_レ快。至_二同八月_一。食事乖_レ例。同十月晦日。
修_二往生講_一。十一月一日。强自沐浴。苦痛忽除。同二日亦
修_二往生講_一。至_二念佛段_一。衆等同音。唱_二來迎讚_一。師語_二傍人_一
曰。香氣芬馥。然而餘人不_レ聞。至_二丑時_一。頭北面西。正念
念佛如_レ睡氣絕。春秋七十九。于_レ時紫雲聲_二禪林空_一。音樂
聞_二閑屋內_一。紫雲移_レ扉。經_レ時不_レ消。《割書:已|上》源空傳《割書:〔□【国構えに頭】源空事〕|舜昌法印於_二》
《割書:叡山_一集|四十八巻》云。黑谷上人者。崇德院御字。長承二《割書:癸|丑》誕生。久安
《割書:近衛|院》三年。志學攀_二登叡峯_一。《割書:同年|登壇》同六年。二九隠_二居黑谷_一。
承安五年。《割書:乙|未》歸_二善導疏_一入_二專修_一。《割書:其歳四|十三。》謂為_二出離生死_一。雖_レ
學_二 一切教_一。而當_二我機_一失_二得度門_一。後入_二報恩藏_一。周覽積_レ
年。披_二閱一切經_一。已及_二 五偏_一。和尚八軸疏。亦見五遍。文
幽義邈。然後別開_二 八卷_一。亦看三遍。前後補接。竊窺八遍。
讒至_二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文_一正解_二素意_一。偏行_二念佛_一。以為_二

【三十四頁下段】
正定之業_一。建曆二年《割書:壬|申》正月二十五日午時。唱_二光明遍
照四句_一入滅。《割書:已上年|満八十》往生奇瑞。滅後追薦。委如_レ傳矣
問。上諸師。同修_二往生業_一。何遂_二往生_一。何必黑谷時殊盛
哉。 答。何雖_下修_二淨業_一。遂_中往生_上。黑谷上人。習_二學八宗_一。師
德超_二當代人_一。諸宗本師。還為_二弟子_一。義花開_二天下_一。的申_二
法談於大裏_一。開心新顯。一人傾_レ首。諸侯為_レ禮。有時出_二
槐門_一。步_レ空放_二頭光_一。月輪殿下。降_二大庭_一。低頭合掌。從_レ
其已來。日本一州。貴賤歸_二念佛一行_一。問。諸宗人師。誰
不_レ吐_二威光_一。何法不_二甚深_一。何此念佛一法。殊利益廣大
乎 答。一彌陀娑婆緣深故。一易行故。一佛果應用甚
深廣故。虛舍_二萬像_一。海藏_二百川_一例也。問。文言促易行。
非_二但念佛_一。陀羅尼眞言。亦可_二易行_一。 答。會有_レ 二一。眞
言非_二他力本願_一。故非_二易行_一。念佛本願故易行也。一陀
羅尼念佛勝劣如_二別紙_一矣。 尋云。設雖_二他力本願_一。何超_二
法身所說之陀羅尼_一乎。答。本願者界外土。報身之內證。
汝之所解教主。所_レ不_レ及也。《割書:又可_レ在_二|別紙_一》尋云。淨土經。開_二彌
陀內證_一。故果地間。可_レ勝_二諸經_一。諸經開_二菩薩內證_一。故因

【三十五頁上段】
位而可_レ劣。然何諸經。說_二甚深無相理_一。淨土經說_二有相淺
近旨_一乎。答。相無相在_レ機非_レ法。法淺深在_二見不同_一。譬如_二
耆婆之前萬物皆妙藥_一。藥無_二淺深_一。皆應_レ病肝心。淨土經
教主。為_レ順_二 下機_一說相。淺識不_レ知_レ之。法體謂_レ淺。諸
經勸_二 上機_一。故說相深。若說相淺。機懈怠意苔深。自心玉
不_レ顯。自心玉不_レ顯者。何出_二生死_一。故說相深。淺識不_レ覺。
謂_三法體實有_二淺深_一矣。又復本自_レ述下有_レ益。高益少。譬
如_下褁_二覆火_一火氣漏出_上故。讒唱_二 一念十念_一。五逆十惡。謗
法闡提。忽入_二實報土_一矣。迹自_レ本高有_レ益。下益少。譬如_二
靑出_レ從_レ藍。而青_一_レ於_レ藍。靑劣_レ藍。人不_レ用_レ之。雖_レ高動
落_二機知解情量_一證理少。《割書:已上|一分。》

初學題額集上

【三十五頁下段】
初學題額集中

  華嚴宗
華嚴經六十卷者。經云大方廣佛華嚴經。《割書:云云|》骨目章云
《割書:□【国構えに頭】華嚴|教事》大以_二周遍_一為_二其義_一。心性周_二遍法界_一。唯心萬法一
如平等無_二差別_一。心性常住。不生不滅。是故世間森羅常
住。有情非情。其性恆如。方者寂用作言之異名也。一光
遍照之琳影也。理智常住之慧。無礙作情之源也。廣者弘
也。謂自性廣弘。號無_二隔院_一。佛者梵語也。此云為_レ道謂道。
者通也。遍也。通_レ理通_レ事。自性 宛麻(エンモ)不_レ變遍_レ天遍_レ地。本
理苟無_レ替。佛道通遍硯筆墨字。花者門也。謂行之門。將_三
開而入_二本來之理宗_一。宗者其家也。家者諸佛之家也。諸
佛家者。法界自性也。嚴者飾莊也。海上之波也。根本智
之上。以_二 七珠_一莊_二嚴實報世界_一也。好衆寶合成之大宅。金
剛無漏之寶堂也。經者性也。性能不_レ變。一果常住。故名
為_レ經矣。《割書:已|上》六十卷等者。八會章云《割書:□【国構えに頭】華嚴|經會事》今明_二此經_一。有_二
七處八會_一。謂人中三處。天上四處。為_二 七處_一。重會普光


【三十六頁上段】
法堂是為_二 八會_一。於_レ中第一會。佛在_二摩竭提國。菩提樹
下_一。盧遮那佛。加_二普賢菩薩_一。入_二如來淨藏三昧_一。說_二 十方
世界。及果德法門_一。《割書:有_二 四|品經_一。》第二會。佛在_二普光法堂_一。文殊師
利。承_二佛神力_一。説_二信位法門_一。《割書:有_二 四|品經_一。》第三會。佛在_二帝釋宮_一。
佛加_二法慧菩薩_一。入_二菩薩無量方便三味_一。說_二十佳法門_一。
《割書:有_二 六|品經_一。》第四會。佛在_二夜摩天宮_一。加_二功德林菩薩_一。入_二善伏三
昧_一。說_二 十行法門_一。《割書:有_二 四|經品_一。》第五會。佛在_二兜率天宮_一。加_二金剛
幢菩薩_一。入_二明智三昧_一。說_二 十回向法門_一。《割書:有_二 三|品經_一。》第六會。佛
在_二他化自在天宮_一。加_二金剛藏菩薩_一。入_二大智慧光明三味_一。
說_二 十地法門_一。《割書:有_二 十一|品經_一。》第七會。佛在_二重會普光法堂_一。普賢
菩薩。承_二佛神力_一。入_二佛華嚴三昧_一。法慧菩薩問。普賢
菩薩答。《割書:有_二 二|品經_一。》第八會。佛在_二舍衛國。重閣講堂_一。自入_二
如來師子奮迅三昧_一。說_二法界法門_一。《割書:有_二 一品經_一。|已上略抄。》私云。第一
會有_二 四品經_一者。一世間淨眼品。二盧遮那佛品。三如來
名號品。四四部品。第二會有_二 四品經_一者。一如來光明覺
品。二菩薩明難品。三淨行品。四賢首菩薩品。第三會有_二
六品經_一者。一昇須彌頂品。二雲集妙勝殿上說偈品。

【三十六頁下段】
三菩薩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初發心菩薩功德品。六明法
品。第四會有_二 四品經_一者。一昇夜摩天宮自在品。二夜摩
天宮菩薩說偈品。三菩薩十行品。四菩薩無盡藏品。第五
會有_二 三品經_一者。一昇兜率天一切寶殿品。二兜率天宮
菩薩讚佛品。三菩薩回向品。第六會有_二 十一品經_一者。一
十地品。二十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祇品。五壽命品。六
菩薩處品。七佛不思議品。八如相好品。九佛小相光明
品。十普賢菩薩行品。十一如來性起品。第七會有_二 一品
經_一者。離世間品。第八會有_二 一品經_一者。入法界品。又新
譯為_二 九處十會_一。品名與_レ今或_レ替。復加_二 五品_一。為_二 三十九_一
也。問。此經教主。三身中何身哉。答。一體不分。非今
非古身也。清涼大師云。分_二 三身名目_一。自_レ是三乘教內。今
一乘玄旨。一體不分。《割書:已|上》如來出現品云。為_レ令_三衆生生_二
欣樂_一故出_二於世_一。欲_レ令三 二衆生生_二戀慕_一故示_二涅槃_一。而實如
來無_レ有_二出世_一。亦無_二涅槃_一。何以如來常住。清淨法界。隨_二
衆生心_一。示_二現涅槃_一《割書:已|上》清凉釋云。約_レ迹能今能久。約_レ本
非古非今《割書:已|上》 問。此經十佛。并現相樣何。 答。經四十

【三十七頁上段】
三離世間品云。有_二 十種見佛_一。何等為_レ十。所_レ謂無著佛。
家_二住世間_一。成_二就正覺_一故。願佛。出生故。業報佛。信故。
持佛。隨順故。涅槃佛。永度故。法界佛。無_二處不_レ至_一故。
心佛。安住故。三味佛。無礙無著故。性佛。決定故。如意
佛。普覆故。探玄記《割書:十|七》云。行障既離。佛境斯現。故云_二見
佛_一。十中各標_レ名。釋_レ義者。無著者。不_二滯著_一。謂不_レ滯_二體
著_一。現_二於世間_一示_二正覺_一。此是摠句。下九別顯。一由_二願力_一
出現故。二示_下 往(ムカシノ)善業。得_中此妙果_上。此令_三他信_二知業不_レ虛_一。
三淨識體。住_二持善根_一。顺成_二正覺_一。四雖_レ現_二世間_一。而常住
涅槃故。五此現覺之身。即遍_二 一切處_一故。六方乃安_二住心_一。
即是佛。七以_下於_二留處_一皆無_レ著故。八體性不變故。九如_二
能化意_一。普覆_二群機_一故。《割書:已上私云。於_二 一佛_一。隨_二|上功能_一。立_二 十名_一。》問。此經大意
何。 答。宗密云。信解行證也。信者初會六品十一卷。舉_二
依正二果_一。勸_二大衆信樂_一也。解者二。修_レ因契_レ異。生_二其智
解_一。謂第二會十信。三會十住。四會十行。五會十回向。六
會十地。七會等妙二覺。行者託_二前信解之法_一。進修令_レ成_二
正行_一也。即第八會。證者第九會初。佛入_二師子奮迅三味_一

【三十七頁下段】
海會頓證_二法界_一。善財遍親_二善友_一。歷_レ位漸證也。破塵抄
云。摠分_二 一部經_一為_レ四。謂信解行證。初以_二如來果德。及
普賢法界_一。為_二所信_一。以_二文殊智慧_一。為_二能信_一。第二會於_二普
光明殿_一。說_二 十信_一。從_二第三會_一。乃至第七會。說_二 六位行布_一。
至_二第八會_一。正說_二圓融行_一。其行布圓融。說有_二前後_一。義乃
一時。皆是不_レ出_二理智解行_一。其解行者。文殊為_二能起妙
解_一。普賢為_二所起圓行_一。乃至第九會法界品初。皆證_二入法
界_一也。是故品初。如來自入_二 三昧_一。現_レ相無言。表_二所證絕
言_一。而普賢開顯《割書:□【国構えに考】顯一|本作題》放_レ光令_二其解_一。表_二能證絕言_一。文
殊開顯《割書:□【国構えに考】顯一|本作題》如來自入_二 三味_一者。顯_下二聖法門相融。普
賢行因滿。離_レ相絶_レ言。沒_二同果海_一。是名_中毗盧遮那。光明
遍照_上也。是知一部經。不_レ離_二於三聖_一。其末會亦是文殊
為_レ始。普賢為_レ終。華嚴論云。又此經四十品中。以_二法界
品_一為_二正宗_一。餘品為_レ伴。《割書:已|上》五教十宗。十玄六相等者。法
藏大師云。教類有_レ五《割書:□【国構えに頭】華嚴|教相事》一小乘教。但說_二我空_一。縱少
說_二法空_一。亦不_二明顯_一。但依_二 六識三毒_一。建_二立染淨根本_一。未_レ
盡_二法源_一。故多_二諍論_一。《割書:諸部小乗經論四|阿含倶舎婆沙等》二大乘始教。亦名_二分教_一。

【三十八頁上段】
於_レ中但說_二諸法皆空_一。未_レ盡_二大乘法理_一。故名為_レ始。但說_二
一切法相_一。有_二不成佛_一故名為_レ分《割書:楞伽。深密等經。瑜|伽。唯識等論也。》三終敎亦
名_二實敎_一。說_二如來藏隨緣_一。成_二阿賴耶識_一。緣起無性。一切
皆如。定性二乘。無性闡提。悉當_二成佛_一。方盡_二大乘至極
之說_一。名為_レ終故。以_レ稱_二實理_一故名為_レ實。《割書:般若。法華等經|起信寶性等論》四
頓敎。摠不_レ說_二法相_一。唯辨_二眞性_一。亦無_二八識差別之相_一。訶_レ
《割書:□【国構えに考】訶恐|呵歟》敎勸_レ離毁_レ相泯_レ心。但一念不生_一。即名為_レ佛。不_レ依_二
地位漸次_一。故說為_レ頓。《割書:大乗經中即心是佛談。不_レ|説_二位漸次_一等諸文意》五圓敎。所說
唯是法界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入。帝網重重。主伴
無盡。《割書:已上有_二同|敎別敎二_一。》五敎章上云。 一別敎。二同敎。初中亦二。一
是性海果分。當_二是不可說義_一。何以故。不_二與_レ敎相應_一故。
即十佛自境界也。故地論云_二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_一者
是也。二是緣起因分。即普賢境界也。此二無二。全體遍
收。其猶_二波水_一。思_レ之可_レ見。《割書:已上就_二普賢境界_一。有_二|十玄縁起六相圓融經_一。》十宗者。五
敎章云。一依_二菩提流支_一。依_二維摩經等_一。立_二 一音敎_一。《割書:經云。|佛以_二》
《割書:一音_レ演_二説法_一。衆生|隨_レ類各得_レ解云云。》二依_二誕法師等_一。依_二楞伽等經_一。立_二漸頓二
敎_一。《割書:謂以_下先_レ習_二小乘_一。後趣_二大乘_一等_上。大由_レ小起故名為_レ漸。大小俱|陳□涅槃經等。如_二直往菩薩等_一。大不_レ由_レ小。故名為_二頓敎_一。華殿經。》
  
【三十八頁下段】
三依_二光統律師_一。立_二 三種敎_一。《割書:謂漸頓圓。以_二根未熟_一。先說_二無常_一。後|說_レ常。先說_レ空。後說_二不空_一。深妙義》
《割書:如_レ此。漸次說故。名為_二漸敎_一。為_二根未熟之流_一。於_二 一法門_一。具_二足演說一|切佛法_一。常與_二無常_一。空與_二不空_一俱說。更無_二漸次_一。故名為_レ頓。為_下於_二上》
《割書:達分_一階_二佛敎_一者。說_下於如來礙解脫。究竟果|満。圓極秘密。自在法門_上。故名_レ圓。即此經是也。》四依_二大衍法師_一。
立_二四宗敎_一。以通_二收一代聖敎_一。一因緣宗。《割書:小乗薩婆|多等部》二假
名宗。《割書:成實經|部。》三不眞宗。《割書:諸部般若。說_二即空理_一。|明_二 一切法不眞實等_一。》四眞宗。《割書:涅槃。華|嚴等。》
《割書:明_二佛性法|界眞理等_一。》五依_二護身法師_一。立_二五種敎_一。三種敎同_一前衍師_一。
第四名_二眞宗敎_一。《割書:涅槃等經。明_二|佛性眞理_一。》第五法界宗。《割書:華嚴明_二法界自|在無礙法門_一。》六
依_二耆闍法師_一。立_二六種敎_一。初二同_二衍師_一。第三不眞宗。《割書:明_下|諸》
《割書:大乘通說_中諸|法如幻化等_上。》第四眞宗。《割書:說_二諸法|眞空理_一》第五常宗。《割書:明_レ說_二真理恆沙|功德恆等義_一。》第
六圓宗。《割書:明_二法界自在。綠起無礙。|德用圓備_一。華殿是也。》七依_二南岳思禪師。及天台
智者禪師_一。立_二四敎_一。該_二攝一代東流敎_一。一名_二 三藏敎_一。《割書:智|度》
《割書:論中。說_二小乘_一為_二 三藏|敎_一。大乘為_二摩訶衍藏_一。》二名_二通敎_一。《割書:諸大乘經中法。通益_二 三乘人_一。|及大品經中。乾懸等十地。通_二》
《割書:大小_一|是也。》三名_二別敎_一。《割書:諸大乘經中。所_レ明道理。不_レ|通_二小乘_一者是也亦名_二頓敎_一。》四名_二圓敎_一。《割書:法界|自在。》
《割書:具_二足一切無盡法門_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華|嚴是也。亦名_二秘密敎_一。以_三□聞等不_二聞_一故。》八依_二江南敏法
師_一。立_二 二敎_一。一釋迦經。謂_二屈曲敎_一。《割書:以_下遂_二物機_一。隨_レ計破_レ|著_上□。如_二涅槃等_一。》 二
盧舍那經。謂平道敎。《割書:以_下遂_二法性_一。自在|說_上故。即華嚴是。》 九依_二梁朝光宅寺
雲法師_一。立_二四乘敎_一。謂臨門三車。為_二 三乘_一。四衢所_レ授大

【三十九頁上段】
白牛車。方為_二第四。_一以_下被臨門中牛車。亦同_二羊鹿_一。俱不_レ
得_上故。餘義同_二 上辦_一。後代信行禪師。依_二此宗_一立_二 二敎_一。謂
一乘三乘。三乘者。即别解別行。及三乘差別。并先習_二小
乘_一。後趣_二大乘_一是也。一乘者。謂善行。唯是一乘。亦華嚴
法門。及直進等是也。十依_二大唐王藏玄奘法師_一。依_二深密
經。金光明經。及瑜伽論_一。立_二 三種敎_一。即三法輪是也。 一
名_二轉法輪_一《割書:於_二初時鹿野園中_一。轉_二|四諦法輪_一。小乘法。》二名_二照法輪_一。《割書:於_二 中時_一。於_二|大乘內_一。密意》
《割書:說_二諸法|空等_一。》三名_二持法輪_一。《割書:後時於_二大乘中_一。顯_了意。說_二 三性及眞如不|空理等_一。就_二普賢之境界_一。十玄緣起。六相圓》
《割書:融。|》同中云。十玄緣起。無礙法門義。《割書:□【国構えに頭】十|玄事》一者同時具足
相應明。《割書:十義同時相應。成_二 一緣起_一。無_レ有_二前|後始終等别_一。具_二足一切_一。自在逆順。》二者一多相容不
同門。《割書:隨_二 一門中_一。攝_下因果理事法。各住_二自位_一。一切法門_上。無礙自在|無盡。經云。以_下一佛土滿_二十方_一。十方入_レ一_上。亦無_二餘世界_一。本》
《割書:不_レ|壊。》三者諸法即自在門。《割書: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圓融自在無礙| 成耳。經云。初發心菩薩。一念功德》
《割書:深廣無_二邊際_一。如來分別。| 說窮_レ功 不_レ能_レ盡。》四者因陀羅網境界門。《割書:經云。於_二 一微|塵中_一。各示_二那》
《割書:由他無數億諸佛_一。於_レ 中而說_レ法。於_二 一微塵中_一。現_二無量佛國_一。須彌金|剛鐵圍世界不_二迫迮_一。於_二 一微塵中_一。現_レ有_二 三惡道。天人阿修羅_一。各》
《割書:受_二報業_一。己上|三世間說也。》五微細相容安立門。《割書:於_二 一念中_一。具_二足始終同時|前後逆順等。一切法門_一。於_二》
《割書:一念中_一。炳然同時。齊|顯_三顯現無_レ不_二明了_一。》六秘密隱俱成門。《割書: 諸法隱覆顯了。俱時|成就也。故經云。於_二》
《割書:此方_一入_二正受_一。他方三昧起。眼根入_二正受_一。色塵三昧起。已上。又云。於_二|一微塵_一 入_二正受_一。一切微塵三昧起。一切微微塵入_二正受_一。一毛端頭三昧》

【三十九頁下段】
《割書:起。已上。如_レ是自在。此隱彼 |現。正受及起定。同時秘密成。》七諸藏純雜具徳門。《割書:於_二諸義_一。或|純或雜。如_二》
《割書:人法等_一。若以_二人門_一取者。即一切皆人。故名為_レ純。此人門具含_二事理|等一切差別法_一。故名為_レ雜。如_レ是繁_二興法界_一。純雜自無_レ不_二具足_一者。》
八者十世隔法異成門。《割書:於_二諸義_一。遍_二十世中_一。同時異時。具足顯|現。以_三時與レ法。不_二相離_一言_二 十世_一者。過》
《割書:去未來現在三世。各有_二 過去未來及現在_一。即為_二九世_一也。然此九世。迭|相即入故。成_二 一摠句_一。别合成_二十世_一。此十世具_二足別異_一。同時顯現成_二 》
《割書:緣起_一。故得_二即入_一也。經云。或以_二長劫_一入_二短劫_一。短劫入_二長劫_一。或百|千大劫為_二 一念_一。或一念即為_二百千大劫_一。或過去劫入_二未來劫_一。未來劫入_二 》
《割書:過去劫_一。如_レ是自在時香劫|無礙。相即入渾融成。》九唯心回轉善成門。 《割書:於_二諸義_一。唯是一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轉》
《割書:也。然一心亦具_二足十種德_一。如レ是|自在具_二 種種德_一。此心自在作用。》十託事顯法性解門。《割書:於_二諸義_一|隨_二託別》
《割書:事_一。以顯_二別法_一。謂理事等一切法門。|已上。此十門。隨_二 一門_一攝_二諸門_一。》已上十玄緣起畢。六相圓
融者。《割書:□【国構えに頭六】六|相事》同章云。初列_レ名者。謂摠相。別相。同相。異相。
成相。壤相。摠相者。一含_二多德_一故。相別者。多德非_レ一故。
別依_二止摠_一。滿_二被摠_一故。同相者。多義不_二相違_一。司成_レ摠故。
異相者。多義相望。各各異故。成相者。由_二此諸義_一。緣起
成故。壞相者。諸義各住_二自法_一。不_二移動_一故。第二教典意
者。此教為_レ顯_二 一乘圓教。法界緣起。無盡圓融。自在相
即。無礙容持。乃至因陀羅無窮事等_一。此義現前。一切惑
障。一斷一切斷。得_二九世十世滅_一。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
性即一顯一切顯。竝普別具足。始終皆齊。初發心時。便

【四十頁上段】
成_二正覺_一。良_下由_レ如此法界緣起。六相容融。因果同時。相
即自在。具_中足逆順_上。因即普賢解行。及以證入。果即十佛
境界。所_レ顯無窮。《割書:已|上》 問。此宗斷惑分齊何。 答。五敎
章。釋_二 五敎斷惑_一。然小乘始敎如_レ 下。終敎意。諸聲聞緣
覺。於_二煩惱_一尚不_レ能_レ斷。但能伏。不_レ知_二所知障_一。其菩薩人。
於_二 二障中_一。不_レ分_二俱生及分別_一。但有_二正使及習氣_一。地前
伏_二使現_一。初地斷_二使種_一。地上除_二習氣_一。佛地究竟淨。此等
菩薩。唯怖_二智障_一故。修_二唯識真如等觀_一。伏_二斷彼障_一。然於_二
煩惱障_一。非_二直不_一_レ怖。不_レ修_二對治_一。頓敎意。一切煩惱。本來
自離。不_レ可_レ說_二斷與及不斷_一。如_二法界體性經云_一。佛告_二文
殊師利_一。汝云何。敎_三諸善男子等。發_二菩提心_一。文殊言。我
敎_レ發_二我見心_一。何以故。我見際即是菩提故。以_レ之准_レ之。
若依_二圓敎_一。一切煩惱。不_レ可_レ說_二其體性_一。但約_二其用_一。即甚
深廣大。以_三所障法。一即一切。具_二足主伴等_一故。彼能障
惑。亦如_レ是也。是故不_レ分_二使習現種_一。但如_二法果一得一
切得_一故。是煩惱亦一斷一切斷也。故普賢品。明_二 一障一
切障_一。小相品。明_二 一斷一切斷_一者。此義也。又此斷惑分

【四十頁下段】
齊。准_二 上下經文_一有_二 四種_一。一約_レ證。謂十行已去斷。二約_レ
位。謂十住已去斷。三約_レ行。謂十信終心斷。四約_レ實。謂
無_レ可_レ斷。以_二本來清淨_一故。廣如_二經文_一。又前三乘等。諸門
斷惑。若一障一切障。一斷一切斷。即入_二此敎道_一。《割書:已上終敎|下取意。》
《割書:頓敎。圓敎。|五敎章全文。》 問。此宗將來何。 答。三國傳法記云。後
魏明帝之時。東晉安帝。詔_二天竺佛他跋陀_一。譯_二出華嚴經
六十卷_一。《割書:已|上》又陳世杜順禪師。清凉山文殊應化。居_二終南
山_一弘_二華嚴_一。又智儼大師。發_二揮五敎_一。證_二悟六相_一。又香象
賢首大師。普羅應迹。顯_二揚一乘_一。恢_二弘十宗_一。又則天皇
后御宇。聖曆二年己亥。十月八日。弘福寺法藏法師。奉_レ
詔令_レ講_二華嚴經_一。至_二于世界品_一。講堂及寺地皆震動矣。華
嚴宗自_レ此興焉。孝謙天皇。天平勝寶三年辛卯。良辨為_二
少僧都_一。住_二東大寺_一。弘_二華嚴宗_一。《割書:已上三國傳法記|文。少加_二他書_一。》
天台宗
妙法蓮華經。《割書:□【国構えに頭】天台|敎事》妙者秘密奧藏。稱_レ之為_レ妙。法者示_二。
權實正軌_一。故為_レ法。蓮者久遠之本果。喻_レ之為_レ蓮。華者
會_二不定於同道_一。喻_レ之為_レ華。經者聲為_二作佛事_一。稱_レ之為_レ

【四十一頁上段】
經矣。槐大師。於_二此經_一而設_二 三部釋義_一。一玄義。法華釋
名。立_二 五重玄義_一。一者法華為_レ名。二者實相為_レ體。三者
一乘因果為_レ宗。四者斷_二權疑_一。生_二實信_一為_レ用。《割書:迹|門》斷_二近疑_一。
生_二遠信_一為_レ用。《割書:本|門》五者醍醐味為_二敎相_一。二文句。法華入文
判釋。設_二 四種釋_一。一因緣者。所化之機感時至。能化之應
用任運顯故。文句一云。因緣亦名_二感應_一。衆生無_レ機。雖_レ
近不_レ見。慈善根力遠而自通。感應道交。故用_二因緣釋_一。
《割書:已|上》二約敎者。感應道交。六塵得道中。聲塵得道。此國風
俗。設_二修多羅敎文_一。而引_二迷妄群類_一。句云。若十方機感
廣若_二虛空_一。今論_二娑婆國土_一。音聲為_二佛事_一。則甘露門開。
依_レ敎釋者。處中說明矣。三本迹者。尋_レ迹有_レ本自顯故。
句云。若應_レ機說_レ敎。敎有_二權實淺深不同_一。須_二置_レ指存_レ月。
亡_レ迹尋_一_レ本故。肇師云。非_レ本無_二以垂_一_レ迹。非_レ迹無_二以顯_一_レ。
本。故用_二本跡釋_一矣。四觀心者。前因緣約敎本迹三。釋_二
如來在世儀式_一故廢_レ之。所詮觀_三萬法在_二 一念之心_一。是我
等得義故。専_二所詮觀心_一。自然可_レ滿_二足自利利陀_一。句云
若尋_レ迹迹廣。廣徒自疲勞若尋_レ本本高。高不_レ可_レ極。日

【四十一頁下段】
夜數_二他寶_一。自無_二半錢分_一。但觀_二己心之高廣_一。扣_二無窮之
聖應_一。機成致_レ感。逮_二得己利_一故。用_二觀心釋_一矣。三止觀。法
華之大意矣。止觀有_二 三種_一。一漸次止觀。《割書:自_二 三藏_一|至_二圓教_一。》 二不定
止觀。《割書:頓漸等|互學。》三圓頓止觀。《割書:自_レ初|學_レ圓。》此三種釋。皆是大乘俱互
圓實相矣。此一家己心相傳之肝要也。然則止觀一云。天
台傳_二南岳三種止觀_一。《割書:已|上》  問。南岳相傳何。答。止觀一
云。聞_二師用心_一。一依_二釋論_一。論是龍樹所說。《割書:已|上》慧聞南岳
相傳來。問。慧聞依_二釋論_一者何文哉。答。論云。三智實
在_二 一心中_一得。《割書:已|上》四敎五味者。藏等四敎。化法所說法門
淺深也。乳酪等五味。化儀五時說法儀式也。四敎者。一
三藏敎。敎主劣應身。同居士佛。說_二小乘半字權門界內
方便事敎_一。明_二生滅四諦之修行。拙度拆空之理_一。三乘所
學。四門得道。三藏者。一修多羅藏。亦云_二定藏_一。修多羅
此翻_レ經。法本體義也。經者四阿舍。謂長雜增一中也。二
毗尼藏。亦云_レ戒。此翻_レ律滅_レ惡義也。律者憂無德部。薩
婆多部。迦葉遺部。彌沙塞部。婆麤富羅部等也。三阿毗
曇藏。亦云_レ慧。此翻_レ論。無比法義也。俱舍。婆沙等也。三

【四十二頁上段】
乘者。一聲聞修_二四諦行_一。斷_二 三界八十八使見惑_一至_二初向_一。
發_二無漏心_一。斷_二八十一品思惑_一。得_二羅漢果_一。此極果無學位
二緣覺。觀_二十二因緣_一。發_二無漏智_一。得_二辟支佛_一。三菩薩。三
祇百劫之間修_二六度_一。八相成道轉_二法輪_一。已上三乘所學
地位。劫數可_レ待_レ下。二通敎。敎主滕應身。居_二方便士_一。說_二
大乘滿字權門界內偏眞理敎_一。明_二無生滅四諦。十二。六
度之行_一。敎_二巧度體空之觀_一。三乘共學。四門得道。立_二十
地_一判_二 三乘之行位_一矣。一乾惠地。根深水。《割書:智慧水淺未_レ得_二四善|根深水_一。故云_二乾慧_一。》外凡。
三賢位修_二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
支。八正道支_一。此位利根菩薩斷_二煩惱_一。二乘伏_二煩惱_一。二性
地《割書:得_二燸法等理水_一。|進伏_二煩悩強盛_一。》内_二凡位。同三藏四善根_一。三八忍地。三
乘人發_二無漏智_一。斷_二 三界四諦下見惑_一。《割書:無漏智。自_二苦法忍_一。|至_二道類忍十五心_一。》初
果位。四見地。三乘同斷_二 三界八十八使見惑_一畢。見_二無生
四諦理_一。證_二須陀洹果_一位也。又此位有_二 上根被接_一。《割書:被接者。|通敎利根》
《割書:菩薩。為_二別|敎圓敎人_一。》五薄地。斷_二欲界九品思惑前六品_一。證_二 一來果_一 。
《割書:九品殘三|品故云_レ薄》六離欲地。《割書:斷_二欲界九品惑_一|盡。故云_二□欲_一。》 證_二不還果_一。七已辨地。
斷_二色界四禪。無色界四處。摠八地七十二品思惑_一。證_二阿

【四十二頁下段】
羅漢果_一也。聲聞無學道。菩薩入空觀位。此地有_二 中根被
接_一。三界所作已辨也。八支佛地。緣覺利根。智慧力大故。
非_三唯斷_二正煩惱_一。亦兼侵_二煩惱上習氣_一也。菩薩此位出假
利生也。九菩薩地。斷_二習氣_一敎_二化衆生_一。修_二習無生四諦_一。
發_二菩提心_一修_二六度_一。至_二六七地_一。如_二 二乘_一斷_二 三界煩惱_一。證_二
偏眞理_一。但空视法成就。至_二第八地_一。從空出假。修_二利他
行_一。《割書:出假者。利益衆生也。斷_二正煩惱_一畢故。留_二千習氣_一加_二誓願_一。還生_二|三界_一。利_二益衆生_一。通菩薩名_二誓□習生_一也。習氣力□故加_レ願。淨》
《割書:佛國土成就衆生。學_二佛|種種功德_一。已上分聖。》此二地下根菩薩。被_二後敎接_一也。十
佛地。以_二 一念相應智慧_一。斷_二餘殘習氣亦少分塵沙_一。《割書:塵沙|者。》
《割書:習氣上細抹如_レ沙。障_二|利益衆生行_一煩悩也。》以_二天衣_一為_レ座。成_二勝應身佛_一。劣應身
一丈六尺也。勝_二劣應_一故云_二勝應_一。同居土佛也。又界外方
便有餘土。有_二此通敎佛_一。八相成道。《割書:八相同_二|三藏_一。》釋云。丈六尊
特合眞佛。《割書:已上二乘。鈍根菩薩。見_二丈六|佛_一。大乘利根菩薩。見_二報身佛_一。》 通有_二八種義_一。敎理
智斷行位因果矣。一敎通者。三乘人同稟。如_二幻即空敎_一
故。二理通者。三乘人同見_二偏眞空理_一故。三智通者。三
乘人同得_二巧度一切智_一故。《割書:巧度者。通敎三藏敎|智慧勝不_レ失_二有空_一。》四斷通者。
三乘人同斷_二見思惑_一故。五行通者。三乘人同斷_二見思_一。無

【四十三頁上段】
漏行同故。六位通者。從_二乾慧地_一至已辨地。三乘人同居
故。七因通者。三乘人同用_二九無礙道_一。斷_二煩惱_一故。《割書:無礙道|者無間》
《割書:斷_二煩惱_一|智慧。》八果通者。三乘人同用_二 九無礙道_一。證_二無餘涅槃
果_一故。《割書:解脱道者|諸果位。》此敎有即空。空有不二相即敎也。三别
敎。敎主報身。居_二實報土_一。說_二大乘滿字權門外獨菩薩事
敎_一。明_二無量四諦。六度之行_一。敎_二 二乘不共但中理_一。四門
得道。立_二 五十二位_一。《割書:□【国構えに頭】五十|二位事》一十信。《割書:此位皆以_レ|信為_二根本_一。》一信心。二
精進心。三念心。四定心。五慧心。六施心。七戒心。八護
心。九回向心。十願心。《割書:此十信。伏_二 三界八十八使見惑。九地八十|一品思惑_一。位淺故。先觀_二生滅空理_一。用_二拆》
《割書:空禪智_一。同_二 三藏敎_一。漸誘心 。故|空觀成就伏忍位。亦外凡位。》二十住位。《割書:伏位習種性位 |忍位內凡位。》一發心
住。《割書:斷_二 三界|見惑_一位。》二持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貴住。五方便具足
住。六正心住。《割書:舍利弗。此位值_二乞眼婆羅|門_一。退_二菩提心_一。入凡夫地 。》七不退住。《割書:自_二第二|住_一。至_二》
《割書:第七住_一。斷_二 三界|八十一品思惑_一。》八童眞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頂住。《割書:自_二第八|住_一。至_二》
《割書:第十住_一。除_二習氣_一。亦斷_二|上品塵沙_一。出假利生。》三十行位。《割書:伏位內凡位。|聖種性賢位。》一歡喜行。二
饒益行。三無嗔行。四無盡行。五離癡行。六善現行。七無
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眞實行。《割書:此十位名行。以_二進|趣_一為_レ行。斷_二中品塵》
《割書:沙惑_二。强息_二生|死惡心_一出假位。》四十 回向位。《割書:伏位內凡。通_二|種性賢位_一。》一救護衆生回向。

【四十三頁下段】
二不壞一切回向。三平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處回向。
五無盡功德回向。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七隨順等觀一
切衆生回向。八如相回向。九無縛無著回向。十法界無
盡回向。《割書:此位斷_二 下品塵沙惑_一。出|假利益衆生心□猛ナリ。》五十地位。《割書:斷位。眞位。分聖位。|顯中位。》
一歡喜地《割書:見道位。謂斷_二 一品無明_一。見_二 一分中道理_一|云_二見道_一。此位八相成道。此位百佛山界作佛。》二離欲地。
《割書:千佛馳。|界作佛。》三發光地。《割書:萬佛世|界作佛。》四燄慧地。五極難地。六現前
地。七遠行地。已上功用。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
《割書:已上十地。斷_二十品無|明_一。顯_二十分中道理_一。》六等覺位。《割書:此位斷_二 一品無明_一。即|顯_二十一分中道理_一。》等覺了登_二
平等峯_一分明了。亦名_二金剛心_一。因位智慧强盛如_二金剛_一。分
聖位也。七妙覺位。《割書:斷_二 一品無明_一。最後無明。|已上摠斷_二十二品無明_一。》極聖位矣。他受
用報身。居_二有餘實報土_一。八萬四千相好具足。光明無邊。
音聲色像無邊。斷無明證中道菩薩為_二所化_一。非_二 二乘凡夫
境界_一。已上別致者。敎理智斷行位因果。皆三敎別故。云_二
別敎_一也。敎別者。次第隔歷敎也。理別者。明_二但中理_一。不_レ
具_二空假_一故。智別者。三諦智前後次第故。斷別者。一時非_レ
斷_二 三惑_一。先見思。次塵沙。後無明。次第斷也。行別者。次第
隔歷行故。位別者。五十二位。次第歷歷故。一位不_レ具_二諸

【四十四頁上段】
位功德_一故。因別者。不_レ收_二萬善_一。次第拾_二前法_一。得_二後法_一
故。果別者。但中果。不_レ具_二諸法_一故。《割書:有_レ敎無_二|果人_一》四圓敎。敎
主法身。居_二寂光士_一。說_二界外無作四諦。二諦。 一諦。三觀。十
二因緣。六度_一。明_二 中道不但中理_一。敎_二十界衆生皆入佛智
見道_一。此立_二六即位_一。一理即。此位全不_レ知_二佛法_一。惡業煩惱。
顚倒之身。卵身中衆生。未_レ聞_二 三諦之名字_一。三諦法雖_二我
境界_一。如_二食_レ木之蟲_一。不_レ知_二是字非字_一。二名字即位。此位
讒聞_二 三諦名字_一。小分依_二知識經卷_一。通達解了。知一切法
皆是佛法信解。三觀行即位。此即五品弟子位。五品者。
一十心具足初隨喜品。《割書:十心者十法|成乘觀門也》一觀不思議境。觀_下 一
念心。具_二足三千性相_一。百界千如無_レ闕_上。三諦觀。二眞正發
菩提心。依_二妙境_一。發_二無作四弘願上求下化_一。三善巧安心
止觀。 體(トリ)_二前妙理_一。寂然名_レ止。常照名_レ觀。四破法偏。以三
觀破三惑。五識通塞。六蔽。塵沙。無明。等名塞。六度
一心三觀名_レ通。六修道品調適。無作道品。一一調停。七
對治助開。若正道多_レ障。圓理不_レ開。須_レ修_二事助_一。八知次
位。修_レ位《割書:五十|二位。》免_二增上慢_一故。九能安忍故。於_二逆順_一不動。

【四十四頁下段】
進_二入六根_一。十無法愛。不_レ著_二十信相似道_一。可_レ入_二初住眞
空理_一。《割書:已上十心四|敎義取意》二讀誦經典品。三更加說法品。《割書:□者|讀誦》四兼
行六度品。《割書:兼者上之|讀誦說法》五正行六度品。為_二衆生_一依_レ習_二此觀
行_一。即習_二觀心_一位。此位伏_二 三惑_一。即外凡位。四相似即位。此
位明_二十信_一。一信心斷_二 三界八十八使見惑_一。從_二 二信_一至_二
七信_一。斷_二 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_一。從_二八信_一至_二十信_一。斷_二 上
中下三品塵沙_一。伏_二無明_一。出假位。五分眞即位。十住斷_二十
品無明_一。顯_二十分中道理_一。十行斷_二十品無明_一。十向斷_二十品
無明_一。十地斷_二十品無明_一。等覺斷_二 一品無明_一。摠斷_二四十一
品無明_一。顯_二四十一品中道理_一。十住初住。分身散影。能
遍_二十方刹士_一。隨_二衆生機_一。八相成道。利_二益衆生_一也。此位
轉_二煩惱業苦之三道_一。為_二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_一也。《割書:此云_二 三|德_一者。》
《割書:秘蔵|之義》如_レ次顯_二法報應三身_一也。等覺位四十一地。無明之雲
晴。等覺之峯。十四夜月明了。金剛心位。入重玄門也。《割書:入|重》
《割書:玄門者。等覺遠_二凡夫地_一。修_二四|十一地之行_一。上求下化利_二衆生_一。》六究竟即位。斷_二最後品無明_一。
所_レ顯三身即一佛也。以_二虛空_一為_レ座。成佛居_二寂光土_一。《割書:為_二|最上》
《割書:利根之衆生_一|説_二此敎_一。》圓敎亦有_二八種義_一。謂敎理智斷行位因果矣。敎

【四十五頁上段】
圓者。正說_二 三諦一諦中道不偏空非偏假之敎_一。理圓者。中
道實相遍_二法界_一。一法無_レ非_二 中道_一。智圓者。萬法一念覺了。
斷聞者。一斷一切斷。三惑無_二前後_一同時斷。行圓者。一行
一切行。戒一法備_二定慧等_一。位圓者。初一地具_二後後諸地
功德_一。因圓者。三諦功德雙自然流_二入後後位_一。果圓者。妙
覺不思議三德秘藏不縱不橫也。譬如_二伊字三點。面上
三目_一也。五味者。一華嚴。如_二乳味_一。《割書:兼_二別圖_一|三七日》二阿含。如_二
酪味_一。但三藏十二年 三方等。如_二生蘇味_一。《割書:對_二蔵通別圓_一。|説時不定。》四般若。如_二
熟蘇味_一。《割書:帶_二通別|圓_一丗年》五法華。如_二醍醐味_一。《割書:純圓|八年。》涅槃如_二醍醐味_一。
《割書:具說_二四敎_一。|一日一夜》三觀者。一空觀。二假觀。三中觀。於_二森羅之萬
法。恆沙之俗諦_一。不_レ落_二有無_一意。空觀之智。此法體眼前
歷照之心。假觀之智。此法語之不_レ傾_二空假_一之識。中道之
智矣。森羅之萬法。恆沙之俗語。非_二我等是非思量之境_一
之處空諦。此法諦眼前堂堂當體假諦。此法語不_レ傾空
假_一。而被_レ云_レ空被_レ云_レ假中諦。 問。此三諦唯一物。不_二分
別_一何。 答。爾也。若觀行者觀中。有_二有病_一與_二空藥_一。有_二空
病_一與_二假藥_一。中觀不_レ落_二此二病_一。之療藥。若落_二言句_一。而可_レ

【四十五頁下段】
憶_二持中觀_一者。亦可_レ與_二圓融之妙藥_一。唯一心為_レ先。問。若爾能
觀所觀之境智何。答。於此一心三觀之境智_一。而有_二慧心
檀那之兩流義_一。先檀那流義者。法華恨【右横に「本」】講云。一心三諦
境。一心三觀智。一行一切行。恆修_二此三味_一。《割書:已|上》是境一心
三觀。智一心三觀。境智相應一言。一心三觀是也。境智相
應者。以_二無緣智_一。緣_二無相境_一意也。又觀經疏。遍_二諸境_一觀_二
諸法實相_一意有_レ之。問云。傳敎。大師。以_二無緣智_一。緣_二無相
境_一意如何。師云。境智相應一心三觀故。是於_二法界一如_一。
理慧相應。色心相應意。《割書:已|上》義傳敎意慈覺大師己心中記云。一
心中何分_二別境智_一。先念為_レ境。後念為_レ智。《割書:已|上》前念為境者。
先觀_二空觀_一。此空法爾三觀即。此念_二前念_一。亦照_二此三觀_一云_二
後念_一。為_二智三觀_一也。《割書:已|上》傳敎釋_二境一心三觀面_一。慈覺釋_二
智一心三觀面_一。次慧心流一心三觀者。先貪瞋癡具足衆
生。常我癡我見我愛我慢之四煩惱相應。元初一念無明
心。可_レ觀_二即空假中_一。此觀即止觀具足。止名_二佛智_一。觀名_二
佛見_一。於_二念念中_一。止觀現前。此即衆生開_二佛知見_一。名_二於
明一心三觀_一。次歷餘一心三觀者。因緣所生法為_二觀境_一。

【四十六頁上段】
是即根塵相對一念心也。一切時一念。或欲心。或嗔心。或
慢心等起。觀_二即空即假即中_一。《割書:暦餘下|迹門觀。》釋云。觀心即向。若
境若智同在_二一心_一。故須_三更明以顯_二妙行_一。我一念心。自_レ本
境智相應全體。釋云。以_二如如智_一。契_二如如境_一。《割書:已|上》 問。此
二流中何可_レ用哉。 答。抄主慧心五代孫弟故。可_レ用_二慧
心流之義_一也。所以世無_レ隱。諺云。檀那流永辨智海如_二梅
樱_一。義花 花(サカス)_二叡岳_一。慧心流法持法然如_二秋月_一。止觀之玉
照_二山上_一矣。圓頓一實戒珠。澄_二末代濁世之水_一。血脈不_レ
可_レ疑矣。六即者。地位如_レ前。問。圓敎六即圓融無礙義。
其地位何。 答。六故地位階降歷歷。即故一位一切位融
即。例如_下花嚴云_中別是摠之別故。行布不_レ礙_二圓融_一。摠是別
之總故。圓融不_レ礙_中行布_上。即融故。理即如來放_レ光。照_二不聞
法之癡闇_一。六佛一位廣廣。六布故。五十一地羅綾之文
不_レ亂。因果位新新。摠六即位。我等開_二佛知佛見_一。一心上
所_二建立_一。大師妙解法華中微。觀法 梯燈(テイトウナリ)。問。此宗於_二唐
國_一何代與。 答。三國傳法記云。於_二陳朝_一南岳慧思大師
為_二國師_一。又智覬禪師。《割書:智者|大師。》始登_二天台山_一。卜_二寂室_一建_二國

【四十六頁下段】
清寺_一。大隋文帝時。智者大師。於_二荆州玉泉寺_一。說_二摩訶止
觀_一。灌頂法師。《割書:章安|大師》一聞記_レ之。天台宗自_レ是起。玄宗皇帝。
天寶九年。荆州湛然法師。《割書:妙藥|大師。》造_二釋籤疏記弘決合三
十卷_一。贊_二智者大師義_一。已上王代記云。人王第五十一代桓武
天王治二十八年。延曆二十三年甲申年。傳敎奉_レ勅。生
年三十八歲入唐。奉_レ值_二台州佛龍禪林寺道邃和尚。并
行滿座主_一。奉_レ受_二八十二卷天台宗章疏_一。同二十四年《割書:乙|酉》歲
秋歸朝。十二月二十六日。以_二所持聖敎_一。進_二我朝天王_一矣。
又奉_レ值_二天竺善無畏三藏第三弟子順曉和尚_一。受_二眞言
三部大法_一。於_二高雄寺_一。行_二於灌頂_一。奉_レ授_二平城天王_一。於_二延
曆寺_一。弘_二法華_一矣。《割書:此大師第五十三代。嵯峨天王治十三年。大同|十七年壬寅六月四日辰時生。年五十六入滅。》
  三論宗
問。《割書:□【国構えに頭】三|論事》三論大意何。 答。三論玄云。考_二聖心_一以_二息患_一為_レ
主。統_二敎意_一以_二通理_一為_レ宗。論雖_レ有_二 三義_一。唯二轍。一曰
顯正。二曰破邪。破邪則下極_二沈淪_一。顯正則上弘_二大法_一。《割書:已|上》
《割書:取|意。》又云。明_二 中論_一。以_二 二諦_一為_レ宗。二諦是佛法根本。如來
自行化他。皆由_二 二諦_一。如_二瓔珞經佛母品_一。明_二 二諦能生_一_レ佛。

【四十七頁上段】
故。二諦是佛母矣。論云。諸佛依_二 二諦_一。為_二衆生_一說法。《割書:已|上》
取意。又云。問。既名_二 中論_一。何故不_下用_二 中道_一為_レ宗_上。乃以_二 二
諦_一為_レ宗耶。答。即二話是中道。既以_二 二諦_一為_レ宗。即是中
道為_レ宗。中道有_二世諦中道。眞諦中道。非眞非俗中道_一。《割書:已|上》
又云。明_二百論宗_一者。百論破_レ邪申_レ智。明_二 二諦_一以為_レ宗。
中論以_二 二諦_一為_レ宗。百論用_二 二智_一為_レ宗。即欲_レ明_二諦智互
相成_一。 問。百論何故用_二 二智_一為_レ宗哉。 答。提婆與_二外
道_一。對面擊揚鬪。一時權巧智慧。但提婆權。智巧能破_レ邪。
巧能顯_レ正。而實無_二所破_一。亦無_二所顯_一。故名_二實智_一。一論始
終明_二此二智_一故。以_二 二智_一為_レ宗。中論用_二所申_一《割書:二|諦》為_レ宗。百
論用_二能申_一《割書:二|智》為_レ宗矣。又云。明_二十二門論宗_一者。此論亦
破_二內迷_一。申_二明二諦_一。亦以_二 二諦_一為_レ宗。但今欲_レ示_二 三論不
同_一。宜_下以_二境智_一為_レ宗_上。所_レ言境智者。論云。大分深義。所_レ
謂空也。若通_二達此義_一。即通_二達大乘_一。具_二六波羅蜜_一。無_レ所 _二
障礙_一。大分深義。謂實相之境。由_二實相境_一。發_二生般若_一。由 _二
般若_一。故萬行得_レ成。即是境智之義故。用_二境智_一為_レ宗。《割書:已|上》
又云。三論通破_二衆迷_一。通_二申衆敎_一。智度論別破_二波若之迷_一。

【四十七頁下段】
別申_二波若之敎_一矣。次明_二四論破申不同門_一。《割書:□【国構えに頭】破|申事》所_レ言破
申有_二 三義_一。一者破_二外人迷敎之病_一。故名為_レ破。申_二佛二
諦敎門_一。故名為_レ申。二者申_二佛正敎_一。而邪迷自破故。名為_二
申破_一耳。三者論主申_二明佛破_一故名_二申破_一。諸大乘經。破_二
衆生虛妄_一。以顯_二一道_一。但末代鈍根。不_レ了_二如來破病顯道
之意_一。四依菩薩。還申_二明佛破_一。《割書:已上|取意。》又云三論所_レ斥(キヲフ)。略
辨_二四宗_一。一摧_二外道_一。二折_二毗曇_一。三排_二成實_一。四阿_二大執_一矣。
外道不_レ達_二 二空_一。橫存_二人法_一。毗曇已得_二無我_一。而執_二法有
性_一。跋摩具辨_二 二空_一而照。猶未_レ盡_二大乘_一。乃言_二究竟_一。但對
執成_レ迷。《割書:已|上》摧_二外道_一第一。至妙虛通目_レ之為_レ道。心遊_二道
外_一故名_二外道_一。外道多端。略陳_二其二_一。天竺異執。二震
旦架師矣。先論_二西域_一。四執盛行。一計_二邪因邪果_一 二執_二無
因有果_一。三立_二有因無果_一。四辨_二無因無果_一矣。有外道云。
大自在天能生_二萬物_一。萬物若滅。還歸_二本天_一。故云_二自在_一。天
若嗔四生皆苦。天若喜六道咸樂。然天非_二物因_一。物非_二天
果_一。故名_二邪因邪果_一。《割書:自在既爾。|七計□然。》復有_二外道_一。窮_二推萬物_一。無_レ所_二
由籍_一。故謂_二無因_一。而親覩_二諸法_一。當_レ知有_レ果。故云_二無因有

【四十八頁上段】
果_一也。有人言。自然有_レ因。自然無_レ因。萬化不同。皆自然 有
故。日斯謬。夫論_レ自者。謂_レ非_レ侘為_レ義。因_レ他則非_レ自
矣。又斷見之流。唯有_二現在_一。更無_二後世_一。類如_二草木_一盡在_二
一期_一。《割書:有因|無果。》撥_二無後世受果_一。亦無_二現在之因_一故。六師云。
無_レ有_二黑業報_一。無_レ有_二黑業_一。無_レ有_二白業_一。無_レ有_二白業報_一。釋迦
末_レ興。盛行_二天竺_一。能仁既出。 殄(ホロホス)_二於斯謬計_一。佛滅度後。柯
條更繁。龍樹興重加_二剪伐_一。《割書:已上|略抄。》次排_二震旦衆師_一。釋僧肇
云。每_レ讀_二老子莊周之書_一。因而歎曰。美即美矣。然期_レ神
冥_レ界之方猶未_レ盡也。老莊入_レ玄。故應_レ易_レ惑_二耳目_一。凡夫
之智。孟浪之言。言_レ之似_レ極而未_二始詣_一也。推_レ之似_レ盡而
未_二誰至_一也。伯陽之道。道指_二虛無_一。牟尼之道。道超_二四句_一。
淺深既懸。體何由一。《割書:已上|取意。》折_二毗曇_一第二。阿毗曇者。名_二
無比法_一。無漏慧根。會_レ理隔_レ凡。其功冠絕。故云_二無比_一。無
比之名有_レ餘。所_レ明之理不足。非_三但遠乖_二方等_一。亦近迷_二
三藏_一言_二見有得道_一。乃是見_レ有。非_レ見_レ道也。故淨名云。法
名_二無染_一。若染_二於法_一。乃是染著。非_二求法_一也。為_二未_レ識_レ源
者_一。示_レ之以_レ流。令_二尋_レ流以得_レ源_一。為_二未_レ見_レ月者_一。示_レ之以_レ 

【四十八頁下段】
指。令_二因_レ指以得_一_レ月。窮_レ流則唯是一源。亡_レ指則但是一
月。盖是如來說_レ小之意也矣。阿含文親說_二無相_一。故善吉
觀_二法空_一而悟_レ道。身子入_二空定_一。而佛歎。阿毗曇人。但明_レ
見_レ有。故自迷_二本宗_一。雖_レ知_二俗有_一。不_レ悟_二眞空_一。既惑_二眞空_一。
亦迷_二俗有_一。是故眞俗二俱竝喪。《割書:已上|略抄》排_二成實_一第三。龍樹
釋_二波若累敎品_一云。善吉觀_二生法二空_一。欲_レ比_二菩薩二空_一。譬
如_二毛孔之空_一。比_二十方空_一。即小空為_レ淺。大空為_レ深。成實
所_レ明。但是聲聞空。非_二大士所得_一。耳。成實毗曇。各執_二空
有_一。互相排斥障_レ道增_レ見。皆失_二佛旨_一也。《割書:已上|略抄。》訶_二《割書:□【国構えに考】訶恐|呵歟》大
執_一第四。有大乘師曰。四術三玄。竝為_二外敎_一。毗曇成實。
盆是小乘。明_レ理不_レ周。在_レ文不_レ足。既障_二大乘理_一宜_二須
破_一。 自(マコトニ)方等絃宗衆聖軌轍。敎稱_二滿字_一。理曰_二無餘_一。信_レ之
則獲_レ福無邊。毁傍招_二莫太之罪_一矣。若謂_二有_レ大異_レ小。有_レ
小異_一_レ大。名為_二 二見_一。大品云。諸有_レ二者。無_レ道無_レ果。涅槃
云明與_二無明_一。愚者謂_レ 二。又若實有_二大乘_一者。名_二有所得_一。
有所得者。為_二魔眷屬_一。非_二佛弟子_一矣。大乘之宗。永斷_二生
死_一。名為_二斷見_一涅槃是常。即是常見。乃為_二斷常_一。何大《割書:ト云フカ|》

【四十九頁上段】
之有《割書:アランヤ。|》《割書:已上|略抄》 問。若內外竝呵。大小俱斥。此論宗旨
何所《割書:ヲカ|》依據《割書:トスル乎。|》 答。若心存_二內外_一。情寄_二大小_一。則堕_二
在偏邪_一。失_二於正理_一。乃至。內外竝冥。大小俱寂。始名_二正
理_一。悟_二斯正理_一。則發_二生正觀_一。正觀若_レ生。則戲論斯滅。戲
論斯滅。則苦輪便壞。三論大宗。其意若此。問。若內
外竝除。大小俱斤。乃為_二斷見_一。何名_二正宗_一。答。既內外竝
冥。則斷常斯寂。二邊既捨。寧非_二正宗_一耶矣。難曰。既有_二
邪可_レ破_一。有_二正可_レ顯_一。則心存_二取捨_一。何謂_二無依_一。 答。為_レ
息_レ於邪。强名為正。有邪既息。則正亦不_レ留。故心無_二所
著_一。正觀論云。大聖說_二空法_一。為_レ離_二諸見_一故。若復見_レ有_レ空。
諸佛所_レ不_レ化矣。有依有得為_二生死_一本。無住無著為_二經論
大宗_一。《割書:已上|略抄》 問。破顯大意何。 答。三論玄云。想談_二破顯_一。
凡有_二四門_一。一破不_レ取。二取不_レ破。三亦破亦取。四不_レ破
不_レ取。言不_レ會_レ道。破而不_レ取。說必契_レ理。取而不_レ破。學_レ
敎起_レ迷。亦破亦取。諸法實相。言亡慮絕。實無_レ可_レ破。亦
無_レ可_レ取。泯_二 上三門_一。歸_二乎一相_一。《割書:已上|略抄。》此宗立_二 二藏三法
輪_一。判_二 一代聖敎_一。所_レ謂二藏者。一聲聞藏。《割書:智度論云_二 三|藏_一。此小乘敎。》二

【四十九頁下段】
菩薩藏。《割書:智論云_二摩訶衍|藏_一。是大乘經等。》三法輪者。一根本法輪。《割書:華嚴|經》二枝末
法輪。《割書:阿含。方等。|般若經等。》三攝末歸本法輪。法華經一一論各具_二 三
義_一。一破邪。二顯正。三言敎。以_三同具_二此三義_一故。合名_二 三
論_一矣。八不中道者。大論五云。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
一。不異。不去。不來。因緣生法。滅諸戲論。佛能說。是我
今當_レ禮。乃至諸法不生。不滅。非_二不生_一。非_二不滅_一。非_二非不
生滅_一。亦非_二非非不生滅_一。已得_二解脫_一。非_レ空非_二不空_一。如_レ是
等。拾_二滅諸戲論_一。言語道斷。深入_二佛法_一。心通無礙。不動
不退。名_二無生忍_一。是助_二佛道初門_一。《割書:已|上。》如_レ此不_レ落_二生滅斷
常一異去來之八計_一者。即中道也。三論玄云。 問。中有_二
幾種_一。 答。既稱為_レ中。則非_レ多非_レ一。隨_レ義對_レ綠。得_レ說_二
多一_一。所_レ言一中者。一道清淨。更無_二 二道_一。一道者即一中
道。所_レ言二中者。則約_二 二諦_一辨_レ 中。謂世諦中。眞諦中。以 _二
世諦不偏_一故名為_レ 中。眞諦不偏名為_二眞諦中_一。所言三中
者二話中。及非眞非俗中。所言四中者。對偏中者。對_二大
小學入斷常偏病_一。是故說_二對偏中_一。盡偏中者。大小學人。
有_二於斷常偏病_一。則不_レ成_レ 中。偏病若盡。即名為_レ 中。無常

【五十頁上段】
無斷。乃名_二 中道_一。故名_二盡偏中_一。絕待中者。本對_二偏病_一。是
故有_レ 中。偏病既除。中亦不_レ立。為_二絕待中_一。成假中者。有
無為_レ假。非有非無為_レ 中。此中為_レ成_二於假_一。謂成假中。 《割書:略|抄》
論云。若無_レ有_二始終_一。中當_二之何有_一。經云。遠_二離二邊_一。不_レ
著_二 中道_一。《割書:已|上》二諦者如_レ前。方言四段者。三論玄云。依名釋
義者。中以_レ實為_レ義。以正為_レ義。中論序云。以_レ 中為名_レ者。
照_二其實_一也。照謂顯也。立_二於中名_一。為_レ顯_二諸法實_一故。云_レ
照_二其實_一也。所_レ言正者。華嚴云。正法性遠_二離一切言諦道
一切趣非趣_一。悉皆寂滅相。此之正法。即是中道。離_レ偏曰_レ
中。對_レ邪名_レ正。理教釋義者。中以_二不中_一為_レ義。所_二以然_一
者。法實相非_レ 中非_二不中_一。無_二名相_一法為_二衆生_一故。强名
相《割書:ヲ以|》說《割書:テ|》。欲_レ令_三因_二此名_一以悟r無名r。是故說_レ 中為_レ顯_二不
中_一。 問。中以_二不中_一為_レ義出_二何文_一。 答。華嚴云。一切有
無法。了_三達非_二有無_一。若爾。一切中偏法。了_三達非_二 中偏_一。互
相釋義者。中以_レ偏為_レ義。偏以_レ 中為_レ義。所_二以然_一者。中偏
是因緣之義。故說_レ偏令_レ悟_レ 中。說_レ 中令_レ識_レ偏。如_二經云_一。說_二
世諦_一令_レ識_二第一義諦_一。說_二第一義諦_一。令_レ識_二世諦_一。無方釋

【五十頁下段】
義者。中以_レ色為_レ義。中以_レ心為_レ義。是故華嚴經云。一中
解_二無量_一。無量中解_レ一。故一法得_下以_二 一切法_一為_レ義_上。一切
法得_下以_二 一法_一為_レ義_上。《割書:已|上》無依無得者。一一釋義下。皆見_レ《割書:タリ|》
心ヲ融放。明_二 三祇成佛_一者。經_二五十二位之斷證_一。三祇成
佛也。大乘玄涅槃義《割書:嘉|祥》云。今明《割書:スニ。|》十信伏_二見一處住地_一。
十解斷盡。證_二人無我解_一。十解伏_二欲愛住地_一。十行伏_二色愛
住地_一。十回向伏_二有愛住地_一。初地初心。斷_二四住地_一盡。初地
已上。斷_二十住無明_一。《割書:已|上》統略下《割書:法華|釋》云。伏斷位義不同。且
依_二 一途_一。十行第七心去。伏_二四生習。及無明正使_一。乃至初
地至_二法雲_一。開_二四住習。及無明正使_一。各為_二 三品_一。初地至_二
七地_一。斷_二 上品習_一。八九斷_二 中品_一。佛智斷_二 下品_一。《割書:已上。正使者|現行煩悩。因_レ》
《割書:玆流_二轉三界_一。習|氣者煩悩種子。》智論疏僧侃云。派論_二煩惱_一有_二四種_一。一者四
住根本。二者四住習氣。三者無明根本。四者無明習氣。
若就_二 二乘_一。始之一種是正使。後之三種皆是二乘家習。若
就_二菩薩_一。初三是正使。後一是習氣。《割書:已|上》。 問。伏斷位何。
答。十信者。一信心。二精進心。三念心。四定心。五慧心。
六施心。七戒心。八護心。九回向心。《割書:此九心見|一處漸伏。》十願心。《割書:斷_二 |見》

【五十一頁上段】
《割書:一處_一。入|_二十解十住_一。》十一住者。一發心住。《割書:斷_二見一|處_一盡》二持地住。三修行住。
四生貴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眞
住。九法王子住。《割書:九住欲|愛漸伏。》十灌頂住。《割書:斷_二欲愛_一盡|入_二十行_一》。十行者。一
歡喜行。二饒益行。三無嗔行。四無盡行。五離癡行。六善
現行。七無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割書:九行色|愛漸伏》十眞實行。
《割書:斷_二色愛_一盡。|入_二回向_一。》十回向者。一救護衆生回向。二不壞回向。三
等一切回向。四至一切處回向。五無盡功德藏回向。六
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七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八如相
回向。九無縛無著回向。《割書:九回向有|愛漸伏。》十法界無盡回向。《割書:斷_二有|愛_一盡》
《割書:入_二初|地_一。》十地者。一歡喜地。二離欲地。三發光地。四焰慧地。
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割書:已上二地。斷_二|上品習無明_一。》八不動地。
九善慧地。《割書:已上二地。|斷_二 中品習_一。》十法雲地。《割書:斷_二 下|品習_一》八九十地。《割書:斷_二 中品|無明_一。》
佛地。《割書:斷_二 下品|無明_一。》已上五十一位斷位《割書:ハ|》。珍海意。《割書:地前卅心初僧祇。|自_二初地_一至_二 一 》
《割書:地_一第二僧祇。八九|十地第三僧祇。》 問。此等斷惑。以_二何觀智_一哉。 答。無生
觀之力也。嘉祥大師中論疏云。五十一位賢聖。皆就_二無
生觀內_一。分_二其階級_一。《割書:已|上》。 問。三論宗將來何。 答。三國王
代記云。如來滅後。一千三百九十年。東晉第六代哀帝。

【五十一頁下段】
隆和元年壬戌。天竺龜茲國沙門。羅什三藏。從_二天竺將
來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經論_一。時哀帝貴_レ之。於_二長安
城_一。令r譯_二出件經論_一。三藏有_二四人弟子_一。謂僧叡。僧肇。道
融。竺道生也。弘始十一年。為_二四人弟子_一。授_二龍樹所造
中觀論。十二門論。并提婆所造百論_一矣。此中道融有_二弟
子_一名_二僧詮_一。詮有_二弟子_一名_二吉_一藏。《割書:嘉祥|大師》此師所立。傳_二日域_一
矣。《割書:已上|唐土。》曰本人王三十五代。推古天王。三十三年乙酉。
高麗慧灌來。其夏大旱。詔_レ灌祈_レ雨。灌著_二靑衣_一。講_二 三論_一。
雨大降。帝喜為_二僧正_一。後於_二內州_一。立_二井上寺_一。弘_二 三論_一矣。
佛法自_二西天_一來_二漢土_一。經_二 三百歲_一。來_二百濟國_一。經_二 一百年_一。
來_二曰本_一矣。

【五十二頁上段】
  法相宗
應理圓實宗《割書:□【国構えに頭】法相|宗事》亦云_二唯識宗_一。《割書:依_二解深密經之法相品_一。立_二性|相各別之理_一。故從_二餘宗_一名_二法》
《割書:相宗_一。非_二自宗|名_一。》成唯識論十卷者。義林章云。唯識之成。名_二成
唯識_一。依主釋也。唯識疏云。唯謂簡別。遮_レ無_二外境_一。識謂能
了_三詮有_二內心_一。識相《割書:有為|依佗》識性《割書:圓成|實理》皆不_レ離_レ識。心所心王。
以_レ識為_レ主。歸_レ心泯_レ相總言_二唯識_一。《割書:已|上》亦唯識有_二五位_一。一
識自相唯識。《割書:八識心王|解深密經》二識相應唯識《割書:五十一心所。|解深密經。》三識所變
唯識。《割書:色法十一|厚嚴經》四識分位唯識。《割書:不相應二十|四。楞伽經》五識實性唯識
《割書:六無為。圓成實。|華嚴法華等。》論者樞要云。教_二誡學徒_一。故稱為_レ論。問r答決_二
擇諸法性相_一。故稱為_レ論。初解依_レ悲。利_二衆生_一故。後解依_レ
智。辨_二諸法_一故。《割書:已|上》諸藏章。引_二瑜伽八十一_一云。謂諸經典。
循環研覈《割書:セル|》摩咀理迦。一切了義經。皆名_二摩咀理迦_一。謂
於_二是處_一。世尊自廣。分_二別法相_一。及聖弟子。已見_二諦跡_一。依_二
自所證_一。亦無倒分_二別諸法體性_一。此亦名為_二摩咀理迦_一。亦
名_二阿毗達磨_一。由_二此文_一故。傳受釋云。許_三佛滅後十二分
中論議一分。三藏之內對法藏。通_二弟子說_一。不_三餘之十一
分教。并餘二藏。通_二弟子說_一。然此論中。且論_二弟子見諦

【五十二頁下段】
者說_一。舉_二其勝者_一。顯_下離_二諸失_一有_中所證_上故。若實而論。通
取_下不_二見聖_一論者造_上。亦是被攝。《割書:已|上》十卷者。十大論師。就_二
三十頌_一。一一造釋故。天竺百巻論。玄奘略譯為_二十卷_一。
《割書:述記云。佛滅後九百年中。天親生也。同時唯有_二親勝火辨二大論師_一。造 |此頌釋。千一百年後。餘八論師造_二此釋_一。教與主者。三十頌本天親菩薩》
《割書:之所作也。|已上。》疏云。此論本頌唯有_二正說_一。論_二其釋文_一。具有_二三
藏分_一。《割書:已|上》三分者。一宗前敬敍分。《割書:従_二稽首唯識性_一。|至_二利益諸有情_一。》二依教廣
成分。《割書:從_二由假說我法_一。至_二大|牟尼名法_一。三十頌ナリ。》三釋結施願分。《割書:從_二已依聖教及正|理_一。至_二願共即登正 》
《割書:上|覚_一。》第三依教廣成分頌。說_二五位百法等_一。《割書:□【国構えに頭】五位|百法事》漁論引_二六
經十一論_一立_二宗義_一。疏云。又此論引_二六經十一部論《割書:華嚴。深|密 如来》
《割書:出現功德莊嚴。阿毗達磨。楞伽。華殿也瑜伽。顯揚。莊嚴。集量。| 攝論。十地。分別瑜伽。觀所綠綠。二十唯識。辨中邊論。雜集也。》等_一。為_二
證理_一。明_二唯識三性。十地因果行位。了相大乘_一故。第三時
中道之教也。《割書:已|上》次上五位百法者。所_レ謂心王。心所。色法。
不相應。無為也。一一細分而成_二百法_一矣。百法問答
抄云。《割書:□【国構えに頭】心王|心所等》 問。先心王八者何乎。 答。一眼識《割書:縁_レ色生_二|了別用_一識》
《割書:也。以_二眼_一為_二所|依_一住故名_二眼識_一。》二耳識。《割書:縁_レ聲生_二分別用_一識也。以_レ耳|為_二所依_一住。故名_二耳識_一。》三鼻識《割書:縁_レ|香》
《割書:生_二了別用_一識也。以_レ鼻|為_二所依_一住。故名_二鼻識_一。》四舌識。《割書:綠_レ味生_二分別用_一識也。以_レ|舌為_二所依_一住。故名_二舌識_一。》五身
識。《割書:縁_二堅濕蠕動等觸_一。生_二了別用_一識|也。以_レ身為_二所依_一住。故名_二身識_一。》已上五《割書:ツハ|》合《割書:シテ|》名_二前五識_一。

【五十三頁上段】
行相相似故也。六意識。《割書:縁_二一切諸法_一。生_二了別用識也_一。以_二|末那意_一。為_二所依_一住故名_二意識_一。》此
識別名_二第六識_一。教中第六說故也。七末那識。《割書:縁_二阿羅耶識_一。|生_二了別用_一識》
《割書:也。以_二阿羅耶識_一。|為_二所依_一住。》此識別名_二第七識_一。教中第七說故也。此識
以_二第八賴耶識_一為_二所依_一。為_二所緣_一也。末那者梵語。此云_レ
意。意者思量之義。此識恒起_レ內。縁_二阿羅耶見分_一。思_二量
我我_一故。名_二末那_一也。思量者。思慮之義故。意名雖_レ通_二 一
切心法_一。我我思量恒時。無_二間斷_一故。此識獨思量義勝。
故名_二末那_一也。八阿羅耶識。《割書:縁_二種子。五根。器界三種境_一。生_二了|別用_一識也。以_二第七識_一。為_二所依_一住 》
故。阿羅耶者。梵語此云_二藏識_一。此識具_二能藏所藏執藏三
義_一。故名_二藏識_一。《割書:已|上》疏云。此識體總有_二 三位_一。一我愛執藏
現行位。即唯七地以前普薩。二乘有學。一切異生。從_二
無始_一來。謂名_二阿賴耶_一。至_下無_二人執_一位_上。此名_二執藏_一。二善惡
業果位。謂從_二無始_一乃至金剛心。或解脱道時。乃至二乘無
餘依位。謂名_二毘播迦_一。此云_二異熟識_一。至_下無_二所知障_一位_上。三
相續執持位。謂從_二無始_一乃至盡_二未來際_一。利_二益有情_一位。謂
名_二阿陀那_一。此云_二執持_一或名_二心等長短分限_一。《割書:已|上》璋圓抄云。
一我愛執藏位。《割書:名_二阿|羅耶_一。》一切異生。二乘有學。七地已前菩

【五十三頁下段】
薩是也。二善惡業果位。《割書:名_二異|熟識_一。》二乘無學。等覺以還菩薩
是也。三相續執持位。《割書:名_二阿|陀那_一。》通_二佛果已上_一。後二位不_レ遮_レ
通_二前位_一。第一位不_レ通_二 二乘無學八地已上_一。第二位不_レ通_二
佛果已上_一。依_レ此有_二 三位不同_一。《割書:已上|八識》五十一心所者。遍行
五。別境五。善十一。煩惱六。隨煩惱二十。不定四。逼行
五者。一作意。《割書:以_二警覺_一為_レ性。警覺心引令_レ趣_レ境。故名_二|作意_一。以_二引心_一為_レ業。起_二作意_一義也。》 問。於_二
心所作用_一。何名_二性用_一。何名_二業用_一。答。符_二自體性_一。親用名_二
性用_一。疎_二自性_一用名_二業用_一也。然心所本用名_レ親。伴作用
名_レ疎也。警覺作意心所《割書:カ【?】|》剋《割書:スル|》_レ體本能也。引心用《割書:ハ|》警覺
用上所_レ帶伴用也。警如_下火以_レ燸為_二性用_一。火體親用故。
燒_レ物用名_二業用_一。望_二火自體_一。燸性上ニ所《割書:ノ|》_レ帶用《割書:ニシテ。|》與_二火
性_一疎遠。燸性モ燒性モ共雖_二火能_一。望_二火名義_一。二用中有_中
親疎_上。餘心所性業用。以_レ此可_レ知。二觸心所。 《割書:令_二心心所觸_レ|境_一為_レ性。和_二》
《割書:合一切心王及心所_一。令_二同取_レ境_一。是觸自性。受相思等所依為_レ|業。由_レ此引_二起餘心所法各別功能_一故。以_二受所依_一為_レ業。》三受心
所。《割書:領_二納順逆俱非境相_一|為_レ性。起愛為_レ業。》四想心所《割書:於_レ境取_レ像為_レ性。施_二設種種名|言_一為_レ業。謂要安_二立境分齊相_一》
《割書:方能隨起_二|種種名言_一。》五思心所。《割書:以_二造作_一為_レ性。以_二駈促_一為_レ業。謂取_二境上正|因_一。邪因俱相違因_一。駈_二入心善等分位_一。即令_レ造_二》
《割書:善等|業_一。》此五心所。一切心王心所起時。必逼相應故名_二遍行_一。

【五十四頁上段】
《割書:此下有_二 三受|五受等不同_一。》別境五者。一欲心所。《割書:於_二所樂境_一。悕望為。|性勤カ依タルヲ為_レ業。》二勝
解心所。《割書:於_二決_レ定境_一。印持為_レ性。|不_レ可_二引轉_一為_レ業。》三念心所。《割書:於_二曾受境_一。令_二心明|記_一。不_レ忘為_レ性。定依》
《割書:為_レ|業。》四定心所。《割書:於_二所觀境_一。令_二心_一専注_一|不散_レ為性。智依為_レ業。》五慧心所。《割書:於_二所觀境_一。簡|擇為_レ性。斷_レ》
《割書:疑為_レ業。此慧心所。有_二推求推|度用_一。皆是簡擇性用上差別也。》此五心所。非_三必遍_二 一切心_一。随_レ
應與_レ心相應。謂心若緣_二所樂境_一時。有_二欲心所_一。若緣_二決
定境_一時。有_二勝解_一也。若緣_二所觀境_一時。有_二定慧_一也。若緣_二
曾受境_一時。有_二念心所_一。既緣_二於別別境_一生故。名_二別境心
所_一也。《割書:於_二定心所_一。有_二生得散定。|修得禪定。二類不同_一。》善十一者。一信心所。《割書:心淨為|性。對_二治》
《割書:不信_一。樂善為_レ業。以_二印|可決定勝解_一為_レ因生》二精進心所。《割書:勇悍為_レ性。對_二治|懈怠_一善滿_レ善為_レ業。》三慙心
所。《割書:崇_二重賢□_一為_レ性。對_二治|無慙_一。止_二息惡行_一為_レ業。》四愧心所。《割書:輕_二拒暴惡_一為_レ性。對_二治|無愧_一。止_二息惡行_一為_レ業。 》
慙愧俱以_二羞恥_一為_レ用。五無貪。《割書:無着為_レ性。對_二治|貪着_一。作_レ善為_レ業。》六無癡。
《割書:明解為_レ性。對_二治|愚癡_一。作_レ善為_レ業。》七無嗔。《割書:無恚為_レ性。對_二治|嗔恚_一。作_レ善為_レ業。》八輕安。《割書:調_二暢身心_一。|堪忍為_レ性。》
《割書:對_二治惛沈_一。|轉依為_レ業。》轉依者轉_二捨定障_一。轉_二得安適_一也。九不放逸。
《割書:於_二所斷所修_一。防修|為_レ性。满_レ善為_レ業。》十行捨。《割書:令_二心正等正直無功用住_一為_レ|性。對_二治悼擧_一。靜住為_レ業。》十一不
害心所。《割書:於_二諸有情_一。不_レ為_二損惱_一為_レ|性。能對_二治害_一。悲愍為_レ業。》煩惱六者。一貪煩惱。《割書:染着|為_レ》
《割書:性。能障_二無貪_一。|生_レ苦為_レ業。》二嗔煩惱《割書:憎恚為_レ性。不安|惡行所依為_レ業。》三癡煩惱。《割書:於_二諸理事_一。|迷闇為_レ性。》
《割書:一切雜染所依為_レ業。一切惑障。以_二|愚癡_一為_二前導_一生。一切障生起。》四慢煩惱。《割書:恃_レ己於_レ佗高擧為_レ|性。能障_二不慢_一。生_レ苦》

【五十四頁下段】
《割書:為_レ|業。》於_レ慢有_二七種本慢。九種慢類_一。《割書:略|世》五疑。《割書:於_二諸諦理_一猶預|為_レ性。能障_二不》
《割書:疑_一。疑_二善|品_一為_レ業。》六惡見。《割書:顚倒推度。染_レ慧為_レ性。|能障_二善見_一。生_レ苦為_レ業。》見者推求推度之義
也。隨煩惱二十者。一忿心所。《割書:憤發為_レ性。|執_レ杖為_レ業。》二恨心所。《割書:結_レ怨|為_レ性。》
《割書:熱惱|為_レ業。》三惱心所。《割書:追_二觸シテ暴熱_一恨候為_レ性。能|障_二不惱_一。蛆蟄スルヲ為_レ業。》以上三心所。以_二
本惑中嗔惱_一為_レ體。無_二別體_一故。假非_レ實。四覆心所《割書:於_二自作|罪_一。恐_レ失_二》
《割書:利譽_一。隱藏スルヲ為_レ性。|能障_二覆_一。悔為_レ業。》此心所以_二貪癡二煩惱_一為_レ體。五誑心
所。《割書:為_レ獲_二利譽_一現_二有德_一詭詐為_レ|性。能障_二不誑_一邪命為_レ業 。》此心所以_二貪癡_一為_レ體。六謟
心所。《割書:為_レ網_レ陀。矯設_二異義_一。驗曲為_レ|性。能隘_二不詔敎誨_一為_レ業。》此心所。為_レ取_二佗意_一。隨_二他
氣色_一。不_レ現_二自本儀_一矯。隨設_二異儀_一。以_二險曲心_一為_レ性也。
網者迫_二駈他心_一。網_二帽【?】自心_一。七憍心所。《割書:於_二自□事_一。深生_二染|着_一。憍酔徴為_レ性。能》
《割書:障_二不憍_一。染|依為_レ業。》此心所行相顯。此以_二本惑中貪煩_一腦為_レ體。憍醉
者。生_二長一切雜染_一故。雜染所依為_レ業也。八害心所。《割書:損|惱》
《割書:為_レ性。逼|惱為_レ業。》九嫉心所。《割書:殉_二自名利_一。不_レ耐_二他榮_一。嫉妬為_レ|性。能障不妬。憂戚為_レ業。》十慳心所。
《割書:不_レ能_二惠捨_一。秘悋為_レ性。能障_二|不慳_一。鄙畜為_レ業。》此心所行相顯。貪煩惱一分為_レ體。
十一無慙心。《割書:不_レ願_二自法_一。經_二拒賢善_一|為_レ性。生_二長惡行_一為_レ業。》十二無愧心所。《割書:不_レ願_二|世間_一。》
《割書:崇_二重慕惡_一為_レ性。能障_二|礙愧_一。生_二長惡行_一為_レ業。》十三不信心所。《割書:心穢為_レ性。惰|所依為_レ業。》翻_レ信
可_レ知也。十四懈怠心所。《割書:懶_二惰為_レ性_一。此心所雖_二 中惑_一。別有_レ體|也。能障_二精進_一。増_レ染所依為_レ業。》

【五十五頁上段】
十五放逸心所。《割書:於_二染淨品_一。不_レ能_二防修_一。縱蕩為_レ性。|能障_二不放逸_一。増_レ惡損_レ善所依為_レ業。》行相顯。此
心所離_二隨煩惱中懈怠。及本惑中貪瞋癡_一為_レ體。十九惛
沈心所。《割書:令_三心於_レ境無_二堪任_一為_レ性。|能障_二轉安毗鉢舎那_一為_レ業。》此心所令_二□重_一也。離_二本
惑_一別有_レ體。十七掉舉心所。《割書:不_二寂靜_一為_レ性。能障_二|行捨奢摩佗_一為_レ業。》此心所離_二
本惑_一別有_レ體也。十八失念心所。《割書:於_二所緣境_一。不_レ能_二明記_一為_レ性|能障_二正念_一。散亂所依為_レ業。》
此心所別境中念。煩惱中癡以為_レ體。十九不正知心所。
《割書:於_二所觀境_一。謬解為_レ性。|能障_二正知_一。毀犯為_レ業。》此心所以_二別境中慧。及煩惱中癡_一為_レ
體。二十散亂心所。《割書:於_二諸緣_一。令_二心流蕩_一為_レ性。|能障_二正定_一惡慧所依為_レ業。》  問。掉舉與_二
散亂_一。如何異乎。答。彼令_レ易_レ解。此令_レ易_レ緣。是二心所差
别也。不定四者。一悔心所。《割書:惡_二所作業_一追悔為_レ|性。障_レ止為_レ業。》此心所亦名_二
惡作_一。惡_二所作業_一。生_二追悔_一故也。作者所作也。惡者此心
所行相也。故名_二惡作_一也。二睡眠心所。《割書:令_三心不_二自在_一。昧略|為_レ性。障_レ觀為_レ業。》
論云。謂睡眠位心不_二自在_一。心極闇劣。一門轉故。《割書:已|上》一門
者。睡眠位唯意識一門轉故也。三尋心所。《割書:尋謂尋求。令_二心|忩遽_一。於_二意言境_一。》
《割書:麤轉_レ為_レ性。安不|安住所依為_レ業。》四伺心所。《割書:伺謂伺察令_二心忩遽_一。於_二意言境_一|細轉為_レ性。安不安住所依為_レ業。》意言
境者聲名句文言説境也。語言是唯意識所緣也。意識所
發也。色法十一者。一眼。《割書:眼識所依根也。能發_二眼識_一|取_二色境_一。令_レ緣_二慮眼識_一。》二耳。《割書:耳識|所依》

【五十五頁下段】
《割書:根也。能發_二耳識_一取_二|聲境_一。令_レ慮_二耳識_一。》三鼻。《割書:鼻識所依根。能發_二鼻識_一|取_二香境_一。令_レ緣_二鼻識_一。》四舌。舌識所依根。能發_二
《割書:舌識_一取_二味境_一。|令_レ慮_二舌識_一。》五身。《割書:身識所依根也。能發_二身識_一。取_二|堅顯燸動等觸境_一。令_レ緣_二身識_一。》以上五色名_二
五根_一。根者有_二勝用增上力_一故也。根可_レ訓_レ根。謂物根有_二。
勝用力_一生_レ菓。眼等亦爾也。以_レ是為_レ根。自_レ此生_レ識故也。
六色。《割書:眼識所慮境也。|眼根所照境也。》於_二此色境_一。有_二 三類不同_一。謂顯色。形
色。表色也。顯色者此有_レ四。青黃赤白也。亦有_二九顯色
種類_一。謂影《割書:ト|》光《割書:ト|》明《割書:ト|》暗《割書:ト|》雲《割書:ト|》煙《割書:ト|》塵《割書:ト|》霧《割書:ト|》。及空《割書:トノ|》顯色也。次
形色者。謂長《割書:ト|》短《割書:ト|》方《割書:ト|》圓《割書:ト|》細《割書:ト|》正《割書:ト|》不正《割書:ト|》高《割書:ト|》下《割書:ト|》是也。次
表色者。取《割書:ト|》拾《割書:ト|》屈《割書:ト|》伸《割書:ト|》行《割書:ト|》住《割書:ト|》坐《割書:ト|》臥《割書:ト|》是也。七聲《割書:耳識所|緣境耳》
《割書:根所|取也。》於_レ氣有_二 三類_一。謂一內聲。《割書:有情|音聲》二外聲《割書:外苑林風|等音聲。》三內
外聲。《割書:拍掌|等聲。》八香。《割書:鼻識所緣境。|鼻根所取也。》於_レ香好惡等種類不同。准_レ
上可_レ知。九味。《割書:舌識所緣。|舌根所取。》於_レ味有_レ六。謂一苦。二酢。三辛。
四甘。五鹹。六淡。十觸。《割書:身識所緣境。|身根所取。》於_レ觸有_レ四。堅《割書:ト|》濕《割書:ト|》
燸《割書:ト|》動《割書:トノ|》性。是名_二地水火風觸處四大種_一。十一法處所攝
色。是第六識所緣境。於_レ此有_二五種_一。謂極略《割書:ト|》極逈《割書:ト|》受所引《割書:ト|》定所
生《割書:ト|》遍計所起色《割書:トナリ。|》已上五十一心所畢。二十四不相應
者。一得獲成就者。名_レ之為_レ得。二命根者。依_二業所引_一。第

【五十六頁上段】
八識種。令_二色心不_レ斷_一。名為_二命根_一。命即是根。持業釋也。
或種實《割書:ナリ。|》命假《割書:ナリ。|》業為_二命因_一。此依主釋。三衆同分者。
類相似ノ故。名為_二同分_一。架即同分《割書:ナリ。|》架之同分ナリ。持業
依主二釋如_レ次。四異生性者。由_二 二障種_一。令_二趣差別_一。名_二
異生性_一。異生之性。或異_レ型之性。依主持業二釋。如_レ次皆
得。五無想定者。由_二出離想_一。不恆心滅《割書:スルヲ。|》名無想定。六
滅盡定者。由_二止息想_一。恆不恆心滅《割書:スルヲ。|》名_二滅盡定_一。此二
種或依主持業釋。今存_二後釋_一。七無想事者。由_二欲界修_一。感_二
彼天果_一。名_二無想報_一。無想之報ノ依主釋。八名身者。一名
二名。能詮_二自性_一。名曰_二名身_一。九句身者。一句二句。能詮_二
差別_一。名_二句身_一。十文身者。一字二字多字。能為_二 二所依_一
名為_二文身_一。此上三種。皆持業釋。十一生者。先無今有名_レ
生。十二異者。法非_二凝然_一名_レ異。十三住者。法有_二暫用_一名_レ
住。十四無常者。有法後無名為_二無常_一。十五流轉者。因果
不斷。故名_二流轉_一。十六定異者。善惡因果。互相差別。故
名為_二定異_一。十七相應者。因果感起。名曰_二相應_一。十八勢
速者。諸行迅疾。故名_二勢速_一。十九次第者。編列有_レ敍。故

【五十六頁下段】
名_二次第_一。此上五種竝持業釋。二十時者。過未等名_レ時。隨_二
方域所說時分_一名_レ時。二十一方者。色處分齊。故名為_レ方。
二十二數者。度_二量諸法_一。故名為_レ數。二十三和合性者。
不_二相乖_一故名_二和合性_一。二十四不和合性者。翻_レ 上應_レ知。
此後五種。竝無_二六釋_一。已上二十四不相應。義忠意。六無
為者《割書:□【国構えに頭】六無|為事》一虛空無為者。離_二諸障礙_一。無_二物所_レ照_一。名曰_二
虛空_一。以_レ虛望_レ空。亦無_二六釋_一。若望_二無為_一。即持業釋。二擇
滅無為者。擇謂曲擇。滅謂斷染。無漏智起。斷_二諸障染_一。所_レ
顯眞理。名_二擇滅無為_一。若能減名_レ滅。擇即滅擇。滅之無為。
二釋如_レ次。若所滅名_レ滅。擇之與減。唯相違釋。而望_二無為_一
依主同_レ前。若滅性名_レ滅。滅即無為ノ持業釋。無為望_レ擇。
亦依主釋。不_レ由_二擇力_一。而本性清淨。三非擇滅無為者。滅
緣關所顯。故名_二非擇滅_一。若非擇名_レ滅。所滅性名_レ滅。滅
性名_レ滅。持業。相違。依主三釋。如_レ次俱得。非擇滅而望_二。
無為_一。依_二前持業《割書:ト|》相違《割書:トノ|》二釋_一。非擇滅而望_二無為_一。俱依
主釋。依_二前依主_一。滅即是無為。如_レ理思擇。若談_二眞理_一。不_レ
由_二擇力_一。即但持業。亦應_二思惟_一。四不動無為者。第四禪

【五十七頁上段】
中。出_二八炎患_一。所顯無為。名_二不動無為_一。不動兩字。全
無_二六釋_一。不動之無為。亦依主釋也。五想受滅無為者。無
所有處。想《割書:ト|》受《割書:ト|》不_レ行顯眞如。名_二想受滅無為_一。想受即
滅《割書:ノ|》持業釋。想受滅之無為ノ依主釋也。或滅定中。想《割書:ト|》
受《割書:ト|》不《割書:レハ|》_レ行。從_レ勝而說名_二想受滅無為_一。六眞如無為者。
理非_二妄倒_一。故名_二眞如_一。眞蕑【門構えの中は日】_二於妄_一。如簡_二於倒_一。逼計依佗。
如_レ次應_レ知。又眞如者。顯_二示常義_一。眞即是如。即是無為。
俱持業釋。《割書:已|上》 問。三乘修行差別何。 答。百法問答云。
先三乘差別者。此有_二五種性_一。謂一切有情。從_二無始_一。 第
八識法爾。無漏之種子五種各別。一人天乘性。二聲聞
乘性。三獨覺乘性。四菩薩乘性。五不定乘性是。人天乘
性類者。都不_レ具_二 三乘無漏法爾種子_一故。永不_レ斷_二 二障_一。
全不_レ證_二 二空_一。唯受_二 三界五趣有漏果_一。永沒_二生死海_一。依_レ
修_二五戒十善等世間戒善_一。纔雖_レ受_二人天勝妙果_一。都不_レ得_二。
出世解脱果_一。此類亦名_二無性乘_一。無_二 三乘無漏種子_一故也。
次後四乘。俱具_二無漏種子_一故。名_二有種性_一。於_レ此聲聞獨
覺二乘種性人。唯斷_二煩惱障_一。唯證_二我空理_一。至_二自果極

【五十七頁下段】
位_一。菩薩乘種性人。俱斷_二 二障_一。竝證_二 二空理_一。至_二佛果圓
滿位_一也。次不定乘性人者。聲聞獨覺菩薩之三乘種性俱
具入也。於_レ此有_二四類_一。一菩薩聲聞二種不定。二菩薩獨
覺二性不定。三聲聞二性不定。四三乘俱不定也。問。聲
聞乘人。至_二自乘果_一行位何。 答。凡位修_二七方便_一。 在_二聖
位得四果_一。《割書:如_二 下巻|俱舎等_一。》 問。緣覺乘人。至_二自乘果_一行位何。
答。根性極利根故。不_レ依_二佛果師友力_一。不_レ聞_二佛敎聲_一。獨
得_二道得果_一故。名_二獨覺_一也。於_レ此有_二 二類_一。一麟喻獨覺。
二部行獨覺。麟喻獨覺者。深作_二世無二佛思_一。永不_レ遇_二佛
出世_一。一大三千界。唯獨一出。無_二多類竝出_一。纔初發心之
時。遇_二佛敎法_一。百劫練根之間。無_レ師自然修行。百劫
之後。出_二無佛世界_一。證_二辟支佛果_一。即無學果也。此人我出
世國土。若聞_二補處菩薩下生_一。或移_二侘方_一。或入_二涅槃_一也。
此類定性也。次部行者。此人初發心。及百劫練根之間。
遇_二佛出世_一習_二學之_一。於_二百劫練根後_一者有_二 二義_一。一義不_レ
遇_二佛出世_一。百劫後者。證_二獨覺之果_一故也。一義百劫後。
雖_レ遇_二佛出世_一。正證果之時。作_二世無二佛思_一。往_二無佛世

【五十八頁上段】
界_一。或死出_二無佛世_一。證_二獨覺果_一也。正證果位。一大三千
界雖_二獨住_一。證果後多類竝出。故名_二衆出類_一。於_レ此有_二 二
類_一。一本性類。謂法爾種性《割書:トシテ。|》安_二住部行_一人也。二不聲
聞類。行_二聲聞乘_一。回心成_二獨覺_一類也。即聲聞獨覺二種性
具人。先心學_二聲聞乘_一。後回心入_二獨覺道_一也。從_レ淺入_レ深。
有_二道理_一故。於_レ此有_二 二類_一。一未得果回趣。二已得果回
趣也。於_二得果_一。四果回心各別也。《割書:已|上》言_二菩薩_一者。入道章
有_二 五位_一。《割書:□【国構えに頭】五|位事》一資糧位。有_二 三十心_一。所_レ謂十住菩薩。在_二
此位_一安_二其心_一。於_二 六度等行_一。未_二《割書:レハ|》殊勝_一。但得_二住名_一。一發
心住菩薩。此位菩薩。始發_二大菩提心_一。二治地住。淨治_二
三業_一。悲及_二有識_一。三修行住。修_二勝理觀_一。起_二 上妙行_一。四生
貴住。從_二諸聖法正教中_一生。五方便具足住。所修善根。皆
為_レ救_レ物。六正心住。所_レ聞讚毁。心定不_レ動。七不退住。聞_レ
說_二 三寶三際_一。有無心堅不_レ轉。八童眞住。三業清潔。悟 _二
二世間_一。眞蕑【門構えに日】_二偽虛_一。童表_二無咎_一。亦猶_二涅槃嬰兒之行_一。九
法王子住。解_二眞俗諦_一。悟_二法王法_一。將_レ有_レ所_レ襲。十灌頂
住。此位菩薩。如_二王太子_一堪_二受王位_一矣。十行者。此位菩

【五十八頁下段】
薩。行_二六度等諸行_一勝《割書:カ|》故名_レ之為_レ行。一歡喜行。此位菩
薩。為_二大施主_一。一切能捨。三時無_レ悔。利譽不_レ怖。愍_レ生
慕_レ法。賭者歡敬。故名_二歡喜行_一。二饒益行。常持_二淨戒_一。不_レ
染_二五欲_一。能令_下伏_二衆魔_一。一切衆生。立_二無上戒_一得_中不退地_上。
三無恚行。常修_二忍辱_一。謙卑恭敬。和顏愛語。不_レ害_二自佗_一。
悟_二身空寂_一。怨對能忍。四無盡行。設多劫受_二諸劇苦_一。求_レ
法濟_レ生。念念不_レ息。五離癡亂行。常住_二正念_一。恆無_二散亂_一
於_二 一切法_一。乃至生死。入住出胎。無_レ有_二癡亂_一。六善現行。
善入_二人法皆無性相_一。三業寂滅。無縛無著。而復不_下捨化_二
衆生_一心_上。巧能隨_レ類現_レ生救_レ物。七無著行。歷_二諸塵刹_一供_二
養佛_一。求_レ法傳_レ燈度_レ生。心無_二厭足_一。然以_二寂滅_一。觀_二諸法 _一
故。而於_二 一切_一。心無_二所著_一。八尊重行。尊_二重善根智慧等
法_一。皆悉成就。而由_レ得_二斯諸尊重法_一。二利之行。更增修
習。九善法行。得_二 四無礙陀羅尼門諸善慧法_一。能為_二衆生_一
作_二清涼池_一。守_二護正法_一。佛種不_レ絕。十眞實行。此位菩薩。
成_二就第一義諦之語_一。學_二 三世佛眞實之語。無二之語_一。如_レ
說能行。如_レ行能說。語行相應。色心皆順矣。十回向者。在_二

【五十九頁上段】
斯位_一已。凡所修行。皆為_二回向_一者。立_二回向名_一。一救護衆
生相回向。此位菩薩而行_二六度四攝法等_一。悉為_下救_二護一
切有情_一。令_中離_二生死_一得_中涅槃_上。名_二救護衆生_一。入_二平等觀_一。不_レ
見_二怨親衆生等相_一。稱_二離生相_一。二不壞回向。於_二 三寶所_一。
得_二不壞信_一。因持_二諸善_一。回_二向衆生_一。令_レ獲_二善利_一。三等諸佛
回向。學_二 三世佛_一。不_レ著_二生死_一。不_レ離_二菩提_一。修_二回向事_一。四
至一切處回向。後習_二 一切諸善根_一時。彼以_二善根_一。如_レ是
回向。令_二此善根功德之力_一。至_二於一切三寶之所。一切世
界之衆生處_一。作_中諸供養利益之事_上。五無盡功德藏回向。
修_レ悔遇_二善根_一。離_二 一切業障_一。於_二諸如來。一切衆生ノ所
有ノ善根_一。皆悉隨喜。以_二此善根_一。皆悉回向。莊_二嚴一切諸
佛淨刹_一作_二佛事_一。善巧方便。具_二諸功德_一。離_二諸虛妄_一。而無_二
所著_一。由_二回向已_一。得_二無盡善根_一。六隨順一切堅固善根回
向。以_二內外財_一。隨_二衆生意_一。而惠_二施之_一。見_二諸苦者_一。悲以
身代。堅固安_二住自在功德_一。以_二如_レ是等諸功德_一。而回向已
令_下一切生。得_二大智慧_一。除_中滅大苦_上。名_二隨順一切堅固回
向_一。七等心隨順一切衆生回向。而能增_二長一切善根_一。修

【五十九頁下段】
習究竟。安_二住忍力_一。閉_二惡趣門_一。永離_二顚倒_一。不_レ著_二諸行_一。
一切善根。由_二皆悉回向_一。為_二 一切衆生_一。作_二功德藏_一。普覆_二
一切_一。拔_二出生死_一。令_レ得_三衆苦業無_二差異_一。八如相回向。成_二
就念智_一。安_二住不動_一。心無_二所依_一。寂然不_レ亂不_レ遠。一切平
等。正法嚴_レ利度_レ生。所修諸善。皆順_二如相_一。而為_二回向_一。九
無縛無著解脱心回向。所攝善根。離_二憍慢等_一。所有縛著。
得_二解脱心_一。行_二普賢行_一。所習諸善不_レ犯。為_二己及以他人_一。
以_下無_二縛著_一解脫之心_上回向。饒_二益品物一切_一。十法界無量
回向。此位菩薩。離垢繪繫_レ頂。受_二大法師記_一。法施化_レ生。
嚴_二淨世界_一。出_二生智等_一。悉同_二虛空_一。而無_二限量_一。凡有善根。
修_二於回向_一。等_二法界_一。如_レ是義。廣如_二花嚴_一。 問。此位初首
有_二十信_一。謂信。進。念。定。慧。施。戒。護。願。回向。計心四十。
何故但言_二 三十心_一耶。 答。即十住中初住離出。以_二初發
心甚難_一故。聖教言_二 四十心_一。即據_二總別_一說也。已上頌日。乃
至末_レ起_レ識。求_レ住_二唯識性_一。於_レ 二取_二隨眠_一。猶未_レ能_二伏滅_一。
已上此三賢頌也。二加行位。欲界善趣依身。依_二第四靜慮_一。起_二此四善根_一也。見_二大化身佛_一界外。
入道章云。加行者。加_二功用_一而趣_二見道_一。故名_二加行_一。唯識

【六十頁上段】
云。近_二見道_一故。立_二加行名_一。《割書:見道者|無漏智。》 唯識云。此四總名_二順
決擇分_一。順_二趣眞實決擇分_一故。《割書:決□者。順_二|無漏智_一名。》一燸。此位菩薩。
初得_二見道火之前相_一。故名為_レ燸。然見道體。能斷_二煩惱_一。
如_二火燒_レ薪_一故喻_レ火。燸位菩薩。未_レ得_二火體_一。而得_二火相_一
故名燸。二頂。此位菩薩。依_二尋思智_一。觀_二所取空_一。此位功
極。故名為_レ頂。如_二山頂極_一。三忍。忍者印可達悟之義。此
位菩薩。知_下妄執_二識及心外境_一。而體皆空_上。故名為_レ忍。四
世第一法。此位菩薩。所得智等。一切世間。所有法中。無_二
先_レ此者_一。名_二世第一_一。《割書:已|上》頌云。現前立_二少物_一。謂_二是唯識性_一。
以_レ有_二所得_一故。非_三實住_二唯識_一。《割書:已|上》 三通達位。亦分_二 二種_一。
一釋_二摠名_一。言_二通達_一者。證會之義。此位菩薩。無漏之智。
了_二證眞如_一。故名_二通達_一。唯識云。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
會_二眞如_一。名_二通達位_一。即是見道。見道名_レ眞。無漏智照_レ理
名_レ見故。唯識云。初照_レ理故。亦名_二見道_一。二釋_二別名_一 二。
一眞見道。體離_二虛妄_一。親能證_レ理。實能斷_レ障。故名為_レ眞。
又釋。眞者是理。見者智。證_レ眞之智。名_二眞見道_一。二相見
道者。類似之義。眞見道後而起_二於於行解_一。安模傲像。眞

【六十頁下段】
見_二所有功能_一。不_レ能_レ證_レ理。及斷_二於障_一。類_二似眞_一故名_二相
見_一。《割書:已|上》頌云。若時於_二所緣_一。智都無_二所得_一。爾時住_二唯識_一。離_二
二取相_一故。《割書:已|上》 四修道位。《割書:此位菩薩。修_二無分別智_一。斷_二所餘障_一。|故名_二修習_一。唯識云。為_下斷_二除障_一。證_中 》
《割書:得轉依_上。修_二無|分別智_一。已上》十地。《割書:見_二他受用|身佛_一也》 一極喜地。論云。初獲_二聖性_一。
具證_二 二空_一。能益_二自他_一。生_二大喜_一故。已上斷_二異生性障_一。證_二
遍行眞如_一。修_二布施波羅蜜_一。二離垢地。論云。具_二淨尸羅_一。
遠_二離能起微細毁犯煩惱_一故。《割書:已|上》斷_二邪行障_一。證_二清淨眞如_一
修_二淨戒波羅蜜_一。三發光地。論云。成_二就勝定ト大法ト總
持《割書:トヲ。|》_一能發_二無邊妙慧光_一故。《割書:已|上》斷_二闇鈍障_一。證_二勝流眞如_一。
修_二安忍波羅蜜_一也。四燄慧地。論云。安_二住最勝菩提分法_一。
燒_二煩惱薪_一。慧燄增故。《割書:已|上》斷_二微細煩惱現行障_一。證_二無攝受
眞如_一。修_二精進波羅蜜_一也。五極難勝地。論云。眞俗兩智。
行相互違。合令_二相應_一故。《割書:已|上》斷_二 下乘般涅槃障_一。證_二無分別
眞如_一。修_二禪波羅蜜_一也。六現前地。論云。住_二緣起_一智。引_二
無分別_一。最勝般若令_二現前_一故。《割書:已|上》斷_二麤相現行障_一。證_二無
染淨眞如_一。修_二般若波羅蜜_一也。七遠行地。論云。至_二無相
住功用_一。後逼出_二過世間二乘道_一故。《割書:已|上》斷_二細相現行障_一。證_二

【六十一頁上段】
法無分別眞如_一。修_二方便善巧波羅蜜_一也。八不動地。論云。
無分別智任運起。相用煩惱。不_レ能_レ動故。《割書:已|上》斷_下無相中
作_二加行_一障_上。證_二不增减眞如_一。修_二願波羅蜜_一也。九善慧地。
論云。成_二就微妙四無礙解_一。能遍_二十方_一。善說法故。《割書:已|上》斷_下
利他中不_レ欲_レ行障_上。證_二智自在所依眞如_一。修_二力波羅蜜_一也。
十法雲地。論云。大法智雲含_二衆德水_一蔽如_レ空。麤重充_二滿
法身_一故。《割書:已|上》斷_下於_二諸法中_一。未_レ得_二自在_一障_中。證_二菩薩自在所
依眞如_一。修_二智波羅蜜_一也。論云。如_レ是十地總攝_二有為無
為功德_一。以為_二自性_一。所修行為_二勝依持_一。令_レ得_二生長_一。故名
為_レ地。《割書:已|上》又云。十於_二十地_一離_レ實皆修。與_二隨相增_一。地地修_レ
一離_二十地_一。行有_二無量門_一。而皆攝_二在十_一到_二彼岸_一。《割書:已上説_二十|勝行_一文也》
又云。離_二眞如性_一。實無_二差別_一。而隨_二勝德_一。假立_二十種_一。離_二
初地中_一。已達_二 一切_一。而能修行。猶未_二圓滿_一。為_レ令_二圓滿_一。
彼被建立。《割書:已上説_二|十如_一文。》  問。於_二十地_一 一障二愚配立何。答。
十種障者。一異生性障。二邪行障。三闇鋪障。四微細煩
惱現行障。五下乘般涅槃障。六麤相現行障。七細相現
行障。八無相中作加行障。九利佗中不欲行障。十於諸法

【六十一頁下段】
中未得自在障。《割書:如_レ次十|地斷_レ之。》一執著我法愚。二惡趣雜染愚。《割書:初|地》
三微細悞犯愚。四種種業趣愚。《割書:二|地。》五欲貪愚。六圓滿聞
持陀羅尼愚。《割書:三|地。》七等至愛愚。八法愛愚。《割書:四|地。》九純作意
背生死愚。十純作意向涅槃愚。《割書:五|地。》十一現觀察行流轉
愚。十二相多現行愚。《割書:六|地。》十三細相現行愚。十四純作意
求無相愚。《割書:七|地。》十五於無相作功用愚。十六於相自在愚。
《割書:八|地。》十七於無量所說法無量名句字後後慧辨陀羅尼自在
愚。十八辯才自在愚。《割書:九|地。》十九大神通愚。二十悟入微細
秘密愚。《割書:十|地。》二十一於一切所知境極微細愚。二十二極
微細凝愚。《割書:佛|地。》已上於_二十地等覺_一。位位斷_レ之。問。一障
二愚斷大意何。 答。唯識十云。煩惱障中見斷種。於_二
極喜地中_一。見道初斷。彼障現起地前伏。修所斷種。金剛
喻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彼障現起。地前漸伏。初地以
上能頓伏盡。令_二永不_レ行_一。如_二阿羅漢_一。由_二故意力_一。前七地
中。雖_二暫現起_一。而不_レ為_レ失。八地以上畢竟不_レ行。所知障
中見所斷種。於極喜地見道初斷。彼障現起。地前已伏。
修所斷種。於_二十地中_一。漸次斷滅。金剛喻定現在前時。方

【六十二頁上段】
永斷盡。彼障現起。地前漸伏。乃至十地終心永盡。八地
以上六識俱者。不_二復現行_一。《割書:已|上。》一煩惱障者。論云。煩惱
障者。謂執_二遍計所執實我_一。薩遮那見而為_二 上首_一。二十八
根本煩惱。及後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憂_二惱有情身心_一。能
障_二涅槃_一。名_二煩惱障_一。《割書:已|上》二所知障者。論云。所知障者。謂
執_二邊計所執實法_一。薩迦那見而為_二 上首_一。疑無明愛恚慢
等。覆_二所知障境無顚倒性_一。能障_二菩提_一。名_二所知障_一。《割書:已|上》論
云。如_レ是二障。分別起者。見所斷攝。任運起者。修所斷
攝。《割書:已|上》二乘但能斷_二煩惱障_一。菩薩俱永斷_二 二障_一。唯聖道能
伏_二 二現行_一。通_二有漏道_一。《割書:已|上》言斷煩惱者。一見所斷。由_二邪
敎《割書:ト|》邪師《割書:ト|》自《割書:ノ|》分別《割書:トノ|》三緣_一。起在_二第六識_一。通_二 二障_一。亦云_二
分別惑_一。第六力所_レ引。五識亦有_レ之。問。極微細礙愚佛
地《割書:ニ□|》。斷《割書:スト云ハ|》云何《割書:ナル|》智《割書:ヲ以|》斷_レ之乎。 答。金剛喻定現在前。
時。以_二 一念相應慧_一斷_レ之。問。此金剛喻定之無間道者。
因果二位中何哉。 答。因位也。問。 十地之間。斷_二地
地障_一。皆以_二當地智品_一斷_レ之。謂於_二當地智_一。起_二無間解脫
二道之智_一。無間道斷_レ惑。解脫道證_レ理也。何至_二佛果障_一。

【六十二頁下段】
以_二因位智_一。為_二無間道_一耶。既是佛果勝智之障也。定以_二彼
勝智_一可_レ斷_レ之。何以_二因位劣智_一可_レ斷之耶。凡斷惑如_二明
闇相違_一。闇是與_レ明障也。明亦與_レ闇障也。故明來闇去。斷
惑義亦如_レ是。既是佛果障也。佛智明法現前。雖_二違_レ彼障
可_レ生_一。何非_二佛智_一因位智現前位。先立滅_レ之也。 答。斷
惑必有_二無間道解脫道_一。無間道正斷_レ惑。解脫道證_二彼擇
滅_一。及斷_二麤重_一故。無間道未_二圓滿_一未_二清淨_一。解脫道圓滿
清淨也。而若佛果智。為_二無間道_一者。彼位未_レ捨_二麤重_一。故
可_レ非_二清浄_一。又正敵_二對惑_一位故。未_二已脱圓滿_一。若爾豈無_二
佛果勝劣過_一耶。故以_二十地圓滿最後念智品_一。為_二佛果無
間道_一也。但於_二明闇相違難_一者。自_レ本因位最極智。引_二極
圓明佛智_一故。彼最極智。其性與_二佛果微細障_一相違性也。
故彼金剛無間智生時。佛果障明闇相違永斷也。雖_二是劣
智_一。其性法爾。與_二佛果障_一。相違性故也。於_二彼麤重_一者。與_二
金剛無間智_一。不_二相遠_一故。此位未斷_二第八識_一。猶有漏異
熟無記。猶為_二麤重所依_一不_レ佛《割書:ナヲ|》也。此智無間。起_二佛果
解脫道智_一之時。與_レ彼相違。彼麤重滅故。第八識成_二無

【六十三頁上段】
漏_一。入_二圓滿佛位_一也。既被麤重障。以_二佛果解脫道智_一捨
故。佛果智對_レ障非_レ無_二明闇相違之義_一。麤重閣與_二佛智_一。明
闇相違捨故。 問。何故以_二彼因位最後智_一。名_二金剛無間_一
耶。答。金剛者能斷之義也。智如_二金剛輪_一以_レ喻為_レ名。無
間者有_二 二義_一。或加行心。無間正能斷智生故名_二無間_一。或
此智無間。必解脱道生。證_二彼擇滅_一。故名_二無間_一也。問。何
故名_二等覺_一乎。 答。等覺妙覺智。如_二十四五月_一。功德智
慧。大旨等_二佛果_一。故名_二等覺_一也。雖_レ有_二微細障_一。是不_レ幾《割書:ナラ|》
障礙。如_二羅網中見_レ月_一等也。譬如_二王與太子_一。立_二等覺
名_一。最有_二其謂_一也。問。金剛無間道。在_二第十地滿心_一
者。經_二幾時分_一耶。答。正斷惑位。唯最後一念也。若論_二方
便道_一可_二多時_一。 問。其方便道者。何位乎。 答。於_レ得_二佛
智_一有_二等覺妙覺_一。妙覺者。正解脫道佛果也。等覺者。為_レ
得_二此位_一。第十地滿心所_レ修也。是皆金剛心方便也。 問。
修方何耶。 答。瓔珞經云。百劫修_二千三昧_一。千劫學_二佛威
儀_一。萬劫化現成佛。入_二大寂定_一。是等覺菩薩。意云。第十
地有_二入住出三心_一。其出心滿心。為_二成佛_一。修_二彼方便_一。謂

【六十三頁下段】
菩薩十地滿心。為_レ受_二佛位_一。色究竟摩醯首羅智處城住。
《割書:此名_二大|自在宮_一。》菩薩在_レ彼。百劫之間修_二千三昧_一。其間修_二學佛果
功德_一。次千劫之間。漸學_二佛威儀_一。次萬劫已示_二現成佛相_一
也。謂十方諸佛來集。頂灌_二智水_一。現授_二佛位_一儀式。《割書: 名_二□戒|灌_二頂儀》
《割書:式_一。|》如_レ是習學。其最後念。起_二 一念金剛無間智_一。斷_二佛果
障_一也。如_レ是千劫。習_二儀式_一。名_二等覺位_一也。故正斷_レ惑金
剛心。雖_二 一剎那_一。以_二方便_一攝_二根本_一。名_二金剛心_一者。可_二多
時_一也。五究竟位。二障雲悉霽。顯_二 二轉妙果_一。二種生死
共離。備_二 三身妙體_一。諸有漏法永盡。八識皆圓明。舎_二容
無邊希有大功德_一。能生_二五乘世出世利樂車_一。因行既無邊
故。果德亦無限也。是為_二究竟位相_一也。已上五位。又初
宗儀者。立_二 三時敎_一。解深密經二云。爾時勝義生菩薩。復
白_レ佛言。世尊。初於_二 一時_一。在_二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
中_一。唯為_下發_二趣聲聞乘_一者_上。以_二 四諦相_一。傳_二正法輪_一。惟是甚
奇。為_二希有_一。一切世間。諸天人等先_レ有能如_レ法轉者。而於_二\t
彼時_一。所_レ轉法輪。有_レ上有_レ容。是未了義。是諸諍論。安足
處所。《割書:有|敎》世尊昔在_二第二時中_一。唯為_下發_二趣修大乘_一者_上。依

【六十四頁上段】
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_一。以_二穩
密相_一。轉_二正法輪_一。雖r更甚奇為_二希有_一。而於_二彼時_一。所轉法
輪。亦是有_レ所_二容受_一。猶未了義。是諸諍論、安足處所。 空敎
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_二此如來_一。依_二 一切法皆無
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静。自性涅槃_一。所_レ說甚深了義言 。
敎。聞已信解書寫護持。供養流布受誦。但如_レ理思惟。以_二
其修相_一。發起加行。生_二幾所福_一。說_二是語_一已。爾時世尊。告_二
勝義生菩薩_一。勝義生。是善男或善女人。其所生福。無量
無數。難_レ可_二喻知_一。《割書:已|上》私云。經文三分可見。一有敎。《割書:亦|名_二》
《割書:人空法有敎_一。此|攝_二諸部小乘敎_一。》二空敎。《割書:亦名_二人法皆空_一敎。|此攝_二諸部般若敎_一。》三中道敎。 《割書:亦名_二非有|非空敎_一。此》
《割書:攝_二秘密華嚴|法華等經_一。》唯識三性者。解深密經第二。一切法相品云。
謂諸法相略有_二 三種_一。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佗起相。三
者圓成實相。如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
自性差別。乃至為_レ令_三隨起_二言說_一。云何諸法依佗起相。謂
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生_レ此故彼生。謂無明
緣行。乃至招_二集純大苦蘊_一。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
法平等眞如。於_二此眞如_一。諸菩薩衆。勇猛精進。為_二因緣_一故。

【六十四頁下段】
如_レ理作意。無倒思惟。為_二因緣_一故。乃至能通達。於_二此通
達_一。漸漸修習。乃至_二無上正等菩提_一。方證_二圓滿_一。《割書:已|上》唯識
三十頌云。由_二彼彼逼計_一。邊_二 《割書:□【国構えに考】邊|恐偏》計種種物_一。此遍計所
執。自性無所有。《割書:已|上》同論云。或初句顯能逼計識。《割書:六七|二識。》
周遍計度故名_二遍計_一。品類衆多。說為_二彼彼_一。第二句示_二所
逼計境_一。謂所_二妄執_一。蘊處界等。若法若我自性差別。如_レ是
自性。都無_二所有_一。理敎推徵。不可得故。《割書:略|抄》頌云。依他起
自性。分別緣所_レ生。《割書:已|上》論云。由薰習力。所_レ變二分。從_レ
緣生故。亦依佗起。逼計依_レ斯安執_二定《割書:テ|》實《割書:ナリ|》有《割書:ナリ|》無《割書:ナリ|》
一《割書:ナリ|》異《割書:ナリ|》俱《割書:ナリ|》不俱《割書:ナリ|》等_一。略抄頌云。圓成實於_レ被。常遠_二離
前_一性。《割書:已|上》論云。二空所_レ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_二圓成
實_一。無漏有為。離_レ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_二此名_一。今此頌
中。說_レ初非_レ後。依_レ此即於_二被依佗起上_一。常遠_二離前遍計所
執_一。二空所_レ顯眞如為_レ性。《割書:已上三性|顯_二名體_一》 問。三性各別體哉。
答。盡_二遍計之情_一者。不即不離也。唯識論云。此三為_レ
異。為_二不異_一乎。應_レ說俱非。無_二別體_一故。妄執《割書:ト|》緣起《割書:ト|》眞
義《割書:ト|》別《割書:ナルカ|》故。《割書:已|上》同疏云。若言_レ異者。無_二別體_一故。謂妄所_レ

【六十五頁上段】
執名利。非_下離_二依他_一別有_中初性體_上。若彼有_レ體。可_レ說_レ異故。
圓成實性。是依他之實性。不_レ可_レ說_二 三性異_一也。非_二不異_一
者。妄執是初性。緣起是第二性。眞義是第三性。既此三
別。不_レ可_レ言_二非不異_一矣。十地因果行位者。《割書:如|上》了相大乘
者。唯識論云。我法非_レ有。空識非_レ無。離_レ有離_レ無。故契_二
中道_一《割書:已|上》此宗意。盡_二情量_一後。八識皆中道。五分十支者。
瑜伽師地論百卷義理。大分為_二五分_一。五分者。一本地分
者。從_二初一卷_一至_二五十一_一。二攝決擇分者。從_二 五十二_一至_二
八十二_一。三攝釋分者。從_二八十三_一至_二八十四_一。四攝異門分
者。從_二八十五_一至_二九十_一。五攝事分者。從_二九十_一至_レ一百矣。瑜
伽師地者。抄云。般若波羅蜜。是為_二無上瑜伽法_一故。餘處
說。此慧度一攝。無分別空。名為_二瑜伽_一。能發_二 一切勝功德_一
故。餘處後說。菩薩所有殊勝慧悲平等。雙轉名為_二瑜伽_一。
能證_二無住大涅槃_一故。如_レ是等說_二諸不共行_一名為_二瑜伽_一。
能證_二無上菩提_一故。於_二如_レ是等諸經論中_一。說_二 一切行_一。皆
名_二瑜伽_一。《割書:已|上》又云。如_レ是瑜伽。隨分滿足展轉。調_二化諸有
情_一。故名_二瑜伽師_一。或諸如來證_二瑜伽_一。滿隨_二其所應_一。持_二此

【六十五頁下段】
瑜伽_一。調_二化一切聖弟子等_一。令_三其次第修_二正行_一故。名_二瑜伽
師地_一。《割書:已|上》又云。今此諸體。摠有_二五分_一。一本地分。略廣分_二
別十七地義_一。二攝決擇分。略攝決_二擇十七地中深隱要義_一。
三攝釋分。攝略解_二釋諸經儀則_一。四攝異門分。略攝申_二諸
經法名義差別_一。五攝事分。略攝宣_二 三藏衆要事義_一。《割書:已|上》十
支者。一者百法論一卷。《割書:名_二略陳數論_一。世|親造。玄奘譯。》二者五蘊論一卷。
《割書:名_二粗釋體義論_一。又名_二依名|釋義論_一。世親造。玄奘譯。》三者顯揚論二十卷。《割書:名_二摠包衆義|論_一。無著造。》
《割書:玄獎|譯。》四者攝大乘論本三卷。《割書:名_二廣包大義論_一。本無著造。|玄獎譯。》 五者
雜集論。《割書:名_二分別名數論_一。又名_二廣陳體義論_一。無著造。|釋師子覺、釋安慧菩薩。翻玄奘譯。》六者辨中
邊論。《割書:名_二離僻彰中論_一。名_二摧破邪山論_一。本一|巻。弥勒造。釋三巻。天親造。玄奘譯。》七者二十唯識論
一巻。《割書:名_二摧破邪山論_一。|世親造。玄奘譯。》八者三十唯識論。《割書:名_二高建法幛論_一。本|世親造。玄奘譯。釋》
《割書:護法|等。》九者大莊嚴論。《割書:名_二莊嚴體義論_一。十三巻。又|十五巻。本慈氏造。釋天親。》十者分別瑜
伽論。《割書:名_二攝散歸親論_一。|未_レ翻。彌勒造。》略頌云。百五顯攝及雜集。中邊二十
與三十。莊嚴分別瑜伽論。或除攝論加理門。《割書:正理門論。|名_二建正摧》
《割書:邪論_一。|已上。》法相宗者。如來滅後。一千五百七十九年。唐太宗
王治三年。貞觀三年己丑。玄奘三藏。至_二 中天竺大那蘭
陀寺_一。奉_レ值_二戒賢論師_一。習_二瑜伽唯識。并俱舍論等_一。戒賢

【六十六頁上段】
生年百四歲也。同十九年。歸_二唐土_一。時太宗王貴_二此事_一。進_二
金縷袈裟_一。又於_二長安宮_一。令_レ譯_二彼經論等_一。太宗二十三年
己酉崩御。後高宗王。庚戌年。又同貴_レ此。奉詔令_レ出_二經
論_一。二帝之間。七十二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其中以_二
六經十一論_一。而為_二所依_一。弘。中以_二墓《割書:□【国構えに考】墓恐基》法師_一為_二寫瓶弟子_一。慈恩大師是也。
此師所立。名_二法相宗_一也。次我朝人王第四十代。天武天
王治十九年。朱鳥五年。智周大師弟子。_二此法_一。時有_二 三千人弟子_一。其
中有_二七十人長者_一。其中又有_二四人達者_一。謂肪。尚。光。墓
《割書:□【国構えに考】墓|恐基》也新羅國智鳳。傳_二
來一切經律論_一。於_二日本_一。白鳳十四年甲戌年。於_二川原寺_一。
始寫_二 一切經論_一。日本義淵僧正傳_二此法_一。授_二良辨僧正_一也。
又智通。智達二沙門。奉_レ勅乘_二新羅國舟_一渡海。奉_レ值_二玄
奘_一。受_二無性義。并俱舍宗_一來。又第四十四代元正天王治
九年。《割書:癸亥。三國學。元|正寶龜二年丙辰。》南都玄肪僧正。入唐經_二八年_一。聖武
王天平二年庚午。將_二來五千餘卷經論_一。《割書:已|上》
地論宗
南地北地者。漢土帝王所居。南北分矣。南方三宗。北方

【六十六頁下段】
七宗也。如_二日本南都北京_一。南三者。天台玄義十云。虎岳
笈法師立_二 三敎_一。一頓敎《割書:華|嚴》二漸敎。此亦有_レ 三。一有相
敎。《割書:十二年前。明_二|三藏見有得道_一。》二無相敎。《割書:十二年後。至_二法|華_一。明_二見空得道_一。》三雙林常住
敎。《割書:明_二衆生佛性|闡提作佛_一。》三不定数。《割書:勝鬘。金光明。|楞伽。鴦掘經。》宗愛法師。立_二 三敎_一。
一頓敎。《割書:花|嚴》二漸敎。《割書:四|時》三不定敎。《割書:如|前》漸敎四時者。一有相
敎。《割書:阿含十二年|前見有得道。》二無相敎。《割書:十二年後|方等般若。》三同歸敎。《割書:法|華》四常住
敎。《割書:涅|槃》定林柔。次二師。及道場觀法師。立_二 三敎_一。一頓敎。
《割書:華|嚴》二漸敎。《割書:五|時》三不定敎。《割書:勝鬘|經等。》漸敎五時者。一有相敎。《割書:華|嚴》
二無相敎。《割書:如|前》。三褒貶抑揚敎。《割書:浄名。恩益|等諸法等。》四同歸敎。《割書:如|前》
五常住敎。《割書:如_レ前。已上取意。》北七者。玄十云。北地師立_二五時_一。一人
天敎。《割書:提謂|經。》二無相敎。《割書:浄名|般若。》三四五同_レ南。菩提流支立_二 二
敎_一。一半字敎。《割書:十二年前|小乗敎。》二滿字敎。《割書:十二年|後大乗。》又約_二敎理根證
同異_一。判_二 一代佛敎_一。佛陀三藏。學士光統。立_二四宗_一。一因
緣宗。《割書:毗曇六|因四緣。》二假名宗。《割書:成實|三假。》三誑相宗。《割書:大品大論|眞宗通宗。》四常住
宗。《割書:涅槃。華嚴寺。常住佛性。|本有湛然 眞言宗然通宗。》護身法師。開_二五宗_一。前四宗如_レ
上。五法界宗。《割書:華|嚴。》耆闍法師開_二 六宗_一。前四宗如_レ上。五眞
宗。《割書:法花萬|善同歸。》六圓宗。《割書:大集經。染浄俱|融。性海圓普。》北地師明_二 二種大乘敎_一。

【六十七頁上段】
一相大乘。華嚴。瓔珞。大品等。二無相大乘。楞伽。思益等。北地師非_二 四
宗。五宗。六宗。二敎。半滿等敎_一。而立_二 一音敎_一也。《割書:已|上》取意。又
南北通用三敎。一頓敎。華嚴。二漸敎有_レ 二。一有相敎。学。 十二年半字敎。
二無相敎。般若乃至常住。三不定敎。勝鬘。金光明等。《割書:已|上》玄十取意。敎
證等者。華嚴經一心法界。圓融之敎歟。其故六相圓融名
目。同_二華嚴_一故。證者五十二位。位位證_二《割書:ストハ》佛智_一。云之歟。
其故六相圓融者。除_二斷常邊邪見_一。蕩_二 一異隔別之情_一。入_二
摠持無礙義門_一。得_二究竟自在道理_一。故位位成佛無_レ疑矣。
六相者如華嚴明四宗者。一立性宗。毗曇之意。二破性宗。成
實之意。三破相宗。大乘空無相之義。四顯實宗。眞如法
界隨緣之義矣。
攝論宗
鏡水抄云。《割書:□【国構えに頭】攝論宗事》攝大乘等者。阿毗達磨經中。有_二攝大乘
品_一。中攝_二十種殊勝義_一。故名_二攝大品_二。此論解_二彼攝大乘_一論。
名_二攝大乘論_一。《割書:已|上》亦此論立_二十種之名_一。而釋_二法相_一。一法
名。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三科。二人名。謂十信。三
賢。十地。等覺。妙覺。三敎名。謂修多羅。此云_二法本_一。長行。祇耶。

【六十七頁下段】
《割書:此云_二重頌_一。|亦云_二應頌_一。》伽佗。《割書:此云_二諷誦_一。|三四六句。》和伽羅。《割書:此云_二授記_一。|菩薩等。優》陀那。《割書:此|云_二》
《割書:無問自說_二。|觀_二機根_二。》尼陀那。《割書:此云_二緣起_二。|應_二緣起說_一。》目陀伽。《割書:此云_二本事_一說_二|弟子先世事_一。》阿婆多
那。《割書:此云_二譬喩_一。舉_レ喩|況_二彼所說之法_一。》舎陀伽。《割書:此云_二本性_一。|説_二佛因行_一。》毗佛略。《割書:此云_二方廣_一。謂|正理云_レ方。包》
《割書:含云_レ|廣。》阿浮陀。《割書:此云_二希有法_一。亦云_二。|未曾有_一。大乘實理。》優婆提舍。《割書:此云_二論議_一問答|往復。顯_二眞理_一。》等
十二部。四義名。謂蘊處界等。所顯義理。明分_二別之_一。五
性名。謂無義文字。無_レ所_レ詮_二表不生義解_一。六略名。謂衆
性名。《割書:十界生。摠云_二衆|生_一。故云_二略名_一歟。》七廣名。謂衆生之種類。各有_二差別_一。
隨名義無量。八不淨名。謂凡夫等。不_レ入_二無漏之淨地_一。故
不淨。九淨名。謂生滅假法。即眞如之實理也。十究竟名。
謂眞如也。《割書:不_レ落_二機情_一之處|法體云_二眞如_一。》已上摠名。依止等十種者。《割書:以_二攝|論_一可_レ》
《割書:考_レ|之。》梁代攝論來_二此土_一者。四意趣。四秘密。《割書:如_二傳|通記_一。》

初學題額集中終

【六十八頁上段】
初學題額集下

  大乘律宗
傳敎大師所立者。三國傳法記。引_二顯戒論_一云。嵯峨天皇
御宇。弘仁十己亥年三月《割書:十五|日》最澄和尚。於_二比叡山_一。為_レ
建_二立菩薩戒壇_一。造_二表式_一。奏_二問公家_一。五月《割書:十九|日》南都大
僧都護命。小僧都長慧。勤操律師。施平。同豊安。同修圓。
同泰演等。上表云。沙門最澄。不_レ見_二唐都_一。即以歸來。私
造_二式文_一。輙經_二奏問_一。乞 召_二對(メシムカイテ)最澄身_一。面以論決。因_レ茲公
家不_レ垂_二勅許_一。和尚造_二顯戒論三卷_一。進_二公家_一。天聽既畢。
尚殘_二疑於異域_一。遣_二大唐_一。大唐智云法師等。 答云。所_レ
示顯戒論。周覽既畢。可_レ云_下遠附_二天竺_一。近叶_中神明_上。《割書:云云。》
仍和漢兩朝。所_二歸伏_一也。弘仁十三年。六月四日。大師
入滅。《割書:御年六|十六。》爰別當大師光定。依_レ為_二傳敎法弟_一。為_レ遂_二先
師素意_一。奏_二問戒壇建立旨_一。淳和御門《割書:嵯峨|御弟》天長五年。有_二
勅召_一。始立_二大乘戒壇_一。《割書:南都戒壇已後六十|九年。或七十年。》清和帝。南都碩德
等。尚含_二鬱念_一。而成_二違亂_一。爱慈覺大師。造_二顯大戒論_一。以

【六十八頁下段】
為_レ停_二南都違亂_一。而調卷未_レ成。貞元六年正月十四日入
滅。《割書:御年七|十二》安然和尚。依_レ為_二慈覺御弟子_一。即調,先師遺論。
合十三篇。錄為_二四卷_一。而和尚懸論於頭。管家御坐。被_レ
申_二論序_一。即有_二製作_一。被_レ副_レ之。于_レ時貞元八年三月十六
日。即進_二此論_一已來。南都之違亂停止矣。後二季受戒。無_二
斷絕_一也。問。既以_二經釋_一出_二目錄_一。何云_二傳敎 大師所立_一
乎。 答。三國相承經釋的(シルシ)。但釋_二日本_一。閣_二南都權大乘
之戒壇_一。新立_二天台一佛乘。菩薩圓頓之戒壇_一。其興起觀
也。例如_下高野大師。於_二眞言_一雖_二儀記本經明白_一。殊自_二大
日經。菩薩心論。釋論_一。而考_二要文_一。以立_二十住心_一。設_二敎相
之旨_一。云_中弘法所立眞言_上。又如_下天竺三十八祖。皆雖_レ傳_二
經律論之三藏_一。而達磨_二大師。殊以磨定觀之玉_一。敎外別
傳云_レ之。云_中達磨宗風_上。近和國。遠異朝。皆以繼_二佛法之
慧命_一。明_二機迷闇_一之方便也。尋云。戒法者。佛家之要文。
衆道之資糧。諸佛之威儀。行者之表業。設雖_レ_二有經釋_一。不_二
面受口決_一者。何云_二 三國相承_一乎。 答。莫_レ不_二面受口決_一。
既大師靈山聽衆無_レ陰。委如_レ傳。五敎章云。如_二思禪師智

【六十九頁上段】
者禪師_一。神冥威通。迹參_二登位_一。靈山聽_レ法。憶_二在於今_一
《割書:已|上》我山大師入唐。受_二相傳於道邃_一。豈非_二面受口決_一乎。
問。此宗戒相要期何。 答。戒相者。金剛寶戒章上云。今
就_二此戒_一。有_二十二門授相_一。一開道。《割書:開_二戒聖路_一。|導_二心寶城_一。》二三歸 。《割書:先奇歸_二|三寶_一》
《割書:遠出_二|魔界_一。》三請師。《割書:請_二佛菩提_一。|為_二受戒師_一。》四懺悔。《割書:懺_二悔昔罪_一。|斷_二未造業_一。》五發心。《割書:發_二菩提|心_一。建_二》
《割書:四弘|願_一。》六問遮。《割書:師問_二七罪_一。|受者答_レ否。》七授戒。 《割書:相_二傳事戒_一。|發_二得理戒_一。》八證明。《割書:已得_二受|戒_一。諸佛》
《割書:證|明。》九現相。《割書:受_二得_一戒時。|浄土現_レ瑞。》十說相。《割書:十重六八廣|略。随_レ時。》十一發願。《割書:已得_二|功徳_一。》
《割書:回_二施|法界_一。》十二勸持。《割書:受者應_レ知_二|禁忌補養_一。》已上戒相。《割書:廣釋|如_レ本。》要期者。同下
云。法華無作一心金剛寶戒者。夫本有心性。以為_二大乘
戒體_一。凡戒體者。衆生心是。瓔珞經云。一切凡聖戒。盡
以_レ心為_レ體。《割書:已|上》曠師云。無作戒體實相心。以_レ之為_レ體。太
宋高僧傳云。夫一心者。萬法摠也。分為_二戒定慧_一。開而為_二
六度_一。 散而為_二萬行_一。乃至。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_三
當具足持_二淨戒_一。其淨戒者。即是唯心也。法照禪師云。三
阿僧祇。百千名號。皆是如來之異名。亦是眞心之別稱。
《割書:已|上》 問。就_二戒相_一。持破之得失何。 答。同章開導云。實
相一如佛性一乘之戒。亦是唯心無著我。法性身之戒也。

【七十頁上段】
佛眼種智之日。萬法互融。無_二 一切乖_一。自在無窮也。萬法
云_レ一。不_レ乖_二一理_一。萬法云_レ 二。不_レ乖_二 二諦_一。萬法云_レ三。不_レ
乖_二 三諦_一。乃至云_レ十。不_レ乖_二十佛十界十如十地等_一。乃至
百千萬。都不_レ乖_二 一一名字言句_一。諸佛名號威儀。皆此戒
表業也。一家之已證。但在_二此戒心_一。 四方木末(ヨモノコスエ)春開花。夏
長葉(シゲリ)。秋 菓實(コノミ)。冬 枯木(コカラシ)。皆是草木發心修行。菩提涅槃之
作法。草木國土知_二四季_一。此一分覺悟智也。此經開示悟
入。經_二萬法_一顯_二 四門_一。十界十如。一念三千法體也。問。
如_二無作三身_一者。我等情執不_レ變。即覺_二果海_一。何云_レ息_二情
執_一哉。 答。爾也。但云_二苦道即法身。業即解脱。煩惱即
菩提。生死即涅槃_一。皆是觀中解了也。如難者。一代佛敎
無用也。入_二觀門_一之沙汰者。云_二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_一。
入_二觀門_一者。後勿_三心掛_二 一塵_一。勿_三視_二 一色_一。當位即妙。不
改本有。《割書:従果向|因之意。》於_二所緣之境_一。一分勿_レ發_二異念_一。法性寂然。
名止寂而。常照名觀。《割書:従因至|果之意。》二門異而不_レ可_レ別。一而不_レ
可_レ同。但煩惱菩提。夢覺與_レ不_レ覺之異也。迷則三道流轉。
悟則果中勝用《割書:トハ。》此謂歟。摠不_レ入_二戒之門_一者。莫_レ說_二此

【七十頁下段】
戒之宗旨_一。恭諸佛內證心地戒本也。問。此戒敎主三
身中何身乎。 答。臺上他受用報身也。梵網經云。我今
盧舍那。方坐_二蓮花臺_一。《割書:他受|用身。》周_二匝千花上_一。復現_二千釋迦_一。
《割書:浄土大|化身。》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割書:穢土小化|身 已上。》太賢釋云。於_二
此臺上_一。別有_二佛座_一。此千葉臺。有說。此座非也。上卷別。
說_三盧舍那。坐_二百萬蓮華。赫奕光明座上_一故。既說_下我住_二
蓮華藏世界海_一。其臺周匝。有_二千 葉(華?)_一。一花一世界。我化為_二
千釋迦_一。復有_二百億須彌_一。明知是土。《割書:已|上》問。如_レ章。人天
戒者。三界也。聲聞戒者。三千大千界。劣應身所居也。權
大乘戒者。勝應身所居國土受持也。此國土者。以_二 一大三
千大千世界_一。配_二恆伽河之沙其一_一。盡_二於一恆河沙_一。乃至
盡_二於十方恆河沙之世界廣_一。是名曰_二方便土_一。名曰_二世界
種_一。亦以_二世界種_一。配_二恆河沙其一_一。乃至盡_二於十方十恆河
沙世界種廣_一。 名曰_二世界海_一。是名_二實報土_一。報身如來所居
國土也。亦如_二以前_一。以_二此國土_一。配_二於恆河沙其一_一。乃至盡_二
於十方十恆河沙之世界廣_一。名為_二化佛法身。一佛世界_一。
是為_二同居土_一。又於_二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一切

【七十一頁上段】
一佛國士。色心二法上_一。不_レ犯不_レ失之受持也。但受_二此
戒_一已後。於_二輕垢罪_一。若雖_下就_二戒相_一。有_中犯破名字_上。更就_二戒
體_一。一分無_二破滅_一。其戒體者。常住佛性也。佛性大家。更
無_二破滅理_一。於_二波羅夷罪_一。破_レ一一破。雖_レ有_二破言_一。餘戒不_二
敢破_一。一往置_二破言_一。於_二戒之相_一也。譬如_下世間大海。一切
水流不_レ斷。雖_二流入_一大海無_レ增無_レ減。大乘戒功德大海。
雖_二常差別衆水流入_一。佛界不_レ增。法性平等。無_二差別_一故。
有情界不_レ減。實相純一故。衆生入_二佛界_一。佛界有_二何諍_一而
增。衆流入_二大海_一。大海無_レ諍故。成_二 一鹽水_一。是故於_二十方
不可說不可說。一切一佛國土內。色心二法之上_一。省_二此
戒性_一。法界同時。而受_レ之時。一切色心二法。有性無性之
衆流。入_二實相一如之大海_一。速成_二法性眞寂之鹽水_一。更無_二
破戒雨露水味_一。 此(間也)戒何身土乎。 答。豈前不_レ云乎。自己
本分。一圓之身土也。止觀云。當知。身土一念三千故。
《割書:已|上》弘決五云。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割書:已|上》一大三
千世界。心地戒之內。實報土《割書:モ》。心地戒之內。化佛法身
之土。心地戒之內。世間出世間。萬法色心二法。皆是心

【七十一頁下段】
地戒內故。諸家戒體。人能持_レ戒。圓頓一實之妙戒。戒能
持_レ人。但此戒門。入不_レ入之異也。問。諸家之戒相何。
答。章云。第一人天戒者。即五八十戒是也。第二羊車戒
者。聲聞具足小乘戒也。是二百五十戒。三千威儀。六
萬細行。此比丘具足戒也。五百戒。六千威儀。十二萬細
行。是比丘尼具足戒也。第三權大乘ノ三聚淨戒。亦名_二牛
車戒_一。一者攝律儀戒。二者攝善法戒。三者饒益有情戒。
《割書:已上寶戒章略抄。|細釋可_レ見_レ章。》
  眞言宗。《割書: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猛菩薩。龍智阿闍梨。金剛|智三藏。不空三藏。善無畏三藏。一行阿闍梨。慧果》
  《割書:和尚。弘|法大師。》
夫眞言者。大日法身。入_二 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三昧_一。於_二
法界宮_一。所說之自證三菩提。阿字本不生之一理也。於_二
此處_一者。十地等覺菩薩。尚非_二其境界_一。況於_二 二乘凡夫_一
耶。言語道斷。心行亦寂。唯佛與佛境界也。《割書:十界之依正。無_レ|非_二内證智之境_一。》
《割書:故云_二秘密陀羅尼_一。|是故此秘敎為_レ 上。》爾時世尊。被_レ催_二往昔之大悲願_一。而作_二是
念_一。若我但住_二如_レ是境界_一。則諸有情。不_レ能_二以是蒙_一_レ益。是
故住_二於自在神力。加持三味_一。普為_二 一切衆生。自種種所

【七十二頁上段】
修所宜_一。而說_二種種性欲_一。隨_二種種義門_一。服_二種種妙藥_一。晴_二
極細妄執之疾雲_一。三十七尊之月。竝_レ光赫奕。恆沙之性
德非_二他有_一。本性之心蓮。四重曼荼。依_レ位森羅。覺王內證
之寶藏。無_二心佛衆生之差別_一。阿字開顯之圓鏡。明_二五佛
諸尊之色形_一。五佛寶冠課_二萬物_一。一位位說法。依正修行供
養。海雲法界同_レ之。眞言宗旨。於_二顯乘之言斷心滅理_一。盛
談_レ之。諸家敎相集云。慈覺大師。依_二龍猛釋論_一。立_二 二種
敎_一。一顯示敎。摠攝_二 一切顯敎法門_一。二秘密敎。摠攝_二 一切
秘密敎法_一。又演義抄。立_二顯密二敎_一。彼書者大興善寺。源
清阿闍梨。面_二受善無畏三藏_一造。彼闍梨。覺大師師也。
《割書:已上覺大師意。就_二釋論_一。三十二因海云_二顯敎_一。不二|摩訶云_二秘密敎_一歟。源清二敎。依_二金剛頂經_一立歟》辨顯密二敎論
云。敎則二種。應化開說。名曰_二顯敎_一。言顯略逗_レ機。法佛
談話。謂_二之密藏_一。言秘奥實說。《割書:乃|至。》若據_二秘藏金剛頂經
說_一。如來變化身。為_二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等_一。說_二 三乘敎
法_一。他受用身。為_二地上菩薩_一。說_二顯一乘等_一。竝是顯敎也。
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與_二自眷屬_一。各說_二 三密門_一。謂_二
之密敎_一。此三密門者。所_レ謂如來內證智境界也。等覺十

【七十二頁下段】
地。不_レ能_二入_一_レ室。何況二乘凡夫。誰得_レ昇_レ堂。故地論釋論。
稱_二其離機根_一。唯識中觀。歎_二言斷心滅_一。《割書:已上東寺天|台二教同歟》大日宗
三部者。大師一處釋云。一蓮華部。吾自身中。淨菩提心清
淨之理。此理雖_下經_二六道四生界_一。生死淤泥中流轉_上。而不_レ
染不_レ垢。蓮華如_下出_二生泥中_一。而不染不垢_上。仍名_二蓮華部_一。二
金剛部。吾自心理所又有_レ智。斯智雖_下沒_二在生死淤泥_一。經_中
無數劫_上。而不_レ朽不_レ壞。能破_二諸煩惱_一。如_下金剛雖_三久埋_二土
中_一。而不_レ朽不_レ壞。摧_中破諸怨敵固物_上。仍名_二金剛部_一。三佛
部。斯理斯智。凡位未_レ顯。理智具足。覺道圓滿。即名_二佛
部_一。《割書:已|上》又云。蓮華部擬_二法身_一。金剛部擬_二般若_一。佛部擬_二解
脱_一。《割書:已|上》又云。以_二 三業_一。充_二 三部_一。語為_二蓮華部_一。意為_二金剛
部_一。身為_二佛部_一。又充_二 三寶_一。身者佛。語者法。意者僧也。《割書:已|上》
正智院道範云。三部者。蓮華是自性清淨理。金剛是不
壞能斷智。佛部是理智冥合佛身也。理平等遍_二 一切處_一。
故為_二妙有_一。《割書:五|大》智斷_二人法二我有執_一。故為_二眞空_一。《割書:識|大》 佛部此
理智。有空不二摠體。故為_二 中道_一。《割書:已|上》又云三部即法報應
三身也。佛部為_二應身_一。定慧不二。理智相應故。金剛部為_二

【七十三頁上段】
報身_一。生法二空智故。蓮華部為_二法身_一。自性清淨理故。《割書:已|上》
又云。《割書:三部次第有_レ 二。一依_二金|剛界_一。佛金蓮也。》二依_二胎蔵界_一。佛蓮金也。 問。三部事相德用
何。 答。金剛頂經。蓮華部心金誦次第云。佛部者。想_下
佛部諸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了了分明。即驚_二覺佛部
如來聖衆_一。加_二持修行者_一。令_レ得_中身業清淨。罪障消滅_上。蓮
華部者。三遍加持安_二頂右_一。思_下觀自在菩薩。率_二蓮華部眷
屬_一。加_二持行者_一。得_二語業清淨_一。令_中說法自在_上。金剛部者。想_下
金剛藏菩薩。率_二執金剛眷屬_一圍遶。三遍置_二頂左_一。得_二意
業清浄_一。令_レ證_中菩提心_上。《割書:已|上》攝諸尊者。一處釋云。東行金
剛部。中佛部因。《割書:西證寶部。北|涅槃羯磨部。》西方便蓮華部。此分_二五部_一 。
□【梵字】字以_二□□□【梵字三字】三字_一為_レ體。阿字友字體。在_二磨音中_一。阿
字法身。塢字報身。摩字化身。是故有_二 三身義_一。《割書:已|上》就_二 三
身_一。皆可_レ有_二胎藏金剛二義_一。開_二五佛五智。八葉九尊_一。攝_二
諸尊_一矣。金剛頂宗五部者。秘藏記云。五部定_二母主_一如何。
毗盧遮那。《割書:佛部主源故|先為_レ母。》阿閱。《割書:金剛部主。金剛|波羅蜜為_レ母。》寶性。《割書:寶部主。寶波|羅蜜為_レ母。》
無量壽。《割書:蓮花部主。法|波羅蜜為_レ母。》不空成就。《割書:羯磨部。羯磨|波羅蜜為_レ母。》是即據_二四波
羅密_一。出_二生四佛_一之義。《割書:已|上》攝下攝諸尊者。問記云。五部

【七十三頁下段】
則五智。一智所互具_二五智_一。所以成_二 二十五部_一。如_レ是展轉。
有_二無量部_一。《割書:已|上》菩提心論云。《割書:□【国構えに頭】五智|五佛事》五方佛位。各表_二 一智_一
也。東方阿閦佛。由_レ成_二大圓鏡智_一。亦名_二金剛智_一。南方寶
性佛。由_レ成_二平等性智_一。亦名_二灌頂智_一。西方阿彌陀佛。由_レ
成_二妙觀察智_一。亦名_二蓮華智_一。亦名_二轉法輪智_一。北方不空成
就佛。由_レ成_二成所作智_一。亦名_二羯磨智_一。中央毗盧遮那佛。
由_レ成_二法界智_一為_レ本。已上四佛智。出_二生四波羅蜜菩薩_一
焉。四菩薩。即金寶法業也。三世一切諸賢聖。生成養育
之母。於_レ是印成法界體性中。流_二出四佛_一也。四方如來。
各攝_二 四菩薩_一。東方阿閦佛。攝_二 四菩薩_一。金剛薩埵。金剛王。
金剛愛。金剛喜。為_二 四菩薩_一。南方寶性佛。攝_二 四菩薩_一。金
剛寶。金剛光。金剛幢、金剛笑。為_二四菩薩_一。西方阿彌陀
佛。攝_二四菩薩_一。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為_二四菩
薩_一。北方不空成就佛。攝_二四菩薩_一。金剛業。金剛護。金剛
牙。金剛拳。為_二四菩_一薩。四方佛各四菩薩。為_二十六大菩
薩_一也。《割書:已|上》因論_二 三十七尊_一者。金剛號毘盧《割書:遍|照》 金(東)剛。《割書:不|動》寶
生。《割書:平|等》 觀(西)察。《割書:清|浄》 羯(花)磨。《割書:成|就》金剛。《割書:堅|智》寶。《割書:寶|金》法。《割書:蓮|花》業。《割書:妙|用》埵。《割書:眞|如》

【七十四頁上段】
王。《割書:自|在》愛。《割書:大|悲》喜。《割書:善|哉》實。《割書:如|意》光。《割書:威|德》幢。《割書:満|願》笑。《割書:歓|喜》法。《割書:清|浄》利。《割書:般|若》
因。《割書:不|退》語。《割書:性|空》業。《割書:善|巧》護。《割書:精|進》牙。《割書:猛|利》拳。《割書:秘|密》喜。《割書:授|記》鬉。《割書:妙|嚴》歌。《割書:無|畏》
舞。《割書:神|通》香。《割書:無|礙》花。《割書:妙|色》灯。《割書:普|照》塗。《割書:清|凉》鉤。《割書:普|集》索。《割書:等|引》鏁。《割書:堅|持》鈴。《割書:解|脱 》
《割書:已上。秘□記|文事相更勘。》  問。就_二 二經_一。佛衆種子。并三密五相觀何。
答。秘藏記云。毘盧遮那經。阿字為_二毘盧遮那種子_一。吽字
為_二金剛薩埵種子_一。金剛頂經。吽字為_二毘盧遮那_一。阿字為_二
金剛薩埵種子_一。《割書:已上。互為_二|賓主_一義也。》菩提心論云。凡修_二習瑜伽觀
行_一人。當_下須具修_二 三密_一。證_中悟五相成身義_上。所_レ言三密者。
一身密者。如_下結_二印契_一召_中請聖衆_上是也。二語密者。如_下密
誦_二眞言_一。令_中文句了了分明。無_中謬誤_上也。三意密者。如_下住_二
瑜伽_一相應白淨月圓滿觀_中菩提心_上也。次明_二五相成身_一者。
一是通達心。二是成菩提心。三是金剛心。四是金剛身。
五是證無上菩提。獲_二金剛堅固身_一也。然此五相。具備方
成_二本尊身_一也。其圓明則普賢身也。亦是普賢心也。與_二十
方諸佛_一同_レ之。亦乃三世修行。證有_二前後_一。及_二達悟_一已。無_二
去來今_一。《割書:已上菩|提心論》各有蓮華部者。道範云。 問。以_二彌陀_一為_二
蓮華部主_一。所證法門。為_二蓮華三味_一之意。如何。 答。一

【七十四頁下段】
切衆生。皆有_二本淨心蓮_一。令_二其開敷_一。是云_二蓮華三味_一。所
觀蓮華。彌陀法身也。《割書:已|上》高野大師。就_二此敎_一立_二十住心_一。秘
藏寶鑰云。
第一異生羝羊心。 《割書:凡夫狂醉。 不_レ知_二哥非_一。| 但念_二媱食_一。 如_二彼羝羊_一。 》
第二愚童持齋心。 《割書:由_二外因緣_一。 愚思_二節食_一。|施心萌動。如_二穀遇_一_レ緣 》
第三嬰童無畏心。 《割書:外道生_レ天。 暫得_二蘇息_一。|如_二彼嬰兒。 特子思 _一_レ母。》
第四唯蘊無我心。 《割書:唯解_二法有_一。 我人皆遮。 |羊車三藏。 悉攝_二此句_一。》
第五拔業因種心。 《割書:修_二身十二_一。 無明拔_レ種。 |業生已除。 無言得_レ果。》
第六他綠大乘心。 《割書:無緣起_レ悲。 大悲初發。|幻影觀_レ心。 唯識遮_レ情。》
第七覺心不生心。 《割書:八不絶_レ戯。 一念觀_レ空。|心源空寂。  無相安樂。》
第九極無自性心。 《割書:水無_二自性_一。 遇_レ風即波。 |法界非_レ極。  蒙_レ□忽進。》
第十秘密莊嚴心。 《割書:顯藥拂_レ塵。 眞言開_レ庫。|秘法忽陳。 萬德即證。》
前九種顯敎。後一種密敎也。又此十住心事相時。眞言
行者所_レ選十心也。謂異生羝羊心者。一向行惡不修微少
善位也。愚童持齋心。嬰童無畏心者。若眞言行者。初入_二
三味耶_一。依_二 三密供養_一。修行位與_レ此齊也。唯蘊無我心。拔
邪惡。演言開確。

【七十五頁上段】
業因種心者。初劫也。若眞言行者。本尊三昧耶。衆相現
前位。與_レ此齊也。一道無為心。極無自性心者。第三劫也。
是即眞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若生_二極無自性心_一。得_レ
入_二如_レ 上曼荼羅海會_一。名_二阿闍梨_一也。秘密莊嚴心者。初
地已上次位也。修_二 上上方便_一。斷_二微細妄執_一。至_二佛果_一也。
問。此宗意。於_二六大四曼三密_一。事理分別何。 答。綱要
抄云。就_レ此有_二 三義_一。一以_二六大_一《割書:地水火|風空識》為_レ理。以_二 四曼三
密_一《割書:法。三昧耶。大。羯磨羯。為_二|四曼_一。身口意為_二 三密_一。》為_レ事。二以_二六大四曼_一為_レ理。
以_二 三密_一為_レ事。三六大四曼三密。此理皆事。理者大師意。
攝持不散為_レ義故。可_レ讀_二 於佐無(オサムト)_一。於_二六大四曼三密_一。互相
加入。彼此攝持。重重無盡。名_二自宗理_一。《割書:已|上》即身成佛義
頌云。六大無礙常瑜伽。體。四種曼荼各不_レ離。相三密加
持速疾顯。用。重重帝網名_二即身_一。《割書:無|礙》。法然具_二足薩般若_一。
心數心王過_二剎塵_一。各具_二五智無際智_一。圓鏡力故實覺智。
釋曰。又四。初一句體。二相。三用。四無礙。後頌中有_レ四。
初舉_二法佛成佛_一。次表_二無數_一。三顯_二輪圓_一。後出_二所以_一。謂六
大者。五大及識。大日經謂。我覺_二本不生_一。出_二過語言道_一。

【七十五頁下段】
諸過得_二解脫_一。遠_二離於因緣_一。知空等_二虛空_一。是其義也。彼
種子眞言曰。□□□□□【梵字五字】。 為(イハク)阿字諸法本不生義者。即是
地大。嚩字離言說。謂_二之水大_一。清淨無垢塵者。是即囉字
火大也。因業不可得者。訶字門風大也。等虛空者。欠字
字相。即空大也。我覺本者。識大也。因位名_レ識。果位謂_レ
智。智即覺故。《割書:已|上》。問。即身成佛名義何。答。就_二前二
頌_一。初一頌。釋_二即身二字_一。次一頌。釋_二成佛二字_一。亦初四
句。如_レ次體相用無礙。於_二萬法_一 一一有_二體相用_一故。後四
句。如_レ次成佛。無數。輪圓。所由。於_二諸法_一各具_二四德_一故。
依_二大師釋意_一。即者有_二 三義_一。一相應。涉入即義。《割書:體之|即也。》二
不離即義。《割書:相之|即也。》三如_レ常即時即日。《割書:用之|即也。》體者六大。相者
四曼。用者三密。此三盡_二諸法_一矣。身者釋云。身者我身佛
身衆生身。是名_レ身。又有_二四種身_一。言自性。受用。變化等
流。是名曰_レ身。又有_二 三種_一。字印形是也。如_レ是等身。縱橫
重重。如_二鏡中影像。灯光涉入_一。《割書:已|上》。此外十界身。三種世間
身。心王心數身。互相涉入無礙。互相加持。互相相即。重
重無盡也。成者大日經開題云。成不壞故。不斷故。不滅

【七十六頁上段】
故。常恆故。堅固故。清淨故。無始故。無終故。此即法爾
所成。非_二因緣所生_一故。《割書:已|上》佛者。同開題云。佛者梵語之
略也。具沒駄。翻云_二覺者_一。言_レ覺者。不眼名_レ覺。開敷為_レ義。
又常明故。照了故。如實知故。此覺亦非_二因緣生法_一。然所
得故。文云。法佛自然智。已得_レ離_二 一切暗_一《割書:已|上》隨求尊勝
等者。隨求陀羅尼經云。淨土因行不_二退轉_一。決定往_二生上
上品_一。生生值_二遇盧遮那_一。世世持誦不_二忘念_一。《割書:已|上》尊勝陀羅
尼經云。每日二十一遍誦_レ之。往_二生阿彌陀佛國_一。《割書:已|上》。阿嚕
力迦經云。先造_二十萬塔_一。於_二 一一塔前_一。誦_二 一萬遍_一。如_レ法
供養者。所求悉地皆得。捨_レ身已。任_レ意往_二生極樂世界_一。 《割書:已|上》。
無礙壽儀軌云。此陀羅尼。纔誦_二 一遍_一。則滅_二身中十惡四
重五無間罪_一。一切業障。悉皆消滅。若苾蒭。苾蒭尼。犯_二
根本罪_一。誦_二七遍_一已。即時還得_二戒品清淨_一。誦滿_二 一萬遍_一。
獲得不_レ獲_レ忘_二菩提心_一。三摩地菩提心。顯_二現心中_一。皎潔圓
明。猶如_二淨月_一。臨_二命終時_一。見_二無量壽如來_一。與_二無量俱低
菩薩_一。圍遶來迎。安_二慰行者_一。即生_二極樂世界上品上生_一。《割書:已|上》。
大呪陀羅尼等者。秘藏記云。陀羅尼名_二摠持_一者。一字中

【七十六頁下段】
含_二藏一切法文_一 。譬如_二大地_一含_二持一切諸法_一。以_二此陀羅尼
含藏義_一。瑜_二被大地依持生長義_一。故曰_二摠持_一。眞言以_レ何為_レ
體。以_二念慧_一為_レ體。以_二摠持力_一。憶_二持一切法門_一。經_二無量時_一。
不_レ忘_レ之故。是顯之意也。諸經中說_二陀羅尼_一。或明。或呪。或
密語。或眞言。如_レ是五。其義如何。陀羅尼者。佛放_レ光光
中。所說也。是故陀羅尼與_レ明。其義不_レ異。呪者。佛法未_レ
來_二漢地_一前。有_二世間呪禁法_一。能發_二神驗_一。除_二災患_一。令_レ持_二
此陀羅尼_一人。能發_二神通_一。除_二災患_一。與_二呪禁_一法相似。是故
曰_レ呪。密語者。凡夫二乘不_レ能_レ知。故曰_二密語_一。眞言者。如
來言眞實無_二虛妄_一。故曰_二眞言_一。然皆是舉_二 一邊_一所_レ名也。
以_二曼茶羅_一為_二眞言名_一耳。言_二曼茶羅_一者梵語歟。漢語歟。梵
語非_二漢語_一。以_二曼荼羅_一。翻_二漢語_一云何耶。曼茶羅含_二衆多
義_一。依_レ無_二相當者_一。翻譯家不_レ翻。《割書:已|上》此宗。如來滅後一千
六百四年。唐代第八玄宗皇帝治四年。開元四年丙辰年。
中天竺善無畏三藏。將_二來大日經七卷_一。又同八年庚申年。
南天竺金剛智三藏。將_二來金剛頂經三卷_一。于時玄宗皇帝。
貴_レ此於_二長安城_一。令_二弘傳_一。《割書:已上三國|傳法記。》又云。東寺眞言者。人

【七十七頁上段】
王第五十代桓武天皇治二十三年。延曆二十三年甲申
年。大安寺空海。生年三十一。承_レ勅_レ入唐。奉_レ値_二青龍寺
慧果和尚_一。受_二傳三部大法_一。經_二 三年_一了。人王第五十二代
嵯峨天皇治二年中。大同二年丁酉八月。生年三十四歸
朝。十月《割書:已|上》天王奉_レ捧_二灌頂_一。其後五十四代仁明天皇治
二年。承和二年乙卯。三月二十一日丙寅寅時。生年六
十三入定了。《割書:已|上》。天台眞言者。傳敎慈覺智證之將來。如_レ
此眞言。立_二兩界。《割書:胎藏|金剛。》三部。《割書:佛。金。|蓮。》十地。《割書:名同|義異。》十六大生
等_一。判_二攝釋尊五十餘所說。并大日覺王。三世常恆。內證
外用。所說法門_一也。《割書:十六大生者。十六大菩薩之生也。|眞言行者。即身成佛之後所_レ經也。》薩王愛
喜寶光幢笑法利輸語業護牙拳矣。胎藏界者。此攝_二大日
經。并諸經從因向果所說_一也。金剛界者。此攝金剛頂。并
諸經從本向迹所說_一也。三世常恆所說故。別無_二說時_一。於_二
此所說_一。立_二四種釋_一。釋_二 三部大法_一。一淺略門。《割書:顯敎|所説》二深
秘門。《割書:入_二眞言門_一後。|一行者顕德。》三秘中深秘門。《割書:大日諸佛。一|門普門也。》四秘秘中
深秘門。《割書:一切衆生色心實相性。|浄圓明平等智身。》 問。東寺眞言。國王殊崇_レ之
何。 答。弘法大師。欲_レ立_二即身成佛旨_一。諸宗之學侶。不_レ

【七十七頁下段】
用_レ之。于時大師。為_レ散_二不審_一。於_二南殿_一向_二南方_一。結_二智拳
印_一。面門俄開。成_二金色大日_一。從_二眉間_一放_二白光_一。爱一人傾_レ
首。諸侯合掌。時三論道昌。法相源仁。華嚴道雄。天台
圓澄等。皆堅_二降旗_一。
成實宗
夫鹿園攝機之鑒用。四阿含大樂之本心。殆隣_二大乘之磨
咀理迦_一故。學者多作_二大小之異義_一矣。成謂能成之文。實
謂所成之理。訶梨跋摩三藏所造也。《割書:訶梨跋摩。此|云_二師子鎧_一。》此論即
立_二五藏_一。一修多羅藏。佛在_二波羅奈_一。為_二□【牛篇に句】隣頞□拔提拘
利太子十力迦葉_一說_レ之。二毗尼藏。佛次在_二羅閱祇_一。為_二須
提那_一說_レ之。三阿毗曇藏。佛十二年後。在_二毗舍離獼猴池_一。
為_二跋耆子_一說_レ之。四雜藏。為_二前三藏諸衆_一。說_二戒定慧_一。次
第不同。五菩薩藏。為_二阿含中菩薩_一。說_二六度法_一矣。摠此
宗。就_二 三藏空門_一。明_二 二十七賢聖位_一。謂十八有學。九無
學也。四向四果之七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家家一間
五種不還已上十八也。退法。思法。護法。安住。堪達。不
動。《割書:六種|羅漢。》不退。慧解脫。俱解脱。已上九無礙。《割書:得名義。|可_レ待_レ下。》五

【七十八頁上段】
取者。指_二五藏_一歟。四諦者苦集滅道。《割書:細釋可_レ|待_レ下。》此論有大小
諍者。三論玄云。訶梨自言。正論_二 三藏_一故。知成實理是
小乘。若言_二斯論亦明_一_レ大者。過在_二門人_一。非_二跋摩之咎_一矣。
問。若成實釋_レ小。不_レ許_二兼明_一_レ於_レ大。亦三論解_レ大。不_レ應r
兼明_二於小_一。 答。若明_二大乘_一。必兼辨_二小乘_一。小乘中不_二
兼明_一_レ大故。大乘經初有_二小乘衆_一。小乘經首。無_二菩薩僧_一。
示_二大能包_レ小。小不_一_レ含_レ大。佛經既爾。在_レ論例然。 問。
成實論文。盛辨_二生法二空_一。與_下大品明_二四諦平等_一義_上。既
無_レ異。故知。應_二是探_レ大釋_一_レ小。 答。四阿含敎內有_二 二空_一。
論明_二 二空_一。則還釋_二 三藏_一。云何云_二探_レ大解_一_レ小。又身子毘
曇。亦辨_二 二空_一。而是小非_レ大。訶梨之論義亦應_レ同。 問。
小明_二 一空_一。大辨_二 二空_一。可_レ有_二差別_一。既同其二空。大小何
異。 答。同雖_レ辨_二 二空_一。二空不同。略明_二 四種_一。一者小乘
析_レ法明_レ空。大乘本性空寂。二者小但明_二 三界內人法二
空_一。二空義即短。大乘明_二 三界內外人法竝空_一。空義即長。
三者小乘但明_二於空_一。未_レ說_二不空_一。大乘明_レ空。亦辨_二不空_一。
故涅槃云。聲聞之人。但見_二於空_一。不_レ見_二不空_一。智者見_二空

【七十八頁下段】
及以不空_一。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四者小乘
名為_二但空_一。謂但住_二於空_一。菩薩名_二不可得空_一。空亦不可得
也。故知。雖_レ明_二 二空_一。空義有_レ異。故分_二大小_一矣。 問。毘
曇但明_二人空_一。成實具明_二 二空_一。云何兩論無_レ有_二優劣_一。 答
於_二小乘內_一。自分_二 三品_一。一者但不_レ得_二 二空_一。如_二犢子部_一。下
根人也。二者薩衛之流。但得_二人空_一。不_レ得_二法空_一。為_二次根
人_一也。三者譬喻訶梨之流。具得_二 二空_一。為_二上根人_一也。約_二
空義淺深_一。則毘曇為_二小乘之劣_一。成實為_二小內之勝_一。 問
釋論云。佛滅度後分為_二 二分_一。一但信_二人空_一。不_レ信_二法空_一。
二俱信_二人法二空_一。但應_レ有_レ 二。何得_レ分_レ 三。 答。犢子入_二
眞觀_一故。即見_二我空_一。出_二於俗諦_一。別有_二人體_一。龍樹約其_二入
觀義邊_一故。但分_レ二也。《割書:已上|略抄。》
  俱舍宗
夫阿毘達磨俱舍論者。六百頌之細釋。大毘婆沙之肝要。
發智之慧命。四師所量之栖心。四阿含之理盡。三藏之樞
鍵。顯密兩宗之明器。依_レ之婆數《割書:□【国構えに考】數恐|藪歟》薩埵。受_二請於迦
濕彌羅_一。而開_二本師悟入之疑於傳記之文_一。是故。七十五

【七十九頁上段】
法之春林。開_二 三乘修行之花_一。四諦緣理之秋空。輝_二 四向
四果之月_一。三十軸之露點。消_二於無我觀之理光_一。八品之串
珠。解_二無漏法之慧明_一。摠明之譽。六足所_レ不_レ及。顯正之
鎮磨。削_二六師之跡_一矣。阿毘達磨俱舍論者。頌疏云。阿毘
此云_レ對。達磨此云_レ法。俱舍此云_レ藏。謂無漏之慧。名_レ之
為_レ對。對有_二 二義_一。一者對_二向涅槃_一。二者對觀。謂
對_二觀四諦_一。法有_二 二種_一。一勝義法。謂是涅槃。二法相法。
通_二四聖諦_一。藏有_二 二義_一。一包含二所依。言_二包含_一者。如_二簣
篋_一。此論包_二含發智論等勝義言_一。故名為_レ藏。發智論等為_二
對法_一。俱舍名_レ藏。而非_二對法_一。然今此論。名_二對法藏_一者。對
法之藏故。名_二對法藏_一。依主釋也。言_二所依_一者。正理釋云。藏
或所依。猶_二引藏_一。引_一。彼義言_一。造_二此論_一故。以_二對法藏_一。名_二對
法藏_一。論謂敎_二誡學徒_一。故稱為_レ論矣。次明_二品之前後_一者。
此頌上下摠有_二八品_一。一界品。二根品。三世間品。四業品。
五隨眠品。六賢聖品。七智品。八定品。破我一品。無_二別正
頌_一。初二品摠明_二有漏無漏_一。後六品別明_二有漏無漏_一。初界
品明_二諸法體_一。根品明_二諸法用_一。就_下別明_二六品_一 中_上。初三品

【七十九頁下段】
別明_二有漏_一。後三品別明_二無漏_一。有漏可_レ厭。所以先說。厭
已令_レ欣_二無漸_一。故後說。世間品明_レ果。業品明因。《割書:略|抄。》論
宗旨者。頌疏云。一說部。大衆部。雞胤部。說出世部。此
四部宗。一切諸法無_レ非_二是假_一。但有_二言說_一。若經部宗。立_二
一切法。少分實有。多分是假_一。若薩婆多宗。一切有法。為_二
所奉宗_一計_レ有。不同摠有_二四說_一。一類。二相。三位。四待。
言_レ類者。尊者法救作_二如_レ是說_一。由_二類不同_一。三世有_レ異。言_レ
相者。尊者妙音說。相不同。三世有_レ異。言_レ位者。尊者世
友說。位不同。三世有_レ異。言_レ待者。尊者覺天說。待不同。
三世有_レ異。論主評云。法救執_三法有_二轉變_一故。應_レ置_二數論
外道明中_一。妙音所立。世間雜亂。三世皆有_二 三世相_一。覺天
所立。世還雜亂。一世法中。應_レ有_二 三世_一。世友立世最善。
依_二經部宗_一。過未無體。唯現在是有。今評_二世親著論宗
旨_一。有_二其兩種_一。一者顯宗。即一切有。二者密宗。所_レ謂經
部。經部所說有違_レ理故。此一部論。多將_二經部_一。破_二薩婆
多_一。故知。世親密宗所_レ評。經部為_レ宗。《割書:已上|略抄。》佛口三藏者。
佛在_二波羅奈_一。最初為_二五人_一。說_二契經修多羅藏_一。佛在_二羅閱

【八十頁上段】
祇_一。最初為_二須提那_一。說_二毘尼藏_一。佛在_二毘舍離獼猴池_一。最
初為_二跋耆子_一。說_二阿毘曇藏_一矣。又三藏敎興。皆有_二四意_一。
故婆婆云。說_二素荼羅藏_一。依_二力等流_一。一為_下衆生。得_二增上
心_一。學_中論道_上故。二為_二衆生種種雜說_一故。三一食衆生。得_レ
種_二善根_一故。四為_下衆生未_レ入_二正法_一。令_レ入_中正法_上故。說_二毘
奈耶藏_一。依_二悲等流_一故。一為_下衆生得_二增上戒_一。學_中論道_上故。
二為_三衆生論_二說諸學處_一故。三為_下衆生已種_二善根_一者。令_中
相續成就_上故。四為_下令_レ入_二正法_一者。令_レ受_中持正法_上故。說_二
阿毘達磨藏_一依_二無畏等流_一。一為_下衆生得_二增上慧_一。學_中論
道_上故。二為_レ分_二別諸法自相共相_一故。三為_三已成就者。令_レ
得_二正解脫_一故。四為_下已受_二持學廣_一者。通_中達諸法眞實相_上
故。《割書:已|上》大毘婆娑三藏者。頌疏云。頂_二禮世友_一。推為_二 上座_一。
於_レ是五百聖衆。初集_二十萬頌_一。釋_二素陀羅藏_一。次造_二十萬
頌_一。釋_二毘那耶藏_一。後造_二十萬頌_一。釋_二阿毘達磨藏_一。即大毘
婆婆是也。世友商確長明採_レ翰。偷釋_二 三藏_一。《割書:已|上》 問。婆娑
論。結集之因緣何。 答。因_二迦膩色迦王之請_一。結_二集之_一。頌
疏云。問曰。諸部立範。就最善乎。我欲_二修行_一。願尊者説。

【八十頁下段】
尊者艦。《割書:脇尊|者也。》答曰。諸部懿《割書:美|也》典。莫_レ越_二有宗_一。王欲_二修行_一。宜_レ
遵_レ此矣。《割書:以_二迦膩王之請_一。|五百羅漢結集。》迦濕彌羅國。林木鬱茂。泉石清閑。
聖賢所居。靈山遊止。復山有_二四面_一。城唯一門。極堅固。可_二
結集_一。《割書:已|上》問。諸部等何 答。上座者大迦葉也。謂為_レ報_二
佛恩_一。五百羅漢。共三藏結集。《割書:衆中上座故。|迦葉為_二 上座_一。》大衆部者。不_レ
預_二大迦葉之衆_一。諸學無學。百千人。欲_レ報_二佛恩_一。凡聖及
愚智悉集。即結_二集三藏_一。慧暉云。佛滅後七日外。有_二 二部
之名_一。《割書:雖_レ有_二 二部之名_一。但|共報_二佛恩_一無_二異執_一。》光記云。佛滅後百有餘年。無憂
王時。三藏二部成。《割書:上座部|大衆部。》十八部論。引_二文殊問經_一云。
我弟子有_二 二十部_一。能令_二諸法住_一_レ世。部者竝得_二四果三藏_一。
二十等無_二 下中上_一。譬如_二海水味無_一_レ有_レ異。如_下人有_二 二十
子_一眞實_上。如來所說。文殊師利。根本二部。從_二大乘_一出。《割書:已|上》
十八部如_二別紙_一。今三藏者。頌疏云。一素怛覽藏。此翻為_レ
綖。或為_レ經。正詮_二於定_一。二毘奈耶藏。此翻稱_二調伏_一。正詮_二
於戒_一。三阿毘達磨藏。此云_二對法_一。正詮_二於慧_一。於_二此三中_一。
此論即是阿毘達磨藏攝。《割書:已|上》次頌疏云。釋_二此頌_一。略為_二 三
分_一。一序分。二正宗。三流通。初三行頌是序分。次六百行

【八十一頁上段】
頌是正宗。後四行頌是流通分。《割書:已|上》明_二五位七十五法_一者。
五位者。一色法有_二十一_一。五根。五境。及無表色。五根者。
一眼根。二耳根。三鼻根《割書:此三根處。雖_二|各二類境識同故為_レ一。》四舌根。五身根。
《割書:此五根五識所依。四大種所|造。其體清淨。如珠寶光_一。》五境者。一色境。《割書:五根五境。雖_二是色_一。為_二|差別_一。最勝故。獨得_二 》
《割書:五色|處名_一。》二聲境。三香境。四味境。五觸境矣。色境有_レ 二。《割書:或|說》
《割書:二|十。》一顯色。《割書:有_二十|二_一》 二形色。《割書:有_レ|八》 顯色十二者。一青。二黄。三
赤。四白。五影。《割書:障_二光明_一。生_二於中_一。|餘色可見名_レ影。》六光。《割書:日燄|名_レ光。》七明。《割書:月星赫|奕等。》
《割書:諸燄名_レ|明。》八闇。《割書:翻_レ景|為_レ闇》九雲。十烟。十一塵。十二霧。形色八者。
一長。二短。三方。四圓。五高。六下。七正。《割書:形平|等。》八不正。
《割書:形不|平等。》聲有_二八種_一。四大種所造所作。一有執受大種為_レ因。
有情名_二可意聲_一。《割書:語出_二好聲_一。|如_二歌詠等_一。》二有執受大種為_レ因。有情名 _二
不可意聲_一。《割書:語出_二惡聲_一。|如_二惡罵等_一。》三有執受大種為_レ因。非有情名_二可
意聲_一。《割書:拍手。聲等。如_二|鼓樂等吉音_一。》四有執受大種為_レ因。非有情名_二不可
意聲_一。 《割書:拍手惡聲等。如|如_二童子打_一_レ板。》五無執受大種為_レ因。有情名_二不可意
聲_一。《割書:化物語惡。|鬼神等語。》七無執受大種為因。非有情名_二可意聲_一。
《割書:風林河浪好聲。|如_二松風軟浪等_一。》八無執受大種為,因。非有情名_二可意聲_一。《割書:風|林》
《割書:河等聲惡如_二|松風惡浪等_一。》香有_二 四種_一。《割書:本論但說_レ 三。|無_二不等香_一。》一好香。《割書:如_二沈|檀等_一 》二惡

【八十一頁下段】
香。《割書:如_二葱|茖等_一。》三等香。《割書:好惡香中。|益_二依身_一者。》四不等香。《割書:好惡好中。|損_二依身_一等。》味有_二
六種_一。一甘。二酢。三鹹。四辛。五苦。六淡。觸有_二十一_一。《割書:前|四》
《割書:能造。後|七所造。》一地。《割書:持用。|堅性。》二水。《割書:攝用。|濕性。》三火。《割書:熱用。|燸性。》四風。《割書:長用。|軟性。》五
滑。《割書:柔軟|名_レ滑。》六澁。《割書:麤强|名_レ澁。》七重。《割書:可_レ稱|名_レ重。》八輕。《割書:翻_レ上|名_レ輕。》九冷。《割書:燸欲|名_レ》
《割書:冷。》十飢。《割書:貪欲|名_レ飢。》十一渴。《割書:飲欲|名_レ湯》頌曰。色二或二十。聲唯
有八種。味六香四種。觸十一為性。《割書:已上|五境》無表色《割書:雖_二大種|所造性_一》
《割書:其體非_二極微_一。非_レ令佗|表_二知心_一。故名_二無表_一。》體性有_二 二種_一。身無表。語無表。身三語
四七支。身三。《割書: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語四。《割書:虚狂語。雜間語。|麤惡語。雜穢語。》無表有_二 三
種差別_一。一律儀。此復有_レ 三。一別解脫律儀。此亦有_二八種_一。
一苾蒭律儀。二苾蒭尼律儀。三正學律儀。《割書:女|戒。》四勤策律
儀。五勤策女律儀。六近事律儀。七近事女律儀。八近住
律儀。《割書:男女|通戒。》二靜慮律儀。《割書:亦名_二定共戒_一。|與_レ定同時故。》三無漏律儀。《割書:亦名_二道|共戒_一。與_二》
《割書:無漏道_一|俱故。》二不律儀。《割書:惡戒。身|三語四。》三非律儀非不律儀。《割書:善惡|處中。》論十
四云。能遮能滅。惡戒相續。故名_二律儀_一。《割書:已上|無表。》頌曰。色者唯
五根。五境及無表。已上色法十一矣。二心法《割書:此|一》於_二心王
一_一 有_二 三名_一。心意識。集記名_レ心。思量名_レ意。了別名_レ識。六
識意根名_二七心界_一。六識中前五識無分別。第六識有分

【八十二頁上段】
別。居_二現在_一為_レ識。無間滅為_レ意也。三心所法。有_二四十六_一。
《割書:心之所有。|故名_二心所_一。》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大煩惱地法六。大不
善地法二。小煩惱地法十。不定地法八。大地法十者。《割書:大|謂》
《割書:受等。偏_二諸心_一故。地謂心王。彼行處故。大地法故|名_二大地_一。大地所有名_二大地法_一。兩重依主釋。下准_レ之。》一受。《割書:領_二納苦|樂俱非_一。》
二想。《割書:於_レ境取_二|差別相_一。》 三思。《割書:能令_三心有_二|造作_一。》四觸。《割書:根境識三和合。|性能有_二觸對_一。》五欲。《割書:悕_二|求》
《割書:所得|事業_一。》六慧。《割書:於_レ法能|有_二簡擇_一。》七念。《割書:於_レ境明|記不忘。》八作意。《割書:令_二心|驚覺_一。》九勝解。《割書:於_レ|境》
《割書:印|可。》十三摩地。《割書:能令_下心王於_二| 一境_一轉_上。》頌曰。受想思觸欲。慧念與作
意。勝解三摩地。逼於一切心。大善地法十者。《割書:唯遍_二善心_一|故名_二大善_一。》
一信。《割書:令_二心|澄浄_一。》二不放逸。《割書:修_二諸|善法_一。》三輕安有恥。《割書:心堪|忍性。》四捨。《割書:心平等性。|無驚覺性。》
五慙。《割書:於_二所造罪_一。|自觀有_レ恥。》六愧。《割書:於_二所造罪_一。|觀_レ他有_レ恥。》七無貪。《割書:於_レ境|不_レ著。》八不害。
《割書:謂無_二|損害_一。》九無嗔。《割書:於_レ境|不_レ嗔。》十勤。《割書:令_二心|勇掉_一。》頌曰。信及不放逸。輕安
拾慙愧。二根及不害。勤唯逼善心。婆娑更說_二欣厭_一。以_レ非_二
竝起_一。此論不_レ說。厭謂厭背。如_レ緣_二苦集_一。欣謂欣向。如_レ緣_二
滅道_一。大煩惱地法六者。一無明。《割書:愚癡|為_レ性。》二放逸。《割書:不_レ修_二|善法_一。》三
懈怠。《割書:心不_二|勇掉_一。》四不信。《割書:心不_二|澄浄_一。》五惛沈。《割書:令_二心|惛重_一。》六掉舉。《割書:令_二心|不_一_レ靜》 頌
曰。癡逸怠不信。惛掉恆唯染。大不善地法二者。《割書:唯遍_二不善|心_一。名_二大不》
《割書:善_一。》一無慙。《割書:於_二所造罪_一。|自觀無_レ恥。》二無愧。《割書:於_二所造罪_一。|觀_レ佗無_レ恥》。頌曰。唯逼不善

【八十二頁下段】
心。無慙及無愧。小煩惱地法十者。《割書:唯修所斷。意。癡。相應各|別現行。故名_二小煩惱_一。》一
忿。《割書:深嗔及害_二|於情非情_一。》二覆。《割書:陰_二藏|自罪_一。》三慳。《割書:違_二財施|法施_一。令_二心恡著_一。》四嫉。《割書:於_二他興盛|事_一。令_二心。》
《割書:不_一_レ|喜。》五惱。《割書:堅執_二有罪事_一。不_レ|取_二如理諫誨_一。》六害。《割書:於_レ他能為_二逼惱_一。|由_レ此行_二打罵事_一。》七恨。《割書:於_二忿|所緣_一。》
《割書:數數尋思結_レ|怨不_レ捨。》八謟。《割書:謂心曲由_レ是不_二|如_レ實自內彰_一。》九誑。《割書:謂能|惑_レ他。》十憍。《割書:染_二著自|法_一。令_二心》
《割書:跼|逸_一。》小惑更有_二多種_一。皆應_二忿等攝_一。頌曰。忿覆慳嫉惱。害
恨謟誑憍。如是類名為。小煩惱地法。不定地法八者。《割書:不_レ|入_二》
《割書:五地_一。名為_二不定_一。婆娑更|説_レ怖。今據_レ類俱八。》一尋。《割書:謂尋求|心麤性。》二伺。《割書:謂伺察|心細性。》三睡眠。
《割書:令_二心闇昧_一|為_レ性。》四惡作。《割書:緣_二惡作事_一。|追悼性。》五食。《割書:謂|受。》六嗔。《割書:謂|恚。》七慢。《割書:謂|對_二。》
《割書:於他_一。心|自擧性。》八疑。《割書:謂於_二諦理_一。|猶預為性。》略頌曰。尋伺及眠悔。貪嗔與慢
疑。不入五地故。名不定地法。《割書:已|上》心心所名_二相應法_一。有_二
五義_一。一所依平等。《割書:心心所。必|同所依根。》二所緣平等。《割書:心心所必。|同所緣境。》三行
相平等。《割書:心心所法。其體明浄。隨|緣_二何境_一。名_二起行相_一。》四時平等。《割書:謂心心所。|必定同時。》五事平
等。《割書:事者體。心心所|法。其體名一。》已上四十六心所。四心不相應行有_二十
四_一。《割書:不_二與_レ心相應_一。|名_二心不相應_一。》一得。《割書:謂獲|成就。》二非得。《割書:與_レ上|相違》三同分。《割書:有情|等也》四
無想果。《割書:無想天中。|心心所滅。》五無想定。六滅盡定。《割書:五六二|無心定。》七命根。《割書:體|即》
《割書:壽|也。》八生。九住。十異。十一滅。《割書:八九十十一|四有為相。》十二。名身。《割書:名即|是摠。》
《割書:摠説|名_レ身。》十三句身。《割書:句謂|章。》十四文身。《割書:文即|字。》頌曰。心不相應行。

【八十三頁上段】
得非得同分。無相二定命。相名身等類。 問。得獲成就
差別云何。 答。從來未得法上得。創至_二生相_一名_レ得名獲
不_レ論_二初後_一。得至_二現在_一名_二成就_一也。得摠有_二四種_一。《割書:有為法|上。唯》
《割書:有_二前|三_一。》一與_二彼法_一俱。《割書:此是法俱得。亦|名_二如影隨形得_一。》二在_二彼法前_一。《割書:此是法前|得。亦名_二》
《割書:牛王引|前得_一。》三在_二彼法後_一。《割書:此是法後得。亦|名_二犢子隨後得_一。》四非前後俱。《割書:此是前後俱|得。擇滅非》
《割書:擇滅得也。此二無為不生不滅故。無_二前後之義_一。得|有_二前後_一。所得無為無_二前後_一。故云_二非前後俱得_一。》非得摠有_二 三類_一。
一法前非得。二法後非得。三非前後非得。《割書:二無為|非得。》現在法
無_二非得_一。法現必有_レ得故。眞諦三藏所譯中。立_二現法非法_一
是謬。同分有_レ 二。一無差別。《割書:同是|有情。》二有差別。《割書:界地趣生。|各別同分。》又
有_二 二種_一。一有情同分。《割書:如|前。》二法同分。《割書:能令_二諸法互|相似_一也。》 問。同
分義云何。 答同者。有情身形等諸法。同似之同。分者。
因義也。謂諸法同之因。同之分故名_二同分_一。依主釋。無想
果者。在_二無想天有情身中_一。心心所滅。外道計_二無想天。眞
寂靜涅槃城_一。為_レ生_レ彼修_二無想定_一。是為_レ因五百大劫之間。
引_二生無想果_一。身中令_レ不_レ生_二心心所_一。無想果亦云_二無想
事_一。二無心定。《割書:定中唯此二。|滅_二心心所_一。法》一無想定。《割書:外道|修_レ之。》二滅盡定。《割書:不|還》
《割書:阿羅漢聖|者修_レ之。》 問。無想定外道為_レ生_二無想天_一修_レ之。滅盡定聖

【八十三頁下段】
者為_レ何修_レ之乎。 答。擬_レ入_二無餘涅槃_一修_レ之。四有為相
二。一本相。二隨相。《割書:諸行有為。由_二四本相_一。本|相有為。由_二四隨相_一也。》四本相者。《割書:相_二本|法_一故》
《割書:亦名_二|大相_一。》一生相。《割書:能起名_レ生。未_レ來_二世間_一。|在_二生相_一住施_二功能_一。》二住相。《割書:能安|名_レ住。》三異相。《割書:能|哀》
《割書:名_レ|壊》四滅相。《割書:能異名_レ減。|此三在_レ現。》四隨相者。《割書:隨_二本相_一故。|亦名_二小相_一。》一生生相。《割書:謂|從_二》
《割書:小生_一生_二大生_一故。|下准_レ之知_レ之。》二住住相。三異異相。四滅滅相。頌日。相
謂諸有為。生住異滅性。名句文身三者。一名身。《割書:一名是名|非_二名身_一。》
《割書:二名_二名身_一。如_レ説_二色聲等_一。三名已去名_二|多名身_一。如_レ説_二色聲香等_一。有_二 三名_一也。》頌疏第五云。論云。名謂
作_レ想。解云。想者取像。或契約義。若取_レ像名_レ想是心所。
如_レ說_三色名能生_二色想_一。因_レ名生_レ想。名為_二作想_一。若契約義。
想即是名。謂諸賢聖。共為_二契約_一。立_二色等名_一。名即是想。
由_二此名相_一。能有_二詮表_一故。名_二作想_一矣。諸法立_レ名。有_二六
種釋_一。略頌云。持業依主與有財。相違隣近并帶數。光記
一云、西方釋_レ名。多依_二六釋_一。六釋者。一依主釋。謂此依_レ
彼。或云_二依士_一。名異義同。《割書:如_レ言_二水瓶_一。水之|瓶故。名_二水瓶_一。》二有財釋。如_二人
有_一_レ財。亦名_二多財_一。如_レ有_二多財_一。名異義同。《割書:如_下以_二所領名_一|為_中領主名_上。》三
持業釋。謂一法體。雙持_二兩業_一。業謂業用。或云_二同依_一。兩
用同依_二 一體_一。名異義同。《割書:如_レ言_二石硯_一。一法體雙|持_二石與_レ硯兩業用_一故。》四相違釋。謂

【八十四頁上段】
二法體。彼此各異。據_二互不_レ相屬_一。《割書:知_レ言_二善法|惡法東西_一。 》五隣近釋體
非_二是彼_一。近_レ彼得_レ名。《割書:如_三當國|言_二隣國_一。》六帶數釋。謂法帶_レ數故。如_レ
言_二五蘊_一。《割書:已|上》。二句身。《割書:一句是句非_二 三句身_一。兩句是句亦句身。三句已|去。名_二多句身_一。如_レ說_二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割書:涅槃寂静_一。是皆有_二|三句_一名_二多句身_一也。》頌疏第五云。句者謂章。詮_レ義究竟。如 _レ
說_二諸行無常等章_一。或能辨_二了業用_一。德時相應差別。此章
稱_レ句。解云。且如_二一色_一。有_二所見業發_レ識用_一。青黄等德。過
未等時。與_二四相_一合。名為_二相應_一。不相應者。名句差別。謂
能辨色是所見等。此章稱_レ句也。三文身。《割書:一字是文非_二文身_一。|兩字文亦文身。三》
《割書:字已去名_二多文身_一。如_二迦|佉伽等_一。有_二 三字_一得_レ名_二多文身_一也。》頌疏第五云。文者謂字。如_レ説_二
惡阿壹伊等(アアヽイイヽノ)字_一。是不相應行中字。不_レ同_二此方墨書之字_一。
《割書:已|上》已上十四不相應也。

【八十四頁下段】
五無為法有_レ 三。一擇滅無為。即以_二離繋_一為_レ性。擇謂簡
擇。即慧差別。各別簡_二擇四聖諦_一故。擇力所得滅故。名
為_二擇滅_一。如_三牛所_レ駕車。名曰_二牛車_一。略_二去中言_一。二非擇滅
無為。永礙_二當生_一得_二非擇減_一。謂能永礙_二未來法生_一。得_レ減
異_レ前名_二非擇滅_一。得_二非擇滅名_一。不_レ同_レ擇。但由_二緣闕_一。《割書:擇者|智名。》
三虛空無為。謂以_二無礙_一為_レ性故。色法於_レ中行作矣。已
上七十五法。 問。以_二七十五法_一。如何立_二五蘊_一耶。 答
一色。《割書:色十|一》二受。《割書:大地法中|受心所。》三想。《割書:大地法中|想心所。》四行。《割書:心所四十六中|除_二受想_一。》餘四
《割書:十四。并十四不相|應。此五十八法也。》五識。《割書:心王|一。》 問。何故餘四十四心所。摠置_二
行蘊_一。受想別為_二 二蘊_一耶。 答。界品第一頌云。諍根生
死因。及次第因故。於_二諸心所法_一。受想別為_レ蘊。同第一論
云。諍根有_レ 二。謂著_二諸欲_一。及著_二諸見_一。此二受想一。如_二次
第_一為_二最勝因_一。味受力故。貪_二著諸欲_一。倒想力故。貪_二著諸
見_一。《割書:諍根|因。》又生死法。以_二受及想_一。為_二最勝因_一。由_下耽_二著受_一起_中
倒想_上故。生死輪回。《割書:生死|因。》或從_二無始生死_一已來。男女於_二色
相_一愛樂。此由_下耽_二著樂_一受_レ味故。耽_レ受復由_二倒想生_一故。
此倒想生。由_二業煩惱_一故。如_レ是煩惱。依_レ識而生。《割書:次第|因》已

【八十五頁上段】
上略抄。 問。何故_二說無為_一。在_二處界_一非_二蘊攝_一耶。 答。界
品第一頌曰。蘊不_レ攝_二無為_一。義不_二相應_一故。同論云。三無
為法。不_レ可_三說在_二色等蘊中_一。與_二色等義_一不_二相應_一故。謂體
非_レ色。乃行非_レ識。亦不可_三說為_二第六蘊_一。彼與_二蘊義_一不_二相
應_一故。聚義是蘊。如_二前具說_一。謂無為法。非_下如_二色等_一有_二過
去等品類差別_一。可_中略_二 一聚_一名_中無為蘊_上。《割書:已|上》 問。以_二七十
五法_一。如何立_二十二處_一。 答。十二處者。六根。六境。其中
五根五境十者。色十一中五根五境也。此名_二十處_一。意處
者。心王也。法處者。有_二六十四法_一。謂四十六心所。十四
不相應。三無為。并色中無表也。 問。以_二七十五法_一。如
何立_二十八界耶。 答。六根。六境。六識中。六識界者。心
王一依_一六根起。故成_二六識_一。六境者。依_二六根六境六識
差別_一故。根境識皆云_レ界也。 問。以_二七十五法_一。如何分_二
開三界繫_一耶。 答。色十一中。五根。色。聲。觸。并無表。
此九通_二欲色二界_一。香味二境。唯欲界繫也。《割書:不_レ通_二無色界_一。|處云_二無色_一故。》
心王一通_二 三界_一。心所中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大煩惱
六。小煩惱橋。不定中貪慢疑三。此三十通_二 三界_一。小煩惱

【八十五頁下段】
中謟誑二。不定中尋伺二。此四在_二欲界初禪_一。不_レ通_二 二禪
已上_一。大不善二。不定中惡作”睡眠。嗔。煩惱中除_二謟誑
憍三_一餘七。此十二唯欲界繫。不_レ通_二色無色_一。不相應中。
得。非得。同分。命根。四相。此八通_二 三界_一。滅盡定唯在_二有
頂_一。下界無。無想定。無想果。唯在_二第四禪_一。名句文若隨
語繫。唯在_二欲界初禪_一。若隨身繫。通_二欲界幷四禪_一。三無
為。不_レ隨_二界繫_一法故。三界外也。 問。以_二七十五法。如何
分別有漏無漏_一耶。 答。色十一中無表一通_二有漏無漏_一。
餘十色唯有漏也。心王一通_二有漏無漏_一。心所中大地法十。
大善地法十。不定中尋伺。此二十二通_二有漏無漏_一。餘二
十四心所。唯有漏也。不相應中得四相五。通_二有漏無漏_一。
所餘九唯有漏也。三無為唯無漏也。 問。有寫無為分
別何。 答。七十五法中。除_二 三無為_一。餘有為也。 問以_二
七十五法_一。如何分_二別四諦_一耶。 答。有為法中。以_二有漏
物_一。立_二苦集二諦_一。有為法中。以_二無漏物_一立_二道諦_一。三無為
中。以_二擇滅_一立_二减諦_一。虛空。非擇滅。非_二四諦攝_一。婆沙云。
若法是苦。是苦因。是苦盡。是苦對治者。世尊立為_レ諦。虚

【八十六頁上段】
空非擇滅。非_レ苦。非_二苦因_一。非_二苦盡_一。非_二苦對治者_一。是故
世尊。不_二立為_一_レ諦。《割書:已|上》。 問。於_二心所中_一。諸煩惱中。幾本煩
惱耶。 答。十隨眠是本煩惱也。十隨眠者。五見。疑。無
明。貪。嗔。慢五。見者。一身見。 《割書:計_二我|我所_一。》
二邊見。《割書:計_二斷|常_一。》三邪
見。《割書: 撥_二無|因果_一。》四見取見。《割書:劣謂_レ|勝。》五戒禁取見。《割書:非_二因道_一妄|謂_二因道_一。》此五見
大地法中慧一分也。頌曰。我我所斷常。撥無劣謂勝。非
因道妄謂。是五見自體。《割書:已|上》 問。以_二本煩惱十隨眠_一。如何
分_二別九十八隨眠_一耶。 答。苦諦下十。《割書:五見ト擬無明ト|貪ト嗔ト慢ナリ。》集
諦下七。《割書:邪見ト見取ト疑ト|貪等ノ四。》滅諦下七。《割書:如_二集|諦_一。》道諦下八。《割書:集諦七加_二|戒禁取_一。》
四諦下。合三十二見惑也。修惑四。《割書:貪嗔慢|無明。》已上三十六。欲
界煩惱也。頌曰。十七《割書:ト》七《割書:ト》八《割書:ト》四《割書:ナリト云。》色界三十一。五
部《割書:四諦|修道》各除_レ嗔。無色三十一《割書:如_二色|修_一。》故。諦諦可_レ云_二九六六
七三_一。於_二本煩惱_一。三界見修二惑。合九十八隨眠也。八十
八使見惑者。此九十八隨眠中。除_二修所斷十_一。所餘八十
八也。三界四諦下。欲界三十二。色界二十八。無色界二
十八也。是名_二迷理惑_一。《割書:迷_二四諦理_一。|起_二煩惱_一故。》修所斷十者。欲界四。 《割書:貪|嗔》
《割書:慢無|明。》色界三。無色界三。《割書:貪慢|無明。》退名_二迷事惑_一。《割書:迷_二事相_一|起_レ惑故。》八十

【八十六頁下段】
一品修惑者。此貪嗔慢無明四煩惱。欲界四。色界三。無
色界三。隨_二所應_一。三界九地。各有_二九品_一故。九九八十一
品。《割書:九品配當|如_レ常。》四煩惱九品者。四九三十六品。三煩惱九品
者。三九二十七品也。《割書:上二界|同合。》上上品。乃至下下品同故。
云_二九品_一也。三界九地者。一欲界五趣地《割書:五趣者。地獄傍|生鬼人天也。》此
一地名_二散地_一。無_二禪定_一故。二離生喜樂地。《割書:初|禪》三定生喜樂
地。《割書:二|禪》四離喜妙樂地。《割書:三|禪》五拾念清淨地。《割書:四|禪》第二三四五四
地色界也。六空無邊處地。七識無邊地。八無所有處地。
九非想非非想處地。第六七八九四地。無色界也。色界
無色界八地名_二定地_一。有_二禪定_一故也。 問。於_二 三界_一六識
分別何。 答。欲界具有_二六識_一。色中初禪有_二眼耳身意四
識_一。除_二鼻舌二識_一。二禪已上。乃至無色界。唯有_二意識_一。
問。何以二禪已上。無_二五識_一耶。 答。五識必尋同相應。
行相廳動。二禪已上寂靜地。尋同無故。無_二五識_一也。
問。五受六識相應樣何。 答。苦樂《割書:ハ》五識《割書:ト》相應《割書:シ。》憂喜《割書:ハ》
意識相應《割書:シ。》捨《割書:ハ》六識《割書:ト》相應也。但第三禪樂。意識相應。
問。何故菩樂限_二五識_一。憂喜限_二意識_一。捨通_二六識_一耶。答。

【八十七頁上段】
苦樂無分別。愛喜有分別。捨通_二有分別無分別_一故。五識
無分別識。苦樂相應。意識有分別識。憂喜相應。捨通_二分
別無分別_一故。六識相應。第三禪意識。極悦無分別故。樂
受相應也。頌曰。身不悦名_レ苦。即此悦名_レ樂。及三定心
悦。餘處此名_レ喜。心不悦名_レ憂。中捨二無_レ別。 問。五受。
三界。九地。分別何。 答。欲界五受具有。色界中。初禪
有_二 三受_一。一喜受。《割書:意識|相應。》二樂受《割書:眼意身三|識相應。》三捨受。《割書:眼意身意四|識相應。》
二禪有_二 二受_一。一喜受。《割書:意識|相應。》二捨受。《割書:意識|相應。》三禪有_二 二受_一。一
樂受。《割書:意識|相應。》二捨受。《割書:意識|相應。》四禪已上。乃至有頂。唯捨受地
故。無_二喜樂受_一。四禪已上。寂静地故。麤動喜受無_レ之。《割書:喜|樂》
《割書:者麤|動物。》 問。就_レ斷八十八使見惑。八十一品修惑。三賢。四
善根。見道。修道。無學道。并四向四果廢立何。 答。於_二
此敎_一有_二 三乘_一。一聲聞。二獨覺。三佛也。一聲聞中。三賢
者。一五停心。《割書:停心者心|直停。》一慈悲停心。《割書:治_二嫉妬_一。於_二親疎衆|生_一。不_レ起_二惡心_一。》二數
息停心。《割書:治_二覺觀_一。散亂衆生。|數_レ息_レ散_レ心。》三因緣停心。《割書:治_二愚癡_一。觀_二十二因|緣始終_一。失_二愚癡心_一。》
四不淨停心。《割書:治_二貪欲_一。觀_二身不|浄_一。停_二愛執心_一。》五念佛停心。《割書:治_二障道_一。觀_二佛六|根六境六識_一。止_下》
《割書:障_二佛|道_一心_上。》二別想念處。《割書:觀_二四念處_一。|治_二四顚倒_一。》四念處者。《割書:亦云_二四|念住_一。》一身念

【八十七頁下段】
處。《割書:觀_二身不浄_一。|治_二淨顚倒_一。》二受念處。《割書:觀_二六識受皆苦_一。|治_二六道樂顚倒_一。》三心念處。《割書:觀_二六識|所愛善》
《割書:惡法皆無常_一。| 治_二常顚倒_一。》四法念處。《割書:觀_二色心諸法非_レ我_一。離_二|執著_一。治_二我顚倒_一。》 三摠想念處。《割書:摠|身》
《割書:受心法同時觀。破_二| 一切四顚倒_一。》此名_二外凡位_一。四善根者。一燸法者。聖火
前相故名為燸。具觀_二四聖諦_一。修_二十六行相_一。雖_下退_二斷善_一
造_レ逆墮_中惡道_上。無_二久流轉_一。必至_二涅槃_一。二頂法者。在_二進退
兩際_一。如_二山頂_一故。或退位中。此為_レ頂故。名_二頂法位_一。亦
觀_二四聖諦_一。修_二十六行相_一。謂一苦諦下四。苦空無常無我。
一苦行相者。五陰是苦本。四相遷流。逼迫故受_レ苦觀。二
空行相者。五陰離時有。合時有。一相異相念。皆虛無故
空觀。三無常行相者。五陰剎那剎那生滅。故無常觀。四
無我行相者。五陰不可_二執著_一。五物假和合觀。二集諦四。
因集生緣”一因者。煩惱種子。種子生_二 一切苦果_一本故。二
集者。煩惱有漏果。和合招_二集苦_一故。三生者煩惱所造之
業生_レ苦故。四緣者煩惱惡業為_レ緣。苦果報生故。生緣等
觀。三滅諦四。滅静妙離。一滅者。種種苦。煩惱五蘊相
續。皆斷盡故。二静者。貪嗔慢三火息故。三妙者。無_二諸
煩惱衆患_一故妙。四離者。解_二脫世間生死有漏衆災_一故。離

【八十八頁上段】
妙等觀。四道諦下四。道如行出。一道者四念處。《割書:身受|心法。》四
正斷。《割書:一令_二未生惡不_一_レ生。二令_二已生惡滅_一。三令_二|未生善生_一。四令_二已生善增_一。燸法修_レ之。》四神足。《割書:一欲神|足。二 》
《割書:勤。三心 四觀|頂法修_レ之。》五根五力。《割書:一信恨。二精進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根增長名_レ力。世第一法修_レ之。》
八正道分。《割書: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聖位修_レ之。》七覺支。《割書:一|擇》 
《割書:法。二精進。三輕安。四念|捨。六定。七慧。修道修_レ之。》等。三十七功德。能通_二正理_一故。二
如者。無漏功德。叶_二正義_一非_二顚倒_一故。三行者。三十七品
功德。能趣_二向涅槃_一故。四出者。出_二生死三有界_一故。此頂
善根位。修_二如_レ是觀_一。設雖_レ有_二退等_一。都不_レ斷_二善根_一。略頌
云。苦空無常無我苦。因集生緣是集諦。滅靜妙離是滅
諦。道如行出是道諦。《割書:已|上》 問。四諦各名_二苦集滅道_一何。
答。光記云。四諦各有_二四行_一。何故各一行標_レ名。解云。婆
沙七十九云。復次苦相不共。唯有漏法是苦。非_レ餘故名_二
苦諦_一。非常等三是餘共相。謂非常相三諦皆有。空非我
遍_二 一切法_一故。此不_レ名_二非常等諦_一。復次集相。但於_二有漏
法_一有。招_二集生死_一。非_二無漏_一故。因生緣相。無漏復有。以_二聖
道_一亦名_二因生緣_一故。集不共故。立為_二諦名_一。是故世尊。但
名_二集諦_一。復次滅名。不共故立_二諦名_一。滅名唯顯_二究竟滅_一

【八十八頁下段】
故。靜名亂_レ定。妙離亂_レ道故。不_三名為_二靜妙離諦_一。復次道
名。唯顯_レ趣_二涅槃_一。故立_二諦名_一。如亂_二正理_一。行通_二有漏_一。出
通_二涅槃名_一故。此不_レ名_二如行出諦_一。廣如_二被釋_一。《割書:已|上》三忍法
位者。以_レ智忍_二可四聖諦_一。最殊勝故。下忍具觀_二四諦_一。修_二
十六行相_一。於_二 三惡趣_一。得_二非擇滅_一。中忍位七周減_レ緣。二
十四減_レ行。謂上二界四諦。合為_二緣行_一。下界四諦為_二緣行_一。
上下八諦。歷_二七周二十四_一。減緣行也。《割書:緣滅_二 下苦諦四_一。|行滅_二八諦本諦_一。》一出
二行。三如。《割書:上道|一周。》四出。五行。六如。《割書:下道|二周。》七離。八妙。九
靜。《割書:上滅|三周。》十離。十一妙。十二靜。《割書:下滅|四周。》十三緣。十四生。十
五因。《割書:上集|五周。》十六緣。十七生。十八因。《割書:下集|六周。》十九無我。二
十無常。二十一空。《割書:上苦|七周。》二十二無我。二十三無常。二十
四空。《割書:下苦|已上。》上忍一行一剎那。觀_二欲界苦下一行_一也。四世
第一法者。此有漏故。名為_二世間_一。於_二世間法中_一。此最勝故
名_二第一_一。唯觀_二欲界苦_一。一行一剎那。此位無間。必入_二見
道_一也。頌曰。燸必至涅槃。頂終不斷善。忍不墮惡趣。第
一入離生。《割書:已|上》此三賢。四善根。見道加行位也。此名_二七方
便位_一。見道者。欲界上二界四諦。《割書:上二界|合緣。》上下八諦下。八

【八十九頁上段】
十八使見惑。斷_レ之有_二八忍。《割書:無間|道。》八智_一。《割書:解脱|道。》其十六心中。
前十五心名_二見道_一。見_下無始已來。未_二曾見_一四諦理_上。故名_二
見道_一。頌曰。忍智如次第。無間解脱道。前十五見道。見
未曾見故。十六心者。《割書:第十六心|修道攝 》一苦法智忍。二苦法智。《割書:此|二》
《割書:緣欲|界苦。》三苦類智忍。四苦類智。《割書:此二緣_二 |上界苦_一。》五集法智忍。六集
法智。《割書:此二緣_二|欲界集_一。》七集類智忍。八集類智。《割書:此二緣_二|上界集_一。》九滅法智
忍。十滅法智。《割書:此二緣_二|欲界滅_一。》十一减類智忍。十二滅類智。《割書:此二緣_二|上界滅_一。》
十三道法智忍。十四道法智。《割書:此二緣_二|欲界道_一。》十五道類智忍。十六
道類智。 《割書:此二緣_二|上界道_一。》此十五心。離_二煩惱_一故云_二無漏_一。八十八使
見惑者。欲界四諦下。摠合有_二 三十二煩惱_一。謂苦_二諦下有_レ
十。《割書: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戎禁取見。》集下七。《割書:貪。嗔。癡。慢。|疑。邪見。見取見。》滅。
諦下七。《割書:如|集》道諦下八。《割書:貪。嗔。癡。慢。疑。邪|見。見取見。戎禁取見。》色界四諦。摠
合有_二 二十八_一。苦諦下九。《割書:貪。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戎禁取見。色無色無_レ嗔故略_レ之。》
集諦下六。《割書:貪。癡。慢。疑。|邪見。見取見。》滅諦下六。《割書:如|集》道諦下七。《割書:貪。癡。|慢。疑。》
《割書:邪見。見取見。|戎禁取見。》無色界四諦。摠合有_二 二十八_一。《割書:摠如_二|色界_一。》欲界煩惱
强盛也。上二界煩惱不_二熾盛_一矣。以_二十五心無漏之智_一。十
五剎那之間。斷_二八十八使_一之智慧云_二智忍_一。斷_二煩惱_一所_レ

【八十九頁下段】
得之功德云_二類智_一矣。此位有_二 二聖_一。一隨信行。《割書:鈍|根》隨_二人敎_一
修行。入_二見道_一人也。二隨法行。《割書:利|根》自見_二聖敎_一。悟入_二見道_一。
故云_二隨法_一。《割書:此位修_二|八聖道_一。》修道者。從_二第十六心_一。至_二有頂第九無
間道金剛喻定_一。是修道位也。此位中斷_二 三界九地九九八
十一品修惑_一也。斷品品各有_二無間道解脱道_一。八十一品
無間道。八十一品解脱道。合一百六十二心也。其百六
十一心修道。第百六十二心。有頂第九解脫盡智無學道
也。九品道斷_二九品惑_一。《割書: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下下品道斷_二 上上品惑_一。》
《割書:乃至上上品。|斷_二 下下品惑_一。》無學道者。有頂第九解脫道以後。斷_二 三界見
修二惑_一已。所作已辨故。云_二無學道_一也。四向四果者。一
預流向者。見道十五心位也。此約_二次第證人_一。為_二超越證
人_一。一來向。不還向也。於_二異生位_一。斷_二六七八品_一。一來向
也。斷_二 下八地_一。不還向也。異生《割書:凡|夫》位。斷_二 下八地惑_一。五部
合斷也。五部合斷者。四諦修道五部煩惱各九品。五部
上上品合。一無間一解脫斷。乃至下下品亦如_レ是。九無
間九解脫斷。云_二五部合斷_一也。有漏道斷以_二 上地近分道_一。
斷_二 下地煩惱_一故。不_レ斷_二有頂惑_一也。有漏智。以_二六行觀_一斷。

【九十頁上段】
六行觀者。無間道觀_二 下地_一。作_二麤苦障行相_一。解脫道觀_二 上
地_一。作_二靜妙離行相_一也。頌曰。具修惑斷一。至五向初果。
斷次三向二。離八地向三。《割書:已|上》二一來向者。斷_二欲修惑_一。從_二
一品_一至_二五品_一。一來向也。此中家家聖者有_レ 二。一天家家。
天三人二。天二人一。人中得道。二人家家。人三天二。人
二天一。天中得道。九品惑潤_レ七中。上上潤_二兩生_一。上中上
下中上。各潤_二 一生_一。中中中下。合潤_二 一生_一。下三品共潤_二
一生_一。三品斷者。三生家家。上上品二生。上中品一生。上
下品一生。潤_二此四生_一。感已斷故受_二 三生_一。四品斷者。二
生家家、中上品已上五生。潤_レ生惑已斷故。受_二 二生_一也。
頌曰。斷欲三四品。三三生家家。斷至五二向。三不還向
者。斷_二欲修惑第七八品_一。此中有_二 一間聖者_一。七品斷八品
斷人。下三品共潤。人天合愛_二 一生_一。已斷_二七八品_一故。人
天中受_二 一生_一云_二一間_一也。頌曰。斷七或八品。一生名一問。
此即第三向。《割書:已|上》四阿羅漢向者。斷_二初定一品_一。至_二有頂八
品_一。皆阿羅漢向。頌曰。斷初定一品。至有頂八品。皆阿羅
漢向。四果者。初果必不退。後三果亦有_レ退。一預流果者。

【九十頁下段】
初預_二聖流_一故。梵云_二須陀洹_一。見道位斷_二 三界見惑_一。第十
六心位證_レ之也。二一來果者。梵云_二斯陀含_一。此云_二薄貪嗔
癡_一也。住_二此果_一若不_レ斷_二 下三品惑_一。後往_二天上_一。一來_二人間_一。
而槃涅槃故。名_二 一來果_一也。三不還果者。梵云_二阿那
含_一。已斷_二欲界修惑_一。必不_レ還_二生欲界_一。故名_二不還_一。不還
果有_二種種差別_一。謂七種九種等也。七種不還。《割書:以_二初後_一名_二惑|五種那含_一。》
一中般那含者。欲界沒住_二於色界_一。住_二 中有位般_一涅槃
故。二生般那含者。生_二色界_一已不_レ久起_二聖道_一。斷_二餘煩
惱_一般涅槃故。三有行般那言含者。生已長時加行勤修。由_二
多功力_一。方般涅槃故。四無行般那含者。生已經久無_二加
行_一。懈怠由_二多功用_一。般涅槃故。五上流般那含者。是上行
義。謂於_二色界_一要轉_二 上生_一。方般涅槃故。六無色般那含者。
欲界沒不_レ生_二色界_一。超生_二無色_一。般涅槃故。七現般那含
者。不_レ生_二 上界_一。唯住_二欲界_一。於_二現身中_一。得_二涅槃_一故矣。上
流有_レ 二。一樂慧。二樂定。一樂慧者。即有_二雜修_一生_二色究
竟_一。其雜修靜慮。摠為_二 三事_一。雜修者。中間有漏。前後無
漏。以_二間雜修_一故名_二雜修_一。由_二雜修五品_一。生有_二五淨居_一。一

【九十一頁上段】
下品。二中品。三上品。四勝品。五上極品。 問。中間有
漏等者何。 答。於上_二 二界_一。初禪有_二根本近分二_一。根本。
《割書:離_二 下地煩惱_一。|得_二無漏定_一。》近分。《割書:伏_二 下地煩|惱_一得_レ之。》但初禪近分。云_二 中間禪_一。《割書:勝_二根|本有》
《割書:尋有伺定_一。無_レ尋故云_二 中間定_一。唯伺。|二禪無尋無伺定不_レ及。捨受相應》亦云_二未至定_一。《割書:從_二欲界散地_一。未_レ|至_二 上界定地根》
《割書:本_一。故名_二未至_一|歟。已上無漏。》二禪。《割書:根本無漏。喜受相應。|近分有漏。捨受相應。》三禪《割書:本無漏。樂受相應。近|分有漏。捨受相應。》
四禪 《割書:根本無漏。捨受相應。|近分有漏。捨受相應。》五空無邊處。《割書:根本無漏捨。|近分有漏捨。》六識無
邊處。《割書:根本無漏捨。|近分有漏捨。》七無處有處。《割書:根本無漏捨。|近分有漏捨。》八非想非非想
處。《割書:根本無漏捨。|近分有漏捨。》 問。欲界散地故無_二無漏定_一。理在不_レ疑。
上七近分。并有頂根本。何故無_二無漏_一。 答。上七近分。
劣_二未至定_一故無_二無漏_一。有頂味劣故。無_二無漏_一。樂慧上流有_レ
三。一全超者。梵衆天沒。生_二色究竟_一。頓超_二 中間_一。故名_二全
超_一。二半超者。梵衆天沒。或超_二 一天_一。乃至十三天沒。生_二
色究竟_一。皆云_二半超_一。非_二全超_一故。三遍沒者。於_二十六天_一。遍
受_レ生故。聖者必不_レ生_二大梵天處_一。僻見處故。一道故。二
樂定者。即無_二雜修_一。能生_二有頂_一。樂定那含。雖_レ生_二無色_一。經_二
色生_一故。色界攝矣。九種不還。《割書:頌曰。行色界有九。謂三各分|三業惑根有殊。故成三九別。》中。
般三。一速般。二非速般。三經久般。生般三。一生般。二

【九十一頁下段】
有行般。三無行般。上流三。一全超。二半超。三遍没。七
善士趣。《割書:頌曰。立七趣善|士趣中上流無別》於_二前九種不還_一。不_レ開_二 上流_一。經生
聖者有_レ 二。一欲界經生。《割書:不_下往_二餘界_一|生_上。厭心强故。》二色界經生。《割書:可_レ生_二|無色界_一》
《割書:厭心|劣故。》十八有學者。謂四向三果《割書:除_二羅|漢果_一》為_レ七。及隨信行。《割書:鈍|根》
隨法行。《割書:利|根》信解。《割書:鈍|根》見至。《割書:利|根》家家《割書:從_レ家|至_レ家。》一間。《割書:唯一生及一|品。不還果。》
《割書:為_二間|隔_一故。》五種不還也。四阿羅漢果者。此云_二應供_一。亦是殺賊。
不生之義。能斷_二有頂第九品惑_一。所作已辨。不_レ受_二 後生_一。
無學聖者。有_二九種差別_一。九無學者。一退法者。遇_二退緣_一退_二
所得_一也。二思法。懼_二退失_一恆思_二自害_一也。三護法者。於_二所
得法_一。能自防護也。四安住法者。無_二勝退緣_一不_レ退。無_二勝
加行不進也。五堪達法者。性堪練根。速達不動_一也。六
不動法者。不_下為_二煩惱_一。所_中退動_上故也。已上六種。羅漢學
根凡同也。於_二此六種性_一。前五是退位。摠名_二時解脱_一。後
一不退。名_二不時解脫_一。七不退法者。非_二練根得_一。名為_二不
退_一。練根所得。名為_二不動_一也。八慧解脫者。依_二慧力_一離_二煩
惱障_一也。九俱解脫者。兼得_二滅定_一。離_二解脫障_一。此二即是
時解脱。不時解脫攝也。已上二十七賢聖《割書:十八有學。|九無学。》 問。

【九十二頁上段】
三乘修行得果差別何。 答。一聲聞。積_二 三生六十劫行_一。
得_二 四向四果之益_一。聞_二佛所說四諦聲_一。故云_二聲聞_一。二獨
覺。此有_二 二種_一。一部行獨覺。前聲聞前三果。或四善根
人。後得_二第四果_一。雖_二佛邊_一獨悟。故名_二獨覺_一。部黨如_二聲
聞_一。二麟喻獨覺。經_二百劫修行_一。唯一出_レ世。觀_二十二因緣_一。
無師獨悟。獨出世如_二麒麟一角_一。故云_二麟喻_一。如_レ佛一座成
覺也。三佛。三祇百劫。修菩薩行。於菩提樹下。一座成
覺。先五部合斷。斷_二 下八地惑_一。後於_二樹下_一入_二見道_一。八忍
八智。斷_二有頂惑_一。九無問解脱。三十四心斷結成道。從_二燸
法_一或不淨觀一座成覺。三祇者。初僧祇三賢《割書:五停心|摠別等》位。發
四弘願與_二四無量心_一。從_二過去釋迦文佛_一。至_二罽那尸棄
佛_一。供_二養七萬五千佛_一。行_二六度_一。第二僧祇者。蠕法位發_三
四弘願與_二四無量心_一。從_二尸棄佛_一至_二于燃燈佛_一。供_二養七萬
六千佛_一。行_二六度_一。第三僧祇者。頂法位發_三 四弘願與_二四無
量心_一。從_二然燈佛_一至_二于毗婆尸佛_一。供_二養七萬七千佛_一。行_二六
度_一矣。百劫者。忍法位。《割書:自行|位。》下忍種_二 三十二相因_一。中忍唱_二
前五相_一。《割書:一上天二下天託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上忍唱_二後三相_一。《割書:六成道。謂同居|敎主。劣應身老》


【九十二頁下段】
《割書:比丘像。七轉法輪。謂説_二諦緣|度法_一。八入涅槃。謂四枯雙樹。》世第一法位。起_二 三十四智_一。斷_二 三
界見思_一。《割書:以_二八忍八智_一。斷_二八十八使_一。以_二九|無礙九解脱_一。斷_二八十一品思惑_一。》光寶二法師者。彼宗
抄物云。釋_二新俱舍論_一。普光。法寶。神泰。圓暉。《割書:云云》若什門
等者。羅什有_二 四弟子_一。道生。僧肇。道融。僧容。聲聞三生
者。俱舍論二十三云。極速三生。極遲六十劫。《割書:聲聞|修行》又云。
極速四生。極遲百劫。《割書:獨覺|修行》又云。聲聞三生。獨覺四生。非_二
要利根_一。亦通_二鈍根_一。若極利者。要經_二六十_一。要經_二百劫_一《割書:已|上》
此宗法相宗人傳來。
四分律
夫波羅提木叉者。諸佛要道。佛家之前兆。五乘之梯橙
七衆之資粮也。然則佛涅槃之夕。阿難受_二敎訓於 樓豆(ロツニ)_一。大
師臨般之後際。示_二末師於木叉_一。依_レ之經。說_下無戒之輩
不_レ受_二半錢一粒之供養_一。不_レ履_中精舍結界之地_上。實破_二魔界
之鐵城_一。親入_二佛家之法宮_一。唯在_二戒律_一突。此宗律者。以_二
五部律_一為_二所依_一。此律藏。以_二摩訶僧祇律_一。而為_二根本部_一。
摩訶僧祇律者。八十誦律是也。優婆離尊者。一夏九十
日之間。八十度登_二高座_一誦故。名_二八十誦律_一也。就_二律藏

【九十三頁上段】
相承_一。有_二橫堅五師_一。竪五師者。迦葉。阿難。末田地。商那
和須。優婆毱多。如來滅後百年之間相承。傳_二持法藏_一。化_二
度衆生_一。橫五師者優婆毱多門下。五人異見忽起。師力
衰老。不_レ能_二和會_一。遂令_三其敎法。分_二五部宗_一。五部者。一曇
無德部。《割書:曇無德。此云_二法正_一。從_レ人為_レ目。此師所立。|稱從_レ行名_二。空宗_一。今世所布。律藏是也。》二薩婆多有
部。《割書:薩婆多此云_レ有。亦名_二 一切有_一。|從_レ計為_レ名。律名_二十誦_一他。》三迦葉遺部。《割書:迦葉遺此云_二重空|觀_一。從_レ行為_レ目。律 》
《割書:名_二解脱_一。此有_二戒|本_一。律不_レ傳_レ之。》四彌沙塞部。《割書:彌沙塞此云_二不著有無觀_一。|從_レ行為_レ目。律名_二五分_一。》五婆麤
富羅部。《割書:婆麁□羅此云_二著有_一。從_レ計為_レ目。戒|本廣不_レ傳_レ律。依_二大集經_一出_レ之。》大集經云。五部雖_二
各別_一。不_レ妨_二諸佛法界涅槃_一。《割書:已|上》此中漢士翻傳。其廣文四
宗也。所_レ謂僧祇。十誦。四分。五分也。僧祇律者。根本上
座。具含_二五部_一。佛滅後百年間。唯一部無_二五部異_一。大集經
云。廣博遍覽_二五部經典_一。是故名_二摩訶僧祇_一。《割書:已|上》戒疏云。通
含_二五意_一故是摠也。此云_二大衆_一。所_レ謂迦葉等五百無學結
集故。《割書:已上。摩訶僧祇。|此云_二大衆_一。》已上根本摠標。又明_二人法_一者。先人
者。有_二七衆_一。一優婆夷。二優婆。《割書:二衆共五戒□形壽。|八齋戒六齋日等。》三沙彌
尼。四沙彌。《割書:二衆共十戒。二|年後具足戒。》五式叉摩尼。《割書:具學_二|六法_一。》六比丘尼。《割書:戒|本》
《割書:三百四十八戒。|智論五百戒。》次明_レ法者。初從_二 三歸_一。終至_二 一切戒_一矣。先三

【九十三頁下段】
歸者有_レ 二。一翻邪三歸。二受戒三歸也。翻邪三歸者。靈
芝云。翻邪三歸。凡夫無始。繫_二屬於魔_一。作法歸投。悕_二求
救護_一。若但受_二 三歸_一。有_レ善無_レ戒。若受_二衆戒_一。必兼_二 三歸_一。《割書:已|上》
受戒三歸者。五八十具之戒。皆三歸為_二戒緣_一。而發_二得戒_一 。
發_二七支戒善_一也。故淨影云。受持三歸。在家戒也《割書:已|上》 次一
切戒者。五戒為_レ始。五戒者。律名句云。《割書:新學|大師》一不殺生。二
不偷盜。《割書:新云_二不|興取_一。》三不邪婬。《割書:新云_二欲邪行_一。不_レ犯_二非|境。非道。非時。非慮等_一。》四不妄語。
《割書:新云_二慮|誑語_一。》五不飲酒《割書:已|上》優婆塞戒經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
也。若犯_二五戒_一。在_レ天則違_二五星_一。在_レ地則違_二五岳_一。在_レ方
則違_二五常_一。在_レ身則違_二五藏_一。如_レ是等。世間違犯無量。若
約_二出世_一。犯_二五戒_一者。則破_二五分法身一切佛法_一。所以者
何。一切大乘尸羅根本。若犯_二五戒_一。則不_レ得_三更受_二大乘
戒_一。《割書:已|上》八戒者。《割書:五戒|如_レ前。》六不塗飾鬘歌舞視聽。七不能坐高
廣嚴麗座。八不非時食也。此二種名_二近事戒_一。光記云。梵
云。鄥波素迦。唐云_二近事_一。素是男聲。舊云_二優婆塞_一。訛言_二
近事者_一。婆沙一百二十三云。 問。何故鄥波素迦。 親(答也)_三近
修_二事諸善法_一故。謂彼身心。狎_二習善法_一故。名_二鄥波素迦_一

【九十四頁上段】
有餘師說。親_三‐近承_二‐事諸善士_一故。復有說言。親_三近承_二事
諸佛法_一故。廣如_二彼釋_一。梵云_二鄥波斯迦_一。新唐云_二近事女_一。釋
名如_レ前。斯是女聲。舊云_二 優婆夷_一訛也。《割書:已|上》法界次第云。佛
為_二提謂等在家弟子_一。受_二 三歸_一已。即受_二五戒_一。為_二優婆塞_一。《割書:已|上》
十戒者。律名句云。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那婬。四不妄
語。五不綺語。《割書:新云雜|發語。》六不惡口。《割書:新云_二麁|惡語_一。》七不兩舌。《割書:新云_二離|間語_一。》八
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見。《割書:已|上》此亦在家戒矣。六法者。律
名句云。一摩觸。二盜。四錢。三殺畜生。四小妄語。五非時
食。六不飲酒。《割書:已|上》式沙摩尼者。佛在世有_二長者妻_一。有_レ身後_レ
夫。依_レ歎憔悴。不_レ覺_二有身_一而出家。後月滿生_レ子。依_レ之女
人請_二出家_一。先二年之間。令_レ學_二六法_一也。三百四十八戒如_二
戒本_一。五百戒之名言如_二智論_一。二百五十戒者。開_二五篇_一成_レ
數。四重者。梵云_二波羅夷_一。此翻_二斷頭_一。犯_二此戒_一人。今生久
不_レ得_二聖果_一故。如_二斷頭人_一。亦云_二邊罪人_一。佛海邊外被_レ捨。
縱雖_二懺悔_一。成_二學悔沙彌_一。永不_レ復_二比丘僧位_一也。此戒有_レ
四。殺盜婬妄。殺生以_レ殺_レ人為_レ體。盜業以_二五錢已上_一為_レ
體。婬欲以_二過皮_一為_レ體。妄語以_二未得謂得大妄語_一為_レ體。

【九十四頁下段】
僧殘者。梵語云_二僧迦婆尸沙_一。謂僧伽僧也。婆尸沙殘也。
是梵漢竝舉。犯_二此戒人_一。如_二喉咽殘_一。此戒有_二十三_一。摩_二獨
《割書:□【国構えに考】獨恐|觸歟》人_一。於_二女人前_一說_二男女事_一。乃至故漏失等也。不定者。
突吉羅攝也。此戒有_レ四。壁圍遶內。僧為_二女人_一說法。有_レ伴
非_レ犯。無_レ伴即犯。故云_二不定_一也。捨墮者。梵云_二波逸提_一。此
翻_二捨墮_一。犯_二此戒_一人。捨_二 三乘果位_一。墮_二惡道_一故云_二捨堕_一。
此戒有_二 三十_一。用_下未_二說浄_一衣_上。離_二衣鉢_一等也。懺悔者。波逸
提攝也。對首懺悔法。故云_二懺悔_一也。亦云_二單對_一。單對_二僧
一人_一懺悔故。此戒有_二九十_一。小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飲
酒。非時食。掘地拔草。打比丘。打畜生。殺畜生等也。衆
學者。梵云_二突吉羅_一。此翻_二衆學_一。亦云_二應當學_一。戒相微細。
非_レ學者難_レ知。故云_二衆學_一。文云。齊整_二著內衣_一應當_レ學。齊
整_二著三衣_一應當_レ學。《割書:已|上》此戒有_レ百。一切雜談。戲笑。妄語。
乃至五益《割書:貪。嗔。睡眠。掉擧。|疑。是散亂心。》被_レ侵。知_レ過不_レ止。皆犯_二突吉
罪_一。故犯_二 一切諸戒_一時。先犯_二此罪_一。文云。重_二緣始覺_一。即
入_二犯過_一。《割書:已|上》言一念起處惡念不_レ止。二念相續。云_二犯過_一
也。疑云。二念相續處即犯_レ戒。大乘心地戒。云何有_二差

【九十五頁上段】
別_一哉。 答。文云_二重緣等_一。不_レ覺起處初一念許也。第二
念相續為_レ犯。大乘戒初一念為_レ犯。故大差別。文云。 微(スコシ)
縱(ユルサハ)_二妄心_一。即成_二業行_一。滅諍者。突吉羅攝也。此戒有_レ七。就_二
出世法門_一。是非相論處。以_二多人語_一為_レ是。當_二拒不_一_レ用。犯_二
此戒_一也。提舍尼者。梵語此云_二性口罪_一。此戒有_レ四。衆中
自受_二美食_一。陀與_二麤食_一。乃至非_二親里_一比丘尼受_レ衣等也。
偷蘭者。具云_二偷蘭遮_一。此翻_二大障善道_一。犯_二此戒_一人。永不_レ
得_二 三乘人善種_一故也。此戒波羅夷方便也。此有_二 上中下_一。
且就_二盜物_一。一錢下品。二錢中下。三四錢上品。乃至斷食
斷鹽無言等。皆此戒攝也。又此戒中。有_二破僧罪_一。名_二果
偷蘭_一。 非_二波羅夷方便_一也。已上戒相。委見_二删定戒品_一。三
百四十八戒者。波羅夷八。謂一殺。二盜。三媱。四妄。五
摩觸。六八事。《割書:律名句云。一捉手。二捉衣。三入屏處。 |四共立。五共語。六身相倚。八共期已上。》七覆
尼。八隨舉苾蒭矣。僧殘十七。不定二。僧有尼無。捨墮
三十。單對百七十八。提舍八。衆學百。滅諍七。《割書:已上。三百|上四十八。》
《割書:比丘|尼戒。》二百五十戒者。四重四。僧殘十三。不定二。捨墮三
十。懺悔九十。衆學百。滅諍七。提舍四。《割書:已上二百|五十僧戒。》若約_二

【九十五頁下段】
戒法_一。於_二業體_一摠云_二六聚_一。謂波夷羅。《割書:焼熱|地獄。》僧殘。《割書:大叫|喚。》偸
蘭遮。《割書:叫|喚》波逸提。《割書:衆|合。》提舍尼。《割書:黒|縄》突吉羅。《割書:等|活》若約_二果罪_一云_二
五篇_一。謂波夷羅。僧殘。波逸提。提舍尼。突吉羅矣。若約_二
行相_一云_二七聚_一。謂波夷羅。僧殘。偷蘭遮。波逸提。提舍尼。
惡作。惡說矣。 問。就_二戒律_一。大小次第何。 答。依_二善戒
經瓔珞經_一。先受_二小戒_一。後受_二大戒_一。謂五八具足戒。如_レ此
次第。此中具足戒者。五。八。十。二百五十。五百戒。皆一
一不_レ缺。故云_二具足戒_一。如_レ此戒受持畢。後受_二大乘戒_一也。
故瓔珞經云。若受_二菩薩戒_一。先發_二大乘心_一。受_二優婆塞乃至
大比丘戒_一。若不_レ受_二比丘戒_一。受_二菩薩戒_一。無_レ有_二是處_一。《割書:已上|同善》
《割書:戒|經。》大戒者。三聚淨戒也。一攝律儀戒。《割書:律者梵云_二眦|尼_一。即制止義。》謂防_二
護身語七支_一。二攝善法戒。謂修_二習一切善事。十力無畏
等。一切佛法_一。三饒益有情戒。謂敎_二化衆生_一。入_二於佛道
中_一。瓔珞經律儀戒《割書:ハ》十波羅夷《割書:ナリ。》攝善謂八萬四千法門。
攝生謂慈悲喜捨化。及_二衆生_一令_レ得_二安穩_一。《割書:已|上》 問。此大乘
權實中何。 答。實大乘戒體也。爱如來出世戒唯一乘。但
寂滅道場。小機不_レ契故。降_二跡於鹿園_一。從_レ大開流_二出五

【九十六頁上段】
八十具_一。戒律根通示_レ之。祖師云。始從_二鹿園_一。終至_二鶴林_一。
隨_レ根制_レ戒。乃有_二萬差_一。《割書:已|上》梵網經隔出持 美(善)彰_二於上乘_一。鹿
園漸施暫為_レ安_二於小智_一。善戒經從_レ小入_レ大。猶未_レ了_二偏
即圓_一。鷲嶺開_レ權。使_二殊_レ途同_一レ撤。鶴林扶律。點_二異味_一悉
是醍醐。絕_二執_レ大乖_レ小之疑_一。息_二是妙非麤之謗_一。決_二聲聞
法_一。暢_二出世之本懷_一。唯是二經。《割書:法花。|涅槃。》是為_二了義_一。已上見_二。
法花涅槃_一。涅槃扶律談常戒。法花開權顯實律明鏡也。
《割書:已上佛意|開□戒。》四分律者。戒疏云。四度傳文。盡_二所詮相_一故云_二
四分_一。《割書:已|上》初分二十卷。從_レ序至_二 二十卷_一。比丘戒本并緣起。
時處廣解_二持犯開制等相_一。故有_二 二十卷_一。第二分十五卷。
從_二 二十一_一至_二ニ十八卷_一尼戒本。從_二 二十九_一至_二 三十二_一。受
戒揵度。從_二 三十三_一至_二 三十五卷_一。說戒揵度。第三分十四
巻。揔有_二十六種揵度_一。三十六安居揵度。三十七自恣揵度。
三十八皮革揵度。三十九至_二四十_一衣揵度。四十一二半巻
藥揵度。四十二半巻迦絺那衣揵度。四十三半巻拘睒彌
捷度。四十三半瞻波揵度。四十四卷訶責揵度。四十五
卷半人揵度。四十五卷半覆藏揵度。四十六卷半遮揵度。

【九十六頁下段】
四十六卷半破僧揵度。四十七滅諍揵度。四十八尼揵度。
四十九法揵度。第四分十一卷。至_レ終即房舍雜二揵度。
幷五百結集。七百結集。調部毘尼。毘尼增一等。五十至_二
五十一二_一。房舎揵度。五十三雜揵度。五十四卷半五百
結集。五十四卷半七百結集。從_二五十五_一至_二五十七_一。調部
毘尼。從_二五十八_一至_二六十巻_一。毘尼增一也矣。諸家敎相同
異集。疏家鈔家兩家者。疏家者。指_二第一法礪疏十卷_一為_二
疏家_一。鈔家者。指_二第三道宣律德事鈔等_一。極樂寺守一云。
南山祖師。究_二大聖示現之本懷_一。得_二 二經開扶之深趣敎_一。
弘_二律藏_一旨在_二圓宗_一。上品發心。作_二受戒樞機_一。眞如妙觀
為_二出家學本_一。立_レ懺無_レ違_二於唯識_一。奉持咸契_二於圓修_一。示_二
迹於三生_一。垂_二言一敎_一。竝令_二託_レ事觀_一_レ理。要在_二理事_一。以_二圓
融_一挹_レ流尋_レ源。方見_二源流之高遠_一。搜_二玄義_一士。宜_レ體_二聖懷_一。
《割書:已上今抄有_二 三家_一。懐素開|宗記。非_二山王院相傳_一歟。》道宣律師。作_二五大部鈔_一。一行事鈔。
上有_二四巻_一。《割書:於_二衆行_一明_二|十三篇_一。》中有_二四巻_一。《割書:於_二自行_一|明_二四篇_一。》下有_二四卷_一。《割書:於_二|共》
《割書:行_一明_二|十四篇_一。》二比丘尼鈔三卷。《割書:分為_二六巻_一。|三十篇。》三毘尼義鈔。上 中(下歟)二
巻。《割書:分_二四巻_一。四|段明_レ義。》四含注戒本三卷。《割書:疏分_レ八。八|段明_レ義。》五隨機羯磨

【九十七頁上段】
二卷。《割書:疏分_レ八。|明_二八篇_一。》瞻病送終篇者。出_二行事鈔下卷_一。此宗如來
滅後一千三百五十一年。後秦姚興王。弘始六年《割書:甲|辰。》當_二
東晉安帝元興三年_一。此時罽賓國沙門。弗惹多羅《割書:秦曰_二功|德苑_一。》
於_二秦帝安中寺_一。譯_二出十誦律五十卷_一。同國沙門佛陀耶
舍。《割書:秦曰_二|覺明_一。》同《割書:弘|始》十年《割書:戊|申。》譯_二四分律六十卷_一矣。日本朗辨
僧正。傍_二使於遣唐副使從四位上大伴宿穪古麻呂船_一。奉
請_二唐揚州龍興寺鑑眞和尚_一令_二來朝_一。四分律一部六十
卷。此時將來也。次年天皇。《割書:聖武|帝。》於_二東大寺_一。受_二具足戒_一也。
大宋高僧傳十料。《割書:□【国構えに考】料|恐科》譯經篇者。《割書:□【国構えに頭】譯經|一□事》 譯_二 一代諸經_一。
故云_二譯經_一。譯者釋義也。翻_二梵語_一作_二漢語_一。變_二梵字_一作_二漢
字_一 且如_二華嚴_一者。 罽賓國三藏賜紫沙門般若宣_二梵
文_一。東都天官寺沙門廣濟譯語。西明寺賜紫沙門圓照
筆受。保壽寺沙門智柔智通回綴。成都府正覺寺沙門
道弘潤文。章敬寺沙門鑒靈潤文。大覺寺沙門道章
校勘證義。千福寺沙門大通證禪義。大原府崇福寺沙
門澄觀評定。千福寺沙門靈邃評定貞元十二年。六月 十((四))
日奉_レ詔。於_二長安崇福寺_一。同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譯畢
進上。餘經例爾。義解篇者。南三北七諸宗如_レ前。習禪

【九十七頁下段】
篇者。《割書:□【国構えに頭】禪|宗事》如_二慧可大師六祖等_一。彼宗意。立_二十心_一。判_二敎
內敎外之差別_一。日本覺阿相傳宗門名目云。此心有_二十心_一。
一佛心。《割書:禪|宗。》二心王心。《割書:眞|言。》三即一心。《割書:天|台。》四圓融心。《割書:華|嚴》五
畢竟心。《割書:三|論。》六圓成心。《割書:法|相。》七戒定心。《割書:律|宗。》八偏眞心。《割書:成|實。》九
建立心。《割書:俱|舎。》十淨土心。《割書:浄土|宗》  第一佛心者。夫不立文字
宗。不_レ立_二敎時_一。本無煩惱談。不_レ論_二斷證_一。元是菩提為_レ宗。
見性成佛為_レ期。不_レ隨_二有佛敎_一。不_レ求_二無佛法_一。超_二有相無
相_一。上_二昆盧頂_一。越_二前念後念_一。住_二天地之外_一。悟道得法
輪中巧也。見性得果。胸中妄也。心中本無一物也。 《割書:私云。|此段》
《割書:宗門摠標也。對_二後第二第三。乃至第十心_一故。云_二第一_一。已下舉_二|宗門諸位_一。一為_二公案次第位_一。失_レ智亡_レ情。可_レ見_二 下諸位_一矣。》向
上者。堪_二在群象外_一。卓_二立萬機先_一。天地未開無_二善惡_一。佛
祖未生萬法無_レ咎。此時眞空不_レ空。妙有不_レ有。無_二邪正_一。
無_二迷悟_一。無_二 三世_一。無_二十方_一。無_二東西_一。無_二南北_一。劫前運_レ步。
世外横_レ身。無_二衆生_一削_レ迷。無_二諸佛_一失_レ悟。忽然住而不_レ
住。大虛身任運而居不_レ居。法界心無_二修者_一無_二 一喝_一。無_二
問者_一。無_二 一棒_一。無法也。無生也。浄而明。虛而靈。故向上
一句者。天地不_レ開無一物之時也。佛祖不來。諸法不説

【九十八頁上段】
之時也。無問無答。向下者。萬象摠持句。諸塵三昧門。
心心法法成_二佛事_一花花葉葉受_二春恩_一。諸法相不_二空寂_一。妙
存之性非_二有無_一。一塵飛_二巨海_一。一片雪點_二紅爐_一。離_二見聞覺
知_一有_レ智。非_二分別心_一。離_二地水火風_一有_レ身。非_二和合相_一。隨_レ
呼而應_レ虛。 答有_二無盡之音_一。對_レ像而形_二圓鑑_一。在_二不私
之照_一。雲無心而閑。天無_レ際而能寬。道無_レ靈而普應。神
無_レ像而常安。隨_レ之也不_レ見去遠。迎_レ之也不_レ見 來端(チカキコトヲ)。有_レ
志忘_二諸軀_一。無_レ心契_二諸己_一。眞乘無_レ門號_レ佛佛道同。面壁
有_レ句號_レ祖祖心空。默默有_レ得。靈靈無_レ依。眞見無_レ我。眞
得無_レ名。全超_二影響_一非_二塵情_一。了_レ心非_レ相。了_レ相非_レ心。天
地開後。佛祖來後。一物不_レ拘。一棒不_レ當。直乘_二鐵船_一。馳_二
虛空海_一。鞭_二泥牛_一。到_二佛祖頂_一。理智者。即_二 一如於萬像之
上_一。住_二 三昧於諸塵之中_一。窮_二萬化之淵源_一。得_二 一眞之住處_一。
念念舉_二緣一切覺_一。心心永斷_二諸分別_一。既一心示_二萬像_一。萬
像示_二 一心_一。不_レ近不_レ遠。極深而乾坤同_二其覆載_一。而日月
同_二其照臨_一。心明潔若_二珊瑚之樹_一。體相茸馨。如_二薝蔔之林_一。
大用自在也。獲_二輪王髻寶_一。正聲和合也。奏_二師子絲拳_一。互

【九十八頁下段】
休去歇去絕_レ言也。廓無_二所依_一。妙無_二所住_一。轉_二歷歷機_一。運_二
綿綿步_一。神游_二方外靈臺_一。道契_二硺中虚空_一。故盡_二是之修_一求_レ
法。喝_二非之始_一明_レ心。舉_レ大諍_レ小。說_レ權求_レ實。只貯_二心底
妄_一。思_二見性得果_一。聚_二眼中境_一。執_二悟道□法_一。敎內求_レ佛是
妄佛也。敎外求_レ法是塵法也。離_レ內不_レ可_レ生_二智解_一。離_レ外
不_レ可_レ求_二大悟_一。內外猶_二立境之塵_一。善惡忽起妄之要也。直
到_二無佛處_一。不_レ親_二有佛_一。臨_二有佛處_一。不_レ疎_二無佛_一。眞證不_レ
可_二以_レ言傳_一。妙契不_レ可_二以_レ言到_一。不能不所。機管者。木人
詠_レ花。泥牛食_レ土。石兒飲_レ砂。鐵童翫_レ火。天地未_レ開。可_二
說無_一_レ法。佛祖未_レ來。可_二示無_二機_一。任運無_二 一物_一。湛寂□_二
高下_一。欲_レ言其詞虛空海。欲_レ悟其心一物無。大疑者。丹
霞燒_二木佛_一。南泉斬_レ猫。川老殺_二有佛_一。唐老擲_二無佛_一。八萬
敎標_レ月指。十方佛起_レ妄塵。湛湛空寂之岸。自頽殺_レ魚。
岸有_二何罪_一。歷歷法然之風。吹_レ花供_レ佛。花有_二何善_一。見_二泥
牛_一為_レ友念無_レ咎。乘_二木馬_一為_レ海心含_レ月。明月為_レ食。身體
虛空也。雲霧為_レ衣。塞溫無_レ煩。朗_二 一念_一不_レ見_レ有_レ自。極_二
十方_一不_レ見_レ有_レ佗。大悟者。自 菓(ムスンデ)_二界墻_一便見。自佗是礙_二 三

【九十九頁上段】
界_一。三界豈曾礙_レ儞。一法若有。毘盧堕_二在凡夫_一。萬法若無。
普賢失_二其境界_一。死中常活。不_レ被_レ礙_レ空。活中常死。不_レ被
礙_レ物。在_レ裡不_レ失_レ照。在_レ外不_レ涉_レ緣。在_二這邊_一不_レ被_レ轉_二諸
法_一。在_二那邊_一不_レ被_レ拘_二寂寞_一也。有不_二是有_一。無不_二是無_一。默時
一字一點缺無_二缺少_一。說時一言一句曾沒_二 分外_一。以_レ法為_レ
法也能郭擲而絕_二方隅_一。以_レ智為_レ身也能混融而忘_二此彼_一。
以_二本際之光_一。洗_二長夜之暗_一。以_二法界之智_一。破_二塵劫之妄_一。生
滅紛紛。而至_二眞淨之處_一。眞空不_レ空。妙有不_レ有。是萬像生
滅之根。即二儀造化之母。方隅不_レ可_レ定_二其居_一。劫數不_レ
可_レ窮_二其壽_一。大用者。生_レ心即乖。動_レ念即錯。超_二毘盧_一越_二釋
迦_一來。淨妙法身得_二金剛眼睛_一。獨立卓卓不_レ倚_二 一切_一。自照
靈靈不_レ隨_二諸敎_一。無為住_二非住_一。融_二古今於一時_一。會_二凡聖
於當處_一。內不_レ動。外不_レ亂。實相是無相之相。眞心是無
心之心。眞□是無得之得。眞用是無用之用。空空絕_レ跡
一點不_レ昏。湛湛忘_レ言一機自轉。釋迦彌勒到_二箇時節_一不_二
敢喚_一_レ師。達磨老盧到_二箇當處_一不_二敢稱_一_レ祖。身非_二塵取_一。卑
卑妙存。心非_二情緣_一。冥冥獨覺。其體也出_二諸障礙_一。其用

【九十九頁下段】
也得_二大自在_一。無_レ去無_レ來。非_レ顯非_レ晦。應_レ色應_レ聲。亡_レ存
亡_レ亡。佛脚下步。衆生掌內納。隨_レ所放_二光明_一。隨_レ呼成_二問
答_一。存_二諸智_一。大徹者。心無_レ所_レ寄。形無_レ所_レ倚。足無_レ所
履。言無_レ所_レ謂。不可_二見而名模_一。不_レ可_二得而摩揣_一。森羅等_二
其用_一。大虛同_二其體_一。離_二見聞覺知_一有_レ智。非_二分別心_一。離_二地
水火風_一有_レ身。非_二和合相_一。天地之外運_レ步。佛祖之前横_レ
身。出_二有無之外_一。超_二思議之情_一。離_二取捨之心_一。無_二相緣之
塵_一。一棒者。《割書:擧_二 一棒_一。不_レ得|與_二 三十棒_一。》狗子無_二佛性_一。師示_二弟子_一公案。
如何是庭前栢樹枝。如何是狗子無佛性。又問者猶一棒。
又問猶一棒。《割書:去_レ能去_レ|所空寂。》一喝者。無_レ能無_レ所。問者云_レ答也。
閉_レ口無_レ言。撥_レ手無_レ疑。一喝體如何。止_二善惡_一與_二一棒_一。
知_二始終_一與_二 一喝_一。天地一時一棒也。方隅一時一喝也。一
棒者法定相絕_レ形之時也。一喝者心定相失_レ念之時也。故
一棒為_二悟道_一。與_レ之悟道。向上之時無_レ之。一喝為_二見性_一。
與_レ之見性。向下之時無_レ之。不_レ投_二 一棒_一之時。無_二自佗_一無_二
能所_一。不_レ示_二 一喝_一之時。無_二心念_一無_二淺深_一。可_レ知。兎角十
丈。沙油千石。不_レ投_二 一棒_一。泥牛飛_二虛空_一。不_レ示_二 一喝_一。木

【一〇〇頁上段】
人忘_二 一華_一。本來面目者。諸佛本源。衆生本有也。本源者
水也。本有者冰也。水冰全無_二 二物_一。我不_レ見_レ有_二分_レ外
之他_一。他不_レ見_レ有_二分_レ外我_一。他不_レ外我則聲色磨消。我不_レ
外他則見聞情遁。法法又法法也。佛佛又佛佛也。步_二超
有無_一住_二般若_一。則心心歷歷。離_二是非_一法為_レ法。此法則心
之門也。踏_二超自佗_一佛為_レ佛。此佛則身之使。別_二離是非_一
居_二法身_一。則念念靈靈。本來面目我等本有之體。不_レ求_二有
佛_一。不_レ住_二解脱_一。不_レ願_二天堂_一。只能心閑超_二佛祖_一。三千《割書:□【国構えに考】千恐|世歟》
十方成_二虛空界身_一。虛空界身則法也。法身則我未生之前
體。法身說法。聞_レ聲便悟_レ道。應化感應。見_レ色必明_レ心。明
月之船乘_二明月_一。瑠璃之臺重_二瑠璃_一。泥牛之食_レ土。木馬之
昇_レ木。心之心則悟之心也。念之念則迷之念也。迷_レ念者
非_二悟心_一。悟_レ念者非_二迷心_一。離_レ心念念法法佛。心鏡如如
如_二虛空_一。萬法湛湛似_二清水_一。切斷終了者。切_レ念斷_レ心。終_レ
法了_レ佛。絕言絕慮。棒去喝去。身亡體亡。非_レ內非_二非內_一
非_レ外非_二非外_一。非_レ空非_レ假。非_レ中。非_レ理非_レ智。斷_レ大斷_レ小。
止_レ權止_レ實。非_レ坐非_レ禪。無_二 一指_一無_二 一喝_一。無_二工夫_一無_二公

【一〇〇頁下段】
案_一。無_レ用無_レ相。天地開不_レ開。本不_レ言佛祖來不_レ來。本不_レ
謂向上言中巧。向下法中術。歷歷心內無_二 一物_一。可_レ用_二何
巧_一。明明胸中無_二遮礙_一。可_レ寄_二誰術_一。況理智佛祖之喘也。機
管道者之敵也。擲尊無種者。得_二犬野干之身_一。可_レ削_二智者
之名_一。有_二尊人_一。擲_レ之白雲深處獨步獨住。閉_二柴門_一忘_二年
月_一。自看_二青黄_一知_二時遷_一。古寺之鐘聲告_二旦暮_一。一輪之明
月勸_二坐禪_一。聖敎履_レ之。佛祖床_レ之。天地枕_レ之。陰陽食_レ之
寒淵衣_レ之。天地已前者。無_二 一物_一悟_二多物_一。是號_二悟道人_一。
名_二得法者_一。佛祖已後者。有_二多物_一悟_二 一物_一。是號_二見性人_一。
名_二得果者_一。敎內者。八萬敎也。是標_レ月指。天地之上塵
毛。爪上之土也。敎外者。敎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身。
見性成佛。示_二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_一。心內者。敎中心也。學_レ
敎得_レ法人心也。是未_レ出_レ輪心也。一棒一喝之處擬疑。心
外者。敎外心也。無_レ師無_レ示無_レ敎自悟人。《割書:已上覺□|唐相傳書。》私云。
此宗意。敎外為_二宗旨_一。以_二花嚴并大佛頂宗_一為_二所學_一。大
佛頂宗者。謂首楞嚴經。圓覺經。金剛經。起信論等。三經
一論是也。就_レ 中。東福寺開山。佛地師已來禪。首楞嚴禪。

【一〇一頁上段】
釋論之所謂新書等是也。此宗如來滅後。一千四百七十
五年。梁武帝普通元年《割書:庚|子。》當_二後魏孝明帝正光三年_一。此
時達磨大師。西來而遇_三梁帝與_二魏主_一。二主闇然不_レ知。不_レ
至_二此法_一。終傳慧_二可大師於此法_一。日本人王第五十代。桓
武天皇治二十八年。延曆二十三年。傳敎弘法入唐。奉_レ值_二
道邃慧果_一。始傳_二天台眞言并此宗_一歸朝矣。 問。諸宗立
敎敎相何。 答。花嚴以_二法相_一。為_二地位之敎相_一。天台以_二
俱舍_一為_二才覺敎_一。以_二 三論_一為_二宗旨之敎相_一。三論攝_二地論_一。
法相攝_二攝論_一。眞言以_二釋論菩提心論_一。為所_二依之論_一。以_二法
相_一為_二才覺_一。四分律宗。以_二俱舍_一為_二聲聞戒之敎相_一。以_二法
相_一為_二菩薩戒之敎相_一。天台菩薩戒。以_二四分律中菩薩戒_一
為_二戒相_一。以_二 中道實相之妙體_一為_二宗旨_一矣。寂滅道場之春
天。以_二櫻梅桃李之花_一。潔_二十佛寶處_一。王舍城之夏池。波静
開_二內證無作之蓮花_一。一念三千之句。薫_二圓行之袖_一。諸法静
而遁_二衆患_一。立_二於八不_一。廣離_二 一異去來之情_一。色空一致
不_レ滞。巨海波自寂寂。天月白明。三性各別。雖_レ隔_二情執_一。廢
詮談旨道場。增_二圓成實之玉光_一。性相異體之空前。不即

【一〇一頁下段】
不離之鏡祥也。圓融無作之戒光。照_二 一實中道之山_一。謗
法闡提之露消。五十二位之瓔珞巍巍堂堂。十界一圓影
豊。金剛胎藏諸尊。雙_レ光行者心中歷歷。舉_二萬象一端_一。佛
印自表。風氣出_二 一韻_一。十界陀羅尼。鹿園攝機床。以_二五比
丘_一因說_二諦緣度之法_一與_二 三乘_一。以_二戒定慧之三學_一為_レ宗。
鈔家所立之大戒。雖_二開會之戒_一。動荷_二權之名_一。戒相全與_レ
小故。國寶儒者。舉_二諸聖於十料_一。《割書:□【国構えに考】料|恐科》明贈_二德於末代_一。以
使_二法器成_一_レ緣。敎家之十心。且判_三自佗共不_レ可_二定量_一。摠
顯密權實。敎內敎外。聖道淨土。各存_二時機之益_一判_レ敎。
敢莫_レ令_下乖_二經論_一違_中佛意_上矣。
爰愚僧《割書:良|山》之昔。所_レ侵_二重病_一。為_三既退_二學文_一。春陽之日長。
日長而閑閑兮。內有_二病氣_一心倦。外戚_二長日_一冷時。不_レ意
披_二見此初學抄_一。諸宗章疏之目錄。連_二珠玉_一羅列。一代八
萬之經緯。織_二宗家_一立義。於_レ是懸_二泡沫之身未來_一。類_二電
影之質于過去_一。吁人身難_レ受。如_二爪上土_一。佛敎希值。似_二蘊
曇花_一。今度不_レ驗者。未來無量劫期_二何時_一。如_レ斯思定日。
而任_二身命於天運_一。投_二情志于佛境_一。全不_レ綺_二世事_一。欲_下雜_二

【一〇二頁上段】
身於聖敎_一。飛_レ神睦_中 三國之聖人_上。遂不_レ懈。螢雪之恋明暮。
讀誦之功入_二 三部妙典_一。偏此沙恩德也。為_二此報謝_一故。欲
消_二釋唯題額_一。然本抄意深廣也。予所學淺狹也。雖_レ勘_二諸
文_一。亦不足惟夥。適所_レ勘還誤繁。何備_二 上明_一。若如_レ予後
輩。加_二 一見_一者。冀添_二削之_一矣。願回_二此功德_一。逼通_二於法
界_一。自佗至_二安養_一。證_二菩提妙果_一。

初學題額集下 終

 應永二年。十一月中旬始之。同三年《割書:甲|申》三月三日功了。
 春秋五十二歲。拭老眼疏之。期淨國沙門。良山。

【一〇二頁下段】
題額集別紙
                     良山記
問。楞伽經二云。大慧報佛。說_二 一切法自相同相_一故。以_下
執_二著虛妄體相_一。因_中分別心熏習_上故。大慧是名_二分別虛妄
體相_一。大慧是名_二報佛說法之相_一。大慧法佛說法者。離_二心
相應體_一故。內證聖行境界故。大慧是名_二法佛說法之相_一。
大慧應化佛。所作應佛。說_二施戒忍精進禪定智慧_一故。陰
入界八解脫故。建_二立識相差別行_一故。說_二諸外道無色三
摩拔 次第相_一故。大慧是名_二應佛所作應佛說法相_一。《割書:已|上》金
剛頂瑜祇經云。金剛徧照如來。以_二五智所成四種法身_一。
於_二本有金剛心殿中_一。與_二自性所成眷屬_一。乃至微細法身。
秘密心地超_二過十地_一身語心金剛。乃至諸地菩薩。無_レ有_二
能見_一。俱不_二覺知_一。《割書:已|上》分別聖位經云。自受用佛。從_レ心流_二
出無量菩薩_一。皆同一性。謂金剛性。如_レ是諸佛菩薩。自受
法樂故。各說_二自證三密門_一。《割書:已|上》又云。眞言陀羅尼宗者。一
切如來秘奧之敎。自覺聖智修證法門。亦是入_二 一切如來

【一〇三頁上段】
海會壇_一。受_二菩薩職位_一。超_二過三界_一。受_二佛敎勒_一。三摩地門。
具_二是因緣_一。頓集_二功德廣大智慧_一。於_二無上菩提_一。皆不_二退
轉_一。離_二諸天魔一切煩惱及諸罪障_一。念念消融。證_二佛四種
身_一。謂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滿_二足五智三十
七尊不共佛法門_一。《割書:此標_二宗|大意_一。》然如來變化身。於_二閻浮提摩竭
陀國菩提道場_一。成_二等正覺_一。為_二地前菩薩。聲聞。緣覺。凡
夫_一。說_二 三乘敎法_一。或依_二佗意趣_一說。或依_二自意趣_一。說_二種種
根器種種方便_一。如_レ說修行。得_二人天_一。或得_二 三乘解脱果_一。
或進或退。於_二無上菩提_一。三無數大劫。修行勤苦。方得_二成
佛_一。王宮生雙樹滅。遺身舍利起_レ塔供養。感_二受人天勝妙
果報及涅槃因_一。《割書:此界表_二釋迦|之敎主得益_一。》_レ不同_下報身毘盧遮那。於_二色界
頂第四禪阿迦尼吒天宮_一。雲_二集盡虛空徧法界。一切諸
佛十地滿足諸大菩薩_一。證明驚_二覺身心_一。頓證_中無上菩提_上。
《割書:此表_二佗受用|身説法得益_一。》自受用佛。從_レ心流出。無量菩薩。皆同一性。謂
金剛性。對_二徧照如來_一。受_二灌頂職位_一。彼等菩薩。各說_二 三
密門_一。以獻_二毘盧遮那。及一切如來_一。便請_二加持敎勒_一。毘
盧遮那佛言。汝等將來。於_二無量世界_一。為_二最上乘者_一。令_レ

【一〇三頁下段】
得_二現生世出世間悉地成就_一。《割書:此説_二自性身自受|用身説法及得益_一。》此等經文。明_二
三身說法差別淺深_一。應化所說之顯敎淺。法身所說之密
敎深盡妙。顯敎所_二言斷心滅_一何。 答。此問似_レ深還淺。
且徹_二經文_一。宜_レ對_二賓士_一。且徹_二經文_一者、金剛心殿者。瑜祇
經云_二光明心殿_一。大日經云_二法界宮會_一。皆此報身內證圓
滿時。內證法身妙理。萬法出生。自在之德顯_レ茲處。云_二法
界宮等_一。故佛地論一云。果相云何最極自在淨識為_レ相。
謂大宮殿最極自在佛無漏心以為體相_一。唯有_レ識故。非_三
離_レ識外別有_二寶等_一。即佛淨心。如_レ是變現。似_二衆寶等_一。《割書:已|上》
五智者。佛地經五法同_レ之。謂此經法界體性智。彼細清
淨法界。餘四智彼此全同。四種法身者。佛身之說相。諸
經論不同。華嚴說_二十佛_一。佛地論云_二十佛_一。如_二華嚴_一亦云_二
四佛_一。一受用非變化。《割書:自受|用身。》二變化非受用。《割書:變化身化_二|無前類_一。》三亦
受用亦變化。《割書:佗受用身。□_二|十地菩薩_一。》四非受用非變化。《割書:法|身》金光明經
說_二四種_一。一化非應佛。《割書:為_レ物所_レ現龍鬼等形。不_三|以為_二佛身_一。名_二化非_一_レ應。》二應身非化
《割書:地前菩薩所見佛。依_レ定而現。非_二以五趣攝_一。|名_二應非_一_レ佗。即四善根所見。一大千一應身也。》三亦應亦化。《割書:諸聲聞|所見佛》
《割書:身。見_二相修成_一。故名為_レ|應。見人同類故名為_レ化。》四非應非化。《割書:佛眞身。前三|化。後法報。》楞伽云經。

【一〇四頁上段】
一應化佛。二功德。三智慧佛。四如如佛。《割書:初一化身。中報|身。後一是法身。》
佛地論七云。或處說。佛有_二 二種身_一。一者生身。二者法身。
若自性身。若實受用。俱名_二法身_一。諸功德法所依止故。諸
功德法。所集成故。若變化身。若佗受用。俱名_二生身_一。隨_二
衆所宜_一。數現_レ生故。《割書:已|上》般若論說_レ 二。一眞佛。二非眞佛。《割書:初|法 》
《割書:身。後餘|二身。》 六波羅蜜經說_二 一身_一。經云。第一法寶。即是摩訶
般若解脫法身。《割書:已|上》此等皆萬德圓滿果界上。隨_二德_一德且
說_二佛身品數_一。故隨_二機上下_一。見_二佛身異說處異_一矣。對_二賓
士_一者。若顯密各別。敎主各別云者。何故楞伽經三身說
法文。金剛頂分别聖位經文。同引_レ之耶。亦佛身有_二何差
別_一。一佛說_二密敎_一說會。一切佛皆同可_レ然。一閻浮提內。一
時成_二正覺_一故。顯密大小權實皆可_レ同。敎可_下與隨_二機根_一
佛。於_二 一體_一異隨_中根上下_上。然則以_二 一音_一。令_レ蒙_二萬機_一有_レ
之。淨名經云。佛以_二 一音_一演_二說法_一。衆生隨_レ類各得_レ解矣。
或以_二別法_一而令_レ蒙_二州機_一有_レ之。六波羅蜜經云。法寶者。
所_レ謂過去無量諸佛所說正法。及我今所說。所_レ謂八萬
四千諸妙法縵。乃至調_二伏純熟有緣衆生_一。而令_下阿難陀

【一〇四頁下段】
等諸大弟子。一聞_レ耳皆悉憶持_上。攝為_二五分_一。一素纜二
毘奈耶。三阿毘達磨。四般若波羅蜜多。五陀羅尼門。此
五種藏。敎_二化有情_一。隨_二所應_一度。而為說_レ之。若彼有情。樂
處_二山林_一。常居_二閑家_一。修_二靜慮_一者。而為_レ被說_二素咀纜藏_一。
《割書:乳味。令_レ受_二|持阿難陀等_一。》若彼有情。樂習_二威儀_一。護_二持正法_一。一味和合。
令_レ得_二久住_一。而為_レ彼說_二毘奈耶藏_一。《割書:酪味。令_レ受_二|持鄥波羅等_一。》若彼有情。
樂說_二正法_一。分_二別性相_一。循_三環研_二覈究竟甚深_一。而為_レ彼說_二
阿毘達磨藏_一。《割書:生蘇味。令_レ受_二|持迦多桁那等_一。》若彼有情。樂習_二大乘眞實智
慧_一。離_二於我法執著分別_一。而為_レ彼說_二般若波羅蜜多藏_一。
《割書:熟蘇味。令_レ受_二持|曼殊室利菩薩等_一。》若彼有情。不_レ能_レ受_二持契經調伏對法般
若_一。或復有情造_二諸惡業四重。八重。五無間罪。謗方等經。
一闡提等。種種重罪_一。使_レ得_二消滅_一。速疾解脱。頓悟涅槃。
而為_レ被說_二諸陀羅尼藏_一。《割書:妙醍醐味也。令_レ受_二|持金剛手菩提等_一。》此經文。見_下伊
王善逝雖_二 一身_一。而依_二痛機之_一器。明投_二五味寶藏_一。所被機
緣雖_二萬差_一。而依_二自乘之法_一。顯_中得脫依果_上。何云_下應身之釋
迦。不_レ說_二密藏_一。法身大日。說_中陀羅尼_上。而佛付_二不自在之
失_一。賓士所解。釋迦不覺。可_レ不_レ說_二密敎_一。大日覺可_レ說_二陀

【一〇五頁上段】
羅尼_一。若爾者。亦大日可_レ說_二有字陀羅尼_一。而不_レ可_レ說_二無
字陀羅尼_一。敎說之面計絕_二果界_一故。但以_二天眼_一見_二經說_一。
問。梵網經云。我今盧舍那。方坐_二蓮華臺_一。《割書:佗受|用身。》周帀千
華上。復現_二千釋迦_一。《割書:浄土大化|身也。》一華百億國。 一國一釋迦。《割書:穢|土》
《割書:小化|身也。》已上此經文。三身各別見。是亦分別聖位同_レ之。何
一體三身云乎。 答。先徹_二經文_一者。梵網經說。菩提樹
下成佛。入_レ定定中。往_二第四禪大自在宮_一。放_レ光攝_レ衆。還
下_二菩提樹下_一。出_レ定今說_二梵網戒品_一。但於_二最初成道_一。同_二
華嚴經_一。於_二說相_一者。少有_レ異故。太賢云。大小乘機。所見
不同。菩薩衆見_二初成佛_一已。往_二第四禪大自在王宮_一。放_レ元
攝_レ衆。事_二盧遮那_一。聽_二心地品_一。還來_二樹下_一。出_レ定而說_二十
世界_一。《割書:已|上》探玄記云。今尋_二彼經_一。《割書:梵網|經也。》十一處說法。六處同_レ
此。彼云。化樂天說_二十禪定_一。初禪說_二十金剛心_一。二禪說_レ
願。三禪說_二十忍_一。四禪摩醯首羅宮。說_二心地法門_一。不_レ言_二
重會普光及祇洹重閣_一。《割書:已上六處者。摩竭提國菩提樹下說_二十世|界_一。普光法堂說_二十信_一。帝釋宮說_二 十住_一。》
《割書:夜摩天宮說_二十行_一。兜率天宮說_二十| 廻向_一。他化自在天宮說_二十地法門_一。》一代化儀皆同之。聖位經亦
同之。 問。梵網經說。見_二受用變化別佛_一。聖位經亦三身

【一〇五頁下段】
各別。有_二何相違_一。 答。自_レ本隨_二機見_一故。見_二別佛_一理也。
於_二果海_一堅勿_レ執_二 一佛别佛_一。故華嚴經云。普賢菩薩。告_二
諸菩薩_一。即說_レ偈言。或見_下釋迦成_二佛道_一已。經_二不可思議
劫_上。或見_下始今為_二菩薩_一。十方利益諸群生_上。或見_二久遠已涅
槃_一。或見_二初始成菩提_一。或見_二壽命八十年_一。或壽百千萬億
劫。《割書:已上。此普賢菩薩。|嘆_二盧遮那德_一。》但就_二 一代說敎_一。而於_二始成正覺之面_一。
且判_二 三身業_一。皆據_二機見_一也。 問。付_二機見_一即各别三身。三
身各別故。說敎各別。各別說敎故。大日所說陀羅尼。勝_二報
應所說顯敎_一何乎。 答。且徹_二陀羅尼之體_一。宜_レ對_二賓士陀
羅尼_一有_二淺深_一。高野大師陀羅尼義云。 問。陀羅尼體者
何物耶。 答。且依_二始敎_一者。體性不同。有_二依_レ因出_一_レ體。即
說_二是定_一。有_下依_二能簡擇_一出_上體。即說_二是智_一。有_下依_二記憶_一出_レ
體。即說_二是念_一。有_下依_二可尋_一之出體_上。即以_二所持之法_一。名為_二
摠持_一。《割書:基法師|所□。》各據_二 一義_一。皆悉不_二相違_一。依_二終敎_一者。智度
論云。以_二禪定_一得_二智慧果_一故。智慧在_二菩薩心中_一名_二般若_一。
小乘人心名_二道品_一。不_レ忘_二人心中_一。名_二陀羅尼_一。《割書:云云。》依_二此
文_一者。陀羅尼體是智慧也。圓敎意。而以_二緣起諸法_一為_二

【最終頁を四宗要文纂補三巻のコマ1右頁から転記】
【上段】
陀羅尼體_一。 問。何故緣起法陀羅尼云。解云。一文中攝_二
無量義文_一。卽多。卽一重重無盡。如_二帝釋網珠_一故。緣起
法陀羅尼云。依_二深祕敎_一者。眞言是如實相。以_二如來不生
不滅心_一爲_レ體。 問。何故是眞言如實相云。 答。此眞
言相。非_二 一切諸佛所作_一。不_レ令_二陀作_一。亦不_二隨喜_一。何以故。
以_二是諸法法_一如是。若諸如來出現。若諸如來不出。諸法
法爾如是住。《割書:已上經|文。》故眞言是如實相。云云。大品經云。諸
法平等。非_二聲聞作_一。非_二辟支佛作_一。非_二諸菩薩作_一。非_二諸佛
作_一。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割書:已|上》此等顯密更一同也矣。宜
對_二賓士_一者。顯密有_レ人非_レ法。若强云_二各別_一者。顯宗生滅
門分。而全非_二眞女摩訶衍_一。汝所解法身。劣_二顯敎主_一。亦
不_レ說_二平等之理_一。故難云_二此義不_一レ爾。我大日徧照。平等
之理上立_二差別_一。差別上說_二印眞言_一。印眞言顯宗不_レ說_レ之
何。 答。印契者顯敎所說之戒表德也。縱令依_二 三密加
持現_一。雖_レ放_二大日徧照之光_一。而無_二戒德_一者不可也。故祕
鍵云。于時弘仁九年春。天下大疫。爰帝皇自染_二黄金於
筆端_一。握_二紺紙於爪掌_一。奉_レ書_二-寫般若心經一卷_一。予 範(ノツトツテ)_二講
【下段】
談之撰_一。綴_二經旨之宗_一。未_レ吐_二結願詞_一。蘇生 族 彳(タヽツム)途。夜變
而日光赫奕。是非_二愚身戒德_一。金輪御信力所爲也。《割書:已上。|帝者嵯》
《割書:峨|帝。》眞言者。此亦顯敎同_レ之。涅槃經云。麤語軟語。皆歸_二
第一義_一。《割書:已|上》舌相言語。皆是眞言同_レ之。何云_二各別_一乎。但
細說相。家家皆有_二 一德_一。謂律二百五百戒相。八萬細行。
三千威儀《割書:餘宗|不爾》華嚴十佛等。《割書:餘宗|不爾。》梵網四十八經等。《割書:餘宗|不爾》
非華經五百大願等。《割書:餘宗|不爾。》大乘同性經四箇十地。《割書:餘經|不爾。》大
日經等。密號名字等。《割書:餘經|不爾。》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割書:餘宗|不爾。》此
等德德。皆宰_二自宗_一。雖_レ然餘不事之。《割書:已|上》常平等義畢。次
常差別義。次非同非別義。云云。

【初學說題額集三巻 終】

一 東大寺六宗未決義

【右頁】
【枠外右側上】
目次
【枠外右側下】

【本文】
一歩船鈔二卷     存 覺撰 《割書:自八七頁|至一一二頁》
一初學題額集三卷   良 山撰 《割書:自一一三頁|至二一八頁》
一四宗要文纂補三卷  《割書:日朝撰|英園纂補》 《割書:自二一九頁|至二九〇頁》
一十宗略記一卷    眞 迢撰 《割書:自二九一頁|至三一四頁》
一本朝諸宗要集五卷  義 觀撰 《割書:自三一五頁|至三九四頁》
一顯揚正法復古集二卷 普 寂撰 《割書:自三九五頁|至四六六頁》
一諸敎要義略辨一卷  普 寂撰 《割書:自四六七頁|至四八四頁》

【左頁】
【枠外左上】
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東大寺六宗未決義

        《割書:六宗者。花嚴。法相。三論。成實。俱舍。今一宗|不_レ載之而是律宗歟。》
 華嚴宗未決義文如_レ左。
  合六條
一。明_三 三乘共敎菩薩廻_二-入一乘位_一。法藏師説。《割書:云云|不_レ同》若
依_二疏文_一。速入_二不空_一。極遅立《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立|恐之》人。至_二 地前十回向位_一。皆
悉廻竟。更無_下證_レ 地不_二廻入_一 人_上也。若依_二 五敎文_一。彼求_レ牛
人。已出_二界外_一故。不_レ同_二凡夫_一。乃至未_レ得_二露地大白牛車_一
故。不_レ同_二 一乘_一。至_二自位究竟處_一故。後皆進_二-入別敎一乘_一
者。何位名爲_二自位究竟處_一。此義云何。
二。壽命品云。以_二娑婆一劫_一。於_二極樂世界_一。爲_二 一晝夜_一者。
劫數不_レ同。若就_二何劫_一。以爲_二 一劫_一。此義云何。
三。第十地受位分所説受職相。有大乘師説。自受用身
佛成道相。撿_レ論。卽是取_二於現報益相_一。以爲_二後報益相_一。此
文相違。如_二水與_一レ火。此義云何。
四。又終南山儼法師釋。受職菩薩位。在_二第三禪_一據_二外
【下段】
相_一當_二補處_一。此不_二分明_一。彼受職生。亦可_二第三禪_一耶。此義
云何。
五。下本十萬偈中。品數難_レ定。或三十七品。或三十八品。
或三十九品。或四十四品。或四十八品。皆梵本品數耶。
若後人開出耶。此文云何。
六.新舊二經釋。愛見善惠輸王之子。其數不_レ同。六十卷
經。有_二 二萬五千_一也。八十卷經有_二 五百_一也。此文云何。
  大法師性泰 法師軌耀 滿位僧澄叡 滿位僧賢
  琳 大學頭大法師善福 大學頭法師春福 小學
  頭滿位僧圓德

 法相大乘諸經論章疏中未決義如_レ左。
  合十九條
一。菩薩處胎經中。或有_二衆生_一。不_レ向_二信地法地_一。直向_二阿
羅漢_一。乃至云_下或有_中從_二阿羅漢果_一。墜_二-墮凡夫地_一等_上《割書:云云》。若
依_二大乘常從之義_一。卽無_二此義_一。其旨如何。
二。又彼經云。佛臥_二棺中_一。告_二阿難_一言。摩訶迦葉來耶。阿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東大寺六宗未決義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難言未_レ來。佛問言。牛呞比丘至不。阿難言。牛呞比丘
住_二忉利天_一。已入_二涅槃_一。唯彼衣鉢到等《割書:云云》。案。四分律及
集藏傳等。 如等諸事(カクノコトキラノ)。佛滅度後。結集時事。前後相遠。如
何會釋。
三。問。䥫圍山大小聖敎中所_レ載。故法花云。謂䥫圍山大
䥫圍山。未_レ知須彌山亦有_二大小_一耶。若言_レ有者。所_レ具諸
天。及其三界。亦可_レ有_二大小_一。若許_レ爾者。同界業報。豈有_二
增減_一。若言_二須彌大小_一者。何故信力入印法問經第四卷
云。於_二 四天下_一。諸須彌山。大須彌山。無_レ所_二妨礙_一等《割書:云云》。
其文分明。豈無_二大小_一耶。
四。問。空中鳥跡。若是天眼之所見耶以不。若所見者。何
故維摩經云。如_二第五大_一。如_二第六蘊_一。乃至如_二空中鳥跡_一
云。旣是無體。豈天眼境。若不_レ見者。何故央掘摩羅經第
二卷云。如_二阿那律_一。天眼第一。眞實明見_二空中鳥跡_一。與_二
宍眼_一者。俱共逝行。彼宍眼者。所_レ不_レ能_レ見《割書:云云》。文旣分
明。故知。天眼能見_二空中鳥跡_一。豈不_二相違_一。
五。問。普耀經及摩耶經等云。摩耶夫人生_二太子_一已。逕_二
【下段】
於七日_一。生_二忉利天_一。何故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下卷云_下菩
薩生。七日已。其母命終。生_二兜率天_一。受_二快樂_一等_上。諸聖敎
中。生處不_レ同。如何和會。
六。問。菩薩處胎經第五卷出經品云。佛滅度已後。逕_二 七
日七夜_一。大迦葉等。結_二-集三藏_一等《割書:云云》。又大悲經第三卷
云。迦葉阿難佛滅度後。過_二 四百年_一結_二-集三藏_一。利_二-益天
人_一等。又智度論云。佛入滅後。夏安居三月十五日説戒
時。諸結集處等。又西域記。夏安居初十五日集等。如_レ此
論文如前《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前|恐衍》何和會
七。廣百論第八卷中。有爲心等。亦有_二方分_一。等《割書:云云》。 又
成唯識論云。若無_二方分_一。如_二心心所_一。應_レ不_三共聚生_二麤果
色_一。又廣百論文軌師疏云。其心心法。漸漸分析。至_二 一刹
那。【一点脱ヶ】刹那亦有_二多分所成_一等《割書:云云》。此等所説。云何相違。
八。案附法藏傳。相傳有_二 二十四人_一。今疑。若約_二智續《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續疑|遠歟》
深德_一。高列_二其名_一耶。若言_レ爾者。無著菩薩旣是世親等之
本師也。故辨中邊論頌曰。稽首造_二此論_一。善逝體所生。及
敎我等師。當懃顯_二此義_一。又瑜伽釋論云。無著菩薩登_二極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東大寺六宗未決義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喜地_一。證_二法光定_一。奉_二大意請_一説_二此論_一。其德特尊。依_二何所
以_一。獨不_レ入耶。若言_レ入者。未審二十四誰人是耶。若言
略而不_レ入者。十七地論爲_レ首。佛法盛行。猶依_二此聖_一。豈
可_レ略耶。願詳_二其所由_一也。
九。淸辨菩薩所造掌珍論立量云。眞性有爲空等。大乘
基法師云。宗有_二所別一分不成過_一。若爾其簡別眞性。若
入_二有法_一耶以不。若言_レ入者。其眞性言。淸辨。護法。皆共
所_レ許。何爲_二有法一分不成_一耶。若言_レ不_レ入者。有法唯一。
望_レ何而名_二有法一分_一耶。又旣是大佛頂入因修證經比
量。豈佛比量有_二此過_一耶。
十。唯識樞要云。如幻喩中。若依_二俗諦_一。卽有_二 二微_一。若似
事幻。若實事幻。隨_二其所應_一。卽有_二能立。所立不成_一等《割書:云云》。
因明疏云_二因喩之法不_一レ應_二分別_一。旣一師語。如何相違。
十一。大乘基師。三類境義。若依_二其義_一。且自證分縁_二見
分_一時。所縁見分。有_二縁慮實用_一。又此見分與_二自證分_一同
種子生。有_二性境獨影之義_一耶以不《割書:云云》。
十二。問。聲聞極疾三生得_レ果。第一生中殖_二解脫分_一。第二
【下段】
生中殖_二決擇分_一。第三《割書:考【但し四角で囲んでいる】三下恐|脫生字》中卽入_二見道_一。獨覺極疾四
生得果。於_二前三生_一。更加行生。名_二 四生_一耶。
十三。大小乘宗中。舍利弗是麟角種。未滿因故。不_レ得_二
彼果_一耳《割書:云云》。麟角旣是一向定性。豈法華會中。得_二授記_一
耶。
十四。唯識比量共自。諍_二-論是非_一義。子細可_レ決。
十五。圓測師云_下立_レ分諸師語雖_レ似_二異理_一無_中乖違_上。若爾
安慧論師。相見遍計。唯自體分是依他性。旣與_二諸師_一。水
火相違。豈得_レ無_レ乖_二無著。護法_一。
十六。無垢稱經。大小融入義中。《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中下恐|脫大字》乘基師疏八釋。
其旨可_レ決。
十七。因明宗中。作法萬端。一比量中。具_二 三十三過_一耶。若
許_レ具者。其作法何耶。
十八。十四過類中。種種之義。子細可_レ決。
十九。基法師因明疏上卷。初除_二所因門_一。外更有_レ序。此間
雖_レ在_二本甚《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甚|恐勘》草_一。不_レ得_二傳流_一。眞本可_レ請。以_二前十九條
未決之義_一。注顯如_レ件。

【右頁】
【枠外右上】

【枠外右横上】
東大寺六宗未決義
【枠外右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大法師明秀 大法師明一 大法師玄愷

 無相大乘宗欲_レ求經論章疏幷未決議如_レ左
  合十條
一。大乘妙智經中觀心論。淸辨菩薩造 般若燈論《割書:淸辨菩|薩釋》
大佛頂經疏分別明菩薩般若燈論疏。吉藏師二十卷草。
右件經等。雖_レ聞_二其名_一。未_レ得_二其實_一。冀因使_レ求。
二【。】大乘基法師云。淸辨善【菩】薩自作_二比量_一。建_二-立唯境_一。
三。又云。無_二第八識_一等《割書:云云》。右二條義。唯聞_二彼家言_一。未_レ
見_二此宗文_一。今案。掌珍論。是義不_レ然。論主引_二經頌_一云。我
定依於我等。長行釋曰。依_二世俗諦_一。說_レ心爲_レ我。邁云。謂
心定依_二於心_一也。一切三界。皆心爲_レ體等《割書:云云》。此卽唯心
之文。非_二是唯境_一明矣。又論云。由_レ得_二《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得下恐|脫對字》治道_一。種子
所依異熟識中。分別等種。無餘永斷。旣云_二種子所依異
熟識_一。故知。非_レ無_二識體_一。今附_二學生_一。請_二其誠文_一。
四。掌珍論云。眞性有爲空。如幻縁生故等。大佛頂經及廣
百論。亦有_二此量_一。右件經論文義旣同。然大乘基師云。此
【下段】
量有_二有法一分及能別立過_一等。《割書:云云》。若此論量實有_レ過者。
佛經比量及廣百量。亦有_二此過_一耶。此疑未_レ決。請聞_二實義_一。
《割書:傍【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成慶案。此以下可_二 一箇條_一。然者上淸辯【辨】建立|唯境與_二無第八識文_一束_レ之可_レ爲_二第二條_一歟。》大乘基師云。掌珍論
量。有_二有法一分不成過_一。謂我不_レ許_二汝空勝義_一故等《割書:云云》
右件一過是似過也。眞性之言。爲_レ簡_二能依不相離過_一。於_二
法有法_一。都無_二損益非本_一。爲_レ遮_二所依過_一故。又共量簡別。必
須_二眞言_一故。内外大小。共用_二簡別_一。得_レ立_二比量_一。若分別差
別者。何處誰人得_レ立_二眞性量_一。所別不成。有_二差別過_一。亦是
非故。論以_二眼等_一。爲_二有法_一故。眞性雖_レ宗。而非_二有法_一。有法
一分之言。名實旣相違。云何通釋耶。
五。掌珍論云。數論師云。我立大等諸轉變聚。是所顯性。
縁生因故。隨一不成。論主破云。謂諸色覺非_二縁所顯_一。隨_二
彼別縁_一。有_二轉異_一故。如_二瓶盆等_一。邁云。是立量破也。右一
條文義不_レ明也。數論師家。許_二瓶盆等亦縁所顯_一。由_レ此同
喩所立不成。然則本因還復隨一不成。未_レ知。邁師以_二何
意趣_一。作_二如_レ是釋_一。
六。理門論九句中。第四句云。同品非有異品有。右件一
【左頁】
【枠外左上】

【枠外左横上】
東大寺六宗未決義
【枠外左横下】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句。其義有_レ疑。今案。作法云。聲常爲_レ宗。所作性因。虛空
爲_レ同。瓶及兎角是異法喩。所作性因。於_レ同非有。於_二異品_一
俱。卽與_二第六_一無_二差別_一。何必九句。若約_二有體_一。成_二 九句_一者。
不_レ取_二無體_一。何意趣也。唯取_二有體_一。還同_二古師_一。相害爲_レ異_一。【一点衍ヵ】
卽違_下陳那取_二宗因無_一。以爲_中異品_上。其義如何。
七。因明論說_二 九似宗_一。基法師云。陳那菩薩不_レ立_二能別不
成_一者。中因《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中因二|字恐因中》若不共不定故。右件一義。於_レ理未_レ
決。諸因明師。皆云。似同喩中。所立不成。所以不_レ立。今案。
理旨何必不共不定過耶。且如_二眼等_一。神我受用積聚性故。
如_二臥具等_一。此卽其宗能別不成。臥具等喩。所立不成積。
聚之因。何爲_二不共_一。雖_下以_二臥具_一爲_上レ宗。異品猶因。復轉_二不
共之義_一。亦不成也。其旨如何。
八。吉藏師釋_二百論名_一云。論有_二 百偈_一。故以_レ百爲_レ名。此論
有_二 二十品_一。各有_二正偈_一。後十品無_レ益_二此土_一。故不_レ翻_レ之。文
軌師云。此說謬也。尋_二梵本_一但有_二 十品_一。右一條言。二說各
別。何可_レ取_レ 中。
九。龍樹傳云。龍樹菩薩。將_レ去_二此世間_一。小乘法師云。汝樂_二
【下段】
我久住_一。此《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此傳|文作世》不。答言。實不_レ願也。退入_二閑室_一逕_レ日不_レ
出。弟子破_レ戸看_レ之。遂蟬蛻而去也。西域記云。依_二王子請_一
以_二乾茅葉_一。自刎_二其頸_一。若_二利劍斷割_一身首異_レ處。右件二
傳。依_レ何定_レ旨。
十。肇論云。羅什匿曜涼土者。元康疏云。言_二涼土_一者。北涼
阻渠蒙遜也。《割書:言。什前止_二北涼_一。|而韜_レ智未_レ曜也》右謂恐是言蓋誤矣。何者羅
什前至_二于長安蒙遜_一。後興_二北涼_一。然則時處旣別人。何相
關耶。故什傳云。什以_二弘始三年_一。至_二于長安_一。王道珪帝記
云。北涼蒙遜。以_二弘始四年_一《割書:當_二遜興初|永安元年_一。》始興_二北涼_一也。今撿
疏與_一レ傳。相違不_レ同。盍疑相錯。
十一。《割書:傍【但し□で囲んでいる】今案此者付_二第[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第下恐脫|一字]未決章疏_一故故十條耳》又此疏末湜師云。此疏聊
附_二草本_一。多不_二如法_一。幸恕_レ之。恐是草本而蓋違謬焉。請
求_二眞本_一。以_二前十條之事_一。録顯如_レ件。
  大法師慚安 滿位僧秀忍 滿位僧神範

 成實論未決義如_レ左。
  合二條

【最終頁を八宗綱要二卷コマ一の右頁から転記】
【上段】
一成實論家云。從_二無明初念_一。來人_二 三界内_一。 三界内是分
段。未_レ入_二 三界内_一。是變易生死。修_二無漏定_一解脫。斷_二-除煩
惱_一。變出還_二於佛果_一。若爾變出時。初來時。爲_二是一種變易_一
爲_二是別_一耶。論師解不_レ同。一云。無_二 二種變易生死_一。變還
感_二來時變易_一也。二云。變出旣以_二無漏_一感故。感_二別變易_一。
非_二是初來時變易_一。初來時以_二無明_一爲_レ因。因旣異故變易
不_レ同也。一說。唯有_二來時變易_一。若依_二第二說_一。有_二來時變
時。二種變易_一《割書:云云》。又仁王經說。三界之外有法者。是外道
大有經說。非_二 七佛之所說_一。何故。彼論云。從_二無明初念_一。來
入_二 三界内_一。豈三界外更有_二無明_一耶。願詳_二其旨_一。
二。問。彼論宗云。四塵能造。四大近造。見_二其所說_一。何似_二數
論外道所說_一。若言_二論師是數論師之苗裔_一。故述_二本宗_一者。
旣廻_レ邪歸_レ正。更陳_二本宗_一。有_二何益_一耶。未度書。成實論新
撰疏幷章抄等。可_二採求_一也。
  傳燈滿位僧賢融

 俱舍宗
【下段】
問。薩婆多宗云。三世《割書:考【但し四角で囲んでいる】世下恐脫|實有二字》法體恆有者。若生滅而
恆有者。若不生滅而恆有耶。若生滅而恆有者。法體可_レ
有_三取果與_二果用_一。若不生滅而恆有者。不_レ可_三說言_二有爲法_一
也。未度書。安慧論師所造俱舍糅釋。施設是論《割書:幷》疏。顯宗
論疏。順正論疏。
  大法師善報  傳燈滿位僧勝貴

右被 ̄ニ去寶龜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綱所牒偁了事學頭專
爲別當請率供別知法大法師幷聽利僧等勘出各宗一切
經論草疏傳集等所疑文義等寄返學僧等以決所疑者今
依牒旨注顯別宗未決文義幷未度來書等申上如件以牒

 寶龜七年二月五日
           少學頭傳燈入位僧奉基
           大學頭大法師性泰
           寺主兼大學頭大法師實忠
           大學頭大法師勝康